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文网
导航:网站首页 >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

时间:2024/3/3 11:33:00
 
当你变好,你才配得起更好。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班数学优秀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和收藏一下噢。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1
    活动目标
  1.能从多个角度按物体特征进行分类。
  2.积极探索,加强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提高观察、分析、合作能力。
  重点难点
  1.引导幼儿观察,找出物体的某种特征,并进行多角度分类。
  2.让幼儿明白自己在选择了一项分类特征时,要始终按同一标准进行。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分类娃娃
  2、学具准备:分类娃娃人手1份;分类卡槽人手1分;纸帽、塑料玩具(形状玩具、洪恩玩具、厨房玩具)、钮扣若干,分别摆放在活动室的相应区域内。
  活动过程
  1、游戏导入
  师幼问好,师:“今天老师要跟大家玩一个快快做的游戏,请大家听指令,看谁做得快!”教师发出指令,如,早上是爸爸送来的蹲下,不是爸爸送来的的小朋友举起双手;穿凉鞋的小朋友蹲下,没穿凉鞋的小朋友举起双手。幼儿听指令快速做出相应动作。
  小结:刚才老师和小朋友玩了“快快做”的游戏,所有的小朋友都按照老师的要求分成两组做了不同的动作,第一次按照早上是否爸爸送来的分了组,第二次按照是否穿凉鞋的分了组。
  2、集体活动
  (1)创设情境:十个娃娃来做客。
  师:“今天,还有一些娃娃也要跟我们做游戏,数数看有几个!(十个)他们各有特点,现在老师要求他们排成两队,把有相同特点的分在一起,谁能来帮助他们呢?”教师邀请举手的小朋友上来操作,并说说理由。
  小结:原来像XX小朋友这样把有相同特征的娃娃分在一起的方法就是分类。
  (2)请幼儿操作学具,说说自己的分类方法,是按照他们的什么特征分的,如衣服样式、性别、动作等,鼓励幼儿从多角度进行分类,发展幼儿的扩散性思维。
  师:“请认真观察,这十个娃娃还有没有其他相同的特点呢?你们有没有跟他不一样的分法呢?现在老师为大家都准备了十个娃娃,请你们也来分一分。”“请谁上来说说自己的分法呢?”
  小结:哇!原来我们可以找到娃娃这么多相同的特征,大家的观察力很不错哦!像你们这样,通过观察从多个角度找出物品的特征进行分类就是多角度分类。其实多角度分类在生活中应用得很多的。
  4、分组活动
  师:“咦!老师发现区域里小朋友玩过的玩具、纽扣和折的帽子都乱了,你们可以用多角度分类把它们整理好吗?现在老师请大家找分成4组,找你的好朋友一起合作,帮它们进行多角度分类,请你们商量要选择分的物品。”
  第一组:分纸帽。将纸帽按颜色、大小、形状分类。
  第二组:分塑料玩具。将玩具按颜色、形状进行分类。
  第三组:分扣子。按扣子大小、形状、颜色、孔的数量分类。
  第四组:分厨房玩具。按颜色、用途分类。
  教师在每组邀请一位小朋友说说他的分类方法。
  5、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用到分类,我们今天学习的多角度分类还能帮我们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问题,例如我们整理图书、房间、衣服等等时都能运用到,分类使我们的生活更加有条理,环境更整洁!我们今天的活动要结束了,请小朋友帮助老师把学具收拾好。”
  活动反思
  教学活动还可以延伸:
  1、利用日常活动中的排队游戏,练习多角度分类。
  2、对于能力强的幼儿可以让其用简单的标记,记录每一次分类的方法。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2
    活动目标:
  1、体验时间的宝贵,懂得珍惜时间。
  2、体会一分钟的长短,了解时间与生活的关系。
  3、能围绕一分钟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见过钟能区分时针分针秒针。
  2、物质准备:钟、汉字(长、短)、拼图玩具
  活动过程:
  一、发现一分钟
  1、讨论:每个时钟的钟面上都有什么呢?时钟有什么用?
  2、小结:时钟能告诉我们时间,让我们遵守时间。
  二、感受一分钟
  1、讨论:那么一分钟我们能够干些什么?一分钟到底是长还是短?
  2、幼儿第一次判断:幼儿根据自己的体会分别站在长/短两个汉字边。
  3、游戏《木头人》:请幼儿摆一个难度较高的姿势,坚持一分钟。
  4、幼儿第二次判断:幼儿根据自己的体会分别站在长/短两个汉字边。
  5、游戏《拼图》:请幼儿在一分钟内完成拼图,自己评价完成情况。
  6、幼儿第三次判断:请幼儿根据自己的体会分别站在长短两个汉字边。
  7、再次讨论:一分钟到底是长还是短呢?
  8、小结:一分钟是不会变的,不论我们做什么事情,一分钟还是一分钟,我们要专注于一分钟能够完成一些重要的事情。
  三、珍惜一分钟
  1、幼儿观看ppt:一分钟可以做的事情。(一分钟人可以眨60下眼睛,一分钟可以写45个字、一分钟可以喝一杯水、一分钟可以读120个字,一分钟可以做50个俯卧撑、一分钟可生产78俩汽车,一分钟可跑300米,一分钟可以数300张人民币,铅笔厂一分钟可以制造1600支铅笔,飞机一分钟可以飞行18千米。一分钟全世界诞生259个婴儿)
  2、幼儿交流:一分钟可以做什么?
  3、小结:每一个一分钟我们都不要浪费,我们要学会珍惜时间!
  活动延伸:
  1、制定一分钟记录表投放在数学区供幼儿记录;
  2、组织幼儿进行讨论和反思:我们在生活中有哪些浪费时间的行为,如何改正。
  小百科:分钟,表示时间长度的词语,一分钟等于60秒钟。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3
    教学目标:
  1、观察点与线构成的空间关系,并能找出同样位置的构成。
  2、认识点阵式的空间对应。
  3、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4、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重点:
  能根据图示找出相应的位置。并真确的标示出来。
  难点:
  通过操作掌握正确的空间对应。
  教学准备:
  带有圆点的操作卡每人一张。数块每人一个。
  幼儿操作用书及水彩笔每人一套。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复习数数1—20。
  2出示坐标图,引导幼儿观察并了解横列与数列的数序关系。
  以小旗为起点,引导幼儿说一说从小旗向右数,每一个点分别代表第几?
  以小旗为起点,引导幼儿说一说从小旗向上数每一个点分别代表第几?
  (小旗的位置,由老师自由来定)
  二、基本部分:
  1、游戏:玩具幼儿每人一张带有规则圆点的卡片,每人一个数块。
  师:,老师的小数块跳到哪里,小朋友也跳到和老师一样的格子里。
  提问:你的数块放到了第几行的第几格?
  2、游戏::电脑课件制作的圆点图卡。
  图卡上有图案造型,引导幼儿观察并能在自己的图卡纸上按照图卡上的造型连出来。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帮助个别幼儿建立数列的关系。
  4、幼儿翻开幼儿用书第35页,引导幼儿根据左图中圆点的位置,找出右图中相应的位置,进行标示和连接。
  教师提问:画面上出现的是什么图形?教案来自:屈;老师教;案网。图形左边最上面的一点是落在第几排?第几个点的位置上?其他的顶点呢?是落在第几排?第几个点的位置上?
  5、教师引导幼儿利用这种方式找到正确的顶点并利用色笔先在顶点上点颜色、做记号、再画线将图案完成。
  6、完成后教师引导幼儿自行比较,看看完成的图形是否和左边的图形完全符合。
  三、结束部分:
  教师讲评幼儿操作情况。收拾操作材料。
  活动反思:
  一、本节课成功之处
  1、充分体现数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一理念。
  本节课我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生活实际和年龄特点,以谈话形式进入情境教学,引导幼儿开展看一看、说一说、摆一摆、填一填、猜一猜等生动有趣的活动,培养学前儿童主动参与教学的能力,同时把“你的火车几点开”的活动展示在孩子面前,孩子们喜形于色,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要参加,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组织纪律性。
  2、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要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就要让数学教学充满魅力,就要求教师组织富有成效的教学活动,为幼儿创设积极思维的情景,这样能使教学过程对幼儿始终有一种吸引力,这样的课堂也才生动又味。从孩子们在课堂上兴趣盎然、积极投入的表现看出,他们是这么喜欢这样的课堂。为此我在课一开始就设计了“兔妈妈的水果蔬菜成熟了,小兔子请我们去帮它把这些水果蔬菜送到两个饭店,你如何分”这样一个有趣、又具有挑战性的情景,调动了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
  3、以活动为动力,引导幼儿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是幼儿直接获取经验知识的最好的途径,它可以启发幼儿积极参与思考,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与探索欲望。在教学这一节课时,我让孩子上黑板把8个图贴分成两份,孩子逐个上黑板分,找一找一共有几种分法。通过自主操作,使幼儿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体验学习的快乐,同时能力也得到提高。
  二、不足之处
  1、在“说一说”这一环节上,教师要重视关注全体儿童,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要让儿童自己发挥。对于学前儿童来说,他们的还没有足够的自控能力,这就需要要教师的引导,从而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4
    活动目标
  1、幼儿进一步练习10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
  2、幼儿认识减号,帮助幼儿理解减法的含义。
  重点
  幼儿进一步练习10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
  难点
  掌握10以内数减法的运算技能。
  活动准备
  挂图《加法和减法》,蜡烛,橡皮泥,数字卡,我的数学操作材料,加减法操作材料,附加题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用橡皮泥做一个10根蜡烛的蛋糕。
  ——这是一个神奇的蛋糕,我们可以对它许下心愿。
  请一个幼儿先许愿,再吹灭蜡烛。
  ——数一数还剩几根没有吹灭。
  写出算式10—1=9。
  再请一个幼儿吹灭一根蜡烛。
  ——数一数还剩几根。
  写出算式9—1=8。
  2、小组活动。
  第一、二组:我的数学材料。
  第三、四组:加减法材料。
  第五、六组:附加题材料。
  3、活动评价。
  请幼儿口述作业单,师生共同评价。
  请幼儿看挂图,做一做上面的数学题。
  鼓励幼儿多参与操作活动,提高幼儿操作的能力。
  教学反思:
  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5
    活动目标:
  1。继续尝试看情景图编应用题。
  2。学习8的第三、四组加减,进一步理解两个部分数的交换关系。
  活动准备:
  情境图:树叶飘零的大树,树叶8片(有大有小);
  小猴吃桃;
  有云朵的天空。
  白兔图片一个,8以内数字若干,7以内的加减算式若干。幼儿学数学P10—11
  活动过程:
  一、复习
  1。游戏开火车,复习7以内数的加减。
  师:我们班小朋友聪明吗?(聪明)聪明屋中的金龟子大姐姐要请我们去做客,她呀,要证实一下谁是最聪明的孩子,现在就让我们到聪明屋中去吧!怎么去呢?让我们来开火车吧!我们的火车几点开?(老师出示式题卡)
  师:嘿嘿,我们的火车几点开?(如3+1=,6—1=,0+4=……)
  幼:嘿嘿,我们的火车4点开。(……)放开火车的音乐。(师生齐做开火车的律动)
  2。游戏又有香蕉又有梨,复习8的组成。
  师:到了,看看,金龟子她们用什么来招待我们小朋友的呢?
  ——导出又有香蕉,又有梨的游戏。
  师:又有香蕉,又有梨,5根香蕉,几只梨。(举数卡5)幼:又有香蕉,又有梨,5根香蕉,3只梨。
  师:又有香蕉,又有梨,7根香蕉,几只梨。(举数卡7)幼:又有香蕉,又有梨,7根香蕉,1只梨。
  (多玩几次)
  二、看情境图学习8的第三、四组加减
  师:小朋友今天表现很好,又认真又守纪律,现在让我们来看看金龟子为我们准备的题目吧!
  1。出示情境图:一棵落叶大树,学习8的第二组加法。
  师:这图上画的是什么呀?(大树)秋天,大树落叶子了,我们一起看看地上落了几片树叶?(5片)秋风一吹,又落下了3片树叶,那么地上一共有几片落叶呢?(8片)你用什么方法算的?(幼儿尝试回答:5片和3片合起来是6片树叶,或说出用加法算出来的)列成算式怎么列呢?(幼儿:5+3=8)这式子中的数字5。3。8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幼儿尝试回答5表示先落下的5片落叶,3表示又落下的3片树叶,8表示一共落下的落叶数量。
  师:我们再看看这8片落叶一样大吗?(不一样,有的大些,有的小些)几片大一些?(3片)几片小一些?(5片)现在我请谁来根据这件事情编一道加法应用题,要跟5+3=8不同。
  幼儿尝试编:地上有一些落叶,3片大一些,5片小一些,地上总共有几片落叶呢?
  师:刚才小朋友编得很好,谁来列式呢?(幼儿3+5=8)这式子中的3。5。8分别是什么意思呢?(……)
  教师指5+3=8、3+5=8两道式子,引导幼儿观察异同,幼儿尝试找规律。
  教师小结:以后只要看到两道加法算式,加号前后的两个数字相同只是互相换了位置,他们的得数是不变的,是相等的。
  2。学习8的第三组减法
  师:树叶落下来了,白兔姐姐很爱劳动,她来拾落叶了,你们看看,8片落叶被白兔姐姐拾去5片,还剩下几片落叶呢?(列式8—5=3,式中的8。5。3分别表示什么?)
  师:看到了这道式子,你想到哪道式子呢?来;自。屈;老师;教。案;谁能用图片上的事情把8—3=5编成应用题呢?(幼儿编)地上有8片树叶,白兔姐姐拾去3片,地上还有几片树叶没拾?)
  3。学习8的第四组加减法
  师:小朋友编得真好,你们看图会编了,我这儿还有几幅图,谁来帮我编一编?
  小猴吃桃情景图:
  即图上一只小猴,前面8只完整的桃子,旁边4只桃核),幼儿列式:8—4=4B看图示编题,幼儿编:天上有4朵云彩,又飘来4朵,天上一共有几朵云彩?幼儿列式:4+4=84。编题
  师:好,现在我们不看图,自己动脑筋想一件事情来编编看,这六道式子随你编。
  5+3=8,3+5=8,8—5=3,8—3=5,8—4=4,4+4=8)
  三、幼儿作业
  师:小朋友编得真好,金龟子姐姐听完以后,还让你们完成下列作业。
  1。填空格、列算式。
  先填出空格里的数,再根据组成式用三个数列出四道加减算式题。
  2。吹泡泡。
  算算泡泡里的算式,给得数是8的泡泡涂黄色,得数是7的泡泡涂粉红色。
  活动反思:
  成功之处: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指导学生用准确、简洁的数学语言进行表述的良好习惯,并通过学生说三句话以及算式中每个数字所表示的意思让学生真正明白了加减法的算理。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6
    活动目标:
  1。能说出球体的名称,知道球体的外形特征,即不论从哪个方向看球体都是圆的,不论向前、后、左、右它都能转动。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每人一个小筐子,筐内有乒乓球、圆片纸、铅笔、操作材料各一。
  2。教师演示用的大范例,教室内角落放有球体形状的物体。
  活动过程:
  1。请幼儿拿乒乓球,从上(下)面、前(后)面、左(右)边等方向看乒乓球是什么形状的,请幼儿观察后回答。
  教师小结:乒乓球从各个方向看,它都是圆的。
  2。请幼儿拿圆片纸,比较圆片纸和乒乓球的不同,进一步了解球体的特征。
  引导幼儿从各个方向看圆片纸,从旁边看是一条线,幼儿观察回答,教师小结。
  3。把球放在桌子上,让幼儿玩球。注意不要让球离开桌面,引导幼儿把球向前(后)、向左(右)等方向滚动,并启发幼儿说出:球向前,向后,向左,向右都能滚动。
  教师小结:球能向各个方向滚动,小结:球体的外部特征,从各个方向看都是圆的,能往各个方向滚动的,这样的形状叫球体。
  4。找找哪些东西是球体的?
  请幼儿想想并找找日常生活中哪些东西的球体形状的,说说为什么要做成球体形状?
  5。作操作材料,三个图例中,找找哪个是球体,为什么?
  6。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在找找、做做、说说这一环节中,目的是让幼儿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在生活中,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同时培养幼儿动脑、动口、观察、比较等能力。从幼儿的操作结果来看,幼儿对于球体的认识是比较到位的,只有个别幼儿出了点小错。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7
    活动目标:
  1、感知立体图形在空间的存在形式,正确点数立方体。
  2、体验数形关系,有一定的空间概念。
  活动准备:
  多媒体、30个立方体、若干积木、笔、调查表以及操作纸。
  活动过程:
  1、复习几何形体。
  教师出示正方体、长方体让幼儿进行辨认,并能说出它们的特征。(告诉幼儿这些图形有一个
  2、学习数立方体。
  1)看图数立方体
  要求幼儿看清图形,正确点数正方体。来;自。屈;老师;教。案;(小朋友之间进行校对;通过多媒体来进行校对。)
  2)幼儿操作活动
  把幼儿分成三组,用立体图形进行拼搭,要求幼儿说出“我用了几个立体图形拼搭了什么?”
  3)运用多媒体让幼儿正确点数立方体,学会将隐藏部分给找出来。
  通过此活动来提高小朋友学习的兴趣。
  3。延伸活动:数高楼
  运用调查表的形式让幼儿对小区内的高层楼房进行层次的统计,从中了解到我们的楼房也是通过一个个的立体图形而组成的。
  活动反思:
  充分利用幼儿现实生活中的资源,通过作用于幼儿的活动对幼儿发生实质性的影响,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8
    活动目标:
  1、了解倒计时的含义,对倒计时的方法产生兴趣。
  2、体会倒计时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PPT课件、火箭发射视频、每组一张大的月历、笔。
  配套课件:大班数学课件《倒计时》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
  PPT演示倒计时:“你们知道什么是倒计时吗?”
  小结:倒计时是用倒着数的方法来计算时间叫倒计时。
  二、寻找生活中的倒计时生活中的现象。
  提问:你们平时在哪里看到过倒计时?
  (1)出示图片:电风扇。
  师:a我们一起来找一找电扇上的倒计时在什么地方?
  b你们平时用过电扇上的倒计时吗?
  谁用的?(妈妈、小朋友)
  c妈妈为什么要用电扇上的倒计时呢?
  幼:妈妈设置好倒计时,我睡着后不感冒。
  师:妈妈真关心我们小朋友,对了,电扇设置好倒计时后,可以预防我们睡着后着凉,有了倒计时可以保护我们的身体健康。
  幼:节约电。(为什么会节约电?)
  师:对了,现在我们提倡低碳生活,要节约用水、用电,有了倒计时器在我们睡着后电扇会按照规定的时间自动关掉,这样就更加节约用电了。
  小结:有了电扇上的倒计时可以在我们小朋友睡着的时候帮我们关掉电扇,防止我们着凉,还可以节约用电做到低碳生活,倒计时的用处真大呀!
  师:火箭发射需要许多科学家叔叔阿姨做许多的准备工作才能保证火箭的成功发射,有了倒计时,他们可以听统一的口令一起做好准备工作。
  师:对了,我们中国的火箭要上太空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都非常的激动期盼这一时刻的到来。
  小结:对了,火箭发射前的倒计时提醒我们科学家叔叔阿姨要一起集中注意力努力做好最后的准备同时让我们所有的中国人记住这个重要的时刻,记住我们中国人真了不起。
  (4)出示图片:红绿灯
  红绿灯上的倒计时告诉我们什么?
  小结:绿灯上的数字告诉我们,时间越长过马路越安全,时间越短过马路就越危险。有了倒计时我们过马路就更加的安全、方便了。
  (5)出示图片:倒计时广告
  你看到什么电视节目有广告倒计时?为什么要有广告倒计时?(知道还要等多久,不会很着急。可以让我知道上个厕所来得及吗。)
  小结:有了广告倒计时使我们了解要等待的时间,心里不会很着急。
  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的地方会用到倒计时,有的倒计时用“秒”(火箭发射、新年的时钟),有的倒计时用“分”(电扇、微波炉、烤箱),有的倒计时用到“天”,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用处,倒计时和我们生活的关系真大呀。
  过渡:你们想做倒计时吗?想做什么倒计时呢?
  三、尝试设计倒计时。
  1、交流并讨论倒计时的方法。
  2、激发幼儿计算倒计时的愿望。
  6月1号马上就要到了,让我们一起做个倒计时的牌子吧。
  找一找六月份有哪些节日?
  提问:今天是几月几号?除了要找到今天的日期,还要找到那个日期?
  3、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幼儿采取倒计时的方法。
  4、交流提问:离6月1日还有几天?你是怎么计算的?
  (1、顺着数 2、倒着数 3、两个两个数)
  5、一个月加上多余的天数——一个月都是30天吗?
  6、为什么天数会相差一天呢?6月1日当天不能算进去。为什么不能算进去?
  7、小结:有了六一节倒计时,可以让我们清楚的知道今天离6.1节还有几倒计时的天,我们可以在不这段时间做好准备。
  8、6.5世界环境日倒计时。
  9、引出离园倒计时,让幼儿做离园倒计时。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9
    目标:
  1、学习将收集的豆豆进行分类,排列,并做记录。
  2、积极探索,分析讨论,感知物体的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
  准备:
  1、幼儿人手一份豆豆(绿豆、红豆、蚕豆各十颗,用一次性杯子装)。
  2、铅笔、纸板(人手一份,一面画有3条直线条,一面画有3条等长线段)。
  3、海洋球、乒乓球各一个。
  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今天,豆豆王国的一些豆子要来我们班玩,看,豆子王国里来了哪些豆子?
  师:豆子王国里有哪些豆子?我们来看一看。(蚕豆、绿豆、红豆)
  师:小老鼠们太调皮了,把这些种子都弄乱了,请你们将这些种子进行分类排队。
  二、第一次探索活动:感知数量相同,大小不一的种子,排列长短不一样。
  1、讲解操作要领。
  师:看看纸板这一面有什么?(豆豆、标记、线)
  师:小朋友们还是把三类种子依次排在线条上,每种种子拿十颗排在线条上。排的时候要从小旗开始,一个靠着一个,让它们站在向线上。三排完全排完了,不要收,然后也把数字记录在后面的格子中。
  2、幼儿操作,用种子在纸板上排队。(幼儿边操作、边感受、边记录,三类种子的差别。)
  3、请幼儿讲述排列结果。
  师:“绿豆有几颗啊?”(十颗),红豆有几颗?(十颗)那白豆呢?(也是十颗)。
  它们都是十颗啊,那他们排的队伍一样长吗?(不一样)。
  4、讨论种子为什么都是十颗,队伍不一样长呢?
  (幼儿经过自己的实际操作,得出结论:相同的数量,豆豆颗粒大的,队伍长;豆豆颗粒小的,队伍短。)
  (5)、教师小结:相同数量的豆豆,颗粒越小,排列越短,颗粒越大,排列越长。
  三、第二次探索活动:感知大小不一的种子,排列长度相同时,数量不同。
  1、请幼儿观看投影仪,观察纸板。
  师:现在我们来看板的另一面,板上有什么?
  师:这三条线怎么样?(有一个点,就是说把豆豆从头排到点的这里。所以这三条线段是一样长的)你们猜第一条线上排什么?为什么?”(蚕豆,因为有蚕豆的标记)
  师:那第二第三条线呢?(红豆、蚕豆)
  2、设疑、引导幼儿思考
  师:如果在三条一样长的线上排满,它们用的数量会不会一样多?
  师:排的时候要从红线开始,一个靠着一个,让它们站在向线上。三排完全排完了,不要收,你们数一数,绿豆、红豆、蚕豆三种种子每种有几颗?然后记录在后面的格子中。
  3、交代探索要求,幼儿操作
  师:请你们将三类种子在三条线段上排满,看看他们用的数量到底会不会一样多?并在线段后面的格子里记录该线段上的豆豆数量
  4、请幼儿讲述操作结果。
  师:为什么相同线段上的豆豆,豆豆的颗粒不一样?(幼儿经过自己的实际操作,得出结论:相同的队伍,豆豆颗粒大的,豆豆少;豆豆颗粒小的,颗粒多。)
  5、教师小结:相同的豆豆队伍,颗粒越小,颗粒越多,颗粒越大,颗粒越少。
  四、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感知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
  (1)、教师手拿海洋球和乒乓球。
  师:如果用相同数量的海洋球和乒乓球,哪个排的队伍长?哪个队伍短?
  师:同样长的队伍,哪个球多?哪个球少?
  五、延伸活动
  课间游戏:走钢丝。(以游戏的形式,老师和幼儿一起走钢丝,看我们走的脚步是不是一样多?老师的脚步少,幼儿的脚步多。)
  教案(二)活动设计背景
  大班幼儿年龄和心理发展特点是好训,好问,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他们的思维发展已明显地出现了抽象逻辑思维,但思维逻辑推理还是初步的。本次数学活动的设计力图体现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做是只之始”以及“从做中学,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的生活教育理论。通过投放幼儿自己收集,非常熟悉的大小不一的种子材料,创设问题情景,让幼儿带着问题去操作,思考,探索。通过豆豆排队,求排队,游戏“走钢丝”,三个层层递进的环节,让幼儿感知物体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之间的一种互逆关系。在这个感知过程中,教师将重点放在思维的练习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上,让幼儿在探索,记录,讨论,讲述中求知,并在原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感受新的体验,获得新的经验。
  活动目标
  1。学习将收集的豆子进行分类,排列,并作记录。
  2。积极探索,分析讨论,感知物体的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
  3。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让幼儿感知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份豆子(蚕豆,黄豆,红豆各十颗)
  2、双面操作板(前后一样,如图示。“0”是豆子的标志,分别表示蚕豆,黄豆,红豆)。
  3、海洋球,乒乓球各一。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一起幼儿兴趣。
  教师:看桌子上有什么?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
  幼儿:蚕豆,黄豆,红豆。它们的名字叫种子。
  二:第一次探索活动:感知数量相同。大小不一的种子,排列长短不一样。
  1、讲解操作要领。
  师:现在请你们做件事——给这些种子分分家(出示操作板。正反面一样。图示)猜猜第一条线上排什么?为什么?
  幼:红豆,因为有红豆标记。
  师:那第二,第三条线上呢?
  幼;黄豆,蚕豆。
  师:排的时候要从红线开始,一个靠着一个你,让他们站在线上。三排全排完了,不要收,把数字记在后面的格子中。
  在幼儿进行操作时,教师要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四层意思:要做什么,要怎么去做,要注意什么,完成作业的标志。尤其是“一个靠着一个”和“站在线上的要求,能排除不规范排列给比较。归纳以及形成正确概念所带来的干扰因素,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探索习惯。
  2、幼儿操作,用种子在纸板上排队。
  3、幼儿讲述排列结果,并讨论“为什么都是十颗,队伍却不一样长呢?”
  幼A:因为红豆小,所以排的最短。
  幼B:因为蚕豆大,所以排的最长。
  幼C:因为黄豆不大也不小,所以排的不长也不短。
  4、小结:相同数量的种子,颗粒越小,排列越短;颗粒越大,排列越长。
  三,第二次探索活动,感知大小不一的种子,排列长短相同时,数量不同。
  1、请幼儿把纸板翻过来,观察另一面。
  师:看看纸板上的三条线条怎么样?
  幼:一样长。
  师:如果在这三条一样长的线上排队,想想,用的豆子的数量会不会一样多?
  幼A:一样。
  幼B:不一样。
  幼C:不知道。
  2、交代探索要求,幼儿操作。
  师:请你们用不同的种子分别在三条一样的线上排列,看看他们的数量到
  地会不会一样多呢?
  3、讲述操作结果。
  幼A:不一样多。
  幼B:红豆用的最多,蚕豆用的最少。
  4、讨论:“为什么排一样长的队伍是,红豆用的最多,蚕豆用的最少?
  5、小结:队伍一样长时,小种子用的数量多,大种子用的数量少。
  四、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感知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
  1、教师手拿海洋球,乒乓球提问:如果用相同数量的海洋球和乒乓球和乒乓球排队,谁的队伍长?谁的队伍短?为什么?
  幼:乒乓球小,排的队伍短;海洋球大,排的队伍长。
  师:让它们排一样长的队伍,海洋球和乒乓球谁用的多?为什么?
  幼:队伍一样长时,大的海洋球用的少,小的乒乓球用的多。
  2。游戏“走钢丝”
  师:老师和幼儿一起走“钢丝”:从起点线处脚跟对脚尖走到终点线,数数你用了几步?
  老师和幼儿一起做游戏。
  师:为什么老师用的步子少,你们用的多呢?
  幼:老师脚大,用的步子少;我们脚小,用的步子多。
  五、教师总结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10
    【教学目标】
  1.积极操作、探索,通过“画手数格,抓珠数数”等途径,来比较准确地判断手的大小。
  2.学习数数、测量、统计、表达与交流,初步习得积极地从多种角度解决问题的态度。
  3.养成实验中的记录习惯,体验合作探索的快乐。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教学准备】
  1、每人一张方格纸珠子、盘子、绳子若干。
  2、集体记录表一张。
  【教学过程】
  一、教师直接提出问题,请孩子们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问:
  1.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手,它们一样大吗?
  2.今天我们要选出班里大手冠军和小手冠军,那用什么方法可知道手的大小呢?
  3.哪种方法能使我们更准确的知道手的大小呢?
  二、给孩子们充分的时间运用格子纸和珠子的方法,测量手的大小
  1.让孩子们在方格纸上画画小手,数数手占的格数,了解手的大小。
  (1)格子纸上有整格、半格怎么办?
  (2)整格与半格分类记录
  (3)小结:手形所占的格子数多,就说明手大;
  手形所占的格子数少,就说明手小。
  2.小组合作:探索每个人的手能抓起多少珠子
  (1)将抓起的珠子数量记录在纸上
  (2)小结:抓的珠子数多就说明手大;抓的珠子数少就说明手小。
  三、根据全班的统计结果,对测量手大小的方法展开进一步的讨论。
  1.提问:
  (1)通过画手、抓珠子,我们是否知道了手的大小?
  (2)我们画了手,抓了珠子,怎么就知道了手的大小呢?
  2.引导幼儿观察集体记录表
  (1)看看谁的手形占的格子数多,谁抓的珠子数最多,找出大手冠军。
  (2)用同样的方法找出小手冠军。
  (3)这种方法是否真的可行呢?让我们来验证一下。
  请大手冠军与小手冠军的两位小朋友验证给全体孩子看。(手对手)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内容易于幼儿理解,并且直观,极大地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你们知道你的手有多大吗?那么怎么去测量手的大小呢?然后开始讨论,最后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讨论最后达到共识,可以画手印,还可以抓珠子看谁抓得多等等。孩子自己找到了解决的办法,孩子很有成就感。尤其是活动中,每个孩子都参与进来,按照自己喜欢的办法去比较,孩子兴致特别高,同时也达到了预期的教育效果。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11
    活动目标:
  1、根据不同的画面进行讲述,并列出相应的算式,从而感知加法算式所表达的数量关系。
  2、理解交换规律,懂得运用互换规律列出另一道算式。
  活动准备:
  1、教具:城堡图一副(分为三层,每一层分别有表示7的加法的三副图,用纸覆盖)、水果单一张。
  2、学具:城堡图人手一份、水果单人手一张。
  活动重点:
  看图学习7的加法
  活动难点:
  能根据不同的画面进行讲述,并列出相应的算式
  活动过程:
  一、开火车:复习7的组成
  师:城堡王国的国王邀请我们去他的国家玩,你们愿意吗?那让我们快点乘上7次列车(出示数字7)出发吧。
  师:嘿嘿,我的火车X(1)点开,你的火车X 点开?
  幼:嘿嘿,我的火车X(1)点开,我的火车X(6)点开。
  二、情境感知——登城堡:看图学习7的加法
  1、师:看,城堡王国已经到了,国王说了,他在城堡里藏了许多的问题
  想考考我们小朋友,那我们就先去这座最大的城堡去看看好吗?
  2、师:我们先登上城堡的一楼,原来这层楼上有三幅图,谁愿意来讲讲呀?
  国王想考我们的是看了这三幅图谁能列出一道算式?回答出来后就可以上二楼、三楼。
  3、幼儿操作
  师:那我们每人都去一个城堡回答问题吧,速度慢的呢,可以只在一楼回答,速度快的可以去二楼三楼。别忘了把你的答案写的清楚一点。
  4、总结:
  师:你刚刚碰到了什么问题?。(用三句话表达三幅图)你是怎么回答的?(幼儿列的算式)老师记录
  请幼儿观察这些算式“它们有个小秘密,看谁能先找出来?“
  师总结:这些算式的得数都是7,而且都是加法,那么这6道算式就是7的加法算式。
  师:象1 6=7、6 1=7这两道算式数字相同,位置不同,但得数不变,所以看到1 6=7马上就想到6 1=7,我们把他们称为朋友题,同样我们看到2 5=7就会想到什么呢?看到…
  三、内化迁移——游戏:买水果
  1、师:城堡国的国王夸我们都很聪明,送了我们每人一张水果券(出示水果券),我们先来看看水果的价钱。
  2、国王又想考我们了,他说,7元钱只买两样水果,你会买什么?为什么?还可以买哪两样?
  3、 幼儿操作
  4、讲评:你有几种方法?买的是什么?
  5、师:如果7元钱买三样水果呢?
  四、结束:
  6、好我们一起去水果店选购吧。(结束)
  活动反思:
  只有在充分了解数学理论、科学全面地理解数学概念,及在充分了解幼儿的思维特点、学习规律的基础上,才能将数学概念正确地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去。才能有效地引领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理解、运用数学。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12
    教学目标:
  1、学习得数是8的加法,会看图或按所出物品列算式。
  2、进一步理解加号、等号的含义。
  3、体验共同游戏的愉悦。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教学准备:
  1、教具:
  (1)图片:小鸟、小猫、小兔、小孔雀各8只
  (2)森林图片一幅
  2、学具:小雪花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教师带领幼儿做《手指操》集中幼儿的注意力。
  教师:孩子们!(哎!)我们一起来做做《手指操》好吗?(好)伸出一双小小手,一起做做手指操;握拳张开好放松,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二二三四五六七八;张开双手左右摆,三、二、三、四、五、六、七、八,四二三四五六七八。
  二、摆小雪花片,复习8以内数的组成
  1、教师说出8以内的数,请幼儿在篮子里取出相应的小雪花片,并把它分成两部分。(幼儿操作)
  2、请几个幼儿起来把自己是怎么分的告诉大家,看看他分得对不对,分对了的给以鼓励,同时教师把小朋友分的结果用组成式表示在黑板上。
  3、请全体幼儿读一读这些组成式。
  4、教师告诉幼儿为了不遗漏,分的时候应该掌握一个规律:按左边少一个右边就多一个的方法来分这样不容易漏分,如把8分成了1和7,按左边多1右边就少1的规律来分,就是8可以分成2和6,3和5,4和4,5和3,6和2,7和1
  三、教师以许多小动物聚集在森林里庆祝6.1儿童节的形式教幼儿学习8的加法教师出示森林图片,告诉幼儿:孩子们,这是美丽的大森林,今天森林里可热闹啦!许多小动物都聚集在这里庆祝六、一儿童节,它们要为小朋友表演节目,庆祝小朋友的节日小朋友高兴吗?(高兴)
  1、下面请看小动物们给我们带来的第一个节目《小鸟在歌唱》
  (1)出示1只小鸟,又飞来7只小鸟,问一共有多少只小鸟在唱歌?(8只)问:你是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减法)列式:1+7=8,根据加法的交换规律,交换两个加数得数不变。谁能列出另外一道算式?(抽幼儿列式:7+1=8。)
  (2)请幼儿齐读算式1+7=8,7+1=8
  2、请看小动物们给小朋友带来的第二个节目《小猫捉老鼠》
  (1)出示2只猫捉老鼠,又来了6只猫捉老鼠,问:现在舞台上一共有几只猫在表演《猫捉老鼠》?(8只)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出来的呢?(加法)列式:2+6=8,看到这道算式,你还能列出另外一道算式吗?(抽幼儿列式:6+2=8)
  (2)请全体幼儿齐读算式2+6=8,6+2=8
  3、下面是可爱的小兔子给我们带来的节目--歌表演《小兔子乖乖》
  (1)出示3只小兔,后来又跑了了5只小兔,问一共有几只小兔在表演节目?(8只)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出来的?(加法)列式:3+5=8,你还能列出另外一道算式吗?(抽幼儿列式:5+3=8)问:5在这里表示什么?3在这里表示什么?8呢?
  (2)全体幼儿齐读算式3+5=8,5+3=8
  4、漂亮的小孔雀听说小朋友的节日快到了,也赶来了,它也要为小朋友表演节目,请看小孔雀给小朋友带来的节目《孔雀开屏似彩霞》
  (1)出示4只小孔雀表演孔雀开屏,后来又来了4只小孔雀,问现在这里一共有几只小孔雀在表演节目?(8只)问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出来的?(加法)几加几等于8?(4+4=8)它们这几个数分别在这里表示什么意思?(抽幼儿回答)(齐读算式)
  (2)请幼儿齐读得数是8的加法算式。
  四、游戏《凑数》,复习巩固得数是8以内的加法玩法:教师出示一个数字,要求幼儿仔细看清楚老师写的是几,然后教师说出一个数字,幼儿也说出一个数字,要求教师说的数字和幼儿说的数字相加的得数是教师出示的这个数。如:教师出示数字8后说:我出1,你出几?幼儿说:你出1,我出7,教师:1+7=?幼儿:1+7=8(游戏反复进行)
  五、教师总结活动情况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学习8的加法是大班下学期的内容,大家都知道数学本身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在教学中容易让孩子觉得枯燥、乏味,从而影响到孩子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而《纲要》中明确指出:数学教育的目标是,“能够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在这一精神的指导下,我构思了本节数学活动,是抽象的概念与具体的实物产生联系,不仅将一般的认识迁移到具体的事物上,加强知识的横向联系,扩大认知面,而且对开拓孩子思维,培养思维的准确性及激发学数学的兴趣也极为有益。
  一、游戏导入:“猜水果”
  今天,动物王国要举行动物运动会,想邀请小朋友们一起参加。你们愿意吗?幼儿们都很喜欢,哇!原来小动物们还给我们准备了一些水果。瞧!这里有两篮水果,一篮苹果,一篮梨,这两篮水果的数量合起来是8。一篮苹果,一篮梨,苹果有1梨有几?这里我采用集体回答或个别回答的方式,随机追问:你们是怎么猜到的?引导幼儿复习8的分合,幼儿已经有了8的组成以及7以内加减法的基础,所以,基本上全部都能回答出来。
  二、核心过程:学习8的加法。
  本节课并不难,但一定要操作与图示结合起来,给幼儿以直观的认识,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让新知在有趣的活动中内化,让幼儿体验、感悟知识的来源,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并掌握领会学习的方法。走着走着,它来到了一片草地,让我们一起看看它看到了什么?原来小猪正要去参加动物运动会,走着走着,它来到了一片草地,让我们一起看看它看到了什么?(依次出示图片),原来有几个,又来了几个,现在一共有几个?这里要求幼儿观察图片,说出相应的算式,并且说一说算式中各个数字的含义。
  三、操作活动:小猪投篮
  运动会马上就要开始了,小猪来到了篮球馆参加投篮比赛,看看它的篮球上有什么呀?篮筐里有什么?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先算出每个篮筐中算式的得数,将得数是8的篮筐和小猪的篮球用线连起来)通过多种游戏引导幼儿看图列出算式,学会用8的组成和分解计算8的加法,这里面需要注意的是好多幼儿把图连的像蜘蛛网一样的,再三强调的要求不能线乱在一起,一定要注意好线的走向,不然的话自己的都会搞不清楚。
  这节课下来,我也有几个点思考:
  1、如何关提高老师上课提问的有效性,为什么问题总是要问过好几遍之后幼儿才能回答。
  我的几点心得
  1、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引导幼儿由浅入深地思考问题,并逐步加以解决,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问应体现层次性,发展性的原则,并根据幼儿的已有经验,分层提问,逐渐加深层次,体现有效教学促进幼儿的发展。如在“树叶分类”的数学活动中,教师先提问:“黄树叶和绿树叶想回家,怎么办?请你们帮助它们找到自己的家。”在幼儿按颜色分类的基础上再提出问题:“黄树叶家中,它们想按形状住在一起,你能帮他分一分吗?“幼儿根据问题按树叶形状完成了分类后。教师又提问:“你们能按树叶的大小再把树叶分一分吗?”于是幼儿又进行了第三次分类。通过教师层层设疑提问,使幼儿的每次的活动都有不同层次的目标,引发幼儿不断地尝试探索,不仅满足了不同层次幼儿的需求,又使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体现了学习的主动性。2、从活动入手,发展孩子的注意力。
  2、数学来源于生活,与生活密切联系,知识水平的提问让幼儿回忆所学知识,在已有经验水平上探索发现,如在数学活动“认识时钟”中,教师出示没有针的钟面,问问幼儿:“请你们仔细观察一下,钟面上少了什么?”让幼儿回忆生活中见到的钟的主要特征,促使幼儿回忆、思维,让孩子把生活中的已有经验挖掘出来,调动孩子的已有经验。在此基础上,孩子能探索发现,提升经验,进一步了解三根针的意义。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13
    活动目标:
  1、学会看二维标记,进行分房活动。
  2、能够互相协商合作完成分房任务,提高初步的分析判断能力。
  3、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3、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
  1、课件及相对应的教具。
  2、房子图片、操作纸、房卡。
  活动过程:
  一、情境创设,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师:(出示课件)这是一片美丽的大森林,嘘,是谁在叹气啊?(出示狮子大王)原来是我们森林里的狮子大王。狮子大王,你为什么事叹气啊?
  狮王:哎!我近来碰到一个难题,我们大森林里造了两幢楼房,一幢是红颜色的三层楼,一幢是黄颜色的三层楼,有六个动物动物参加分房,可是在分房的时候,他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要求,弄得我没有主意了,只好请小朋友们来帮忙,请你们帮我想一个合理的分房办法。小朋友,你们愿意帮我吗?
  二、多通道参与,引导幼儿学会看标记。
  让幼儿在听清楚有哪六个动物来参加分房、他们分别提了那些要求后,学会看与之相匹配的标记,懂得标记的含义。
  1、老鼠:我嘛,年轻灵活,我想住在三楼,而且我不想和猫住在一幢楼里,太危险了。
  2、大象:我太重了,我想住在一楼,而且我不愿意和老鼠住在一幢楼里。
  3、公鸡:我不愿跟狐狸住在一幢楼里。而且每天早上我要打鸣,叫大家起床,我想住在三楼。
  4、猫:我才不愿和老鼠住在一幢楼呢。
  5、乌龟:①我的动作实在是太慢了,所以我想住在一楼。
  6、狐狸:我嘛,随便住哪里都可以!
  三、尝试操作,幼儿根据标记为动物分房。
  1、教师操作课件,帮助幼儿进一步回忆动物提出的分房要求、明确标记的含义。
  2、幼儿2人一组,共同合作按标记为动物分房子。
  四、检查评价,进一步理解标记含义。
  教师与幼儿共同检查幼儿分房的情况,对有错误的分房进一步指导幼儿理解标记的含义,让其它幼儿帮助纠正。
  五、六人游戏,体验合作找房的快乐。
  狮子大王也为小朋友们造了新房,6人一幢,每间房子有一个房卡,请小朋友6人一组,先拿好房卡,再根据房卡找到自己的房子(幼儿根据第一次操作获得的经验,根据房卡上的标记,共同合作找到自己的家)。
  六、延伸活动,验证新房找对与否。
  活动反思:
  《纲要》提出数学教学的目的是让它与生活走得更近,发挥它的作用。我们教师应结合幼儿生活实际和知识经验来设计数学活动。脱离了生活的数学儿童是不能理解的。因此,我运用了幼儿在生活中较熟悉的门牌号码,引导幼儿理解二维坐标的意义。制订出本次活动的教学活动。这样易引起幼儿的情绪体验,使其更易理解和接受。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乐。为了使幼儿轻松、愉快地掌握枯燥的数学概念,我采用了游戏法来吸引幼儿的兴趣。正如杜威所说的:游戏就象是一个“糖衣”,让幼儿在“糖衣”的诱惑下,把本来难以下咽的“苦药”吞咽下去。让幼儿在游戏的情景中,主动积极、自愿地去探索和发现,以自己的方式获得经验。真正体现幼儿在活动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则以饱满的情绪、适时的指导把游戏贯穿于活动的始终,通过游戏的由易到难,层层深入,进一步使幼儿加深和巩固对双重序数理解。在攻破难关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此外,我还采用发现法、赏识激励法等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树立孩子的自信心,从而使本活动达到科学性、趣味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整个活动根据幼儿的学习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通过安排、讨论设想到操作到再次讨论的形式,掀起一个个高潮。整个活动都是以幼儿动手探索发现为主,充分体现以幼儿为主体,培养幼儿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去发现、去探索掌握知识的能力。但在活动中,我也发现一些不足之处:如一开始我所提出的目标掌握6以内的双重序数的关系,对于大班下学期的孩子来说似乎简单了一些,应该提供多层次的楼房高度和房间数,供幼儿选择。另外,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对于幼儿所出现的一些问题,关注度还不够,没有及时帮助其解决问题,反而一带而过,使得幼儿在后面的活动过程中出现了更多地问题。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除了要设计好活动的过程,更要在活动中关注幼儿表现、反应,并及时予以帮助。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14
    【活动目标】
  1、学习8的加减运算,能正确地列出8的加减算式。
  2、尝试用三个数字在符号板上摆出不同的加减算式,初步感受加法交换律和减法的互换关系。
  3、积极地动脑思考,主动探索数字在算式中的不同位置。
  4、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5、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学过7以内各数加减法及8的组成。
  2、物质准备:
  ——教具:符号底板(底板分成四格,两格上写有加号和等号,另外两格写有减号和等号,符号中间有空间便于写数字),8、3、5三个数字各一张,笔一支。
  ——学具:《幼儿用书》(P14、15、16),幼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1、奇怪的门卡。
  ——教师:爸爸带花花到其他城市去游玩,他们住饭店时,服务员给他们出了一道题,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教师(出示符号底板和8、3、5三个数字):服务员说,当他们用这三个数字在门卡上摆出四道力口减算式,才能顺利地拿到门卡进房间。你们愿意来试试吗?
  ——幼儿思考。请个别幼儿来演示,说一说自己摆的是什么算式,集体检查。鼓励幼儿用三个数摆出四道不同的加减算式。
  2、幼儿操作活动。(幼儿用书P14)
  ——看房子特征列算式。观察8座小房子,根据房子的颜色,在加减符号旁边填写数字,列出四道不同的加减算式。
  ——观察左边的数字,请你列出四道不同的算式。
  ——观察三组蔬菜,想一想:哪两组蔬菜力口起来和下面的数字相同,请画线连起来。
  ——带领幼儿分别打开第15、16页引导幼儿练习8的第二组、第三组和第四组加减运算。(也可以采用分组练习的方式,本;舌动只完成一页练习,其它练习放在曰常或区域中进行。)
  【活动评价】
  ——请幼儿介绍操作活动。
  ——引导幼儿观察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发现两道加法算式的数字都相同,但加号两边的数字位置不同;两道减法算式是等号两边的数字位置交换了。
  ——请幼儿观察自己的记录结果,看看有没有同样的发现。表扬正确列出四道不同的加减算式的幼儿。
  活动反思:
  给幼儿与同伴足够交流、解决问题的机会。每当孩子遇到困难,我都会让他们先自己想办法,大胆去尝试。活动结束后,让幼儿自由操作并做好记录。整个活动,尽力体现以孩子为主,教师为主导的和谐师生关系。大多数孩子能主动去学、愿学、乐学,达到预期的目的。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15
    活动目标
  1、理解对称的含义,能正确地判断图形是否对称。
  2、能正确地摆、画出与图形对称的另一半,初步感受图形的对称性。
  3、能运用对折的方法,剪出对称的图形,感受对称美。
  重点难点
  能正确动手摆、画出与图形对称的另一半.
  活动准备白板课件、操作纸、剪刀、小篓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故事“女巫与公主”。
  师:在一个王国里住着一位漂亮的公主,可是有一天来了一位可恶的巫师,她对公主施了魔法,把公主关了起来。你愿意帮忙把公主就出来吗?(愿意)我们要闯很多关,才能就出公主哦!你们有信心吗?
  (在这一环节中,通过故事情节调动幼儿的好奇心,幼儿对帮助公主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
  二、游戏“闯关救公主”。
  (一)第一关:寻找复原
  师:请小朋友找出爱心的另外一半,把爱心复原。(出示三种不同的形状,让幼儿辨别)
  师小结:像这种左右大小一样、形状一样,对折后能完全重叠的图形,叫对称图形。
  (这一环节,孩子们初步理解了对称图形的含义。)
  (二)第二关:对折辨认
  1、出示月牙形、梯形、正方形,请幼儿折一折,找出对称图形和不对称图形。
  2、集体交流:
  (1)请幼儿上前示范折一折,并说出图形是对称的。
  (2)教师小结:像这种上下大小一样、形状一样,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叠的就是对称图形。
  (此环节让幼儿通过动手做一做,在自己的探索操作中找出对称和不对称图形,并再次理解对称图形的含义,老师也再次地进行小结含义。)
  (三)第三关:观察分类
  师:请你把对称的送到笑脸框里,不对称的送到哭脸框里。
  (此环节让幼儿把对称和不对称的图形分别拉到相应的框里,并通过对称轴进行检验,图形是否对称,孩子们争着上前试一试,分错了,其他幼儿积极愿意帮助他,并能够说出这样分的理由。)
  (四)第四关:旋转操作
  师:两个梯形,请你转一转、摆一摆,把右边的梯形跟左边的相对称。
  师巩固总结:以对称轴为中心,左右大小一样、形状一样,能够重叠在一起的就是对称图形。
  (此环节是最后一关,幼儿非常兴奋,公主就快要被救出来了。但是这关也是最难的一关,不仅要观察梯形的特征,还有观察梯形在对称轴的什么位置,一开始请了两名幼儿都没有摆对,在老师的再三提醒下,通过一次次的观察,终于摆到了正确的位置。)
  三、感恩“公主送礼物”。
  集体讨论并操作:如何折、画出对称的图形。
  师:公主救出来了,为了感谢我们,公主为我们准备了许多礼物,这些礼物都是对称的,它的另一半藏起来了,应该怎样折出和剪出完整的礼物?
  (此环节利用公主送礼物,让幼儿通过折和剪,感受对称的含义,体验对称的美。)
  活动结束
  1、幼儿自己动手折出和剪出完整的礼物。(此环节让幼儿通过折和画,巩固对称图形的知识点)
  2、请几个小朋友分享自己的礼物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