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文网
导航:网站首页 >

【精选】大班美术教案7篇

时间:2024/3/3 11:33:00
 
彩云飘在空中,自然得意洋洋,但最多只能换取几声赞美;唯有化作甜雨并扎根于沃壤之中,才能给世界创造芳菲。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精选】大班美术教案7篇,欢迎大家阅读和收藏一下噢。
  大班美术教案 篇1
    活动来源: 春天是一个多风的季节,聪明的孩子们很快便发现了这一秘密,于是我们便生成了《风》的主题活动,在风的探密中,孩子们发现不同的风会吹动不同材质的东西,如:头发、衣服、国旗、黄土等,而且在这过程中他们有了表现风中事物的愿望。
  活动准备:
  1、带幼儿连续观察风中人物、事物的一些变化。
  2、教具:若干有头发、穿着衣服的娃娃;国旗;柳树等。
  3、油画棒、画纸、毛笔、水粉。
  活动目标:
  1、能表现出风中人物和简单景物的动态的一致性。
  2、能用多种形式表现出风起时的天气状况(发黄、有尘埃)
  活动过程:
  一、与幼儿到操场进行户外游戏,并引导幼儿发现自己的头发、衣服以及周边事物的变化。
  二、回到教室,进行谈话活动
  1、我们在做游戏时你有什么感觉?
  2、你都看见风中什么发生了哪些变化?(土地、树、衣服等)
  三、幼儿分组摆弄教具,感受风中不同事物的变化。
  1、请各组的小朋友用手里的这些事物摆出风中场景
  2、引导幼儿发现风中事物的一致性。
  四、幼儿进行绘画,教师个别指导。
  1、提示:可以用多种材料来表现当时的空中是什么样的。
  2、引导幼儿自己想办法来解决绘画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求助于同伴、老师;摆弄自己手中的教具等)
  五、游戏:大风吹
  1、选取个别幼儿作品,进行分析:风是从哪里吹来的?吹动了哪些物体?你喜欢画面中的哪些物体?为什么?
  2、选出一名幼儿做大风,其他幼儿自己来选择画面中的事物,音乐响起,大风吹,根据音乐的强弱幼儿自动调节风吹弯度以及风的大小。
  活动:
  1、始终以游戏贯穿整个活动当中。
  2、可操作的教具使幼儿可以更直观的感受到风吹时事物的变化。

  大班美术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丰富多彩的贺卡》是《幼儿创新智慧游戏》大班上学期的活动内容。“贺卡”作为一种节日礼物,不但外表美观、具有一定的欣赏价值,而且它还能帮助人们传递美好的祝福,深受广大群众及小朋友的喜爱。
  在“庆元旦、迎新年”的活动中,我们围绕孩子们喜闻乐见的“贺卡”进行了一系列的活动。首先我们和孩子们一起收集各种贺卡,在班里举办“贺卡展”,让孩子们认识欣赏了各种各样精美无比的贺卡如“圣诞卡、生日卡、新年卡等。接着我们又为孩子们准备了各种各样的材料带领他们一起制作精美的贺卡,传递温馨的祝福。
  幼儿分析:
  大班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欣赏都比较强,新年将至,如何让孩子们度过一个有意义的节日?在这种温馨的氛围里,孩子们被浓浓的爱意和快乐的情绪所包围,用他们的巧手制作出了精美的贺卡,为他们所亲爱的、敬爱的人送去温馨的祝福。怎样让孩子们感受节日期间人们相互表达的浓浓祝福,尤其是在现在短信、电话、电子邮件盛行的时代,人们似乎已经遗忘了用贺卡这种真挚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祝福,而邮寄贺卡对于孩子们来讲,似乎更为陌生、更为远去,于是产生了与孩子们一起来搜集贺卡、欣赏贺卡、设计贺卡、邮寄贺卡的想法,通过这样的活动,在发挥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同时能激起孩子们主动向他人表达心意的欲望,通过纸面上这种真情意切的表达体验到祝福别人的快乐!
  设计意图:
   让孩子们认识欣赏了各种各样精美无比的贺卡如“圣诞卡、生日卡、新年卡等。接着我们又为孩子们准备了各种各样的材料带领他们一起制作精美的贺卡,传递温馨的祝福。砂纸在日常生活中作为打磨工具出现幼儿并不陌生,但在砂纸上作画却是第一次,大班幼儿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动手能力较强,喜欢尝试探索、创新发明。结合这一特点,选择这个活动,激发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大胆想象作画,感受砂纸画与纸画画的不同,掌握在砂纸上作画的技能。
  活动目标:
   1、探索尝试设计贺卡,充分想象画出与众不同的自己喜欢的画面。
  2、掌握贺卡的制作的技能,能用不同的力度和色彩表现画面的主次层次。
  3、在学会制作不同类型的贺卡的基础上,让幼儿创造性的装饰各种图案,发展幼儿的创新能力。
  活动准备:油画棒、试涂颜色的砂纸、人手一件半成品砂纸贺卡、作品展示区 各种贺卡彩笔 各种纸卡
  活动流程:
  一)欣赏各种贺卡,进行发散思维:
  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礼物?
  1、扩散思维:了解贺卡的种类:生日卡、贺年卡、毕业卡、圣诞卡、节日卡……、
  问:你在哪里见过贺卡?它们都是什么形状的?这些贺卡有什么用处?让幼儿知道:贺卡可以传达友谊,表示相互祝福之情。
  2、发散思维:为不同的贺卡分类:(根据材料、形状、内容、图案不同进行分类)
  3、一点向多点发散思维:了解贺卡的演变:
  树叶贺卡——纸贺卡——电子贺卡(幼儿根据贺卡的不同进行讨论,说说自己贺卡的种类。)
  二)创新制作贺卡:
  1、幼儿观察砂纸的特点,砂纸和白纸的不同之处。砂纸和白纸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引导幼儿大胆讲述砂纸与白纸的不同之处。
  (白纸光滑、涂上颜色鲜艳,砂纸底色深、粗糙、上面有小沙砾、对油画棒的着色力较好。)
  2、画画时用什么样的方法涂色呢?师幼共同用手指抚摸手背的方法感受力度的轻重。(涂底色时用油画棒平贴在砂纸上轻轻的扫过。画主要景物时要用力,象手指重重的按在手背上。)
  3、你喜欢什么颜色?
  引导幼儿大胆在砂纸上试涂各种颜色,探索发现适合砂纸画选用的颜色。(白色、粉色、黄色、天兰色、桃红色、浅绿色、紫罗兰等一些色彩艳丽的颜色,还可以让幼儿试用先涂白色打底,再涂红色、深蓝、绿色等颜色。)
  4、引导幼儿大胆讲述贺卡准备送给谁?(这么美丽的砂纸画贺卡你想送给谁?)
  从画面的主次层次表现情况、颜色的选择、内容的表现的情况。问幼儿你在贺卡里面画些什么内容?鼓励幼儿大胆讲述想要送给什么人。
  三)邮寄贺卡
  利用周末请家长帮忙把自己制作的贺卡邮寄给你最喜欢的人。并把结果反馈给老师。
  八、 活动反思
  1、活动层层递进,孩子的感受层层深入。
  本次活动由搜集贺卡、欣赏贺卡、设计贺卡等组成一系列的活动,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通过看看、画画、贴贴、写写、剪剪这样由浅入深地进行了探索,他们的感受也应该是层层递进的。孩子们从最初的搜集到欣赏再到设计和邮寄,是一个极其自然而流畅的过程,每一次活动都是下一次活动的基础和铺垫,这与老师的精心预设与随时生成是密不可分的,因为老师要根据孩子每次的经验水平和现实表现进行调解,才会使孩子在每次的活动中都有所收获。
  2、教师有目的地预备环境。
  在这次活动中,我感到教师在幼儿的活动中预备环境一定要有目的性。在幼儿搜集到各种美丽的贺卡以后,我就与孩子们精心布置了教室里的环境,在主题板上陈列着各式各样的贺卡,这样幼儿在自由活动和课余饭后可以进行交流观察和讨论。因为这是孩子们自己搜集来的贺卡,所以他们会讲述自己搜集的经过和贺卡的样式、花纹等,为欣赏贺卡也打好了基础。
  3、在这次活动中,我感到最有价值的是在与孩子在活动中的自主参与,自始至终,孩子们一直处于积极热情的状态之中,所以活动中幼儿一直是自主的、主动的。

  大班美术教案 篇3
    一、 设计意图:
  进入大班后,在我们的美术园本课程中幼儿开始接触人物写生。这要求幼儿有细微的观察能力,老师是幼儿最熟悉的人物形象,因此,我为幼儿设计了这次活动。这是我们第一次接触人物写生,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我们把难点分成几步开展。如这一次是面部特征,下一次可以是体形等。这一次是观察,下一次可以观察侧面。这样分步进行,会更有利于幼儿表达、表现。
  二、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细微的观察能力,进一步引导幼儿抓住人物的面部特点大胆表述。
  2、通过对老师的描述加深对老师的感情。
  三、活动准备:
  1、幼儿已有对好朋友面部观察的经验。
  2、纸、笔人手一份。
  四、活动过程:
  (一)、表情游戏
  师:先做一个开心的,哈哈!再做一个伤心的,呜呜!(幼儿做相应的表情)
  (二)、引导观察:
  1)师:你有好朋友吗?请你说一说他长得怎么样?让其它小朋友猜一猜?(个别幼儿讲述)
  2)师:小朋友的观察能力很强,现在要请你们观察一位老师的头部,请你说说这位老师有长得怎么样?
  3)请你们再观察另外一位老师,这回要请小朋友先观察老师的脸型,接着是发型,最后是五官。
  4)比较一下两位老师的头部有什么不一样?
  5)小朋友观察的这么仔细,干脆我们来为老师画一张画吧。请老师们评一评谁画的`最像。
  6)那你想画哪位老师?她正在干什么呢?
  (三)、幼儿操作、写生
  老师提醒:可以边画边观察,有顺序地画。
  (四)、评价
  师:请小朋友介绍一下自己的画,画的是谁?像不像?她在干什么呢?
  还可请小朋友猜一猜我画的是哪位老师。
  相关内容
  给喜欢的人画像
  目标:培养幼儿细微的观察能力,进一步引导幼儿能抓住人物的典型特征,大胆表现。
  准备:不同脸型人物的范画两张。
  过程:
  一、导入。
  1.组织游戏《猜猜我是谁》,请幼儿闭上眼睛用手触摸被猜幼儿的脸,然后说出被猜幼儿的姓名,并引导幼儿说说你是怎么发现的。(如,他的脸比较长、他的眼睛很大、她的嘴巴很小等。)
  2.请幼儿说说你喜欢的人是谁,他长的什么样?引导幼儿说出人物的典型特征。
  3.幼儿仔细观察自己喜欢的人的脸,再与画册中的人物相比较,看与哪一张脸相同。
  4.请幼儿为自己喜欢的人画一张像,引导幼儿把人物的典型特征表现出来。
  二、作画。
  1.幼儿开始作画,教师为作画有困难的幼儿做指导。
  2.出示范画,请幼儿欣赏并说出范画中人物的典型特征。引导幼儿抓住典型特
  3.征大胆表现。
  三、欣赏。
  1.师生共同欣赏作品。
  2.猜猜你画的是谁。

  大班美术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不倒翁是孩子们比较熟悉的或容易见到的玩具,它们可能曾一次次地被扳倒可又一次次摇摆着立起,逗得孩子们乐个不停,他们只觉得好玩,有意思,对于不倒玩具扳不倒的原因,它们还未曾想过。在这次活动中,就是通过一组研究不倒玩具不倒秘密的对比实验,找出不倒翁不倒的秘密。《不倒翁》本次活动需要蛋壳来制作不倒翁,所以在活动前请要请小朋友收集蛋壳,而且蛋壳开口要在小的一面,还要洗干净。主要活动环节为:一欣赏课件,激发对不倒翁的兴趣。二讨论制作不倒翁的方法。三发挥自己的创意,尝试制作并运用各种材料进行装饰。
  活动目标:
  1、发挥自己的创意尝试制作不倒翁,并运用各种材料进行装饰。
  2、体验制作、装饰活动的乐趣。
  3、过幼儿自身的活动,感知“不倒玩具”的秘密,发现这些不倒玩具的底部都是半球体的。
  4、使幼儿认识到将不倒玩具中装入物体后,不倒玩具上轻下重就可以站住,但是一扳就倒,需要将重的物体固定在半球体的底部中央才能做成不倒玩具。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1、空蛋壳人手一个、彩泥、固体胶、双面胶、各种材料的装饰品若干、剪刀。
  2、ppt课件。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引导幼儿发现底部是半秋形的上轻下重的物体不易倒。只有在底部装进重的东西,还要把它固定在中间,才能让玩具怎么扳也扳不倒。
  2、难点:在幼儿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总结出不倒翁不倒的秘密。
  活动过程:
  一、欣赏课件,激发对不倒翁的兴趣。
  1、师:你们玩过不倒翁吗?它是怎样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不倒翁的样子吧!
  2、幼儿模仿不倒翁摇摆。
  3、师出示用空蛋壳制作的不倒翁范例,激发幼儿自己制作不倒翁的兴趣。
  师:你喜欢哪个不倒翁,为什么?
  二、讨论制作不倒翁的方法。
  1、提问:谁知道不倒翁为什么会不倒?怎样做能让它不倒呢?
  2、个别幼儿尝试,集体讨论成功或失败的原因,总结正确的制作方法。
  3、小结:尝试从蛋壳顶部放入橡皮泥,并轻轻地把它固定,不倒就说明你成功了。
  三、发挥自己的创意,尝试制作并运用各种材料进行装饰。
  1、请幼儿先找到鸡蛋的平衡点再由少到多逐渐在鸡蛋壳里添加橡皮泥,使鸡蛋变得不倒。
  2、引导幼儿按自己的想法来创作不倒翁。(在每组上准备一些不同材料的装饰物,幼儿可自己选择进行装饰)教师可适当协助幼儿完成。
  四、作品展示与交流。
  1、讨论创作过程中有无遇到困难,如果有,请幼儿说说是如何克服的。
  2、幼儿展示作品时说说自己特色的地方。
  师:你的不倒翁跟别人有什么不一样,有什么特色?
  3、引导幼儿陈列作品,大家观摩作品,并给予鼓励。
  师:你觉得谁的不倒翁最特别,为什么?
  五、完成制作
  小朋友一起玩一玩,体验乐趣成就感。
  六、结束部分:
  把幼儿制作好的蛋壳不倒翁展示出来,共同欣赏。
  老师:“大家都把准备丢掉的蛋壳制作成这么漂亮好玩的玩具,其实生活中有很多废品,稍为改变一下,就可以重新利用起来,只要细心观察、留意;生活处处可以变废为宝”。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目标是让幼儿积极探索不倒翁,发现不倒翁不倒的秘密。活动中,孩子们学会了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并尝试着解决问题,这样孩子们所获得的经验都是在自己的探索中得到的,在大脑中的印象自然也就比单由教师传授的更加深刻。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
  本次活动既有科学的探索,又有动手制作的环节,这比较符合幼儿的兴趣特点,是一种孩子们很喜欢的活动形式,因此进行得比较成功,然而在活动中我仍然发现了一些问题,如活动准备的材料不够多,一些能力强的幼儿还想到了很多创新的方法,可是却在材料上受到了限制。所以我没有给孩子们更好的发挥空间。在以后的科学活动中我应该多准备一些材料,供幼儿更好地进行操作。
  通过这次活动,再次验证了那句古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大班美术教案 篇5
    设计背景
  最近上课有的小朋友拿着卡通书来看,有时也喜欢自己学着画,一天,小颜画的海豚引起了大家的好奇心,好多小朋友围拢过来,十分羡慕的样子。看到这些我想到了一个好方法,给他们上一节有意义的美术课,我借鉴了曾经看过的一则用故事方式教幼儿画画的形式,实施了本节活动。
  活动目标
  1、让他们从故事中感受到画画的乐趣。
  2、初步尝试变化图形组合的方法表现动物的外部特征。
  3、在想象创造各种图像中体验有体貌地招呼同伴的快乐。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重点难点
  1、能简单运用图形变换组合的方法表现动物的外部特征。
  2、会用简单的图形拼成小动物的造型。
  活动准备
  1、教具:背景图
  2、 画纸、彩笔
  3、幼儿作画工具、五角星
  活动过程
  一、猜一猜导入活动:
  教师边在纸的中央画一个大的圆,在大圆的两头画两个小圆,大圆的下面还挨着一个稍微长一点的椭圆,边画边介绍,大家来猜一猜它是什么动物呢?(幼儿猜测)
  二、讨论演示:
  1、小熊的头上还缺什么?(教师按幼儿的提示逐一添画眼睛、耳朵、鼻子等)
  启发幼儿讨论:小熊的头上有什么?有几条怎么样的腿?尾巴是什么样子的?是什么颜色的呢?(头上有两个圆溜溜的耳朵、有两条粗粗的腿、卷卷的尾巴)
  2、(逐一演示小熊的动态,引导想象)
  一天,小熊在草地上散步,它一转身,抬头看见了小鸟,就看着小鸟轻轻地说:“小鸟,你早!” 小鸟得怎么回答的呢?(幼:小鸟就快乐地唱起了歌……)
  它又遇见了大树,就对大树轻轻地说:“大树,你早!”大树怎么说的?
  小熊低头碰见了小花,就对小花说什么?小花会怎么表示?
  3、森林里的朋友们都知道来了一个会打招呼的小熊,大家都想和它做朋友。想想还会有哪些动物想和有礼貌的小熊做朋友呢?
  今天请小朋友们来当会打招呼的小熊好吗?快把大圆和小圆变出来,一起去找更多的好朋友。
  三、幼儿创作:
  四、粘贴星星:
  “这里有这么多有礼貌的小熊,我要好好地奖励你们。我把星星送给你们来打扮你们的小动物。”
  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小星星交给幼儿粘贴。
  教学反思
  美术活动需要教师的讲解与示范,激发孩子的兴趣,但也需要幼儿积极的想象。本节活动中用圆为主题介绍小熊的基本结构,使枯燥的演示变得有趣,使技能成为情景的一个部分,让幼儿充满想象,从中也渗透了礼貌教育。本节课也有不足的地方,有些孩子没有跟着老师做,没主动参加到活动中来。

  大班美术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欣赏各地区的民居建筑,感受中国民居建筑的多样性。
  2.了解民居与当地地理气候、风俗习惯之间的关系。
  3.能有序地观察各地的民居,并在比较、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发现不同民居的建筑风格。
  4.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5.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欣赏各地区的民居建筑,感受中国民居建筑的多样性。
  活动难点:
  了解民居与当地地理气候、风俗习惯之间的关系。
  活动准备:
  1.世界各地的民居图片。请幼儿事先手机民居图片。
  2.幼儿用书:《中国民居建筑》PPT。
  活动过程:
  一、通过提问,激发幼儿的已有生活经验。
  1.师:你家住在哪儿?
  (幼:住在老街的小区里/楼房里面/自己家里面宅基地的小院子里面,等)
  2.你家的房子是什么样的?
  (幼:我的家住在11楼/我家的房子是1楼和2楼的,1楼有个小花园很漂亮,等)
  3.你见过什么样的房屋?
  (幼:我见过北京的故宫/我见过海南的用草做的屋子,等)
  二、教师出示不同地域特色的民居图片(幼儿用书里的图片),引导幼儿欣赏。
  1.播放PPT,图2、3、4,师:这里的房子是什么样的?
  师:这是江南水乡的民居,民居就是老百姓住的的地方。
  那这些民居的房顶是什么样的?像什么?上面有什么颜色?
  窗户是什么样的?像什么?上面有什么颜色?
  门是什么样的?像什么?上面有什么颜色?
  2.播放PPT5、6、7,师:这里的房子是什么样的?
  师:这是徽州民居,请小朋友们两个两个来讨论一下
  (1)这些民居的房顶是什么样的?像什么?上面有什么颜色?
  (2)窗户是什么样的?像什么?上面有什么颜色?
  (3)门是什么样的?像什么?上面有什么颜色?
  3.播放PPT图8、9,师:请小朋友们看一下这个北京四合院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4.播放PPT图11、12,老师介绍厦门的客家土楼,让孩子们来说说自己听到的感兴趣的地方。
  师:土楼,也称客家土围楼、客家围屋,主要分布在福建省的龙岩,漳州、广东梅州的大埔县、广东潮州饶平县。 客家永定土楼坐落在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县内。有的人叫他们“客家围屋”,距离厦门有170多公里,车程是二个半小时左右。地域广阔、历史悠久的中国,民居丰富多彩,四合院、围龙屋、石库门、蒙古包、窑洞、竹屋等等,早已为人世所知晓,而掩藏在崇山峻岭之中的福建省民居永定客家土楼,却鲜为人知。在我国的传统住宅中,永定的客家土楼独具特色,有方形、圆形、八角形和椭圆形等形状的土楼共有8000余座,规模之大,造型之美,既科学实用,又有特色、构成了一个奇妙的世界,直到20xx年成为世界遗产,土楼才慢慢的被世人知晓。
  5.播放PPT图13、14、15,师:你知道这个房子是用什么做成的吗?
  师:这就是傣族竹楼。观看PPT并且介绍。
  6.谁来给我们介绍一下这个房子呢?你认识吗?
  播放PPT图16、17、18,师:请小朋友来介绍一下吧!谁来?
  幼儿介绍。
  7.你觉得哪个房子最特别?为什么?
  三、师幼共同讨论民居的外形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1.师:为什么这些人住的房子都不一样呢?
  他们生活在什么地方?他们有哪些生活习惯?
  这些房子是用什么建成的?这些房子除了能住人,还有什么其他的作用吗?
  2.教师小结:这些房子都是各地的人们根据不同的天气情况、生活习惯设计的,它们的外形不同、颜色不同、门窗不同,修建时用的材料不同,都很有特色。
  四、出示世界各地的民居建筑,拓展幼儿的视野。
  师:看看这些民居是什么样的?你知道这是哪个国家的民居吗?
  活动反思:本活动通过美术欣赏的形式,学会合作,感受发现的愉悦与成就感。在提高鉴别和判断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弘扬了民族传统文化,抵制了不良文化的影响。同时多样的自主研究活动,促使孩子们更好地吸收时代信息和多元美术的艺术观念。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随着现代化的文化浪潮进入乡村的每一个角落,相当多的年轻人,对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相当漠视,学校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一环,美术教育能够为民族艺术培养新的土壤和新的支持者,使全社会共同关注民族艺术的生存环境,以促进民族艺术的可持续发展,感受民族文化内涵。

  大班美术教案 篇7
    设计思路:
  幼儿带来的废旧物品很多,有的很象螃蟹的身体,我便选择了这些材料来制作螃蟹。在组织活动之前,让幼儿观察螃蟹的外形特征和动态。在活动中,让幼儿讨论选用的材料,使幼儿提高对废旧物品的利用意识,再进行操作。为了体现幼儿的主体作用,让幼儿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材料,从而使幼儿进一步了解废旧物品可以再利用的道理,激发幼儿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情感。
  活动目标:
  1、对利用废旧物品做做玩玩感兴趣。
  2、会根据各种废旧物品的特点制作螃蟹。
  3、能大胆地表现各种动态的螃蟹。
  4、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5、对方形、圆形,线条等涂鸦感兴趣,并尝试大胆添画,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废旧蛋糕盘、ppt、双面胶、各色卡纸、吸管、
  2、布置好的池塘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察“池塘”,激起兴趣。
  1、请幼儿说说池塘里都有谁住在里面。(幼儿自由回答)
  2、今天是螃蟹的节日,它们想穿着漂亮的衣服一起去大联欢,你们愿意帮助螃蟹吗?
  3、讨论:可以用哪些材料做螃蟹?
  二、教师做示范,并交代要求。
  1、看看老师手上的是什么?(蛋糕盘)今天我们就用这些废旧材料来做,既环保又美观,想做吗?
  2、教师示范做螃蟹的过程。(先选择纸盘,然后看看哪些材料适合做螃蟹的脚,螃蟹身体和脚连接要牢固,还要给螃蟹做上一对大脚,最后再螃蟹身上进行装饰。)
  3、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同伴之间可以共同完成作品。
  三、幼儿制作,教师指导
  1、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大胆想象、大胆表现。
  2、适当的指导螃蟹身体和脚的连接的方法。
  四、作品讲评
  1.请幼儿把作品放在“池塘”,让螃蟹过个快乐的节日。
  2.请幼儿说说谁的螃蟹做的最好,用的材料最巧妙?
  延伸活动:
  将剩余的材料放在美工区供幼儿平时制作。并经常添置,制作其他手工品。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中我们为幼儿创设一个自主探索的空间,以蟹螯为切入点,以蟹螯的功能为主线贯穿整个活动。活动中让幼儿与同伴尽情的观察与交流,让他们与材料进行充分的互动,让幼儿真正的成为活动的主人。而教师要做的就是要充分的尊重孩子,抓住他们的兴趣点,适时的点拨引导,这样才能激起孩子持续的探究欲望,发现有价值的探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