小学论文网
导航:网站首页 >

一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范文汇总【九篇】

时间:2024/3/3 11:33:00
 
忍得住。要克制自己的欲望、克制自己的仇恨、克制自己的浮躁,心平气和才能走得更远。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范文汇总【九篇】,欢迎大家阅读和收藏一下噢。
  一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 篇1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执行国家教育方针,贯彻义务教育理念,努力体现新课程标准精神,面向全体学生进行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二、 学情分析
  这个学期我担任一年级三个班的音乐课。学生初上学,根本不知纪律为何物,坐不住,不会听。一(3)班的小朋友,人数是三个班最多的,上课纪律比较糟糕,组织性也很差,控制起来稍有难度。一(2)班的小朋友纪律明显好一点,有个别小朋友音乐感觉很好,歌声很动听。一(1)班的小朋友中,有几个学习积极性很高,乐感稍差一点。孩子们虽然在幼儿园里也天天唱歌,但是对音乐知识了解甚少,一切从头开始。所幸大部分学生对音乐课比较感兴趣,也很好奇。学生们的唱歌习惯不是很好,容易一兴奋一高兴就喊了。他们爱表现的心理还是比较强烈。他们不能很长时间安静地欣赏一首乐曲,根据音乐展开想象的能力还是不够好;但是欣赏简短的歌曲(乐曲)时他们还是饶有兴趣的。
  三、教材分析
  一年级上册基本内容包括:聆听、演唱、知识与技能、编创与活动。总共8课,还有欢乐谷。这8课,分别是《好朋友》、《快乐的一天》、《祖国您好》、《可爱的动物》、《爱劳动》、《小精灵》、《小小音乐家》、《过新年》。
  其中唱歌:共计16首。要求正确的唱歌姿势、坐姿,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学习自然地呼吸,做到不耸肩;咬字清楚,口型正确。能够有表情地演唱歌曲,能够随教师的要求整齐地开始和结束。唱游:能随音乐的不同情绪、节奏、节拍的变化,有表情地进行律动、模仿动作和即兴动作;注意音乐与动作的配合,乐感的培养。
  新教材的曲目选择,考虑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注重歌曲的可唱性与欣赏曲的可听性。降低过难的识语要求和过高的技能技巧,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采用图谱为主,在创造与活动中,开展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评估多方位、多角度,形式丰富多彩。
  四、学段目标
  1.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
  3.能自然地、有表情地歌唱,乐于参与其他音乐表现和即兴创造活动。
  4.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
  五、具体目标
  (一)感受与鉴赏
  1.感受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用声音或打击乐器模仿。
  2.听长短音。
  3.体验不同情绪的音乐。
  4.聆听进行曲、舞曲、儿歌不同风格作出相应动作。
  5.聆听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儿歌、童谣及小型器乐曲片段,初步感受风格。
  (二)表现
  1.歌唱的正确姿势。
  2.每学年背唱4-6首歌曲。
  3.学习常见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4.能作简单的律动、歌表演。
  5.认识简单的节奏符号。
  (三)创造
  1.用人声、乐器声模仿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声音。
  2.歌词的创作活动。
  3.线条、色块、图形记录声音或音乐。
  (四)音乐与相关文化
  1.乐于与他人参与活动。
  2.用简单的形体动作配合音乐节奏。
  3.声音与生活的探索。
  六、教学重点
  1. 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他们的音乐欣赏水平
  2.进一步加强基础乐理知识的学习
  3.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歌唱水平
  4.能参与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创编活动
  七、教学措施
  1.抓好并巩固课堂常规,正确的姿势,有明确的目标给他们。
  2.扎实的训练和巩固学生的音乐知识(乐理知识等)
  3.充分运用音乐课自身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利用奖励措施来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
  4.充分落实每课的重点,教师要注意引导,在课上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辅导纠正,尽量让学生更好的掌握,不能知识走过场。
  5.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并按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节。

  一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 篇2
    这一学期,根据我们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实践,学生对学习音乐有一定的热情,掌握了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和基本的歌唱技巧,能够带着情感和表情唱歌。
  本期的教学任务、要求和重点如下:
  一、教学任务
  1.学会自然呼吸,不耸肩,养成良好习惯,注意发音吐槽,清晰准确,有表情的唱歌。
  2.唱游可以随着音乐的不同情绪、节奏、节拍而变化,用表情表演节奏、模仿、即兴。
  3.聆听和欣赏优秀的儿歌,初步感受到活泼、瑰丽、优美的歌词等不同的歌曲和乐器。
  4.看谱,认唱1、2、3、5、6等。知道连接线,延伸标记等。并且知道函数。
  二、教学要求:
  1.突出音乐学科特色,德育与音乐教育相结合。
  2.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使身心健康发展。
  3.使学生掌握简单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4.了解中外优秀音乐作品,让学生初步具备感受和表达音乐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学会唱歌和听音乐
  四、教研课题及教学措施。
  目标:与美育人一起培养兴趣和欣赏音乐
  教研课题:如何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教学措施:
  (一)培养学生具有音乐美感,并感染学生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教育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在音乐课中渗透适当的思想教育,充分利用音乐教育,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音乐形象的感染和影响,在情感、兴趣和娱乐上进行教育,使学生在品味上受到熏陶,在道德上受到影响。心灵开悟。首先,通过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孩子热爱祖国的初始情感。《国歌》多次出现在高一的新歌和鉴赏课本上。
  在教学中,通过使用插图、播放爱国电影和画国旗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其次,通过欣赏优秀的民族音乐曲目,让学生了解祖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然后进行思想教育,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学生自然会从心底里感受到强烈的爱国主义意识。另外,在向学生介绍音乐家或音乐作品时,可以将这些内容编成短篇故事。《音乐神童莫札特》、《贝多芬与《欢乐颂》、《聂耳与小猫头》、《高山流水》等诸多短篇小说,让学生在全神贯注听故事的过程中,被音乐人的远大理想、顽强毅力和乐观精神所吸引,在幼小的心灵中播下希望的种子。从创设情境入手,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接受审美教育。在讲授音符时间值的长短时,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走步感受到四分音符的时间值和42拍的节奏特征。然后通过学生对生活的感受,“跑的比走的快”,“走一步能跑两步”,“跑、跑、走”,小闹钟的移动声“滴答滴答滴答”,就可以知道第八个音符的时间值。为了让简单的节奏练习变得有趣,选择一些孩子熟悉的8或6小节的短歌曲,学生按照练习的顺序拍手,老师在钢琴上弹奏旋律。这样,通过以上练习,不仅可以将简单的节奏练习与旋律结合起来,增加音乐性和趣味性,还可以培养孩子随着音乐的节奏拍手的能力。从形象和直觉的角度,让孩子获得美好的感受和联想。
  (二)创造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培养孩子学习音乐的兴趣。法国大作家雨果说过:“打开人类智慧宝库的钥匙有三把,一把是数学,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乐。”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是整个音乐教育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因材施教,还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提高个人的音乐素养,让越来越多创新的教学方法进入课堂,让40分钟更加生动,让学生对音乐课产生浓厚的兴趣。
  1.建立必要的课堂惯例
  音乐课上,一个老师的眼神,一个微笑,一段琴声,应该让学生明白是什么意思。我努力让音乐课有别于其他课,从而吸引学生。——比如在一节课开始的时候,允许学生听音乐进入课堂,既培养了学生的协调能力,也培养了学生感受音乐情绪的能力。师生以唱《师生求好》这首歌的形式打招呼。音乐课经常教节奏。有节奏的站坐可以搭配固定音乐(站:13 55 |1|坐:15 33 |1|)。学生答对问题后,用唱歌的方式表扬(12 ^ 3 | 12 ^ 3 |你真棒)。这会让学生感受到音乐课的独特魅力,成为学生对音乐课感兴趣的原因之一。
  2,运用多媒体,视听结合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比如在《感受音的强弱》的教学中,可以这样设计:用多媒体从高速公路的一端展示一辆红色的车,经过弱、中、强标志时按喇叭,让学生感受强弱对比。三次不同的体验后,点击练习按钮,让学生根据画面中不同乐器的演奏做出正确的判断。这样将抽象枯燥的乐理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常识,营造出优美的音乐氛围。让学生在快乐活泼的氛围中愉快主动地获取知识,充满兴趣。
  3.启发学生展示美,激发学生唱歌的兴趣。唱歌最大的目的是给人美的享受。我们不能满足于教学生唱歌。更重要的是激发和准确表达歌曲的感情和艺术形象。进入歌曲的意境,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唱和体会。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进入表达音乐的最佳状态,他们唱的歌曲是真诚的、有感染力的、有生命力的。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学生要充分理解歌曲的内容。大三学生理解能力差,老师只用抽象语言理解歌曲是不够的。
  因此,教师应把音乐与学生的生活和演奏结合起来,将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和词语结合起来,对图像进行隐喻和解释,挖掘歌曲的艺术内涵,激发学生深刻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歌唱中去,正确地、创造性地表达歌曲的感情和艺术美。
  4.引导学生表演歌曲,增强学习兴趣。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每次学一首歌,我都会启发学生根据歌词表演节奏或者表演,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歌曲,记住歌词。
  在启发学生表演时,可以做到以下几点:(1)启发学生进行即兴表演。(二)老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安排了一套好的动作来教学生。(3)个别检查。个别考试时,学生往往会被一些优美的动作和优美的造型所吸引,教室里会自发地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加强了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6.绘画、故事、表演的结合,可以激发欣赏音乐的兴趣,这不仅需要图像的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还需要欣赏者体验生活知识和感受。但是小学生经验少,情感积累少。学生要真正理解音乐,陶冶性情,陶冶情操,就必须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通过生动的画面、生动有趣的故事和简短的启发性对话,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然后,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自由想象和体验,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直接间接的形象记忆,用不同的颜色、线条、文字和动作来表达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学生可以听到声音,看到它的形状,从而更准确地掌握作品,理解音乐,欣赏音乐之美。
  第三,注重个性发展,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
  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所有学生参与不同个性的发展是有机结合的。每个学生都有权利用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创设生动灵活的教学形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交流互动。

  一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 篇3
    一、指导思想:
  为了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精神,根据《新课程标准》阐明的音乐课程性质与价值和课程的基本理念,我经过深入的学习和研究,特制定了此教学计划:
  1.体现素质教育观念,明确中小学音乐教育目标,落实《新课程标准》的各项要求。以审美体验为核心,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2.体现基础教育观念,打破过分强调专业性的学科体系,从面向全体学生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设立必要的音乐学习领域,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与畏难情绪,突出体现音乐教育的基础性作用。
  3.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新型教育观念,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与身心发展规律。改变过去音乐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主体的方式,代之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兴趣,能力与需要为出发点,为学生提供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以及学习,积累音乐文化的广阔天地,从“让学生终身受益”的高度来组织教学。
  二、工作目标:
  1.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兴趣,重视学生对音乐实践活动的主动参与,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
  2.通过音乐教学活动,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及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3.培养学生对声音的感受力,并能用不同的材料进行模仿。
  4.通过听唱一组歌颂祖国,国旗与多民族团结题材的歌曲,教育儿童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尊敬国旗。
  5.逐步培养儿童听音乐的习惯和兴趣。
  6.通过游戏,模仿,歌唱,表演,绘画等艺术形式展开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力。
  7.加强学生对音乐节奏,音色,旋律等音乐要素的感受能力,提高音乐表现力,发展音乐想像力和创造能力;接触并了解国内外优秀的卡通文化,初步感受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的密切联系。
  三、具体工作:
  (一)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有:《大雨和小雨》、《布娃娃弹琴》、《大鼓和小鼓》、《国旗国旗真美丽》、《彝家娃娃真幸福》、《我爱家乡,我爱祖国》、《好朋友》、《各族小朋友在一起》、《两只小象》、《在动物园里》、《我们才不怕大灰狼》、《新年好》、《过新年》、《找春天》、《柳树姑娘》。
  2.欣赏曲目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吹芦笙》、《荫中鸟、鸭子拌嘴》、《狮王进行曲、大象》、《小机灵之歌》、《一个师傅仨徒弟》、《活动回家转》、《狮子舞绣球》。
  3.音乐活动有:《寻找生活中的声音》、《听听我创造的声音》、《用声音编织的故事》、《音乐探宝》、《声音的长短》、《丰富多彩的动画人物》、《唐僧骑马咚得咚》、《猜一猜谁在敲》。
  (二)教学目标:
  1.学会课本上所规定的歌曲,通过歌曲的演唱使学生更加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学习、爱科学、爱大自然、爱生活。
  2.学会如下音乐知识:认识碰铃、响板、三角铁、双向筒和铃鼓;认识声音的强弱和长短。
  3.上好欣赏课。通过欣赏,扩大学生的视野,以音乐的艺术形象有力地感染和鼓舞学生。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本学期共有十五首学唱歌曲,这十五首歌曲都是本学期的教学重点,歌曲的感情、速度、力度,都要严格要求学生。在欣赏部分,学生了解曲目背景、唱会歌(乐)曲的主旋律是本学期欣赏部分的重点。
  2.教学难点:认识碰铃、响板、三角铁、双向筒和铃鼓;认识声音的强弱和长短。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5.多看多听其他学校的课程,在本校多实施,使学生开阔眼界。教师从中总结经验。
  四、教学进度:
  课 号 内 容 课 时 周 次
  1 《寻找生活中的声音》 1 1
  3 《布娃娃弹琴》 1 2
  4 《听听我创造的声音》 1 3
  5 《大鼓和小鼓》 1 3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 4
  7 《国旗国旗真美丽》 1 4
  8 《彝家娃娃真幸福》 1 5
  9 《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1 6
  10 《吹芦笙》 1 7
  11 《好朋友》 1 7
  12 《各族小朋友在一起》 1 8
  13 《快乐小舞曲》 1 9
  14 《荫中鸟、鸭子拌嘴》 2 10
  15 《两只小象》 1 11
  16 《在动物园里》 1 12
  17 《狮王进行曲、大象》 1 12
  18 《我们才不怕大灰狼》 1 13
  19 《小机灵之歌》 1 13
  20 《一个师傅仨徒弟》 2 14
  21 《唐僧骑马咚得咚》 1 14
  22 《劳动回家转》 1 15
  23 《新年好》 1 16
  24 《狮子舞绣球》 2 17
  25 《过大年》 1 18
  26 《找春天》 1 19
  27 《柳树姑娘》 1 20

  一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 篇4
    一.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50人,其中女生22人,男生29人。入学不久,学生活动力很强,活泼好动,特别是男孩子,又跑又叫的,心难以集中。每个人的思想,品德都不成熟,处于形成的初步时期。对于学校班级的各项纪律、常规都不了解,心中集体主义观念还未形成,对于学习更说不上什么“勤奋、钻研、细心”的精神,学习目的还未明确,学习习惯正处于逐步形成的阶段。
  本学期学生开始正式系统化的学习音乐,应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使学生爱学、愿学。学生的整体情况预计不均衡,情况参差不齐。所以,对不同学生应用不同教法,要培养学生专长,即“普遍培养,重点发展”。使学生各方面均有提高。学生年龄小,生性活泼,我会在这一点下功夫。重点发展舞蹈、律动的学习。增强学生身体的协调能力,让学生可以渐渐增强身体的协调性、节奏感。
  一、教材分析
  作为全新的教材,在编写中体现了以下基本理念:1、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个性发展”;2、以审美为中心;3、以文化为主线(单元主题);4、加强实践与创造。
  一年级上册共编10个主题单元,基本内容包括:聆听、表演、编创与活动(重点内容)。新教材的曲目选择,考虑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注重歌曲的可唱性与欣赏曲的可听性。降低过难的识语要求和过高的技能技巧,一年级采用图谱为主。在创造与活动中,开展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评估多方位、多角度,形式丰富多彩了。
  发声训练部分:
  培养练声的兴趣;歌唱姿势要正确;发声要自然,用中等音量或轻声歌唱;按教师的手势,整齐地歌唱;用正确的口形,唱好U、O韵母。
  二、视唱、知识、练耳部分:
  1、 读谱知识:知道音有高低;知道音有长短;知道音有强弱。
  2、 视唱部分:能用听唱法模唱歌曲(包括除大小七度、增四度、减五度外的自然音程和da da、 dada dada、da(a)、da da da、dada da da、da(a a)、da 空da等节奏。)
  3、练耳部分:听辩音的高低(比较不同乐器、人声及同一乐器的不同音区音的高低;比较同一音组内构成大、小三度、纯四、纯五度旋律音程的两个音的高低。听辩音的长短,比较各种时值音的长短。听辩并说明音的强弱差别。
  三、欣赏部分:
  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和良好的欣赏习惯。在欣赏中感受音乐的优美、悦耳,产生愉快的感觉。逐步体会旋律、节奏、速度、力度、音区、音色等表现手段在音乐中的作用。能辨别音乐作品中轻快、热烈、活泼、优美、雄壮、庄严、诙谐等情绪。能感受进行曲、舞曲、摇篮曲等常见体裁的特征。
  二、学段目标
  1、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
  3、能自然地、有表情地歌唱,乐于参与其他音乐表现和即兴创造活动;
  4、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
  三、具体目标
  (一)感受与鉴赏
  1、感受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用声音或打击乐器模仿;
  2、听长短音;
  3、体验不同情绪的音乐;
  4、聆听进行曲、舞曲、儿歌不同风格作出相应动作;
  5、聆听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儿歌、童谣及小型器乐曲片段,初步感受风格。
  (二)表现
  1、歌唱的正确姿势;
  2、每学年背唱4-6首歌曲;
  3、学习常见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4、能作简单的律动、歌表演;
  5、认识简单的节奏符号。
  (三)创造
  1、用人声、乐器声模仿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声音;
  2、歌词的创作活动;
  3、线条、色块、图形记录声音或音乐。
  (四)音乐与相关文化
  1、乐于与他人参与活动;
  2、用简单的形体动作配合音乐节奏;
  3、声音与生活的探索。
  四、教学措施
  1、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2、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3、遵循听觉艺术规律,空出学科特点;
  4、音乐教学各领域之间的有机联系;
  5、改革评价机制。
  6、一年级的新生,重点培养课堂教学常规,正确的姿势。
  7、在平时音乐训练的弱项进行一些针对性的训练使每位同学的每个技术动作都能非常到位。
  8、利用奖励措施来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
  9、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
  10、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11、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2、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13、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学科整合。响应新课标要求。
  14、多看多听其他学校的课程,在本校多实施,使学生开阔眼界。教师从中总结经验。

  一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 篇5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的小朋友活泼好动,对一切新鲜事物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对音乐也不例外,因此,每周音乐课都被他们期待着。 经过学习,学生对于学校的规章制度,小学生守则都有了大概的了解。因此,在上课的时候他们都比刚来时做的更好了。在歌唱,舞蹈方面也许是以前经常锻炼,表现非常好。 两个班的小朋友情况大同小异,有一小部分虽对乐理知识掌握的不够,但是模仿能力比较强,而且也能熟练掌握。大约占整体学生的30%—35%左右。50%的小朋友还可以,20%的小朋友唱歌时,五音不全,模仿能力又比较差。 其中主要原因是没有接受过长期的训练,还不能很好的表现自己,性格内向也是原因之一。因此,利用音乐课及课外活动,培养他们良好 的兴趣是当前首要任务之一。
  二、教材分析
  为了贯彻课程标准的精神,体现新的教育理念,《新教材》在内容的安排、活动的设计和呈现方式上进行了全新的设计。摆脱冷冰冰的、空洞的说教,以丰富生动、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为载体,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音乐。
  人教版《新教材》在贯彻、执行《音乐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基础上,突破了传统教材的编写框架,在呈现方式、教学内容、编排方式等各方面都有创新,单元主题的结构、富于创造性的教学内容、音乐游戏、评价方式等方面具有鲜明特色。
  三、教学重点:
  1.创编动作
  第一册第四单元“狮子、大象”,模仿狮子和大象走步;随着歌声即兴做动作。
  细小的创造环节贯串在教材之中。
  2.一年级儿童随音乐自由做动作,即兴舞蹈,按节奏即兴朗读儿歌等,都贯串着对儿童稳定的节奏感的训练。此外,要求一年级儿童能感受和体验具体音符的时值,如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二分音符、附点二分音符,四分休止符等。这些音符与休止符的感受都是以生动有趣的动物叫声介绍给儿童,结合具体的活动进行。如休止符的感受,先从心里默唱作为铺垫,然后有口型不出声。最后达到准确休止的目的。从儿童日常生活人手,如附点二分音符,从模仿鸭子短促的叫声引入三个四分音符,再从模仿悠长的牛叫引入附点二分音符,最后画出狗的短促叫声,请学生继续联想和思考,还有什么动物叫声悠长,可以用附点二分音符表示?
  为了贯彻课程标准的精神,体现新的教育理念,《新教材》在内容的安排、活动的设计和呈现方式上进行了全新的设计。摆脱冷冰冰的、空洞的说教,以丰富生动、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为载体,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音乐。
  《新教材》设计了单元式的结构,即每个单元一个主题,通过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形式强化对主题的认识。如爱心教育(爱妈妈、爱老师、爱同学、爱学校、爱大自然、爱家乡、爱祖国等)、少数民族和民间音乐、环保意识、民乐经典、西洋和民族管弦乐器、中国地域文化、世界地域文化、音乐中的动物、中国功夫、音乐里的故事、歌声中的回忆等。在每个单元中选择不同体裁、题材、不同演奏形式的作品,既围绕一个主题,又不显得重复、枯燥。
  四、教学措施
  1、落实教学“五认真”的具体措施。2、 提优补差的内容、途径和方法。
  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在此 基础上按课时,并按教导处统一备课格式,认真写好教学详案。2、 认真执行课时计划,严格把握35分钟的课堂时间,向35分钟要效率。3、 充分作好课前准备。4、 认真按照教案上课,上课坚持说普通话,在课上多给学生自我表现和发问的机会。5、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适当放第要求,防慢教学进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6、 根据本校条件设备,充分利用投影仪、录象、录音机等教具,努力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7、 完成教材任务的同时,为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活动能力,且配合学校社会的中心工作,丰富校园生活,本学期准备成立几个兴趣小组,如器乐、舞蹈、合唱等。8、 提优补差的途径:(1)、通过课堂教学。(2)、通过课外艺术活动。
  9、方法:示范: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鼓励、表扬法:通过鼓励表扬大体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材施教法: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扬长避短,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

  一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 篇6
    一、教学内容:
  这学期需要读完一年级第一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整本书由七个单元和四十节课组成。教材难,任务重。我希望通过努力,我们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声音的感受力,用不同的材料模仿。
  2.培养音乐学习中仔细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3.逐步培养孩子听音乐的习惯和兴趣,通过用打击乐器伴奏歌曲的练习,逐步培养孩子的音乐创造力和协作能力。
  三、教学重点:
  1.要求学生唱歌声音自然,姿势正确。
  2.组织班级形式,使之生动、活泼、有趣,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慷慨地表演。
  四、教学难点:
  1、激发学生对各种事物的兴趣和关心,让学生感受到人与动物、动物与自然的密切关系。
  2.如何吸引大一新生专心听歌,帮助学生从愿意听音乐逐渐过渡到喜欢听音乐。
  五、教学思路:
  我们应该对新生给予更多的指导,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系统理解,使课堂组织灵活多样,注重学生的发音、歌唱姿势和表达,在课堂上增加更多的互动内容,培养学生与老师和学生的协作与合作意识。
  不及物动词教学准备
  录音机、DVD、电视、铃声、响板、数字视频展示架等。
  六、课时安排
  单元1: 4课时
  单元2: 4课时
  单元3: 4课时
  单元4: 4课时
  第5单元:6课时
  第6单元:4课时
  第7单元:6课时

  一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 篇7
    一、学情分析
  小学低年级学生爱唱、爱跳、爱动,对音乐有着一定的兴趣。但由于孩子年龄小、组织纪律性较差,学生的音乐素质存在个别差异,对学生应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让他们在鼓励和赞扬声中不断增强学习音乐的兴趣。
  1、总情况:本学期我担任的是一 至四班的音乐教学,学生啥样还真的不知道呢。大部分以6周岁为主,但不足龄的也会有,大多为独生子女,家长较宠溺,稳定性差,很好动,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小孩子肯定比较喜欢唱歌,能够感受音乐律动的美。
  2、学习习惯、心理特点:学生入学,活刚刚入学。天生活泼好动、烂漫天真,每个人的思想,品德都不成熟,处于形成的初步时期。对于学校班级的各项纪律、规定都不了解,心中集体主义观念还未形成,学习目的还未明确,学习习惯正处于逐步形成的阶段。本学期学生开始正式系统化的学习音乐,应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使学生爱学、愿学。学生的整体情况预计不均衡,情况参差不齐。所以,对不同学生应用不同教法,要培养学生专长,即“普遍培养,重点发展”。使学生各方面均有提高。根据年龄特点重点发展舞蹈、律动的学习。增强学生身体的协调能力,让学生可以渐渐增强身体的协调性、节奏感。
  二、教材分析
  小学一年级音乐教材用新的理念、新的呈现方式、新的教学机制、新的评价体系,印证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1、凸现了“以学为本”的教学思想,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心理特点,从教材内容与色彩都采用趣味化,鼓励和启发学生去学习。
  2、降低了音乐知识的学习难点,如声音的强和弱(f强、P弱)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比较,再如利用乌龟和小兔子的特点,让学生区分高音、低音、快速、慢速,这样学生就能很快区分。
  3、发挥了音乐教学的创新优势,在呈现上,给师生留出足够自由想象和随意发挥的空间。
  4、建立了发展性综合评价体系,课后——“音乐小花在开放”包括:今天表现真棒、音乐的感觉真好、我们班的小明星、老师对我说、爸爸妈妈对我说。
  本教材从教育理念上,强调了“以学生发展为本”并提出音乐教育要面对全体学生,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教材以审美为中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音乐)学科为基点,加强实践与创造,加强综合与渗透,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于始终。
  一年级上册共编成8个主题单元,《好朋友》、《快乐的一天》、《祖国您好》、《可爱的动物》、《爱劳动》、《小精灵》、《小小音乐家》、《过新年》。基本内容包括:欣赏、表演、编创与活动,新教材的曲目选择,考虑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注重歌曲的可唱性与欣赏曲的可听性,降低过难的识语要求和过高的技能技巧,一年级采用图谱为主,在创造与活动中,开展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评估多方位,多角度,形式丰富多彩。低年级教材以图为主,欣赏曲主题旋律以图形谱为主,生动活泼。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学习歌唱的知识,训练学生的音准,节奏。
  2.学会聆听音乐,感受音乐形象等。
  3.学习乐理知识,能初步理解乐曲。
  难点:1.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
  2、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情操。
  3.重视学生的参与和实践。
  4.重视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的情感。
  5.重视学生鉴赏音乐的美。
  6、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必要的音乐审美能力。
  四、教学目标
  1、 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按节奏和曲调有表情独唱或参与齐唱,每学年能背唱4~6首
  2、 能感受乐器的声音,听辨打击乐器的音乐,能听辨童声、女声和男生,用自己的声音或打击乐器进行模仿。
  3、 体验不同情绪的音乐,能够自然流露出相应表情或做出体态反应。
  4、聆听儿歌、童谣、进行曲和舞曲,能够通过模唱、打击乐对所听音乐做出反应,随着进行曲、舞曲音乐、走步,跳舞。
  5、能够用打击乐器或自寻音源探索声音的强弱、音色长短和高低。
  6、能够运用线条、色块、图形记录声音或音乐
  五、教学内容和要求
  1、能够感受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打击乐器模仿喜欢的音响。
  2、体验不同情绪的音乐,能够自然流露出相应的表情或作出体态反应。
  3、体验不同情绪的音乐,能够自然流露出相应表情或做出体态反应。
  4、能够参与综合性艺术活动,配合歌曲、用身体做着动作。能够与他人合作,进行律动、集体舞、音乐游戏、儿童歌舞等表演活动。
  六、教学措施
  1、聆听乐曲时,注意初听的完整性,给学生完整的印象,使学生对乐曲有良好的感受,并能哼出自己喜欢的旋律。
  2、用听唱法进行歌曲教学时,要注意完整地感受歌曲,在多次完整聆听的基础上分句听唱或纠正错误,在完整的听唱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听辨能力、记忆能力。
  3、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动起来听、动起来唱,全身心地感受音乐及音乐的快乐。
  4、歌曲教学时,要重视范唱,并通过手势、表情的提示,随时纠正学生唱歌时的不良习惯和不正确姿势,提醒学生不要大声喊叫,克服耸肩、伸颈等毛病,做到轻松、自然、愉快地歌唱。
  5、教材中有很多表现动物的活动,在教学中,注意提示学生说出小动物的神态、动作,并模仿出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表现力,使学生平时注意观察,养成细心的好习惯。
  6、低年级学生对乐曲的聆听以感受为主,多听曲目,增加感受,聆听每一曲,都要引导学生认真听辨,说出自己对乐曲所描绘的内容及音乐情绪的感受。引导学生随着乐曲做动作,用动作感受节拍。注意学生节拍感的培养。7、将编创与活动融入其他教学内容之中,形成教学的整体。
  7、评价可采用多种方式,评价时应注意与学生的平等地位。可以学生间互评、自评、小组评等多种方式。
  8、学期末测试,以趣味性的方式呈现,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趣味化,重点突出培养学生歌曲的记忆能力。
  七、教学进度
周 次教 学 内 容课 时备注第1周第一课 好朋友(总课时:2课时)1、聆听《玩具兵进行曲》、表演《你的名字叫什么》、认识几种音乐学习标志1第2周2、表演《拉勾勾》 、聆听《口哨与小狗》第二课 快乐的一天(总课时:3课时)1、聆听《快乐的一天》、《其多列》11第3周2、学唱《其多列》3、 学唱《跳绳》11第4周第三课 祖国您好(总课时:3课时)1、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听《祖国颂》,编创与活动2、唱《国旗国旗真美丽》编创与活动11第5周国庆休假11第6周3、唱《同唱一首歌》第四课 可爱的动物(总课时:3课时)1、《动物说话》11第7周2、《三只小猪》、《快乐的小熊猫》3、《我有一只小羊羔》11第8周第五课 静静的夜(总课时:3课时)1、聆听《摇篮曲》、聆听、表演《小宝宝睡着了》2、学习《闪烁的小星》,编创与活动11第9周3、编创与活动:探索声音的强弱,表演集体舞《星光恰恰恰》机动复习、期中测评11第10周第六课 爱劳动(总课时:2课时)1、聆听《劳动最光荣》,唱、表演《洗手绢》2、聆听《三个和尚》、表演《大家来劳动》,编创与活动11第11周第七课 小精灵(总课时:3课时)1、表演《小青蛙找家》2、聆听《小青蛙》、编创与活动11第12周3、聆听《野蜂飞舞》、表演《小蜻蜓》第八课 小小音乐家(总课时:3课时)1、聆听《号手与鼓手》、表演《法国号》11第13周2、聆听《会跳舞的洋娃娃》、表演《布娃娃弹琴》3、聆听《星光圆舞曲》、编创与活动11第14周第九课 游戏(总课时:3课时)1、表演《火车开啦》2、聆听《火车波尔卡》、编创与活动11第15周3、聆听《捉迷藏》、表演《躲猫猫》游戏机动复习11第16周第十课 过新年(总课时:3课时)1、聆听《小拜年》、编创与活动2、表演《隆咚锵》11第17周3、表演《新年好》、聆听《平安夜》、编创与活动1第18周至第20周复习期末测评

  一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 篇8
    一、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共有六单元,在每一单元中均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聆听、表演、编创与活动。其中在这六单元中,演唱歌曲共有17首,分别是课本中表演部分规定的曲目,表演部分共有10课。欣赏曲目共有8曲,通过以上曲目的欣赏,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和激发他们学习音
  乐的兴趣。
  本教材分为必学内容和选学内容,每部分曲目都跟有律动、读谱知识,而现行的实验教科书是没有单独列出,在课本中有机动联系在一起,欣赏没有单独列出,而是在每课的开头,命名曲欣赏改为聆听,这是一大不同之处。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刚从幼儿园过来,对音乐知识的掌握、五线谱的识别、欣赏能力的鉴别还比较陌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老师应从培养学生兴趣入手,着重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使学生具备基本的音乐能力。
  小学低年级学生爱唱、爱跳、爱动,对音乐有着一定的兴趣。但由于年龄小、组织纪律性较差,学生的音乐素质存在个别差异,对学生应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让他们在鼓励和赞扬声中不断增强学习音乐的兴趣。
  三、教学目的: 学段目标:
  1、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
  3、能自然地、有表情地歌唱,乐于参与其他音乐表现和即兴创造活动; 4、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 具体目标: (一)感受与鉴赏
  1、感受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用声音或打击乐器模仿; 2、听长短音;
  3、体验不同情绪的音乐;
  4、聆听进行曲、舞曲、儿歌不同风格作出相应动作;
  5、聆听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儿歌、童谣及小型器乐曲片段,初步感受风格。 (二)表现1、歌唱的正确姿势;
  2、每学年背唱4---6首歌曲; 3、学习常见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4、能作简单的律动、歌表演; 5、认识简单的节奏符号。 (三)创造
  1、用人声、乐器声模仿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声音; 2、歌词的创作活动;
  3、线条、色块、图形记录声音或音乐。 (四)音乐与相关文化
  1、乐于与他人参与活动;
  2、用简单的形体动作配合音乐节奏; 3、声音与生活的探索。 四、教学重点:
  有趣的声音世界 大雨和小雨国旗国旗真美丽 布娃娃弹琴 大鼓和小鼓彝家娃娃真幸福 我爱家乡我爱祖国好朋友新年好 各族小朋友在一起快乐小舞曲 两只小象 在动物圆里五、教学难点:
  音的长短、低音、对音乐的欣赏能力。 六、具体措施:
  1、把每个学生的发展摆在第一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多唱、多听、多动、多想、多说,在音乐实践中获得学习音乐的愉悦和能力。
  2、要积极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营造音乐学习的良好氛围,让他们在感受、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3、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泻,让他们在鼓励和赞扬声中享受成功,不断增强学习音乐的兴趣。
  4、因地制宜地设计、组织音乐教学,发挥音乐教师各自特长,积极探索,勇于开拓,努力实践音乐课程标准的新理念。
  5、强化有关音乐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培养学生音乐能力。
  6、 根据本校条件设备,充分利用投影仪、录象、录音机等教具,努力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7、方法:示范、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鼓励、表扬法:通过鼓励表扬大体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材施教法: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扬长避短,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
  七、教学进度安排;

  一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 篇9
    一、教材分析
  作为全新的教材,在编写中体现了以下基本理念:
  1、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2、以审美为中心;
  3、以文化为主线(单元主题);
  4、加强实践与创造。
  一年级上册共编10个主题单元,基本内容包括:聆听、表演、编创与活动(重点内容)。新教材的曲目选择,考虑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注重歌曲的可唱性与欣赏曲的可听性。降低过难的识语要求和过高的技能技巧,一年级采用图谱为主。在创造与活动中,开展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评估多方位、多角度,形式丰富多彩了。
  二、学段目标
  1、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
  3、能自然地、有表情地歌唱,乐于参与其他音乐表现和即兴创造活动;
  4、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
  三、具体目标
  (一)感受与鉴赏
  1、感受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用声音或打击乐器模仿;
  2、听长短音;
  3、体验不同情绪的音乐;
  4、聆听进行曲、舞曲、儿歌不同风格作出相应动作;
  5、聆听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儿歌、童谣及小型器乐曲片段,初步感受风格。
  (二)表现
  1、歌唱的正确姿势;
  2、每学年背唱4-6首歌曲;
  3、学习常见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4、能作简单的律动、歌表演;
  5、认识简单的节奏符号。
  (三)创造
  1、用人声、乐器声模仿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声音;
  2、歌词的创作活动;
  3、线条、色块、图形记录声音或音乐。
  (四)音乐与相关文化
  1、乐于与他人参与活动;
  2、用简单的形体动作配合音乐节奏;
  3、声音与生活的探索。
  四、教学措施
  1、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2、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3、遵循听觉艺术规律,空出学科特点;
  4、音乐教学各领域之间的有机联系;
  5、改革评价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