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文网
导航:网站首页 >

《古诗二首》教学反思【15篇】

时间:2024/3/3 11:33:00
 
很多时候,生活不会是一副完美的样子,能完美的不是人生,想完美的是人心。但平凡的人有平凡的心,拥有平凡的渴望和平凡的心情,用平凡淡然拼凑永恒的日子。真实而简单的活着,才是最真,最美,最快乐的事情。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诗二首》教学反思【15篇】,欢迎大家阅读和收藏一下噢。
  《古诗二首》教学反思1
      再讲第一课之前,我让孩子们大概看了一下目录,大多数同学已经在假期大概认识的学了一下,因此在我问他们这一单元主要讲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他们很轻松的就说是春天了!这下他们就能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初步的意识:这一单元是关于春天的诗、散文、童话故事以及关于春天的小故事。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很好诠释了这节课孩子们的状态。由于是第一课,而且又是古诗,再加上以前我鼓励孩子们在假期背诵唐诗三百首,因此孩子对此已经非常熟悉了,在课堂上能明显感受到他们的自信,我就念了一个题目,他们就大声自信的背了下来。所以,在本篇课文的教学中,我主要以问题贯穿课堂,主要是通过问答形式在他们感受的基础上去更深刻的理解!
    比如《村居》:通过题目,你知道作者是写哪里的春天吗?孩子很快就知道是乡村的春天。接下来我问是什么时候?这个时候环境如何?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在“拂堤杨柳醉春烟”这一句中,有两个让学生难以理解的点,一个是“拂”、一个是“醉”,这句比较难,所以借助这样一幅图片我让孩子在直观感受的基础上在进行讲解。
    我放了很多类似的图片,孩子第一眼看到全部在喊“哇!”接下来让他们说说自己的感觉,要求轻抚自己的脸,闭上眼睛慢慢的读这一句,最后轻拂同学的脸,感受“拂”这个字的温柔,孩子们笑得很开心!
    接下来放了微风摆动中的杨柳图,告诉他们这句话中有一个字能形容图中的杨柳,试着找一找,这稍微有点难,孩子们在说错了几个字后小声咕哝说是“醉”,我说,这个字大家可以说一下是什么意思吗?孩子说是陶醉,沉醉,喝醉的意思,我都没否定他们,我告诉他们,杨柳在这样的春天里陶醉,沉醉在温柔的春姑娘怀里,就像喝醉了的人,走路不稳,就像这样,摆来摆去的,孩子们哈哈大笑!最后我问他们,“拂”是提手旁,跟人的行为有关,你们刚刚也拂过你同学的脸,“醉”只有谁会醉?孩子说是人,我说把柳树当做人来写,这是什么修辞,学生很快就想到了拟人。
    《咏柳》我也是用这样类似的问题引领找关键字,抓字眼的方式分析的!上课期间氛围很好,孩子的思维也很活跃,我上完课也感觉比较开心,但我有一个很纠结的地方:我不知道关于古诗的教学我这样的上课模式是否适合低年级学生?觉得到底应不应该这样讲呢?我在抖音上关注了一些老师,其中有一个北京的老师专门开了低学段儿童的古诗文课,虽然只有片段,但也可以感觉到她的授课方式是比较轻松的,有些地方是比较幽默的口吻给孩子们说的,但在关键字词的分析上,也是很详细的!我特别喜欢抖音上华中师范大学戴建业教授关于古诗词的讲解,既搞笑又能让人印象深刻,我觉得不管以什么方式,只要能让孩子加深印象,就是可取的!我觉得我这节课适合我这样去讲,因为孩子有一定的基础了,他们觉得没啥难度,所以这样既可以给他们增加挑战,又不会让他们觉得过于简单觉得乏味枯燥。
    除此之外,我还有以下不足:
    一、组织过渡语言不简洁流畅,存在口误口吃,还有的就是啰嗦。
    二、板书未精心设计,比较随意,假期时间,我的粉笔字也有退步。
    三、可能是由于学生刚上学还不在状态再加上进度比较赶,我也比较着急,课堂存在一些纪律方面的问题,孩子的坏习惯又回来了,我需要重复的去强调,肯定也会浪费一些时间,所以在课堂教学管理方面,我还需要去找一些小技巧。我相信慢慢会适应好的!
  
    《古诗二首》教学反思2
      1、描述
    本课两首诗《房兵曹胡马》和《马诗》是写马诗的压卷之作,虽都写马,但又各具气象,特色鲜明。杜甫的《房兵曹胡马》以雄健的笔力刻画雄健之马,表达了对朋友的期望,更表达了诗人积极进取、建功立业的抱负。李贺的《马诗》通过写马表现贤才的雄心壮志及其怀才不遇的愤慨。教学中我为学生创设多种朗读的情景,让学生充分地读,读充分,再引导学生联系作者生平经历体会诗中所表达的志向和感情。
    2、分析
    整体感知诗意,不做逐字逐句的诗句对译,是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本课两首诗的学习我遵循了这一规律,以“读”贯穿教学的始终,引导学生积极诵读,在多种形式的诵读中感悟诗中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同时丰富了他们的语言积累,培养了良好的语感,提高了审美修养。另外在学习中,我还为两首诗配以优美的古筝曲,使学生置于古雅沉静的文化氛围中,受到了美的熏陶,提高了综合素养。
    3、规划
    本课的教学在拓展性方面做得不够。《马诗》描绘了一幅相当生动的画卷,正所谓“诗中有画”。如果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想象诗中的画面,用手中的笔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学生的能力会进一步提高。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介绍一下自己所搜集到的有关写马的诗篇,在交流中开拓思维,增加积累。
  
    《古诗二首》教学反思3
      一、授课内容:《古诗二首》第一课时
    二、授课重点
    1、认识“泉、流”等7个生字,会写“无、树”等5个生字。
    2、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式了解“惜、晴柔”等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
    三、学习难点
    1、书写难点:
    无:四笔写成,第三笔撇不超过第一笔的横,从竖中线上起笔,第四笔是竖弯钩,从田字格正中心起笔,竖要写在竖中线上。“无”不要写成“天”。
    树:左中右结构,两边高中间低。“木”和“又”的捺变成点,注意穿插和避让。
    爱:上中下结构,上边是“爪子头”,注意“点,点,撇”的方向。下半部分是个“友”,不要写成“又”。
    角:上下结构,上小下大。刀字头短撇从竖中线上起笔。下半部分“用”中间的两条短横不能碰到左右两边,中间一竖在竖中线上。
    尖:上下结构,上方”小“字竖钩变成一条短竖写在竖中线上,撇捺要舒展。
    2、朗读指导:
    本课为古诗,同学们要学会:(1)借助拼音正确朗读古诗;(2)借助停顿符读出古诗的节奏。
    3、理解诗意:
    同学们在试着说古诗大意的时候,要学会借助注释理解古诗,回答问题时要有条理,先读出诗句,再说出诗句的意思。
    本节课整体效果较好,大部分学生能够借助提示对古诗进行理解,也有少部分学生可以不借助提示准确说出自己的理解。在古诗朗读方面,“惜细流”学生读错率较高,通过老师范读,学生反复朗读纠正读音。
  
    《古诗二首》教学反思4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小学各学段要重视学生的朗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读书。在充分挖掘想象力的情况下,让学生根据简单而生动的画面,配上音乐,多种形式地朗读,这样,学生对诗句的理解更透彻。在教学中借助影视资源,紧紧抓住“偷采”“不解”“藏踪迹”“惜”“早”“立”等学生难以体会的字、词展开阅读活动,引导学生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反复朗读,悟出作者的情。在朗读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互相评价,使朗读层层深入,在评价中适时借助影视资源理解诗句,体会情感,升华情感。在想象中朗读,让学生运用形象思维,品味语言文字,启发想象,在学生想象出现困难时,借助影视资源,让学生感悟课文情感,达到情感的升华,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在思想感情。
  
    《古诗二首》教学反思5
      教材分析:
    本课的两首古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刘禹锡有关黄河的诗歌。《凉州词》写的是边塞的荒凉,《浪淘沙》写的是黄河的蜿蜒曲折,流程较长。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是本课的学习重点,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是学习难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3.体会诗人是怎样展开丰富的想象的。
    关键处处理: 利用教学课件,直观演示,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古诗的韵律,加深理解。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准备:教师:录音机、磁带、课文插图等。
    学生:按要求预习课文,查阅作者的有关资料。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凉州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刚刚学习了有关长江的文章,同长江的热情、奔放所不同的是黄河的凝重、悲凉。从古到今,黄河也是诗人们描写的对象之一,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两首有关黄河的诗歌。
    二、学习《凉州词》。
    1.简介作者王之涣。
    2.解释题目。
    3.初读课文。播放录音,范读。自由练读,指名朗读,分男女生朗读。
    4.理解诗意。
    (1)分小组合作学习,根据查阅的有关资料,理解诗意。
    (2)全班交流,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5.想意境,悟诗情。
    (1)自由读诗歌,思考: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指生读诗并交流。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体会到:这首诗通过描写边塞、玉门关的荒凉,表达了作者的孤独、悲凉的心情。
    6.有感情地齐读这首诗。边读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7.练习背诵。先自由练习背诵,再指名背诵。
    三、诵诗会。
    学习伙伴还会背别的古诗,你们也一定行!把自己积累的古诗有感情地背给同学们听。
    教学反思: 本次的教学设计与前一次相比,本人自己感觉发生了质的改变。第一次备课时,苦于古诗教学无从下手,我只从《凉州词》中感受到了边关将士慷慨激昂、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所以着重引导学生感悟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所蕴含的豪放、阳刚之气,总感觉一个字:浅。经曾老师点拨之后,我回家静静地读,细细地品,我感觉一个个字符变成了一幅幅生动鲜活的画面,自己怎么也豪放不起来,我读得泪流满面,我感受到了悲凉、痛苦因为我想到了:边关将士身处不毛之地,气候恶劣、环境艰苦,与亲人一别音容两渺茫,而且当时战争频繁,战士们生命不保我读懂了:为什么在诗人的眼中别无它物,而只有这红红的葡萄酒?我明白了醉卧沙场君莫笑的深层含义,战士们是借酒消愁,忘记自己的痛苦和烦恼。这一次我感觉自己走进了文本,我能够引导学生挖掘诗歌背后蕴含的情境了。课后,我感觉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从这件事,我明白要上好一堂课的先决条件是:老师必须深入挖掘教材,读懂教材,真正走进文本。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浪淘沙》
    教学过程
    一、背诵《凉州词》
    1.指名背诵。
    2.全班集体背诵。
    二、学习《浪淘沙》。
    1.初读课文。播放录音,范读。自由练读,指名朗读,分男女生朗读。
    2. 理解诗意。
    (1)分小组合作学习,根据查阅的有关资料,理解诗意。
    (2)全班交流,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3.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1)再读诗歌,思考: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怎样体会到的?
    (2)讨论交流,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想象诗歌描写的情景,进一步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5.练习背诵。先自由练习背诵,再指名背诵。
    四、体会诗人是怎样展开丰富的想象的。
    1.自读诗歌,想一想诗人是怎样展开丰富的想象的?
    2.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结合诗句具体谈。
    五、填写我的视角。
    1.阅读丁丁、冬冬的视角,自读课文,填写我的视角。
    2.先小组交流,再指名全班交流。
    六、配乐朗诵诗歌。
    七、课时小结。
    作业设计:
    1.背诵并体会诗的思想感情。
    2.预习下一篇课文。
    板书设计:
    凉州词 浪淘沙
    孤独 蜿蜒曲折
    荒凉 流程长
    同情 激奋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强调了学法指导,让学生在整理复习中掌握了一种高年级语文课的复习方法--三重复习法。即:重积累――积累好词佳句;重朗读――潜心会文本、披文以入情;重拓展――注重学生情感知识的获取和写作能力的培养。课堂上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课文内容,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单元主题,并在积累、诵读、实践中掌握复习语文的方法,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
  
    《古诗二首》教学反思6
      一、设计理念
    积极创设情境,提供一个交互式的学习平台,让学生自始至终坚持学习兴趣和探求热情,充沛激发学生的潜能;充沛发挥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动性和发明性,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战略,鼓励学生在合作交流中领悟学习方法,从而获得情感体验,不时加强语言积累;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别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更好地实现生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二、设计特色
    通过“背首古诗给大家听听”,鼓励学生复习平日积累的古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古诗内容时,采用“想怎样读就怎样读”的方式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别和独特体验;鼓励学生“提出自身不明白的问题”并进行学法指导;采用“闭上眼睛用心听,想像古诗画面”的方式,鼓励学生畅谈自身对古诗的理解。“在读中感悟,在悟中美读”,背诵古诗自然水到渠成。与此同时,大胆采用“学一首古诗,放一首古诗”的教学方法,积极设计“学古诗挑战赛”反馈形式,在由易到难的“三星题――四星题――五星题”设置中,鼓励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补充,体会合作学习和相互竞争的乐趣;“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月亮的诗句”和“向你推荐一些与月亮有关的古诗”拓展环节的设计,让学生懂得借月抒情的表达方式还有很多,更好地激发课下搜集查阅资料和了解明月诗句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流程
    (一)欣赏古诗,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古诗吗?想必大家平时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谁背首古诗给大家听听?
    2.这节课,让我们走进《古诗二首》,再来学习两首与明月有关的古诗。先来学习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暮江吟》――我来板书题目,请大家仔细看。(板书:暮江吟,请大家齐读课题)
    [古诗的学习来自于平日知识的积累。“看图猜、背古诗”从学生熟悉的古诗动身,拉近了语文与学生的距离,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知道“暮”是什么时间吗?“吟”是本课生字,一个口字旁,一个今天的今,知道它的意思吗――表示歌咏、作诗的意思。“暮江吟”就表示歌咏黄昏江边的美景。
    [教师板书古诗题目,进行“把每个字义连起来说题意”的学法指导。]
    (二)学习古诗《暮江吟》
    1.让我们快来读读这首古诗吧!多读几遍,请你试着读准字音。
    2.谁有信心站起来读读这首诗?
    3.看来大家已经对这首诗感兴趣了。那就请你采用自身喜欢的方式想怎样读就怎样读:可以像古人那样摇头晃脑地读;可以站起来大声读;也可以同桌之间互相读,把这首诗美美地多读几遍。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鼓励学生采用自身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不同体验。]
    4.大家读得又投入又熟练。诗的意思读懂了吗?有什么问题提出来,咱们一起解决。
    ――(课件变红字“残阳、瑟瑟、可怜”)
    板书:残阳;为什么不说“照”而用“铺”呢;瑟瑟可怜――在这里是什么意思,你读懂了吗?
    5.残阳――夕阳。指快要落山的太阳。铺――此时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贴着水面斜射,阳光非常平缓柔和。
    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通过看图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个词。
    6.就用这个方法来猜猜“瑟瑟”是什么意思?――受光少的地方,出现出深深的碧色。江面泛起细小的波纹,波峰受光多出现红色,波谷受光少出现碧色。你们看!演示课件――夕阳照射下,江面波光粼粼,红绿相间,难怪诗人称誉道:“半江瑟瑟半江红。”
    [全班学生交流讨论,相互间协助解答,谈谈自身的理解。对学生能自身解决的问题,教师就不进行讲解,主要引导、点拨学生的困惑处,尊重学生的个性学习和个体收获。]
    当白居易陶醉在夕阳美景中,天色渐渐暗下来,九月九年级夜晚的景色又是怎样的`?多么美的夜景啊!在这里“可怜”不只有可爱的意思,还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怜惜之情。
    7.想不想看看这般美景?请你闭上眼睛用心听,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结合诗句,学生畅所欲言)
    [鼓励学生通过自身展开的联想和想像,用自身的语言描述古诗的画面,充沛发挥学生的主动意识和创新精神。](板书:江边残阳月夜美)
    8、的确!这般美景怎能不让人陶醉?带着你们的想像,谁能读出它的美?
    (三)学习古诗《鸟鸣涧》
    过渡语:一轮江边的明月,让白居易流连忘返,唐代诗人王维对山中明月情有独钟并写下了《鸟鸣涧》这首诗。(板书:鸟鸣涧)请大家齐读课题。
    1.“鸟鸣涧”是一个地名,为云溪风景之一。唐代诗人王维是如何描写鸟鸣涧的呢?学习了这首诗,你会有更多的了解。学习这首诗之前,我们一起来回想一下,刚才采用怎样的方法学习《暮江吟》的?(板书:读通――读懂――想像――背诵)
    我们一起总结了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就依照这样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鸟鸣涧》,待会儿我们进行“古诗挑战赛”。
    2.现在,我由你们的学习伙伴变成了这场古诗挑战赛的主持人。哪个小组做好准备了?你们选择几星题?派个代表,小组成员可以站起来相互补充。
    三星题――背诵古诗《鸟鸣涧》;(怎样背诵才干静――声音轻,速度慢)
    四星题――说说带点词语的意思;
    (人闲――人寂静心闲;空――空荡荡,没有人;时鸣――不时鸣叫几声)
    五星题――读古诗,想像画面。(你喜欢哪一句――诗美,你描绘的景色也美)
    (这样的景色,给你一种什么感受?――板书:山中月夜静从哪里能体会出?)
    [“学古诗星级挑战赛”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合作学习情境,鼓励学生选择适合各自学习小组的学习方式。]
    (四)总结拓展
    同样是歌颂明月,却可以用“美”和“静”来表达。其实古往今来,一轮明月曾让无数文人墨客不惜笔墨,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过哪些与月亮有关的古诗?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借明月思故乡。
    王维以月为友,在《竹里馆》中留下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的千古名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描写了海上月。
    想必大家意犹未尽吧。推荐一些与明月有关的古诗。
    李白《关山月》;苏轼《中秋月》;李商隐《霜月》;白居易《江楼月》……
  
    《古诗二首》教学反思7
      当完成教学写这篇教学反思的时候,我心中涌动的是浓浓的感谢和感动,低年级的古诗教学很难定位,仅仅将古诗作为识字的载体,教学时满足于一遍一遍地读,缺失了发展学生思维、语言的重要环节,形同囫囵吞枣,让学生逐字逐句地理解研讨,对于学生来讲,又是强人所难,会令他们丧失情趣。我想在二年级古诗教学中,从情趣化入手,更符合学生年龄与认知特点,古诗重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审美。解读古诗时,想象更是不可或缺,它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达到“思接千载”“神通万里”的境域。古诗教学情趣化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引起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再现作品描绘的场景、画面,丰富作品中的形象,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产生移情和共鸣,融情于境,入境悟情。”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力争做到以下几点:
    1.结合关键词深入理解古诗: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作者笔下的柳树的样子——高,绿,柔软,茂密,美丽等,从而引出“高”“绿丝绦”“妆”“万条”“垂”等关键词。
    2.淡化诗意,寓诗意教学于无形:如设计贺知章和老船夫的对话,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的意思。
    3.激发学生想象,发展学生思维。
    4.结合图片,激发向往:在这节课上,我多次通过图片,让学生欣赏春天,并力争通过优美的语言使学生产生“春天真美呀”的感叹,从而与作者贺知章产生共鸣——表面是赞美柳树,实际上是在赞美这催生万物复苏的春天。
    5.旁征博引,指导积累:让学生汇报所知道的关于春天的古诗。
    不足之处:
    1.在语文课上求大求全,想展示的东西太多,导致主题不突出,思路不清晰。
    2.教师本人,表现过于紧张,缺乏从容,导致课堂死板。
    3.在备课前一定要充分研究学生,同样一节课,不一定适用于所有的孩子。
  
    《古诗二首》教学反思8
      开学的第一节课,我上了本课。记得孙校长曾经说过这课的一种教法:绘画式。我用了。每一句作一个图,然后形成一副图画。那么“春风吹又生”的原因上什么呢?学生们纷纷回答是因为草有根。那么这根就生命力!我觉得二年级的孩子点到此就可以了。学生在理解“枯荣”的时候果然遇到了难题。
    知道枯是什么意思,可是说不来荣的意思。在稍做启发之后学生马上明白秋天是枯,春天是荣。在绘画式结束之的后,我设计了一个情景,让学生把自己想象在诗人,想一想你如果是诗人你会怎么样读这首诗呢?可能是因为第一节课,他们有点不好意思,我再鼓励“哪个学生表演的好,就叫他二年四班的白居易”。果然孩子们劲头来了。可是在座位上还可以,上台就有些胆怯了。只有四个学生上来。不过我好好的利用这四个学生的胆量,请他们表演,并请大家来评怎么样更好更像!学生的意见不错,比如有个学生在演最后一句的时候,明明是小草生长,却蹲下了。
    被学生指出来,我欣喜。有一个学生在读“离离”的时候语速快,也有学生说,这里应该慢些,才能更显出草原的广阔。能到这种程度我很满意。不过我批评了不肯站起来表演的学生,我说他们是自己放弃了一次极好的锻炼的机会。机会一去,就再也不会来了。从今天的放学前的反馈中,知道学生已经懂得这一点并表示以后要努力。不过我得看行动。
  
    《古诗二首》教学反思9
      北师大版教材与之前一直教的人教版教材有着很大不同。北师大版教材课文数量多,每篇内容也多,且有些篇目学生较难理解。这学期时间少,语文课又少,新接手一个班级师生需要更多时间磨合、相互适应。我曾经一直为此苦恼该怎样高效高质高情趣进行我的语文教学。今天这节课比较满意,学生学习效率高。以前学古诗时一般一节课学习一首古诗,而且时间比较紧。今天这节课我们一下子学完了《江畔独步寻花》和《游园不值》两首。以前理解古诗时让学生结合注释解决,现在北师大版教材古诗下没有注释。我抓住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边看图边理解古诗的意思。师:同学们看课本中第一幅插图,仔细观察看图上都有什么?生:蝴蝶黄莺师:你从能从诗中找到相关诗句吗?生:千万朵花师:真的有一千朵,一万朵吗?生:不是,有很多,诗人都数不过来。生:老师,你看诗中说“压枝低”,把树枝都压弯了,说明很多朵。师:这美丽的景色作者在哪看到的呢?生:作者站在路边,花都长满了小路。师:诗中说“花满溪”,“溪”指的是(小路)师:你能用一段话说说图上描述的景色吗?能看着古诗说说诗句的意思吗?学习第二首古诗方法相同,教师告诉学生“应怜屐齿,小扣”的意思。师:同学们看课本中这两幅插图,你发现他们有什么异同?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心情的不同。从课堂效果看,学生对看图比较感兴趣,学习起来较主动。结合看图有助于理解诗意。
  
    《古诗二首》教学反思10
      教学经过:《绝句》我采取了详讲的教学方法,但是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观察课文插图,结合课下注释,说说前两句写了哪些景物?请你发挥想象并结合诗意给这些景物加上形容词,然后再将这些词语串联起来,通顺地表达诗句的意思。第二首《村居》更是要求学生模仿前一首古诗的教学方式自学,可以先找出前两句都写了哪些景物等。这样做大大凸显了学生自主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和独立性。
    读读写写: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或词,改写成短文,发挥自己的想象,自由写故事,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不足之处:
    时间过于仓促,有些词语学生们理解不是很透彻。时间紧张,对文章读得不够细,感情不够充沛。教学时间安排不合理,有种前松后紧的感觉。
    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
    1.让学生怀着浓浓的兴趣投人到学习中去。
    2.在学习课文时,把两首诗词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教学,让学生通过自学,体会其内容上的相似之处,感悟童年生活因环境的各异,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3.教学中,引导学生把每首诗词读正确,读流利,在此基础上,从整体上对诗词的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然后结合注释,采用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理解每句诗词的意思,进而理解整首诗词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诗词,背诵诗词。
    4.采用多种方式训练学生诵读,应避免单纯的朗读技巧的指导和机械的朗读腔调的模仿。结合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对作者感情的体会,引导学生把握住作者的感情基调,读出自己的感受。
  
    《古诗二首》教学反思11
      登鹳雀楼:
    《登鹳雀楼》是一首五言绝句,记叙了作者登上鹳雀楼的所见所思。我是这样开展新课的:
    一、借插图初步读懂古诗
    课文配有插图,以图激趣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于是在课始,我出示了插图,让孩子们观察图上的内容,说说从图上看到些什么?再多遍诵读古诗,让孩子们说说自己结合图从诗中读懂些什么?并告之从哪里读懂得。这样一个环节,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观察能力、思考习惯,同时也比较清晰地了解了孩子们掌握知识的程度与水平,方便后面的教学。一部分孩子很敏锐,他们从图和古诗中很快就明白了诗人登高望远,看到了太阳落下,看到黄河滚滚流入大海。从孩子们的回答看出,孩子们虽小,但不乏有思考分析的能力,当然不全面,体悟的不深刻,但是,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有了前面的整体把握,加之后面的细细体会,一定会有不小的收获。我表扬了孩子们,同时,告诉他们,以后碰到古诗,可以先读读古诗,再看看图,再读读古诗,这样就能慢慢弄懂古诗写的是什么内容了。
    二、析字义详细了解诗意
    分析字义详细了解诗意,这一步是很关键的,对于古诗的真正理解,必须从字面上去逐字把握。我出示了古诗,然后从题目开始,让孩子们进行理解。我对孩子们说:反复读读,逐字理解,允许你们猜,看谁猜得准!没有了压力,孩子们显然很兴奋,从题目开始,在我的提示下,通过反复读,逐一“猜”着。每一次我的肯定,都给他们带来无穷的动力。就这样,我们就在课堂上猜着,然后又将句子的意思逐一拼装,诗意逐渐变得明朗,每一个孩子都像是打了胜仗的勇士,课堂充满了激情。为了巩固诗意在孩子们心中的印象,我们又玩起了“诗意大比拼”的游戏,看谁能将意思说得更完整,可以加以自己的语言,只要合情合理都可以。
    三、讲背景体会思想感情
    光理解了诗意,不继续深入,孩子们很难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与人生哲理联系起来。于是,我给孩子们介绍了诗人当时写诗的背景。然后引导孩子们将后两句与学习等联系起来,有什么启发?孩子们逐步感悟,意识到了诗人的宽大襟怀,也明确了今后为人、学习等应积极向上。
    望庐山瀑布:
    庐山瀑布,多么壮观的景象啊!诗人李白运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尽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一开始教学古诗,我便设问:知道庐山在哪吗?之后马上放庐山的风景图还配上优美的音乐和自己的解说词,一下便把孩子们带入了景色迷人的庐山。当播放结束时,孩子们还是那如痴如醉的神态,我心中一阵暗喜:接下来的朗读和领悟诗情不会有问题了。的确,后面的朗读真的不错。之后,我们真的看到了摇头晃脑的小诗人抑扬顿挫的诵诗声。
    领悟诗情这块,我觉得这首诗有一定的难度,孩子们似乎受到了图片的影响,逐句逐句地对诗去进行解释。我想今后还得想些办法,好好引导孩子们去领悟诗的大意即可。
    这节课我做的不够的地方有许多:
    一、把三四两句诗给分开品析了。回家潜心再读诗文,“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两句其实是一个整体,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瀑布从高处落下,流得快、直、美。而我在学生理解后,没有把两句诗整合起来品析,破坏了瀑布流态的整体之美。
    二、时间安排不合理,前松后紧。在“细品诗句,领悟诗情”环节花了太多时间,个别读太多。以至“联类比照,感悟诗风”这环节匆匆带过,原来预设时自认为的亮点就这样以遗憾告终,写字教学也无法进行,作业也忘布置了。真是有“虎头蛇尾”之感。
  
    《古诗二首》教学反思12
     北师大版教材与之前一直教的人教版教材有着很大不同。北师大版教材课文数量多,每篇内容也多,且有些篇目学生较难理解。这学期时间少,语文课又少,新接手一个班级师生需要更多时间磨合、相互适应。我曾经一直为此苦恼该怎样高效高质高情趣进行我的语文教学。今天这节课比较满意,学生学习效率高。  以前学古诗时一般一节课学习一首古诗,而且时间比较紧。今天这节课我们一下子学完了《江畔独步寻花》和《游园不值》两首。以前理解古诗时让学生结合注释解决,现在北师大版教材古诗下没有注释。我抓住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边看图边理解古诗的意思。  师:同学们看课本中第一幅插图,仔细观察看图上都有什么?  生:蝴蝶 黄莺  师:你从能从诗中找到相关诗句吗?  生:千万朵花  师:真的有一千朵,一万朵吗?  生:不是,有很多,诗人都数不过来。  生:老师,你看诗中说“压枝低”,把树枝都压弯了,说明很多朵。  师:这美丽的景色作者在哪看到的呢?  生:作者站在路边,花都长满了小路。  师:诗中说“花满溪”,“溪”指的是(小路)  师:你能用一段话说说图上描述的景色吗?  能看着古诗说说诗句的意思吗?  学习第二首古诗方法相同,教师告诉学生“应怜屐齿,小扣”的意思。  师:同学们看课本中这两幅插图,你发现他们有什么异同?  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心情的不同。  从课堂效果看,学生对看图比较感兴趣,学习起来较主动。结合看图有助于理解诗意。
  
    《古诗二首》教学反思13
      一、授课内容:《古诗二首》第一课时
    二、授课重点
    1、认识“首、踪”等12个生字,会写“首、采”等7个生字。
    2、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踪迹、采、藏”等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图文结合,感受诗中蕴藏的夏天的情趣。
    三、学习难点
    1、书写难点:
    首:第二笔是短撇,第四笔撇要从竖中线上起笔,落笔在横中线上,第七笔和第八笔的横左边挨着竖,右边不能挨着横折钩。
    采:第一笔撇要写在田字格上半格的中间,第二笔点写在撇的外边,第四笔的撇略短,起笔位置大致与第一笔的起笔位置相同。横要写在横中线上,竖写在竖中线上,撇捺舒展。
    2、朗读指导:
    本课为古诗,同学们要学会:(1)借助拼音正确朗读古诗;(2)借助停顿符读出古诗的节奏。
    3、理解诗意:
    同学们在试着说古诗大意的时候,要学会借助注释理解古诗,回答问题时要有条理,先读出诗句,再说出诗句的意思。
  
    《古诗二首》教学反思14
      古诗《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代表作。诗人通过描写登鹳雀楼观看太阳西沉、大河归海的景色,告诉人们要看得远,就应站得高的道理,同时也反映了诗人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满意之处:
    为了让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真正理解字义和诗句内容,深刻感知诗的意境及蕴含的道理,我在教学前对学生进行了学习情况调查。通过调查,我了解到学生对古诗《登鹳雀楼》比较熟悉,有部分学生已经能读、能背了。但发现学生所谓的能背,仅仅是一种机械记忆,有些学生不但不认识诗中的一些字,而且,有的连字音也读不准,字形也不清楚,更不明白诗意及蕴含的道理。同时,我还发现学生通过以往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而且,他们能说的喜欢自己说。
    改进措施:
    教学时,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运用已有的读新课文的方法来初读古诗,即先自由读课文后面的生字,再自由读课文,然后同桌互读互查,让会读的学生帮一帮暂时不会读的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从而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在学习中互相合作的精神。
    不足之处:
    在检查自读情况时,我先检查生字,再由生字连词。对于学生容易读错的字词,我进行重点指导、纠正,但是个别字音仍发音不准确,如:“登”、“层”是后鼻音,“鹳”是三拼音,“楼”的发音要到位等等,真正把字词教学落在实处。而且,我充分调动学生利用多种感官,动手、动口、动脑去学习生字。教学“入”字时,与“人”比较。这是个形近字,先让学生讨论交流,一起说说“入”和“人”的不同之处,再以顺口溜的形式帮助学生强化记忆;在教学“欲”字时,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并通过自己的观察、学习去解决问题,努力使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古诗二首》教学反思15
      这节课的开始,我启发学生领读,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已有经验,注重了资源开发;在生字教学中,抓住字词,扎实训练,夯实基础。然后让学生自由质疑,引发自主学习,师生互动学习交流,促进学生知识的建构和生成。符合学生心理需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一抓住“读”的根本,结合古诗情境美的特点,积极创设情境,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理解感悟。然后让学生反复吟诵,感悟诗句的意境,培养读书能力,激发阅读兴趣。
    二写字教学环节,让学生自主写字,注重提高学的生观察能力和书写水平。
    三本节课的背诵坚持以读为本,促进学生感悟。
    1、采用自读、对读、齐读、表演读等方式,引导学生诵读,背诵。
    2、出示画面,引导观察,播放音乐,引导学生读背。特别注意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味。注意韵尾“流、柔、头”的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