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文网
导航:网站首页 >

关于小学语文教案模板合集【10篇】

时间:2024/3/3 11:33:00
 
别放弃执着最能打动人心。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小学语文教案模板合集【10篇】,欢迎大家阅读和收藏一下噢。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文章摘要:
  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识字2最新教案四_教学实录_反思案例,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学习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八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体会词语的节奏。
  3、留心观察校园生活,体会校园生活的多彩多姿。
  重点:认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点:积累词语体会词语的节奏,留心观察校园生活,体会校园生活的多彩多姿。
  第一课时
  一、看图引入:
  1、学生观看校园生活的图,议一议,说说图上都画了什么?
  2、说说自已的学校生活经及自已的感受。
  二、学习生字。
  1、借助图画读本课的词语,画出生字。
  2、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同桌互相纠正读音。
  3、检查读音,重点读准“琴”和多音字模。
  4、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流识字经验。总结识字方法。
  三、看图读词。
  1、小组合作学习,找一找哪些词语在图画中能找到,再读一读。
  2、哪些词语是图画中没有的?找出来读一读。
  3、再次练读词语,展示:喜欢读哪一行就读哪一行。
  4、比赛读,看谁读得最好。
  四、指导书写
  1、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然后描红。
  2、教师范写,学生临写:
  胡:左高右低,左右宽乍基本相等。
  戏:左窄右宽,左短右长,又的捺变点。
  钢;金字旁的起笔不要超过第二横。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
  1、自已读词语,如有不会的可以向同学请教。
  2、指名读词语,看谁读得准确读得有感情。
  3、检查学生认读词语的情况。
  二、诵读词语
  1、教师范读。
  2、学生评说老师的范读,教师提示从以下两个方面:要边读边想象,读每个词语都要读出一个画面来。要读出词语的韵律来。
  3、学生有滋有味地练读词语。指名读第一行词语,相机评议,最后齐读。
  4、自主读后三行词语,边读边做动作体会。指名读,喜欢读哪行就读哪行,学生读后可提问;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为什么喜欢这个词语?为什么要这样读?
  5、男女生比赛读。
  三、指导写字。
  1、学生观察描红。
  2、教师范写学生临写。
  观;左窄右宽,左短右长,左边又字捺变点,右边见字的“撇”不宜太长,竖弯钩要舒展开。
  弹:左窄右宽,左右相等长。
  琴:上边的两个王字要扁一点,下面的人字要舒展开。
  养:中间的竖撇要一笔写成。
  四、读读说说
  学生先读一读课后的题目的意思,再来个生字开花。比一比,谁说得好,说得多,从理解词语中积累词语。
  五、实践拓展
  学校还有哪些活动?把知道的说给同学听。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识字2》教学设计四,二上识字2,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材说明
  本次综合可以看做是本主题单位学习后的一次总结汇报和综合实践活动。前面主题单元的教学中,第一课都有对本次活动的铺垫。如搜集了关于地球资源、鸟类生存状态、绿色工程、身边的环保小事等资料,积累了相关的词语,句段和表达方式。这次综合活动即可以组织成一堂环保主题的班队会和一次设计创办,环保宣传报的竞赛。
  教学目标
  1、开展系列环保活动,提高认识、增强实践能力。
  2、通过阅读及系列环保活动,体会环保的重要性与责任感。
  3、激发学生由环保意识转为参与环保的实践活动。
  教学重、难点
  开展系列环保活动,增强实践能力。
  教学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任务,导入新课。
  教师导入: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今天让我们走进大自然,倾听家园的呼唤,共同爱护我们的家园,完成《综合活动》,开展有关环保的一系列活动。
  二、完成《综合活动》,提高认识。
  ㈠走进家园。
  1、展示交流:小小导游介绍自已知道的名山大川的优美景色和生态环境。并展示与大自然交朋友的图片,照片等资料。
  2、简要说明:小小博士介绍鸟儿的生活习性方面的趣闻和鸟儿对人类、对生态环境的贡献。
  ㈡倾听家园的呼唤。
  1、汇报课前搜集的资料,说说空气、河流、绿树等所遭到的人为破坏与污染。
  2、展示空气、水资源、森林资源、鸟类被污染和破坏的情况。
  ㈢身过的环保小事。
  1、引发讨论:说说该怎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一起动手保护我们的家园?
  2、以小组接力的形式,每人写一件我们生活中可以做到的环保小事,然后全班交流。
  3、把全班学生写出的环保小事整理成环保行为规范,在教室内张贴。
  ㈣筹办环保宣传栏。
  1、讨论宣传栏标题。
  2、小组内合作讨论确定宣传栏的内容,汇集、资料、设计版式。
  3、学生汇集准备的资料,确定讨论后的版式方案。
  4、小组分工合作,完成设计。
  三、总结活动评价。
  对各组的环保宣传报张贴进行展示、评比。
  四、课外延伸。
  每人出一张环保宣传的手抄报。
  五、布置作业。
  全文五个自然段按其叙述顺利,可分为四部分:
  ⑴介绍天马是1969年出土的东汉时期的艺术珍品;
  (2)介绍铜奔马的艺术成就;
  ⑶介绍铜奔马制作的科学原理;
  ⑷总结赞扬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卓越的创造才能。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认知:认识课本生字7个。
  操作: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找出反映新型电影特点的句子,读一读。
  情感:了解新型电影造型新,放映新的特点,知道科技的进步,新型电影的诞生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创新:根据课后练习,也可自设内容开展想象,为新型电影创设情节。
  [教学重点]
  1.继续培养良好的默读习惯,作到不出声、不动唇,边读边思。
  2.用各种方法学习新型电影的特点,并找出有关句子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
  根据练习,展开想象,说说哪些情景能拍成新型电影,注意用词准确,说话连贯、通顺。
  [教学过程]
  一.结合旧知,引入新课
  1、还记得电影是谁发明的吗?
  2、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影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新型电影层出不穷。今天,就让我们跟着丁丁和小林一同到球幕电影院去了解一下。
  3、出示课题
  (1)指名读课题:辨析:型――形
  (2)齐读课题,感知全文
  二、学习字词,完成练习
  1.用你自己喜欢的朗读方法,读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些什么?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
  雁:双人旁;隙:右上是变形“小”
  说出“窄”的反义词。
  3.老师想考考你们的眼力,看看下面各组字有什么不同,可以怎样区分它们,然后组成词语:
  板()形()飘()错()
  扳()型()漂()措()
  4.刚才,小朋友们都表现出色,现在请你们看课后练习2,注意形容词与名词的正确搭配。
  红通通的天
  蓝蓝的猴子
  刺耳的苹果
  调皮的叫声
  三.学习课文
  1.刚刚我们初读了课文,对新型电影有了大致的了解,那么新型电影究竟新在哪儿?有何特点呢?请你默读课文,找出你感兴趣的句子,读一读,注意默读的要求。
  2.交流
  (1)电影院是半球形的,像一只巨大的碗反扣在地面上。作者是如何将电影院的外观写清楚的?
  (常见的电影院是四四四方方的,而这个电影院却是半球形的,造型独特新颖。运用比喻:像一只巨大的碗反扣在地面上,语言生动形象。)
  (2)大厅里亮堂堂的,地板像个巨大的盘子,中间低四面高。
  (大厅的设计与众不同。比喻:像个巨大的盘子。这个盘子中间低四面高。补充介绍:这个盘子的底下还有弹簧,根据剧情,这个大盘子还会动起来,让观众感觉置身于影片的场景之中。)
  (3)天花板就像那蓝蓝的天空。
  (比喻:像蓝蓝的天空。生动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小结:这个电影院造型新颖,不同于一般的电影院,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作者巧妙地运用比喻句,使文章更加生动,让我们仿佛真的看见了一座新型的电影院。我们也要学习这种方法,巧用比喻,把事物介绍得生动形象。
  板书:造型新耳目一新
  (4)四周的银幕上出现了彩色的画面,连天花板上也出现了朵朵漂浮的白云,成队的大雁从上面飞过。
  (这个电影院的放映形式也很新,有声有色,让观众感觉就在影片之中,真是――-身临其境)
  (5)这时候,飘来一阵阵苹果的香味。
  (更加逼真)
  (6)嘿,这电影不仅有声有色,而且还有香味呢!
  (这句话概括出了新型电影的新颖之处)
  (7)他向前一冲,头撞在透明的椅子背上了。
  (这句话充分证明了小林已经完全沉浸在影片当中,以为这一切都是真的。)
  学生找出有关句子,说明其特点,并进行朗读,集体点评,老师指导感情朗读。
  3.除了朗读法之外,请你用其他学习方法来说说新型电影的特点。
  概括法:嘿!这电影不仅有声有色,而且还有香味呢!
  板书法:(见板书)
  图片观察法:(从图中找出新型电影的别具一格之处)
  四、说话练习,课后练习
  球幕电影院,即将开播新片,如果你是导演,想想哪些情景拍成新型电影,会令人新奇、惊险、有趣的感受,请你想一下,然后将你创作的情节告诉同学们。(注意,内容符合逻辑,说话连贯,用词正确,情节新颖)
  五、拓展延伸
  除了新型电影外,你还从不同渠道知道了其他哪些新型的东西,能用几句话向同学们介绍一下吗?
  [板书设计]
  新型电影
  造型新(耳目一新)放映新(身临其境)
  半球形有声
  地板中间低四周高有色
  天花板蓝蓝的有香味
  [练习设计]
  1.请你画一画新型电影的外形。
  2.照样子写词语
  例:一阵阵
  3.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4.照样子写句子
  例:大厅里亮堂堂的,地板像个巨大的盘子。
  (1)新型电影像
  (2)天花板像
  5.你看过立体电影吗?假如看过,写一写你的感受。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皇帝的悲哀》这本书珍贵的原因,使学生更加喜欢读书,热爱学习。
  2.学习本课生字,通过查字典,读准字音,了解词意,并有感情地读出人物的对话。
  3.默读课文,找准重点段,试着.总结每段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阅读课文中爸爸给“我”买书经过这部分,懂得《皇帝的悲哀》这本书的来之不易和读书的乐趣。
  2.找准重点段,训练给课文分段及归纳段意。
  3.感受“走这么长的路是很累的……”爸爸说这番话时的思想感情。
  教学思路
  1.以读为主,读中悟,悟中读。
  2.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从而体会“父亲希望子女成为热爱学习的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了解《皇帝的悲哀》这本书珍贵的原因,使学生更加喜欢读书,热爱学习。
  (二)查字典,了解字音词义,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三)找准重点段,.总结每段主要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懂得并体会《皇帝的悲哀》这本书为什么珍贵。
  (二)体会“走这么长的路是很累的…”爸爸说的这番话的意思及思想感情。
  (三)试给课文分段。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读《皇帝的悲哀》这本书。
  2.预习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3.把不懂或不明白的问题记下来。
  (二)板书课题:爸爸和书。
  导入新课:看到课题,你想到了什么?(爸爸和书有什么关系?)是啊,爸爸和书有什么关系呢?学习课文后就知道了。
  (三)自学课文。
  布置预习要求,由学生预习。
  1.边读书边划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不理解的用“△△”作上记号。
  2.标出序号,找准重点段,试写各段主要内容。
  3.画出课后思考的句子,想想你是怎样理解的?
  (四)指导阅读。
  1.汇报自学情况:
  (1)先由学生汇报自学的收获或不明白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自学情况,作进一步检查。
  学生可按自学要求汇报,也可以学懂一点讲一点。如懂得题目的意思;知道哪些部分是写买《皇帝的悲哀》这本书的经过。又如学会了哪些生字,学懂了哪些新词,还有哪些词不理解等等。教师在检查过程中,可根据要求询问学生是怎样学的?也可以补充一些学生没有讲到的问题。
  总之,教师以指导、点拨为主,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初读课文。
  (2)在字的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字的读音和字形。
  ①注意下面字的读音,区分多音字。
  ②注意下面字的字形。
  缠(ch2n):容易少一笔为“緾”。
  晰(x9):容易多一笔为“”。
  裹(gu%):“果”字最后一笔不要写成奈。
  2.指导精读课文:
  (1)先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①默读思考:《皇帝的悲哀》这本书对“我”来说为什么是最珍贵的?这两段主要内容是什么?
  ②学生自学讨论:
  《皇帝的悲哀》这本书对“我”来说最珍贵的原因是“只要一翻开这本书,当年买书的情景就清晰地浮现在我眼前。投影:“一……就……”体会出这本书的珍贵与“当年买书的情景”有关。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解释草地变颜色的原因。感受小主人公在草地上玩耍的快乐以及对草地的喜爱之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表达情意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能够描述“我”和弟弟在草地上吹蒲公英种子时的情形,能够解释草地变颜色的原因。
  2、通过朗读课文,进一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草地上玩儿过吗?展现在你眼前的草地是什么样的?
  2、你们在草地上玩儿些什么呢?
  3、你们见过“金色的草地”吗?草地是金色的,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自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不认识的字要借助括号里的注音,读不流利的句子要反复读几遍。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
  教师适时出示卡片,指导学生学习生字、新词。
  玩耍、一本正经、谢廖沙、绒毛、假装、钓鱼、观察、花瓣、合拢、手掌、有趣
  3、投影出示生字、新词。
  (1)学生自读,同组抽读,指名读。
  (2)学生合作学习,讨论怎样记住这些生字,并相互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
  如:自编儿歌:“而”下加“女”耍耍耍,“扰”添一撇拢拢拢。
  熟字加一部分:取+走趣。
  (3)教师指导学生,培养学生识字习惯。
  容易读错的字:“假”jiǎ、“朝”cháo
  容易写错的字:“绒”的右边不要写成“戒”或“成”
  区别形近字:钓—钩、要—耍、拢—扰、瓣—辨
  (4)指导书写。
  观察生字的笔画、偏旁、部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说说哪些字是上下结构:耍、装、察、掌、些
  说说哪些字是左右结构:劲、绒、朝、钓、拢、假
  说说哪些字是左中右结构:瓣
  说说哪些字是半包围结构:趣
  教师着重提示。
  耍:上面是“而”,不是“西”。
  绒:右边不是“戒”。
  钓:不要与“钩”混淆。
  瓣:左边的“”最后一笔是“丿”,注意结构要紧凑。
  (5)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
  (6)巩固检查。
  三、初读感悟
  自读第一自然段。
  1、文中的那片草地在哪里?为什么称这片草地为“金色的草地”?
  学生思考、讨论后,指名朗读相关的课文内容(第一自然段)。
  2、谁了解蒲公英?结合课文插图,介绍一下蒲公英的外形特征、生长情况。
  蒲公英:多年生草本植物,全株含白色状汁液,叶子倒披针形,羽状分裂,花黄色,结瘦果,褐色,有白色软毛。全株可入药。
  1、采用问题式导入语,把学生的生活体验与课文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识记生字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可以自编生字儿歌。如:“衣”服长肥,装装装;“取”字会“走”真有“趣”。生动有趣,易于记忆。也可以让学生自己编生字儿歌,这样学生的记忆会更加深刻。
  3、教师课前要搜集蒲公英的资料和图片。学习课文前,教师结合图片介绍蒲公英的知识,不但使学生增长了见识,而且使学生对文中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产生了探究的兴趣。
  四、自读讨论
  1、各自轻声读课文。
  2、根据课文内容,讨论填空题答案,如:(金色/可爱……)的草地。
  3、设疑:草地怎么会是金色的呢?为什么作者称它为可爱的草地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五、精读解疑
  1、为什么草地是金色的呢?自读第一自然段,体会。
  (1)观看录像,让学生直观感受。
  (2)引导想象:蒲公英盛开了,目力所及的范围内到处都是金色的蒲公英,在阳光的映照下金光闪闪,直刺你的眼。小鸟来了,蝴蝶也来了,空气中满是青草的香气和蒲公英柔软的绒毛。这时你最想做什么?指名交流。
  2、朗读第二自然段。
  (1)思考图中这两个孩子分别是谁,他们在做什么。轻声朗读课文后说一说。
  (2)同学们觉得他们此刻的心情怎样?这部分课文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各自试读,互相交流。
  (3)大家喜欢这片草地和蒲公英吗?请同学们对它们说一句话。其实这片草地并不总是金色的,这里面的学问可不小呢!
  3、朗读第三、四自然段。
  (1)同学们说说通过朗读课文知道了什么。(知道了蒲公英颜色变化的规律和原因。)
  (2)小博士讲座:有关蒲公英颜色变化的规律和原因。学生上台讲述。
  (3)“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说说作者是怎么解释这种变化的。
  4、那一天,去钓鱼的“我”发现了一种有趣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我”对蒲公英的感情又有什么样的变化?
  (1)齐读第四自然段。
  (2)我们大家都爱上了蒲公英,蒲公英仿佛是通人性的。文中的小朋友说蒲公英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同学们觉得这种说法恰当吗?联系上面所讲的早、中、晚蒲公英花瓣的开合情况去体会。
  六、汇报成果
  1、分小组总结汇报学习成果,每小组可以任选一项进行汇报。题目如下:
  (1)多么有趣的蒲公英(围绕“有趣”展开):因为草地上长满了这么有趣的蒲公英,所以这片草地多么……
  (2)课题汇报:蒲公英颜色变化的规律和原因的分析。
  (3)草地怎么会变色?同桌间互相说一说。
  (4)画出同学们心目中的金色的草地,带上自己的画,向其他同学介绍自己所喜欢的草地。
  2、拓展活动。
  双休日和爸爸妈妈一起去郊游,仔细观察你所看到的草地,然后用你喜欢的方式,向同学们介绍这次郊游的心得
  七、总结课文
  1、朗读课文。
  2、小结引申。
  大自然里有植物、动物,各式各样的物种千千万万,它们色彩缤纷,形态独特,习性各异。经常亲近它们,观察它们,你会有独特的发现、新奇的感受,你会激动、兴奋,由此产生眷恋、喜爱……人类是大自然的子女,在大自然里,你会找到欢乐!请大家把自己在大自然里的发现、经历、感受记录下来。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内容。
  2.引导学生透过人物的言语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2.教学挂图。3.多媒体课件。4.搜集关于列宁的生平、故事等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读通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2.学习课文生字词。
  3.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教学流程
  一、看图导入,交流资料
  1.出示列宁照片,说说他是谁?利用课前预习搜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
  2.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简介列宁。
  3.板书课题,书空“雀”字笔顺,提示“雀”字是从描摹鸟的体形而造出的象形字。
  二、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
  重点指导读准“散(sàn)步”、“胸(xiōng)脯(pú)”、“白桦(huà)树”。注意“诚”“病”“蹦”要读后鼻音。
  3.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
  4.思考: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具体写列宁寻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的?第1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三、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了解到了什么。
  2.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
  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借助多媒体动画,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3.教师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
  4.巧妙小结: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宁和小男孩围绕着这只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
  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字形的?
  3.提醒:本课左右结构的字较多,注意左右比例。独体字“步”、“者”书写时笔画要舒展。
  4.学生练写。
  五、作业设计
  把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抄下来。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知道课文前3个自然段是怎样围绕总起句来写具体山里孩子特点的。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热爱家乡,热爱山里孩子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读懂总分段。
  教学难点:
  展开合理的想象,用总分方法谈谈自己的愿望。
  教学方法:
  个别、分组、尝试、鼓励、游戏。
  教学组织形式、意图:
  文章有3个自然段,分成3组是为了教学的需要。
  学情分析:
  总分段式学生并非初次接触,但是这篇课文从几方面来写具体总起句较难归纳,所以应引导学生经过有效的讨论来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投影、合作学习提纲。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并理解词语意思。
  2、 了解课文1、2段是怎样围绕总起句具体写出山里孩子的特点的。
  3、 培养热爱山乡、热爱山里孩子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在老师的指导下读懂总起分述的一段话。
  教学难点:
  第一自然段总起分述的关系不很明显。
  教学过程:
  一、 观察图画,揭示课题
  1、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幅画,仔细观察,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什么人在干什么。
  2、 是呀,山里的孩子可真爱劳动,这节课就学习课文;山里的孩子(揭题齐读)
  3、 读了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
  二、 自学课文要求
  1、读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标标出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3、想想想山里的孩子是怎么样的。
  4、问提几个不懂的问题。
  三、 检查自学效果
  1、 提出不懂的地方。
  2、 小黑板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认读同桌互读)
  3、 选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一读。读后学生评议。
  4、 说说山里的孩子是怎么样的。
  四、 讲授新课
  1、 先学第一自然段。找到结实健壮的这句话划下来,齐读。
  △健壮是什么意思?
  2、山里的孩子身体长得结实、健康、强壮,这是为什么呢?读读第一自然段,认真想一想,轻声说一说。
  3、讨论2~4句
  (1) 句式:因为……所以……或……是因为……回并板书:爬登采拾
  (2) 听老师读第三句,说说漏读了哪几个词(每一朵、每一种),为什么不能漏?
  (3) 满山遍野是什么意思?联系上下问,说说哪些地方有他们的脚印。这儿的省略号表示什么?
  (4) 他们在这些地干什么呢?说一说
  满山遍野都有他们的脚印,他们在山冈( ),在竹林( ),在小溪( ),在草丛( ),在( )( )……
  (5)他们到过这么多地方,干过这么多事情,怪不得长得这么结实健壮。读时要稍有力些,不但要读得精神饱满,同时还要读出热爱山乡之情。
  (自由读指读评议师生读)
  4、小结:这段话,先总写山里孩子是结实健壮的,这叫总起句。然后分三方面具体描写,这叫分述句。像这种写法,叫先总起后分述。刚刚我们是用读、找、想、说的方法学懂的。
  下面我们用同样方法学懂第二自然段。
  5、默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总起句划下来。
  6、课文有是从哪写方面来写他们的热情好客,请同学门读读第二自然段,想好后同桌先互相说一说。
  7、全班集体交流、讨论
  (1) 他们的热情好客表现在哪里?(抓主要词语:笑眯眯欢迎每一为当向导请歇歇脚递上)
  △ 多热情的山里孩子,该用这怎样的语气读。
  (2) 想象一下,客人来了,他们会对客人怎么说,怎么做。(用自己的话说)
  (3) 出示句子,自由读,你能说出好在哪里?
  渴了,他们递上一碗清凉的茶,像清泉,像露水,一直甜到你的心窝里。
  △ 是呀,喝上着甘甜、清凉的茶,客人们多舒服,多高兴呀!用这样的语气读读。
  8、这段话也是用先( )后( )的方法写的,我们也是用读、找、想、说的方法学懂的。
  五、总结
  1、读1、2自然段。
  2、 说说你学懂了什么?
  六、 作业: 抄写生字(自己认为较难的多抄写几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边投影移出课文插图边述:昨天,我们慕名驱车来到大山,初识了一群山里的孩子,虽然是初次的见面,但是他们的形象已经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那么谁愿意来谈谈自己印象中的那群山里的孩子。
  1、出示:山里的孩子,像大山一样结实,健壮。
  山里的孩子,像大山一样热情好客。
  山里的孩子,像大山一样充满幻想。
  (根据学生的回答逐句出示)
  2、把三句话并成一句话,连起来说说山里孩子的特点。
  出示:山里的孩子,像大山一样结实、健壮,热情好客,充满幻想。
  〔设计意图〕:把几句话合并成一句话在单元练习中有要求,这里利用课文的例子进行训练,为后面知识的掌握起到铺垫作用,同时也落实了文后的练习。而且从山里孩子的性格特点入手,能够很自然地展开教学。
  二、自学课文
  1、山里孩子的这三个特点十分可贵,现在让你们以小记者的身份走进他们的生活,去更深刻地了解他们,不过临行之前,我们还要准备一下,先根据课文提供的材料来全面了解一下所要采访的对象,快速默读全文。
  2、选择写自己所欣赏的特点的段落按读懂总分段的方法进行研究。
  (1)回忆读懂总分段式的方法。 自行研究。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学习的内容,并按一定的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充分保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分组合作学习
  有句话说英雄所见略同,那么下面让有共同欣赏眼光的小记者组成一个记者团,共同去完成本次的采访任务。(拿出合作学习提纲)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的有效讨论,使独立研究的内容进一步深化并趋向正确,从而突破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掌握了总分段式,提高了学习质量。
  四、集体学习
  各记者团都已完成了任务,而且大有所获。下面各团来汇报一下采访结果。
  (一)、第二段
  1、第二团汇报。
  汇报提纲:性格特点(二)
  1、山里的孩子像大山一样( )具体表现在以下( )方面
  (1)客人来了,( )地( )客人,为他们( )。
  (2)客人累了,请他们( )。
  (3)客人渴了,给他们( )。
  2、通过表演来表现山里孩子的这一特点。
  3、你们的汇报十分精彩,通过表演让我们见识了山里的孩子热情好客。其实作者对山里孩子的描述也十分精彩,下面我们通过有感情朗读来再现人物形象。
  (1)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说说为什么喜欢。
  (2)出示句子:渴了,他们递上一碗清凉的茶,象清泉,象露水,一直甜到你的心窝里。
  A、体会比喻句B、体会为什么这么甜C朗读
  (3)集体合作读第2段
  (二)、第1段
  1、第一团汇报。
  汇报提纲:性格特点(一)
  1、山里的孩子像大山一样( )的原因主要有以下( )点
  (1)因为他们经常参加( )、( )、( )、( )等活动。
  (2)因为他们( )家乡所有的动植物,爱好广泛。
  (3)因为( )都有他们的( ),到过的地方很多。
  2、通过有感情朗读来表达自己对山里孩子的欣赏之情。
  2、他们到过的地方很多,你从哪里看出来?(体会省略号)
  3、组际开展朗读赛。
  (三)、第三段
  1、第三团汇报。
  汇报提纲:性格特点(三)
  1、山里的孩子像大山一样( )主要从( )方面看出来
  (1)他们想象着,让果树( ),让鲜花( ),让小草( ),让小溪( )。
  (2)他们还想给动物们一个( )的家。
  2、你也是山里的孩子,你还会幻想什么。
  2、山里孩子的幻想是多么的美好,就让我们带着他们的美好愿望来读第三段吧。
  3、孩子们想象了大山未来的奇异景象,抒写了自己对大山对家乡美好的愿望,我们也是山里的孩子也有自己的美好愿望,请展开想象的彩翼,模仿这一段按先总起后分述的方法来谈谈自己的愿望,根据自己的能力,确定谈几方面。
  A、自由准备B、与在座的老师交流C、完成作业本
  (设计意图):课文1、2、3自然段虽然结构相同,但语言却是各有特色,所以在按读懂总分段的方法掌握了总分段式后,根据各段的特色寻找不同的训练点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以上汇报过程的安排只是教者的一种思路设想,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汇报顺序随机调整。)
  五、总结全文
  1、本次的采访汇报已接近尾声,通过本次活动,使大家更深刻地了解了那一群山里的孩子,可我不明白的是他们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性格?
  2、出示:山里的孩子在大山的怀抱里成长。
  A、把大山比做什么B、为什么把大山比做母亲,说明了什么C、有感情朗读
  3、小结:是的,是大山养育了他们,他们呼吸大山里新鲜的空气,喝大山里的水长大,是大山锻炼了他们那样的体魄,是大山培育了他们那样的胸怀、气魄,他们在大山的怀抱里茁壮成长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情朗读指导
  山里孩子健壮的身影在漫山遍野游乐时要读出欢快、高兴的语气
  山里孩子接待客人时要读出他们的满腔热情;
  山里孩子充满了对未来的幻想时要读出他们满怀希望,蛮有信心的语气气。
  (个别读抽读齐读)
  二、结合板书,说说山里的孩子有怎样的性格?你喜欢他们吗?为什么?
  三、指导背诵
  1、找规律:结构相同(总起分述)
  2、分别写出了什么特点?分几方面来写?
  3、试背。
  四、 练习
  1、 动词搭配
  爬 山
  采 数
  拾 松果
  登 蘑菇
  2、 用自己的话把第2段写具体(围绕总起句山里孩子热情好客)来写一段话。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教学要求
  1、通过读课文,引导学生了解农谚的产生和其积极的现实意义,从中领悟到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2、引导学生搜集农谚,关注生活,感悟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
  3、认识四个生字。
  教学重点:感悟文章的结构。
  教学难点:
  了解农谚的产生和其积极的现实意义,从中领悟到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教学准备:搜集农谚。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古柳的诗歌《亲近农谚》,引出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朗读课文,看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2、小组检查朗读,交流质疑。
  三、初读课文,理解内容:
  1、指名读课文、,大家评议。
  2、读完课问你了解到什么?
  四、细读课文,感悟文章结构,领悟劳动人民的智慧。
  1、请8名同学到台前,分别替代8个自然段。
  2、引导学生讨论八名同学可以结为几组?为什么?
  一组:(1)
  二组:(2——7)
  三组:(8)
  明确组长,引导学生把握各层次的主要意思。
  3、农民在长期得的劳动实践中,积累了经验,创作了农谚,折射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4、熟记农谚,写在自己的摘抄本上。
  五、拓展延伸
  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同学互相交流学习。
  六、作业:背诵农谚。
  板书设计:
  30、农谚漫谈
  农业生产
  劳动人民揭示天气聪明才智
  预报天气
  收成好坏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7个生字。
  2.反复诵读课文,想象瀑布动人心魄的场面,体会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3.了解黄河的胸怀、精神和气概,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黄河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而壶口瀑布又是万里黄河最壮观的景象。黄河在这里以雷霆万钧之势,奔腾而来,咆哮而去。你们想不想了解那动人心魄的壮观场面。那我们就随着文中的作者到壶口去看一看吧!
  二、初读,读通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读书交流。
  (l)请学生选读感兴趣的段落。
  (2)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与同学讨论、交流。
  三、再读,感知
  谈读书感受: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你的感受是通过课文中的哪些词句得到的?请再读读课文。
  四、研读、感悟
  根据学情随机反馈
  l.通过研读,感受壶口瀑布那惊天动地的磅礴气势。
  (1)结合有关语句谈理解,讲感受。
  (2)点击教学软件,通过电视屏幕放映壶口瀑布奔腾咆哮的壮观景象,使学生目睹那惊心动魄的壮观场面,耳闻震耳欲聋的轰鸣声。
  (3)指导感情朗读,边读边想象那惊心动魄的场面。
  2.通过研读,体会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1)理解六、七自然段中的重点语句。
  (2)教师介绍材料,帮助学生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感情。
  在1938年9月,正当抗日战争极其艰苦、中华民族面临危亡的时候,著名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出队来到壶口,他的心骤然被奔泻的瀑布所征服,滔滔的黄河水在诗人心中掀起了万丈狂澜,就在这里,他写下了不朽的诗篇《黄河颂》。回到延安,冼星海为这首诗谱了曲,杰出的《黄河大合唱》就此诞生了。这首表现了强烈的民族精神的组歌,曾响彻大河上下,它不断地鼓舞着中华儿女为祖国的尊严而浴血奋斗。
  (3)播放歌曲《黄河大合唱》,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教师引导:“风在吼,马在啸,黄河在咆哮”这雄壮的歌声唱出了黄河的风采,更唱出了中华民族战无不胜,奋发图强的英雄气概。
  (5)说说课文为什么不以“壶口瀑布”为题,而以“黄河魂”为题?
  (6)有感情地朗读六、七自然段。
  五、延伸拓展
  l.教师:黄河水和黄河精神哺育了中华民族。黄河精神以其巨大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带领中华民族像长流不息的滔滔黄河,奔向美好的未来。
  2.学了本课,你有何感受,写下来,就是一篇读后感
  六、布置作业
  1.展示交流你所收集到的有关黄河的资料。
  2.积累本课的四字词语

  小学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让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得到启示,从小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教学重点:朗读感悟法布尔对昆虫是怎样痴迷的
  教学过程:
  一 、检查复习,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
  2、上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去游览了文章的主人公法布尔的家乡,知道了那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
  3、这节课,我们继续关注法布尔。
  二、出示末段,引导质疑
  1、喜欢看球赛的人,我们通常叫他“球迷”,喜欢下棋的人我们叫他“棋迷”,那法布尔我们可以叫他——“昆虫迷”
  2、出示课文第11自然段,请同学们大声地读一读这段话,想想:哪些地方你读明白了?还有什么地方你读不明白?
  3、讨论交流:你读懂了什么?(板书:痴迷)
  4、学生质疑,你们还有什么地方读不明白?
  5、出示(1)痴迷?(2)高高鼓起?把学生所学问题归纳为两点,一是法布尔是怎样痴迷昆虫的?二为什么人们要把法布尔的两个衣袋塑得高高鼓起?
  a) 自探自悟,合作学习
  1、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仔细读课文第2-10自然段,找出描写法布尔痴迷昆虫的句子,划出来有感情地多读几遍,并在旁边写上你的体会,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2、大组交流:你从哪儿读出了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
  (1)第3自然段第一句话,说体会。
  为了捉一只会唱歌的纺织娘,法布尔整整花了三天的时间,此时他的心情怎样?指导读出法布尔的高兴劲儿。
  (2)第4自然段,说体会
  这位同学有没有读出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指导评价,朗读
  (3)第5自然段第六句话,说体会。
  这句话中你觉得哪些词用得特别好,特别能看出法布尔对这只小甲虫的痴迷?指导读出法布尔对小甲虫的呵护倍至。
  你们有没有什么心爱的小宝贝?你是怎样对待它的?
  (4)第6自然段,说体会
  指导读出法布尔心里甜滋滋的样子。法布尔心里甜的到底是什么?他的收获可真多,书上用了一个什么词?这时候的法布尔心里会想些什么?
  (5)第9自然段,说体会
  范读,学生评价,指导读出法布尔的忧伤。
  (6)第10自然段,说体会。
  这些玩意儿真的没用吗?你能帮助法布尔说服他的爸爸妈妈吗?
  你们有没有这种经历,背着父母偷玩,藏在口袋里?
  指导朗读,评价
  3、对于昆虫,法布尔是这样的痴迷,这样的执着,这样的无怨无悔,尤其是那小甲虫事件更是深深地打动了我们
  b) 回归末段,解决疑问。
  1、出示课文第11自然段,引读第一句话,擦去第一个问号。
  2、为什么人们要把法布尔两个衣袋做得高高鼓起?讨论交流后擦去第二个问号。
  c) 总结课文,发表感想
  1、一只只小小的昆虫,对法布尔竟有这么大的魔力。俗话说“情人眼里出西施”,可在法布尔眼中,昆虫比西施还要美,他一趴就是一整天,几十年如一日。经过几十年辛勤的劳动,法布尔揭开了昆虫世界的许多秘密,向人们介绍了四百多种昆虫和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写了一部《昆虫记》,共两万多字。
  2、学到这儿,你有什么感想吗?
  3、老师这里有两句诗想送给大家,出示: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祝大家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认定一个目标,坚持不懈,不久的将来,我相信你们一定会叩开成功之门,成为第二个法布尔。
  d) 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你喜欢昆虫吗?利用课余时间观察昆虫的活动,写一篇观察日记。
  板书设计:装满昆虫的衣袋
  痴迷科学的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