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文网
导航:网站首页 >

关于圆的周长教案【四篇】

时间:2024/3/3 11:33:00
 
前面的路还很远,你可能会哭,但是一定要走下去,一定!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圆的周长教案【四篇】,欢迎大家阅读和收藏一下噢。
  圆的周长教案 篇1
    篇一:六年级圆的周长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圆的周长。
  2、 理解并掌握圆周率的意义和近似值。
  3、 初步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4、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
  5、 通过了解祖冲之在圆周率方面所作的贡献,渗透爱国主义思想。
  6、 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对圆周率的认识。
  【教学准备】
  1、 学生准备直径为5厘米、6厘米、7厘米的圆片各一个,有圆面的物体各一个,线,直尺,每组准备一只计算器。
  2、 教师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 动物王国正在举行动物运动会可热闹了,想不想去看一看?
  2、 一只小山羊和一只梅花鹿分别在圆形和正方形跑道上赛跑,大家猜一猜最后谁跑的路程远?
  二、探究新知
  (一) 复习正方形的周长,猜想圆的周长可能和什么有关系。
  1、 由比较两种跑道的长短,引出它们的周长你会算吗?(如果学生谈到角或线的形状,就顺势导:正方形是由4条这样的线段围成的,圆是由一条圆滑的曲线围成的。)
  2、 (生答正方形的周长)追问:你是怎么算的?(生答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师板书c=4a)那你们说说正方形的周长和它的边长有什么关系?(4倍,1/4)(师,正方形的周长总是它边长的4倍,这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
  3、 圆的周长能算吗?如果知道了计算的公式能不能算?看来很有必要研究研究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下面我们就一起研究圆的周长。(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4、 猜想:你觉得圆的周长可能和什么有关系?
  (二) 测量验证
  1、 教师提问:你能不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来测量它的周长呢?
  ① 生1:把圆放在直尺边上滚动一周,用滚动的方法测量出圆的周长。师生合作演示量教具的周长。
  ② 用绳子在圆上绕一周,再测量出绳子的长短,得到这个圆的周长。
  2、①学生动手测量,验证猜想。 学生分组实验,并记下它们的周长、直径,填入书中的表格里。
  ②观察数据,对比发现。
  提问: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呢?(圆的直径变,周长也变,而且直径越短,周长越短;直径越长,周长越长。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有关系。)
  3、 比较数据,揭示关系
  正方形的周长是边长的4倍,那么,圆的周长秘直径之间是不是也存在着固定的倍数关系呢?猜猜看,圆的周长可能是直径的几倍?
  学生动手计算:把每个圆的周长除以它的直径的商填入书中表格的第三列。
  提问:这些周长与直径存在几倍的关系,(3倍多一些),最后师生共同总结概括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板书:3倍多一些。到底是三倍多多少呢?引导学生看书。
  (三) 介绍圆周率
  1、 师:任意一个圆的周长都是它直径的三倍多一些,这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来表示,用手指写一写。
  2、 圆周率是怎样发现的,请同学们看课本小资料,讲述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3、 小结:早在1500年前,祖冲之把圆周率算到了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比外国人早了整整一千年,这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数学史的巨大贡献,今天,同学们自己动手也发现了这一规律,老师相信同学们当中将来也会有成为像祖冲之一样伟大的科学家,根据需要,我们一般保留两位小数。
  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点。刚才我们是怎样计算的?两个数相除又可说成是两数的比,所以这个结果就是圆周长与它直径的比值。我们把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用字母 “∏”表示。这个比值是固定的,而我们现在得到的结果有差异主要是测量工具及测量方法有误差造成的。那圆周率的数值到底是多少呢?说说你知道了什么?(强调∏≈3.14,在说的时候要注意是近似值,写和算的时候要按准确值计算,用等号。)
  (四) 推导公式
  1、 到现在,你会计算圆的周长吗?怎样算?
  2、 如果用c表示圆的周长,表示d直径,字母公式怎样写?(板书:c=∏d)就告诉你直径,你能求圆的周长吗?圆的周长是它直径的∏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
  3、 知道半径,能求圆的周长吗?周长是它半径的多少倍?
  三、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1、 一张圆桌面的直径是0.95米,求它的周长是多少米?(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2、 花瓶最大处的半径是15厘米,求这一周的长度是多少厘米?花瓶瓶口的直径是16厘米,求花瓶瓶口的周长是多少厘米?花瓶瓶底的直径是20厘米,求花瓶瓶底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3、 钟面直径40厘米,钟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4、 钟面分针长10厘米,它旋转一周针尖走过多少厘米?
  5、 喷水池的直径是10米,要在喷水池周围围上不锈钢栏杆2圈,求两圈不锈钢总长多少米?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想和大家说点什么?
  这节课,同学们大胆猜想圆的周长可能和什么关系、有怎样的关系,然后进行科学的验证,发现了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你们正在走一条科学的研究之路,希望你们能坚持不懈的走下去。(作者:山东省临清市唐园镇中心小学 张延平)
  篇二: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圆的周长》教案(一)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动手绕一绕、滚一滚,找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知道什么是圆周率。推导出圆的周长公式,并会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初步渗透转化思想,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3.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找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导入
  出示图(投影)
  两名运动员分别沿着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和直径为100米的圆的路线骑车比赛。问:
  1.沿着正方形路线跑实际就是沿着正方形的什么跑?正方形的周长指的是什么?
  2.正方形的周长怎么求?用字母怎样表示?
  板书:C=4a
  3.正方形的周长与谁有关?有什么关系?
  生: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有关。周长是边长的4倍。
  4.沿着圆形的路线跑实际上是沿着圆的什么跑?
  质疑:如果正方形的边长是100米,圆的直径是100米,两名运动员同时、同速从一点出发,谁先回到原出发的一点呢?
  生:同时到。或跑圆形的先回来……
  这只是一种猜测,到底什么是圆的周长,怎样求圆的周长?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一新的知识。上完这节课后,我相信同学们都会解答这个问题了。(板书:圆的周长)
  (二)教学新课
  1.认识圆的周长。
  (1)学生拿出学具中最大的圆用手摸一摸圆的周长。指一名到前面摸一摸。注意起点、终点。
  (2)同桌互相说一说:什么是圆的周长?
  生: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2.化曲为直,创设情景,引发求知欲。
  (1)我们想知道你课桌的周长怎么办?
  生:用直尺量出课桌的长和宽。
  (2)圆的周长用直尺测量方便吗?为什么?
  生:不方便,因为直尺是直的,而圆的周长是曲线围成的。
  (3)用什么办法化曲为直测量出圆的周长呢?学生讨论。谁来说一说?
  ①用围的方法。指名演示。(板书:围)
  问:要注意什么?
  ②用滚的方法。指名演示。(板书:滚)
  问:要注意什么?
  生:在圆上先作了记号,沿直尺滚动一周。
  师:你们棒极了。用围和滚的办法可以把圆的周长转化为直线来测量。是所有圆的周长都可以用这两种方法解决吗?
  (4)谁能用围的方法量一量黑板上圆的周长?
  两名学生量。说一说自己的感觉。
  (5)老师拿一条绳子,在绳的一端拴上一个小球,甩动绳子使小球转动起来。
  问:小球转动时走过的路线成什么图形?这个圆的周长能用围、滚的办法测量吗?这说明围、滚的办法不是什么样的圆都试用。因此我们需要探讨出一种计算圆的周长的方法。
  3.找关系,推导公式,探求新知(重点和难点)。
  (1)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有关。周长是边长的4倍。圆的周长与谁有关呢?
  出示两个大小不同的圆。问:①哪个圆的直径长,哪个圆的直径短?拉开周长,你发现了什么?②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与直径有关。)
  板书:圆的周长 直径
  (2)是不是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也像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之间那样存在着固定不变的倍数关系呢?同学们今天也当一次数学家,看看我们能不能发现规律,能发现什么规律。
  ①拿出你们的学具圆,汇报一下,直径分别是几厘米?(1厘米、3厘米、5厘米、10厘米。)
  ②同学们动手利用手中学具用围或滚的方法量一量圆的周长,并算一算,找出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同桌合作测量,看哪一组量得准,算得快。结果填在表格中。
  生:直径不同,周长也不同,但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
  ③电脑或实物验证。
  问:是所有的圆的周长都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吗?
  电脑出示2个大小不等的圆,让学生边看边数一数。
  师:刚才是老师给你的圆,现在谁愿意自己在电脑上任选一个圆,大小由你决定。
  指名填到黑板上。
  互相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自己选出一个圆,看一看这个圆的周长是否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师:圆不论大小,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是个固定不变的倍数关系。为什么我们算的不一样呢?因为我们的测量有误差。我们把圆的周长和直径这个固定不变的比值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
  补充板书:÷圆周率π固定
  师:很早以前,人们就开始研究圆周率这个问题了。你知道最早发现圆周率的是谁吗?
  放录音:大约20xx年前,我国的古代数学着作《周髀算经》中就有“周三径一”的说法。意思是说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
  大约1500年前,我国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就精确地计算出圆周率应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值的计算精确到6位小数的人。他的这项伟大成果比国外数学家至少要早一千多年。生为中国人,应为之自豪。
  板书:3.1415926~3.1415927之间
  后来人们发现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板书:无限不循环
  在计算时,只取它的近似值,一般保留两位小数,即π≈3.14。
  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π倍,已知圆的直径怎样求圆的周长呢?同桌互相说一说。
  用字母怎样表示?
  板书:C=πd
  已知半径怎么求圆的周长呢?
  板书:C=2πr
  问:知道什么条件就可以计算圆的周长?
  4.解决实际问题。
  例1 一张圆桌面的直径是0.95米。这张圆桌面的周长是多少米?(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1)读题。已知什么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2)指名列式。
  3.14×0.95
  板书:=2.983 (先写准确值)
  ≈2.98(米)
  答:这张圆桌面的周长是2.98米。
  练一练 第112页的“做一做”。学生做在本上,投影订正。
  (三)巩固练习
  1.计算复习准备中的骑车比赛一题。回答谁先返回原点。
  C圆 3.14×100=314(米)
  C正 100×4=400(米)
  因此沿圆周骑车的运动员先返回原点。
  不用计算也可知。因为圆的.周长是直径(100)的π倍,而正方形的周长是边长(100)的4倍。因此,绕圆周骑车的人先回到原点。
  2.老师用绳甩小球。算一算小球转动的圆的周长。知道什么条件就可以了?(绳长5分米)学生算一算。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还有什么问题。
  (五)布置作业
  课本第113页第 1,2(1),3(1),4,5,6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1.主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始至终让学生动手量、算;动脑发现规律;动口说出自己的发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及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2.精心设计每个环节间的导语,用质疑的方法引入每部分内容,使老师的语言自然,流畅。通过质疑也可抓住学生的心,使学生们一步步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注意电教手段的合理应用,这样既可画龙点睛,又可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案——圆的周长教学设计与评析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110一113页圆的周长。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圆周率的意义,能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动手操作能力。
  3.初步学会透过现象到看本质的辩证思维方法。
  4.结合圆周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评析:教学目标的拟订,从知识到能力、到思想方法、到爱国教育,立体丰满,折射出设计者教育观念的现代、育人意识的高度自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课件。
  星期天,米老鼠和唐老鸭在草地上跑步,米老鼠沿着正方形路线跑,唐老鸭沿着圆形路线跑。
  2.揭示课题。
  (1)要求米老鼠所跑的路线,实际上就是求这个正方形的什么?
  要知道这个正方形的周长,只要量出它的什么就可以了?能说出
  你的依据吗?(突出: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
  (2)要求唐老鸭所跑的路程,实际上就是求圆的什么呢?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评析:学生熟悉的可爱的米老鼠、唐老鸭的课件播放,既创设了融融的教学情境场,演示了周长的概念,较好地激发了认知冲突,又为后继教学埋下了伏笔。一举多得,既有承继,又有创新,难能可贵。]
  3.引出圆周长的概念。
  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二、引导探索,展开新课
  (一)测量圆的周长
  如果我们用直尺直接测量这个圆的周长(教师演示),你觉得怎么样?你能不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来测量它的周长呢?
  1.如果学生说:把圆放在直尺边上滚动一周,用滚动的方法测量出圆的周长,则师生合作演示量教具圆的周长。
  然后各组分工同桌合作。请第一、二组的同学测量直径为2厘米圆片的周长,第三、四组的同学测量直径3厘米圆片的周长。并把结果记录在110页的表格中。
  追问:如果要知道那个圆形草坪的周长(指唐老鸭跑的路线),也可以让它在直尺上滚着来量吗?
  2.如果学生说:用绳子在圆上绕一周,再测出绳子的长短,得到这个圆的周长。同样,先请学生配合老师演示,然后分工合作,第一、二组的同学测量直径为4厘米圆片的周长,第三、四组的同学测量直径为5厘米圆片的周长,并将结果记录在第110页的表格中。
  3.教师甩动绳系小球,形成一个圆。
  提问:小球的运动形成一个一一圆。你能用刚才的方法测量出圆的周长吗?
  4.小结:看来,用滚动、绳绕的方法可以测量出圆的周长,但却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能不能探讨出求圆周长的一般方法呢?
  [评析:用直尺量→滚动法量→绳绕法量→没法量,既留给学生发挥的时空,又不断制造矛盾,逼着学生探求新知。]
  (二)探讨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1.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
  (1)启发思考
  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那么,你猜猜看,圆的周长与它的什么有关呢?
  (2)出示三个大小不同的圆:
  组织学生观察比较,得出结论: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有关。
  2.圆的周长与直径有什么关系。
  (1)正方形的周长是边长的4倍。那么,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是不是也存在着固定的倍数关系呢?猜猜看,圆的周长可能是直径的几倍?
  (2)演示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用一根红线绕圆面一周剪下,拉直和直径比较,发现这段长度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3)学生自己验证:用刚才测得的第110页表中的数据计算它们的比值,依次一组计算一个。
  (4)观察数据。
  第一个圆片: ××算出它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是3.15,也有同学算出的是3.14、3.13。在实验操作中允许存在这样的误差。不管是3.14、3.15,都可以说,它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第二个圆片:它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第三、四个圆片:它的周长还是直径的3倍多一此。
  (5)得出结论
  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板书:3倍多一些。
  [评析:这一环节融猜想、讨论、实验、计算、观察、归纳和概括于一体,让学生动脑、动手、动眼、动口,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自主发现圆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体现了设计者较为先进的教学观和师生观,以及较强的选择、组合、优化教法的能力。由是……→
  也是……→还是……,最后概括出总是……,反映出教者较强的数学思想方法渗透能力和较为精湛的语言功底。]
  3.认识圆周率。
  (1)揭示圆周率的概念。
  这个3倍多一些的数,其实是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称它为圆周率。圆周率一般用字母π表示。板书:圆周率
  指导学生读写π,每人在本子上写3个π,同桌比比,看谁写得好。
  现在,谁能说说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有什么关系?谁是固定的倍数?完成板书:圆周长:直径=π
  (2)指导阅读第111页方框中的文字,了解让中国人引以为自豪的历史。在学生汇报看书后知道了些什么时,相机板书: π=3,1415926……≈3.14
  4.推导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l)提问:已知一个圆的直径,该怎样计算它的周长?板书:c =πd
  建议学生从第110页表格中任意挑一个圆片的直径,计算出它的周长,然后跟测量的结果比比看,是不是差不多?
  [评析:让学生从表格中挑一个直径计算周长,再对照验证,这既是验证刚发现的圆周长计算公式,又是初步运用、巩固刚发现的公式,更是让学生经历科学发现的完整过程。]
  (2)提问:告诉你一个圆的半径,会计算它的周长吗?怎样计算?板书:c=2πr
  提问:甩小球形成的圆的周长你会求吗?
  [评析:此环节与上一环节有异曲同工之妙!既是巩固运用,又是前有设问,后有解答,让学生体验自我成就感。]
  (3)小结:要求圆的周长,一般需要知道它的直径或半径。知道圆的直径,怎样来计算周长?知道圆的半径,怎样来计算周长?
  三、初步运用,巩固新知
  1.完成第113页第1题的(1)(3)两小题。
  2.下面的说法对吗?!
  (1)圆的周长是它直径的π倍。 ( )
  (2)大圆的圆周率小于小圆的圆周率。( )l
  3.出示例1
  (1)在学生读题后,提问:求这张圆桌面的周长是多少米?实际上就是求什么?
  (2)学生尝试练习,反馈评价。
  (3)提问:如果告诉你的不是这张圆桌的直径而是半径,该怎样解答?不计算,谁知道结果是多少吗?
  4.完成第112页中间的练一练。l
  5.看书质疑。l
  [评析:练习设计目的明确,层次清晰,可以有效巩固新知。例1的直径改半径,独具匠心,既练习了求周长的另一种情况,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而费时不多。]
  四、照应启思,总结新课
  1.组织学生说说收获。!
  同学们从四个圆片的周长、直径的变化中(板书:变),看出了圆周率始终不变(板书:不变)。如果我们长期坚持这样从变化中看出不变,你就会变得越来越聪。
  [评析:变与不变的板书,看似简单明了,其实是设计者苦心经营的。这一环节的组织,使辩证思维方法的培育从高空落到实地,促成了第3条教学目标的落实到位。]
  2.照应开头。
  我们再来看看米老鼠、唐老鸭跑步的路线,如果他的都跑了一圈,你能判断出谁跑的路程多吗?为什么?
  3.课后思考。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圆的周长]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110~113页“圆的周长”。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周率的意义,能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的计算圆的周长。
  2.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主动研究、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
  3.初步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思想方法。
  4.结合圆周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教学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三套、系绳的小球。
  学具准备:塑料圆片、正方形纸板、圆规、剪子、直尺、细绳。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导入新课
  1.复习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我们学过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回想一下,它们的周长各指的是什么?
  2.揭示圆的周长。
  (1)同学们都有一张正方形纸板,请你们用圆规在这张正方形纸板上画一个最大的圆。然后用钢笔或圆珠笔描出圆的周长,并且沿着圆的周长将圆剪下来。
  (2)谁能指出这个圆的周长?谁能概括一下什么是圆的周长?
  二、动手操作,引导探索
  1.测量圆周长的方法。
  (1)提问:你知道了什么是圆的周长,还想知道什么?
  我们先研究怎样测量圆的周长,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
  把你们讨论的结果向大家汇报一下?学生边回答边演示。
  (2)教师甩动绳子系的小球,形成一个圆。
  提问:小球的运动形成一个圆。你能用刚才的方法测量出这个圆的周长吗?
  2.认识圆周率。
  (1)探讨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①用绳测和滚动的方法测量圆的周长,太麻烦,有时也做不到,这就需要我们找到一种既简便又准确计算圆周长的方法。研究圆的周长计算方法首先考虑圆周长跟什么有关系。
  请同学们看屏幕,认真观察比较一下,想一想圆的周长跟什么有关系?
  课件演示圆的周长跟直径有关系。(出示三个大小不同的圆,向前滚动一周,留下的线段长就是圆的周长。)
  提问:你们是怎么看出来的圆周长跟直径有关系?
  ②学生测量圆周长,并计算周长和直径的比值。
  圆的周长跟直径有关系,有什么关系呢?圆的周长跟直径是不是存在着固定的倍数关系呢?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实验。用你喜欢的方法测量圆的周长,并计算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得数保留两位小数,将结果记录在表中。
  生测量、计算、填表。在黑板上出示一组结果。
  请同学们看黑板,从这些测量的计算的数据中你发现了什么?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有什么特点?
  ③课件演示,证明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继续演示上面三个圆,直径与周长进行比较,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这些圆的周长都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那么屏幕上这三个圆的周长是直径的多少倍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仔细观察。(这三个圆的周长也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2)揭示圆周率的概念。
  通过以上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任何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那也就是任何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称他为圆周率。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圆周率?圆周率一般用π表示。(指导读写π。)
  (3)了解让中国人引以为自豪的圆周率的历史。
  关于圆周率还有一段历史呢。请同学们打开书看111页方框中的方字,想:通过看书你知道了什么?
  很早以前,人们就开始研究圆周率到底等于多少。后来数学家们逐渐发现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的小数。现在人们已经能用计算机算出它的小数点后面上亿位。π=3.141592653……
  3.推导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根据刚才的探索,你能总结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吗?
  篇三: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圆的周长]教学设想
  教学内容:义教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110-112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理解和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探求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意识和合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3、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难点:圆周率意义的理解和圆周长公式的推导。
  教学设想:新课程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着眼,提出了“参与”、“探究”、“搜集、处理、获取、分析、解决”、“交流与合作”等一系列关键词。这些在本节课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其中,“参与”是一切的前提和基础,而只有当“参与”成了学生主动的行为时,“参与”才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因此要怎样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吸引”他们参与进来就成了基础的基础。这里,老师能善于打破学生思维的平衡状态,使他们产生新的不平衡,从而不断吸引学生参与到新知的探究中来。“圆的周长是一条曲线,该如何测量?”的问题使学生思维产生最初的不平衡,当学生通过化曲为直的两种方法的局限性,从而打破学生刚刚建立的平衡,进一步吸引学生探究更加简便的求圆周长的方法。
  接着,就是要让学生参与什么,怎样参与的问题了。在引导学生探究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时,学生从猜测、分组测量计算到根据新获取的数据寻找共性的东西,体验到知识的形成过程,发现了知识新成的道。在小组活动前,老师鼓励小组成员间分工合作,活动中教师参与其间,关注学生合作的情况。实验后的广泛交流达到了资源共享的目的,使接下来得到的结合更具可信度,也使学生感受到合作交流的必要性。这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在学生“兴趣点”上激疑、质疑,无疑能鼓舞学生的探知、求知精神,使学生真正理解、消化、吸收本课重点内容,不仅学到知识,而且学会学习。]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1元硬币、直尺、卷尺、系线的小球、计算器、实验报告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创设情境。
  这节课,老师要和同学一起探讨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
  媒体显示:唐老鸭与米老鼠在草地上跑步,唐老鸭沿着正方形路线跑,米老鼠沿着圆形路线跑。
  2、迁移类推。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唐老鸭、米老鼠所跑的跑线,讨论、回答问题。
  (1)要求唐老鸭所跑的路程实际就是求什么?
  (2)什么叫正方形的周长?怎样计算正方形的周长?(突出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系)
  (3)要求米老鼠所跑的路程实际就是求什么?(板书:圆的周长)
  3、提出问题。
  看到这个课题,你想提些什么问题。学生纷纷发言提出自己想探究的问题。
  梳理筛选形成学习目标:①什么叫做圆的周长?②怎样测量圆的周长?③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系,有什么关系?④圆的周长怎样计算?⑤圆的周长计算有什么用处?
  [设想: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参与形成学习目标,既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又为学生创造了自主学习的氛围,指明了探究方向,避免盲目性。]
  二、自主参与,探究新知。
  1、实际感知圆的周长。
  让学生拿出各自圆片学具,边摸边说圆的周长;同桌之间相互边指边说。
  2、明确圆周长的意义。
  引导学生解决第一个问题,概括什么叫做圆的周长。(媒体显示一个圆,并闪动圆的周长)
  (1)圆的周长是一条什么线?
  (2)这条曲线的长就是什么的长?
  (3)什么叫做圆的周长?
  学生讨论互补,概括出“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显示字幕)
  篇四: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圆的周长”教学设想
  教学内容:义教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110-112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理解和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探求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意识和合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3、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难点:圆周率意义的理解和圆周长公式的推导。
  教学设想:
  新课程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着眼,提出了“参与”、“探究”、“搜集、处理、获取、分析、解决”、“交流与合作”等一系列关键词。这些在本节课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其中,“参与”是一切的前提和基础,而只有当“参与”成了学生主动的行为时,“参与”才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因此要怎样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吸引”他们参与进来就成了基础的基础。这里,老师能善于打破学生思维的平衡状态,使他们产生新的不平衡,从而不断吸引学生参与到新知的探究中来。“圆的周长是一条曲线,该如何测量?”的问题使学生思维产生最初的不平衡,当学生通过化曲为直的两种方法的局限性,从而打破学生刚刚建立的平衡,进一步吸引学生探究更加简便的求圆周长的方法。
  接着,就是要让学生参与什么,怎样参与的问题了。在引导学生探究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时,学生从猜测、分组测量计算到根据新获取的数据寻找共性的东西,体验到知识的形成过程,发现了知识新成的道。在小组活动前,老师鼓励小组成员间分工合作,活动中教师参与其间,关注学生合作的情况。实验后的广泛交流达到了资源共享的目的,使接下来得到的结合更具可信度,也使学生感受到合作交流的必要性。这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在学生“兴趣点”上激疑、质疑,无疑能鼓舞学生的探知、求知精神,使学生真正理解、消化、吸收本课重点内容,不仅学到知识,而且学会学习。

  圆的周长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商为定值的过程,理解圆周率。体会化曲为直的转化思想,增强合作意识,体验成就感。
  2、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3、感受圆周率的探索历史,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探究数学的欲望。
  教学重点:理解圆周率,能计算圆的周长。
  教学难点:探索并理解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商为定值。
  教学准备:大小不同的圆形纸板、计算器、多媒体课件、20厘米长的绳子、直尺、硬币、画有圆而且标出直径的正方形。
  教学策略:自主探索、讨论交流、点拨与练习
  教学程序:
  一、激活目标
  出示主题图花坛,花坛的周长指什么?出示自行车,车轮的周长指什么?出示画有圆而且标出直径的正方形,这个圆的周长指什么?你能想出几种办法测量圆的周长?
  二、活动建构
  1、测量大小不同的四个圆的周长与直径,填表并计算。探究与发现: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借助计算器)
  2、介绍圆周率的由来。
  任意一个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商都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来表示。圆周率=周长÷直径,即π=c÷d。“π”的由来:π是第十六个希腊字母,是希腊文圆周率的第一个字母,大数学家欧拉在一七三六年开始,在书信和论文中都用π来代表圆周率。
  组织学生阅读资料,谈感受。
  3、推导出:c=πd或c=2πr
  4、计算花坛的周长,解决相关问题。
  圆形花坛的直径是20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自行车车轮的直径是50厘米,绕花坛一周车轮大约转动多少周?
  三、解释应用
  一种铲车的前轮半径0.4米,后轮直径1.6米。行驶时,后轮转一周,前轮转几周?
  四、反馈测评
  1、一个圆形喷水池的半径是5米,绕着它走一周,要走多少米?
  15厘米
  A
  B
  2、小蚂蚁从A点沿着这条曲线爬到B点,大约要爬多远的距离?
  3、公园内有一个圆形人工湖,绕湖一周要走1570米,湖中心有一个小岛,从湖边到小岛架一座桥,桥长大约多少米?
  五、课堂小结
  我的最大收获是什么?我有什么遗憾?我有什么疑问?
  希望同学们在探索数学奥秘的过程中体验快乐,经历成长,创造成功!同学们,再见。

  圆的周长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圆的周长.
  2.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3.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并能初步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推导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具学具:
  1.学生准备直径为4厘米、2厘米、3厘米圆片各一个,线,直尺.
  2.电脑软件及演示教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圆,谁能说说什么是圆心?圆的半径?圆的直径?在同圆或等圆中圆的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用字母怎样表示?
  二、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圆的周长(板书课题).
  1.指实物图片(长方形)问:这是什么图形?谁能指出它的周长?
  2.指实物图片(圆)问:这是什么图形?谁能指出它的周长?
  问:什么是圆的周长?
  板书:围成圆的曲线的长是圆的周长.
  3.你能测量出这个圆的周长吗?(能)
  4.指实物(用铁丝围成的圆)问:你能测量出这个圆的周长吗?
  5.用拴线的小球在空中旋转画圆.问:你能测量它的周长吗?
  回答:不能.
  想一想圆的周长都可以用测量的方法得到吗?(不能)这样做也会不方便、不准确.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计算圆的周长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三、请同学们用圆规在练习本上画几个大小不同的圆,想一想圆的周长可能和什么条件有关?(半径或直径)再看电脑演示(半径不同周长不同)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或半径究竟有什么样的关系?请同学们测量手中圆片的周长(用线或滚动测量),再和直径比一比,看谁能发现其中的秘密?
  四、学生动手测量、教师巡视指导.
  五、统计测量结果.
  观察表中数据,想一想发现什么?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任何圆的周长都是直径的3倍多吗?
  六、电脑演示
  (几个大小不同的圆,它们的周长都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谁知道我国历史上最早发现这个规律的人是谁?圆的周长到底是直径的3倍多多少?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认真读书93页,默读“通过实验”到“π≈3.14”.
  七、看书后回答问题:
  1.是谁把圆周率的值精确计算到6位小数?
  2.什么叫圆周率?
  3.知道了圆周率,还需知道什么条件就可以计算圆的周长?
  4.如果用字母c表示圆的周长,d表示直径,r表示半径,π表示圆周率,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应该怎样表示?
  现在你们已经掌握了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谁能很快说出你手中圆片的周长约是多少?(π取3.14)
  八、出示例1:
  一种矿山用的大卡车车轮直径是1.95米,车轮滚动一周约前进多少米?
  (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请同学们想一想:车轮滚动一周的距离实际指的是什么?
  解:d=1.95 单位:米
  c=πd
  =3.14×1.95
  =6.123
  ≈6.12(米)
  答:车轮滚动一周约前进6.12米.
  九、课堂练习:
  1.投影: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2.判断下面各题(正确的出示“√”,错误的出示“×”)
  (1)圆周率就是圆的周长除以它的直径所得的商. ( )
  (2)圆的直径越大,圆周率越大. ( )
  (3)圆的半径是3厘米,周长是9.42厘米. ( )
  3.小明和爷爷分别沿小圆(A→B→C→D→E→A)和大圆两条路线散步.(如图)
  如果速度相同,两人同时出发,谁先回到出发地点?为什么?
  小明的路线长:20×3.14+20×3.14
  =62.8+62.8
  =125.6(米)
  爷爷的路线长:3.14×(20+20)
  =3.14×40
  =125.6(米)
  两条路线一样长,两人应同时回到出发点.
  4.一棵大树(投影)又粗又壮,不用锯倒大树,你能知道大树的直径是多少吗?讨论.
  结论:先测量大树一周的长度,再用周长除以圆周率,就得到了直径.
  小结:今天我们共同努力研究出了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谁能说说圆的周长应当怎样计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今后我们在学习探索新的知识时一定要积极动手动脑,扎扎实实地学好科学知识.

  圆的周长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数学》六年级上册第62~64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实际测量计算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2.通过对比分析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3.能用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4.通过对圆周率的计算,渗透爱国主义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推导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准确计算圆的周长。
  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出示一块钟表
  问题1:你能猜想小秒针的顶端在一分钟的时间里,所走过的轨迹是一个什么图形吗?
  学生猜想。
  教师演示小秒针的运动过程,证实学生的猜想是否正确。
  问题2:你能知道不知疲倦的小秒针顶端,在一个小时的时间内所走过的路程有多长吗?我们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生:先计算出走一圈的路程有多长,在计算出走60圈的长度。
  师:非常好。那么小秒针走一圈的路程,就是这个圆的周长又怎么来求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计算圆的周长。(引入课题——圆的周长)
  (设计目的:通过学生身边的实物引入新课,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来。)
  二、动手量一量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拿出你准备好的圆,小组内交换圆,合作完成下表,看哪一组完成的最快。测量值精确到毫米。
  物品名称
  周长
  直径
  1号圆
  2号圆
  3号圆
  4号圆
  教师评价学生小组合作的情况。
  (设计目的:强调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师:哪个小组汇报一下你们小组是怎么测量的,并展示一下小组测量的结果。
  学生展示小组的成果。
  (设计目的:通过实物投影,向其它小组的同学展示本小组的结果,增强学生的自信)
  三、对比分析
  师:观察一下我们得到的几组数据,你发现什么规律了吗?
  学生自由谈。
  学生发现:1. 一个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点。2. 周长和直径的比值与直径相乘可以得到圆的周长。
  师:老师也做了一个圆,现在看一下老师是怎么测量这个圆的周长的。
  课件展示圆的周长的测量方法。
  (设计目的:通过让学生对比分析表格,教师课件展示圆的周长的测量过程,让学生能对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关系更加清晰,激发学生想要知道两者之间的具体关系的热情)
  课件展示:圆的周长随直径的变化而在变化,而周长和直径之间的比值确是一个定值。
  (设计目的: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得到结论——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定值,顺利得到圆周率的值)
  小结1:圆周率:一个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它的值是:π=3.1415926535……,在实际的应用中,一般取它的近似数π≈3.14。
  你知道吗?我们的祖先在圆周率的计算上可是有着辉煌的成绩的,你能讲给同学们听吗?
  学生自由谈。
  我们有这么伟大的祖先,相信我们这些站在伟大巨人肩膀上的现代中国人一定能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设计目的:通过学生讲故事渗透爱国主义思想)
  小结2:你能通过分析表格得到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了吗?
  学生回答。(由于学生已经有了前面的层层铺垫和对表格的分析学生可以很容易的回答这个问题。)
  圆的周长(用字母C表示)计算公式:C=πd或C=2πr
  四、动手做一做
  下面我们来看看怎样应用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来解决问题。
  1.计算圆的周长
  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解题过程
  (设计目的:通过简单的图形计算让学生理解圆周长的计算公式的应用,并强调解题的书写过程)
  2.一个圆形喷水池的半径是5m,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设计目的:通过转化把由半径求周长的问题转化为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
  3.小组交流错误原因。(可让其他学生避免同样的错误)
  (设计目的:通过实例计算,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能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的作用,又可为最后的实践题打下很好的伏笔)
  4.现在你能告诉大家不知疲倦的小秒针顶端,在一个小时的时间内所走过的路程了吗?要解决这个问题你想得到什么样的数据。
  (设计目的: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条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此题和前面的引入题互相呼应,做到解决问题有始有终)
  五.你能说说在这一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吗?
  可让学生从知识点,从测量方法——能力点,数学史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总结自己的收获。
  六、课外合作:
  小组合作完成,应用你的知识,想办法测量一下,从学校大门口到圆城楼门口的距离大约是多少米。
  (设计目的:让学生真正能够达到学习上的学以致用,并且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和学生的动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