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文网
导航:网站首页 >

【推荐】水教案集锦10篇

时间:2024/3/3 11:33:00
 
男子汉要选择自己不会后悔得生活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推荐】水教案集锦10篇,欢迎大家阅读和收藏一下噢。
  水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用精炼的语言概括桂林山水的特点。
  2.能说出传说故事与桂林山水的关系。
  3.能说出作者在文中抒发的情感。
  教学重点:
  1.领略并鉴赏桂林山水的美,提升学生对自然风景的审美能力。
  2.明确作者写此文的用意。
  教学难点:
  1.学习本文严密的结构和准确的用词,欣赏文章的诗意美。
  2.学会使用间接材料来丰富作品内容、表现事物的方法。
  教材分析:
  1、通过吟哦讽诵,品味作者笔下鲜活、灵动的文字,感受作者在字里行间所涌动的热爱大自然的激情。
  2、通过单元综合学习与探究,文笔精华的阅读,专题内容的了解,养成比较、分析、归纳、拓宽、迁移等思考性的阅读习惯、提高自身的鉴赏能力。
  设计理念:
  目前中学生普遍存在的语言干瘪、随意,空洞无物,是阻碍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瓶颈。这篇优美的散文,尽显出语言优美的特点,因此,本节课以语言为主要研究对象,对优美语言的品读,也是希望让学生的语言变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富有真情实感的有效尝试。本课应该以学生诵读为主。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检查字词预习(投影):
  褒(bāo)贬 攒(cuán)聚 剔(tī)透 嶙(lín)峋
  精髓(suǐ) 愚钝(dùn) 恬(tián)静 恍(huǎng)惚
  怠(dài)慢 贮(zhù)藏 瞭(liào)望 黑黝(yǒu)黝
  袅(niǎo)袅 圩(wéi)子
  褒贬:评论好坏。
  攒聚:紧紧地聚拢在一起。
  玲珑剔透:形容器物细致,孔穴明晰,结构奇巧(多指镂空的手工艺品和供玩赏的太湖石等)。
  恍惚:精神不集中,迷迷糊糊。
  圩子:低洼地区防水护田的堤岸。
  袅袅:形容声音婉转悠扬。
  黑黝黝:没有光亮,黑暗。
  介绍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杨朔(1913~1968),原名杨毓晋,山东蓬莱人,现代散文家。著有中篇小说《红石山》、短篇小说集《北黑线》和中篇小说《三千里江山》。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以后,专力进行散文写作。代表作品有《荔枝蜜》《蓬莱仙境》《雪浪花》《香山红叶》《画山绣水》《茶花赋》《海市》等。
  2写作背景:
  漓江,是中国锦绣河山的一颗明珠,是桂林风光的精华,早已闻名遐迩,著称于世。从桂林到阳朔约83公里的水程,它酷似一条青罗带,蜿蜒于奇峰之间,沿江风光旖旎、碧水萦回、奇峰倒影、深潭、喷泉、飞瀑参差,构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人称“百里漓江、百里画廊”。作者通过对漓江风景的品评,揭示了劳动人民在其中所凝聚的深厚的感情和审美创造。
  课文内容分析:
  一、题目解说:
  “画山绣水”,这个题目用的是互文手法,意思是画出来、绣出来的山和水。“画”用来形容诗文或景物,在中国传统文艺中是指其中蕴含的诗意;绣活是工细纤巧,用“绣”来形容诗文或景物,一般是指其工巧、有华彩。题目揭示出了桂林山水的特色。
  二、结构分析:
  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总写桂林山水,揭示它不同于其他名胜的特点。第二部分(第4~15段):描写沿江景色及船家讲述的种种传说。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第4、5段):江山如诗如画的景色。
  第二层(第6~15段):在船家的指点下,了解了这一带山岩的名称和有关的传说。
  第三部分(第16、17段):对比过去,畅想未来。
  三、整体感知:
  (一)、赏读1-3段
  1.齐读1-3段,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桂林山水的特点。
  明确:(1)清奇峭拔;(2)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感情和想像。
  2.“吟哦讽诵”第二段文字,读出作者的情感。思考:这段文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好处?
  明确:
  第一句:盛赞桂林山水。
  第二句:先写水,用重叠,用比喻,写出水之绿。
  第三句:写怪石奇峰,用比喻,写出峰石姿态万千。
  第四句:用反问,突出桂林山水无人能写出画出的天然美妙。
  3.赏读句子,并仿写一句。
  我也算游历过不少名山大川,却从来没见过一座山,这样凝结着劳动人民的生活感情;没见过—条水,这样泛滥着劳动人民的智慧的想象。只有桂林山水。
  明确:
  这句话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通过对比和互文的两种修辞方法,突出了桂林山水的特点:自然美与劳动人民智慧情感的结合。
  (二)赏读4-5两段文字
  1.作者用形象的语言为读者描绘了两幅优美的画面,请你为每幅画取一个题目。
  明确:(1).漓江水色图
  (2).鱼鹰捕鱼图
  明确:恰当的修饰词、恰当的动词,可使画面更美,更具体,更丰富。
  2.请在下列两题中任选一题进行表达。
  (1)两幅画中,你更喜欢哪一幅?说说理由。
  (2)两段文字中,哪些字句给你留下深刻印象?请说说理由。
  四、写作特点总结
  1、作者巧于选材。桂林景区的幅员广阔,可以写的美景很多,作者仅写了从桂林到阳朔漓江上所见的景色和听到的传说。在景色描写中,又相当有节制,如水色只写了不多的几句。山石是重点写的,但是,也只挑了几个有代表性的来写。
  2、文章工于构思。杨朔动笔写散文时,“总是要像写诗那样,再三剪裁材料,安排布局.推敲文字,然后写成文章”。他是把散文当做诗来写的。本文入题引了一句用得很滥的诗,似乎落入俗套,但由于提出自己的理解,翻出新意,一下子切人中心。虽然是顺着往下写的,但是,由于作者有意设置小的波澜,显得宛曲有致。如从看鱼鹰捕鱼到听船家讲关于山岩的传说,结尾对过去时代的传说的理解等。给人以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感觉。
  3、本文创造的诗的意境非同一般。作者的人生思考和热烈的诗情融为一体,杨朔总是用自己的眼光去打量客观世界,尽可能按自己的理解去赋予生活以一定的意义,让人回味。
  4、 杨朔散文的语言使用很考究。本文中对于风景物象总是致力描绘,刻镂得很细致。如第12段对寡妇桥的描写,用了三句话,第一句是提示,是船家提醒你注意观察;第二句是释说,讲山岩为什么称为桥;第三句是进一步释说.讲山岩由来的神话传说的依据——“岩上长满绿盈盈的桉树、杉树、风尾竹,清风一吹,萧萧瑟瑟的,想是刘三姐留下的袅袅的歌音吧”。先要你看.再要你细看,比较,再要你细听,激起你的思考.再要你接受他的释说。
  作业设计:
  1、《初中语文建构式生态课堂学习指导》“达标导测”10到13题。
  2、收集有关家乡某处景物的传说,将写景与故事相结合写一篇短文。
  板书设计:
  总写——清奇峭拔
  沿途景色和传说——诗情画意
  牢记过去,畅想未来——人生理想

  水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
  (2)、初步了解物体的溶解现象,并学习记录实验结果。
  (3)、培养幼儿的团结协助能力。
  教学准备
  各种操作材料:水杯人手四个、筷子、沙子、盐、玉米粒、糖、粘帖纸、等日常生活中可收集的东西。记录材料:水的溶解记录卡、记号笔。
  重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物体的溶解现象。
  (2)、教学难点;学习记录实验结果。
  活动环节
  一、认识实验材料。老师:今天我们要一起做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看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哪些实验材料?教师介绍所准备的材料。
  二、猜测:幼儿思考:这些东西如果放在水里谁会不见?谁放在水里还存在?
  师:请小朋友先来猜一猜,想一想,如果把这些材料分别放进四个有水的杯子里,然后用筷子用力地、充分地搅拌,想想最后什么东西不见了?什么东西还存在?
  三、认识活动标志师通过讲解、示范让幼儿认识了记录卡的使用方法以及“溶解”、“不会溶解”的标志。
  师:如果不见了,我们用这个符号来表示,(×)。还存在呢,我们就用这个符号来表示,( √ )
  四、操作活动师:请你来试一试,看结果和自己想的是否一样?沙子,盐,糖,玉米粒,分别放到这四个杯子里,用筷子进行搅拌,看看他们会怎么样的变化?哪些东西会溶解,哪些东西不会溶解,请你用标记记录下来,(出示记录表)
  师:刚才小朋友都做了实验,都了解了,什么在水里会不见,什么还存在,
  五、分类活动 你把会不见的物体与存在的物体都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不见了我们给他贴上星星,存在的我们给他贴上花朵。
  师:今天通过做实验,我们知道了不同的物质放进水中会有不同的现象发生。像沙子和玉米放进水中,通过搅拌还是存在的,盐和糖放进水中,通过搅拌就不见了。像这种现象,有个词表示,叫“溶解”,“溶解在水中”。
  六、交流总结活动师:谁能告诉我,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东西可以溶解在水中?(幼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
  师:这些东西到底能不能溶解在水中?我不知道。因为我们没有做实验,小朋友们刚刚看到了,猜想的结果和实验的结果有时候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不能乱猜,要进行实验。刚刚小朋友们说了那么多,回家后做做实验,明天告诉我和大家。
  七、延伸活动

  水教案 篇3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的第5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观察方法,了解物体具有重量、形状等属性之后学习对水进行观察和描述。本课的学习主要分为三个活动:
1.观察比较水和洗发液的相同和不同;
2.观察比较水、洗发液和木块的不同;
3.学习描述、记录观察比较结果。通过以上三个活动,一方面使学生发现水的无色、无味、透明的特征,进一步学习眼看、鼻闻、手摸的观察方法;另一方面使学生初步了解水具有流动性,无固定形状。教材在活动1选取白色洗发液与水对比,是要突出透明度的区别;活动2洗发液、水、木块被装在不同的容器中是在对比液体和固体形状的不同特点。
  【学生分析】
  经过前四课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一些常见固体在重量、形状、颜色、材料等方面的不同。在第4课还学习了根据物体不同的特征进行分类,了解不同的分类标准有着不同的分类结果。学生在进行分类活动的同时对物体的自身属性有了进一步地认识。本课需要学生运用之前学到的观察比较的方法继续观察水的主要特征,为后面认识空气特性做必要准备。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水有许多可被感知的特征,如无颜色、无气味、会流动、透明等。
  2.水和洗发液一样,都可以被盛放在容器中。与木块等物体相比,水没有固定的形状。
  科学探究目标
  1.学习观察水的方法,能用眼看、鼻闻、手摸等方法比较水与洗发液、木块的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
  2.能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能用语音简单描述事物之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3.在教师指导下能够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分类。
  4.在教师指导下能够回顾和反思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科学态度目标
  1.愿意倾听他人观点,乐于讲述自己观点。
  2.乐于参与小组合作探究,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水是珍贵资源,需要珍惜和保护。
  【教学重难点】
  重点:水无颜色、无气味、透明、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
  难点:水无固定形状,形状是物体的重要特征,也是固体与液体的主要区别。
  【器材准备】
  水、白色洗发液、不同形状的透明容器、木块、活动手册、观察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聚焦
  导入:教师出示一瓶矿泉水,请同学们说一说瓶子里面装的是什么?关于水你都知道什么?然后请同学们一起来观察。(板书:观察一瓶水)
  (学生观察矿泉水)
  设计意图:激活学生对水的认知和激发新的兴趣,了解学生对水的概念掌握情况。
  二、观察比较水与洗发液
  1.观察方法的研究
  出示洗发液的瓶子(撕掉上面的标签),请学生猜一猜里面装的是什么(学生可能会猜是沐浴露、洗手液,适当表扬生活中善于观察的同学,告诉学生是洗发液)。怎样比较观察水和洗发液?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前几节课学习中用了哪些观察方法
  学生提议可以用眼睛看、鼻子闻、手摸……(因为洗发液不能食用,在此教师要及时提醒不能用“尝”的方法,强调任何场合都不能用“尝”的方法)。
  (学生观察比较矿泉水与洗发液并回答老实的问题
  设计意图:学生交流观察方法,教师提示注意事项和安全要求,再次对前四课观察活动做了巩固和发展。
  2.学生观察水和洗发液的不同和相同
  (1)看一看
  教师提问:大家一起来观察水和洗发液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
  学生分组观察并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它们颜色的不同,以及可以通过什么方法知道。
  (白色与无色,透明与不透明,对比观察)
  教师板书:记录学生的汇报。
  (2)闻一闻
  教师提问:水和洗发液还有什么不同?怎样才能知道它们的气味不同呢?
  学生提议闻一闻。
  教师示范闻的标准操作方法,并指出这样做对安全的重要意义。
  (闻的标准操作方法:打开瓶盖,左手持瓶身,右手从瓶口上方将空气扇向鼻子,闻到气味即可盖上瓶盖。)
  学生动手操作并汇报。
  教师板书:记录学生的汇报。
  (3)摸一摸
  教师提示:水和洗发液除了颜色、气味不同,它们用手摸起来一样吗?怎样证明洗发液要比水光滑?
  再用拇指摸一摸。
  教师讲解手摸对比方法:用玻璃棒在洗发液中沾一下,滴到食指上,再用拇指搓捻;用同样的方法把水滴在另一只手的食指上,搓捻后进行对比。
  学生动手操作并汇报。
  教师板书:记录学生的汇报。
  3.总结水与洗发液的异同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活动的过程和观察的结果,并总结水和洗发液的相同和不同,并记录在班级记录单上。
  水:无颜色、无气味、透明、能流动
  洗发液:白色、有香味、不透明、能流动
  (播放课件,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交流得到观察比较的方法。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分步骤完成对水和洗发液的观察比较任务,得到观察比较结果。学生汇报、教师汇总,最后完成班级记录单的填写。这里观察比较是为了更准确地发现水和洗发液的自身特点。最后的总结,一是为强调观察结果,二是为对水和洗发液各自的特征做完整表述。
  过渡:通过观察比较发现水和洗发液有相同之处也有着很多不同。如果把它们和木块比较又会有什么发现呢?
  三、观察比较水、洗发液和木块的不同和相同
  1.不同
  教师把洗发液和水分别倒入不同形状的瓶子里让学生与木块对比观察。
  学生交流观察结果:
  (1)它们放进容器的方式不同,水与洗发液能流动,木块不能流动。
  (2)水和洗发液的形状随容器形状发生变化,没有固定形状,木块的形状不随容器的变化发生改变。
  教师板书学生观察结果。
  (播放课件,让学生观察三个图片并思考问题)
  2.相同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水、洗发液、木块有没有相同之处。
  学生观察、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再次观察上面的现象,发现尽管水和洗发液在不同容器里形状不同,但它们仍然有形状,只是形状不固定。
  教师板书:它们都有形状。
  (播放课件,看图思考问题)
  3.总结水、洗发液与木块的不同和相同
  教师请同学根据板书总结它们的不同和相同。
  学生发表观点:我们发现尽管水、洗发液的形状可以变化,木块形状不变,但它们都有形状。
  (播放课件,回顾探究过程,反思探究结果,总结固体、液体的不同)
  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图在于使学生观察发现液体没有固定形状的特点。因为水与洗发液都能流动,所以倒入不同形状容器中都能形成不同的形状。课堂上演示将液体倒入容器的过程,目的就是让学生观察液体从原有形状变成现有形状的现象,而木块只能摆放进容器,形状不发生改变。这一演示操作会有助于学生理解液体没有固定形状,进一步认识到尽管在形状上不同,但不管固体还是液体都有形状,如此就指向“形状是物体重要属性”这一概念
  四、完成班级观察记录单和活动手册
  1.教师请一位同学到台上执笔,全班同学一起根据观察结果共同完成班级记录单。
  2.教师指导学生根据班级记录单,完善自己的活动手册第1课内容。
  设计意图:这一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分类,用图表进行信息交流。从课堂环节二、三开始教师帮助学生记录观察结果,课堂环节四有同学将自己的观察结果整理后形成班级记录单,再从班级记录单中抽取相应信息填写自己第1课的活动手册,使各节课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
  3.拓展延伸
  回家后完成活动手册上“看谁流得快”活动。
  (播放课件,完成信息的整理和摘录)
  【板书设计】
  观察一瓶水

  水教案 篇4
    【设计思路】
  中班幼儿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对于周围新奇的事物都会产生疑问并愿意探索。为了让幼儿乐于参加科学探究活动,懂得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并从中获得一些关于水的粗浅科学知识,所以设计了本次活动,让幼儿从中体验到探索与尝试的乐趣。
  【活动目标】
  1.萌发幼儿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2.培养幼儿的理解能力及大胆表达自己感受的能力。
  3.帮助幼儿了解水的用途。知道水对人类、动物、植物的重要性。
  【活动难点重点】
  引导幼儿知道水的重要性,培养幼儿节约用水的意识。
  【活动准备】
  环境创设:为幼儿创设一个自由的想象空间、表现空间。
  物质准备:
  1.节约用水的有关图片及玩具小狗和玩具娃娃各一。
  2.歌曲《水龙头不哭了》。
  3.幼儿每人一杯水。
  【活动过程】
  (一) 随音乐《划船歌》边唱边做动作进入教室,通过提问引出儿歌。
  (评析:俗话说幼儿只对他们喜欢的东西感兴趣,我设计了这一种开始部分,是为了让幼儿对后面的内容更有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而也给他们设置了一个悬念。)
  (二)1、教师利用玩具“狗”和玩具“娃娃”以游戏的口吻请幼儿欣赏儿歌《好渴好渴想喝水》,让幼儿喂玩具狗和玩具娃娃喝水,培养爱心,并提问:小狗和小妹妹口渴时怎么样?喝了水以后怎么样了?引出对水的作用的谈论。
  2、请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说说水的作用。
  3、教师和幼儿共同观察“水的作用”的有关图片,讲讲水的作用,根据幼儿的发言,教师进行拓展,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水对人类生活的关系,可用儿歌《水是宝》的形式将幼儿的发言进行整理,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
  (评析:由幼儿非常感兴趣的游戏主题,让幼儿喂“小狗”和“娃娃”喝水,从而也就引出了水的作用。再结合图片及儿歌的形式不仅让幼儿从中获得一些关于水的科学知识,而且又很轻松的学会并理解了儿歌的内容。)
  4、提出情景假设:如果没有水……启发幼儿大胆发言。
  5、引导幼儿进行讨论:水的作用很大,我们该怎么办?帮助幼儿进一步知道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评析:通过假设及幼儿的讨论不仅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满足了他们的表现欲望,而且吸引了幼儿的探索欲望,并懂得珍惜资源,培养了幼儿初步的环保意识。)
  6、欣赏歌曲《水龙头不哭了》,并鼓励幼儿在儿歌的伴 奏下大胆表演,让幼儿对节约用水进行情感体验, 然后划船回家。
  (评析:幼儿天性是好动的,想象力是丰富的,在音乐的伴奏下,可以让幼儿自由发挥,更让幼儿对节约用水有一种情感体验,最后的划船回家刚好与开始相吻合。)
  【活动延伸】
  请幼儿与家长讨论节约用水的好办法,回幼儿园后与大家一起交流。

  水教案 篇5
    一、设计思想: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观察到,孩子对水有一种特殊的兴趣,我们要抓住时机,引导幼儿去探究水的一些科学现象。“谁是水的好朋友”这一活动,正是引导幼儿正确运用自己的感官去观察、比较、发现、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溶解”现象,并尝试分类,使幼儿在玩水过程中对这种现象产生好奇心,从而激发幼儿参与科技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幼儿能力的发展。
  二、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操作,发现某物品(糖、盐等)溶于水。某些物品(沙、泥等)不溶于水的现象。
  2、了解科学技术将水溶解现象运用到生活中的情况。
  3、培养幼儿对水的兴趣,激发幼儿参与科技活动的积极性。
  三、活动准备:
  1、糖、盐、油、泥沙、味精等物品若干,分别放入透明量杯内,外贴形象生动的标签,并引导幼儿认识这些标签。
  2、透明量杯若干,搅拌棒、小勺子、纯净水、饮料等。
  3、提供红、蓝桌各一张。
  4、饮料、凉开水、纯净水、草莓晶若干;
  5、录像“纯净水制作过程”。
  四、活动过程:
  (一)出示装着清水的杯子:这个水娃娃好孤单,谁愿做它的好朋友。
  复习认识糖、盐、油。水娃娃请我们帮忙找一找,谁到水里不见了,谁就是它的好朋友。
  (二)引导幼儿观察这三种物品放入水中后的变化。
  1、交代操作注意点,不要同时放二种物品,如果水浑浊了,就换水再进行试验,记住谁是水的好朋友。
  2、提问:你找到了谁是水的好朋友?
  3、讨论:还有谁可以做水的好朋友?
  (三)扩大尝试范围,并进行分类。
  1、介绍能溶入物品的名称。
  刚才,我们已帮水找到了两个好朋友:盐和糖,现在有更多的娃娃想做水的好朋友,它们是谁?(分别介绍物品的名称,帮助幼儿复习认识物品标签。)
  2、幼儿再次操作尝试分类。
  将水的好朋友放到红色桌子上,不是水的好朋友放到蓝色桌子上。
  (四)了解水溶解现象及利用科学技术制造而成的饮料。
  │纯││凉││饮│
  出示│净││开│││
  │水││水││料│
  └─┘└─┘└─┘
  请幼儿观察两杯水有什么不同。介绍纯净水的由来。
  1、请幼儿品尝、比较。
  2、讨论:这三种物品有什么异同点?
  3、看录像“纯净水制作过程”
  4、讨论:饮料是怎么来的?
  小结:这些都是根据水溶解的现象,工人叔叔运用科学技术而制作的。
  (五)自制饮料(草莓汁)
  五、活动延伸:
  1、把泥沙、油这两样物品单独尝试,看看有什么变化。
  2、与父母一起自制饮料。

  水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知道水的组成
  2.知道水的净化原理,了解软水、硬水的区别。
  3.知道水体污染与水资源的保护。
  4.学会过滤操作。
  学习重点:
  1.认识水的组成
  2.水的、危害、防治和净化
  学习难点:
  从元素的角度理解水的组成
  第一课时:水的组成 水的利用
  课堂学习:
  一、引入: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问题情景]1.你已知道水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它有些什么性质?
  2.你能列举出水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一些应用实例吗?
  3.水、冰和水蒸气相互之间是如何转化的?
  4.无色透明的自来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你能用事实证明你的观点吗?
  [学生交流]同桌的同学间互相讨论与交流,然后回答问题2
  二、师生互动:
  探究一:水的组成
  [提出问题]水是如此重要,究竟是由什么组成的?
  [设计实验]将水电解(可提示学生回忆:碳酸氢铵的.分解,由产物可推知碳酸氢铵的组成
  元素,也许学生会提出用加热使水分解的方法,教师可给予引导)
  [演示实验]电解水实验
  [观察现象]指导学生注意观察现象并能如实记录:
  1、电源两极的玻璃管内都有气体产生
  2、与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气体体积约是正极的2倍
  [教师设疑]电源两极的玻璃管内是什么气体
  [学生讨论]可能有多种答案
  [演示实验]氢气燃烧并验证产物
  [学生整理]将以上实验现象和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进行整理,
  [教师讲解]这个实验也可用于氢气的检验
  [演示实验]检验电源两极的玻璃管内气体
  [师生总结]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气体是氢气,
  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气体是氧气,
  且体积比为2∶1
  (父亲正想儿毕业)
  [学生整理]电解水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教师设疑]这个文字表达式说明水是由什么组成的?
  [教师讲解]水是一切生命的源泉,虽然地球被称为水球,但是真正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并不充裕,而且全世界水分布不均匀,因此水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我们要节约用水。
  [学生讨论]日常生活中如何节约用水?你知道工、农业上节约用水的措施有哪些?
  可请同学解释节水微记的寓意
  [教师设疑]水一旦被污染就会给人类造成灾难,你知道哪些因素会使水被污染?
  如何防治水的污染?
  [学生讨论]可请同学列举身边的事例
  三、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水的净化
  课堂学习:
  一、引入:水被污染后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所以被污染过的水在使用前都要进行净化处理
  二、师生互动:
  [教师设疑]海水、河水、自来水、矿泉水、蒸馏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学生交流]
  [师生整理] 蒸馏水是纯净物,而海水等是混合物
  [教师设疑]如何将蒸馏水与食盐水区分开来?
  [学生讨论]
  [演示实验]1、分别将蒸馏水和食盐水蒸发
  [师生整理] 如果把某种水样蒸干后有固体物质析出,这种水一定含有杂质
  [创设问题]你知道有关硬水、软水吗?
  [学生交流]
  [演示实验]在有蒸馏水的两只烧杯中,一杯中先加少量氯化钙,然后分别向两杯中加入一些肥皂水,观察。
  [师生整理]溶有钙、镁物质较多的水是硬水,长期饮用硬水对身体不利,一些工业用水也不能用硬水,硬水经过处理变成软水,可消除不利影响。
  [教师讲解]饮用水要澄清透明,不含细菌等人体有害的物质。对于只含有固体小颗粒的浑浊的水,可以自己动手净化。
  [活动探究]如何除去水中的泥沙?
  [师生整理]过滤是把液体和不溶性固体分离的一种方法,过滤操作中要注意:
  一贴、二低、三靠 玻璃棒的作用
  [创设问题]小英同学在做过滤实验时,发现滤出的液体仍然浑浊,
  你能帮她找出原因吗?她该怎么处理这种情况?
  [学生阅读]课本拓展视野

  水教案 篇7
    活动设计背景
  孩子们天生爱玩水,根据这一特点,我设计了本次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
  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让幼儿用各种感官去感知,并用语言大胆的表达自己的发现,从而了解水具有无色、无味、透明、流动等基本特性;
  让幼儿了解水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懂得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掌握水的基本特性。难点 ;对水的流动性的掌握。
  活动准备
  字卡、透明塑料杯每人两个,分别装有水和酸奶,彩虹糖每人两粒,水盆三个,玩水的玩具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交代本次活动的主题。教师(出示字卡:水的秘密):小朋友们,水有很多秘密,你们想知道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水的秘密。
  (二)基本部分:幼儿尝试找出水的特性。
  1、 比一比(每个幼儿准备两个透明的塑料杯,分别装有水和酸奶)
  让幼儿观察牛奶和水,比一比,说出牛奶是什么颜色的,再端起水杯,说一说水是什么颜色的?—从中知道水是无色的。
  2、 尝一尝
  让幼儿分别品尝牛奶和水,说一说分别是什么味道。从中知道水是无味的。
  3、 看一看
  教师给每个小朋友发两粒彩虹糖,(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好吃的礼物)分别放到装有水和牛奶的杯子里,观察有什么不一样的现象?为什么会这样?—水是透明的。
  4、 做一做
  (1) 幼儿与教师一同将装有牛奶的杯子高高举起干杯,祝福大家今天开心,品尝一下牛奶加糖的味道。
  (2) 拿起装有水的杯子, 提问:不能喝杯子里的水,怎样吃到水杯里的糖?不用任何工具帮忙。教师只提供一个空塑料盆,引导幼儿将水杯高举慢慢倾斜,观察水是如何“流”到盆子里的。感知水的“流动”的同时,也将杯底的糖吃掉
  (三)结束部分 : 玩一玩
  在玩水中感知水的特性,发现新的秘密,告诉客人。
  (四)活动延伸:观看视频—《水的故事》
  幼儿了解水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教育幼儿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注:在总结水的秘密时,教师可将相应的字卡贴在黑板上。即:无色、无味、透明、流动等。

  水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牐犃私馑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
  牐犃私馊芤旱乃峒钚院蚿H值的关系
  牐犝莆沼泄豴H值的简单计算。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归纳思维能力及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牐犕ü酸、碱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的讨论,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电离理论,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牐犕ü齪H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并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情感目标
  对学生进行对立统一及事物间相互联系与相互制约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的第一部分重点介绍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常数,是对上一节电离平衡的具体应用,同时又为接下来学习溶液酸碱性作必要的准备。一开始,教材根据水有微弱导电性的实验结论,说明水是极弱的电解质,突出了化学研究以实验事实为依据的原则。然后,应用电离平衡理论,用电离平衡常数推导出水的离子积常数,使水的离子积常数的概念有了充分的理论依据,也反映了两个常数之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学生理解温度、浓度等外界条件对水的离子积常数的影响。
  本节的第二部分为溶液的酸碱性和pH。教材首先指出常温下即便是在稀溶液中,水的离子积仍然是一个常数,由此进一步说明c(H+)和c(OH-)的相对大小是决定溶液的酸碱性的根本原因。在具体分析了溶液的酸碱性和c(H+)、c(OH-)的关系之后,结合实际说明了引入pH的必要性,这也为后面讨论pH的范围埋下了伏笔。在给出了pH的表达式之后,教材随即介绍了pH的简单计算,并在分析计算结果的基础上讨论了溶液的酸碱性和pH的关系,最后强调了pH的应用范围。
  从教材编排的看,整节内容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成为一个前后紧密联系的整体。
  教材还安排了“资料”和“阅读”,这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习习惯。
  还应注意的是,根据新的国家标准,教材将“pH值”改称为“pH”。教学中要以教材为准,不可读错。
  教法建议
  迁移电离平衡理论学习水的电离。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实验证明水也有极弱的导电性,试分析水导电的原因”,以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由学生自己根据所学的电离理论得出“水是极弱的电解质,纯水中存在水的电离平衡”的结论。对于学生层次较高的班级,利用化学平衡常数推导水的离子积常数,可以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对于学生层次较低的班级,可以以教师为主进行推导。
  推导水的离子积常数,目的在于使学生认识水的离子积常数与水的电离平衡常数之间的联系,更好地理解水的离子积常数只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原因。教学中切不可把重点放在使学生掌握水的离子积常数的推导方法上。
  可以利用电脑动画,演示水的电离过程,增强直观性,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激发学生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讨论溶液的酸碱性时,应先让学生分析酸、碱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分析水中加入酸或碱后c(H+)和c(OH-)的变化。再根据KW = K·c(H2O) ,说明对于稀溶液而言,c(H2O)也可看作常数。因此,只要温度一定,无论是纯水还是稀溶液在KW都为常数,或者说c(H+) 和c(OH-)的乘积都是定值。进而得出水溶液的酸碱性是由c(H+)和c(OH-)的相对大小所决定的结论,并具体说明二者之间的关系。
  关于pH的教学可以分以下几步进行。先说明引入pH的意义,再给出计算式,介绍有关pH的简单计算,最后总结溶液的酸碱性和pH的关系,并强调pH的使用范围。对于学生层次较高的班级,可以让学生通过讨论来确定pH的使用范围。
  可安排学生课下阅读课后的“资料”和“阅读”材料,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水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学习歌曲《会变的水》,巩固医学以学的简单乐理知识,学习了解3/4拍的节奏特点。
  2.初步了解水的三态变化。
  3.通过音乐活动,让孩子在轻松的氛围中,,喜欢科学活动。
  活动准备:
  已冻好的冰块及冰花、热水、矿泉水瓶、小饭盆及洗手盆3--4个、节奏卡、音符卡、音乐磁带(水之韵、举你的右手摆一摆)。
  活动过程:
  1.小手变魔术。
  2.谜语:手抓不住,刀切不开。做饭洗衣,洗脸刷牙,都需要它。(水)
  3.对了,是水。听是什么声音?(放水流声的磁带)。
  哦,它在告诉我们,看到小朋友们用小手变魔术,它也想变。
  4.水变魔术。
  (1)请出冰块。幼儿讨论,冰块是什么变成的?是怎么变成冰块的?
  小结:水遇冷会结成冰。
  (2)请出一杯热水。
  讨论:为什么会有气?
  小结:水遇热会变成气。
  (3)请出矿泉水瓶。观察:我把水倒出来。小朋友看到,水会怎么样?(水会流动)水流动的声音是什么样的?(哗啦、叮咚……)
  小结:水刚才变的这三个魔术,正是水的三种形态:冰块是水的固态,水蒸气是水的气态,流动的水是水的液态。
  5.老师把水变的这三个魔术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歌,叫《会变得水》。教师范唱一遍。
  6.好听吗?要想学会这首好听的歌得先过三关。
  a发声
  b节奏
  c音阶
  7.听歌曲,说出关键词。
  8.学唱歌曲。
  9.边唱边表演结束活动。
  延伸活动:
  分成三桌--电磁炉加热、水盆、冰块。下面请小朋友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一起操作,看看水是不是会流动的,听一听水流动的声音。再想一想,冰块怎样能变成水。观察一下,水蒸气遇冷会变成什么?
  附歌词:
  水遇冷会结成冰,水遇热会变成气,水在平时会流动,流动起来叮叮咚。

  水教案 篇10
    一、教学目标。
  1、知道遇到困难或麻烦的事情,能自己解决的要自己想办法解决,不要总依赖大人。
  2、初步学会按事情发展顺序,看图写一段话,句子要通顺。
  3、初步学会看图发挥想象。
  二、教学时间:2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指导看图,理解图意。
  1、指导学生仔细看图,理解图意,然后说说主要意思。说图意时,学生可以互相补充,以求对图意有整体的了解。
  2、再次看图,发挥想象,用几句话说出每幅图的图意。
  (1)第1幅入是什么意思呢?看看图,再看看开头的几句话,谁能说说?
  (2)读课后第1题(1),看第2幅图,想象水打翻了,丁丁和冬冬的想法有什么想法,想法有什么不同?
  (3)读课后第1题(2),看第3幅图,说说小红和冬冬在干什么?
  (4)读课后第`1题(3),看第4幅图,说说图意。
  3、用上开头的几句话,把4幅图的图意连起来说一段话。(注意句子的连贯,句子通顺、及时点评)
  4、学生把说的话写下来,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
  一、选部分学生的作文念给全班同学听,评议优缺点。
  二、自己针对老师评议中的建议对作文进行修改。
  三、誊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