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文网
导航:网站首页 >

大班数学教案【15篇】

时间:2024/3/3 11:33:00
 
我把爱倒进海水,等到有一天枯竭,印在岸边是我的坚决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15篇】,欢迎大家阅读和收藏一下噢。
  大班数学教案1
    一、活动目标:
  1、幼儿在操作活动中归纳、总结、学习6的组成;
  2、幼儿在活动中不断探索数的多种分法,并学会记录;
  3、培养幼儿积极动脑,大胆尝试的优良品质。
  二、活动准备:
  小动物卡片若干;
  画有汽车的操作卡人手一份,幼儿记录卡人手一份,糖果盒人手一份;
  背景图一幅,糖果若干。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再过几天就要过圣诞节了,森林里准备搞一场大型的圣诞舞会,许多小动物都要去参加。看,长长的车队开来了,数数来了几辆小汽车?(6)—出示汽车操作卡。哟,每辆汽车上都有一个6,猜猜看,什么意思?(幼儿自由表述)对了,每辆汽车上只能坐6个小动物。
  (二)、基本活动
  1、来,看看你身边的动物卡片,他们一样吗?(数量不一样)
  2我们小朋友一起帮帮你身边的小动物们,把他们一起送上汽车。记住:每辆小汽车上的小动物的数量合起来一定要刚好是6。
  幼儿操作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请幼儿说说,你的车上都坐了哪些小动物。(例:我的第一辆车上坐了一只小白兔,5只小花猫;第二辆车上……)小组交流,个别回答。
  小朋友说的都很好,现在老师要请你们把送小动物的结果记录下来。
  看,这是一张记录纸,纸上画的是6辆小汽车,和我们的小汽车排一样的队,(你的第一辆车上坐的是一只小白兔和5只小花猫,你就在第一辆车里写上数字1和5)。
  幼儿对照自己操作结果进行记录。
  你能将你的记录结果告诉老师吗?(幼儿表述,教师在黑板上记录)
  、结束部分,送糖果。
  我们小朋友真能干,不但帮小动物乘上了汽车,还学会了记录,现在我们一起准备好,开上小汽车和小动物们一起去参加圣诞晚会吧。(听音乐,幼儿做开汽车动作)
  晚会现场到了,看看圣诞老人今天都准备了什么礼物?(各种糖果)
  圣诞老人还准备了这么多糖果盒子,请我们小朋友帮助他来包装糖果。记住,每个盒子了只可以装6个糖果。你一边装一边说,几个红色的糖果、几个兰色的糖果、几个黄色的糖果,一共是6个糖果。装好以后你可以送给周围的客人老师检查一下,你对吗?如果正确了就请你把它送给圣诞老人。
  四、注意事项
  幼儿在送小动物乘汽车时,要给予幼儿充分的活动时间;
  给幼儿充分表述的时间与机会,让幼儿在说的过程中感受数的分合;
  记录活动要根据自己的操作结果进行;在表述记录结果时,让幼儿感受到数的分合不光是两个数字,还可能是3个或者是4个数。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起听音乐。

  大班数学教案2
    【知识引入】
  尺子又称尺、间尺,是用来画线段(尤其是直的)、量度长度的工具。尺上通常有刻度以量度长度。有些尺更在中间留有特殊形状如字母或圆形的洞,方便用者画图。
  尺通常以塑胶或铁,不锈钢,有机玻璃制造,亦有以硬纸、木、竹,铝,皮革等制造的。
  【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即将进入小学,在他们的笔盒里有铅笔、橡皮、尺等文具,其中铅笔、橡皮是孩子们经常使用的文具,尺却使用的较少。尺有什么用?怎样使尺子?小学生为什么要用尺?是幼儿感兴趣而又疑惑的问题。设计此活动目的在于扩展幼儿对尺的认识,激发幼儿自己去探索,寻求,解决疑问,从而发展幼儿的观察、思维能力,满足幼儿渴求学习的愿望。
  【活动目标】
  1、 认识各种各样的尺,了解其用途,发现其区别,发展幼儿的观察、思维能力。
  2、 初步学习直尺的使用方法,培养幼儿对测量活动的兴趣,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活动准备】
  1、 师生共同收集各种各样的尺,并了解尺的名称,特点及用途。(如:不同材料、不同长度的直尺、三角尺、皮尺、卷尺等。)
  2、幼儿每人直尺一把。(含三种长度:10厘米、20厘米、30厘米。)
  3、操场上画一条宽为120厘米的“小河”。
  【过程建议】
  1、 认识各种各样的尺。
  (1)分组讨论交流。请幼儿将自己收集到的尺在小组介绍。要求说出是谁帮助收集的,在什么地方收集的,叫什么尺,有什么特点和用途。
  (2) 集中交流。请小组推荐,介绍比较有趣、特殊的尺。
  (3)引导幼儿归纳有些什么样的尺,各有什么用途。
  2、找找尺的不同点。
  (1)分组讨论。 提问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这么多的尺都是不是一样的?有什么不同?
  (2)集中讨论。 个别幼儿发言,其他幼儿补充。
  (3)引导幼儿归纳,从用途、材料、形状等不同方面进行小结。
  3、找出尺的共同点。
  (1)提问引发思考:尺有这么多不同,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2)引导幼儿归纳提升:它们上面都有刻度,都是用来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
  4、 测量活动。
  (1)学习测量长度的方法。
  ①请幼儿拿出自己的尺,尝试测量桌子的长度。(以各自的尺为单位测量。)
  ②请幼儿说说是怎样测量的。
  ③引导幼儿小结测量长度的方法:测量时尺与被测量物的起点要对齐,每量一尺要做上记号,接着量时尺的一端要与记号对齐,要记住量了多少尺,不能漏计,也不能多计,最后的测量结果就是物体的长度。
  (2)测量操场上“小河”的宽度(120厘米宽)。
  ①幼儿用自己的尺测量,老师将幼儿测量的结果记录在表格中。(可让幼儿反复测量,确认后再记录。)
  ②集中观察记录表,看看小河有多宽,让幼儿思考,提出问题。
  ③集中讨论:为什么小河的宽度会出现三种不同的数字?
  ④引导幼儿小结:尺的长短不同,所以量出的结果也不同。
  ⑤分别请量出三种不同结果的幼儿说出自己的尺上刻度最大的数字(表示尺的长度),教师帮助测算出小河的宽度(120厘米)。
  【延伸提示】
  1、 在活动中投放各种直尺,供幼儿选用。
  2、 举办“各种各样的尺”博览会。

  大班数学教案3
    设计意图
  每个孩子都有过许多如帮妈妈分东西的分类经验,我通过模拟生活中的事情,既能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又能丰富生活经验。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有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此活动来源于生活又能服务于幼儿的生活。数学《瓜果超市》要求学习7以内数的组成,学习用数字记录操作结果。如:7可以分成1和6;2和5;3和4;4和3。
  活动目标:
  1、学习确定瓜果的价格,并制作价格标签。
  2、学习7以内数的组成,学习用数字记录操作的结果。
  3、培养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小朋友的书·数学》
  2、已参观过水果店、菜场、超市。价格标签若干张、货架
  3、小记录表(记录表上预先画好各种瓜果,下面价格栏请幼儿自己填写)代币券(1~6)、笔人手一支、大记录表(同小记录表)
  活动重点:
  学会商量确定水果的价格,并制作价目标签并且初步感知7以内数的组成,初步理解加减法运算。
  活动难点:
  培养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的兴趣。
  活动过程:
  1、出示6种瓜果的图片和幼儿共同布置“瓜果超市”,把同类商品放在一起。
  师:看,有没有发现我们的小超市又多出来新的物品了呢?
  2、集体商议瓜果的价格。
  师:我们来想想我的超市给这些瓜果标上多少价钱呢?(价格在1~6)
  出示大记录表,幼儿共同商议瓜果的价格后,教师把数字填在大记录表的价格栏中,幼儿也在自己的小记录表上填上相应的数字。
  3、给每种瓜果制作价格标签。
  师:好了,现在每种瓜果都有自己的价格了,我们来给它们都贴上价格标签吧
  4、参观“瓜果超市”并购买。
  1)教师带领幼儿参观“瓜果超市”,引导幼儿观察瓜果上的价格标签。
  2)游戏“买买瓜果”
  请幼儿轮流扮演收银员和顾客用7元钱买两种瓜果,两种瓜果价格合起来正好是代币券上的数字。并要求幼儿买完瓜果后把自己买的两样瓜果在记录表种圈出来。
  3)分先交流。共同讨论用7元钱买瓜果有几种买法。教师用笔进行记录梳理,引导幼儿找出5的组成规律。
  4)教师将幼儿记录的结果有规律的摆在黑板上,并进行归纳。
  5、学习用数字来记录7的组成与分解。
  1)教师在相对应的记录表旁边用7的分式来表示结果
  2)幼儿跟读7的分式。“7可以分成1和6”,“7可以分成2和5”等等。
  活动反思:
  《瓜果超市》是模仿水果超市让孩子们进行自由、合理购物的一个开放式活动。孩子们在现实生活中自己自由购物的机会不多,但经常陪同家长一同购物,有点购物经验,活动就让他们将所见所闻运用于实践购物,在模拟式游戏中学习并得到经验上的提升。
  商议价格是活动的重点,孩子们的金钱概念不等同于成人,所以在价格的确定上我不指定水果本身的价值体现,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制定价格,体现游戏的自由化。
  布置水果超市我也请孩子们帮忙,根据自己在超市中的所见模拟布置环境,在这个活动中他们的积极性很高,乐意参与布置。接下来就是购物环节,它是一个快乐环节,是让孩子购物、学习记录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本次活动的难点突破。购物中,我发给每位孩子10元的代币券,可以根据水果的价格自由购物,但是总价刚好是 10元。
  活动中,孩子们的个别差异比较明显,用10元代币券有的能选择4种不同水果,说明他们对10的组成已经运用自如,但是有些孩子却只会单独选一种水果进行相加,这方面还有待提高,也可以家园合作,让家长在平时多带孩子进行购物,增加生活经验。

  大班数学教案4
    设计意图:
  我们学习数学就是为了更好的运用于生活中。数学教学如果把“身边数学”引入教学,使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感悟数学真谛,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法去观察和认识客观世界,从而促使孩子的思维向科学的思维发展。因此,我选择《等分》这一教学活动,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由简到难把抽象的概念与具体实物产生联系,这样幼儿学得活,易掌握,不仅将一般的认识迁移到具体的事物上,扩大认识面,而且对开拓幼儿思维,培养思维准确性,并激发幼儿数学兴趣。
  教学目标:
  1、理解等分的含义,学习二等分四等分。
  2、探索物体等分的多种方法,激发幼儿对等分的兴趣。
  3、了解等分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准备:
  面包,两根一样大的火腿,刀子,各种形状的图形。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二等分和四等分
  难点:通过操作引导幼儿探索物体等分的多种方法
  教学过程:
  一、理解等分的含义,学习等分。
  1、教师简单讲故事《两只笨狗熊》。
  师:狗熊妈妈有两个孩子,一个叫大黑,一个叫小黑,他们长得挺胖,可是都很笨,是两只笨狗熊。有一天,天气真好,哥儿俩手拉手一起出去玩儿。他们走着,走着,忽然看见路边有一 块干面包,捡起来闻闻,嘿,喷喷香。可是只有一块干面包,两只狗熊怎么吃呢?大黑怕 小黑多吃一点,小黑也怕大黑多吃一点,这可不好办呀!大黑说:“咱们分了吃,可要分得公平,我的不能比你的小。”小黑说:“对,要分得公平,你的不能比我的大。”可是怎么分才公平呢?请小朋友帮他们想想办法? 幼:一人一半、从中间分
  2、出示“面包”,个别幼儿尝试等分“面包”的方法。
  师:请你用你的办法帮哥儿俩分面包。请其他孩子观察,他是怎么分的。 幼:他是从中间分的。
  师:对了,从中间分,这样才公平。
  3、教师用小刀切开“面包”验证。
  师:分开的两个面包大小是否一样? 幼:大小一样
  4、小结等分含义。
  师:把一个物品分成大小相等的几份,这种方法叫等分。分成几份叫几等分,像狗熊这样把面包分成大小相等的两份叫二等分。
  5、出示不同的图形,进一步理解等分的含义。
  师:现在请小朋友说说这些图形是几等分?
  (出示桃心形、扇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分别为二等分、三等分、四等分、五等分、八等分。)
  师:为什么这些图形是等分图形?
  幼:它们大小都一样、形状也一样。所以是等分图形。
  师:你怎么知道它是几等分?
  幼:因为它们分成大小、形状一样的几份就是几等分。
  师:请你找找哪些不是等分图形。(出示正方形、长方形、扇形、三角形、圆形。)
  师:为什么这些不是等分图形呢? 幼:分的大小不一样、分的形状不一样。所以不是等分图形。
  二、幼儿操作尝试探索二等分、四等分的方法。
  (幼儿各自选择图形,探索等分的多种方法,请幼儿示范讲述等分的方法)
  幼:我是对折从中间分的(边对边对折)、我也是对折从中间分的(角对角对折)
  幼:对折再对折、中间画两条线。
  幼:我的方法是对折再对折(边对边对折)、我的方法是角对角对折。
  三、了解等分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1、出示两根火腿肠先让幼儿比较是否一样长。
  2、将其中的一根二等分,取等分后的一份与原来比谁大谁小?再将二等分的一份二等分,比一比又怎样?
  3、小结:等分后的一份比原来小,等分的份数越多,每份就越小。
  教学反思:
  在《等分》这一教学活动中,我以幼儿熟悉的故事导入,把幼儿带进公平的情景中,使大部分幼儿的兴趣很自然的被调动起来。再一个就是让幼儿在活动中通过操作、探索、观察、比较,掌握二等分、四等分的方法,在学习和探索中引导幼儿由浅入深,学习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问题,能通过观察、比较、类推、迁移等方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在学习活动中,我本着以幼儿为主体的原则,让幼儿亲自动手去操作、去探索、去发现、去解决问题,我在操作活动中充当好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幼儿通过操作和探索,自己找出了图形二等分、四等分的分法,建立等分的概念。整个过程下来大部分幼儿的积极参与性还是比较高的,有个别两三个幼儿不喜欢动脑筋探索,在以后应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不要太过于拘谨。

  大班数学教案5
    设计意图:
  我们从幼儿在数学活动室的操作和集体活动表现看出:幼儿已对抽象的加减算式有一定的立即,但字实践运用中比较欠缺。此外,我们经常将计算与应用题分开教学,使幼儿无法把抽象的加减算式和实际应用有机结合。为此,我们试图通过集体活动为幼儿创设一个运用的情境,即帮助幼儿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又激发幼儿在生活中继续主动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的兴趣。
  目标:
  1.让幼儿在游戏的情境中,进一步立即10以内的加减,学习用编题三要素表述计算过程。
  2.在编题表述的过程中,学会运用加减法结局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准备:
  小菜场场景布置:青菜1.00、西红柿2.00、大白菜3.00、鱼6.00、肉7.00、螃蟹8.00.供幼儿操作的小菜图卡各18张,调价标牌2个。
  幼儿操作记录纸1份,笔1支。
  过程:
  一、了解价格
  1.今天,我们一起去娃娃城的菜场买菜吧。这些菜都要多少钱?
  2.今天的菜价有什么变化?
  分析:从幼儿原有经验出发,关注调价牌,调动孩子参与的积极性,运用了情境游戏的创设来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
  二、调价
  1.用编题三要素表述加价的菜。
  例:谁能用三句话把青菜价格的变化说出来?
  提问:你们都是用什么方法算的?为什么?
  2.用编题三要素表述减价的菜
  荤菜价格有什么变化?(降2元)
  例:您那个用编题的方法说说肉的价格变化吗?
  第三句话有什么不同?
  3.降价了你是怎么算的?
  请幼儿摆减法算式。
  分析:运用编题的三要素,学会以陈述的方式讲述调价的过程,并且在教师的引领下,尝试编带提问句的应用题。发现幼儿在编题的时候按照自己的方式表达,编题的严密性不够,而且自己在执教的时候,也不敢回应孩子,如有的幼儿说:青菜原来是1元钱,现在涨价了1元钱,现在又变成了多少钱?编题的两个条件和提问的精炼不够,对于孩子懂的意思,课堂上的我只是提醒了孩子们注意表达更清晰,忽略了编应用题的严密性和孩子们适当要选择富有逻辑的编题关键词。如原来……现在……,应该给与孩子们更为确切的表述。
  三、买菜算钱
  1.如果我给你10元钱,你可以买2样什么菜?
  2.幼儿买菜
  3.算两种菜的价格
  (1)谁能用你们买的菜来编一道三句话的应用题?(提示:第三句话要问问别人。)
  (2)算得出你用了多少钱吗?请把算式列在红线上。
  4.算还剩多少钱
  (1)拿了10元钱去付钱,营业员该找给你多少钱?用什么方法算?
  (2)算算,还要找你多少钱?
  结束:你们会用加法算自己买菜花了多少钱,还会用减法算出营业员找你多少钱,那我们一起领钱去菜场玩买菜的游戏。
  分析:该环节是控股幼儿编应用题的能力,让幼儿学会随情景转换编题,并列式计算。从课堂效果看,孩子们买菜之后,表述一共用掉多少钱是可以的,基本编题的元素也是能够体现的。但是在算还剩下多少钱的时候,孩子们拘泥于操作的材料,对自己花掉多少钱在课堂上没有针对性的提示,因此孩子们在编这道题目的时候,出现连减的方式编题,如我有10元钱,先去买了青菜2元,又去买了鱼6元,请问还剩下多少钱?这个编题的失误最大的原因是我在设计的时候把这个环节作为延伸活动,因此没有考虑孩子们仍旧有很大的兴趣去编题和计算,因此对用掉多少钱这个部分数没有给与孩子们强调,所以出现连减,以及总数是10元钱还是用掉的8元钱没有让孩子们清晰。而且买菜环节中设计的是幼儿自主购买两样菜,没有规定不超过十元,所以有的孩子超支了,有的孩子刚好十元,这个就导致了最后算账环节的时候有的孩子不能够编题,有的孩子等于0的计算还比较模糊,其实这个环节可以省略,只要个别幼儿编题以及列算式,对于特殊情况做回应即可。
  活动反思:
  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首先要能够以一对用用相应的雪花片数量去买相应价格的蔬菜,否则就会算错价格,最后在菜篮子里的菜就不是10元了。但是在活动的检验环节,还是有部分孩子没有买对菜,并且对于价格和雪花片数量不能一一对应。所以我就扮演买菜人。幼儿扮演菜宝宝,每一位菜宝宝根据自己的价钱再去找一位好朋友,两种菜的价钱合起来是菜篮子上的价钱。然后一同跳到菜篮子中。以这样互相检查的方式让孩子自己检验。另外,在检验环节,孩子们的数连加能力也要提高,否则孩子是没有办法进行自我检验的。

  大班数学教案6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位的第四课时《三角形的内角和》,主要内容是: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等。
  教学内容分析: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它有助于学生理解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间的关系,也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教学对象分析:
  作为四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平时的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三角形,在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的基础上和利用他们已掌握的学习方法,教师把课堂教学组织生动、活泼,突出知识性、趣味性和生活性,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通过量、剪、拼、摆等操作学具活动,找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主动掌握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概括能力和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学生亲自动手和归纳中,感受到理性的美。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教学难点:
  验证所有三角形的内角之和都是180°。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各种三角形等。
  学具准备:
  三角形、剪刀、量角器等。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复习旧知
  1、认识三角形的内角。
  (1)复习三角形的概念。
  (2)介绍三角形的“内角”。
  2、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
  【设计理念】通过复习三角形的概念的过程,不仅可以巩固学生的旧知识而且可以为新知识教学提供知识铺垫。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通过预习,认识结论,提出疑问
  2、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
  (1)用“量一量、算一算”的方法进行验证
  ①汇报测量结果
  ②产生疑问:为什么结果不统一?
  ③解决疑问:因为存在测量误差。
  (2)用“剪一剪、拼一拼”的方法进行验证
  ①指导剪法。
  ①分别拼: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③验证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3)用“折一折”的方法进行验证
  ①指导折法。
  ①分别折: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③再次验证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3、看书质疑
  【设计理念】此过程采用直观教学手段。通过让学生动手量、拼等直观演示操作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激活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学生的认识由具体到抽象的转化。从而明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三、实践应用,解决问题:
  1、在一个三角形中,∠1=140°,∠3=25°,求∠2的度数。
  2、求出三角形各个角的度数。(图略)
  3、爸爸给小红买了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风筝。它的一个底角是70°,它的顶角是多少度?
  4、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你能求出下面的四边形和正六边形的内角和吗?(图略)
  5、数学游戏。
  【设计理念】练习设计的优化是优化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方向,所以在新授后的巩固练习中注意设计层层递进,既有坡度、又注意变式,更有一练一得之妙,从而使学生牢固掌握新知。
  四、总结全课、延伸知识:
  1、今天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是怎样获取这些知识的?你感觉学得怎样?
  2、知识延伸:给学生介绍一种更科学的验证方法——转化。
  【设计理念】课堂总结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会了什么,更要关注用什么方法学,要有意识的促进学生反思。
  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方法:
  ①量一量 拼角(略)
  ②拼一拼
  ③折一折

  大班数学教案7
    【活动目标】
  1、体验一分钟的魔力,知道一分钟很短,但可以做很多有意义的事情。
  2、了解时间的重要性,懂得珍惜时间。
  【活动准备】
  穿珠、雪花片、炮弹积木若干;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师:你知道一分钟是多久吗?那让我们一起来静静地感受一下一分钟是多久吧?
  2、好,一分钟到了,原来秒针从这里开始,走一圈又回到这里,就是一分钟。
  二、体验一分钟很短,但是可以做很多事情。
  1、师:那么一分钟可以做些什么事情呢?现在老师就给你一分钟时间,去后面的桌上选择一样你喜欢的玩具玩。教师观察。
  2、好,一分钟到了,请你拿着你的玩具回座位。提问:一分钟里你玩到了吗?你玩了什么?(幼儿交流)
  3、根据幼儿的交流提问:为什么在相同的时间里,有的人玩的很好,插了许多雪花片,穿了许多珠珠,有的人只玩了一点点,还有的人却没玩到呢?
  4、小结幼儿回答:原来有些小朋友他一开始就想好了,而且认真的玩,就玩的好玩的多。
  5、好,现在老师再给你一分钟机会,你刚才玩的是什么,请你再去玩一玩。
  6、请幼儿交流:你跟第一次比玩的怎么样?怎么会这样子的呢?
  7、小结:其实,短短的一分钟里,只要你想好了,认真的去做了,还是可以做很多事情的。
  三、了解时间的重要性,知道珍惜时间。
  1、师:你知道吗?还有许多人在短短的时间里,做了很多很多了不起的事。出示刘翔跨栏图片,问:他是谁?他在干什么?
  师介绍:这是一位世界冠军,叫刘翔,他参加跑步比赛,在短短的几秒钟里,刘翔只比人家快了一点点,终于夺得了金牌,为祖国争了光,真了不起,一起鼓掌表扬。
  2、还有哪些人在短短的时间里做了了不起的事,我们来看看他们是谁?在做什么呢?请你和旁边的.小朋友一起说一说吧!
  图一:消防队员在救火;
  图二:医生在抢救病人;
  图三:营救困在屋顶上的老人。
  3、总结:时间是非常宝贵的,我们大家都要珍惜每一分钟时间,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本领。
  四、结束部分。
  接下来老师给你宝贵的一分钟,请你跟着音乐一起唱唱跳跳吧。

  大班数学教案8
    活动目标
  1、运用已有经验感知各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2、尝试运用不同策略进行10元以内人民币之间的兑换。
  3、能自主结伴三至四人开展小银行游戏。
  4、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6、喜欢参与游戏,体验。
  重点难点
  运用已有经验感知各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并尝试运用不同策略进行10元以内人民币之间的兑换。
  活动准备
  个人操作材料人民币替代玩具,同色数卡5两张、2五张、1十张同组幼儿玩具不同色教具……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人民币若干,大数卡,实物投影仪
  活动过程
  1、投影各面值钱币,引导幼儿认识各种人民币。
  教师提问:你们认识这些钱吗?这些钱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
  它们分别是多少钱?你是怎么知道的?
  比这小的钱币还有什么?
  小结:
  我们中国只有1、2、5,10、20、50,100这几个数字面值的钱币。不管你要多少钱都要由这几个数来组合。
  2、鼓励幼儿大胆尝试10以内面值钱币支取的不同策略。
  教师提示:
  我们来玩小银行游戏,你们做银行职员,老师来取钱,试试看你们能否让顾客满意。
  游戏形式:
  教师出数卡,表示要取多少钱,幼儿用自己的操作材料在面自己前摆放。 你用哪几张钱币组合成顾客想要取的钱数?
  (1) 引导幼儿观察同伴间有没有不同方法,正确吗?
  (2) 鼓励幼儿用自己的玩具摆出不同的取钱策略。
  (3) 同组幼儿讨论摆放出各种不同的取钱策略,越多越好。
  3、幼儿自主结伴三至四人开展小银行游戏。
  教师提示:
  下面我们来开银行,我们自由组合三到四人,玩具合并在一起,银行柜台可以用桌子或椅子来代替,场地和角色大家商量,可以轮流做银行职员和顾客。
  游戏形式:
  幼儿分组,自主游戏。
  教师指导:
  (1)对能力强的幼儿,启发他们分类整理钱币,以提高操作效率。
  (2)在玩具充足的情况下,鼓励幼儿尝试10以外的取钱额度。
  4、总结讲评。
  (1)宣传教师指导中幼儿成功的尝试。
  (2) 鼓励幼儿在今后的游戏中大胆运用和尝试。
  教学反思
  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选题,钱币虽然不是幼儿每天要接触的东西,但是对他们来说并不陌生,设计这样的活动,能有计划地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启发和引导幼儿尝试把所掌握的简单数学知识,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和游戏之中,不断丰富经验促进能力提高。但是原活动的设计并不令人满意,原因一,活动形式的设计以个别演示、集体讨论、自己记录的方式,游戏性不强不能充分激发幼儿的兴趣;操作活动以个人书面的形式,教师不能快速有效给予帮助,也将影响教学效果。原因二,探索钱币的不同兑换策略,限定兑换7元钱,过于死板,不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发挥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同时以数字、符号等方式记录策略,增加了幼儿的思维难度,也没有考虑幼儿间个体的差异性。

  大班数学教案9
    设计思路:大班幼儿的分类能力虽然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对归纳事物特征的能力仍然较弱。需要通过不断的动手操作来帮助他们提高发现﹑观察﹑比较﹑归纳事物特征的能力。因此,我们选择幼儿熟悉的水果﹑文具﹑衣物﹑植物及糖果等,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幼儿在合作讨论中学习分析事物的特性,寻找多种分类方法,从而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及发现、归纳,比较的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使幼儿能从生活中感受事物的关系,学会如何分类。2﹑通过操作﹑探索,培养幼儿发现﹑观察﹑比较﹑归纳事物特征的能力。
  3﹑乐意与同伴合作,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教具:
  1﹑小白兔玩偶一个,狗的头饰一个,纸箱制作的车子及房子各一个。2﹑苹果﹑梨子﹑石榴﹑桔子实物,玩具车﹑玩偶实物,铅笔盒﹑书﹑笔记本实物,衣服﹑裤子﹑鞋子实物。
  3﹑苹果﹑芒果﹑梨子图片若干,花﹑草﹑树图片若干,糖果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小兔搬新房》
  ——小白兔新建了一座漂亮房子,她要搬到新房子去住,小狗叔叔用
  汽车帮小兔把东西全部拉到新房子去。
  ——请出带有狗的头饰的幼儿拉着用纸箱自制的车从教室外面走进来。(车上装有苹果﹑梨子﹑石榴﹑桔子实物,玩具车﹑玩偶实物,铅笔盒﹑书﹑笔记本实物,衣服﹑裤子﹑鞋子实物。)
  2﹑帮小白兔整理物品
  ——将车里所有物品放在桌子上,老师手拿着小白兔玩偶说:”这么多东西我应该怎么整理啊?”然后问小朋友:“我们一起来帮帮小白兔好吗?”
  (1)、让幼儿认识各种实物,并讨论怎么分,然后请部分幼儿帮忙分物品,将物品放到纸箱制作的房子里,并说说自己分类的理由。
  (2)、老师总结:我们可以按照文具,玩具,水果,衣物来分。3﹑分小组动手操作分类。
  (1)、出示水果﹑植物﹑糖果图片让幼儿认识,然后将图片按小组分发给幼儿,请幼儿先小组讨论怎样分,然后每小组请出一个代表来说说他们的分类方法。
  (2)、老师讲解分类的方法,我们可以将图片按水果、植物、糖果来分类。
  (3)、老师总结各小组分类的情况。

  大班数学教案10
    活动目标:
  1、通过自制座位票,了解座位票中排与座的意义。
  2、学习按座位票中的两个条件,对号入座的正确方法。
  3、发展幼儿大胆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一张大的排、座;1~4排的排标记。
  2、学具:幼儿每人一张写有____排____座的纸、笔
  活动过程:
  一、自制座位票
  1、认识排,幼儿自做排号。
  师:看!这里的椅子已经排成了一排排,请小朋友找个小椅子坐下来,请第一排的小朋友站起来,请第二排的小朋友挥挥手,请第三排的幼儿点点头,请第四排的小朋友举双手。请小朋友说说你是怎么知道你是坐第几排?
  幼儿做出相应的动作。
  师:小朋友看,这是什么字(排)?这个排字的前面多了什么?这一横线表示写几排,请小朋友拿笔记在纸上,你是第几排的。
  3、认识座,幼儿制作座位号。
  师:请小朋友把笔放下,数一数每排座位都有几张椅子?请问你是坐在几号座位的?请所有5号座的小朋友站起来,请所有4号座的小朋友点点头,清所有3号座的小朋友挥挥手,请所有2号座的小朋友站起来,请所有1号座的小朋友举双手。
  幼儿做出相应动作。
  师:小朋友看,这是什么字(号)?这个号字的前面多了什么?这一横线表示写几号,请小朋友拿笔记在纸上,你是第几排的。
  3、认读座位票
  师:请小朋友把你们椅子下面的纸打开,这就是座位票,请小朋友读一读你的座位票。
  幼儿:三排四号。。。
  二、交换座位票,学习看票找座位。
  师:请小朋友把笔放下,拿好座位票上来找个好朋友和他交换座位票读一读,大声地读出来,然后找到好朋友的座位坐下去。
  小结:我们看座位票找座位时,要先找到排,再找到座。
  三、活动结束
  师:小朋友你们学了看座位票找座位这个本领开心吗?请小朋友想一想,你在哪里见过座位票。
  幼儿:电影院。
  师:小朋友知道得真多!以后你们就可以看票自己找座位了,不用再麻烦爸爸妈妈了。下次我们再来玩看座位票找座位的游戏好吗?
  幼儿:好!

  大班数学教案11
    玩牌能激发幼儿对数字、符号的兴趣,培养幼儿逻辑思维能力和锻炼幼儿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常用的是扑克牌,教师也可利用各种材料自制,如数字牌,自制牌的材料最常用的是硬纸板,或者利用计算活动中的数字卡代替。以下介绍几种幼儿牌类游戏。
  一、比大小
  目的:对13以内的数字能够熟练地比出大小。
  玩法:将一副扑克牌放在桌子中间,参加游戏的幼儿各摸一张牌,然后比一比谁的牌面大,小牌归大牌所有,遇到大小相同的牌为公有,即不归个人所有。反复进行,直至扑克牌全部摸完,最后比较谁得到的牌多,多者为胜。
  二、抽“乌龟”
  目的:能够给数字熟练地配对。
  玩法:两人以上参加玩牌游戏。先将扑克牌随意抽取一张盖住当“乌龟”,并把牌逐一分给参与者;然后各人整理好自己手上的牌,两张大小相同的对子,抽出放在一边;再朝顺时针方向轮流将邻座中的牌抽取一张,若这张牌能与自己手中的牌结合对子,就放在一边,不能成对则插入自己的牌中;直至剩下最后一张牌,将“乌龟”亮出,与“乌龟”成对的,即是输者。
  三、“吃”牌:
  目的:复习10以内的加减。
  玩法;两人参加游戏,先协商决定玩加法还是减法,然后各摸相等数量的牌进行游戏。游戏时两人同时各出一张牌,谁先算对两对牌相加或相减后的得数,谁就将对方的牌“吃掉”;若两人都算不出来或同时算对,就一起将牌放在一边。手中的牌全部算完后,比比谁“吃”的牌多,谁就为胜。

  大班数学教案12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能在对称图形身上找出对称轴。
  2、通过操作,创作表现对称美,在操作中探索发现。
  3、感受周围事物的对称美,提高审美意识、体验创造操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剪纸作品3幅,字卡对称、重合、对称轴
  2、实物图片:风筝、天安门、飞机、脸谱
  3、实物:剪刀、衣架、手套、围巾、眼镜、爱心盒、望远镜、梳子等
  4、自制操作泡沫板人手7块、粘有双面胶的垫板人手1块、教师操作范例
  活动过程:
  一、理解对称概念,初步感受对称美
  1、出示三个剪纸作品,感知理解对称(今天老师带来一些图案给小朋友看,你们想看吗?你觉得这些图案好看吗?好看在哪里?)(原来,这些图案的左边和右边都是一模一样的,像这种左右两边形状、大小、颜色都一样的,我们就叫它对称)——出示字卡对称教师尝试将其中一个图形对折(那么把这些对称的图形对折,会怎么样呢?对折后一样齐的,我们叫做重合)——出示字卡重合(咦,重合后,我们发现中间有一条折线,它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对称轴)——出示字卡对称轴
  2、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图片,感受对称美
  (1)出示蝴蝶风筝、天安门、面具(脸谱)、飞机感知对称,寻找对称轴。(它们对称吗?你从什么地方看出它们是对称的?对称轴在哪里?)
  (2)为什么人们要把这些东西造成是对称的呢?看起来对称的东西怎么样?(平衡感、整齐、美观)
  二、寻找身边的对称物品,巩固理解对称含义
  1、出示实物若干(望远镜、梳子、衣服、镜子等)提要求:选一件对称的物品
  2、幼儿介绍自己的物品,说说为什么自己觉得它是对称的?对称轴在哪里?(引导幼儿发现对折后能重合,即是对称)
  三、幼儿操作,创作表现对称美
  1、出示教师作品(坦克)(今天老师还用泡沫块拼搭了一个图形,大家猜猜老师搭的是什么?它对称吗?怎样让它变成对称的?它的对称轴在哪里?)引导幼儿发现增加一块泡沫块或减少一块使其变成对称图形,幼儿尝试。
  2、幼儿用泡沫块拼搭对称图形
  (1)用四块泡沫进行拼搭(请每个小朋友拿4块泡沫,在垫板上粘贴拼搭成对称图形)教师进行验证。
  (2)用七块泡沫进行拼搭教师个别验证后,邀请客人老师协助验证。
  结束:今天,我们班里的小朋友都很能干,不但认识了解了对称,还能自己动手拼搭对称的图形,在我们身边还有好多好多对称的物品,今天我们也回家找一找,还有哪些东西是对称的,明天来告诉老师好吗?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设计通过帮小昆虫找翅膀,激发幼儿主动去观察、发现、感知对称的图案,让幼儿了解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着对称的事物。此设计是一个整合了语言、科学、艺术、数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与能力的综合活动。由此活动还可以引申出许多探索活动,以开阔幼儿视野,激发幼儿主动观察事物的积极性,提高幼儿自我分析能力和审美能力,培养幼儿关心自己、关心他人、关心环境的美好情感。此活动适合大班幼儿,如果在中班进行,可以把它分成两个活动来完成。

  大班数学教案13
    设计意图:
  接龙是中国的传统经典优秀,我们的童年或许都有它的伴随,也在和它的互动中朦胧的了解了数字,接受了数的对应,更为重要的是当时幼小的我们或许都没感觉学数是痛苦的、枯燥的,反而是乐此不疲。我认为这样一种蕴含数的概念、给予孩子快乐学数的游戏假如引入今天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应该是适宜的,因为它符合了“生活中的数学”、“快乐学数学”……等等等等《纲要》新精神。因此我从接龙游戏入手,以接龙游戏特点为切入口,设计了这样一次数学活动,尝试通过了解接龙、走进接龙、设计接龙等环节帮助孩子初步感知中国传统游戏——接龙的排序规律,并在探索简单的推理方法中,学习制作接龙卡。
  重点:
  了解接龙游戏的规律,并能运用比较、对应的经验合作制作接龙卡。
  难点:
  1.孩子对前后卡片的界限区分。成因是接龙卡本身有两小部分所组成,容易会造成孩子辨别卡片上的混淆。
  2.操作中的前后推理。成因是由于幼儿的逆向思维发展尚不成熟,容易被附近一个已知数所误导。
  解决策略:
  1.逐步化解法:借助双色的卡片做教具,以层层递进的方式从顺向推理向逆向推理逐步过渡。
  2.资源共享法:以小组合作形式开展操作活动,能以兵兵互教的形式化解补缺的难点,达到资源共享。
  活动目标:
  1.了解接龙游戏的规律,并能运用比较、对应的经验合作制作接龙卡。
  2.尝试用简洁语言介绍和交流自己的操作结果,能运用以往的数学经验表明意思。
  活动过程:
  第一环节:以“舞龙”引出课题。
  幼儿自由讲述自己在哪里见过“龙”。
  教师目标:为学习接龙游戏做自然的衔接与铺垫,潜意识中渗透对中国传统的颂扬。
  第二环节:观察并寻找接龙卡规律。
  这条“龙”是怎么接起来的?身上有哪些特点?
  教师目标:2.通过形象的图示让幼儿初步感知到接龙游戏的基本方法,激发参与操作的愿望。
  第三环节:分层操作:接龙和补缺
  (四类不同难易的操作材料)
  教师目标:让不同能力孩子以不同的材料学习接龙游戏方法,体验游戏的乐趣,并能将规律活学活用于推理之中。
  第四环节:小组合作——数物接龙卡。
  教师目标:提升接龙游戏的规律难度,促使幼儿的思维要多角度思考,多角度解决问题。

  大班数学教案14
    活动目标:
  1.复习巩固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
  心形、菱形、三角形信件若干,写有算式的信件若干,写有10以内加减法算式的题卡(不同的形状、颜色、与幼儿人数相等),数字卡片,闯关的背景图6张。
  经验准备:
  幼儿认识10以内的数,并学过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
  活动过程:
  1.导入: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师:告诉小朋友一个好消息,森林邮局要开业了,可是邮局的熊猫局长却告诉我邮递员还不够用,他很着急,让我帮他招收邮递员。欢迎小朋友报名参加,想参加的小朋友请举手。哇,这么多小朋友要参加,我实在是太高兴了,可是到底要选谁呢?我要出几道题考考你们,看看谁的本领最大,谁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邮递员。
  2.复习10以内的加减运算
  (1)我们邮递员每天都会收到很多信件,第一关就是查收信件。
  ①心形信件上午收到5封,下午收到1封,今天一共收到几封?
  5+1=6
  心形信件今天一共收到9封,送走3封,还剩几封?
  9--3=6
  ②菱形信件上午收到3封,下午收到4封,今天一共收到几封?
  3+4=7
  菱形信件今天一共收到8封,送走4封,还剩几封?
  8-4=4
  ③三角形信件上午收到6封,下午收到4封,今天一共收到几封?
  6+4=10
  三角形信件今天一共收到10封,送走2封,还剩几封?
  10-2=8
  (2)邀请幼儿做考官,设计题目请邮递员查收信件
  一名幼儿做考官设计题目,其他幼儿列出算式并算出答案。
  分析;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可引导幼儿发现出题的方法。先收到,再收到就是加法;先收到,再送走就是减法。
  (3)看算式写邮编
  师:恭喜小朋友都顺利地闯过了第一关,但一个合格的邮递员不仅要会查收信件,还要具备很好的分信能力,怎么分信呢?就是利用邮编来区分。小动物把邮编都写成了很多算式,你们来试着破译一下吧!看谁最快!
  幼儿分组游戏,将信件的邮编计算出来后,再进行分类。
  (4)请幼儿将信件送到小动物家,互相检查
  教师和幼儿一起检查邮编的算式,巩固加减运算。
  设计意图综述幼儿对合成式在平日的智游活动中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此活动玩骰子的形式激发幼儿用点数的方式来写合成式。
  活动目标:
  1。学会根据两个骰面上的点数写出相应的合成式.
  2。发展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发展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大骰子两个;小骰子,笔,记录纸,五角星若干.
  活动流程:
  一、看骰子
  1、小朋友看一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东西?(小骰子)在哪里看到
  2、我们一起来看看骰子由几个面组成?每个面上的圆点都一样吗?(每人一个)
  二、玩骰子
  1、老师拿出一个大骰子轻轻的掷在地上,请小朋友看看是几点?是怎么看的?
  2、老师把两个大骰子一起轻轻的掷在地上请小朋友看看是多少点?(是把两个骰面上的圆点合在一起数出来)
  3、老师示范写出合成式。并告诉幼儿几和几合在一起是多少。
  4、请一个小朋友上来象刚才老师一样掷骰子并写出合成式
  5、老师交代操作要求后幼儿进行操作,老师巡回指导。(操作要求:两个人一组,其中一个小朋友把两个小骰子拿在手上,然后轻轻的掷在桌子上,请另一个小朋友写出合成式。掷骰子的小朋友检查他写得是否正确,正确的话就奖一颗五角星。然后换一个人掷骰子,继续操作。)
  6、请小朋友把他们的记录纸拿上来,老师把它贴在黑板上看看谁奖到的五角星最多。
  三、游戏:掷骰抱团
  老师掷大骰子,小朋友根据骰面上的点数几个人手拉手站在一起。

  大班数学教案15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单双数的兴趣,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
  2.通过创设情境、游戏化的教学,让幼儿在操作中理解并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单和双
  观看PPT,看图片,感知单和双
  二、参加动物PARTY
  故事情境:今天来了3只小兔子、4只小狗,5只小猫,6只小山羊……,他们要结伴条圆舞曲了,帮他们找找舞伴吧!幼儿操作动物卡片,两个两个拉在一起。
  教师:发现了什么?
  幼儿:有的小动物剩下一只,没有舞伴;有的小动物都找到舞伴了。
  教师小结:两个两个找朋友,到最后剩下一个,孤孤单单没有朋友,这样的数叫单数;两个两个找朋友,最后都有朋友,没有剩下,这样的数叫双数。
  现在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抱双,躲单的游戏,好吗?
  三、巩固单双数--游戏抱双,躲单
  游戏规则:幼儿根据教
  师念或举单数双数,如果教师念的是单数就把头埋在膝盖上,如果教师念的是双数,就用双手抱住手臂。
  四、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