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文网
导航:网站首页 >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时间:2024/3/3 11:33:00
 
与其渴望关怀,不如一个人精彩。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和收藏一下噢。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
    一、本课冷色与暖色是在学生对三原色认识的基础上对色彩分类的了解.按人们视觉对自然的经验感受,色彩分为冷与暖两大调子,冷色与暖色色彩中的冷暖关系是相对的比较关系,而在两大类的内部也有冷暖对比的因素.冷色与暖色不同的色彩给你不同的心理作用,引导学生观察一些色彩对比比较强烈的图片,感受冷色和暖色的区别.并要求他们在绘画中运用色彩的明度变化对比和调子的表情特征绘画出能表达自己情绪的作品.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能够区分冷色与暖色.
  2、情感目标:能够说出冷色和暖色给自己带来的感受.
  3、实践目标:用绘画的或拼贴的方式创作表现一幅温暖或寒冷的作品.
  三、教学重点:
  学会区分冷色和暖色.了解艺术语言.
  四、教学难点:
  创作表现一幅温暖或寒冷的作品.
  五、课时:
  一课时
  六、教师准备:
  色轮、色纸、以及有明显冷、暖倾向的图片
  七、学生准备:
  自备绘画工具冷色与暖色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老师:同学们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学过了三原色,还记得是哪三原色吗?学生:红、黄、蓝
  老师:非常好,我们的同学学的非常认真。如同我们同学的个性一样,每位同学的性格脾气都是不一样的,色彩呢他也有自己的个性。
  红色她的个性火辣、奔放、热烈、温暖,让人联想到火焰、太阳。蓝色他的个性宁静、和谐,稳重、寒冷会使人联想到天空、大海、冰雪。四季给我们冷和暖的感觉,颜色也可以给我们冷暖的感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课《色彩的冷与暖》
  板书:色彩的冷与暖
  (二)、教授过程
  1、老师:那么同学们你们觉得,冷色与暖色还有那些颜色给你这样的感觉呢?并说说这些颜色能使你联想到哪些物体。也可以在我们的教室中寻找。(如:红色,火焰山、酷暑)
  学生:蓝色、白色、紫色是冷色。白色的雪,深蓝的夜空。大红、橙色是暖色。大红的喜字很喜庆。
  (很多学生觉得黄色颜色很淡,应该是冷色,其实黄色是暖色,在荷兰著名画家凡.高的夜间露天咖啡座中画家就运用黄色来表现温暖的灯光.)
  2、欣赏作品
  学生欣赏老师带来的图片,
  老师:同学们请你们说说这些图片给人带来的整体感觉,再距离一下作品分别使用了哪些颜色。
  学生:
  老师:同学们观察的非常仔细,说的非常好,现在思考一下:在表现寒冷的作品中,我们能够使用暖色吗?我们应该用哪些色彩?怎样运用?使用暖色的时候应该注意一些什么?
  学生;在表现寒冷的画面的时候,我们可以大面积的运用白色、蓝色,绿色等,我想也可以适当的画一点暖色来衬托冷色,比如在冰天雪地中画一个小小的穿红衣服的小女孩,可以给人更冷的感觉。
  老师:说的太好了,太棒了,我们把掌声送给这位同学。另为老师还要告诉,同一颜色他的深浅不同也就是他的明度不同给你感觉也是有变化的。
  (三)、学生作业
  老师:同学们现在对色彩的冷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现在老师要求选择一幅冷色系或是暖色系的作品把他表现出来。
  作业要求:1、可以选择绘画或色纸拼贴的方式表现。
  2、作业的造型不要太复杂。
  3、作品可以是具体也可以是抽象的。
  4、可以把你的作品用色卡纸衬托强调其冷暖效果。
  (四)、作业评讲:
  教学反思: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2
    课题一:贺卡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各种有特色的贺卡,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审美意识
  2、使学生能够选择身边的各种材料,大胆地高计贺卡,体验绘制的乐趣
  3、在贺卡作品中表达自己的美好莱的祝愿,增进情感的交流教学准备:收集有个性的贺卡、准备纸张、剪刀、胶水
  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了解各种个性贺卡、并能动手绘制一张
  教学难点:
  贺卡的材料的运用的巧妙,作品有创意
  教学过程:
  一、欣赏激趣
  师生共同交流收集的各种贺卡、分析作品的材料的运用及表现方法,激起创作的热情。
  二、体验材料
  展示课前准备的各种旧材料及纸张,探讨如何运用到作品中。鼓励学生自由、大胆的想像设计、体验创作的乐趣。
  三、动手制作
  让学生在充分感受到了材料的基础上运用简单的剪、贴、揉、卷、折、撕等多种方法来绘制一张贺卡。
  四、交流作品
  在贺卡的空白处写上祝福的话语。集体互赠作品,欣赏评析不同的风格的贺卡。
  教学目标:
  1、启发学生去观察、体会、表现各种瓜果的外形、颜色等
  2、能够运用色彩大胆地表达自己独特感受,创作出有情趣的画面
  3、引导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像力、创作出有情趣的画面教学准备:画板、学生自己喜欢的瓜果和绘画的用具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用多种绘画的形式与色彩表现瓜果,体验艺术的美感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能够突破瓜果常规的造型与色彩,进行大胆的想像与创作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游戏:你画我猜
  一个学生简单地画出一个瓜果的线条,其余同学猜瓜果的名称。
  2、揭题:诱人的瓜果
  二、教学新课
  1、看颜色,说瓜果
  请同学们根据不同的颜色说说可能是哪些水果。
  2、走近大师的画
  引导学生欣赏瑞典当代画家格利斯的绘画作品《静物》。
  3、欣赏伙伴的作品
  通过欣赏课体中或生活中小伙伴的作品,学习表现方法,激发表现的激情。
  4、让学生思考怎样表现自己的作品、交流讨论
  5、完成作业。教师相机指导
  三、小结评价
  作品展示。通过各种途径。自评、互评、教师点评,选取出最佳创意奖、最佳作品奖。
  四、课后拓展
  尝试用没有运用过的方法来表现瓜果。
  教学目标:
  1、了解瓜果在大小、形状、色彩和质感等方面的不同特点
  2、能掌握切挖、拼接、组合等多种方法设计制作作品
  3、引导学生感知美存在生活中,激发学生大胆参与和积极创作的兴趣教学准备:课件《瓜果也美丽》、视频展示台。学生准备好各种各样的水果,小刀、水彩等绘画工具
  教学重点:启发学生充分利用瓜果本身的大小、形状、色彩进行充分的想像、能巧妙地运用拼接、切挖、组合等方法进行制作
  教学难点:
  能创造性地使用材料、大胆地想像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播放课件故事。提问:看到刚才的动画故事,你能说一说,你学到了什么内容。
  2、引导学生说出:瓜果的想像可以有添加、切割、拼接的方法来造型。
  二、教学新课
  1、谁是最佳设计师
  引导学生自己设计。说说自己的创意和方法。
  2、大家齐动手来设计
  动动手、说一说、做一做。
  3、学生自己设计交流作品
  三、作品展示
  议一议,你最欣赏谁的作品
  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发现作品中的新方法、重点介绍有创意,别具匠心、与众不同的新颖作品。
  课题四:冷色与暧色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欣赏图片中感受到冷暧色的调的装饰美
  2、让学生初步认识并能理解冷色和暧色。能用水粉调出较冷、冷和较暖、暖的色彩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和色环、图片、水粉、画笔等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欣赏中感知冷暖色的色调及其装饰美
  教学难点:感受冷色与暖色带给人的情绪影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观察准暖色
  1、课件展示从日出到月夜变化
  问:日出的色彩与月光下的风景给我们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2、色彩的本身有温度的差别吗?为什么你会感受到冷暖呢?说明色彩的冷暖是人们在长期经验的联想的结果
  3、引入课题
  二、冷暖色的认识
  1、三原色和三间色中的冷暖色。出示图片:由哪些色彩组成
  2、认识色环中的冷暖色
  3、试着用画笔来画一画冷暖色
  4、举例说明自然中和生活中的冷暖色
  三、冷暖色的相对性
  1、课件出示紫色的花,变换背景,说明冷暖是相对的。在相互对比中产生冷暖关系
  2、绿色和黄色、蓝色的比较
  四、欣赏生活中的用冷暖装饰的图片
  五、作业练习
  你能用水粉色调节器出冷、较冷、暖和较暖的色彩吗?
  六、总结欣赏
  课题五:冷暖色调的画
  教学目标:
  1、复习冷暖色的知识,培养色彩美感意识
  2、正确运用冷暖色创作或临摹一幅风景画
  3、欣赏冷暖色的画,大胆表达自己对色彩的感受
  教学准备:图片、绘画工具
  教学重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冷暖色调的画
  教学难点: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绘画工具来表现不同的色调的画面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冷暖色的知识,引入新课。
  教师出示冷暖色块,让学生抢答。
  二、教学新课
  1、引导学生欣赏冷色调为主的风景画。让学生说说冷色调画面的特点以及自己的感受。
  2、欣赏大师的画和学生作品
  让学生从画面的表现内容,色彩、使用的绘画工具等方面进行分析。
  3、提示学生用冷色画一棵树。
  三、学生作业,教师相机指导
  四、小结欣赏学生的作业
  让学生自评、互评、自己说说自己的作品的特点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3
    教学目标:用清水和墨在生宣纸上能调出焦、浓、重、淡、清等深浅不同的墨色。中锋、侧锋是画最基本的用笔方法。知道荷花的基本画法。会运用清水调出不同的墨色。会运用中锋和侧锋这两种方法画荷花。体验画的笔墨变化,感受笔墨变化所带来的乐趣。丰富学生的审美感受,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焦、浓、重、淡、清等墨色的调配,中锋、侧锋两种用笔方法,荷花的基本画法。
  教学难点:墨色的调配。
  学习材料:毛笔、墨汁、画颜料、生宣纸、调色盘等。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教师组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用墨色在不同的纸上绘画。
  说一说纸上的墨色有什么变化。
  学生动手实验,并说己对画绘画的初步认识及笔墨的特性。感受画的表现特点,了解绘画工具的性能。
  2、教师演示,中锋与侧锋的运笔方法。
  3、演示墨色的几种变化(焦、浓、重、淡、清)。
  提问:说一说墨色有什么变化?怎样表现的?
  :中锋与侧锋是两种最基本的用笔方法。墨色的变化是通过水和墨调配出来的,它是画造型的基本手段之
  4、课件展示,欣赏画家潘天寿的作品《晴霞图》。
  组织学生讨论:指出画中的不同墨色变化。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中锋与侧锋的运笔方法。
  揭示课题:笔墨游戏——荷花
  5、荷花的画法:
  (1)课件展示荷花照片与绘画作品比较。请学生分析绘画作品是怎样表现的。
  (2)展示荷花的叶、柄、花头各部分的画法。
  (3)欣赏学生作品,说一说他们是怎样画的。
  学生观察并跟教师一起练习。
  思考并回答问题
  学生欣赏作品,小组交流讨论,汇报结果。
  学生观察与思考:如何用画表现荷花?
  认识用笔与用墨。了解画的基本知识。
  提高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学生实践
  学习荷花的画法,培养分析能力。
  1.组织学生表现荷花。
  2.教师辅导:中锋与侧锋的运笔,调配墨色的变化。
  3.鼓励学生大胆实践。
  学生表现荷花,随时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提高画的表现能力,体验绘画过程的乐趣。
  四、欣赏评述:
  组织学生把作品挂起来,引导学生感受笔墨表现的快乐。表扬大家敢于表现、敢于创新、展示个性。
  1.学生自评,介绍自己的作品。
  2.学生互评,说说对他人作品的感受。
  提高欣赏能力,感受成功喜悦。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展示上节课学生作品,学生评述
  三、课件展示不同时期的画作品(配合说明)。
  学生欣赏。开阔眼界,提高对画的兴趣,了解的传统绘画。
  四、鼓励学生创作
  五、学生创作
  六、欣赏评述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识:初步了解石窟和飞天的知识,感受我国的飞天作品在不同时期的艺术特点。
  技能:能用简短的语言和文字描述飞天的艺术特点,表达自己对飞天的感受。
  过程与方法:
  运用观察体验、小组讨论探究等学习方法,初步认识飞天,感受飞天之美,感悟民族文化艺术的魅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悟飞天造型艺术的魅力,培养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探究不同时期、不同形式飞天的造型特点和艺术表现手法,并用简短的语言或文字描述飞天的艺术特点,表达自己对飞天的感受。
  教学难点:探究飞天的造型特征和艺术表现手法。
  教学用具准备:
课件、有关图片和文字资料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课前收集关于飞天的资料。
  二、走进敦煌:
  1.教师:同学们,你们看过《西游记》么?知道唐僧去西天取经是去哪个国家么?(天竺)
  2.出示图片:这张图上的红色线条表示的就是我国古代非常有名的“丝绸之路”。在那里有一个被誉为“世界艺术史上伟大的奇迹”“世界上最大的画廊”的地方。今天就成立一个考古小分队,到那里去考察。
  3.播放敦煌莫高窟视频。共6页,当前第5页123456。
  提问:你对敦煌莫高窟有什么了解?
  4.你们知道在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中,不占主要地位但姿态非常优美的是什么艺术形象么?(飞天)
  今天我们就来考察敦煌飞天艺术。
  三、探寻飞天艺术:
  1.追根朔源:
  (1)提问:你们想从哪些方面对飞天艺术进行考察?
  (2)探寻飞天起源。
  (3)了解古印度飞天的形象特征。出示飞天的形象。
  (4)初步分析西域飞天特征。
  对比分析西域飞天和古印度飞天的不同:体型呈“v”字形,比较粗壮,头上有圆环……
  2.发展演变:
  (1)探究敦煌飞天发展时间。
  提问:敦煌飞天从何时出现?何时结束?历经了多长时间?
  历经十个朝代,直到元代末期,随着洞窟的停建而消逝。
  在这千余年的历史长河中,飞天的形象、姿态、和风格在不断的变化,专家把他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兴起创新、盛世气象、走向衰落。
  (2)分组探究不同时期飞天的特征。
  (3)分组汇报探究结果。
  北魏时期,从造型上看,头后有圆光脸型为椭圆,白鼻梁,白眼圈,上体裸露,腿部修长,飞行姿态呈大开口“u”字形,横空出世。
  隋唐两代是飞天最多最流行的时期,肤色变黑,有的双手合十,有的手持莲花,有的手持乐器,朝着一个方向顺风飞翔,姿态多样。人体比例准确,线条流畅有力,色彩丰富艳丽。
  宋元时期,飞天姿态比较单一,面容清秀,线条流畅,身下有彩云,动感不强。
  (4)教师小结。
  四、体验飞天艺术之美:
  播放《飞天舞》视频片段,请学生谈感受。
  五、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这些考古队员表现的非常出色。我们了解了飞天艺术的发展,也亲身感受了它的美。其实,不仅敦煌莫高窟有飞天,我国其他一些石窟也有飞天的形象。
  希望同学们下去后继续探究,更深入的了解这一艺术形象。
  教学反思:共6页,当前第6页123456。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5
    教材分析:
  《可爱的童帽》属于“设计应用”领域。帽子的种类和用途很多。除了有遮阳、保暖、美观的作用外,有的可以显示职业和身份,还有的可以保护头部避免或降低来自外力的伤害。古今中外的帽子文化更是值得探究的。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养成了较好的绘画习惯,在课堂常规等方面有较好的表现。学生已掌握了不少的美术知识,并有意识地在课余时间接触有关美术的知识,能自觉地感悟生活中的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感知帽子设计与生活应用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能用各种线与色彩设计童帽的形状、装饰花纹,能用不同的方式设计童帽。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讨论交流,相互启发,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激发学生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学重点:
  能用线与色设计童帽的形状和装饰花纹。
  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线条、色彩设计与众不同的童帽。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问题讨论法、引导观赏法
  教具使用:
  多媒体教学课件、范画、标题、黑色马克笔、彩笔等。
  教学过程:
  活动一:出示“小老鼠追帽子”的视频,吸引学生兴趣。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42页“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做一名小小设计师,设计一顶漂亮可爱的童帽”(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童帽的好奇
  活动二:欣赏与评述
  1.介绍民间的虎头帽;
  小老虎作驱邪袪灾之用,寓意小男孩虎虎生威
  2.帽子我们常见常用,非常熟悉,但帽子的基本结构主要包括哪几部分?
  [板书:帽盖(帽盖可以设计成半球体、圆柱体、圆锥体)、帽檐、帽花,有些帽子还有两个帽耳,主要是用来保暖]
  感受现代款式多样、用料各异的童帽。(出示图片)
  4.除了这样普通的帽子,还有许多样式新颖的帽子,现在让老师带你们进入设计师们的世界,看看他们是怎么样设计的?
  5.你最喜欢哪一顶童帽?为什么?
  小结:聪明的设计师们学会了从帽盖、帽檐、帽花中思考变化,从功能、材料、造型、颜色创造“与众不同”的童帽。
  设计意图:了解民间童帽设计的寓意,激发构思,探讨表现手法,感受不同材料、不同款式帽子的不同审美效果。
  活动三:引导创作构思
  1、老师也想画一画,你们想看吗?,出示绘画步骤(边讲边示范)
  步骤1:设计外形:帽子的外形可以有什么变化?(创作的灵感来源于生活。)
  步骤2:用线设计童帽的装饰花纹和表现不同质感。
  步骤3:用色设计童帽的装饰花纹。
  小结:帽子的外形设计要美观、大方,富有童趣,色彩要丰富,装饰花纹要简练、有趣,线条要流畅,颜色搭配要和谐,美观、好看。
  2、那么怎样才能设计出一顶漂亮可爱的童帽呢?小组讨论,指名回答。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从帽子的基本结构、功能、颜色等进行创作构思。
  活动四:创作与表现
  下面我们小组合作,用你们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设计。看哪一组合作最好,哪一个作品最优秀。开始!
  设计意图:能运用线与色,手绘设计款式、功能不同的童帽。
  活动五:展示与评价
  童帽设计展览:学生将制作的童帽粘贴在黑板或放在实物投影上,大家互相参观,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了解童帽设计与应用的关系,感受“与众不同”的童帽。
  活动六:拓展及谈收获
  除了用绘画的方式来设计童帽,还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设计?(手工制作)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
  师:这节课同学们通过学习和了解童帽,对它的造型、构造等,进行了想象和创作。老师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班肯定能出现一位设计大师,因为在我们中间有许多爱动脑筋,大胆创新的好孩子。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6
    知识要素
  掌握平行透视和近景与中景
  技能要求:
  线条的各种表现方法
  教学目标
  体验与发现:体验近大远小、近高远低,发现透视规律
  实践与创造:在写生中运用透视原理表现物体的特征
  欣赏与评议:欣赏、写生作品,评议透视的表现
  教学重点
  近景与中景的表现
  教学难点
  线条、色彩的协调与对比
  教学过程
  一.引入与观察
  1.引导学生参观校园。
  2.让学生边看边讨论哪一处角落最美?为什么?
  3.教师引导学生选景要有主题,要有近景、远景的区别。
  二.发现与思考
  1.结合上节课写生的树,说说建筑物在树的陪衬下有什么不同?
  2.观察时发现近、中景有什么透视变化?如何取景?
  3.在色彩、造型、线条上有什么区别?
  三.写生与辅导
  1.画建筑一般从上开始,注意平行透视中“近高远低、近大远小”的变化。
  2.如近景是建筑、中景是树木,先画建筑后画树木。
  3.注意线条变化,运用疏密区别近景与中景。
  4.记号笔是黑色,所以可选用比纸淡的色彩先涂,以此黑、白、灰的距离。
  四.欣赏与评议
  1.学生自评:发现自己作品的优缺点。
  2.小组互评:分析别人作品的优点。
  3.教师总评:选择有特点的作品分析,线条的组合、色彩的搭配、景物的取舍等是否美?美在哪里?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7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最快乐的一件事,并用绘画或纸版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2.学习纸版画的绘画技法,利用吹塑纸进行创作。
  3.通过绘画和制作,培养学生观察力、创新精神和再造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纸版画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
  纸版画的印制,水份、颜料厚薄程度的掌握。
  教具准备:
  课件、吹塑纸、铅笔、水粉颜料、调色盘、毛笔。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引导阶段:
  让学生带着记录他们快乐回忆的相片,用展示台展示给全班同学看。并回忆讲述。(引导学生在欣赏他人作品的基础上,回忆自己生活中快乐的片断,激发学生创作热情。)请大家睁大眼睛,竖起耳朵,可别错过哦!
  二、发展阶段:
  欣赏版画作品。通过观察和讨论,引导学生认识
  纸版画的表现方式。请同学们在观察的基础上思考:纸版画是通过什么方法加工完成的,它与绘画作品比较,有什么不同的视觉效果。
  技法学习:
  ⑴出示制作简易纸版画的材料——吹塑纸,
  启发学生思考,运用什么工具和制作方法可以制作成纸版画。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采用刻、划、撕等方法进行创造性地使用,制作出内容丰富、造型美观的纸版画作品。
  ⑵作业设置:
  在制作好纸版的基础上,思考并尝试怎样拓印出多色纸版画。
  布置下节课工具材料。
  课后反思:吹塑纸这种材料现在已很少见,不如让他们选择比较易寻找的纸壳来制作,虽然比吹塑纸硬,但学生更好掌握。
  施教时间:9月26日——9月28日
  第二节
  一、情感升华阶段:
  带领学生欣赏大量版画作品(课件)引导学生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利用身边的材料和工具求新求异,就会创作出好的作品。
  二、动手操作阶段:
  作业要求:欣赏教材中作品,用纸版画或绘画的形式进行复制或者创作。
  作业步骤:
  启发学生讲解制作过程。
  1.设计。
  2.制版。
  3.添加背景
  4.剪、刻、品、贴。
  三、学生作业:放轻音乐。
  两人完成一幅作品,要求要有合作精神。
  教师巡视指导。
  四、讲评作业:
  选取优秀作业,表扬造型美观、色彩鲜艳、整体看画面效果好的作业,表扬最佳搭档。
  五、教师总结:
  本课同学们学会版画的基本方法,这种方法运用广泛,生活中还有许多地方运用这种方法,希望同学们多去发现、去探索、体会生活的乐趣。
  课后反思:有些学生选择的是绘画的方法,其实只要知道这种方法就可以了。作业形式的多元化可以促使学生更多的开动脑筋,寻找运用更多的办法来解决问题。
  施教时间:10月8日——10月10日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一些以“谐音”“寓意”、“象征”等手法表达吉祥如意主题的图案纹样。
  能用语言描述民间美术作品的图案纹样、色彩特点等。
  能灵活运用民间吉祥的图案和色彩,尝试组合表现一幅喜庆吉祥的画面。
  2、过程与方法:创设“比较”情境,体验民间表达“吉祥”主题的图案纹样、色彩特点等。
  尝试运用民间吉祥的图案纹样组合一幅画面。
  3、情感:对民间吉祥图案纹样或色彩产生兴趣。收集民间吉祥的图案。
  教学重点:
  能用语言描述民间美术作品中的吉祥图案纹样、色彩特点等。
  教学难度:灵活运用民间吉祥的图案和色彩。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创设喜庆情境:从多媒体课件中欣赏民间艺术作品。让学生感受民间美术“夸张、变形、概括、对称”等造型特点。
  2.让学生能用语言说“吉利话”想对方祝福引入,感知一些““吉利话与吉利画”的关系,了解和进行“谐音、寓意、或、象征”的联想。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设问提出要求:你知道和见到的还有哪些民间艺术品。
  4.板书课题:
  一边板书一边让学生打开课本,并认真阅读课文内容。
  (二)教授新课:
  1. 观看课件,欣赏课件中的各种图片。
  2. 问:在欣赏中,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你在生活中遇到的和知道的哪些民间艺术品?
  3. 小组活动:讨论你所知道的民间艺术品,你准备用什么方法和材料进行创造一幅有特色的民间作品?
  (三)作业布置:
  能用适当的材料,运用具象与抽象的吉祥纹样和色彩组合一幅吉祥图案。
  (四)巡视辅导:
  学生作业,教师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时进行讲评。
  (五)结果:
  1. 作业评述:举办墙报,展示全班作品,让学生自评优秀作品。
  2. 教师小结:对构图完整,画面有特点的学生进行表扬。
  3. 课后拓展:设问:你今天学会了什么?特别美的地方在哪里?
  4. 课后思考题:寻找身边的民间美术,写成文字或画出草图,下节课带来。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9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的编写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以“接近社会、贴近学生、学以致用”为原则,选择符合四年级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内容设计课题。全册共有18课。本册单元和课节教学内容中,技能方面是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排列的,但是也有并列的内容。因此教师在安排教学时,课序可根据季节、学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而作一定的调整。课时数只是一种建议,教师在教学时亦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学条件作适当调整。
  二、教学目标:
  1、加强美术基本功的训练,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
  2、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学生的智力和才能的发展,发展学生的形象记忆力、想象力、手工制作能力。
  3、引导学生了解并掌握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学生学习美术的空间,从而让学生明白美术无处不在。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始终贯穿审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学要求,兼顾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学习的两方面的需要。
  难点: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设计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强化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在继承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美术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充分体会社会的进步与多元化的美术发展方向。
  四、学生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对美术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并具有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和对各种材料综合运用能力,已经初步认识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了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能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但还缺乏想象力和创作精神。有了初步的创新意识,但也有一部分学生空间感较弱,对一些废旧材料的综合运用能力较差,对于一些绘画的基本方法了解的不够深,学生普遍创造性不够,在本学期加强训练。
  五、教学措施:
  处于儿童绘画“过渡期”儿童,是儿童美术学习兴趣取向的转折期。教师应注意引导,提出过高过急的要求,或过分相信儿童的天赋,任其发展,将导致儿童怕画或厌画的不良后果。
  1、加强绘画欣赏教学,重建学生绘画兴趣和信心。
  2、由浅入深,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由易到难,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
  4、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第一课水资源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说出水资源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从地理事实中概括结论的能力。
  2、使学生能够通过资料解释世界水资源的有限以及分布不均,了解人类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切实体会到世界水危机、中国水危机、北京水危机,同时培养学生从数据和图表中提取地理信息以及进一步分析加工地理信息的能力、
  3、使学生能够初步具有关心水资源的思想,能够为合理利用水资源出主意,并自觉地从身边做起节约用水、防止污染,同时通过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以及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
  1、使学生切实体会到水危机的严重性,树立正确的水资源观。
  2、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加工地理信息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
  小组学习法、讨论法
  四、教学手段
  投影片、录像、自制计算机软件、教学挂图
  五、教学过程
  [引入]:教师的讲台上放着一大杯水,今天我就和同学们一起来讨论有关水
  的问题,也就是我们要学习的第二节《水资源》。
  [板书]:第二节水资源
  [提问]:你在日常生活中都用水做过什么?
  (可请多位学生回答)
  [转折过渡]:同学们说的都是水资源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水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又如何呢?
  [展示投影片]:
  生产主要工农业产品用水量
  [提问]:在表中所列出的工业品中用水量最大的是什么?农产品中用水量最多的是什么?(学生回答)
  [启发提问]:以上我们看到了水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你能不能试
  着用一句话总结一下水资源的重要意义。
  (学生可有多种答案,教师均应予以肯定)
  [转折过渡]:水对人类这么重要,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呢?(学生回答)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要复习一个小学中学过的概念——水循环。
  [计算机动画演示水循环的各个环节]
  [提出讨论问题]:你能说出水循环有几个环节,每个环节又是什么吗?(学生看动画演示,分组讨论,回答出六个环节的含义)
  [总结]:这种循环在地球上—刻也没有停止过。
  [转折过渡]:这些参加循环的水我们人类目前都能直接利用吗?
  [讲解]:为了研究方便我们假设把全世界的水都装在了我这个杯子里,一共是1升,我们来看看这1升水。
  [计算机分布演示]:在这1升水中0.97升都是咸水,在0.03升的淡水中0.02升是固态淡水,在0.01升的固态淡水中0.0098升都是地下淡水,0.0002升是河湖淡水,最后人类真正能够取到的水大约只有1滴。
  [总结]:人类日前可以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是非常有限的。
  [转折过渡]:这有限的淡水资源在地球上分布均匀吗?[
  [指导学生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先看图名,再寻图例。
  [讲解]:为什么要挂这幅《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呢?一般来讲,降水多的地区,淡水资源比较充足;降水少的地区,淡水资源比较贫乏。
  [提出讨论题]:下面就请同学们讨论一下,世界上哪些地区降水量多水资源丰富,哪些地区降水量少水资源贫乏。
  (学生讨论回答,指出一些国家或地区均可)
  [总结]: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已经明确地看出,世界水资源的分布是极为不平均的。
  [转折过渡]:以上我们学习了水资源对人类是如此的重要,可水资源又是极为有限的,而且分布不平均。那我们人类应该如何对待水资源呢?
  [提问1]:下面我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在看录像的过程中请同学们思考人类是如何对待水资源的。
  [放自制录像片]
  (学生回答:1、人类用水量增加;2、人类污染水资源;3、人类浪费水资源)
  [转折过渡1]:水资源本来就非常有限,且分布不均,再加上人类用水的增加、不断的污染和大量的浪费,必然会导致全球性的水危机。水危机的到来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呢?请同学们看教科书68页的“读一读”。
  (全班看书,请一位学生朗读)
  [总结]:这惨境就是自然界水资源短缺再加上人类的不合理利用造成的。
  [转折过渡]:如果人类继续这样下去,将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呢?
  [指导分组学习]:请同学们阅读我给大家的资料并回答投影片上提出的问题,
  注意小组内的分工,最好每人回答一道题,全组合作完成。
  [资料]:
  据美国霍普金斯人学最近发表的一份报告说,到20xx年,世界总人口将达到80亿人,目前全世界有将近5亿人面临饮用水的问题,预计到20xx年时这个数字将增加到28亿人。
  目前世界上有31个国家水供应紧张或饮水不足。这些国家大多分布在非洲和中东地区;到20xx年,人口的增长将使包括印度在内的17个国家也陷入饮用水短缺的困境。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0
    一、教材乘风破浪分析
  船是人类最早的交通工具,乘风破浪它载着人们经历了漫长又伟大的航程。乘风破浪它的外形结构及其功能也随着人类的需求、社会的发展呈现出更多的变化。本课乘风破浪以“船”为主题,带给学生无限期待和快乐,学生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和愿望,借由线条、形状、色彩和材质呈现出来。乘风破浪 小学美术教案四年级上册:13课 乘风破浪
  船一般都有船体(头、尾、帮)、舱、甲板、桅杆、锚、导航和雷达等设施。船的种类很多,一般有帆船、轮船、舰船等。在绘画表现时,可把船看成近似倒梯形,甲板以上部分可看成大小长短不同的方形、圆形、三角形和长方形的任意组合。 小学美术教案四年级上册:13课 乘风破浪
  本单元学习内容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学习任务分为两个活动:画自己喜欢的船,侧重平面绘画的学习;做一艘木船,侧重立体组合造型的学习。
  活动一:教师应帮助学生养成收集、整理与利用信息资源的学习方式和行为习惯。对绘画的作业定位如果是观察性绘画,应解决“角度、位置、结构处理、空间关系处理、细节描绘与整体感觉的表达”这些问题。可先画船的大略形状再详画各部分,或先画完一部分再画另一部分。对绘画的作业定位如果是想像性绘画,应解决“围绕主题进行绘画表现的构想,画面的布局,形色处理,周围环境的添画”这些问题,在想像画中最重要的是唤起学生“我想画这个”的意愿,让他们能把握画面构成的美感,清楚地表露自己的心情。
  活动二:以材料为主进行立体造型活动。木材处理的工艺技术应考虑分与合两种方式,第一:应让学生了解分解木头的工具,掌握简易方法。细小的树枝可用剪刀剪;薄的木片可先用刀片划痕再用力掰断;较厚的木头运用刀片并以锤子敲打;运用刀片以削铅笔的方式削木头,也是变换木头造型的一种方法。大而厚的木块需用锯子锯,一个人锯时可用脚压紧木板,不让其松动,再慢慢锯;两人合作应抓住锯柄压紧木块再锯。锯子的大小使用,可视木头粗细搭配运用,使用锯刀应从后端拉到前端全面地使用,拉锯推时要轻,拉时再用力。需要插接的木头可用钻的方式,用电钻或用钉子打洞都行。第二:应让学生掌握将木头零件组合的简易方法。一般可用速干胶、快干胶、热熔胶进行粘合,这种方法比较直接。有时遇到接合面不佳,直接用粘合方法易脱落,这时就可利用插接的方法,在两块木头的接合处各钻一个洞,再使用竹签或细树枝,将两者插合在一起,也可在竹签上上胶,这样更加牢固。有的木条也可用铁丝、棉、麻绳等材料进行捆绑,别有一番自然的情趣。
  教材左下方一系列图片提供了做木船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削锯材料应注意安全,能充分利用现成的小木块、木片、树枝为宜,船的组拼应把握主体结构,只需将一块大木片的一头削尖就有了甲板的感觉,然后用大小不等的木块进行组拼,用堆叠、围合、插合等方式即可。注意木块搭建时的高低起伏变化,巧妙的细节处理表现船的种类、特色,如帆船上的桅杆和帆、舰船上的大炮等,组拼后注意修饰整理,使作品更美观。
  二、教学目标
  收集船舶的图片、模型等资料,认识船的造型特点和结构、功能,了解船的历史与文化。
  能抓住船的主要外形结构和特点,描画出自己喜欢的船。
  了解材料特点,掌握材料的使用方法和工具的正确操作技术,制作一艘(木)船。
  养成细心观察、精心制作的习惯,培养不怕困难的探索精神。
  三、教学思路
  教师应根据学生程度考虑课时目标,制定教学策略。建议绘画课的教学步骤可考虑为:准备——引导——表现——欣赏。导入方式很多:可由猜谜语或关于船的故事设为导入,也可以是直接利用师生共同收集的关于船的各种图片及相关资料欣赏导入。引导阶段先让学生了解船的外形结构,感受不同的船的主要外形特征,然后根据所定的作业目标(想像性绘画或观察性绘画)进行具体的绘画技术的相关指导。四年级学生的创作宜先作整体构思计划,提示相关的表现形式、方法及构想的重点。在自主表现中,应作具体的技术指导,作品完成后,师生共同欣赏学习成果。
  如以信息加工策略为指导,教学步骤可考虑为:作品欣赏——掌握规律方法——提供创意指导——自主表现——保持迁移,教师根据作业定位出示相应的材料制作的成品引导学生认识材料,分析范品“船”是用什么材料做成,采用什么方法制作而成。在交流学习中,教师可以示范与领做,让学生掌握运用此材料所需掌握的相关技术,创意指导体现在对材料的选择思考中,我们不可忽视它是建立在相关技术的熟悉程度之上的。学生在独立或合作制作中,教师应及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作业评析时可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创作动机、创作过程、特殊表现等,最后出示一艘能浮在水面上的船,激发学生对自己作品的更高期待值,从而思考怎样把握平衡的问题,学习空间将由艺术向科技领域拓展。
  四、教学选择
  本单元以“船”为主题,呈现了多种造型表现的可能,有想像性绘画或观察性绘画,有制作木船或其他材质的船,具有一定的宽容性,教师应根据学情特点,教师本人个性特色选择明确的教学任务开展教学。
  因为各地教学资源的差异,活动二的学习材料可提供多种选择:做木船的材料可以是家庭装修时剩余的木材,山林中的树枝、树皮、竹筒;泥塑船的材料可以是当地的陶泥或彩泥。用多种材料做船,建议从变废为宝的思路去寻找一些自然生活中的材料。
  美术课程教学结构通常是四段式:导入——讲授——作业——小结,可设法改变这一课堂结构模式。改变时间、序列,强调某种学习方式,都可产生不同的结构组合。如活动二,根据学生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安排教学程序,可设计为:呈现目标——问题收集——了解技术——讨论方法——综合表现——评价迁移。开门见山提出作业目标,让学生主动去收集本课学习要解决的问题,并分类整理哪些问题是必须解决的,比如工具技术的使用,哪些问题可以是由学生个性发挥自主处理的。教师应善于把握问题,为学生提供思路、线索,让学生始终以积极的状态沉浸在本课学习之中。
  五、教学建议
  1.制作课涉及到养成因素和安全问题,学生在活动中应养成不浪费、不拖拉、不毛躁的好习惯,有环保意识。工具使用要注意安全,有自我保护意识,拿刀片的手不随意挥动,锯刀应放在桌子中央,不用锯子敲打课桌等东西。教师应起榜样作用。
  2.学习屋提出了问题,教师应鼓励学生根据自身作品情况想办法。如果木船的体量小而轻,可在薄的甲板下贴泡沫板;如果木船的平衡感不好,需在船底加秤锤。用纸盒做的船可直接放在水上漂浮。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1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龙的文化、历史,以及在中华民族传统中龙的特殊地位,知道龙的各部位的动物原型与象征意义。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小组探究学习的能力。通过塑造一个龙的新形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引导学生体会龙的,树立自己的民族,以我们是龙的传人为荣。通过集体完成一件美术作品,培养学生合作和竞争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龙的文化、历史,以及在中华民族传统中龙的特殊地位,知道龙的各部位的动物原型与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通过塑造一个龙的新形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龙的图片资料、身边动物的图片、水彩笔或油画棒。
  (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图片激趣,引出《龙的传人》。
  (1)课件展示:北京故宫九龙照壁,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议一议:为什么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我们的祖国是,我们是炎黄的子孙,我们是龙的传人。
  2.龙的由来(文化、历史)
  (1)龙的形象已出现了六千余年,它现在的形象经过了三个时期的演化。
  课件:商周——秦汉,秦汉——隋唐,唐宋——明清
  请学生说说这三个时期龙的.形象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龙的历史:红山文化遗址——玉龙,赵州桥栏板雕刻——双龙,北京故宫太和殿前云龙纹。
  学生欣赏并判断分别处于哪个时期?
  (3)龙是古人对鱼、鳄、蛇、马等动物和云、虹、雷、电等自然天象模糊集合而形成的一种象征性神物。
  ①请学生找找龙的各部位各自分别具有由哪几种动物的特征?
  ②你还在哪里见到过龙的形象?
  请学生介绍、展示、交流——“丰富感性体验”。
  ③“龙”作为吉祥的化身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你觉得龙还有其它动物的一些特征吗?
  ④根据你的思考你能用上其他动物的一些特征来创造一条,你心目中的龙吗?
  请学生说一说或相互形容你心中的龙。
  3.创作实践,审美体验。
  (1)根据你的理解和想象,创编你心目中的龙。
  (2)自我,体验审美情趣,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一些龙的传说故事、龙舟赛的图片、水彩笔或油画棒。
  (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龙的传说故事——“激发兴趣”
  (1)龙的传说——“龙生九子”
  20展示资料、交流:
  (2)你还知道哪些有关龙的故事?
  请学生说一说。(鲤鱼跳龙门)
  (3)“龙”作为吉祥的化身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
  我们是炎黄的子孙,我们是龙的传人。
  2.民俗传统活动——“民族”。
  (1)澳门回归——舞龙庆祝。
  墨西哥、日本华人舞龙迎新春,龙成为了中华民族的象征。
  (2)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用鲜花堆成的巨龙,象征中华民族的腾飞。
  (3)端午节赛龙舟。
  ①简介端午节及爱国诗人——屈原。②赛龙舟怎样才能赢得胜利?——集体合作的团队力量。
  (4)学生展示交流自己赛龙舟图片资料,丰富体验和创作素材。
  3.赏析作品——“内化知识”
  书中的学生画龙舟赛作业,请学生赏一赏、评一评。
  4.创作实践——“外化表现”
  根据你的资料和你的想象,创作一幅激烈的龙舟赛的场景。
  请学生想一想、学一学、画一画。
  5.展示——“审美提升”
  自我、同学建议、教师点评,体验审美情趣,感受龙舟赛。
  课后:布置学生做作“纸接龙舟”。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2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本册教材“车”单元的第一课时,教材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大量与“车”内容相关的图片资料和文字资料,其中图片资料尤为丰富,主要分为实物照片和绘画作品——实物照片包含了不同时代、用途各异的车,绘画作品也罗列了水彩、水粉、白描等各种综合表现技法的学生作业,因而本课的教学主旨显而易见。即:通过图片的呈现,使学生获得有关车的各种丰富信息,如车的名称、结构、用途、历史等,再通过自己喜欢的绘画方式描绘自己感兴趣的车,同时为下一课时“我设计的车”所属“设计〃应用”领域的学习作好准备。
  1.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接触古今中外的不同车辆,了解其主要的组成结构、功效用途。
  (2)技能目标:尝试用喜欢或擅长的方式描绘车的外形,培养表现能力。
  (3)情感目标:知道人类的造车历程,探究车辆与人类生活之间的关系,知道与车辆制造相关的典型事例。
  2.学习内容
  学生初步接触有关“车”的艺术性话题。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当对车这种重要的机械有所了解,其中包括车的各个种类、车的多样材质、车的基本结构、车的不同功用以及车的发展历史等,知道人类的这项重要发明对自身有多么重要,对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发挥了怎样巨大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还要尝试以各种绘画形式表现车的造型的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对图片的欣赏,了解车的各方面知识,用自己学过的绘画表现方法画出自己最感兴趣的车的造型。
  教学难点:车辆的外形特点及其规律;以绘画的形式对车进行造型的方法。
  3.课时:1课时
  二、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上网浏览并下载一些表现“车”主题的资料,如文字、图片、音乐、影片,大师的画作,学生绘画用纸等。
  学生准备:美术创作的工具及材料,课前查阅有关资料或向家长了解情况。教学过程:
  (1)感知与体验:
  ①观看有关“车”的音像资料,认识各种车辆,再说说自己知道的车辆及其特点,了解古今中外不同地区、不同用途、不同造型的车。
  ②教师对以上问题做简单总结,介绍车的发展。
  ③同学分4—6人小组展开讨论,围绕“人类与车”这一话题进行交流,说说人类为什么要发明车,车辆的发明和制造对人类的发展和进步有什么帮助。④各小组选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讨论结果,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简单归纳和规律总结。从车的造型、材质、作用等方面进行分类概括并明确板书。⑤教师和同学对车的造型展开进一步探究,就其主要构成部分——车身、车轮的外形进行较为细致的观察和分析,再对其中的细节做深入了解。如门、窗、顶、灯等。教师将大家的发言归纳整理后,以绘画的方式在黑板上记录下来。
  (2)创作与表现:
  同学以线描绘画的形式对自己喜欢或熟悉的车辆进行表现。在表现车的整体结构
  的基础上注意细节的刻画。
  (3)评价与反思:’
  ①同座位同学互相介绍自己所画的车,并将作品展示在教师事先布臵好的展示栏中。
  ②欣赏名画当中画家笔下的车。说说自己对画作的看法,谈谈画面中的车在整幅作品中的作用。
  ③想像未来车辆发展的趋势,同学互相交流各人对未来车辆的看法。教学反思: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3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我国民间套色剪纸的制作技巧,美术教案理解它的特点,并能制作出一幅套色剪纸,从而培养学生耐心细致工作的习惯。
  课前准备:
  1、教师备美术教案范品。
  2、学生备美术教案剪纸用品。
  教学过程:
  第 一 节
  一、展示范品,学生欣赏。
  二、新课:
  讲解套色剪纸的特点,结合美术教案欣赏课本中的作品。
  指出凡是生活中的美好事物都可作为剪纸的题材,剪纸的特点是造型简练概括,以线为主,线、面连接,色彩鲜明。
  佛山剪纸秀丽、工细;北方剪纸粗犷、豪放,风格各不相同。
  三、介绍制作步骤和方法:美术教案
  1、画单色墨线稿,构成每个形的线条要连结,并用黑色勾画出来,线条宜粗不宜细。
  2、剪或刻去空白的地方,把墨线留出来。
  3、把剪纸贴在白底纸上,粘贴要平整、牢固。
  4、涂上颜色,直到完成。
  四、学生作业:
  本课完成设计稿。
  第 二 节
  一、评议学生的画稿或已剪刻未完成的作业,待粘贴好后,讲解套色方法。
  二、讲解填色要求:
  1、设计色彩以个人意图为主,不要局限于物象的固有色。但也要注意有些物象的颜色是有特定的含义,不能改变,如国旗、红领巾的红色都是不能改变的。
  2、色彩的纯度要高,对比要强烈。
  3、填色不要压住线框,压住了可用黑色修齐。画面要整洁,工艺要精致。
  4、小结及调整。
  三、讲评:
  学生把自己的作品摆好,集体参观,互相评议。
  课题:童装(设计) 两课时
  教学目的:学习服装设计的初步知识。用剪贴方法设计一件(套)童装,从而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
  课题:线的粘贴(制作) 一课时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学习,教会学生掌握线材工艺的又一种制作方法,懂得选择不同质地和色彩的线材运去表现对象的特征,培养他们耐心、细致的制作习惯。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带备作业用品:彩色线材、胶水、剪刀、底板。
  教学过程:
  一、检查课前准备情况。
  二、讲解课本范图,参照教材分析指导学生欣赏线粘贴作品,说明这类作品的特点。
  三、出示范品,讲解制作过程:
  1、构思。在底板上画出草稿。
  2、根据对象特征与自我意图,选线材的色彩及决定底板的色彩。
  3、用色线粘贴出主体形象的轮廓,再拼贴出各部分的色彩。
  4、拼贴背景色块,直至完成。
  四、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五、讲评。
  课题:小台钟(线描写生画) 一课时
  教学目的:通过小台钟表写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并学习用线描形式描绘出来。
  课前准备:学生自带一个小台钟和线描用笔。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说明写生是学习绘画基本技能的重要方法,要求真实、准确地表现写生对象。要画好写生画,重要的方法是细致观察,深入理解,抓住特征,准确表现。
  二、指导学生观察小台钟。
  提问:1、小台钟是什么形状的?
  2、小台钟由哪几部分组成?
  3、每个部分还有哪些细小特点?
  教师出示范画,一一指出用线描写生应一丝不苟地表现出小台钟的外形特征、结构及其细节,写线要大胆,要按结构用线。
  三、写生步骤:
  1、确定构图,抓大的外形、结构,注意形状特征及透视变化,画出大体轮廓。
  2、按各部分结构刻画细节,可先画前边,再画后部;先画可见的、完整的部分,再添画被遮挡的部分。
  3、完成后与实物对照,作整体的调整和补充。
  四、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五、讲评。
  课题:欣赏与学习(临摹画) 两课时
  教学目的:通过欣赏名家的作品,使学生受到美的薰陶,领会其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临摹练习。
  课前准备:准备好临摹用品。
  教学过程:
  第 一 节
  一、板书课题,解题。
  向学生说明临摹是学习绘画的方法之一,要临摹一幅画,首先要通过欣赏,了解其特点、风格和表现手法,待有了足够的理解后才动手,不要拘泥于局部的一笔一点,应从整体着眼。
  二、指导学生欣赏课本图片。
  提问:画中用了几大块颜色?形状如何?怎样构图组合?
  三、请学生对照课本上的线描图,教师说明构图的特点。
  四、学生作业:
  选一幅画进行临摹,先用草图形式画出构图,分出大色块。
  第 二 节
  一、检查临摹画稿:
  让学生对照原作检查在构图、物象的形象勾画方面有哪些不足之处,然后作认真修改。
  二、指导学生着色:
  教师按原作色调讲述色相、明度、纯度的变化,并作调色演示。学生着色:
  1、根据原作色调选定要用的颜色。
  2、着色时根据颜色的特性确定画法,如用水彩,则从浅到深、先主体后背景、先远后近、先大体后局部地完成。
  三、学生作业。
  四、讲评。
  课 题 蔬菜(中国画)
  教学目的: 参照大师的作品,临摹大师的笔墨技法,仿画一幅以蔬菜为题的中国画。通过欣赏,使学生认识画、诗、书、印是中国画独特的形式。
  教学难点: 学习执笔、运笔的方法,仿照大师的用笔技法画一幅表现蔬菜的水墨画。
  教学重点: 学习执笔、运笔的方法,仿照大师的用笔技法画一幅表现蔬菜的水墨画。
  课前准备: 范画多幅,示范用具……
  教学过程:一、欣赏:
  以齐白石的《白菜辣椒》为重点,指导学生欣赏水墨写意国画。
  二、教师示范以蔬菜为题作水墨画的步骤:
  1、先想好什么,画面怎样安排,然后用指甲轻轻地刮出大体轮廓。初学者可以用铅笔起稿。
  2、中锋蘸淡墨勾出菜帮,先从中间一块着手。
  3、用大笔的笔锋蘸淡墨后,用笔尖蘸浓墨,以侧锋画出叶子。
  4、趁叶子未干,用浓墨画出叶脉,注意不要太湿。
  5、中锋蘸浓墨(稍干),较快地画出根部,落笔时往下按,然后向外撇出,如有些飞白效果,更为理想。
  6、用大红色画辣椒,尽量以一笔完成,注意用笔按和提,最后添上蒂。
  7、在适当的地方题字和盖印。
  三、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四、评讲:选择优秀的作业与大师的作品比较,找出差距,明确努力方向。
  课题:游泳(刻纸画) 两课时
  教学目的:学习刻纸画,认识单色刻纸画的特点,掌握用点、线、面组合丰富调子及使用刻刀操作的方法,并刻制一幅以游泳这题材的刻纸画。
  课前准备:
  1、表现游泳场面的图片。
  2、深颜色的卡纸、小刀、木刻刀。
  教学过程:
  第 一 节
  一、板书课题,请学生回忆游泳时的情景(人的活动内容、动态等),出示游泳场面的图片,以加深印象。
  二、阅读课文:,教师介绍绘画技法——刻纸法。
  指导学生观赏课本上的范画,说明刻纸的技法和使用刻刀的方法,指出用这种技法刻制的画,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
  三、教师讲解制作步骤:
  以课本列举的步骤为依据,边讲边演示,从起稿、执刀、运刀到刻、撕、刮等刻纸技法的全过程。
  注意下刀的轻重,过轻时表层难以撕掉,过重时则会将纸刻穿。
  四、学生作业:
  本节要求完成草稿,先画出大的形体,然后作黑、白、灰的处理。
  第 二 节
  一、 检查作业:
  查看学生绘画草图的黑、白、灰处理情况,再作辅导修改。
  二、复习刻纸画的制作方法。
  让学生先想清楚自己刻制的的先后过程,明确哪些地方该撕去,哪些地方用刻、刮的方法。
  三、 生作业:
  完成全画的刻制,教师辅导。
  四、 讲评:
  抓住刻纸画的特点和刻制方法,评价作业效果。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4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了解纸艺穿编的规律,运用常见的穿编方法,设计制作简单的生活、装饰用品;
  2、在学习中体会穿编这一工艺制作的实用及装饰功能,感受纸艺穿编的乐趣,培养看图动手操作能力及设计、工艺制作意识。
  教学重点:
  用纸带穿编的方法制作简单的生活用品(小方篮)及纸带穿编工艺的运用。
  教学难点:
  纸带穿编方法及小方篮的制作
  教学关键:
  观察讨论纸带穿编的规律,引导如何使小方提篮立起来及篮口处理;观察两种不同色彩交织成的纹理,并运用到装饰中。
  课前准备:
  各色纸条、幻灯教学文件、范例,剪刀、粘合材料等。
  教学过程
  1、以谈话形式引导学生观察范作指导学生欣赏这是什么呢?它美吗?
  你想知道它们是怎么做成的吗?
  2、幻灯出示作品
  观察范作,说说它美的地方,并试着寻找规律,说说它的实用性和装饰性。
  指导学生看图自学穿编技能。
  ①有什么规律,要注意什么?
  拆解范作(与学生试做结合)
  ②如何使小篮子立起来?
  ③你有没有什么办法在篮子上作装饰?
  ④怎么处理篮子的开口?
  3、指导学生看幻灯制作图编制小篮子。
  4、作品展示与评价
  引导学生从作品的精细美观评价,总结穿编规律(一上一下交织)。
  小结:穿编在生活中还有很多运用,可以使用不同的材料进行穿编,还有其他编法。只要你开动脑筋,动手创造,就会有与众不同的作品诞生。
  1、展示穿编的其他作品(小果篮、装饰图案、创意篮子等)
  2、布置课后拓展作业(上网自学创意篮子的制作)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蔬果根、茎、叶、芽、花、果等都含有丰富的营养。能利用蔬果的自然形态、色彩特点,进行雕刻、塑造、创意设计一个立体形象。
  2.过程与方法:在联想中、能对蔬果的自然形态、花纹质感进行观察、构思新形象。在比较中体验添加或切、刻、雕、挖等不同制作方法。
  在创作中利用蔬果的自然形态创造新形象。
  3.情感:注意观察生活、养成发现生活美的能力。大胆想象,培养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对蔬果的自然形态、花纹、质感等特点进行联想与添加、组合造型,培养观察与设计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对蔬果的原形进行切、刻、雕、挖创造与众不同的艺术形象。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创设情境:欣赏“蔬果童话形象”让学生感受生活的美好。
  2.让学生能用语言说出蔬果童话形象夸张、变形的蔬果娃娃。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设问提出要求:
  (1)蔬果娃娃它们象什么?
  (2)小作者是怎样利用蔬果的自然形态、花纹、质感进行构想与创作的?
  (3)你喜欢哪一件作品?为什么?
  4.板书课题:
  一边板书一边让学生打开课本,并认真阅读课文内容。
  (二)教授新课:
  1.观看课件,欣赏课件中的各种图片。
  2.问:在欣赏中,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你能用蔬果创作些什么?
  知道的哪些和这些不同的蔬果的艺术作品?
  3. 小组活动:讨论你所知道的不同蔬果艺术品的。你准备用什么样方法设计作品。
  (三)作业布置:
  能运用多种制作方法,设计与众不同的新形象来表现蔬果的童话故事。
  (四)巡视辅导:
  学生作业,教师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时进行讲评。
  (五)结果:
  作业评述:展示全班作品,让学生自评优秀作品。
  1.教师小结:能凭记忆想象、大胆尝试表现的作品进行表扬。
  2.课后拓展:设问:你今天学会了什么?特别美的地方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