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文网
导航:网站首页 >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

时间:2024/3/3 11:33:00
 
成熟不是心变老,而是即使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还能保持微笑。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圆的周长》教学设计,欢迎大家阅读和收藏一下噢。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圆的周长,《圆的周长》教学设计及反思。
  2. 理解并掌握圆周率的意义和近似值。
  3. 经历推导圆周长计算公式的过程,初步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并能进行正确计算。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在探究中体验成功,增强信心。
  5. 结合圆周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点:推导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准确计算圆的周长。
  三、教学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四、教学准备:老师:课件、直尺、一元硬币、水桶、易拉罐、纸剪的圆、绳子等
  学生:2个大小不同的硬纸圆片、直尺、彩带、学具。
  五、教学过程:
  (一)、认识圆的周长
  1.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看过《米老鼠和唐老鸭》吗?
  师:今天黄老师把这两位“巨星”请到了我们的课堂,咱们鼓掌欢迎它们的到来好不好?(生齐鼓掌!)
  师:米老鼠和唐老鸭在跑步,唐老鸭沿着正方形路线跑,米老鼠沿着圆形路线跑。到底谁跑得路程长呢?
  2.迁移类推
  师:(让学生自由发言后说明)究竟它们谁跑得路程长?如果给你有关数据你能裁定谁跑得路程长吗?
  (1)师:谁来说说要求唐老鸭所跑的路程,就是求什么?(就是求正方形的周长。)
  (2)师:谁再来说说什么叫正方形的周长?你会求正方形的周长吗?(围成正方形四条边长的总和叫做正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周长等于边长×4。)
  师:知道边长×4的含义吗?(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系,周长是边长的4倍。)指名说。
  (3)师:要求米老鼠所跑的路程,实际上就是求圆的什么呢?(圆的周长)
  师:很好!那什么叫圆的周长,又怎样计算圆的周长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愿意吗?(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每个同学的桌上都有一元硬币、易拉罐等物品,从这些物体中找出一个圆形来,互相指一指这些圆的周长。
  师:谁能概括一下,什么叫做圆的周长呢?小组讨论后指名答。
  (完成板书: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师:(出示一教具圆片)谁来说说这个圆的周长就是指哪一部分的长?指名学生边演示边说。谁再来说说。
  3.实际感知
  师:请同学们拿起圆形纸片,小组之间互相指一指、说一说圆片的周长。
  (二).测量圆的周长
  1.师:正方形、长方形的周长很容易尺量计算,大家猜猜圆的周长用尺量计算方便吗?(不方便)
  师:(出示教具圆片)那有什么办法呢?在小组内讨论一下。量出一号圆的周长,并把数据填写在实验报告单相应的表格中。听明白了吗,开始。(小组活动)
  2.小组汇报:(预设)
  (1)师:哪个小组愿意来汇报?
  【方法一:用线绕
  师:谁来与老师配合绕给同学们看看?
  (师生合作用绕线的方法去测量圆周长)
  师:这样绕了以后,怎么就知道了圆的周长呢?(生说明)
  师:(课件补充说明)用线绕圆一周以后,捏紧这两个正好连接的端点,把线拉直,这两点之间线的长就是什么?(圆的周长)(2)师:除此以外,还有别的方法吗?
  【方法二:把圆放在直尺上滚动一周,教学反思《《圆的周长》教学设计及反思》。
  师:(课件演示)请看大屏幕,在圆上取一点作个记号,并对准直尺的零刻度线,然后把圆沿着直尺滚动,直到这一点又对准了直尺的另一刻度线,这时候圆就正好滚动一周。圆滚动一周的长就是什么?(圆的周长)
  (3)师:现在老师给你一个圆,你会测量它的周长呢?(会。)
  师:真的吗?谁敢来试试。
  指名一生上台测量黑板上的圆。可能用线绕。
  师:有什么感觉?(不方便!)
  师:那你可以把它搬下来滚动呀!(生齐笑)
  这就说明用绕或滚这两种方法测量圆的周长,有时还很不方便。这就需要我们探讨出一种求圆周长的普遍方法。
  (三)、引导学生发现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关系
  1.猜测
  师: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周长是边长的4倍,那么圆的周长跟它的什么有关呢?
  2.验证
  师:谁知道圆的大小是由什么来决定的吗?(半径或直径)
  师:圆的周长是不是和直径有关呢,请同学们来观察几个圆。(媒体演示)
  师:哪个圆的直径最长?哪个圆的周长最长?哪个圆的直径最短?哪个圆的周长最短?
  师:你感觉到了吗?
  (圆的直径越长,周长越长;圆的直径越短,周长越短。)
  师:这就说明圆的周长肯定与圆的什么有关系?(圆的周长与直径有关系。)师:圆的周长与直径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师:刚才,大家都对圆的周长与直径成什么关系进行猜测,下面,我们就通过动手实验来检验大家的猜测是否正确。
  ①测量计算。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4个大小不同的圆,分别测量它们的直径和周长,并按要求填写下表。
  ②汇报、展示。
  让学生汇报自己的测量结果和计算结果,教师把不同的圆的有关数据通过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
  ③观察、发现。
  让学生观察、比较表中的数据,想一想:通过观察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通过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初步发现: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板书: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
  (3)介绍圆周率和祖冲之在圆周率研究方面作出的贡献。
  ①揭示圆周率的概念:表示这个3倍多一些的数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称它为圆周率。能用式子来表示吗?请试一试。(板书: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②介绍圆周率的表示字母π及其读写法。
  ③介绍祖冲之及圆周率的有关知识,激发民族自豪感,同时指出圆周率的数值及小学阶段计算时所取的近似值π≈3.14。
  (四)总结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1、根据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你能推导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吗?指名回答,
  引导学生归纳: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板书: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能用字母表示吗?(板书:C=πd)师:如果已知圆的半径r,可以怎样计算圆的周长呢?板书:C=2πr)2、回应新课引入的情境,即时练习。
  师:现在,你能求出谁的路程长吗?为什么?
  (五)、应用圆周长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 教学例题:一张圆桌面的直径是0.95米。这张圆桌面的周长是多少米?(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2.练习题
  板书设计
  圆的周长测量:滚动法 绳测法
  规律: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
  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公式: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C=πdC=2πr
  教学反思:
  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并不复杂,但这个公式如何得来,公式中的固定值“∏”是如何来的,都是值得学生研究的问题。因此,教学中,我着力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让学生利用实验的手段,通过测量、计算、猜测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验证猜测等过程来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因为是自己操作的所得,再加上我在课堂中介绍了一些相关资料及讲述了一个有趣的小故事,所以学生对“∏”的含义就理解得特别透彻,也学得有兴趣。在测量过程中,学生量的数据可能误差有点大,应尽可能把误差减少,课堂应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善于思考和发现。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2
    一、教学内容:圆的周长计算方法与应用
  二、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的进行简单的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
  3.领会事物之间是联系和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以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思维方法.
  4.结合圆周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教学重点:
  1.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2.推导出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够正确计算.
  四、教学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五、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用多媒体出示:龟兔赛跑路线图。
  第一次龟兔赛跑,小白兔输了不服气,于是进行了第二次比赛,这回小白兔画了两条比赛路线,小白兔跑圆形路线,乌龟跑正方形路线,结果小白兔赢了,观众纷纷表示比赛不公平,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2、师问:a.小乌龟跑的路程就是正方形的什么?小白兔呢?
  b.什么是圆的周长?请你摸一摸你手中圆的周长.
  3、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圆的周长。并出示课题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一)推导圆的周长公式
  1.学生讨论
  (1)正方形的周长跟谁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2)你认为圆的周长和谁有关系?
  2.猜测
  看图后讨论:圆的周长大约是直径的几倍?为什么?
  小结:通过观察大家都已经注意到了圆的周长肯定是直径的2—4倍,那到底是多少倍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3.动手操作
  (1)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进行实践,1人拿学具、1人测量、1人记录、1人用计算机算出周长与直径的比值。
  师:拿出老师为你们每个小组准备的学具,大家相互配合测量它的周长与直径,然后算出周长与直径的比值。
  师:看哪一组配合好,速度快,较精确。开始!
  (2)整理并填写表格。单位:厘米
  测量对象
  圆的周长
  圆的直径
  周长与直径的比值
  (3)汇报小结。
  师:用实物投影展示整理的表格。
  师:引导学生观察,看了几组不同的结果,虽然倍数不同,但周长大多数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
  (三)认识圆周率、介绍祖冲之
  1.我们把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用希腊字母π表示.
  π≈3.14
  2.介绍祖冲之
  (四)归纳圆的周长公式
  1.怎样求周的长?若我们用字母c代表圆的周长,d表示圆的直径,那圆的周长公式用字母怎样表示?
  师板书:c=πd
  2.圆的周长还可以怎样求?由于d=2r 则:c=2πr
  师板书:c=2πr
  师问:圆的周长分别是直径与半径的几倍?
  三、巩固应用,强化新知
  (1)求下面各圆的周长.
  1.d=2米 2.d=1.5厘米
  (2)求下面各圆的周长.
  1.r=6分米 2.r=1.5厘米
  (二)判断题
  1.π=3.14 ( )
  2.计算圆的周长必须知道圆的直径. ( )
  3.只要知道圆的半径或直径,就可以求圆的周长. ( )
  (三)选择题
  1.较大的圆的圆周率( )较小的圆的圆周率.
  a 大于 b 小于 c 等于
  2.半圆的周长( )圆周长.
  a 大于 b 小于 c 等于
  (四)课堂反馈
  你能够准确的判断出小乌龟和小白兔谁跑的远了吗?为什么?
  (五)实践操作
  请同学们,画一个周长是12.56厘米的圆,
  先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画多大?如何画?再操作。
  四、课堂总结,梳理知识
  师: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3
    【教学资料】
  课本第5--7页例1、例2。完成相应的“做一做”题目和部分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周率的好处,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操作、计算潜力,在学生操作、计算的过程中发现规律,培养学生抽象概括潜力。
  3、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潜力。
  4、透过“圆的直径、周长的变化,圆周率不变”的探索,对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结合我古代数学家祖冲之的故事,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中华民族的教育。
  【教学重点】
  探索圆的周长公式
  【教学难点】
  对圆周率π的理解
  【学具准备】
  每四个学生一组
  1、直径1厘米、2厘米、3厘米、4厘米的圆片各一个
  2、直尺一把
  3、细绳一条、两根长31.4厘米的细铁丝
  4、实验表格
  5、计算器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议、电脑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培养创新意识
  1、电脑演示:有甲、乙两学生争论。
  甲说:“我脑袋大。”
  乙说:“我脑袋比你在大。”
  师:“如果你是裁判员应如何评判,两人才能都服气?”
  2、学生四人小组讨论
  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方法
  甲生:“看谁的脑袋大。”
  师:“如果看不出来怎样办?”
  乙生:“把头放入水中,看谁的水面上升得高谁的头就大。”
  师:“十分好!很有创意。”
  丙生:“用绳绕头一周,测量绳的长度。”
  师:“你的办法很有新意,我们的头近似球体,横切面近似于圆,你用绳子测的长度(线测方法),就是脑袋的横切面的周长,谁的周长大谁的头就大。这天我们共同学习“圆的周长”。师板书圆的周长的定义。
  二、动手尝试操作,探求新知
  1、动手尝试操作
  (1)组织学生四人小组用绳测量直径是1厘米和2厘米的小圆的周长,并把测量的结果填入实验表格。
  圆的周长c(厘米)
  直径d(厘米)
  周长÷直径(c÷d)
  1
  2
  3
  4
  (2)组织学生讨论,除了用绳作测量工具外,还有什么办法能测出圆的周长。
  讨论后得出:也能够把圆放在尺上滚动一周,来直接量出它的周长(滚动方法测量),把圆对折进行测量(折叠法)。
  (3)用滚动的方法测出直径是3厘米、4厘米的圆的周长,并填好实验表格。
  2、探索规律
  (1)师将填好的实验表格在实物投影议上出示。
  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得出:圆的周长和直径变化,比值不变,都是3倍多一点。
  (2)思想教育
  师:“任何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都是3倍多一点,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把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圆周率用字母π(读pai)来表示。其实,约20xx年前,中国的古代数学著作《周髀算经》中就有:“周三径一”的说法,意思是说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约1500年前,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天文学家祖冲之,他计算出圆周率应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计算精确到6位小数的人。他的这一项伟大成就比国外数学家得出这样的精确数值的时间至少早一千年。π是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在计算过程中通常取3.14。
  教师用绳的一端系一粉笔头,手拿另一端,绕动绳粉笔头在空中“画出一圈”。
  师:“像这个圆你能用线测和滚动的方法量出它的周长吗?”
  生:“不能”。
  师:“这说明用线测和滚动的方法测量圆的周长是有局限的。那么,我们能不能找出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呢?”
  (3)推导圆周长公式
  师:“从公式看出,明白什么条件能够求出圆周长?”
  生:“直径、半径。”
  师:“如果圆的周长已知,怎样才能求出圆的半径或直径?”
  三、圆周长公式的应用(尝试练习)
  1、出示例1
  学生尝试练习,找学生板演,师生共同讲评。
  2、完成例1下面的“做一做”。
  3、出示例2
  学生尝试练习,找学生板演,师生共同讲评。
  4、完成例2下面的“做一做”题目。
  5、第8页练习二的1、2、3题。
  四、再次尝试操作、第二次创新
  1、求出人脑袋的横切面的半径
  (1)利用桌面上现有的测量工具,透过计算,怎样求出你脑袋的半径?
  (2)四人一组互相合作,动手测量,计算时可利用计算器。
  (3)将运算的结果对全班公布,并说明理由。
  2周长相等的正方形、圆,谁的面积大
  (1)组织学生将长为31.4厘米的铁丝折成正方形和圆形,比一比谁的面积大?
  师将折好的正方形和圆形在实物投影仪上显示。得出结论“圆的面积较大。”
  (2)四人小组讨论:为什么饭店的桌面一般都设计成圆形的,而课桌设计成长方形的桌面。把讨论的结果讲给同学们听。
  五、全课小结
  1、这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资料?
  2、经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3、师:“这天我们透过测量学习了圆的周长的求法,而且我们还明白了周长相等的正方形和圆,圆的面积较大。下节课我们将学习如何求圆的面积”。
  六、作业
  第9页练习二中的第9、10、11题。
  板书设计
  圆的周长
  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圆的周长
  c=πdc=2πr
  例1、一张圆桌面的直径是0.95米。这张圆桌面的周长是多少米?(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生板演)3.14×0.95
  =2.983
  =2.98(米)
  答:这张圆桌面的周长约是2.98米。
  例2、一个圆形水池,周长是37.68米。它的直径是多少米?
  (生板演)解:设水池的直径是X米。
  3.14×X=37.68
  X=12
  或:37.68÷3.14=12(米)
  答:水池的直径是12米。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98—99页。
  教学目标:1、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2、通过测量、计算、猜测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圆周率的发展史,激发民族自豪感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求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能计算圆的周长。
  教学难点:动手操作,探索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教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实验报告表。学生准备直尺、直角三角尺两把、一角、五角、一元硬币名一枚、绳子。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活内需
  同学们,为了倡导低碳生活、共建绿色家园,重庆一支自行车队伍头戴钢盔,身穿印有“环保、低碳”字样的文化衫,人手一辆自行车,从奥体中心出发,驶向主城各个方向,庞大的阵容吸引了不少市民关注。(课件出示图片)但是,他们选择的自行车却是不一样的,请同学们看两张图片。(课件出示自行车的两张图片及议一议的内容)
  议一议:(1)车轮转动一周,谁的车走得远呢?为什么?什么是车轮的周长?
  (2)车轮的周长和什么有关系?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系?圆的周长与直径有怎样的关系呢?
  揭示课题:圆的周长
  【评析:从现代生活理念出发,也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感知车轮转动一周的远近与车轮的周长有关,车轮周长的大小就是圆的周长的大小,圆的周长与直径的长短有关。一方面让学生受到了环保教育,另一方面也让学生自我发现研究圆的周长要从研究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入手,也产生了进一步探究的必要性。】
  二、实验操作,探究新知
  1、在情境中内化概念
  同学们已经知道圆的周长指的那部分,那你们拿出自己准备的硬币,用手摸一摸这个圆的周长,并且指给你的同桌看一看。那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圆的周长?
  师生共同小结:围成圆的曲线的长是圆的周长。
  2、测量圆的周长
  (1)既然圆的周长是曲线那能不能用直尺直接测量呢?怎么测量呢?(让学生独立思考10秒左右)
  (2)四人一小组讨论、交流测量方法。并把结果记录下来。(滚动法、绕绳法)
  (3)小组汇报:哪个组愿意第一个到前面来把你们的方法介绍给大家?(结合学生的方法配以课件演示)
  课件演示的时候让学生观察两种测量方法的相同点是什么?(都是把圆周长这条曲线转化成了线段,然后通过测量这条线段的长度就得到了圆的周长)
  (板书:化曲为直)这种转化的方法在数学学习中很常见,同学们利用的很好。
  3、探索规律
  圆的周长与直径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呢?利用你手中的硬币及工具来测量一下圆的周长与直径。下面请同学们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测量,记录测量数据,并通过计算寻找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看看你们组发现了什么。把结论填在表的下面。(课件出示实验报告表,并让每组拿出课前发的表格。)
  物品名称
  周长
  直径
  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计算)
  一角硬币
  五角硬币
  一元硬币
  我们发现的规律是:
  小组合作完成,全班交流实验结论。预设: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4、老师操作,即课件演示测量圆的直径和周长的过程。
  师:老师也测量了圆的周长与直径,你们想看一看吗?演示课件。
  总结: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5、认识圆周率
  (1)实验证明:圆的周长确实是直径的三倍多一点,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很早以前我国的数学家就发现了这个规律,下面请同学们听有关圆周率的故事。请同学们在听的过程中把你认为重要的记在脑子里。
  (2)听了这个故事,你有哪些感受?师:是啊,中国人真了不起!从古到今,一直如此,我希望同学们也能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
  (3)师说明:刚才同学们算到的结果都不是3.14,那是因为做实验时的误差所致。“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写成关系式,(板书: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
  “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还可以说成“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π倍。
  根据这个结论,你能说出计算圆周长的公式吗?如果用字母C表示圆的周长,d表示直径,它的字母公式你会表示吗?(板书: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能用字母表示吗?(板书:C=πd)还可以知道圆的什么条件求周长?(半径)知道半径怎样求呢?字母公式怎样表示?(C=2πr)
  【评析:以小组学习的形式,放手让学生去探求圆的周长,目的是体现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的教学思想,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这里提供三种不同的圆让学生求周长,向学生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及方法。通过介绍圆周率,在头脑中完善对圆的周长计算方法的认知,促进学生的自我建构,激发一定的民族自豪感和探索精神。】
  三、巩固应用,内化知识
  1、独立完成。
  (1)“试一试”。
  计算例4中三个自行车车轮的周长大约各是多少厘米。
  (2)“练一练”。
  有一种汽车车轮的半径是0.3米。它在路面上前进一周,前进了多少米?
  3、小组合作完成。
  (1)你知道不知疲倦的小秒针顶端,在一个小时的时间内所走过的路程吗?要解决这个问题你想得到什么样的数据?
  (2)(出示图片)圆形花坛的直径是20米,小自行车车轮的直径是50厘米,绕花坛一周车轮大约滚动多少周?
  【评析:通过简单的图形计算让学生理解圆周长的计算公式的应用,并强调解题的书写过程,体会到学以致用。实例计算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能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的作用,又可为课后实践题打下很好的伏笔。】
  四、回顾反思,评价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评价一下自己学得怎样?你有什么收获?这些知识是怎样学到的?
  师:同学们,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还有很多,希望你们善于发现,善于探索,善于总结,相信你们一定会拥有更多的智慧,收回更多的快乐!
  五、课后拓展,走进生活
  小组合作完成,应用这节课学到的知识,想办法测量一下,从学校大门口到影剧院门口的距离大约是多少米。
  【评析:让学生真正能够达到学习上的学以致用,并且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和学生的动手能力。】
  板书设计:
  圆的周长
  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C=πd
  C=2πr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5
    一、教学内容:
  圆的周长计算方法与应用
  二、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进行简单的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
  3.领会事物之间是联系和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以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思维方法。
  4.结合圆周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教学重点:
  1.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2.推导出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够正确计算。
  四、教学难点:
  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用多媒体出示:龟兔赛跑路线图。
  第一次龟兔赛跑,小白兔输了不服气,于是进行了第二次比赛,这回小白兔画了两条比赛路线,小白兔跑圆形路线,乌龟跑正方形路线,结果小白兔赢了,观众纷纷表示比赛不公平,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2、师问:a.小乌龟跑的路程就是正方形的什么?小白兔呢?
  b.什么是圆的周长?请你摸一摸你手中圆的周长。
  3、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圆的周长。并出示课题。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1.推导圆的周长公式
  (1)学生讨论
  a.正方形的周长跟什么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b.你认为圆的周长和什么有关系?
  (2)猜测
  看图后讨论:圆的周长大约是直径的几倍?为什么?
  小结:通过观察大家都已经注意到了圆的周长肯定是直径的2~4倍,那到底是多少倍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3)动手操作
  a.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进行实践,1人拿学具、1人测量、1人记录、1人用计算机算出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师:拿出老师为你们每个小组准备的学具,大家相互配合测量它的周长与直径,然后算出周长与直径的比值。
  师:看哪一组配合好,速度快,较精确。开始!
  b.汇报小结。
  师:用实物投影展示整理的表格。
  师:引导学生观察,看了几组不同的结果,虽然倍数不同,但周长大约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
  2.认识圆周率、介绍祖冲之
  (1)我们把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用希腊字母π表示。π≈3.14
  (2)介绍祖冲之
  3.归纳圆的周长公式
  (1)怎样求周长?若我们用字母c代表圆的周长,d表示圆的直径,那圆的周长公式用字母怎样表示?
  师板书:C=πd
  (2)圆的周长还可以怎样求?由于d=2r则:C=2πr。师板书:C=2πr
  师问:圆的周长分别是直径与半径的几倍?
  (三)巩固应用,强化新知
  1.求下面各圆的周长。
  1)d=2米2)d=1.5厘米
  2.求下面各圆的周长。
  1)r=6分米2)r=1.5厘米
  3.判断题
  (1)π=3.14 ( )
  (2)计算圆的周长必须知道圆的直径( )
  (3)只要知道圆的半径或直径,就可以求圆的周长。 ( )
  4.选择题
  (1)较大的圆的圆周率( )较小的圆的圆周率。
  a大于b小于c等于
  (2)半圆的周长( )圆周长。
  a大于b小于c等于
  5.课堂反馈
  你能够准确的判断出小乌龟和小白兔谁跑的远了吗?为什么?
  6.实践操作
  请同学们,画一个周长是12.56厘米的圆,先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画多大?如何画?再操作。
  (四)课堂总结,梳理知识
  师: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反思:
  “圆的周长”是周长概念的一次扩展。为了使学生对周长的概念有一个较为完整的认识,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学会思考、学会合作。为此设计了两个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的学习环节。
  1.动手实践,探究圆周长的测量方法。
  怎样测量圆的周长呢?首先让学生在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圆片、细绳、直尺中开动脑筋自主地选择解决问题的材料,接着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当学生通过“看——想——做——悟”等一系列活动,探究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后,抑制不住兴奋的心情,在小组内自觉地展示交流。同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全班交流中形成共识。
  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调动多种器官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自己求出了问题的答案,体验了自主获取知识的快乐,而且在探究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圆的周长概念的理解,并为以后探究圆的周长公式打下基础。
  2.探究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寻找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在这个活动中,让学生按合作学习的要求,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来测量大小不等的圆的周长和直径的长度,并通过计算求出周长除以直径的数值,进行汇报、总结。
  学生在经历了观察、思考、合作的学习过程,会发现无论大圆、小圆,其周长除以它的直径的商总是三倍多一些的特征后,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
  在测量、计算、比较中,使学生理解了圆周率是周长除以直径的商,而且从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体验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经历圆周率的形成过程,探索圆周长的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2、运用圆的周长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体验数学的价值。
  3、培养学生的操作试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一些数学方法。
  4、通过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对圆周率研究的贡献,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推导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准确计算圆的周长。
  教学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具准备:圆片、铁圈、绳子、直尺。
  教学方法:观察、演示、小组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把准认知冲突,激发学习愿望。
  1、问题从情境中引入:花花和亮亮进行赛跑比赛,花花绕着长方形地跑,亮亮绕着圆形跑。花花跑的路程是长方形的什么?亮亮呢?同桌互相指一指学具中圆片的周长,说说圆的周长与长方形或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有什么不同?谁能说说什么是圆的周长?如果两人用相同速度,都跑一周,你认为花花和亮亮谁获胜的可能性大些?(引导揭示课题:圆的周长)
  2、化曲为直,测量周长。
  (1)(出示铁环)直尺是直的,而圆是由曲线组成的,怎样测量圆的周长?讨论:把铁环拉直后测量——“剪开拉直”。
  (2)出示易拉罐(指底面),这是一个什么圆形?你能将它“剪开拉直”测量出它的周长吗?你还能想出什么办法,将它化曲为直,测量出周长呢?
  讨论:
  方法1:可以用带子绕圆一周,剪去多余的部分,测出周长;
  方法2:将圆在直尺上滚动一周,测出周长。(板书:“先绕后量”和“滚动测量”)
  (3)教师拿一根绳子拴着一个物体,将它旋转几周,指出物体旋转的轨迹是一个圆,你能用“化曲为直”的方法测量出圆的周长吗?(不能)教师再指出黑板上所画的圆,你还能用“化曲为直”的方法,测量它的周长吗?(不能)指出:化曲为直在测量圆的周长时存在一定局限性,必须要寻找一种普遍的方法来计算圆周长的方法。
  二、经历探究全程,验证猜想发现。
  一圆的周长与直径有关系。
  1、猜想: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猜一猜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
  2、验证:结合学生的回答,演示三个大小不同的圆,滚动一周。指出哪个圆的直径最长?哪个直径最短?哪个圆的周长最长?哪个圆的周长最短?
  3、总结:圆的直径的长短,决定了圆周长的长短。
  二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
  1、猜想:正方形的周长总是边长的4倍,所以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对照这幅图,猜一猜,圆的周长应该是直径的几倍?(正方形的边长和圆的直径相等,直接观察可发现,圆周长小于直径的4倍,因为圆形套在正方形里;而且由于两点间线段最短,所以半圆周长大于直径,即圆周长大于直径的2倍。)小结:通过观察和想象,大家都已经意识到圆的周长肯定是直径的2~4倍之间,究竟是几倍呢?你还能想出办法来找到这个准确的倍数吗?
  2、验证:(小组合作)用先绕后量或滚动测量的方法,测量出圆的周长,求出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周长C(毫米)直径(毫米)的比值(保留两位小数)讨论从表中你们小组发现了什么?(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是3点几,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三、感受数学文化,激发情感教育。
  1、介绍祖冲之在求圆周率中做出的贡献,让学生想像祖冲之探索圆周率的过程,体验科学发现的艰辛、不易。(附:祖冲之在一个直径3.3333米的大圆里割到正一万二千二百八十八边形,计算出每条边的长度是0.852毫米。虽然如此,祖冲之并没有停步,继续分割得到正二万四千五百七十六边形,每条边已经和圆周紧密贴在一起了。祖冲之经过不懈地努力和严谨的计算,终于得到了比较精确的圆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在3.1415926和3.1418927之间。这个结论在当时的世界上独一无二,比欧洲人发现这一结果至少要早一千多年。)
  2、介绍计算机计算圆周率的情况。
  3、教学圆周率:π≈3.14。
  四、归纳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学生讨论:(1)求圆的周长必须知道哪些条件?
  (2)如果用C表示圆的周长,求圆周长的字母公式有几个?各是什么?
  生回答,教师板书:C=πd或C=2πr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7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圆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理解并掌握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猜测、验证、操作等学习活动,探究圆周率的近似值,在这个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及动手操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了解祖冲之在圆周率方面所作的贡献,渗透爱国主义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圆周率的探究。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思考
  1.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教师:老师家的菜板有点开裂,你有好办法吗?(课件出示情境图。)
  学生:给它加一个箍。
  教师:在它的边缘箍上一圈铁皮是个好办法,那么需要多长的铁皮呢?
  教师:求铁皮的长度,就是求圆的什么?
  学生:求铁皮的长度,也就是求圆的周长。
  教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圆的周长?(板书课题。)
  学生:圆一周的长度叫圆的周长。
  教师:圆的周长与我们之前学习过的图形的周长有什么区别?
  学生:以前我们研究的图形都是由直线围成的,而圆是由曲线围成的。
  2.合理猜想,确定方向。
  教师:圆的周长与圆的什么有关?
  学生:直径、半径。
  教师:圆的周长是直径的几倍?
  学生:……
  教师:怎么验证你的猜测呢?
  学生:量一量,算一算。
  【设计意图】呈现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直观感悟什么是圆的周长。因势利导展开猜测,确定研究方向。
  (二)设计方案,展开探究
  1.探讨设计方案。
  (1)如何化曲为直?
  教师:圆是曲线图形,尺子是直的,怎么办?
  学生:滚一滚,绕一绕……
  (2)如何减少误差?
  教师:测量结果可能不准确,有什么办法尽量准确一点呢?
  学生1:多量几次,选出现次数量多的数据。
  学生2:用计算器计算,提高正确率。
  教师:除不尽怎么办?
  学生1:用分数表示。
  学生2:取近似数。
  教师:一般保留两位小数,比较方便。
  【设计意图】圆与学生以前学习的图形有本质的区别——它是曲线图形,如何化曲为直,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或预习知道用滚或绕的方法可以解决度量的问题。但如何提高准确性,遇到除不尽怎么办,这些问题对老师而言可能不是问题,对于学生而言却是陌生的,教师对此必须有充分的预设。通过讨论统一认识,为下面的实验扫除障碍。
  2.操作获取数据。
  小组合作测量数据,计算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物品名称
  周长
  直径
  周长与直径的比值
  (三)交流讨论,提升认识
  1.交流质疑。
  (1)小组汇报,教师直接将结果输入电脑。
  【设计意图】在授课的多媒体课件中插入了控件,学生测量和计算的结果在播放状态就可以直接输入,既增加了数据的真实性,增强了授课的互动与趣味性,又便于开展讨论。
  (2)质疑不同数据。
  教师:为什么测量计算的结果不相同?
  学生1:测量有误差,绳子绕的松紧程度不同。
  学生2:尺子不够精确,不到一毫米只能估计。
  教师:是不是尺子再精确一点,测量结果就准确无误?
  教师:有没有其他的方法?
  教师:有没有唯一的得数?
  【设计意图】讨论是必须的,对于学生的困惑不能以书本、师道尊严压服,教师应让学生畅所欲言,只有理解测量的局限性,才更能理解圆周率的特殊性。
  2.概括小结。
  (1)圆周率的意义及读写。(课件出示内容。)
  任意一个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表示。它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3.1415926535……但在实际应用中常常只取它的近似值,例如≈3.14。
  (2)概括周长计算公式。
  如果用C表示圆的周长,就有C=d或C=2r。
  (四)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1.例题教学。
  (1)出示教材第64页例1。
  一辆自行车轮子的半径大约是33 cm,这辆自行车轮子转1圈,大约可以走多远?(结果保留整米数。)小明家离学校1 km,骑车从家到学校,轮子大约转了多少圈?
  (2)学生尝试解答。
  (3)规范书写。
  C=2r
  2×3.14×33=207.24(cm)≈2(m)
  1000÷2=500(圈)
  答:这辆自行车轮子转1圈,大约可以走2 m。小明骑车从家到学校,轮子大约转了500圈。
  2.巩固练习。
  (1)求下面各圆的周长。
  ①2×3.14×3=18.84(cm);
  ②3.14×6=18.84(cm);
  ③2×3.14×5=31.4(cm)。
  (2)解决问题。
  ①一个圆形喷水池的半径是5 m,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2×3.14×5=31.4(米)
  答:它的周长是31.4米。
  ②小红量得一个古代建筑中的大红圆柱的周长是3.77 m。这个圆柱的直径是多少米?(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3.77÷3.14≈1.2(米)
  答:这个圆柱的直径大约是1.2米。
  【设计意图】在练习中直接加入已知周长求直径的问题,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在练习时可以追问学生:已知周长怎样求半径?防止学生形成思维定势。
  (五)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说一说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2.介绍中国古代对圆周率的研究及伟大成就。
  【设计意图】对圆周率的研究体现了中国古代数学的高度成就,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绝佳机会,同时也要让学生感受到现代科技的日新月异,从小树立勇攀科学高峰的科学精神。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8
    一、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进行简单计算;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
  3. 结合圆周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准备
  一元硬币、圆形纸片等实物以及直尺,测量结果记录表
  三、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起猜想:
  (一)激发兴趣
  小黄狗和小灰狗比赛跑,小黄狗沿着正方形路线跑,小灰狗沿着圆形路线跑,结果小灰狗获胜。小黄狗看到小灰得了第一名,心里很不服气,它说这样的比赛不公平。同学们,你认为这样的比赛公平吗?
  (二)认识圆的周长
  1.回忆正方形周长:
  小黄狗跑的路程实际上就是正方形的什么?什么是正方形的周长?
  2.认识圆的周长:
  那小灰狗所跑的路程呢?圆的周长又指的是什么意思?
  每个同学的桌上都有一元硬币,互相指一指这些圆的周长。
  (三)讨论正方形周长与其边长的关系
  1.我们要想对这两个路程的长度进行比较,实际上需要知道什么?
  2. 怎样才能知道这个正方形的周长?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 那也就是说,正方形的周长和它的哪部分有关系?正方形的周长总是边长的几倍?
  (四)讨论圆周长的测量方法
  1.讨论方法: 刚才我们已经解决了正方形周长的问题,而圆的周长呢?
  如果我们用直尺直接测量圆的周长,你觉得可行吗?请同学们结合我们手里的圆想一想,有没有办法来测量它们的周长?
  2.反馈:(基本情况)
  (1)“滚动”——把实物圆沿直尺滚动一周;
  (2)“缠绕”——用绸带缠绕实物圆一周并打开;
  (3)初步明确运用各种方法进行测量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3.小结各种测量方法:(板书)
  化曲为直
  4.创设冲突,体会测量的局限性
  刚才大屏幕上小灰狗跑的路线也是一个圆,这个圆的周长还能进行实际测量吗?如果不能那怎么办呢?
  5.明确课题:
  今天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板书课题)
  (五)合理猜想,强化主体:
  1.请同学们想一想,正方形的周长和它的边长有关系,而且总是边长的4倍,所以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我们能不能像求正方形周长那样找到求圆周长的一般方法呢?小组讨论并回答
  2.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你认为圆的周长与它的什么有关?
  向大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正方形的周长总是边长的4倍,再看这幅图,猜猜看,圆的周长应该是直径的几倍?(正方形的边长和圆的'直径相等,直接观察可发现,圆周长小于直径的四倍,因为圆形套在正方形里;而且由于两点间线段最短,所以半圆周长大于直径,即圆周长大于直径的两倍)
  4.小结并继续设疑:
  通过观察和想象,大家都已经意识到圆的周长肯定是直径的2~4倍之间,究竟是几倍呢你还能想出办法来找到这个准确的倍数吗
  、实际动手,发现规律:
  (一)分组合作测算
  1.明确要求:
  圆的直径我们已经会测量了,接下来就请同学们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确定好测量对象,实际测量出圆的周长、直径,并利用计算器帮助我们找出圆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填入表格里。
  提一个小小的建议,为了更好的利用时间,提高效率,请你们在动手测算之前考虑好怎样合理的分配任务。
  测量对象 圆的周长(厘米) 圆的直径(厘米) 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2.生利用学具动手操作,师巡视指导、收集信息。
  3.集体反馈数据(选取3~4组实验结果,黑板板书展示)
  (二)发现规律,初步认识圆周率
  1.看了几组同学的测算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2.虽然倍数不大一样,但周长大多是直径的几倍?
  板书: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
  (三)介绍祖冲之,认识圆周率
  1.这个倍数通常被人们叫做圆周率,用希腊字母π表示。
  2.早在1500多年前,我国古代就有一位伟大的数学家,曾对这个倍数进行过精密的测算,他最早发现这个倍数确实是固定不变的,知道他叫什么吗?
  3.这个倍数究竟是多少呢?我们来看一段资料。
  (祖冲之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河北省涞源县人.祖冲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方法,把圆的周长分成若干份。分的份数越多,正方形的周长就越接近圆的周长。最终通过计算正多边形的周长来计算圆周率。经过刻苦钻研,反复演算,求出π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不但在当时是最精密的圆周率,而且保持世界记录九百多年……)
  4.理解误差
  看完这段资料,同学们都在为我们国家有这样一位伟大的数学家而感到骄傲,可不知同学们想过没有,为什么我们的测算结果都不够精确呢?
  5.解答开始的问题
  现在你能准确的判断出小黄狗和小灰狗谁跑的路程长了吗
  (四)总结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1. 如果知道圆的直径,你能计算圆的周长吗?
  板书:圆的周长 = 直径× 圆周率
  C =πd
  2. 如果知道圆的半径,又该怎样计算圆的周长呢
  板书:C =2πr
  追问:那也就是说,圆的周长总是半径的多少倍
  、巩固练习,形成能力
  1.判断并说明理由:π = 3.14 ( )
  2.选择正确的答案:
  大圆的直径是1米,小圆的直径是1厘米.那么,下列说法正确是:()
  a.大圆的圆周率大于小圆的圆周率;
  b.大圆的圆周率小于小圆的圆周率;
  c.大圆的圆周率等于小圆的圆周率。
  3.实际问题:老师家里有一块圆形的桌布,直径为1米。为了美观,准备在桌布边缘镶上一圈花边。请问,老师至少需要准备多长的花边?
  、课外引申,拓展思维
  如果小黄狗沿着大圆跑,小灰狗沿着两个小圆
  绕8字跑,谁跑的路程近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9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98~99页例4、例5以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八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绕一绕、滚一滚等活动,自主探索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知道圆周率的含义,并能推导出圆的周长公式,学会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求圆周长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3、结合圆周率的教学,使学生感受数学的文化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操作导入
  谈话引入,并指名说说怎样测量圆的直径。
  每个同学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三个圆形物体(圆形铁环、一元硬币、塑料胶带或其他任意一个圆)。
  学生独立测量圆的直径,比一比谁量得最精确。
  组织交流。
  [思考:量直径是上一节课的内容。在教学新知之前进行复习,意图有两点:一是因为直径与周长的关系是本节课的主要研究内容,量直径能为研究圆周率和推导圆的周长公式服务;二是让学生练习比较精确地测量直径,为接下来比较精确地测量圆的周长做必要的准备。]
  二、揭示课题
  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圆的周长。(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三、自主探索
  1、出示圆形铁环。
  谈话:这是一个用铁丝围成的圆,谁上来指一指这个圆的周长?(学生指出圆的周长)同桌讨论一下,什么是圆的周长?(引导学生概括圆的周长的含义)
  提问:你能量出这个铁丝围成的圆的周长吗?
  学生动手尝试测量。(可能会想到把铁丝剪开、拉直,再测量铁丝的长。)
  指名介绍方法,并上台进行测量演示。
  2、出示一元硬币。
  提问:你能测量这枚硬币的周长吗?
  指名说说方法,学生动手测量。
  3、猜测联系。
  提问:对于刚才这几种测量圆周长的方法,你有何评价?
  谈话:回忆一下,我们以前是怎样求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
  引导:是啊,用绕线法和滚圆法测量圆的周长比较麻烦,测量的结果也不够准确,我们应该寻找更简便的计算圆周长的方法。那么,圆的周长与它的什么有关系呢?(与直径的长短有关)
  追问: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之间可能有怎样的关系呢?(学生提出各种猜想,也可能会提出圆的周长等于直径的3、14倍)
  谈话:大家能提出不同的猜想,这很好!不过猜想只是猜想,圆的周长与直径到底有什么关系,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与验证。
  4、研究验证。
  出示活动要求:
  (1)每个同学选择一个圆形物体,分别测量它的直径和周长,并计算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
  (2)把你们小组测量与计算的结果整理在下面的表格里(表格略)。
  学生活动后,以小组为单位,组织汇报。
  提问: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其实,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而且这个倍数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把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称为圆周率。一般情况下,人们用字母π表示圆周率。它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它的值等于3.1415926……为了计算方便,我们取它的近似值3.14。(板书:圆周率π)
  谈话:关于圆周率还有一段值得我们骄傲的历史呢!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读一读第120页下面的“你知道吗”。
  提问:读了这段介绍,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感想?还想知道些什么?
  提问:为什么我们研究的结果和圆周率的实际值有一定的误差?
  [思考:量铁丝围成的圆、一元硬币、塑料胶带等圆形物体的周长,是看似简单、重复的操作,但实际上不断激起了学生思维的浪花。第一次量铁丝围成的圆的周长,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想到将铁丝围成的圆剪开、拉直成一条线段再测量,在操作中充分感受了“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量一元硬币的周长,则不能直接剪开、拉直,而必须采用绕线法或滚圆法,这在引导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同时,又使学生感受到实际测量得到周长的方法并不方便,从而产生探究圆周长计算公式的心理需求。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分组自由选择圆形物体测量周长,探究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5、推导公式。
  提问:根据圆周率的意义,怎样求圆的周长?(板书: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
  提问:如果用C表示圆的周长,怎样用字母表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呢?(板书:C=πd)
  谈话:你能运用圆周长的计算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吗?
  出示“试一试”。
  学生独立解决后,组织反馈。
  四、练习巩固
  1、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1)圆周率等于3.14。
  (2)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π倍。
  (3)一个半圆形的周长是这个圆周长的一半。
  学生判断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
  样想的。
  2、一个圆形木桶的外直径是4.8分米,在它的外面加一道铁箍,这道铁箍长多少米?(接头处忽略不计)
  让学生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再独立解答。
  3、地球赤道的半径约是6278千米,绕赤道走一圈有多少千米?
  先让学生估计地球赤道的周长,再独立计算。
  五、课堂总结(略)。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10
    教学目的
  1、经历圆周率的形成过程,探索圆周长的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2、运用圆的周长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体验数学的价值。
  3、培养学生的操作试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一些数学方法。
  4、了解圆周率的数学史话,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培养严谨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推导圆周长计算公式,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具准备
  圆片、铁圈、绳子、直尺。
  教学过程
  一、把准认知冲突,激发学习愿望。
  1、问题从情境中引入:小明和小强进行赛跑比赛,(如图)小明绕着长方形地跑,小强绕着圆形跑。小明跑的路程是什么?小强呢? 同桌互相指一指学具中圆片的周长,说说圆的周长与长方形或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有什么不同?谁能说说什么是圆的周长?如果两人用相同速度,都跑一周,你认为小明和小强谁获胜的可能性大些?(引导揭示课题:圆的周长)
  2、化曲为直,测量周长。
  (1)(出示铁环)直尺是直的,而圆是由曲线组成的,怎样测量圆的周长?讨论:把铁环拉直后测量——“剪开拉直”。
  (2)出示易拉罐(指底面),这是一个什么圆形?你能将它“剪开拉直”测量出它的周长吗?你还能想出什么办法,将它化曲为直,测量出周长呢?
  讨论:
  方法1:可以用带子绕圆一周,剪去多余的部分,测出周长;
  方法2:将圆在直尺上滚动一周,测出周长。(板书:“先绕后量”和“滚动测量”)
  (3)教师拿一根绳子拴着一个物体,将它旋转几周,指出物体旋转的轨迹是一个圆,你能用“化曲为直”的方法测量出圆的周长吗?(不能)教师再指出黑板上所画的圆,你还能用“化曲为直”的方法,测量它的周长吗?(不能) 指出:化曲为直在测量圆的周长时存在一定局限性,必须要寻找一种普遍的方法来计算圆周长的方法。
  【反思】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生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据此进行教学。”我们应遵循实际,在把学生已有的知识作为教学的起点。注意不断地把学生的认识组织在矛盾运动中,使教学过程成为“不断地揭示和呈现矛盾→引导学生分析矛盾和研究矛盾→解决矛盾”的过程。测量圆的周长,教师让学生经历了“剪开拉直”→“先绕后量”→“滚动测量”→“寻找计算方法”的过程。教师和学生一起不断地产生认知冲突,不断地平息冲突,又不断地产生冲突,最终产生寻找圆周长计算的一般方法。学生在这种“冲突→平衡→再冲突→再平衡”的周而复始的矛盾运动中,理解了知识,激发求知的欲望和热情。
  二、经历探究全程,验证猜想发现。
  ㈠圆的周长与直径有关系。
  1、猜想: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猜一猜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
  2、验证:结合学生的回答,演示三个大小不同的圆,滚动一周。(如图)指出哪个圆的直径最长?哪个直径最短?哪个圆的周长最长?哪个圆的周长最短?
  3、总结:圆的直径的长短,决定了圆周长的长短。
  ㈡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
  1、猜想:正方形的周长总是边长的4倍,所以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出示内接圆图)对照这幅图,猜一猜,圆的周长应该是直径的几倍?(正方形的边长和圆的直径相等,直接观察可发现,圆周长小于直径的4倍,因为圆形套在正方形里;而且由于两点间线段最短,所以半圆周长大于直径,即圆周长大于直径的2倍。)小结: 通过观察和想象,大家都已经意识到圆的周长肯定是直径的2~4倍之间,究竟是几倍呢?你还能想出办法来找到这个准确的倍数吗?
  2、验证:(小组合作)用先绕后量或滚动测量的方法,测量出圆的周长,求出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周长C(毫米)直径(毫米)的比值(保留两位小数)讨论从表中你们小组发现了什么?(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是3点几,多媒体课件显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反思】合理猜想──有效探究的前提。猜想是人们依据事实、凭借直觉所做出的推测,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纵观数学发展历史,很多著名的数学结论都是从猜想开始的。伟大的数学家高斯指出:“若无某种大胆放肆地猜想,一般是不可能有知识的进展的。”数学方法理论的倡导者波亚利对数学猜想有过这样的描述:“在数学的领域中,猜想是合理的、值得尊重的、是负责任的态度。”他认为,在有些情况下,教猜想比教证明更为重要。所以,教会学生学会数学猜想就显得尤其重要。本节课,教者引导学生进行了两次合理猜想。一是猜想圆的周长与直径有关,是通过直觉观察引发的。二是猜想圆的周长与直径有倍数关系,是根据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关系而类比产生的。教者引导学生通过对图形的分析,挖掘有价值的问题:圆的周长一定是直径的2-4倍。合理的猜想科学地定位了探究的思路,提高了课堂的实效。学生在猜想过程中,新旧知识的碰撞,激发智慧的火花,思维有了很大的跳跃,提高了数感,发展了推理能力,锻炼数学思维。小心验证──科学归纳的保证。美妙的猜想,只有经过科学的验证,才能彰显智慧的光环。为了提高探究的效率,验证时往往要融入讨论、实验、计算、观察、归纳和概括于一体,教者应留给学生足够的时空,充分解放学生的脑、手、眼、口等多种感官参与探究过程。要在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的基础上,善于找到结论的相似之处进行归纳。小心验证,还要讲求实事求是。尊重学生研究的结果,要正确处理好研究结果与科学的结论之间的差距,不能简单地否定学生研究的结果,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本节课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学生运用“化曲为直”的方法测量圆的周长,算出周长与直径的比值。由于测量的误差,学生只能计算出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教者遵循实际,肯定学生验证的真实性。课堂上教师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会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同时这种科学态度对学生终身的影响也是不可估量的。
  三、感受数学文化,激发情感体验。
  1、、介绍刘徽的“割圆术”。课件演示把圆切割成正十二边形、正二十四边形,分别算出周长与直径的比值。
  2、介绍祖冲之在求圆周率中做出的贡献,让学生想像祖冲之探索圆周率的过程,体验科学发现的艰辛、不易。(附:祖冲之在一个直径3.3333米的大圆里割到正一万二千二百八十八边形,计算出每条边的长度是0.852毫米。虽然如此,祖冲之并没有停步,继续分割得到正二万四千五百七十六边形,每条边已经和圆周紧密贴在一起了。祖冲之经过不懈地努力和严谨的计算,终于得到了比较精确的圆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在3.1415926和3.1418927之间。这个结论在当时的世界上独一无二,比欧洲人发现这一结果至少要早一千多年。)
  3、介绍计算机计算圆周率的情况。
  4、教学圆周率:π≈3.14。
  【反思】数学文化的内涵不仅表现在知识本身,还寓于它的历史。著名数学家霍格本曾经说过:“数学史实际上是与人类的各种发明与发现、人类经济结构的演变、以及人类的信仰相互交织在一起的”,确实打开数学发展史,见到的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完全有理由、也有必要让学生更多地去了解,使得数学的学习成为名副其实的文化传播。本节课向学生介绍了人类探索圆周率的过程,拓宽了他们的数学视野,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文明的发展,体验到人类不断探索的脚步。通过介绍刘徽和祖冲之,使学生了解到祖冲之令人神往的成就,感受到身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同时通过史话的介绍,让学生觉得圆周率发现的不易,帮助他们从小培养严谨的科学精神。
  四、刷新应用能力,总结巩固新知。
  1、请你用自已的话总结一下怎样计算圆的周长?用字母怎样来表示?如果知道圆半径怎样来求圆的周长?用字母怎样表示?
  2、尝试练习:一辆自行车车轮的直径是0.66米。车轮滚动一周,自行车前进多少米?(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3、明辨是非:
  (1)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的比值叫做圆周率。( )
  (2)大圆的圆周率大于小圆的圆周率。( )
  (3)π的值等于3.14。( )
  (4)半径是10厘米的圆,它的周长是31.4厘米。( )
  4、抢答:求下面各圆的周长: d=2厘米,d=3厘米,d=4厘米,d=5厘米, d=6厘米,d=7厘米,d=8厘米,d=9厘米让学生记住这些算式的乘积。 5、课堂作业:练习二十五2-5题。
  【反思】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反复强调:“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如果学习者不进行再创造,他对学习的内容就难以真正的理解,更谈不上灵活应用了”。我们不但要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去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而且在组织练习时应不断设置思维障碍,不断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学生跳起来摘果子,去进行这种“再创造”,并在“再创造”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本节课教师在练习运用阶段,通过让学生抢答,引导学生记住3.14×1、3.14×2、……3.14×9这些算式的乘积。这看似有点死记硬背,但实践证明:对这些运算结果的适当记忆,可以减轻学生的计算负担,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测量,讨论等活动中经历探索圆的周长公式的过程。
  2、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公式,会用字母表示,能运用周长公式进行计算。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圆周率的发展史,激发民族自豪感和探索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具准备:
  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学习的需要,我所准备的教具有直尺、圆形硬纸板、绳子、剪刀、圆周长演示器。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
  学生准备的学具有直尺、圆形硬纸板(大中小各一个)、绳子、剪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观察情境图,了解图中的事情,提出谁的车轮转动一周走的远,为什么?
  师:那车轮转动一周,谁的车走得远呢?为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3、揭示车轮周长概念。
  4、讨论:车轮的周长和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
  师引入并板书课题:圆的周长。下面我们继续研究,看看圆的周长和直径还有什么关系?
  二、自主探索
  (一)测量硬币
  1、让学生用准备好的材料测量1元硬币和直径和周长。
  师:同桌合作,利用手中的材料测量出1元硬币的周长和直径。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并参与。
  2、交流测量结果和方法,注意测量的过程要交流清楚。
  3、计算并观察测量的数据,推测硬币的周长与直径之间有什么关系。
  我估的硬币的周长大约是直径的3倍。
  大胆推算硬币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二)测量圆片
  1、提出做一做的要求,让学生用教师准备好的圆片测量并计算。
  2、交流各组测量和计算结果,然后让学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三个圆的周长都是它直径的三倍多一些
  (三)总结圆的周长公式
  1、教师介绍圆周率的发展历程,然后交流感受和启发,进行思想教育。
  师:看来,任何圆的周长都是它直径的三倍多一些,其实这个倍数是固定不变的数,我们把它叫作圆周率。板书: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师:由于我们在测量时有误差,所以得不到一个固定值。
  师:圆周率可用字母π来表示。板书:π
  教师范读,学生齐读,并在桌子上试着写一写。
  师:我们今天课上研究的圆周率,早在几千年前,我们古人就开始研究了。
  板书:π3.14
  2、引导学生根据周长÷直径=圆周率,推导出圆的周长公式并用字母表示。
  师:根据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如何求圆的周长呢?
  生:直径×圆周率=圆的周长
  师:如果周长用字母“c”表示,直径用“d”表示,谁来总结求圆周长的公式?
  生:c=πd师:板书
  师:那如果把直径d换成半径r呢?
  生:c=2πr师板书
  三、简单应用
  让学生试着用公式求圆的周长
  课件出示(书中例题和镜子实物图。目的:是让学生能够通过看着实物镜子,去理解金属条的长就是镜子的周长。)
  学生自己完成,指名板演
  集体订正。
  四、交流收获
  五、布置作业:83页第一题
  板书设计:
  圆的周长
  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π≈3.14)
  C=πd或c=2πr
  3.14×40=125.6(厘米)
  答:这根金属条的长至少是125.6厘米。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12
    教学目的
  1、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2、理解周长的概念,并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和推导过程。
  3、能运用公式求圆的周长或直径、半径。
  重点
  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能利用公式正确的计算。
  难点
  深入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及圆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具:两个大小不同的圆、直尺一把、绳子一根、计算器和表格
  一、复习导入(4分钟)
  (一)出示菜板和圆桌图
  师:
  1、这两个都是什么平面图形
  2、他们有什么不同?(圆的中心位置不同,圆心的位置也不同)
  3、还有什么不同?(圆的大小不同,圆的半径不同)
  4、也可以说是圆的直径不同。
  (二)出示图与对话框
  师:
  1、这个叔叔说了什么?你来帮他读一读。(请一生读一读)
  2、问:铁皮的长度实际上就是圆的什么?
  预设:
  1、圆一周额长度(这个长度就是圆的周长)或
  2、圆的周长。
  二、新课教授
  (一)活动一:摸圆的周长(3分钟)
  师:
  1、你知道圆的周长指的是哪吗?谁愿意到前面来指一指。
  2、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
  预设:
  1、从这个地方开始,也在这里结束。
  2、小结:起点和终点是同一点。
  3、谁来说一说什么是圆的周长。(周长是几周?圆的周长是什么线?加手势)
  4、围成圆的一周的曲线的长是圆的周长。
  (二)活动二:周长的测量(4分钟)
  师:
  1、曲线图形的周长你会测量吗?(不会)
  2、同方谈论一下,你想要怎样测量。
  3、1生说绕绳法。他的方法听懂的举手。
  预设:
  1、听懂人多,师演示一下。
  2、听懂的人少,找两个听懂的同学说一说,再询问,老师再演示一下。
  师:
  1、听懂测量方法的同学举手。现在我们一起来测量圆的周长,首先请个同学来读要求。(要求:动手测量圆的周长、直径,并将他们标注在你的圆上)拿出教具,按要求测量,开始。
  2、教师观察指导。
  (三)汇报演示(4分钟)
  师:
  1、拿出教具进行正确示范,并讲解注意事项。如:首先做好标记、然后紧贴圆绕等。
  2、这个办法有什么缺点?(不精确会产生误差)
  3、除了这个方法还有没有其他办法?
  预设:
  1、生能主动说出。
  2、生不能主动说出。师可借用前页习题第3题找直径的第二种方法引导。(直尺的作用、三角板的作用?不需要三角板固定,测量曲线长度)
  3、直尺能弯曲吗?前面绕绳法用绳子将就圆,这里用圆将就直尺就可以了,这就是滚动法。
  师:
  1、生自己操作
  2、滚动法:先做一个记号,对准直尺零刻度线。紧贴着直尺滚动,记号再次指的刻度与零刻度的差就是圆的周长。
  3、测量中英注意什么?有误差吗?听懂的同学举手。
  4、师黑板上正确的演示,并引出“化曲为直”(板书:化曲为直)
  (四)动图播放绕绳法和滚动法
  1、找几位学生说出他测量出的圆的周长和圆的直径,教师板书作好记录。
  2、至少要找7组数据,教师课前也要准备几组数据,共10组数据。
  3、举起一大一小圆,问:这两个圆周长一样吗?(不一样)
  4、为什么?(圆的大小或圆的半径、直径不一样)
  三、猜想并探索(15分钟)
  (一)猜想(4分钟)
  1、直径不一样周长就不一样,那周长和直径有什么关系呢?
  2、你想把周长和直径怎样比?(周长除以直径、周长减直径)
  3、可以研究周长和直径吗?(不可以,每依据)
  4、大数加大数,和还是大数,和小数没法比。周长乘直径呢?(同上)
  5、用你想用的方法研究一下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6、生在黑板上记录“周长÷直径”、或“周长减直径”。
  (二)探索(8分钟)
  1、通过表格你发现了什么?(周长÷直径的值都在三左右,基本上不会小于2或者大于4)特别有几组都是3.1多一点。
  2、同学们能的到这个发现已经很不错了,千百年来我们伟大的科学家通过就算很多数据才得出周长÷直径是一个固定的数,等于3.1415926......它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3、它叫圆周率,读作π,通常计算式取3.14。
  (三)公式推导(3分钟)
  1、由科学家们的发现我们就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等式我们可以得出就是: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C÷d=π)
  2、π是一个固定的数,现在你们能用计算的方法算圆的周长了吗?
  3、C=πd或C=π×2r=2πr(只要知道半径或直径就可以计算圆的周长了)
  四、巩固练习(10分钟)
  (一)基础题一道
  (二)能力提升两道
  (三)拓展题一道
  五、课后作业布置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13
    课题
  圆的周长
  例题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通过操作、计算,发现规律,培养抽象、概括的能力和探索意识。
  3、通过介绍圆周率的史料,使学生受到中国古代在数学方面的成就。
  手 记
  我在设计圆的周长这节课时,对
  圆周长概念的教学做了淡化处理,新教材对概念和老教材比已经大大弱化了。目标是让学生知晓,不必死抠字眼。我的设计,力图在已有知识和新知识之间找到衔接点,故而在正方形内接圆这一点上,为探究直径和圆周长的关系做了新的尝试。之后的教学,希望在自主探索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合作,大胆猜想圆的周长可能与什么有关,再引导学生通过实际计算几个大小不等的圆形物体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使学生明确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再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测量、观察和讨论中经历探索圆的周长公式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难点
  教学重点:圆周长公式的推导。
  教学难点:圆周率的意义。
  教学过程
  资源
  目标
  学与教
  一、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二、渗透“转化”,激发兴趣
  三、合作探究,发现规律
  四、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五、知识回首,概括总结
  师生谈话,生活中的周长概念,教具。
  教具、学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学具、计算器、
  实验报告单
  习题
  实物感知,触摸圆的周长,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形象的让学生建立圆周长的概念。
  让学生探索测量圆的周长的方法,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测量的局限性引出寻找计算方法的必要性。
  从猜想与观察中初步探寻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通过操作,收集数据,计算比对后发现规律。
  从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引出圆周率的概念
  从圆周率概念中演变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巩固运用、深化知识
  学生对整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梳理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圆的认识”,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圆的周长。(板书课题)
  1、拿出一个圆片问:什么是圆的周长?请你指出老师手上圆的周长?再指出自己准备的圆形物体的周长。
  2、提问:圆的周长和我们以前学过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
  (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的图,让学生进行比较)
  3、用一句话概括一下什么是圆的周长。
  4、归纳: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二)探索测量圆的周长的方法
  (1)教师接着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我们能直接用尺子测量出来,但是圆的周长能直接测量出来吗?比如这样的一个圆(铁丝围成的圆形)
  生:拉直了再量一量。
  师:为什么要拉直呢?(引出化曲为直的思想)
  师再出示圆片问,这个能拉直吗?可以怎样得到它的周长?
  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同桌讨论)
  汇报:(学生演示)
  a、可以把圆在直尺上滚动一周,测出周长。
  b、还可以先用绳子绕圆一周,测出绳子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
  教师评价:同学们想出的方法很好。刚才的方法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生:是把弯曲的线段转化为直的线段来测量。
  师:做校服量你的腰围是不是跟这个差不多呢?
  师板书:绕线法、滚动法------化曲为直
  (3)教师问:这样的方法有局限性吗?举几个例。
  生:比如说在操场上画的大圆的周长、广场上的圆形喷泉的周长、溜球绕在手指上旋转一周,形成了圆,它的周长不便用上面的方法。
  师:用图片展示嫦娥二号绕月飞行的圆形轨迹,引发学生的感慨:测量的方法有局限性,那么我们就要找出求圆的周长的普遍方法。
  (1) 观察并猜想:圆的周长会和什么有关?有怎样的关系呢?
  ,圆的周长 教学设计
  (三个直径不同的圆提示周长与直径有密切的联系。)
  (2)观察并思考:正方形与圆有何共同之处,圆的周长会超过直径的4倍吗?至少应大于直径的( )倍。
  (三)圆周长的推导。
  (1)探索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下面我们就来测一测,算一算,看看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有什么关系?
  让4人小组的同学进行合作,分别测量出3个圆形物体的周长和直径,并把结果记录在表格中。最后观察数据,有什么发现?
  圆
  直径(厘米或毫米)
  周长(厘米或毫米)
  周长/直径(保留两位小数)
  圆1
  圆2
  圆3
  我们的发现
  (2)反馈。
  请学生上台来展示,并且说说发现。
  小结:同学们都发现了虽然我们测量的圆的大小不一样,但是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总是3倍多一点。
  (3)教师用软尺绕学具圆一周,再将软尺沿直径绕三次演示3倍多一些,加深3倍多一些的印象。
  3、教学圆周率。
  师:其实任何一个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都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板书)用希腊字母π表示。
  师:什么是圆周率呢?也就是说周长是直径的多少倍?
  说到圆周率,老师不得不提起一位我们的祖先。(看63页你知道吗?)
  上面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
  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在计算时,一般保留两位小数,π≈3.14。
  4、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师:刚才,我们圆周率是怎样求出来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师:根据圆周率你能求出圆的周长吗?
  周长=直径×圆周率
  (c=πd)
  师:如果用半径求呢?
  (c=2πr)
  5、从最后的公式中可以看出,什么决定了圆的周长?
  (四)解决问题
  1、算一算。
  求下面各圆的周长。
  (1)d=4厘米 (2)r=1.5米
  师:求圆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2、判断。
  (1)、任何一个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π倍。( )
  (2)、圆周率是任何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的比值。( )
  (3)、大圆的圆周率比小圆的圆周率大。( )
  (五)、谈学习收获:
  师:哪位同学能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与感想?
  板书 设计
  圆的周长
  圆的周长测量: 滚动法、绳测法---------------化曲为直
  规律: 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
  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公式: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C=πd C=2πr
  教学 准备
  每小组学生准备:一条绳子、剪刀、一把直尺、3个大小不同的圆。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圆的周长。
  2、理解并掌握圆周率的意义和近似值。
  3、初步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4、通过了解祖冲之在圆周率方面所作的贡献,渗透爱国主义思想。
  5、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对圆周率的认识。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直径为5厘米、6厘米、7厘米的圆片各一个,有圆面的物体各一个,线,直尺,每组准备一只计算器。
  2、教师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同学们喜欢运动么?小明也是一个爱运动的孩子,他每天都会去公园绕花坛骑行几圈。同学们想知道小明骑行一圈有多远么?我们先来看一下花坛是什么形状的?(学生回答:圆形)对,是圆形。我们要想知道小明骑行一圈有多远,就必须知道圆的周长,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圆的周长。
  二、探究新知
  看到今天的学习内容,同学们都有哪些疑问呢?(学生回答:什么是圆的周长?如何测量圆的周长?圆的周长和什么有关?)
  同学们提的问题可真棒,这些都是研究圆的周长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先来探讨一下什么是圆的周长。
  请看大屏幕,这里有一个圆,那位同学能上台指一指它的周长呢?(学生指)同学们同意他的看法么?哪位同学能用自己的话定义一下圆的周长?(学生答,老师及时补充纠正,得出圆的周长的定义)。----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圆的周长。请同学们把圆的周长的概念默记两遍吧。
  请同学们拿出你手边的圆,同桌互相指一指它的周长吧。
  三、合作探究
  老师看到同学们做的都很棒。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什么是圆的周长,那么该如何测量圆的周长呢?请同学们四人一小组,利用手边的学具,想办法测一测圆的周长吧!
  好,时间到。老师发现这组同学的方法很好,请你们到前面展示一下吧。(学生展示)你的表达能力可真强呀,请回。(结合课件展示绕线法)请看大屏幕,用一根长线紧贴圆绕一周后,剪去多余部分,把线拉直,线的长就是圆的周长。我们把这种方法叫绕线法,可以化曲为直。
  老师还发现这组同学的方法也很好,请你们也到前面展示一下吧。(学生展示)你的表达的真清楚呀,请回。(结合课件展示绕线法)请看大屏幕,先在圆上确定一点,然后在直尺上滚动一周,圆滚动一周的长就是圆的周长,我们把这种方法叫滚动法。
  四、找出关联
  同学们可真聪明,自己就能想办法测量圆的周长。是不是所有的圆都能用这两种方法测量呢?(学生回答:不能)请看这是什么?(学生回答:摩天轮)对,是摩天轮,摩天轮的周长能用绕线法和滚动法测量么?对,不能,因为摩天轮太大了。那么我们就需要研究出一个求圆周长的一般方法了。
  我们都知道正方形的周长和边长有关,那么请同学们大胆猜一猜,圆的周长和什么有关?(学生回答:直径、半径)同学们猜的有没有道理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看来半径越大,圆的周长也就越大。再看这张图,看来直径越大,圆的周长也越来越大。同学们猜得都有道理,下面我们就来找出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关系吧,同学们有信心么?
  五、合作解疑
  请看大屏幕,(读要求),老师给同学们五分钟时间,请同学们四人一小组,自己动手测量,填一填这张表吧。
  好,时间到,老师看到同学们计算的非常认真,合作的也很默契,下面老师请四位同学来帮我填一填这张表吧。(学生填)
  好,四位同学填了四组数据,请同学们观察这四组数据中周长和直径的比值,你发现了什么?哦,你发现了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你的观察可真是敏锐呀,凡是算出周长是直径3倍多的同学请举手。这么多呀,看来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是有规律的。由于我们在测量时存在误差,我们算出的比值也不完全相同。但实际上,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这个数叫圆周率,通常用字母∏表示。也就是说周长总是直径的∏倍。
  请同学们跟老师读一读这个字母吧。同学们能用等式表示周长、直径和∏之间的关系么?(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六、知识渗透
  说的真好,那么∏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数呢?这个问题我国古代数学家早就做了研究呢,我们一起看一看吧。(课件展示)我们前人刻苦研究的精神真是值得我们学习呀。看来∏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但我们在计算时通常保留两位小数,也就是∏≈3.14。
  七、公式推导
  既然“周长÷直径=∏”,那么周长等于什么?(学生回答,老师板书)如果用字母C表示圆的周长,用字母d表示直径,圆的周长该如何用公式表示?(学生答,板书:C=∏d)看来我们知道直径,就可以用公式C=∏d来求圆的周长。如果我们知道半径,能求圆的周长吗?应该用哪个公式来求?(学生答,板书:C=2∏r)回答的真好,你前面的知识学的真扎实。看来我们知道了半径也能求圆的周长。
  请同学们一起读一读这两个公式吧。现在我们只要知道什么就可以求圆的周长了?(学生回答)对,老是重复。下面我们一起来算一算小明绕花坛一周有多远吧。
  八、解决问题
  1、请看第一问,请同学们想一想该如何解答。请问你用的那个公式?很好请坐。
  2、请看第二问,请同学们思考后告诉老师解答方法。(学生回答)
  这位同学思考问题可真细心呀,同学们在计算时也要养成细心的习惯,先看清楚单位是否统一。
  3、我们再来看摩天轮,请同学们思考后在练习本上解答。这位同学算的最快了,你来说答案吧。你用的那个公式?同学们都算对了么?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15
    教学资料:
  圆的周长(小学数学九年制义务教材第十一册).
  教学目的:
  1.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圆的周长.
  2.理解圆周率的好处.
  3.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并能初步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推导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圆周率的好处.
  教具学具:
  1.学生准备直径为4厘米、2厘米、3厘米圆片各一个,线,直尺.
  2.电脑软件及演示教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圆,谁能说说什么是圆心?圆的半径?圆的直径?在同圆或等圆中圆的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用字母怎样表示?
  二、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圆的周长(板书课题).
  1.指幻灯图片(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问:这些是什么图形?谁能指出它的周长?
  2.指实物图片(圆)问:这是什么图形?谁能指出它的周长?
  问:什么是周长?
  出示:平面上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想一想:什么叫元的周长
  出示: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3.你能测量出这个圆的周长吗?(能)
  4.指实物(用铁丝围成的圆)问:你能测量出这个圆的周长吗?
  5.用拴线的小球在空中旋转画圆.问:你能测量它的周长吗?
  回答:不能.
  想一想圆的周长都能够用测量的方法得到吗?(不能)这样做也会不方便、不准确.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计算圆的周长呢?这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三、请同学们用圆规在练习本上画几个大小不同的圆,想一想圆的周长可能和哪些部分有关?(半径或直径)再看电脑演示(半径不同周长不同)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或半径究竟有什么样的关系?请同学们测量手中圆片的周长(用线或滚动测量),再和直径比一比,看谁能发现其中的秘密?
  四、学生动手测量、教师巡视指导.
  五、统计测量结果.
  观察表中数据,想一想发现什么?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任何圆的周长都是直径的3倍多吗?
  六、电脑出示:
  (几个大小不同的圆,它们的周长都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谁明白我国历史上最早发现这个规律的人是谁?圆的周长到底是直径的3倍多多少?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认真读书63页,默读“其实”到“π≈3.14”.以及“你明白吗?”
  七、看书后回答问题:
  1.什么叫圆周率?
  2.你明白是谁把圆周率的值精确到7位小数吗?
  师:早在一千五百年前祖冲之就已经把圆周率精确到了7位小数了,他的发现比外国数学家早一千多年,一千多年是何等漫长的时间啊!为了纪念他,科学家把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脉命名为祖冲之山,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3.明白了圆周率,还需明白什么条件就能够计算圆的周长?
  4.如果用字母c表示圆的周长,d表示直径,r表示半径,π表示圆周率,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就应怎样表示?
  此刻你们已经掌握了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下面你能根据所学的知识决定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决定:
  1、π=3.14()
  2、只要明白圆的直径或者半径,就能够明白圆的周长()
  3、大圆的圆周率比小圆的圆周率大。()
  求下面圆的周长:(见课件)
  师:十分不错,大家基本掌握了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我们能够用这些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下面看例题1:
  八、出示例1:
  一辆自行车车轮的半径是33厘米。车轮滚动一周,自行车前进多少米?小明家离学校一千米,骑车从家到学校,轮子C大约转了多少圈(π取3.14,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请同学们想一想:车轮滚动一周的距离实际指的是什么?
  解:c=0.33单位:米
  c=2πr1000÷2=500(圈)
  =2x3.14×0.33
  答:骑车从家到学校,轮子大约转了500圈。
  =207.24(cm)
  ≈2(米)
  答:车轮滚动一周约前进2米.
  九、课堂练习:
  (一)应用题:
  1.一张圆桌的直径是0.95米。这张圆桌的周长是多少米?
  2.摩天轮的半径是5米,坐着它转动一周,大约转过多少米?
  3.汽车轮胎的半径是0.3米,它滚动1圈前进多少米?滚动1000圈前进多少米
  (二)选取填空:
  1、车轮滚动一周,前进的距离是求车轮的()
  A.半径B.直径C.周长
  2、圆的周长是直径的()倍。
  πC.3
  3、大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小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
  A.大于B.小于C.等于
  十.思考:已知圆的周长,如何求它的半径或直径呢?
  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直径=圆的周长÷圆周率
  半径=圆的周长÷圆周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