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文网
导航:网站首页 >

《我家的杏熟了》教学设计

时间:2024/3/3 11:35:00
 
  【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开头铺垫手法的运用。
  2.通过学习例文,进一步巩固抓住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把事情写清楚的方法。尝试运用这一方法,给文章搭框架、列提纲。
  3.通过小组合作,剖析例文,探讨如何将起因、经过、結果写清楚、写具体,能够总结方法并加以迁移运用。这也是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学——温故而知新
  同学们,在这个单元里,我们一起见证了老麻雀的勇敢,体验了爬天都峰的乐趣。在这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作者把事情写清楚的秘密。咱们就一起来回顾一下,作者是怎么把事情写清楚的呢?请同学们快速回忆《麻雀》一课,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1.复习课文《麻雀》,借助“导学卡”(图一),迅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教师点评,揭示作者把事情写清楚的秘密——抓住了“六要素”来写故事,特别是写清楚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2.启学新知,走进例文《我家的杏熟了》。
  今天,咱们将要一起走进一篇新的文章,齐读课题——《我家的杏熟了》。在这篇文章里,作者又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呢?
  【设计意图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中年段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能力。以此为切口,抓住《麻雀》和《我家的杏熟了》两篇文章在写作顺序上的共同之处,从旧知引入,观照单元教学的整体性,直接指向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二、启学——初识庐山真面目
  1.整体感知,自由朗读课文,继续借助“导学卡”,一边读一边思考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互相点评。
  3.提问:为什么上一篇文章的“导学卡”还能在新课文里继续帮助大家呢?
  (学生讨论)
  4.小结:同学们借助“导学卡”进行了对比,发现《麻雀》和《我家的杏熟了》两篇文章在“把事情写清楚”上的共同之处:都是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发展顺序来写的。
  【设计意图 “导学卡”在两篇课文间起到了重要的纽带作用,帮助学生联系两篇文章,顺利从旧知过渡到新知。这一“导学卡”,使学生发现两篇文章在写作顺序上的共同点,起到了反复强化的作用。】
  三、研学——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一)感受详略得当,明确文章重点部分
  1.速读课文,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分布在文章的哪些段落上,并填写在“研学卡”上。(图二)
  2.教师根据学生找到的要素,在“研学卡”上示范切分文章结构。学生根据教师示范独立完成。学生根据自己的切分进行思考,并提出问题
  通过切分,同学们思考一下:“起因、经过、结果各部分所占的篇幅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呢?”
  3.小结:谋篇布局要注意详略得当,中间的经过是文章的重点,要多用笔墨写具体。
  (二)分解任务,合作探讨如何写清楚
  1.将研学单(图三)按照起因、经过、结果三类,由小组长随机抽取研学任务,完成任务单上的学习要求。
  (三)小组汇报展示,教师顺学而导
  1.“起因”小组汇报情况预设。
  (1)故事的起因是邻居家的小淘淘嘴馋摘杏,不小心从树上摔下来了。
  (2)“研学单”上的改写和原文相比,原文更引人。
  点拨:“为什么原文更能吸引你呢?看故事的起因,原文是从什么开始写起的?(哭声)听到哭声,你有什么疑问?‘谁的哭声?为什么会哭?’你的心就被故事紧紧牵着。在这里,作者就巧设了悬念。咱们还可以用什么样的办法吸引读者的注意,把事情的起因写清楚呢?”
  (3)学生汇报自己改写起因的文段。
  (4)在写事情起因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些什么?
  点拔:“把事情的起因写清楚就要简洁明了,快速入题,避免废话连篇,离题万里。”
  小结:“写起因的要领——简明,吸引人。”
  2.“经过”小组汇报情况预设。
  (1)奶奶先后做了这几件事:扶起淘淘,让小伙伴别走—打杏—分杏。
  点拨:“几件事连起来就组成了故事的情节,不写‘让小伙伴别走’这件事行不行?(不行,因为这样就没有后面分杏的事了)所以,要让读者看得明白,就要抓住情节,注意情节前后的联系。”
  (2)奶奶是个关心他人,乐于分享的人。从她照顾淘淘、打杏、给小伙伴分杏这些事可以看出来。
  (3)在写奶奶的时候运用了动作、语言等人物描写的方法。
  点拨:“有了这些对奶奶的描写后,故事读起来有了什么感觉?”(更加生动了)
  (4)汇报收获,把事情写清楚要注意把人物写具体。
  点拨:“写好事情的经过,要关注情节和人物、情节前后照应,同时运用人物描写的方法把人物写具体。”
  小结:“写经过的要领——情节关联,人物具体。”
  3.“结果”小组汇报情况预设。
  (1)故事的结果是以后每年,“我”都按照奶奶的嘱咐,把熟透的杏分给他人。
  (2)因为这是奶奶的嘱咐,奶奶“分杏”这件事也教育了“我”,对“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3)故事的结果也让我明白,好的东西要和别人分享,有了分享才会更快乐。
  点拨:“其实,奶奶分杏的故事,写到把杏分给小伙伴,说了这番话,就可以结束了。为什么还要写后面‘我’的做法呢?是为了升华主题,得出一个道理,让故事能启发别人,更有意义。”
  小结:“写结果要领——立意深远。”
  (四)回看课文开头,画龙点睛
  故事講到这里,就结束了。咱们再回头看看,事情的起因在课文的第几个自然段?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那前面的四个自然段,在课文里有什么作用呢?
  讨论:“前四个段落都写了什么?和后面的故事有什么关联?是否多余?”
  小结:“前四个自然段写了杏的‘多’和‘好’。正是因为这又多又好的杏,才有了后面的故事。因此,前四个段落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写事文章常用的手法——铺垫。”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整节课的重难点。设计《研学单》让小组自学、研讨,目的是将思考的时间留给学生,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研学单”中的问题直指例文的写作特点,引导学生关注写法并尝试提炼总结。在学生汇报时,教师进行点拨提升,让写法要领清晰明确,为下一步的习作教学做好准备。】
  四、践学——纸上得来终觉浅
  1.想一想,在你生活中,曾发生过哪些令你印象深刻的事。请你拿出《研学卡》(图二),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进行梳理,在右侧的方框里,可以写下简要的情节和重要的内容。
  2.投影展示,讨论交流。生生互评,并提出改进意见。
  3.总结汇报:学生交流本节课的收获。
  【设计意图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践学环节的设计,目的是将学到的习作方法加以运用。这是依据本单元习作要求,提前帮助学生初步形成作文提纲。】
  【板书设计】
  【总评】
  《我家的杏熟了》是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习作例文。第五单元作为习作单元,就是要将写作训练作为教学的重点。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为:把事情写清楚。本篇作为习作例文,和前面精读课文《麻雀》《爬天都峰》关系紧密,在本单元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承前”是对前面精读课文如何“把事情写清楚”的方法进行再现与巩固,“启后”即是将学到的习作方法运用到后面的写作训练中。本课的教学,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复习巩固精读课文学到的方法,并借助例文实现从读到写的过渡。本课教学,将学法提炼、内化、运用作为重点,并通过“导学—启学—研学—践学”几个环节,步步深入,将表达方法强化、内化、运用。教学中,还采取了图示提纲的方式,将“写清楚”的过程以及文章的结构具象化,这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