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文网
导航:网站首页 >

力的教案模板汇编【10篇】

时间:2024/3/3 11:33:00
 
只要内心不乱,外界就很难改变你什么。不要艳羡他人,不要输掉自己。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力的教案模板汇编【10篇】,欢迎大家阅读和收藏一下噢。
  力的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1.我不想做操,2.我就喜欢抱她们
  教学目的:
  目前,有不少家长包括幼儿教育工作者误把幼儿早期教育看成是文化教育,其实,幼儿阶段首要的教育是幼儿感觉运动能力的培养,感觉包括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这些感觉能力是孩子学习能力的重要内容,因为对知识首先需要感知到,然后才进行进一步的认知活动,如注意、记忆、思维、想象等。但家长和幼儿教育工作者普遍忽视幼儿感觉运动能力的培养,给幼儿以后的学习造成极大的障碍,为了端正家长的认识,重视幼儿感觉运动能力的培养,设计本章。
  通过本章教学,让家长了解幼儿应具备的感觉运动能力,弄清楚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原掌握训练幼儿感觉运动能力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培养幼儿感觉运动能力的方法,难点是对幼儿感觉运动能力障碍的原因分析。
  教学方法:
  采访对话式、案例分析式、教师演讲
  【教学过程】
  (开课之前,由主持者强调会议纪律)
  各位家长:
  你们好!
  今天,我们为“如何更好的教育孩子”再次聚在一起,共同讨论教育孩子的策略、交流教育孩子的方法、探讨需要解决的问题。非常感谢你们能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参加这个家长会,这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了你们对我们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或者用你原来的的谈话,但是要简洁。)
  一、问题导入新课:
  各位家长,您的孩子是否有下列现象:
  1、贝贝的妈妈早年不育,很大年龄才有了贝贝。也因为这样,贝贝的妈妈比一般的妈妈都更要宝贝孩子,对贝贝的各个方面也特别注意观察和留神。即便这样,在家的时候,妈妈也没发现孩子有什么异常。贝贝上幼儿园之后,每天回家妈妈会问孩子老师今天问了什么问题啊,和小朋友做了什么游戏啊之类……慢慢妈妈发现,贝贝每次都回想不起来任何内容。
  等到幼儿园上公开课的时候,妈妈发现:当老师提问的时候,贝贝第一个举手,可是等老师请贝贝起来回答问题的时候,贝贝的回答却是典型的所答非所问。若说是孩子还太小吧,可问题是别的同龄孩子就不这样。
  您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内心里有怎样的感受,是不以为然还是突然意识到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
  二、教师讲解:
  对于这些现象,您都知道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吗?等我们学习完第一章《幼儿感觉运动能力的培养》,我想您就明白了。
  三、请家长听一段录音
  妈妈:“儿子,快穿好衣服,妈妈一会送你去幼儿园。”
  孩子:“妈妈,我不想去上学。”
  妈妈一惊,这孩子怎么了,以往,到了点自己就早早爬起来,从没出现这种情况呀?
  妈妈:“儿子,不舒服吗?”妈妈赶紧摸摸孩子的额头,一切正常,没问题。
  儿子只是摇摇头。
  见儿子不再说话, 肯定是有不顺心的事情发生,按照以往的经验,儿子一定会在饭桌上说出来的,所以,妈妈也就没再追问。
  吃饭的时候。
  儿子吃了两口饭后说:“妈妈,我今天不想去幼儿园了!”
  妈妈早有了心理准备,温和地问儿子:“能不能告诉妈妈是怎么回事啊?”
  儿子噘着嘴说:“今天我们要进行广播操比赛。”
  妈妈继续温和地说:“那你积极地参加不就行了吗?”
  儿子低下头,很不情愿地说:“可是,我不想参加。”
  妈妈不解地问:“你不是挺喜欢活动的吗?”
  儿反驳说:“我是喜欢活动,但我不喜欢做操!”
  妈妈看了看儿子说:“我想不是你不喜欢,是你根本不会做吧?特别是跳跃运动,你总是手脚不一致。平时让你多练一练,你总是偷懒,现在受难为了吧?”
  儿子不高兴地说:“反正我今天不去了,你怎么说都不行!”
  妈妈的眉头不知不觉拧紧了……
  四、分析对话:
  (一)案例中的孩子因为不会做操,她发生了哪些变化?
  1.情绪上:不高兴
  2.行为上:不去幼儿园,出现退缩行为
  3.心理上:挫败感,自卑感(潜在的,幼儿自己是说不出来的)
  (二)如果家长不帮助孩子解决这个问题,会给孩子带来什么不良影响呢?
  1.影响孩子和伙伴的交往
  2.孩子容易产生无能感
  3.孩子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容易产生回避行为。
  4.孩子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5.会影响孩子的认知能力……
  五、教师讲解:
  家长们,一个小小的活动,却可能给孩子的成长带来这样那样的问题,也许过去您没有意识到,但现在意识到了,我们就得抓紧时间给孩子补上这一课。
  下面我们就请这些家长分别来谈谈,您的孩子喜欢做操吗?孩子是怎样学会做操的?做操给孩子带来了哪些好处?
  六、家长发言,教师总结
  1.锻炼了身体;
  2.扩大了交往范围
  3.增强了意志力
  4.提高了认知能力
  七、教师讲解:
  做操仅仅是孩子感觉运动的一种,不会做操的孩子说明感觉统合能力发展不足,甚至造成统合能力失调,感觉统合失调的种类还有很多,比如大家继续看的本章的第二篇《我就喜欢抱她们》,这一篇反应的是孩子触觉失调的问题,因为时间的关系,其中的案例和教育故事,大家课后阅读,剩下的时间,我们一起来分析,感觉统合失调的表现、原因和矫治对策。
  (一)、感觉运动统合失调的主要表现及特征
  什么是感觉统合呢?
  我们举一个例子,当我们想把看到的文字记录下来时,文字作为一个信息被准确无误地传入大脑,通过大脑的统合、分析、组合、加工后,大脑再指挥我们的手将笔拿起,将这段文字准确无误地记录下来。这个过程就是感觉统合。
  什么叫感觉统合失调呢?1975年,美国的艾乐丝博士首次提出了感觉系统功能失调的理论,认为感觉统合失调是指外部的感觉刺激信息不能在孩子中枢神经系统进行有效的组合,从而使整个机体不能和谐地运作,久而久之,便会造成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与疾病。
  比如说:大脑在接到记录文字这个信息后,不能有效地指挥手去行动,出现跳行,添字漏字,颠倒顺序,多字少字的现象,就是感觉统合失调。
  儿童出现感觉统合失调一般会有以下几种表现:
  1.前庭平衡功能失常:前庭器官控制人的重力感和平衡感,出现前庭平衡功能失常,常表现为左右不分,方向感很差,协调能力差,动作笨拙,易摔倒、磕碰、撞人,转圈时容易头晕,怕上高处,不喜欢被高举,爱做小动作,注意力不能集中,常写错字,不能考虑别人的感受。
  2.视知觉不良:表现是孩子尽管能长时间地看动画片,玩电动玩具,但不喜欢阅读;就是在读书的时候,也会经常跳行,添字漏字,颠倒顺序,无法做到流利地阅读;经常多字少字;写字时偏旁部首颠倒,甚至不认识字,学了就忘,不会做计算,常抄错题等。
  3.听知觉不良:表现为不喜欢和别人讲话或对别人的话听而不闻,丢三落四,经常忘记老师说的话和留的作业等。
  4.动作协调不良:表现为平衡能力差,容易摔倒,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样会滚翻、系鞋带、骑车、跳绳和拍球,不会使用剪刀和筷子,不敢登高望远,不敢荡秋千等。多动,但动作缺乏技巧,如很难安静下来,不能有效地约束自己,时常出现多余无效的动作等。
  5.本体感失调:表现为缺乏自信,消极退缩,语言表达能力差,手脚笨拙等,说话发音不清,语速慢。
  6.触觉过分敏感
  (1)通常不喜欢他人触摸,怕人触摸;不喜欢被人拥抱,却喜欢拥抱别人;不喜欢拥挤,害怕人多的地方,甚至会拒绝进入教室与其他人接触;婴幼儿期怕擦脸、洗澡、剪指甲,常拒绝理发、洗头或洗脸;大热天也要穿长袖衣服,不喜欢碰触某些粗糙的衣物或物品。
  (2)怕陌生人,陌生的地方;缺乏自信;常固执于熟悉的环境和动作中,对任何新的学习都会加以排斥;喜欢独处,不爱团体游戏;在团体中容易和别人争吵;朋友少,常陷于孤独中。
  (3)爱哭;发音不清晰;胆小,容易惊慌、哭泣,爱玩弄生殖器;性格孤僻;嘴巴属于触觉敏感部位,所以幼儿会变得挑食、偏食、厌食、咬手指、咬嘴唇、咬衣襟。
  (4)常出现很多令人无法理解的行为,神经质、容易惊慌;脾气固执;总有一种担心害怕,易受惊吓的感觉,容易紧张;注意力不集中;无法做有耐心和恒心的学习。
  (5)触觉敏感的幼儿也会形成严重的语言障碍。
  7.触觉迟钝
  (1)反应慢,动作笨拙不灵活,少动,做事缩手缩脚,大脑的细微分辨能力差。
  (2)粘人(粘固定的人),寻求很多的搂搂抱抱,需要父母特别多的抚摸。过分喜欢碰触各种东西,有强迫性的行为(反复做某个动作)。
  (3)缺少自我意识,学习积极性差,有学习困难,感情比较冷漠。
  (4)遇意外碰伤或流血时,自己常未察觉;对打骂不在乎;常有冒险和自残自伤行为,不懂得总结经验教训。
  (二)、感觉运动统合失调的原因
  玲玲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也像每一个家长那样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又健康。从玲玲还不满1岁开始教她学习识字卡片,然后教她背唐诗。玲玲也不负众望地在3岁时就能识数百个汉字,能背数十首诗词。然而,父母突然注意到即将上幼儿园的玲玲比其他小朋友显得动作笨拙,吃饭、大小便都仍需要家长照顾,说话的语速特别慢,而且语气单一、缺乏声调变化,大人说话快一点或声音大一点,她都感觉很难受。玲玲还特别胆小,除了家里的长辈,她不敢和陌生人说话,甚至不敢与同龄的小朋友接触。她完全不能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这可把家里人急坏了,“聪明”的玲玲究竟怎么了?
  通过检测,发现玲玲有感觉统合能力失调的现象。追踪她成长的过程,才发现玲玲感觉统合能力失调的原因:
  家长保护过度
  因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非常疼爱小玲玲,惟恐孩子遭受一点点伤害和疾病,所以总是让玲玲呆在床上,不让她在凉凉的地上自由行动,不让她接触任何未经严格消毒处理的东西,而且不论去哪里,常常把她抱在怀里。这些方式减少了她自主活动的机会,也就减少了其大脑经受锻炼的机会,使她表现出动作笨拙、遇事胆小的情况。
  过早的才艺教育
  玲玲从很小开始接受识字、背诵诗词的教育,而这些知识都是非常抽象的。婴幼儿时期本来需要大量具体的、形象的信息刺激来促进大脑的发展,加强大脑的整体功能。过早学习文字、诗词等抽象知识,使孩子花费大量的精力去识记,而没有机会去发展最基础也最重要的感觉功能。虽然,贝贝能背诵很多诗词,但这些诗词对于幼小的她都是空洞的、无意义的。
  缺乏接触适宜刺激的机会
  玲玲家住在高楼上,而且家长担心她在外面活动会感冒,所以她很少有机会到户外活动,所接触的环境非常单一,识字、背诗只发挥了大脑负责记忆的细胞的功能,其他的神经功能没有得到良好的刺激,特别是作为思维等高级心理活动基础的感觉统合功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
  造成儿童感觉运动统合失调的原因很复杂,概括起来主要与孕育过程中的问题和出生后的抚育方式有关。
  1.母孕期因素
  (1)母孕期的不良因素、围产期的不良因素如出生窒息、低体重、新生儿黄疸等、环境毒素如空气污染物、破坏性病毒及其他进入体内的化学物等都可能引起脑功能失调,从而造成感觉运动统合失调。母亲羊水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胎盘与子宫内壁的正常接触,可能会导致触觉敏感或触觉迟钝。
  (2)烟酒、浓茶、咖啡等刺激物,会引起脐带毛细血管的萎缩,影响营养的输入,造成胎儿大脑发育上的不足,从而影响儿童的感觉运动统合。
  (3)胎位不正,妊娠高血压综合症等都易引起儿童感觉运动统合失调。
  (4)孕妇的紧张心理可导致儿童感统失调。心理的焦虑,行动上的姿势不佳,运动不够都会影响胎位的正确变动,进而影响儿童将来的平衡能力的学习。
  (5)早产:早产儿没有经过母体的正常孕育,使得婴儿的触觉系统发育不够完善。
  (6)剖腹产:剖腹产的孩子在出生时,没有经过产道的挤压,缺乏必要的触觉和本体觉的学习。天山网讯(记者孙红霞)在报纸上报道:乌市的孕妇60%都选择剖腹产。这很不好,剖腹产的孩子平衡能力差,感觉统合失常,对孩子的成长不利。
  (7)其他不正常生产:由于孩子难产而使用夹钳术,胎吸等方法,这样会导致婴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或损伤,出生时出现产伤。
  2.脑损伤和脑功能障碍
  母亲在怀孕期间出现早产、先兆流产或采用剖腹产、电吸引等生产方式,既往病史如头部外伤、高烧、患脑炎等都可以导致儿童的感觉运动统合失调。尤其是早产或剖腹产的儿童,由于出生时触觉未受到特殊刺激,形成自我保护膜,使触觉的学习缓慢、迟钝。
  3.抚育方式
  (1)缺乏应有的游戏活动。当新生儿在接触母亲温暖的怀抱,听到母亲亲切的呼唤,吸吮母亲甜蜜的汁时,躺在晃来晃去的摇篮中时,他们便感知大千世界的光亮、颜色、声音、气味、温度等刺激;婴儿在“三抬四翻六坐,七滚八爬周走”时,幼儿在戏耍打闹“过家家”时,感觉统合功能就在逐渐形成、不断完善着。然而现在的家长对孩子从小宠爱有加,生怕孩子摔跤,该学爬时不让爬,该学步时还不让走,还老早就给孩子买好了童车。
  另外,孩子静坐多,活动少,过分限制孩子的活动范围,家长(尤其是隔代老人)过度保护,家长繁忙,交由“电视保姆”,孩子从小缺乏运动或活动机会。
  现在儿童玩具铺天盖地,孩子们很少有在室外奔跑、跳跃、爬树、翻墙、涉水、玩泥沙等体验,一些传统的游戏如打弹子、滚铁环、玩纸板、捉迷藏等,孩子也没机会玩了。孩子身体各方面的平衡控制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和发展。结果到上学时,就容易发生抄写漏字,速度慢等情况,这是由于眼、手协调能力差,大脑无法有效地驾驭身体各部分,常常发生错误的判断与行为的缘故。
  (2)人工喂养:人工喂养的孩子因为缺乏和母亲身体充分接触的机会,致使孩子的手、口、脸等触觉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
  (3):生活环境过于封闭,户外活动不足
  与亲戚朋友的接触少,孩子的生活空间仅限于父母,祖父母,缺少了和小伙伴们的接触。0-3岁是建立感觉统合能力的最佳时期。而现在的孩子都是独苗,居室又都是独门独户,3岁以内缺乏同龄伙伴,无兄弟姐妹可模仿,孩子易养成依赖性强、独立生活能力差、孤傲任性的性格。如果到了3岁还舍不得让孩子进幼儿园,这对孩子以后的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极为不利。这些孩子可能会有语言发育和社会交往方面的障碍。有的孩子父亲在外地工作,母亲工作也十分忙碌,孩子家住高楼,一个人跟年逾花甲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过。因此她的生活十分机械与单调,平时除了上幼儿园,就是回家看看电视,想要外出找小伙伴玩,,老人们怕出事又不许。这种封闭的生活自然使得孩子缺少了大自然的风吹、日照等外界感觉信息的刺激;缺少正常的接触性的游戏。
  (4)其他因素:如洁癖症母亲会造成婴幼儿触觉刺激缺乏。牵手两代的主编孔屏教授的家里接收了几个感统失调较严重的孩子,这些孩子来到他家后,到处乱蹦,沙发上、床上都是,穿着鞋就上去了。她说这有什么要加紧的,不就是扯下来洗一洗吗。
  4.早期教育。家庭、幼儿园教育中偏重认知、轻视孩子运动活动的教学指导思想等。
  在目前的早期教育中,很多家长都开始认识到智力开发的重要性,注重对孩子进行早期智力的训练和挖掘、艺术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培养,却往往忽略了对幼儿进行感统能力的训练。据报载,黑龙江省最近对7至11岁孩子的调查显示,有90%以上的孩子学过钢琴、电子琴以及舞蹈、美术等。同时,调查也显示,60%的儿童不会系鞋带,不会穿衣服,甚至连球也拍不了几下。现实生活中,不少家长总是将成人社会的竞争意识,过早地转嫁到了孩子身上,从而加重了他们的心理负担,而孩子自己应有的、感兴趣的东西受到了缺乏理智的和无情的压制。在这样环境中学习与生活的孩子感觉统合系统怎么会不失调?
  (三)、如何提高孩子的感觉运动统合能力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不是病理现象,而是生理现象。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在幼儿期有上述表现,在学龄期则表现为学习困难,而这些儿童多半是智力超常的。
  如果你的孩子有上述表现,你也不必过于焦急,通过科学有效的训练后,孩子的感觉统合能力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和改善的。
  1.儿童感觉运动统合训练应首先由心理专家测查和诊断孩子的感觉运动统合失调程度和智力发展水平,然后制定训练课程,通过一些特殊研制的器具,以游戏的形式让孩子参与,一般经过1~3个月的训练,就可以取得明显的效果。
  2.如果没有条件到专门的训练机构进行培训,家长也可以在自己家里通过亲子游戏的活动对孩子进行训练,训练前要初步断定孩子是感觉运动统合中的哪个部分存在问题,并制定合适的训练内容,训练中要想方设法提高孩子的兴趣,训练要适度,以免造成欲速不达的后果,训练过程中要在一定程度上注意孩子的安全,家长也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3.对触觉防御过当的孩子,父母可以在他们洗脸、洗澡或睡觉前,以手或柔软的毛巾轻轻地触压或按摩孩子的手、脚或背部。或用大毛巾将孩子包起来,让他在毛巾中滚动或扭动。
  4.多爱抚孩子:儿童情绪稳定及人际关系的建立均依赖于安定的触觉系统,而爱抚是促进触觉系统安定的有效方法,父母用均匀的力度轻轻拍打孩子的手或背部,可增加孩子对周围环境的信任感。
  5.提供干净、自由的游戏空间:让孩子能在地上自由爬行及接触周围物品,不要总把婴儿放在学步车或婴儿车内,使其丧失爬行和用手触摸环境的机会。
  6.多带孩子到户外活动,让孩子多玩泥土,玩水,玩沙,家长可陪孩子玩抓痒游戏,梳头游戏等。
  可以在家进行的感统游戏
  刷子脱敏( 1-2岁 )
  训练目的:加强肌肤的接触刺激,减少触觉防御。
  训练要求:家长用刷子先刷孩子的手背、手指等触觉防御性较少的部位,然后渐渐过渡到刷孩子的手心。再刷脚的部位,先刷脚趾、脚跟,然后渐渐过渡到刷脚地中心部位。如果孩子抗拒,可每次只刷一下,反复地尝试,直至孩子习惯这种触觉刺激。
  在协助下对墙推球和接球( 2-3岁 )
  训练目的:手臂的运动能力/手眼协调
  训练要求:让孩子双手抱着中型球,蹲在地上用双手把球往墙角推。
  难度设置:开始时离墙的距离要在一步以内;逐渐拉大离墙距离,并要求孩子借助墙壁的反弹力接住弹回来的球。家长可手把手地协助,逐步撤销。
  爬山洞(2-3岁):将硬纸板架在矮凳子或箱子上面,和家里的高椅子、桌子,做成好几种高度、形态不同的组合,让宝宝俯卧或仰躺着由硬纸板或桌椅下面钻出来。训练宝宝身体的灵活度,健全本体感觉。
  (四)感觉运动统合失调的预防
  预防感觉统合失调应该从胎教开始,在胎儿胎动时,妈妈可以抚摸自己的肚子,传导对腹中胎儿的爱意,这对宝宝出生后会有很大的帮助。
  孩子出生后经常拥抱安抚有助感觉统合。注意观察婴幼儿行动,如果有易受惊吓、肌肉张力太低、不喜欢被拥抱、躁动不安、易怒、动作发展较慢等种种现象,也可能是感觉统合功能有障碍的信息,家长应多加留意与关心。
  (五)感觉运动统合能力的重要性
  感觉动作能力是人的最基本的学习能力,这是因为动作是智慧的基础,而且动作对于孩子的注意力和阅读、书写能力都有影响。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感统失调的孩子在幼儿时期也许不会明显地表现出来,但是到了孩子上学以后就会在学习能力和性格上表现出这样、那样的障碍,他们各方面的素质与正常儿童相比有了较大的差距。跟其他正常孩子相比,存在感统失调问题的孩子在学习中也能集中注意力,但是,学习能力比较低下,不会和同学交往,心理承受能力也很差,造成孩子学习基础差、缺乏自信心、心理发育迟缓和人际关系紧张等问题,甚至还会出现厌学、逃学、撒谎等行为问题,让老师和家长非常操心。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总是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父母们大可不必为此忧心忡忡。对于幼儿阶段,孩子表现出来的一些感觉统合能力失调的问题,家长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
  首先,既要关注孩子感觉统合能力发展的状况,对孩子进行一些必要的早期训练;又要充分认识到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尤其是幼儿阶段出现感觉统合失调的问题是一种正常现象。
  很多父母会误解,感觉统合训练是针对问题儿童而进行的训练和矫治,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和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早就提出过:0----6岁的学习主要以感觉学习为主。我们知道0---6岁是孩子各方面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候孩子的感觉器官本身的发展还不够完善,还处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所以,这个时期的孩子或多或少地出现一些感觉统合能力失调的问题,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而且为这个阶段的每一个孩子,提供一些必要的感觉统合能力的训练和游戏,可以帮助成长中的孩子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感统训练对幼儿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八、教师总结:
  在本章每一篇的最后都给出了很多亲子活动,这些活动实施起来很简单,但效果却很有效,无论是存在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还是不存在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家长只要有意识地训练孩子,孩子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相当大的提高,这对孩子今后的发展尤其是学业的发展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九、结束语:同时放《亲爱的小孩》的歌曲
  各位家长朋友,谁不重视家庭教育,谁就是在破坏自己和家庭的幸福。如今的家庭教育是一次性的,一旦出错,很难有改正的机会。过去有些人老大没教育好,接受了教训,老二就可以教育好,现在没有这种机会了。孩子幼儿阶段没教育好,到小学阶段再来补救的话,效果就差远了。因为孩子的每一个成长阶段都有它的规律和特点。所以,科学的、民主的、现代的家庭教育势在必行,刻不容缓,这就要求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要真正扮演好启蒙老师的角色。感谢家长在百忙中参与家长学校的学习。

  力的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探究目标:
  1、能用实验的方法探究物体下落的原因。
  2、能独立设计记录图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能体会到通过多次实验得出结论的重要性。
  2、能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任务。
  知识性目标:
  1、 能够通过实例体验常见的各种力。
  2、 能通过实验证明地球引力的存在。
  3、 能用自己的话解释物体下落的原因。 STSE目标:能举出各种力在生活中应用的更多实例。
  二、教学重点:自主、合作探究物体下落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认识地球引力这种直接作用物体上的力。 四、教法:谈话、讨论、合作、引导、评价 五、学法:讨论、合作、探究、自学、交流
  六、教学准备:乒乓球、烧杯、水、木片、松紧带等物品12份;记录单12份;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入,寻找常见力。 师:同学们,今天我和你们将继续走进《夺宝之旅》,一起成为 生:夺宝奇兵。 师:为了夺到宝物,我们看看今天我们将要解决哪些有趣的问题呢?出示课件!(课件)师:啊,问题出现了,看样子我们有麻烦了?好,下面我们就小组讨论讨论如何利用这些给定的事物寻找各式各样的力呢?找出一个力,记在宝盒钥匙上一上。注意组长要组织好,人人都想办法啊,边商量边实验! 小组开始实验,记录。 师:我看有的同学连书包都利用上了,可为用心良苦啊。哪个小组谈谈你研究的情况!在说的时候尽量以“我是这样研究的……这个力叫……”形式说吗? 生:我是这样研究的,把……,这个力叫弹力。 生:我是这样研究的,把……,这个力叫吸力。 师:吸力!这个名字起的不错。我也给他起个名字叫地球引力,行嘛! 生:我是这样研究的,把……,这个力叫摩擦力。 生:我是这样研究的,把……,这个力叫压力。 …… 师:还真多,同学们细致又认真。找出了这么多的力,可以看出力的家庭成员还真不少啊。你们能举出这些力的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吗?请小组一起完成宝盒钥匙的第二项,但这次要求我们自己设计一个表格,把每种力与实例填进去!时间5分钟。来吧!(课件) 师:谈谈行吗? 生谈实例。 师:看样子力与我们的关系怎么样呢? 生:非常密切,离不了。 师:哈,那你们想想,这么多力太乱了,能分一分类吗?分成两类,想想你们刚才先实验的情景! 生:可以把压力、摩擦力、压力……分为一类,还可以把地球引力,磁力分成一类。 师:很棒!那这是按什么分的? 生:都是人给的力,另一个是地球或其他人给的。 师:是啊,人给力的时候都是怎样的?地球或其他的物体给力的时候又是怎样的呢? 生:人给力的时候都挨着物体,而地球引力却没有。 师:VERY GOOD。
  (二)、探究重力。 师:讲到这,我突然想起了一个故事,我们听听? 师放牛顿与苹果的故事。 师:牛顿也遇到了问题?你知道他遇到了什么问题吗? 生:他是想苹果为什么落下来呢? 师:同意吗?是啊,为什么呢?这样行吗,用你手中的小物体再试几次,但试的时候注意观察它是如何运动的?并抓住这个幕后凶手!找出原因。记在宝盒钥匙三。好开始吧! 小组进行实验,记录。 师:是谁使他们动起来的? 生:地球。 师:怎么做的? 生:给了他们一个吸引力。 师:说的有道理,那么想更准备的认识地球引力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了解呢? 生:看课外书,上网,向老师,父母请教。 师:是啊,那咱们书上的科学在线上就有它的资料,我们里面学学吧,但学后我们要交流感想,对电视中的小问题进行一下讨论,交流。开始吧! 生自学科学在线。 生交流读后感。对地球引力加深了认识。
  (三)、评价: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的夺宝之旅即有趣又有成功感,每个小组的宝盒钥匙一定能开启宝盒,得到自己喜爱的宝物。好下节我们继续走进夺宝之旅,寻找科学宝物,因为你们是非常棒的 生:夺宝奇兵。 师:下课。

  力的教案 篇3
    一、 预习目标
  1、 说出力的分解的概念
  2、 知道力的分解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3、 知道矢量、标量的概念
  二、预习内容
  1、力的分解:几个力________________跟原来____________的效果相同,这几个力就叫做原来那个力的分力.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力的分解.
  2、同一个力可以分解为无数对____、___________的分力。一个已知力究竟应该怎样分解,要根据______________。
  3、既有____,又有_____,相加时遵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叫做矢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求和时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叫做标量.
  三、提出疑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分力及力的分解的含义。
  2、理解力的分解的方法,会用三角形知识求分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运用物理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2、培养用物理语言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日常现象,养成探究周围事物的习惯。
  二、重点难点 力的分解
  三、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1、什么叫做力的分解?
  2、如何得到一个力的分力?试求一水平向右、大小为10N的力的分力。(作图)
  3、力的合成与力的分解是什么关系?
  合作探究
  农田耕作时,拖拉机斜向上拉耙(课本图)。
  拖拉机拉着耙,对耙的拉力是斜向上的,这个力产生了两个效果;一方面使耙克服泥土的阻力前进;另一方面同时把耙往上提,使它不会插得太深。也就是一个力产生了两个效果(画出物体的受力示意图,如下)。
  如果这两个效果是由某两个力分别产生的,使耙克服泥土的阻力前进的效果是由一个水平向前的力F1产生;把耙往上提,使它不会插得太深的效果是由一个竖直向上的力F2产生的。那F1、F2与拉力F是怎样的一种关系?
  一种等效关系,也就是说是分力与合力的关系。
  通常按力的实际作用效果来进行力的分解.
  精讲点拨
  思考分析:将一木块放到光滑的斜面上,试分析重力的作用效果并将重力进行分解。
  实例探究
  1、一个力,如果它的两个分力的作用线已经给定,分解结果可能有 种(注意:两分力作用线与该力作用线不重合)
  解析:作出力分解时的平行四边形,可知分解结果只能有1种。
  2、一个力,若它的一个分力作用线已经给定(与该力不共线),另外一个分力的大小任意给定,分解结果可能有 种
  答案:3种
  3、有一个力大小为100N,将它分解为两个力,已知它的一个分力方向与该力方向的夹角为30。那么,它的另一个分力的最小值是 N,与该力的夹角为
  答案:50N,60
  矢量相加的法则
  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并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物理量叫做矢量.只有大小而没有方向,遵循代数求和法则的物理量叫做标量.
  力、速度是矢量;长度、质量、时间、温度、能量、电流强度等物理量是标量.
  矢量和标量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它们分别遵循两种不同的求和运算法则.
  当堂检测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已知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及它两个分力的方向,则这两个分力有唯一解。
  B. 已知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及它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则另一个分力有无数解。
  C. 已知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及它一个分力的方向,则它另一个分力有无数解,但有最小值。
  D. 已知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及它一个分力的方向和另一个分力的大小,则两个分力有唯一解。
  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一个2N的力能分解为7N和4N的两个分力
  B.一个2N的力能分解为7N和9N的两个分力
  C.一个6N的力能分解为3N和4N的两个分力
  D.一个8N的力能分解为4N和3N的两个分力
  3、在光滑的斜面上自由下滑的物体所受的力为( )
  A.重力和斜面的支持力 B.重力、下滑力和斜面的支持力
  C.重力和物体对斜面的压力 D.重力、下滑力、斜面的支持力和紧压斜面的力
  4、将80N的力分解,其中一个分力F1与它的夹角为30 度,
  1、当另一个分力F2最小时求F1的大小。
  2、当F2=50N时求F1的大小。
  5、一个半径为r,重为G的圆球被长为r的细线AC悬挂在墙上,
  求球对细线的拉力F1和球对墙的压力F2.
  课后练习与提高:
  1.力F分解为F1、F2两个分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1、F2的合力就是F
  B.由F求F1或F2叫做力的分解
  C.由F1、F2求F叫做力的合成[
  D.力的合成和分解都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答案:ABCD
  2.细绳MO与NO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相同,长度MONO,则在不断增加重物G的重力过程中(绳OC不会断)
  [来源: ]
  图167
  A.ON绳先被拉断?
  B.OM绳先被拉断?
  C.ON绳和OM绳同时被拉断?
  D.因无具体数据,故无法判断哪条绳先被拉断
  答案:A
  3.如图168所示,一个半径为r,重为G的光滑均匀球,用长度为r的细绳挂在竖直光滑的墙壁上,则绳子的拉力F和球对墙壁压力FN的大小分别是
  [来源: .Com]
  4.三个共点力,F1=5 N,F2=10 N,F3=15 N,=60,它们的合力的x轴分量Fx为 N,y轴分量Fy为 N,合力的大小为 N,合力方向跟x轴的正方向夹角为 .
  图169
  答案:15 5 10 30?
  5.三角形轻支架ABC的边长AB=20 cm,BC=15 cm.在A点通过细绳悬挂一个重30 N的物体,则AB杆受拉力大小为 N,AC杆受压力大小为 N.
  答案:40 50?
  6.一表面光滑,所受重力可不计的尖劈(AC=BC,ACB=)插在缝间,并施以竖直向下的力F,则劈对左、右接触点的压力大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A.当F1Fsin时,肯定有两组解
  B.当FFsin时,肯定有两组解
  C.当F1
  D.当F1
  答案:BD
  9.将质量为m的小球,用长为L的轻绳吊起来,并靠在光滑的半径为r的半球体上,绳的悬点A到球面的最小距离为d.(1)求小球对绳子的拉力和对半球体的压力.(2)若L变短,问小球对绳子的拉力和对半球体的压力如何变化??
  解析:(1)将小球受到的重力按作用效果分解,做出平行四边形如图所示,由三角形ABO与三角形BF2G相似,对应边成比例得[来源: ]
  又因为G=mg?
  导出 F2=
  F1=
  由上式可得小球对绳子的拉力为 ,小球对半球体的压力为 .
  (2)当L变短时,F2= 减小,F1= 不变,所以,小球对绳子的拉力减小,小球对半球体的压力不变.?
  答案:(1)拉力: ;压力:
  (2)若L变短,小球对绳子的拉力减小,小球对半球体的压力不变.

  力的教案 篇4
    一、故事引题
  师:今天我想给小朋友们讲一故事,不知你们是否喜欢?
  生:喜欢。
  师:什么故事呢?就是关于韩国三星集团创始人李秉哲的故事。在没有讲故事之前,我想问问小朋友,你们是否见过卖报纸,想一想他们是怎样卖报的?谁能来学学卖报的过程?你们会唱卖报歌吗?
  生1:生表演。
  生2:唱卖报歌。
  师:你们想知道李秉哲是怎么卖报纸的吗?
  (生惊讶,李秉哲也卖过报纸?)
  (师开始讲述这个故事)
  两个小报童在车站卖报。一个报童卖报没有什么与众不同,卖出一份报纸,收回一份报款,卖出多少,收回多少。另一个报童的卖报的方式却大不一样,他不停地把手中的报纸一一往候车乘客的手中塞,而并不急于收受报款,等手上报纸没了,他再一一回收报款。同样是在车站卖报度日,不同的卖报方式似乎决定了两位报童的不同的命运。这后一个报童不仅在车站赢得了更大一块“蛋糕”——成为国际知名大企业的老总,他就是韩国三星集团的创始人李秉哲。
  师:从这一故事中,你们发现到什么?
  (生回答,师暂时不做评价)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文章与这个小故事很相似,(师大声说)苹果里的五角星(板书课题)
  [李秉哲的这一故事是很感人的,也是孩子们很容易理解的生活化素材。而李秉哲的这种卖法,中国近百年的卖报史中还没有发现,虽然没有必要学习李秉哲的这种方法,但孩子们完全能够理解李秉哲从小就善于动脑思考(没有思考就没有这种特殊的卖报的方法),这也许是这一课应该让每个孩子懂得的。从课堂上可以清楚地看出,这一故事把全体学生吸引过来了,所有的学生都有一种惊讶,从他们的目光中可以感觉他们感触到了李秉哲卖报的聪明智慧。这是笔者在这篇课文教学过程中为孩子们敲的第一次锣声]
  二、初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自由阅读课文,可以大声读,可以小声读,可以默读……读完几遍后,感觉自己没有阅读障碍了,再试试提出一些问题。
  (生自由阅读课文)
  师:请说出你们还不能理解的问题
  生1:一般人为什么不拦腰切苹果?
  生2:我想知道这个五角星最早是由谁发现的?
  生3: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生4:我不理解“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这句话,特别是魅力一词的解释。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生5:我不理解“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为什么说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就能理解了创造力?
  ……
  [没有孩子们自由的读,就没有孩子独立的获取。通过学生自由式的多读课文,其实是老师对学生的相信。许多老师这一步骤教学是不放手让孩子自由读的,不给学生十多分钟甚至更长时间的如此阅读,语文教学的意义也不大,这是笔者实践得出的。而在一些公开课上,这一时间多是被许多阅读花样占据,的确看得出十分热闹,其实好多学生,特别那些特困生是难以受益的。所以,笔者坚持放手让每个孩子自由读,而我也利用这一时间重点地指导那些特困生。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我们可以读出孩子们已经理解了什么,还有哪些需要帮助,还有哪些获得能够共享……]
  三、动手操作,练说解读
  师:请同学们拿出苹果,四人一组练习切。请同学们不要一齐切,最好先切一个,观察观察再切第二个,再观察再切第三个、第四个……
  (生练切)
  师:请汇报自己切的情况。
  生1:我第一次拦腰切没有切出(该生举起第一次所切的苹果),因为切的偏顶了。
  生2:我第一次拦腰只切出了四角星(该生举起所切的苹果),因为位置也不好。
  生3:我是两次才切出来的。
  ……
  师:请同学们用尺子量一量自己切的苹果,绘制一张图谱,说明什么是拦腰切?怎样才能切出苹果。
  [通过学生的亲身实验,他们明白了“拦腰切”的腰应该指的是什么地方。许多学生第一次切,是找不准腰的,所以我让他们小组一个一个切,观察后再切。笔者对此做过多次尝试与测量,最好是在苹果高的黄金分割点上才能切出好看的五角星。而让学生绘制图谱也有利于学生从动手实践的角度深刻理解这种切法的魅力所在,才能与一般的切法形成对比。让孩子动手绘制也是给学生敲的第二声锣]
  师:怎么理解“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
  (多媒体出示第5自然段,并且引导学生多读)
  师:请用课文的话说说自己是如何理解的?
  [全体学生进入思考状态,因为魅力这个词不好解释,而本课学习,如果每个孩子不能真实的理解这个词,孩子也很难理解本文作者告诉学生们的创造力。所以在这点教学上,我没有忙着让孩子回答,而是要求他们反复读课文,小组之间进行讨论,当然也允许学生借助有关手段来理解这个词
  生1:辞典中说魅力是“很能吸引人的力量”,我结合课文与辞典中的解释,感觉本文的魅力指的是拦腰切苹果发现到五角星,是许多人没有发现的,所以特别吸引人。在第5段中“这个秘密不知从什么地方传到那男孩的幼儿园,然后又由他传给我,现在我又传给你们大家。”可以看出吸引人的力量。
  生2:从“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这句话中,可以读出魅力的意思就是创造力。
  生3:读完这篇文章我知道,那种从顶部切到底部的切法是常用的方法,是没有魅力的,是不要传的,而因为拦腰切的人太少了,而拦腰切又能发现到五角星的人更少,所以才有魅力。
  师4:我反复读了第1、2、3自然段,从邻居家的小男孩“显示显示他学会的新本领”,并且还要切亲自切苹果来显示,可以看出苹果中的五角星自身的魅力已经感染了这个小男孩。
  师5:从第4、5自然段中作者发自内心的话,可以读出作者是被感染了,尤其是“现在我又传给你们大家”。
  师:听了你们的说法,看得出你们已经解决了许多问题。怎么理解“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请同学们自读第四自然段,我想你们一定能够自己理解。
  (生读自悟)
  [在这一环节教学中,我没有让任何一个同学来说自己的理解,因为我想让孩子有一份属于自己理解的秘密。其实也不是什么秘密,因为孩子们阅读几遍后不需要老师的讲解都能理解作者所写的这句话,这也就是“恍然大悟”]
  四、让每个研究起来
  师:我想请同学们用研究的方法来解决“这个五角星最早是由谁发现的?一般人为什么不拦腰切苹果?”两个问题。

  力的教案 篇5
    【口语交际】
  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教你学一招,要求学生和别人交流自己拿手的本领。
  一、教学前,详细布置这次口语交际的内容,让学生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如道具、作品或展示的材料。
  二、创设互教互学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浓厚的交际兴趣。
  1、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绝招,如小制作、小发明、小创造。
  2、说说自己有什么值得夸耀的本领,再说说自己的招好在哪里,有哪些独到之处。
  三、示范交际。
  1、一个同学教,一个同学学;
  2、扮演记者,对某个学生进行采访;
  3、然后引导学生对示范交际活动进行评议,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心内容;
  4、你准备教别人哪一招?这一招好在哪里,是怎么练成的;
  5、提醒学生交际时要注意的问题:不但要讲述清楚怎么做,还要解决学本领的同学提出来的疑难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解答。
  四、创设合作学习的氛围,让学生自由组合,互教互学。
  五、选出代表在全班交流和表演,大家共同评议,谁说得最清楚,谁的本领最拿手。
  六、建议学生把自己学到的本领或窍门向家人或朋友介绍、演示,以增强他们的生活实践能力。
  【习作】
  一、引导学生回忆,和同桌说一说自己都会哪些本领。
  二、教师巡视,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适当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积极好学的精神,开拓学生的习作思路。
  三、在自由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仔细阅读习作提示,并想一想怎样才能把自己学会的.本领清楚地告诉别人。提醒学生注意这次习作的要点:要说明白自己学的是什么本领,要写清楚自己由不会到学会的过程。题目可以用我学会了,也可以自拟。
  四、学生构思后进行自主习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同学进行个别指导,并巡视,以便做到对全班的习作情况心中有数,然后选择带有普遍性问题的习作(如,过程写不清楚的,语言表达存在问题的)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五、小组交流,互相评议
  六、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誊抄。
  【我的发现】
  这个栏目,共有10组词语,每个词语中都有一个加点的字。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每组两个词语中带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左边词语里带点的字都是右边词语里带点的字的声旁。这是很多形声字的共同规律。
  一、学生自读,自主发现
  二、积累词语。
  三、引导学生用带点的字扩词,以加深理解,巩固运用;
  四、启发学生再写出一两组有相同规律的词,如,羊群海洋,弯曲海湾,青山清晨。
  【日积月累】
  一、我会填
  1、根据已有的语言感受自主填写。
  2、同桌交流。
  3、根据汇报情况,引导渗透的地得的使用,让学生通过练习丰富语言,形成语感。
  4、补充练习,让学生在感知大量的语言现象中发现规律,获得感性认识。
  光彩夺目的(焰火)(宝石)
  清澈见底的(小溪)(池塘)(湖水)
  弯弯曲曲地(流淌)(伸展)(流向远方)
  和颜悦色地(说)(讲)(批评)(点点头)(看着我)
  鲜花开得(很美)(正艳)(像一幅五彩缤纷的织锦)
  时间过得(太快了)(真慢)(像闪电一样)
  三、读读背背
  1、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把这些成语放在语言环境中,让学生通过读句子体会成语的含义;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大致了解成语的意思。
  3、积累与应用。
  【趣味语文】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了解图上画了些什么。
  2、根据画面以及自己的成语积累,猜出谜底:开门见山,大材小用,一举两得,三长两短,小题大做,百发百中。
  3、汇集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或编制此类谜语,开展猜谜活动。
  4、如,一心一意,三心二意,画蛇添足,掩耳盗铃,狐假虎威
  5、顺势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带数字的或带大小的成语。如,五彩缤纷,三头六臂,九牛一毛,千钧一发,万紫千红;大同小异,小巫见大巫,小心翼翼,大快人心,大风大浪,大吃一惊,大吹大擂,大摇大摆,大失所望。

  力的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重力及重力产生的原因。
  2.了解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垂线的应用。
  3.了解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重力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会根据图像分析处理实验结果。能正确书写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式,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2.经历探究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过程,能够运用这个规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物理规律的兴趣,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在科学探究中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与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人类生活在地球上,时时刻刻都受到重力作用,重力是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一种力。重力知识对压力、支持力、浮力等知识的学习非常重要。本节重点是重力的概念、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及重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涉及质量和重力的测量、实验数据的收集、分析论证等多个探究环节,是本节课的难点。
  三、教学策略
  重力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学生体验非常丰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与重力有关的物理现象联系起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物理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通过探究“重力大小和质量的关系”的过程,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善于发问、质疑的良好习惯,鼓励学生制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领悟科学探究的思想和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建立基础。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重物、重垂线、弹簧测力计、多个钩码、细线、小重物。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5分钟)
  视频:观看奔腾的黄河、倾泻而下的瀑布、空投的救灾物资、体育比赛掷铁饼等与重力有关的画面。
  思考:视频和实验中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发生改变?这些物体是否受到力的作用?
  学生实验:让橡皮从高处由静止落下,再把它竖直向上、沿水平方向、向任意方向抛出,观察并描述橡皮的运动情况。
  通过观察实际现象创设情境加深学生对重物下落原因的认识,激发学生兴趣,引发求知欲。
  新课教学
  (30分钟)
  一、重力
  思考:视频和实验中物体的运动有什么共同之处呢?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思考:重力的施力物体是谁?上升的直升机、烟囱里冒出的烟、放飞的风筝都是向上运动。它们是否受重力的作用?地球附近有没有不受到重力作用的物体?如果没有重力,可能会出现怎样的场景?
  引导学生分析视频和实验中物体最终都落回了地面,与这些物体有着共同联系的物体是地球,这些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力,这个力叫做重力。
  学生分析归纳出地球表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
  通过地面附近上升的物体也受到重力,强化地球表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的认识。
  二、重力的大小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是力的三要素,现在我们就来研究重力的三要素。
  体验:让学生手拿质量不同的钩码,体验重力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请提出猜想。思考如何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如何测量重力大小?
  提醒注意观察根据测量数据做出的重力与质量关系的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联系数学知识分析,过原点的直线说明坐标轴上的两个量是正比例函数,两个量成正比。
  写出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式,给出例题。
  学生交流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重力的方法:将被测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方,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为被测物体的重力。然后学生分组实验,记录数据,画出图像。
  在此基础上分析计算得出实验结果说明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重力与对应质量的比值基本上是一个不变的值,这个比值大约是9.8 N/kg。
  让学生经历探究重力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会根据图像分析处理实验结果。能正确书写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式,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三、重力的方向
  活动:(1)观察拿在手中的小球自由下落的方向。
  (2)用一根线把物体悬挂起来,观察静止时线的方向。
  演示:(1)重垂线与水平桌面的方向是否垂直?
  (2)重垂线与斜面的方向是否垂直?
  归纳:重垂线的方向与水平面垂直,与斜面不垂直。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不能说垂直向下。
  思考:利用重垂线检查我们教室的墙壁是否竖直,窗台及课桌面是否水平。说说你们检查的结果和根据。
  思考:我们站在地面上,脚朝下,由于重力的作用可以站得很稳,但地球是圆形的,在我们“脚下”的人,好像脚是朝上的,他们也能站得稳,为什么呢?
  学生观察得出:小球受重力自由下落时的方向及悬挂的物体受重力作用使悬线下垂的方向便是重力的方向,这一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所以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学生领悟到:如果重垂线和墙壁是平行的,说明墙壁竖直,如果重垂线和桌面及窗台是垂直的,则说明桌面和窗台是水平的。
  通过分析让学生说出:地球上不同地方的人或物受到的重力的方向对于他们所处的位置来说都是竖直向下的。因为地球是球形,所以地球上不同位置上的“下”实际都指向了地球的中心,因此我们所说的竖直向下的“下”指的是指向“地心”。指向地心的方向叫“向下”,背离地心的方向就应该叫做“向上”。
  这一部分的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遵循了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的方法。重垂线、水平仪是重力方向的重要应用,对它们的学习,也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
  四、重心
  思考:粉笔盒里有许多粉笔头,取出其中一个,这个粉笔头受不受重力的作用?换另一粉笔头,它受不受重力的作用?里面的每个粉笔头都受重力的作用,整个粉笔盒受到的重力可以看成是集中在一点。
  如何确定物体的重心呢?
  一般材料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就是这一物体的几何中心。粗细均匀的木棒的重心在木棒的中点,均匀圆木球的重心在它的球心。
  引导学生分析:地球吸引物体的每一部分,但是,物体受到的重力可以看成是集中在一点,这个点叫做物体的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在重心处。
  重心这个内容比较抽象,这样处理形象生动,学生易于接受。
  五、重力的由来
  活动:请同学们用一根细线拴住自己的橡皮按课本所示的图做实验,说说你的感受。
  讲述:我们知道月亮在不停地绕着地球旋转。就像橡皮绕着你的手旋转一样,也是因为地球上有力在牵着月球。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间都存在相互吸引力,这就是万有引力。地面附近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就是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
  学生说出:橡皮做圆周运动时需要用力拉着,否则就会被甩掉。
  让学生通过实验感受橡皮不会飞走是因为受到“引力”作用,拉进了学生跟所学知识的距离。
  课堂小结
  (5分钟)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在实验探究中又存在哪些问题?还有什么想探究的问题?
  学生可以个别回答,或相互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小结。
  促进知识的巩固掌握。提升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

  力的教案 篇7
    教学过程
  知识点一: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活动8.7物体在施力的同时是否也受力
  各小组选择或者自己设计一个实验,做一做。
  实验1.如图8-32所示,用手压铅笔尖,手的感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2.如图8-33所示,小华和小明穿着旱冰鞋静止在地面上,小华用力推小明,看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3.如图8-34所示,你会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组讨论总结:上面的现象可以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活动把两个相同的弹簧测力计钩在一起分别用手向相反方向拉,
  你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组讨论总结:
  上面的现象可以说明:两个物体发生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即力的作用是_________的。
  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分别作用在它们的大小。方向__________,这两个力称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例1:如图所示,春游时小明坐在船上用力推另一只小船,结果两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请写出两个与此现象相关的物理知识:
  ⑴____________;
  ⑵——————;
  知识点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在生活中的应用
  [阅读]“读一读奇思妙想”,了解火箭升空的原理。
  [活动]放飞吹气的气球。
  1、尝试解释游泳和火箭升空的原理。
  2、排球运动员用力扣球时,常常感到手部疼痛,这是为什么?手受到的力是什么物体施加的?(思考:姚明、刘翔的脚部经常受伤为什么?)
  3、悬停在空中的直升机受到那几个力的作用?它们的施力物体分别是什么?
  例2:从船头向岸上跨一步,可能会掉入水中,这与在陆地上跨一步相比较,有什么异同?
  【达标检测】
  1.静止在河中的船,当船工用桨划水时,船就向前进,使船前进的力是()
  A.人对桨的作用力B.桨对水的作用力
  C.水直接对船的推力D.水对桨的作用力
  2.有一物体静止在水平桌面上,与它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属于相互作用的力是()
  A.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B.物体受到的重力
  C.桌子受到的重力D.以上都不对
  3.当人用力提起一桶水时,人对桶的把柄施加一个拉力,把柄对人也施加了一个拉力,则这两个拉力的三要素

  力的教案 篇8
    【 教学目标 】
  1.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什么是弹力;
  (2) 知道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3) 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分析概括能力以及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经历实验分析过程。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的道理。
  【 教学重点 】
  力的测量原理。
  【 教学难点 】
  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 教学过程 】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一、弹力 老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跳水,蹦床,蹦极,射箭 …… 学生观察实验,对弹力有了初步认识。
  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实验:
  (1)钢尺压弯反弹;
  (2)拉伸或压缩弹簧。 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对弹力进一步了解。
  老师引导学生得出弹力概念。
  回忆力的作用效果,悟出发生形变的物体会对施力物体产生作用力,即弹力。
  二、测力计及其使用 老师引导学生做实验。 学生实验:拉伸弹簧,拉力越大,弹簧伸长越长。
  说明弹簧测力计原理:在一定范围内,受到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学生知道弹簧测力计原理。
  投影仪展示弹簧测力计,请学生观察,介绍弹簧测力计结构:
  (1)最大刻度的意义;
  (2)最小刻度的概念;
  (3)零刻度的调整。 学生了解弹簧测力计结构。
  投影仪展示各种弹簧测力计。
  老师讲解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及其注意事项:
  (1)如何调零;
  (2)测量范围;
  (3)测量方法(伸长方向与测量方向一致,弹簧不要靠在刻度板上)。
  老师引导学生做实验,并对学生进行指导,纠正。 学生实验:
  用弹簧测力计测钩码重量;
  用弹簧测力计测自己的一根头发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并与同学进行比较。
  三、实验探究 老师用多媒体展示拔河,牛拉车 …… 等图片;
  提问:以上两边的力相等吗? 学生观察录像,思考。
  引导学生做教材25页图8-3-8实验并填空。
  学生做书上实验,补全结论。
  引导学生对拔河、牛拉车进行分析。 学生分析讨论总结:只要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受力物体反过来也肯定会给施力物体一个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条直线上。
  四、课堂小结 通过多媒体展示,老师讲解,以及学生自己动手试验,使学生知道了什么是弹力,掌握了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以及用法;通过实验探究对相互作用力的关系有一定了解。
  五、课堂作业 课后发展空间中的练习
  【 实践活动 】
  课后“发展空间”中的自制橡皮筋测力计。
  【 教学反馈 】
  本节教学活动应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的过程。在参与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己动手操作的能力,使之在观察中思考、学习。

  力的教案 篇9
    学习目标
  1.知道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会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会用浮沉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
  构建知识体系;灵活运用相关浮力知识解答生活中相关问题。
  学习难点
  求浮力问题时阿基米德原理或浮沉条件的选用
  复习过程
  一、知识梳理
  请完成下面的填空
  1.阿基米德原理
  2.物体的浮沉条件
  (1)决定因素:物体浸在液体中,一般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一个是竖直向下的___,一个是竖直向上的___,物体在液体中是上浮还是下沉,决定于二者之间的大小关系。
  (2)对于实心物体,可以通过比较物体密度与液体密度的大小来判断物体的浮沉(3)具体关系分析如下:
  3. 浮力利用
  (1)轮船: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能排开更多的水。这就是制成轮船的道理。
  排水量:排水量=轮船和载满货物的总质量
  (2)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沉浮。
  (3)气球和飞艇: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
  4:计算浮力方法有:
  (1)称量法:F浮=G-F ,(G是物体受到重力,F 是物体浸入液体中弹簧秤的读数)
  (2)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3)阿基米德原理:
  (4)平衡法:F浮=G物 (适合漂浮、悬浮)
  浮力:一切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
  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二、典型例题解答:
  【例1】一个不规则的实心物体,质量55g,放入装满纯水的烧杯中,沉入底部,排开0.5N的水。然后向烧杯中加盐并搅拌,直到物体悬浮为止(g=10N/g)。求:
  (1)物体在纯水中所受的浮力;
  (2)物体的体积;
  (3)物体悬浮时盐水的密度。
  【提示】(1)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排开水的重力;(2)因物体浸没,所以物体的体积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可以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出;(3)因物体悬浮,所以盐水的密度和物体的密度相同。
  【例2】把重5 N、密度为0.9×103 g/3的实心物体投入水中.当物体静止时,物体处于 状态(填“漂浮、“悬浮”或“沉在水底),物体所受的浮力是 N,物体排开的水重是 N (水的密度为1.0×103 g/3)。
  【提示】物体的密度与液体的密度的大小关系,可判定出物体的状态,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重力,可求出排开的水重。
  【例3】 将一块实心物体放入盛水的烧杯中,物体静止时如图14-1所示。若将该物体分成大小不同的两块,仍然放在盛水的烧杯中,则 ( )
  图14-1
  A.大块沉入杯底,小块飘在水面上
  B.大块、小块都沉入杯底
  C.大块、小块都飘在水面上
  D.大块、小块都悬浮在水中
  【提示】物体分成两块后密度保持不变,仍与水的密度相等.
  三、达标检测
  1.把重为5N,体积为 600c3的物体投入水中,若不计水的阻力,当物体静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g取10N/g) ( )
  A物体漂浮F浮=6N B物体悬浮F浮=5N
  C物体漂浮F浮=5N D物体沉在水底F浮=5N
  2.如图14-2所示,三个完全相同的杯子盛满水,然后将甲、乙两球分别放人两个杯子中,甲球浮在水面,而乙球可以停在水中的任何位置,则三个杯子的总重量哪个大 ( )
  图14-2
  A.放甲球的杯子最大 B.放乙球的杯子最大
  C.没放球的杯子最大 D.三个杯子一样大
  3.将同一物体先后放入三个盛有不同液体的容器中,小球静止后如图14-3所示,此时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是 ( )
  A.甲大 B.乙大 C.丙大 D.一样大
  图14-3 图14-4
  4.将体积相同的三个实心小球,分别放入盛有水的A、B、C三个容器中,静止后的情况如图14-4所示,若三个小球所受的浮力分别用FA、FB、FC表示,则它们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
  A. FA<FB<FC B. FA>FB>FC
  C. FA=FB=FC D. FA=FB>FC
  5.一只苹果的质量为140g、体积为1.8×10-43,用手将其浸没在水中时,苹果受到的浮力为 N(g取10N/g),松手后苹果将 (选填“上浮”、“下沉”或“悬浮”).
  6.(20xx·娄底)把重10N,体积为1.2×103c3的物体投入水中,当物体静止时,物体的状态是 .(填“漂浮”、“悬浮”、“沉到水底”)?
  7.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时,同学们提出了如下的猜想:
  ① 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
  ② 可能跟物体的重力有关;
  ③ 可能跟物体的体积有关;
  ④ 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有关;
  ⑤ 可能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李明做了如图14-5所示的实验:他在弹簧测力计下端挂一个铁块,依次把它缓缓地浸入水中不同位置,在这一实验中:
  (1)铁块从位置1-2-3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说明铁块受到的浮力 ;从位置3-4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说明铁块受到的浮力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通过这一实验可以验证上述猜想 是正确的,猜想 是不正确的(填上面猜想的序号)。
  8.如图14-6所示,重物A是体积为10d3,密度为7.9 ×103 g/3的实心金属块,将它完全浸没在水中,始终未提出水面。若不计摩擦和动滑轮重,要保持平衡,求作用于绳端的拉力F是多少?

  力的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成的;力的单位是“牛”。
  2、能力目标: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制作简易的橡皮筋测力计。
  3、情感目标:树立细致、有步骤的工作态度。
  教学重点:
  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
  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准备:
  1、为小组准备:弹簧测力计、小物体若干、钩码一盒、实验报告单。
  2、教师准备:拉力器、。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引出课题
  老师请二位学生上来比一比谁的力气大
  1、拉拉力器
  (1)谁的气力大一些?你是怎么判断的?(生:弹簧的长度)
  能准确测量力的大小吗?(生:不能)
  (2)聪明的人们利用弹簧发明了一种可以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弹簧测力计
  2、板书课题 测量力的大小
  二、认识弹簧测力计
  实验一:弹簧测力计的构造
  1、 学生分组观察
  2、 汇报交流,介绍各部分的作用特征
  提环:当拉手用,方便提拉重物
  指针:(在“0”刻度左右)指示弹簧伸长了多少,结合刻度板,指出力的大小
  刻度板:标明力的刻度,方便读出力的大小
  挂钩:挂测量的物体
  弹簧:(弹簧测力计的主要部件)用伸缩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
  实验二: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1、分别感受1牛、3牛、5牛的拉力分别有多大
  2、慢慢地用力拉弹簧,增大拉力,看弹簧的长度有什么变化
  3、慢慢减小拉力,看弹簧的长度又有什么变化
  4、思考:弹簧测力计为什么能测量力的大小
  学生汇报:用力大小与弹簧长度的联系,认识到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在弹性限度内,受力大,伸长长”的特性来测量力的大小的。
  实验三:你还发现了什么
  1、介绍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字母N表示
  2、左右对应的数值不一样(师:两边的数字有什么对应关系?)1牛≈100克力
  3、生介绍一大格、一小格分别是几牛,最大测量值是多少
  4、应用读数
 三、使用弹簧测力计
  实验四: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1、师:同学们,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时应注意什么?(生回答,师总结)
  (1)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不是在“0”位置。
  (2)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
  (3)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刻度标出的最大数量,因此要先估计重力大小。
  2、生齐读,加深印象,提高操作的准确性
  3、估力并使用弹簧测力计
  要求:
  (1)测量时,各小组分工要明确(一生估数,一生测量,一生读数,一生记录,完成表格。)
  (2)先估计,再实测;在记录表中算出估计值和实测数两者相差多少,看哪组估计值和实测数相差最少。
  物体的名称
  估计重力的大小
  实测重力的大小
  估计和实测的差距
  一盒橡皮泥
  一辆小车
  一个钩码
  一个钢球
  (3)小组测量并做好记录。
  (4)学生交流汇报。
  4、分析数据
  小组
  测量物体重力(N)
  一盒橡皮泥
  一辆小车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第五组
  第六组
  第七组
  (1)师:为什么测量同一种物体时,各小组的数据会出现偏差呢?
  (2)生提出可能:没调零;读数时没平视指针;弹簧测力计本身不准;测量物体本身存在偏差等。
  四、总结全课,畅谈收获蒋绵绵——《测量力的大小》教案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小组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你们表现最成功的地方是什么?
  五、 布置作业
  制作橡皮筋测力计
  板书设计:
  蒋绵绵——《测量力的大小》教案
  测量力的大小
  弹性限度内,
  受力大,伸长长
  蒋绵绵——《测量力的大小》教案弹簧 弹簧测力计
  1N≈100克力
  注意:调零、平视、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