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文网
导航:网站首页 >

音乐课教学设计与反思

时间:2024/3/3 11:33:00
 
不用羡慕别人,因为你不知道下一秒你会得到多少。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音乐课教学设计与反思,欢迎大家阅读和收藏一下噢。
  音乐课教学设计与反思1
    拉拉勾
  目标
  1、感受歌曲中人物情绪的变化,学  活动准备:录音机、音乐磁带《拉拉勾》
  活动过程
  一、教师引导幼儿回忆已有的情绪经验,为歌曲学  二、幼儿学唱歌
  1、教师范唱歌曲《拉拉勾》,引导幼儿重点关注歌词内容。
  请你们仔细听一听,老师的歌里唱了些什么?
  2、教师再次范唱歌曲,引导幼儿重点关注歌曲中的情绪变化。
  教师:你们感觉这首歌的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在情绪上有什么不同?
  3、教师引导幼儿初步学唱歌曲,注意在唱到切分音符和休止符处,教师要有较明显的动作暗
  示。
  4、教师引导探索用两种不同的唱法演唱歌曲前后两部分(用断顿的唱法演唱前半部分,轻快的唱
  法演唱后半部分。)
  三、幼儿按歌词内容创编动作,学  翘嘴巴。
  活动延伸
  当幼儿熟悉歌曲后,在歌曲的最后两句,教师还可以启发幼儿做出各种表示友好的动作,以突出歌
  曲中同伴友好相处的积极情感。唱歌曲前半部分时,用较弱的力度表示害羞;唱后半部分时,用欢
  快的情绪表示同伴间成功和好的自豪感!

  音乐课教学设计与反思2
    活动目标
  ⒈在游戏情境中初步学会唱歌曲《点豆豆》。
  ⒉乐意用语言、表情、动作等表现出不同味道的豆豆。
  ⒊喜欢与大家一起唱歌、游戏,体验集体活动的乐趣。
  ⒋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豆豆图片:甜豆豆一个、酸豆豆一个、辣豆豆一个。
  幼儿每人一个小标记:酸豆豆、辣豆豆或者甜豆豆。
  活动过程
  ⒈练声活动
  ⑴练  师:甜甜的苹果真好吃,今天梦梦老师还带来了好吃的豆豆,猜猜藏在哪儿了?
  【从围兜袋子里掏出一个粉色豆豆图片】
  师:这是一个什么味道的豆豆呢?幼:甜的。
  师:为什么?(引导幼儿看豆子图片上笑眯眯的表情)
  师:我们一起来做一做吃甜豆豆的动作和表情。(幼儿的表情很到位)
  (学唱前先唤起幼儿的已有经验,对甜甜的东西,幼儿的味觉印象较深,先从甜豆切入,同时也激发幼儿歌唱的兴趣。)
  师:想吃吗?我们一起来做个点豆豆的游戏,拿出你的食指来点一点,边听我唱,边玩。【教师随音乐范唱“点点点豆豆,点到一个小豆豆,这是什么豆?甜豆豆。来来,来来来,我们来吃甜豆豆”请幼儿跟老师一起做相应动作。】
  师:歌曲中你都听到了什么呀?
  师:这么甜的豆豆,想不想吃?
  (幼儿跟老师一起唱“来来,来来来,我们来吃甜豆豆。”)
  (教师用比较亲切自然的语言拉近与幼儿的距离,让他们带着愉悦的心情歌唱。)
  ⑵绿豆豆
  师:呀,口袋里还有豆豆在跳呢,猜猜会是什么豆豆?(请一位幼儿摸一个)
  师:看看它的表情,猜猜看。【出示绿色酸豆豆图片】
  师:下面我们来唱唱酸豆豆吧,听听谁谁唱的声音听,动作表情最最像。
  (这里幼儿的表情不太会做,只有部分幼儿在跟着老师学做。)
  师:还有一个豆豆呢,请一名幼儿来摸出来,看看什么豆豆,用表情告诉大家。【出示红色辣豆豆图片】(幼儿的表情比较僵硬,只有个别幼儿表情丰富,几个幼儿开始游离活动。)
  (看到酸豆豆和辣豆豆的时候,幼儿的反应没有看到甜豆豆时的强烈,因为幼儿对酸和辣这两种味道的感受不深,甚至有些孩子从未尝过这两种味道,他们没有相关地经验。)
  师:三个豆豆都吃完了,还想不想吃豆豆呀?来来来,每个小朋友都有豆豆哦。【教师掀起围兜,贴满了豆子,请每位幼儿选一个豆豆贴到自己地身上,还要说说自己是什么豆豆。】
  (让每个孩子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教师在表达情境语言的时候,注意将歌曲中地部分歌词融入,继续范唱,让幼儿不自觉地熟悉旋律和歌词。)
  ⒊游戏活动《点豆豆》
  玩法:师:现在我们来做点豆豆的游戏,一边唱一边点豆豆,唱到“点到一个豆豆”的时候,我们请这个豆豆上来,然后大家问:“这是什么豆?”上来的小朋友指着自己的豆豆来回答。
  示范:师:我先来点一次豆豆,引导幼儿一起唱:“来来,来来来,我们来吃甜豆豆。”
  (游戏情境的创设,又一次激发了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的兴趣。在游戏中,还有部分幼儿不知道自己是什么豆豆,特别是辣豆豆和酸豆豆。选完豆以后,老师可以问问哪些孩子分别是什么豆,帮助幼儿强化记忆。)
  结束:游戏多次后,请一名幼儿来点豆豆。啊呀,这么多味道的豆豆真好吃,现在跟着豆妈妈再去找找有没有别的味道的豆豆吧。
  活动反思
  ⒈选材合理,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老师选择的歌曲《点豆豆》,音乐形象鲜明,段落非常清晰,情境性强。歌曲中有趣的点豆豆游戏,点,点,点豆豆,点到一个小豆豆,这是什么豆?甜豆豆。来来来来来,我们来吃甜豆豆。当这些有趣的游戏情境与音乐融合在一起时,孩子们的兴趣更为浓厚,同时也帮助孩子们更好的理解了音乐。这样的音乐素材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⒉教学策略的有效性。
  ⑴点豆豆中,教师准备的不同颜色豆豆图片代表不同味道,请孩子们在学唱的时候观察豆豆的表情,间接地感受他们不同的味道,再假装吃一吃,并把表情、动作做出来。这样的设计,让幼儿动手动嘴动脑。加深记忆,也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把抽象的文字歌词转化为形象的动作。
  ⑵在学  建议:丰富幼儿的经验准备。在《点豆豆》中,不管是点豆豆的游戏,还是吃到甜豆豆,酸豆豆,辣豆豆后的表现,都是需要孩子联系生活经验而表现出来的。我们明显感觉到孩子在表现酸、辣的表情和动作时不够投入,是因为他们对这两种味道不熟悉。现在的家长都什么主意孩子的饮食,会避开这种稍带刺激性味道的食物。教师在活动前可以让幼儿尝一尝,让他们更好的参与活动。

  音乐课教学设计与反思3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卢沟谣》,正确把握歌曲情绪。
  2.掌握歌曲中的附点节奏,4拍长音,反复记号,把握歌曲的旋律特点。
  3.通过学唱此歌,用主流文化滋润同学们的心灵,培养学生正确的艺术审美观,传承民族精神,挖掘爱国主义情怀。
  二、教学重点:
  学会歌曲,掌握歌曲中的节奏,旋律特点,正确把握歌曲情绪。
  三、教学难点:
  歌曲中附点节奏,四拍长音的处理。
  四、教学过程:
  学生随音乐进入教室准备上课1.律动2.导入:
  虽然刚刚的律动很欢快,但我们今天的话题却有些沉重。同学们,在我们中国有这样一座桥,它一边是历史的崎岖,一边是和平的坦途,八百年风雨迷障,积淀了沧桑,绘制了庄严,它就是“卢沟桥”。它到底承载着怎样的历史,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3.观看视频,了解“七七事变”。
  从“七七事变”开始,中国人民展开了长达8年的抗日战争,中国人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建立起了一个全新的中国,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以这段历史为背景而创作的歌曲《卢沟谣》。
  4.老师带来了陶笛,老师先来吹奏一遍,同学们欣赏一下。老师表现的肯定也不是很好,我们来欣赏一下原唱,体会一下歌曲的情绪,整体感受一下歌曲。
  ——欣赏卢沟桥图片。
  5.看书,了解歌曲的基本信息和符号、标记。 1=F 4/4中强渐强强更强中速渐慢稍慢渐快中速渐慢6.模唱歌曲7.填词演唱8.难点解决。
  9.分角色演唱歌曲,或其它形式演唱歌曲。
  五、课堂小结
  《卢沟谣》是一首历史童谣,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空洞说教,力图用简单深刻、清新质朴的语言,再现中国发展变迁的千年历史画卷,力图聚焦永定河、卢沟桥、宛平城这些特殊的深深打着中华民族烙印的载体,折射出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希望同学们通过歌曲的学习能够“勿忘国耻,爱我中华!”

  音乐课教学设计与反思4
    颠倒歌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颠倒歌》,感受滑稽、可笑的意蕴。
  2、引导幼儿创编歌词,尝试运用绘画的方式记忆歌词。
  3、激发幼儿与同伴积极配合、互相合作,共享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引导幼儿大胆想象颠倒、滑稽的事情。
  2、物质准备:录好的歌曲伴奏、幼儿操作板块、笔、纸等。
  活动过程:
  一、倾听歌曲,感受滑稽、可笑的歌词,体验快乐的情绪。
  教师演唱后提问:歌曲里唱了些什么事情?刚才有的小朋友还听得不太清楚,我们再来听一次,这一次呀,小耳朵可要竖起来听好哦!“听了这个歌曲,有什么感受?”
  二、学唱歌曲
  1、跟音乐练说唱
  你们平时是这样穿的吗?你们是怎么做的?(用动作引导幼儿说出‘颠倒’),那我们一起来学吧!我们先跟着音乐来轻轻地说唱歌词!
  2、听音乐轻声哼唱。
  “刚才小朋友们说得不错,我们来轻声唱唱看!”“下面,汤老师要把音乐放大一点了,你们也要大声唱出来哦!”
  3、鼓励生生互动表演唱
  小朋友们唱得真不错,下面请和你的好朋友一起来试着表演表演,我们一起来看看谁表演得最可爱最滑稽!”
  三、鼓励幼儿相互讨论、创编歌曲。
  1、启发幼儿把生活中有趣的事情颠倒着说出来。
  “小朋友,刚才歌词里讲的都是些颠倒的事情,你们有没有颠倒的话或事情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呢?
  2、个别幼儿展示创编的歌词
  “请小朋友们把你的事情编到歌词里唱唱看!谁来试试看?”
  3、引导幼儿四人合作,创编歌曲
  “小朋友们编唱得真不错,你们现在可都是小小创作家哦!汤老师有件事要麻烦你们,请你们4个好朋友为一组、将自己想到的一句颠倒的话或一件颠倒的事情画下来,贴到一块板上,编一首完整的曲子,小组看图演唱。
  四、活动延伸
  师生共享创编的歌曲与快乐。
  各小组表演自己创编的歌曲,教师引导幼儿进行经验的分享与互学。
  教学反思:
  颠倒歌是一首带有诙谐、幽默曲风的歌曲童谣,歌曲活泼有趣,并有韵律感,深受幼儿的喜欢。结合“动物世界”这一主题活动,我根据我班幼儿的实际,运用日常活动中的内容设计了这一具有特色的童谣——《颠倒歌》。整个活动分了三个层次展开教学。
  一是引出主题,激发兴趣。猜谜语:什么动物森林里称大王?什么动物力气?(狮、大象)接着播放FLASH课件,你们要仔细地听才能听出特别在那儿”来吸引幼儿,每个孩子都抱有好奇心认真地听《颠倒歌》,培养了幼儿的注意力,锻炼了幼儿的倾听能力。在仔细倾听的基础上,幼儿发现了许多有趣的、不合事理的事情,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小老师称大王”“大狮子很害怕”“蚂蚁扛树”“大象没力气。“真滑稽、真奇怪、真好笑、怎么都是颠倒的。”
  反思:在幼儿发表自己看法的同时,我只是老师初浅的表面性地回应了幼儿,没有抓住机会让幼儿进一步理解颠倒的含义,当幼儿说到颠倒时,应该抓住“颠倒”两字,让幼儿说出颠倒的意思或句子,当幼儿提到某句时,应逐句讲解此句的含义,让幼儿真正理解颠倒,为创编做好铺垫,而不是直接告诉儿歌的名称。
  二是学念学唱儿歌,感受韵律。当我出示图谱边念儿歌边贴出儿歌中相应的事物时,就让幼儿为我拍节奏,目的是让幼儿通过拍节奏感受儿歌的韵律。幼儿学念时采取了多种方式:集体念、个别念等,念时边引导有节奏地拍手念歌词。
  反思:让幼儿再次倾听目的是让幼儿感受儿歌韵律和节奏,但由于能力弱的几位幼儿还没有熟悉儿歌,节奏把握也不是很好,使得这些幼儿对于歌曲掌握程度不佳。可以适时出示下节奏图谱方便弱的幼儿掌握节奏,也方便音乐感强的幼儿巩固。
  三是重点的创编的环节,出示了小鱼儿、天空、海洋、小鸟、公鸡还有母鸡等图组,让幼儿根据颠倒国的世界来创编。小鱼儿原来是生活在哪里的?在颠倒国它又该呆在哪里呢?
  反思:部分幼儿由于在中班老教材中接触过这个歌曲,一下子就说出了小鸟儿游泳在海洋里,小鱼儿飞在蓝天里。而其他的幼儿也能都感受并理解颠倒国的世界中的颠倒。并学着把歌词填进去。
  总之,由于有了先前的经验与理解,孩子们的回答就像一个精彩纷呈的世界:小鱼飞在蓝天中;小鸟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他们口中的颠倒世界是如此稀奇,不受拘束的孩子个个都是创造美的天使,激发了孩子们的潜在能力。

  音乐课教学设计与反思5
    能够有感情的演唱《卢沟谣》这首歌曲,感受卢沟桥地区发展变迁的千年历史画卷,以音乐丰富的情感陶冶学生。 2教学目标
  1.能够有感情的演唱《卢沟谣》这首歌曲,感受卢沟桥地区发展变迁的千年历史画卷,以音乐丰富的情感陶冶学生。
  2掌握“(中强、强、很强、渐强)力度变化,反复,结束句,倚音”等音乐记号。 3学情分析
  高音对孩子们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4重点难点
  1.用充满激情的声音唱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准确表达“渐强,倚音”等音乐记号的演唱方式。 5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讲故事: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段历史故事。日本帝国主义早就对中国虎视眈眈,只是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借口,1937年7月7日晚上,日军借一个士兵失踪为借口,要进入北京市西南的宛平县城搜查。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一无理的要求。日军开枪开炮猛轰卢沟桥,向城内的中国守军发动进攻。中国守军奋起还击。驻华日军以此为借口悍然发动了“七七事变”,日本惨无人道的侵华战争开始了。这次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卢沟桥的炮声宣告了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卢沟桥?,位于北京市西南方向的永定河上,是一座古老的石造多拱桥,词作家李明圣、曲作家鄂矛在这里共同完成了一首歌,它的名字叫《卢沟谣》,这首歌曲是“唱响中国”入围的36首歌曲中,唯一一首写给孩子们的歌。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欣赏歌曲.(书写标题)师播放视频
  师:孩子们,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呢?生:……..
  师:你真有欣赏水平,你对音乐的感受能力真强,你很有想法
  歌曲前面是读童谣,后面是唱童谣,这种读唱结合形式你们喜欢吗? (出示歌词)那我们也先来读童谣吧!要读好童谣,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哪些问题呢?(读音位置要高,还要注意童谣的节奏,读清楚等)老师还想提醒同学们注意读音的.位置要高,让我们来试试吧!教第一句,再齐读,没读好的地方再示范,轻轻的往上朗读
  二、朗读歌词
  师带生一起朗诵歌词。
  师:同学们读的很有节奏感(有声有色,有感情)现在我们再次聆听歌曲,体会歌词所蕴含的深厚历史底蕴,同时找出这首歌曲中最有挑战性的那句旋律.师:想听老师唱吗?想。老师想邀请同学们和我一起朗读前面的童谣,你们愿意吗?(间奏)王老师特别想得到同学们的鼓励
  师:谢谢孩子们(安静的聆听或掌声) 2.通过练声,解决歌曲难点。
  师:你们找到了最有挑战性的那句旋律了吗?(出示PPT)
  找得非常准确,按照老师的要求做,你们就可能会通过挑战,请起立,注意口型,气息(由低到高练习结束句)加上歌词再来唱一唱。
  师:同学们唱的真棒,这么高的音都难不倒你们,那第一段你们就很容易完成了。 3.学唱第一段
  现在我们就来学唱第一段,老师唱一句歌谱,同学们填一句歌词。这种写在音符左上角的小音符叫前倚音,它不占后面音符的时值,注意听它是怎么唱的。(解决咬字吐字、归韵的问题,)
  4.同学们的音准和节奏都很不错,现在我们跟着音乐轻声的唱一唱。请同学们用余光看老师的指挥。
  5.进行强弱处理(复习mf、f、ff和渐强)
  师:现在可以说同学们会“唱”了,要想“唱好”就要理解这些力度记号的意思,还要会用我们的歌声表现这些力度变化。这个符号?mf?叫中强,他表示让我们用中等的力度来演唱,这个“f”叫强,强不是声音大,更不是吼唱,他是语气的加重,  椅子
  活动目标:
  1、学  活动准备:
  1、熟悉音乐。
  2、每人一张椅子,排列成秧田式。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泼水歌),找座位。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去找自己的小椅子一起做游戏好吗?(幼儿边拍手边找座位)
  (二)、游戏“亲一亲”
  师:我们来请小屁股和小椅子来玩“亲一亲”的游戏好吗?
  师示范:亲一亲,屁股碰椅子后马上站起来,同时嘴里发出“叭”的声音。你们会吗?
  幼儿练  亲两亲:方法同上。(亲三亲)
  我们还可以请我们身上的什么部位和小椅子来玩“亲一亲”的游戏呢?
  幼儿自由发挥,教师带幼儿尝试。亲小手的时候可以增至5亲。
  (三)、游戏“躲猫猫”(创编游戏动作)
  1、你们玩过“躲猫猫”的游戏吗,谁来说说?
  今天我们和椅子一起来玩“躲猫猫”的游戏。
  2、我先把自己藏起来,(师示范藏在椅背后,并扶住椅背)等你们藏好了,我就来找你们。
  “宝宝,藏好了吗?”“那我来找啦”“宝宝,在哪里”
  3、师说:刚才我看到这个宝宝把头这样露出来了,我就知道原来他躲在椅子背后了,看我来学学他的样子:师示范:(左右探头)
  4、还有什么办法也能让老师找到你啊?(引导幼儿创编伸出手、伸出脚等动作)带幼儿练  师带幼儿做:“宝宝,在哪里”边说边做动做:双手扶住椅背左右探头的动作,幼:“宝宝,在这里”重复第一句音乐。接着练  上下探头
  右手叉腰,伸出左手做摇手状
  左手叉腰,伸出右手做摇手状
  6、待幼儿熟练后交换角色:幼儿找,老师藏。(找老师时,你们应该怎么说啊?)(音乐)
  7、做完后,接着示范下面的动作:
  双手叉腰,小碎步从椅子后面跑到前面,转身面向椅子
  双手同时按照__|__X|的节奏拍击椅面
  师:谁说说,我刚才还想了一个什么办法让你们知道我藏在椅子背后的。(幼儿说)
  8、幼儿完整随音乐练  活动反思:
  本课整体上的效果还是不错,孩子们在学  会唱歌的锤子
  活动目标:
  1、熟悉歌谣,学  活动准备:
  音乐、图谱、图片、乐器:打棒、碰铃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在熟悉歌谣的基础上,学  活动难点:用碰铃演奏十六分音符
  活动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唱歌吗?
  师:有一位修鞋匠老爷爷他手中的锤子也会唱好听的歌,我们一起来听。
  二、互动学  (一)欣赏歌谣,初步理解歌谣
  师:老爷爷手中有几种锤子?(出示大小锤子图片)
  它们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师:我们再来听一听有什么不一样?
  (二)再次欣赏歌谣,感知大小两种锤子的节奏
  1、师:大锤子是怎么敲的?(出示图谱1)
  师:敲了几下呢?
  师:我们一起拍手来试试。
  师:大锤子敲得声音重还是轻?
  师:我们再来试一试。
  2、师:小锤子是怎么敲的?(出示图谱2)
  师:敲了几下呢?
  师:小锤子敲得声音重还是轻?
  师:我们一起拍手来试试。
  3、教师说前半句,幼儿拍手表现两种锤子的轻重
  三、探索交流
  (一)学  (二)根据乐器的音色为歌谣选择乐器
  1、师:小朋友真棒,知道在修鞋的地方拍手,说词的地方摆头。瞧,老爷爷还给我们带来了礼物呢。(出示打棒、碰铃)
  师:你们认识吗?
  2、师:哪一种乐器的声音像大锤子在敲?
  师:哪一种乐器的声音像小锤子在敲?
  3、幼儿分两组分别使用打棒和碰铃。(教师巡视检查幼儿乐器的用法)
  4、师:我们用乐器宝宝来试试:大锤子唱歌当当当当,小锤子唱歌叮叮叮叮叮叮叮叮叮叮。
  (三)看图谱完整演奏
  1、教师指图带领幼儿演奏(提醒幼儿说词部分乐器休息)
  2、教师小结:乐器的使用以及小锤子的演奏
  师:小朋友想一想碰铃怎么就敲得快了?
  3、幼儿互换乐器,感受不同音色的乐器所演奏的效果不同。
  四、拓展延伸
  师:这首歌谣叫《锤子歌》,老师将图谱放到表演区,小朋友可以试试除了用打棒和碰铃伴奏,还可以用什么乐器?反思:每个孩子都喜欢敲敲打打,对声音有一种天生的敏感性。由于小班幼儿没有太多的演奏经验,对于他们来说乐器的演奏是具有一定难度的,因此我选择了歌谣《锤子歌》。
  活动反思:
  这首歌谣琅琅上口,便于理解,同时还有孩子们喜欢的象声词“咚”,“叮”,并且通过大锤、小锤的对比可以让幼儿更好地感知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以及音乐的轻重、快慢。十六分音符的节奏型对于小班幼儿来说颇有难度。例如:在本次活动中,小锤子敲了八下,小班幼儿没有那么强的自控能力,不可能正好敲八下。只要幼儿能跟上节奏,音乐停,乐器不敲即可。
  怎样能让幼儿用碰铃给小锤伴奏时既敲得快还要节奏清晰,那就在于两个碰铃之间距离的掌握,离得太近听不清敲的节奏,离得太远跟不上节奏。要提供给幼儿充分的时间来探索发现这一秘密。
  由于小班幼儿没有配器的能力,因此我给幼儿提供了打棒和碰铃两种乐器。幼儿可以根据乐器的音色来和大锤、小锤进行匹配,为幼儿后面学  在整个活动中幼儿的参与度还是很高的,但是仍有3名男孩对于后面的集体演奏环节不是很感兴趣,因为是分组演奏,所以存在等待现象,他们3个是急切的想敲击乐器,但是老师不允许,所以后面出现了不耐烦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