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文网
导航:网站首页 >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总【七篇】

时间:2024/3/3 11:33:00
 
奋斗之路不可能是坦途,它的上面有时布满了荆棘。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总【七篇】,欢迎大家阅读和收藏一下噢。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的:
  1、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油画棒画创作媒介的特点、创作手法,能够让学生学会利用相关工具和技法创作出一幅表达自己心声的油画棒画。
  2、学会画简单的油画棒画。
  教学重点:
  了解油画棒画的特点和表现手段。
  教学准备:
  1、笔:铅笔——宜选取软性铅笔如2B、4B等铅笔用于所画对象的轮廓勾形;蜡笔——有十二色、二十四色、四十八色等,初学者选用二十四色为宜。
  2、纸:宜选取普通素描速写纸,易着色,不易将纸涂坏。
  3、其他工具:橡皮、刮刀、削笔刀、画板等。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句:
  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
  双手去做工,大脑去思考。
  用手不用脑,学习学不好。
  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
  (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展示图片,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学会正确的观察分析方法:怎样才能画出一个有灵气、招人喜爱的小宝宝、小动物呢?首先应引导学生学会用观察、分析的方法,即从整体到局部、从大到小观察对象,从而发现他们的特点(如长鼻子象、大耳朵兔、长颈鹿)。但应切忌教条式地给学生太多框框限制,否则会限制学生的创造力及画中所表现出的意趣,宜鼓励他们正确观察后大胆下笔。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充分抒发自己的情感。
  2、了解油画棒画的基本勾形,类似于速写。标准的执笔方法可使蜡笔不易折断。正确的涂色方法易使所画对象色彩饱满、自然、生动。
  3、掌握油画棒画的作画步骤:①我们画各种物体形象,先要把各部分归纳成不同的基本形,在进行组合描绘。步骤是:先整体后局部,先大后小,先外后里,先上后下。可以先用铅笔打稿,再涂色,也可直接用蜡笔(或油画棒)去画。
  画人物形象时,多从正面去表现,可把头部画成正面,四肢和躯干等画成侧面。
  画动物形象时,头部可以画成正面或侧面,四肢、躯干等画成侧面。
  画风景建筑时,从正面、侧面都可以描绘。画交通工具时,要多从侧面去描绘。
  观察分析比较对象(抓住特点);②确定画在纸上的位置及大小(大小适宜,位置偏中);③勾形(从整体至局部,从有特点的部位到其他部位);④涂色(注意色彩的过渡、重叠,不能涂到轮廓线外);⑤勾线(用深色笔加强外轮廓,调整画面)。为了使画面上一些浅色或者重叠的物体形象更突出,就需要用颜色把各部分的轮廓勾画出来。勾线前,要先平涂好各部分的颜色,再用深色蜡笔(或油画棒)勾线,这样画面既干净又美观。如果采用彩色水笔勾线,要先用深色彩笔勾画出各部分的轮廓线,然后平涂蜡笔(或油画棒)色。反之,会因为蜡笔色的蜡性,而不好勾线。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进一步体会除法的含义,并借助乘法口诀求商。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能够结合情景,发现信息,提出解决问题,深化学生对除法运算的认识,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直观地参与到活动中来,感受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让学生能够结合情景,发现信息,提出解决问题,深化学生对除法运算的认识,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难点:
  深化学生对除法运算的认识,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课前准备:
  1、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发现信息,提问选择信息,思考解决问题探究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掌握知识。
  2、课件。
  教学过程 :
  一、情境创设。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领同学们到森林中的动物学校去看一看。现在那里可热闹了,小动物们刚刚放学,正走在回家的路上。小朋友们想见到它们吗?
  (课件出示:“回家路上”主题图)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看一看,说一说。
  (1) 观察画面。
  引导学生说一说画面上有什么,谁在干什么?把看到的情景讲给大家听。同桌互相说一说。
  (2)组织全班汇报交流。
  2、提出问题。
  (1)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从一幅图中居然了解到这么多多信息,现在,老师请小朋友根据图中信息提数学问题。最近我们学习了乘法,你能不能提出一些要用乘法来解决的问题呢?
  (2)组织全班汇报交流。
  3、解决问题。
  (1)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问题,比一比,看哪个小组解决的多。
  (2)汇报学习过程。
  (3)引导学生质疑,教师指导
  三、教学效果测评。
  1、比一比,算一算。
  刚才在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中,小朋友们都把乘法口诀用得很好。接下来你们能利用乘法口诀进行口算吗?
  (1)出示第一张卡片,指出算式,说出答案并说明用了哪句乘法口诀。
  (2)依次出示卡片,开火车形式读算式,说答案与口诀。
  (3)做书中练习第一题。(让学生直接用口诀说出答案)
  2、完成书中第2题。
  (1)了解题目要求:看图填空。
  (2)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列出算式。
  3、送信游戏(找新家)。
  小朋友们都十分聪明,会用所学的知识解决这么多问题。下面我们就运用自己的智慧帮助小动物们找一找它们的新家,好吗?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学生谈收获)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2、学会生字,理解窟窿、街坊、劝告等词语的意思。
  3、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入题
  1、上学期我们学过一则寓言叫做《刻舟求剑》,讲了个什么故事,谁能说说!
  2、这位刻舟求剑的人在上岸后能不能找到他丢失的剑?这个故事讽刺了──
  3、像这样用一个短小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是讽刺一些人,说是寓言。
  4、今天我们要一起来研究第九课《寓言两则》
  二、题意
  1、寓就是寄托、包含的意思。言则是讲道理。
  2、则的意思是?(篇)
  3、这两则寓言又将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或是讽刺了哪种人。先来研究第一篇,跟着我一起写课题──亡羊补牢。
  三、初读课文
  1、让我们先来看看这篇故事讲了什么?请大家自由讲课文,了解故事。
  2、谁能不看书,用自己的话将故事讲给大家听听?
  3、听了同学讲的故事,课题中的亡是什么意思?能从课中文找出一个词来解释牢吗?
  4、牢的愿意是指关性口的圈,而课文中指的是羊圈!
  5、了解了课意,再去读课文,用一句话完整的句来概括课题的意思。
  四、精读课文
  1、亡羊就是丢失了羊,故事中,这位养羊人,共丢了几头羊,都是怎么丢的,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
  第一次:一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少了一只。
  ⑴ 这羊少的原因是什么?
  ⑵ 窟窿:注意窿读轻声;记字写字;理解字义──洞。
  ⑶ 因为__________所以养羊的人少了一只羊。
  第二次: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
  ⑴ 这回丢的原因是什么?
  ⑵ 依然是那个窟窿惹的祸。你想对养羊人说些什么?
  2、街坊也像你们一样的热心,当他在第一次丢羊的时候,就在劝他了,找出来读读。
  3、对着街坊(解释:邻居)的好言相劝,养羊人却是那么地怎样?(说出他的不在意,无所谓)
  4、第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心情大不一样,他非常地──后悔!此时,他又想些什么,做些什么?
  5、是啊,从图中我们也可以看出。用你的话来说说看吧。
  6、以后,羊圈里的羊再也不丢了!
  五、体会寓意
  1、试想,当然劝过他的街坊正在好路过这儿,他会说些什么?
  2、丢了两次羊了,如果再不修羊圈的话,后果会?
  3、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的错误,只要( ),就( )。
  4、所以在亡羊补牢后面还有一句话,就是──未为迟也(为时不晚)。
  5、在生活学习中,我们一定也有类似的现象,联系生活的实际,四人一小组说说看。(环境污染、防眼近视)
  六、认读生字
  1、本文还有几个需要识字的生字:
  寓、街坊、窟窿
  2、书写提醒。
  〖板书设计
  亡羊补牢
  第一次 第二次
  丢 丢
  不补 赶快堵
  又少 再没丢
  未为迟也
  第二课时
  南辕北辙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寓言《亡羊补牢》的寓意,知道只要( ),就( )。
  2、本节课,我们将一起研究另一则寓言,板书:南辕北辙
  3、有知道这个故事的吗?来说说看(师适量补充)
  二、了解故事
  1、听了故事,你想说什么?
  2、这位要去楚国去的人,能到到他的目的地吗?
  3、辕是车杠;辙是车轮在路上留下的痕迹。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什么呢?(辕向南辙向北,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结果离目标越来越远。)
  三、精读故事
  1、楚国在南边,这个人却要往北走,我们都知道这是不可能实现的,他的朋友也在苦苦地相劝。找出他与朋友的对话,同学一起来读读。
  2、分角色读。点评(读出了朋友的不解、诚恳,读出了他的固执)
  3、用上虽然但这个名式来解释一下,这个人到不了楚国的原因。
  (虽然他的马跑得很快,但离楚国越来越远)
  4、朋友一连串的问题也没有让这位固执的人方向,只能看着他越走越远,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5、看着越走越远的车夫,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四、课外延伸
  1、这个成语来源于《战国策·魏策四》,是发生在战国后期的一个故事。想听听吗?
  战国后期,一度称雄天下的魏国国力渐衰,可是国君魏安厘王仍想出兵攻伐赵国。谋臣季梁本已奉命出使邻邦,听到这个消息,立刻半途折回,风尘仆仆赶来求见安厘王,劝阻伐赵。季梁对安厘王说:今天我在太行道上,遇见一个人坐车朝北而行,但他告诉我要到楚国去。楚国在南方,我问他为什么去南方反而朝北走?那人说:不要紧,我的马好,跑得快。我提醒他,马好也不顶用,朝北不是到楚国该走的方向。那人指着车上的大口袋说:不要紧,我的路费多着呢。我又给他指明,路费多也不济事,这样到不了楚国。那人还是说:不要紧,我的马夫最会赶车。这人真是糊涂到家了,他的方向不对,即使马跑得特别快,路费带得特别多,马夫特别会赶车,这些条件越好,也只能使他离开目的地越远。说到这儿,季梁把话头引上本题:而今,大王要成就霸业,一举一动都要取信于天下,方能树立权威,众望所归;如果仗着自已国家大、兵力强,动不动进攻人家,这就不能建立威信,恰恰就像那个要去南方的人反而朝北走一样,只能离成就霸业的目标越来越远!魏安厘王听了这一席话,深感季梁给他点明了重要的道理,便决心停止伐赵。
  2、古人还用文字记录下这个故事:
  出示:今者臣来,见人于太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3、读这篇古文,感知古文的不同。几千年前的故事,你来品味品味,看能不能理解。
  五、寓言故事
  1、说说你收集到的寓言,看看大家能不能领会你所说的故事说,含着一个怎样的道理。
  2、听了这么多的故事,的确让我们受益非浅。在生活中,这些道理将让我们变得更加的明智。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大家听说过千手观音邰丽华吗?她小时候生病时,由于药物使用不当,导致她听力丧失。从而导入新课。
  二、通过对生活事例的讲座与分析,来认识安全用药.
  展示事例:小明感冒发热了,他跑到药店买了一些抗生素药物,认为消消炎症就可以了。分的做法好吗?为什么?你能给他哪一些建议?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对此行为作出相关的评价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过渡: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过许多药品,请你尽量写出这些药品的名称及其它们的作用。
  2、认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通过交流,出示药盒,观察药盒上的相关项目,提出:在药盒上有哪些项目? 通过学生活动,认识到在有的药盒上有“OTC”标志,从而导入到对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内容。
  提出相关问题:你是怎样区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这样的区分有什么意义?
  3、学会阅读药品说明书
  学生分小组讨论:
  (1)药品说明书中哪些项目最先引起你的关注?为什么?
  (2)你没有关注的栏目有没有必要列在上面?
  4、学生交流对安全用药的认识及存在的问题。
  三、运用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设计家庭小药箱。
  要求:
  1、四人一小组,尽量考虑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的年龄、身体状况进行设计。
  2、药品的选择要合理、经济实惠、减少浪费。
  学生活动:小组交流。
  班内交流,并尽可能引发学生的讨论甚至辩论。
  课外实践:为你的家庭旅游设计一个小药箱。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儿童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小朋友从取下两只鸟蛋到送还鸟蛋的事。在这首小诗里,我们能看到孩子在母亲的启发下,幼小的心灵里萌生出对生命的珍爱,对小鸟的关爱,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放在(1~2年级)阅读教学阶段目标的第一条。一年级的阅读教学应把让学生能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兴趣作为阅读教学的第一要求。《两只鸟蛋》这一课意在设计了充满稚气的童真语言,增强了阅读兴趣,可以采取多种手段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读书,、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认识生字,读懂诗意,感受语言的特点和阅读的乐趣。
  教学目标
  1、认识蛋、取等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鸟儿是人类的朋友,增强保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流程
  一、直接导入
  这节课,我们学习一首小诗,这首诗的内容跟黑板上的这四个字有关两只鸟蛋,谁能读。你真了不起蛋字你是怎样认识的还能组哪些词呢?
  (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认读生字,降低识字难度,帮助学生识字)
  二、读文,识记生字
  (1)初读文,扫清障碍
  这首小诗,想不想不用老师教,自己就试着来读一读,那如果你们在读的时候要是遇到困难该怎么办呢?
  (借助拼音,向同学、老师求助,提示扫清障碍的手段,这样可以提高读书的效率有利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自由读,将课文读流利
  办法很不错,下面,自己读一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本课的生字。
  刚才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一定有很大的收获,那谁勇敢的站起来把课文读一读。
  (3)凭借拼音,强化生字
  课文读得真流利,那这么多生字你会读吗?下面同桌互相读一读。
  (同桌合作学习,给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可互相取长补短)
  (4)引导学生多种方法读生字
  ①没有拼音的帮助,你会读吗?(开火车读)
  ②由学生当小考官,指名读
  ③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认读
  (采用多种方法认字,避免了学习汉字的枯燥性)
  三、再读课文,指导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生字我们都会读了,相信在读课文时你一定能把课文读通顺,读出感情来。
  (1)读第一节,渗透爱鸟、护鸟教育。
  老师这里有两只鸟蛋,想不想摸一摸,说一说摸的感觉。并引导学生带着这种感觉读文。
  (让学生亲自去感受,体会鸟蛋的好玩,然后带着喜爱之情去读文,有助于学生把情感读出来。)
  读文后,再引导学生懂得,这小小的凉凉的,这么好玩的鸟蛋,你们想不想亲自去找一找,玩一玩吗?这种行为对错,并说明理由,(可以在小组内讨论)
  (通过讨论学生可以意识到鸟类是人类的朋友,要有爱鸟的意识,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采用自主的方式学习其它三节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我们不能拿鸟蛋玩。为什么?快快读剩下的三节吧!采用你喜欢的方法,然后把你最喜欢读的小节,读给同桌听,并悄悄告诉你的同伴为什么喜欢。你认为你的同伴读得好,那你还可以推荐他读。
  (让学生学会评价。通过赞美,可以取别人的长处,发现自己的不足)
  四、指导看图
  这篇课文还有一幅图,这个小男孩,望着蓝天在想什么?谁能猜到,课内有时间可以动手把小男孩想到的景象画下来。
  五、整体读文,借用游戏巩固生字
  引导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全文,可以拍手读、互相读,也可以背着读。然后由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为本课生字找出正确音节,贴在生字下面,看一看哪个小组先完成任务,最后齐读成果。
  (孩子需要游戏,喜爱游戏,借用游戏,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巩固识字,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
  六、总结谈话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两只鸟蛋》这篇课文,课文读熟了这些生字都学会了,祝贺大家又胜利的完成了学习任务。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案示例
  (一)
  课时安排:本文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
  一、通过学生自读课文,检查预习。读后,教师正音。
  二、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参见“教材分析”部分的“作者介绍”和“写作背景”。
  三、学生自助解决重点实词和虚词的用法,不懂的地方存疑。
  四、教师释疑,师生共同疏通文章大意。
  五、有条件的可以找来记录北方初春的录像带播放,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六、分组鉴赏。可以从文章内容、表达的情感、写景方法、文章结构、语言表达、写作意图、读后感等诸多角度入手。
  七、教师总结。
  中国历代的文学作品,以“春”为题材的不少,但从时节看,大多是写仲春、暮春之景;从地域来看,又多钟情“南国之春”;从情愫来看,且多“伤春”之作。本文写北国的初春景象,清新清俊,意趣盎然,堪为写春佳构。作者先放着线儿,并不急着写满井,也不急着写春风解春情,而是将笔锋一转,点染出春寒料峭,余寒犹厉,紧要处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这一笔,可谓据实招来,北国的早春,本就如此。不像南国:风最轻柔雨最时,根芽长就六朝枝。“春”自是不急,可人却憋得慌,“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我们甚至可以想象,这只如笼中鸟的北国客人,为盼春到,是如何在斗室之中来回地踱着方步了。人是关不住的,他终于不想忍下去了,“冒风驰行”,但每次都是“未百步辄返”。盼春之情切,犹如那胀鼓鼓的弓箭,一触即发。
  北国的春了无痕,可不,从春朝节到二十二日,这才几天的工夫,春就驻到北国了。且看这满井的春水、春山,山有人的体态,水有人的情意,水像乍出匣的明镜,山像刚梳洗过的美女。这一切是那么秀气传神,令人耳目一新。如果你还没有找到初春,这一处景致准是: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一个“将”字,一个“未”字,写尽春意处处,令人遐想联翩,比起东坡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扬花词》(“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里去,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更有意境。“柔梢披风”,岂不正是那个刚梳妆的美女子吗?“柔”大概是初春的身胚,在北国的风中,一定更具丰姿了。“绿浅黄深二月时,傍檐临水一枝枝。迎风无力纤纤挂,待月多情细细垂。”我们不禁要问:是哪个诗人曾经这般钟爱呢?这般的春色,这般的春意,惹来寻春客,他们或“泉而茗”,或“罍而歌”,或“红装而蹇”;这般的春色,这般的春意,惹来“曝沙之鸟,呷浪之鳞”。这便是北国的春天,难怪作者“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八、小组汇报鉴赏成果。
  九、作业 。就鉴赏成果,写成一篇400字以上的文学评论。
  教案点评:
  文言文的教学不必每课都弄得特别细,尤其是自读课文,要允许学生“囫囵吞枣”。在整体感知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多读读,多议议,甚至可以找来同题材或同体裁或同时期同一作家的作品,开展比较阅读,从不同方面启发学生。
  (二)
  学法引导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游记散文,能抓住特定时间、地点的景物特征写最,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语言更加形象有韵味,适合反复吟诵,用心感受,应着力于诵读、感悟。
  重难点分析
   1.通过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感情。
  2.学习细致的观察生活和准确生动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以上两点,采用以学生诵读感悟为主,老师适时启发,点拨的方法学习。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游记散文,作者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号石公,公安(现在属湖北省)人。万历二十年进士。他与兄宗道、弟中道合称“三袁”,世称“公安派”。他们提出“性灵说”,认为文学应当“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他们对于复古主义的驳斥相当有力,认为文学是随着时代发展的,每个时代的文学,不应当厚古薄今,更不应当用古泥今。他们在创作上坚决反对临摹古人,强调写自己所想、自己所感的东西,也就是“独抒性灵”,主张用平易近人的语言进行写作,不用典故。在创作方面的表现是小品文领域的开拓。他们的作品文字清新活泼,文笔秀逸,意趣盎然。今天我们学的这篇游记紧扣景物的季节特点,细腻描写满井的初春景色,不多几句话,便勾画出一片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作者描写简练形象,再现当时游览情事。文笔清新秀丽而有生气,比喻新鲜、贴切,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游览时的轻松喜悦的心情。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品味这篇优美的散文,共同体味洋溢在文中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浓浓情趣。
  (二)整体感知
   1.自读全文,疏通字词。
  2.教师范读。
  3.学生有感情朗读。
  (三)教学过程
   1.自读课文,对疑难字词质疑、讨论。
  2.老师范读或听朗读录音,从记叙的六要素的角度整体了解文意。
  时间:花朝节后廿二日 地点:满井
  人物:我与数友 起因:局促一堂之内,欲出不得。 廿二日天稍和。
  经过:心境“若脱宠之鹄”,尽览初春水光山色,饱览游人怡然之情。
  结果:感慨“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来之知也”。
  3.概括段意
  (1)第一自然段写城中“余寒”景物,欲扬先抑;
  (2)第二自然段写满井春色。融情人景,寄托追求。
  4.提问 第一自然段可删否?
  烘托、反衬手法,是极必要的铺垫,作者欲扬先抑,欲进先退,把迫切渴望出游的心情暗示给读者。
  5.提问 文中细腻刻画了哪些初春景色?
  高柳突堤、土膏、冰皮、波色、鳞浪、山峦、晴雪、柳条、柔梢、麦田浅鬣、游人、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毛羽鳞鬣)
  6.提问 试分析文章的写景顺序。
  自然景→人文景→自然景
  (山水风光→游人→动物)
  远景→近影
  (山水风光→柳梢、麦田)
  7.提问 直接抒写作者心情的语句有哪些?体现了作者什么心情?
  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若脱笼之鸽→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仰郁、烦躁→轻松喜悦→感叹赞美
  (抑 → 扬)
  (四)总结、扩展
  本文以议论作结,言明自然未尝没有春色,只是“局促”之人不知道春在哪里罢了。这体现了作者的人生感悟,真正的自然是在“郊出之外”,不是在人事纷扰的“城”中。作者在官场感到孤独,大自然却给他以慰藉,在心灵与自然的贴近中,山水鱼鸟都成了他的知己
  (五)布置作业
   书面一:分散朗读,并注音(出示小黑板,全班在练习本上注音,然后指名板演,共同订正。)(括号内是答案,下同。)
  1.燕(yàn) 2.花朝(zhāo)3.辄(zhé)4.妍(yán)5.倩(qiàn)6.靧(huì) 7.蹇(jiǎn) 8.呷(xiā)9.廿(niàn)10.浃(jiá)
  口述:l.比喻句,明确在本体与喻体之间常用似、像、若、如之类的'喻词。本文有哪几个比喻句?(共有3个:①若脱笼之鹄。②如镜之新开……③如倩女之靧面……。“娟然如拭”不是比喻句,它的意思是“美得像刚刚揩拭过的那样”,只是描绘而已,虽有“如”字,前后并没有具体的本体和喻体。)
  书面二:本文写景细致入微,你读了有哪些体会?请选例并简要说明。(自读课文,用这类题目来检测,不作死板限制,可以让学生有自由发表意见的余地,不会扼杀有才能学生的天机及积极性。如果在水平属中下的教学班,可以改用课文后的一、二题。)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教材分析
  〔解题〕
  大熊猫是我国特产的一种珍稀动物,也叫猫熊、熊猫。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我们的国宝大熊猫。
  〔结构分析〕
  这篇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根据内容可将其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写最可爱的动物是大熊猫。
  第二部分(第二、三自然段)具体介绍大熊猫。
  第二部分又可以分为两层:
  第一层(第二自然段)介绍大熊猫可爱的外形特征。
  第二层(第三自然段)介绍大熊猫的生活习性。
  第三部分(第四自然段)说明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我们要爱护大熊猫。
  〔语意理解〕
  “动物园里有许多动物,最可爱的要数大熊猫了。”
  这句是全文的开头,用对比的方式引出写作的对象大熊猫,于对比中表达了作者对大熊猫的无比喜爱。
  “大熊猫身子胖,尾巴短,毛很光滑。四肢和肩膀是黑的,身子和头是白的。最有趣的是一双圆圆的黑眼圈,一对毛茸茸的黑耳朵。”
  这段话介绍了大熊猫的外形特征,作者抓住了大熊猫的特点,从整体到局部,从视觉、触觉、感觉等几个角度来介绍大熊猫,使我们对大熊猫既有整体把握,又有形象的感觉。“身子胖,尾巴短,毛很光滑”,连用几个短句,从整体上介绍。“最有趣的”于整体中突出局部,“圆圆的”“毛茸茸”两个叠词把熊猫的样子描写得惟妙惟肖,而且读起来也琅琅上口,从这段描写中我们也能体会到作者对大熊猫的喜爱之情。
  “大熊猫小时候很活泼,喜欢爬上爬下。长大以后不大爱活动,常常用爪子抱着头,呼呼大睡。它睡着的时候,你去逗它,它睁开眼睛看看你,又呼呼地睡了。它睡醒了,就摆动着胖胖的身体,走来走去找东西吃。”
  这段描写了大熊猫的生活习性,作者采用对比的手法,首先将小时与长大后两种不同时期的行为进行对比。描写了活泼好动,机灵可爱的小熊猫,“爬上爬下”一个动词很形象地描绘了小熊猫好动的个性;描写了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形象,抓住了最有代表性的“睡觉”这一细节不惜笔墨进行描写。“常常”表频率,说明经常,“抱着头”很形象地描摹睡觉的状态,“呼呼”更显出它睡得香甜。尤其是“逗它”的细节的描写,更是活灵活现地把一个不大爱活动的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摆在读者面前了。然后作者又将睡觉时与睡醒后的大熊猫进行对比,“摆动”“胖胖”“走来走去”形象、贴切地描绘出大熊猫的样子,我们看出这真是一只“懒”熊猫,“馋”熊猫,可爱的熊猫。
  “它爱吃新鲜的竹叶、竹笋。”
  这句承接前文继续交代大熊猫的生活习性之一:饮食特点。
  “大熊猫的数量少,只产在我国。”
  这句表明大熊猫的珍贵数量少及其产地单一。
  “它是非常珍贵的动物,是我国的‘国宝’。”
  进一步指出大熊猫的珍贵及是我国的国宝。表达了要爱护大熊猫,保护大熊猫,帮助大熊猫的感情。
  〔写作特点〕
  1.对大熊猫的介绍抓住特点,重点突出,形象鲜明。本篇抓住了大熊猫的主要特征进行介绍,如外形特征、生活习惯等方面,重点突出,形象鲜明。
  2.描写生动形象。作者对大熊猫的描写很生动形象,如对其外形颜色、体态的描写,对它睡觉、找东西吃的描写等,很形象。
  3.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思想感情。除课文第一句“可爱”之外,全文无一句直接赞美之句,但我们从字里行间能深切地感到作者对大熊猫的喜爱之情,结果也同样表达了作者的保护大熊猫的感情。
  教学建议
  1.初读课文
  课文分四个自然段介绍了大熊猫外形的可爱及生活习性,告诉我们它是我国的国宝。
  2.引导学生展开读书活动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
  黑龙江的扎龙是丹顶鹤的故乡,四川的卧龙又是谁的家呢?你想更多地了解大熊猫吗?出示课题,指导读书,要在初读中解决生字的读音,注意读好“爪zhuǎ”“竹zhú”等字的读音及“最有趣的是一双圆圆的黑眼睛,一对毛茸茸的黑耳朵”等长句的断句。在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细读第二、第三自然段,了解大熊猫的特点及生活习惯,重点体会它的可爱。要注意指导学生对全文的朗读,以加强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感知。
  3.结合单元主题扩展
  你对大熊猫还有哪些了解,你还知道哪些珍稀动物,搜集资料,办一份手抄报。
  建议本课教学1课时。
  参考教案
  快乐读书屋
  大 熊 猫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大熊猫的习性和特点,懂得爱护大熊猫及其他动物,增强保护珍稀动物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你喜欢大熊猫吗?那你对大熊猫了解多少呢?动物园里的熊猫馆今天正式对游人开放了,快让我们看看那里是怎样介绍大熊猫的吧!
  (二)初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圈画生字,标自然段序号。把课文读熟,感受大熊猫的可爱。
  (三)再读课文,朗读感悟
  1.熊猫馆需要招聘一位解说员为游客做介绍,请大家各自选择你最感兴趣的特点准备讲解,最后比一比看谁能成为最优秀的解说员。
  2.组内介绍、交流。
  3.选代表在全班交流。
  4.学生评议,教师相机指导朗读,引导学生用喜爱的语气来读。
  (1)写外形的段落:引导学生抓住“身子胖,尾巴短”和“毛茸茸”“圆圆的”等词来体会大熊猫的可爱。
  (2)写习性的段落:对比大熊猫小时候和长大以后的不同特点,抓重点词“爬上爬下”和“呼呼大睡”体会,进而了解大熊猫的习性。
  引导学生抓住“呼呼地睡了”和“摆动着胖胖的身体”等词感受大熊猫的憨态可掬。
  5.评选优秀解说员。
  6.检查生字识记情况,交流生字识记方法。
  7.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课外拓展
  你还想了解有关大熊猫的其他知识吗?请大家回家收集相关资料,我们再来交流。除了大熊猫,你还喜欢哪些动物,也可以收集它们的资料介绍给同学们。
  资料
  〔大熊猫〕也称“猫熊”、“熊猫”。体肥胖,形似熊而略小,长约1.5米,肩高约65厘米,尾很短。毛密而具光泽,眼周、耳、前后肢和肩部黑色,其余均为白色。生活在高山有竹丛的树林中,喜食竹类植物,亦食小动物。善爬树。性孤独,不群栖。视觉、听觉较迟钝。每次产一仔或两仔。仅产于中国四川西部和北部、甘肃南部、陕西西南部,为中国特产的珍贵动物,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可饲养、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