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文网
导航:网站首页 >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15篇】

时间:2024/3/3 11:33:00
 
一无所有就是拼搏的理由。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15篇】,欢迎大家阅读和收藏一下噢。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1
    教材简说:
  课文是一首古代童谣,他向我们呈现了一幅郊外的美景: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山村,炊烟袅袅,住着几户人家。山里几座亭台错落有致的排列着,树上、路边盛开着各种美丽的花。这首童谣巧妙的把一至十的数字镶嵌其中。
  本课有两幅图。图一描绘了小山村的景象,表现了童谣的意境。图二用十个运动员和十个球帮助学生识记十个表示数字的汉字。
  本课教学重点是认字和写字,难点是分辨“八”和“入”。
  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字,会写3个字。认识笔画“一”。
  2.正确、流利、稍带感情的朗读课文。
  3.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趣。
  师:今天,我们用学会的汉语拼音本领去学习汉字和文章,你们有兴趣吗?
  二、借助拼音,初读感知。
  1.请小朋友打开课文,自己拼拼拼音,读读这首诗。
  2.这首诗中有哪些数字?用铅笔圈出来,拼拼拼音读准它。
  3.出示生字卡片齐读、指名读、老师领读、开火车读。
  4.我们把生字宝宝送回诗中再读一读,自由读诗歌
  5.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或者同桌一起读一读。
  6.指名读:请会读一句的小朋友读一读,请会读两句的小朋友读一读,请全都会读的小朋友读一读。
  师:读着读着,你仿佛看见了什么?(生自由说)
  三、借助画面,再读感悟。
  1.出示课文插图,刚才脑子里看到这幅画的小朋友请起立,掌声表扬自己。你们不仅会读课文,而且读懂了课文,多能干呀!
  2.看图。师:中国有句话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你们能读着诗看到画,能不能看着画读出诗呢?
  老师指着行走的孩子,学生读“一去二三里”
  老师指着炊烟袅袅的房屋,学生读“烟村四五家”
  老师指着亭子,学生读“亭台六七座”
  老师指着路边的花,学生读“八九十枝花”
  老师指着整幅画,学生读整首诗。
  3.情趣练读,读出节奏感。
  老师以什么样的速度读前一句,学生也以什么样的速度读后一句。一学生以什么样的速度读前一句,另一学生也以什么样的速度读后一句。
  4.当小诗人有感情的读一读。试背。
  四、巩固生字。
  1.巩固字音:“你拍一,我拍一”的游戏。
  2.巩固字形:和生字说再见的游戏。(读卡片)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2
    《一去二三里》是一首古代童谣,朗朗上口,充满儿童情趣,具有韵律美,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好项目,培养儿童通过朗读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优美景色。本课是识字教学第一课,是学生由拼音拼读过程进入汉字读写的第一课,要培养儿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同时培养儿童学习汉语言文字的兴趣。本课可以分二课时教学。
  一、说教材
  本课课题《一去二三里》提示了主题:一路走去看到的景色。诗句表明了看到的事物:乡村炊烟袅袅,山中亭台楼阁错落有致,路旁有盛开的各色鲜花。这首童谣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数字镶嵌其中,读起来朗朗上口,意境优美。
  二、说学情
  第一次正式接触识字课,学生心中一定有着异样的新奇感,也许有的学生早已将古诗念得滚瓜烂熟,就等着课堂上得到教师的肯定;也有大部分学生在学龄前就接触过诗中的数字和“去”、“里”、“花”等简单的汉字,跃跃欲试之心可想而知。
  三、说教学目标
  1、认识十二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生初步感受童谣所表现的意境美。其中识字是重点,感受童谣意境是难点。
  四、说教学准备。
  课前学生自我拼读课文;制作与教学环节配合的CAI课件;生字卡片;图片。
  五、说教学设计:
  围绕以上目标,我设计以下几步教学程序。同时把教法和学法渗透在教学程序的各个环节之中。
  1、导语激趣。
  用游戏形式复习拼音,设计这一道复习题的目的是复习学过的韵母和音节,这些韵母和音节都和这节课要学习的生字有关,给学生学习本科生字打下基础。
  2、交流学习一至十。
  出示身穿球衣的十个小朋友,衣服上印有1至10的数字字样;出示篮球图,上面写有一至十的汉字字样——这样设计主要十为了建立数字与汉字的联系,了解学生对这几个汉字的认识情况,同时巩固汉字的读音。并鼓励学生提前认识字,交给学生认识字的方法,激发识字的兴趣。
  3、题目中认识“去”和“里”。
  这样识字不光可以让学生牢牢地记住“去”和“里”,还可以便于学生理解它们的意思(“一去”是一路走去,“一里”大概绕学校操场走一圈)。
  4、诗中记字,正确读诗。
  一路走出二三里,图中的孩子看到了什么?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和积极动脑思考的能力;找找诗中的十个数字,看看读音有什么变化?在朗读比较中发现“一”的读音变化,这样印象会更加深刻;不同形式的读不仅让学生熟记本课生字,同时也让他们初步感受到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5、拓展练习。
  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数字——学会观察生活、使用汉字,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咏雪诗》的出示,更是让学生从课文中走出来,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
  6、作业。
  把你今天认识的生字朋友介绍给你最喜欢的人——更加注重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展示自己的欲望。
  六、课后反思:
  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主体亲自实践的过程。在课堂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多种语文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一定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机会,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如在识字教学中,采用多种形式反复再现生字,使识字效果得以巩固,提高了识字教学的效率;在朗读教学中,采用自由读、指名读、比赛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互帮互学,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同时,我也体会到要想做一个优秀的任课教师必须要有较强的心理素质。如胡宇阳同学不小心踢断多媒体连接线造成课件无法使用的情况时,我的思路受到影响,说的话有些出现了语病、过渡不自然等现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首先要做的就是要锻炼自己过硬的心理素质。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3
    【教学设想】
  《一去二三里》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中的“识字1”。本课是一首古诗,这首古诗将从一到十表示数目的10个汉字同小路、烟、村、亭台、鲜花巧妙地编织在一起构成一幅美丽、恬静的山村风景画。这首小诗描绘景物错落有致, 10个数字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自然和谐地融于山村的美妙意境之中。儿童学习这首古诗不仅可以激发其热爱自然的情感,而且能引发识字的兴趣。
  识字、写字、诵读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结合识字教学的特点及《语文课程标准》,我确定了第一课时的2个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图文结合,大体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山村的幽美和生活的快乐。
  3、初步认识田字格,学会写“一”。在本课的教学中应力求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他们置身于具体的语言环境之中,通过自己的研读、教师的导读、同伴的评读来读准字音,理解词义,读好诗句。
  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田字格,学写汉字。为此在写字前应让学生认识田字格,了解田字格各部分的名称。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汉字的基本笔画,初步掌握运笔方法,并让他们通过仔细观察、动手尝试以及教师的示范指导来写好第一个汉字一。因此在第一课时教学中,我设计以下几个环节。
  一、以情激趣,导入新课
  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力求要做到入情入境,牢牢地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如导入新课可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好奇来做文章,运用多媒体辅助手段,把学生引入一个如诗如画般的世界,让他们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开始学习。
  二、自主研读,自读自悟
  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研读古诗,让他们不断地在自读自悟、相互切磋、合作交流中来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课文。有人说想象是创新的翅膀,在诵读古诗时,可让学生在试试、学学、比比等活动中,充分展开自己的想象,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诵读来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和体验,享受审美的乐趣。在研读时,引导学生进入如诗如画的小山村,说说看到了什么景物,进行美读。这样既可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又可让他们在成功的体验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三、复习巩固,指导写字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生字时,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设置引人入胜的游戏情境,如,燕子姐姐的礼物、生字果、小企鹅等,让学生主动地积极地来认字。本课时先写一个“一”,让学生初步认识田字格,充分地说横笔的写法,分散写字的难点,使学生在玩中学习写字,巩固生字。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有感情朗读诗歌。
  2、图文结合,大体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山村的优美和生活的快乐。
  3、初步认识田字格,学会写“一”。
  【教学准备】
  课件、卡片、生字果。
  【教学过程】
  一、 以情激趣,导入新课
  1、嗨!大家好!我是你们的老朋友“手指娃娃”,好久不见,想我了吗?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漂亮的礼物,是什么呢?(出示生字果)草莓,高兴吗?草莓果上的拼音我们肯定知道读是吗?自己拼一拼、开火车读。
  2、这里面有十个数字娃娃,我们把它们叫出来见一下面好吗?指名读。这十个数字娃娃和两个生字娃娃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内容。
  二、自主研读,自读自悟
  1、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⑴ 手指娃娃:今天我要请小朋友到我家去作客,我的家在一座小山村里,离这儿不远。我们出发吧。(出示图片。)
  ⑵ 指导看图说图意:
  ① 你来到了什么地方?你是怎么知道的?
  ② 这是离我们不远的一个小山村,只要走上二三里路就可以到达,(出示图)首先看远处有哪些景物?(房屋\袅袅的炊烟) [你能说得更好吗?]
  ③ 再看房屋背后的小山上有什么?(亭子)亭子也叫亭台,一起说一遍“亭台”。
  ④ 我们再往近处看,近处有那些景物?花儿多吗?能数得清吗?(蓝蓝的天空\开得正艳的桃花\无忧无虑,快乐飞舞的小鸟)
  在一座美丽的小山村里,住着几户人家,山里有几座亭台,树上、路边盛开着盛开着各种鲜花。
  ⑶ 手指娃娃的家乡美吗?古时候有位诗人也觉得这里很美,就把这里的美景写成了一首诗。(师范读古诗)你们想读一读吗?
  ⑷ 请小朋友打开书,咱们一起来做两件事儿,看谁的小耳朵听得最清楚:先做第一件事儿,请你找出生字果上的这十二个汉字娃娃,用圆圈圈出来,大声地读一读。
  ⑸ 会读了吗?谁能读给手指娃娃听呀?
  ⑹ 指名读,评议正音:
  (有两个数字宝宝的名字不太容易区分,稍不注意就会喊错,你知道它们是谁吗?(四和十)请找出四和十,你能区分吗?还有哪个字是平舌呢?哪个是特别韵母的生字?“六”正音找出来读一读。“一”的本音读“yī”,但在词语或句子中会变音,有时读二声,如“一块地”、“一片海”;有时读四声,如“一棵树”、“一朵花”。本课读二声。)
  齐读。
  ⑺ 遮上拼音,打乱次序,你还认得它吗?
  2、第二件事儿,请小朋友借助拼音大声读一读这首诗,不过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不能跟着人家一起读,做得到吗?看谁练习得最认真,开始。读好了,读给你的同桌听:
  ⑴ 请四个小朋友一人读一句。
  ⑵ 他们读得真好,我们一起试试吧。一组读一句。
  ⑶ 让我们大家一起读一读吧。(读古诗)。一边读,一边想象那美丽的小山村。
  ⑷ 分组赛读。
  ⑸ 小朋友读得那么好,老师仿佛看到了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山村,炊烟袅袅,住着几户人家,山里有几座亭台,树上,路边盛开着各种美丽的花。让我们再一起夸一夸手指娃娃的家乡,能背的可以背诵,如果能加上动作就更棒了!
  三、复习巩固,指导写字
  1、小朋友学得这么热闹,引来了村里的一群小企鹅,胖乎乎的,真可爱!哇,这么多,我们一起数一数。(1~10)他们好象在找什么呀?你能帮他们找到自己的球吗?
  2、在小朋友的帮助下小企鹅找到了自己的球我们一起给小企鹅报一下数好吗?
  3、哇!瞧,他们可高兴了,球赛快开始了,让我们和小企鹅一起做准备动作吧。(课中休息:音乐)
  4、手指娃娃送来的生字果子,谁能读得又准确又响亮,并能给这些生字找一个朋友,就把果子送给他!(抢读生字)
  带读
  5、手指娃娃的礼物送完了,现在我们也给她准备点礼物,好吗?送什么好呢?就写个:“一”字吧!看!这是什么格子?出示“田字格”跟着老师读:“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帮忙。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一的笔画是横,指导写“一”:一字只有一画,从左到右起笔稍重,收笔时向右稍按一下。写在横中线上左右的长度相等。书空,书上写两个。
  四、总结全课
  1、今天,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认识了十二个汉字娃娃,学会了一首非常好听的古诗,还参观了手指娃娃的家乡,喜欢吗?现在,我们要离开了,可是,那美丽的景色还深深留在我们的脑海里,让我们再一次朗诵古诗,表达我们喜爱之情,好吗?
  2、手指娃娃可满意了,她希望同学们课后找一找,我们周围哪些地方用上了这一课的生字,下节课交流。再见!
  【教学反思】
  三个组教学片断集中展示了充满活力、开放的课程环境,使我深刻地体验到:教师在课改的舞台上正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是决定新课程实验成败的前提。新课程所倡导的民主、开放、合作、探索的课堂生活方式,正是走进学生心灵、宏扬学生个性的金钥匙。
  一、以生为本,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构建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
  在本案例中,教师始终站在学生平等的地位,与学生平等对话。如:以“趣味对读”中,教师以商讨的语气提出“你想怎样对读呢”,在听到学生独特的想法,教师马上予以支持,并提出“你们想怎样读就怎样读!”,在这里,教师亦师亦友,只在课堂中引路,把“怎样走路”的权利还给学生。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续编课文”中,教师融入学生中,“别忘了,有问题找老师,老师也是你们的小组成员哦”,老师与学生平等对话,与同学们共同思考、共同体验成功的快乐,师生的和谐互动,充分体现了课堂民主和人文关怀,这正是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的人文基础。
  二、营造富有情趣的课堂气氛,满足学生个性心理的需求,构造充满活力的语文课程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一个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情感生活,因为那是学习中主动性和创造性力的源泉”。只有满足了儿童的情感需求,才能让儿童真正成为主人,投入学习。在案例中,教师在开课之时,便精心营造了“小动物比尾巴”的情境,并鼓动学生当评委,面对栩栩如生的图片,学生争先恐后的发言;而后老师又引导学生进行“趣味对读”,并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一对一地朗读。“读我所爱读,快乐无比”;最后教师进一步激发学生情趣,“咱们也来当一回作家,续写课文,学着课文的样子,自己写儿歌”,学生兴致盎然,并迅速在小组内讨论起来。在宽松的气氛中,学生交流、合作、互助、成功。在充满活力的课堂上,学生体验着读的愉悦、交往的愉悦、探索的愉悦、成功的愉悦,语文,真正走进了学生心灵,学生丰富的个性在课堂上展现无遗。
  三、教师要捧着一颗爱心,带着一颗童心,让所有的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充满活力的语文课程
  新课程改革处处体现着以人为本的人文思想,我们的课堂应该像春天一样,让所有的孩子像百花一样灿烂地绽放。在本案例中,教师所引领的每一个教学活动都是基于全体学生,教师不是导演,胜似导演,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充满着童趣,充满着人文关怀;学生不是演员,胜似演员,全员参与,全程参与了每一个教学环节。
  如果每个教师都捧着一颗爱心,带着一颗童心,唤起儿童个性心理的需求,我相信,那一定能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让学生在语文的大课堂里幸福成长。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教学流程:
  一、儿歌背诵。
  《小金鱼》《数字歌》
  (小组集体诵,指名一生诵;)
  二、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数字可真有趣,很多人都喜欢它们。有人拿他们写儿歌,像今天诵读的《小金鱼》和《数字歌》。还有人拿它们写诗呢!这首诗的题目就是《一去二三里》。(老师板书,学生读文章题目。)
  三、初读古诗,圈划生字。
  1、借拼音自由试读古诗,拼不出来的就问小老师,小老师不会的就问大老师。
  2、读课后双横线中的生字,检查掌握情况。
  3、在诗中用横线画出生字词,老师做好示范。
  一 去 二 三 里 四 五 六 七 八九 十
  4、借助拼音,每字读3遍,小老师教给不会的学生,老师巡视。
  5、检查自学情况。
  ①出示字卡指名读,同时拼读、齐读。其中包括给生字找朋友、区分“人、入、八”以及对三拼音节和整体认读音节的复习。
  ②开火车比赛认字。
  四、休息。
  (学生听古筝《出水莲》,老师板书生字)
  五、诵读古诗。
  过渡:休息之后,齐读生字,为读诗做铺垫。
  (一)读准读顺
  1、大声自由读。
  2、四人分行读,其他人做小老师,听读得是否响亮,是否字准句顺。
  3、齐读。
  4、男生女生接龙读,要求字正腔圆,字准句顺。
  5、一组二组赛。
  (二)读美
  1、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
  一位妈妈带着孩子去姥姥家,他们一走走了二三里的路,走过一座小桥,看见了一个小村庄,村子里有四五户人家,烟囱里正冒着烟,因为快到中午了。他们继续向前走,来到山坡前,看见有几个亭子,于是走进一个亭子歇歇脚,顽皮的孩子数了数,亭子共有六七座。妈妈让他坐下休息,他又趴在亭栏上数亭子边的树上刚开放的花枝,可是数不清楚,妈妈问他有多少?他说:大概八九十枝吧!
  3、读诗,指导学生看图说话。
  过渡:这个小故事很有意思,更有意思的是还有人把它写成了诗,还有人把它画成了一幅画。我们先读诗,再看画。
  4、体验读。
  过渡:我们就把这些有意思的感受带到诗句中,一起读出来。
  (1)读给老师听。
  ① 生自读,师点评。
  ② 生齐读。
  ③ 师生接词读,感受韵律美。
  (2)读给老师看。
  ① 看着老师,背诵给老师看。
  ② 配乐齐诵。
  六、拓展
  在《日有所诵》中寻找有关数字的儿歌。
  教学反思:这是我在新的学校讲的第一节课。毫不隐瞒地说,对别人来说很简单的一节课,却把我折磨得“死去活来”,三个晚上的12点休息,每天有时间就拿出来翻来覆去地琢磨。也曾想让有经验的同事帮帮忙,转念一想又不行,还不如自己做出来,在往里面填充自己没有的东西,这样也许进步会更大一些。
  课讲完后,出了一身的汗,也长吁了一口气,对于心理素质极差的我来说,课堂还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差。然后就是评课议课,同事们很谦虚,也都给足了“面子”,也算是对我的自尊心的一种体贴的维护。
  教学反思
  1、课堂收得太紧。
  课前就一直紧张,唯恐刚入学才两个月的小萝卜头们大闹“天宫”,课堂一旦失控,那个场面绝不是我辈所能收拾得了的。总不能当着全体老师的面暴力得要把小孩儿“栽”出去,那样的面目,即使是在一个玩笑中,自己也觉得可憎。所以,我只有表扬。好在,这个班里的小孩儿还都爱听表扬的话,只是为了得到表扬,确实太乖了,乖得就像我一个人在秀。真叫一个“一放就散,一收就死”。这个舒放的度,好难把握。
  2、缺少读图,学生的思维不够灵动。
  在美读之前,缺少对学生读图的指导。讲完课再回过头来看,“读图说话”这个环节完全有机会成为本节课的出彩点。比如,在下一节课上的“读图说话”中,一个个精彩的发言就出现了:“我发现了一条小河。”“我发现了两个小孩儿很高兴,一边走一边说话。”“我发现了很多大山。”……遗憾的是,我不仅没有把握住,而且完全不知道要指导看图这件事。天,无知到这种程度,白读那些书了。惭愧,惭愧!
  3、疑惑:评课的时候,很多同事都在说,这节课上的东西大部分小孩儿都会,都会的就不用教,所以课堂上就有点浪费时间了。我什么也没说,这个大部分来得太没有根据。全班四十个学生,其中十六个是五周岁的小娃娃,对这一课完全没有概念,提前识字和背诵对他们来说就是奢谈。所以,考虑再三,还是决定把要求放得低一点,尽量按部就班地走,为学生考虑得周全一点。这样能保证所有的孩子能齐头并进,即使快一点的小孩儿稍微等一等,也不算太大的损失,毕竟是第一节识字课。能等一等,总是好的。
  但如果真的出现百分之八九十的学生已经自学会了的情况,课堂又该如何做到两者兼顾呢?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5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识字㈠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内容是一首古代童谣,要求认识十二个生字,配有两幅插图。
  【学生分析】
  学习本课时,学生刚刚学完汉语拼音,在学拼音的过程中已经认识了部分生字,学习了几首儿歌,有初步的学习生字和儿歌的经验。但学生对汉语拼音还没有达到熟练巩固的进步。本课要掌握的十个表示数字的汉字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有较多的接触。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因此,在设计本课时,教师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学习目标】
  1、认识十个表示数字的汉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有余力者会背诵。
  3、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课前准备】
  课件制作。
  【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知,导入
  1、小朋友,大家在幼儿园学过许多儿歌,谁还记得哪些儿歌中有数字?你能背给大家听听吗?
  ⑴ 学生回忆旧知。
  ⑵ 指名背诵儿歌。其余学生跟背“
  备选若学生一下子说不出来,则教师举例示范。
  (如一、二、三,爬上山,
  四、五、六,翻跟头,
  七、八、九,拍皮球,
  伸出两只手,十个手指头。)
  2、这些数字儿歌可真有趣!
  环节意图:通过让学生回忆旧知,调动学生的.原有语言储备,为学习新内容做准备。
  二、学习古诗
  1、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一首古诗,里面也有数字,大家想读吗?
  2、读通诗句:
  ⑴ 请打开语文书翻到44页,先把数字宝宝圈出来,再读一读。
  ⑵ 谁能把圈出来的数字宝宝大声地念给大家听?
  指名读,师生正音。(课件出示诗句,并圈出十个数字)
  大家一起读一遍。
  ⑶ 有一个数字宝宝在诗中的读音跟刚才大家读得不一样,找找是哪一个?(课件圈出yí)
  ① “一”在第四声的前面要变成第二声,在诗中它的后面是qù第四声,所以是“yí去二三里”。另外还有“yí个人”、“yí辆车”、“yí座山”,你还会说吗?指名说。
  ② 再来把第一行读一遍。
  ⑷ 现在,你能把整首诗读下来吗?试试看:
  ① 学生自由读。
  ② 指名读,评价正音,学生齐读。教师适当作指导及示范。
  ③ 齐读。
  ⑸ 每首诗都有一个题目,这首诗的题目叫──(课件出示课题)一去二三里。学生齐读课题:
  ① 题目和诗句的第一行内容一样,读得是否一样呢?听老师读读看。你听出有什么不同?学生听读并说一说不同之处。
  ② 谁来读一读?指名读,评议
  ③ 同桌两个人互相读一遍,听听是否读得不一样了。同桌互读互评
  ④ 谁能加上题目读整首诗?指名读。
  ⑤ 男同学读一遍,女同学比一比。
  3、了解诗意:
  ⑴ 老师在读这首诗的时候,仿佛看见了一个美丽的小山村,你们看见吗?你能说说你看见了哪些景物吗?说不出来,你可以再仔细读读这首诗。学生自由表达交流。
  ⑵ 根据交流情况,随机理解“一去”“里”“烟村”“亭台”等词。
  备选若学生不涉及到这几个词,教师可用提问的方式来引导他们理解大致的意思。
  ⑶ 现在,电脑娃娃要考考大家了。它出现一个画面,叫大家猜是哪一句诗。指名猜或集体猜。
  (课件出示诗句)生齐读。
  环节意图通过猜诗句的游戏活动,使学生将诗句的内容与画面建立联系,进一步理解诗意,为诵读全诗做铺垫。
  4、诵读全诗:
  ⑴ 一路走出去不远,只见一个村子里炊烟袅袅,有四五户人家,山上有亭台六七座,路边有八九十枝花,多美呀!
  ⑵ 你喜欢这首诗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美美地读一读。生自由感情朗读。
  ⑶ 谁想美美地读给大家听?指名读。
  ⑷ 配乐朗读。
  ⑸ 适当背诵。请会背的同学背一背,不会背的再美美地读一遍。
  三、猜谜语,巩固生字
  1、大家学得很好,老师要奖励大家,猜个谜语,好不好?看,这是一首谜语诗,你会念吗?
  一 片 二 片 三 四 片,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片,
  千 片 万 片 无 数 片,
  飞 入 芦 花 都 不 见。
  学生自由念诗。
  2、出示芦花图片,稍作介绍。学生猜谜。
  3、出示谜底雪。
  4、仔细观察,这首谜语诗与刚才学的诗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学生观察后回答。
  5、出示十个数字顺读一遍,倒读一遍,打乱顺序读一遍。
  四、作业
  1、课堂作业随堂练习2、4题。学生独立作业后校对。
  2、课外作业把《一去二三里》读或者背给爸爸妈妈听,能干的小朋友还可以让爸爸妈妈猜猜《雪》这首谜语诗。
  五、课堂小结
  今天的语文课,你学会了什么?学生交流。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6
    (一)教材理解
  本课课题《一去二三里》提示了主题:一路走去看到的景色。诗句标明了看到的事物:乡村炊烟袅袅,山中亭台楼阁错落有致,路旁有盛开的各色鲜花。这首童谣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数字镶嵌其中,读起来朗朗上口,意境优美。
  (二)同学分析
  第一次正式接触识字课,同学心中一定有着异样的新奇感,也许有的同学早已将古诗念得滚瓜烂熟,就等着课堂上得到教师的肯定;也有大局部同学在学龄前就接触过诗中的数字和“去”、“里”、“花”等简单的汉字,跃跃欲试之心可想而知。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同学的实际,本课时我确立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认识十二个生字。(一至十和去和里)认识田字格,会写“一、二、三”三个生字。认识笔画“一”。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同学初步感受童谣所表示的意境美。其中识字和写字是重点,感受童谣意境是难点。
  (四)教学准备课前同学自我拼读课文;制作与教学环节配合的CAI课件;生字卡片
  (五)教学程序
  围绕以上目标,我设计以下几步教学程序。同时把教法和学法渗透在教学程序的各个环节之中。
  第一步,导语激趣。
  上课前,CAI课件出示了动物大家庭,并配合音乐《蓝精灵》,把同学的注意力引向课堂,营造出一个活跃有趣的氛围。上课铃响,教师用充溢趣味的话语导入新课,把同学引入到快乐的学习环境当中,鼓励小朋友们大胆学习新知识,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第二步,观察图画,揭示课题。
  看图说话,培养同学说话能力和观察能力。(CAI课件出示文中插图一)引导同学边观察边想象: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两个小朋友看到了什么?他们会说些什么?然后揭示课题:古时候有一首童谣,说的就是这幅图画。出示课题“一去二三里”。指名同学读课题,并说说是怎么认识这几个字的?(同学交流学法)结合图画实例,引导同学理解“里”。
  第三步,图文结合,学习古诗。
  第一环节:读准字音,掌握节奏
  同学自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然后教师范读课文,同学倾听,教师再放慢语速范读,同学轻声跟读。,找找诗中的十个数字,看看读音有什么变化。让同学在自我拼读过程中发现“一”的读音变化,这样印象会更深刻。同时提醒同学倾听老师在范读时每句诗的什么地方停顿的时间比较长,并做上记号,以掌握古诗的整体节奏,体会童谣的韵律美。
  第二环节:生字认识
  出示一至十、去和里的生字卡片(也可以课件演示生字,先顺序出现,在乱序出现)。采取抽生读、齐读、抢读、开火车读等形式,活跃课堂气氛,使绝大多数同学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重点指导“三”、“四”、“十”和“里”四个生字的发音,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里”的声母是边音,(这里可以CAI课件出示,重点字的读音选择)并组词,以加强同学的记忆能力。
  第三环节:了解诗意
  这一环节是本课重点环节之一,首先,我提醒同学:.小朋友在读这首诗的时候,眼前仿佛看见了哪些景物?谁读得越仔细,眼前看见的景物也就越多。以培养同学边朗读边想像的良好习惯。不要把书读成“小和尚念经”。其次,出示课件主题图,着重分析“一去二三里”和“烟村四五家”并用手势标明一去二三里的含义即一路走去的意思。根据课堂交流情况提出“烟村四五家”的两种理解:
  (1)四五个冒着炊烟的村子。
  (2)村里有四五户人家,还冒着炊烟。并肯定两种理解都可以。诗的意象具有多重性,在这一局部,应发展同学的多重思维能力。最后,背诵全诗,提问:你在背的时候想到了什么?这个小山村热闹吗?美吗?背诵时再次启发想像,使记忆有了具体形象的支持,并再次引导同学进入古诗所描绘的情景,把“彼景彼情”化为“我景我情”。]还可以请两位小朋友合作,一位读诗句,一位指图。[设计意图:加强语言和意象的联系。」(课件演示,一同学读有关诗句,一同学指图,教师辅助点击鼠标,出现放大的图画区域。)
  课间休息:做识字游戏《摘苹果》,使课堂的气氛达到一个新高,同时同学适当放松。
  第四环节,认识田字格,指导书写。
  首先引入田字格,(多媒体出示田字格,并演示各个局部)引导同学了解田字格的作用和横中线、竖中线、各方位小格。并用儿歌(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又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来巩固田字格的认识。写字时,同学先独立观察字形引入笔画:“一”。出示课件“一”在田字格的方位,引导同学自主观察并指导书写。再引入“二”的书写,这时要注意引导同学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而“三”的写法让同学自身观察体会,上台演示,教师相机指导,让同学体会汉字的间架结构,体会汉字的形体美,并了解“从上到下”的笔顺规则。并可以用实物投影仪反馈同学作业,同学展开互评。在这里,我引入一个故事:一就是一横,二就是两横,三就是三横,四就是四横,五就是五横。引导同学发现错误。同学练写了三个字,略感疲劳,此设计能活跃课堂气氛,并通过讲故事渗透了学习不能想当然、一定要认真的教育意义。]
  总之,教学过程中通过看、说、读、写四方面结合,让同学动眼、动脑、动口、动手,遵循教师为主导,同学为主体的原则,充沛放手同学,努力使朗读教学和写字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稳妥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最后,配乐诗朗诵。同学随同音乐自由朗诵,强化印象,同学再次感受古诗所表示的意境美!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字,会写“一,二,三”3个字。
  2、认识1种笔画“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这之前我们已经学会了拼音,着下我们能够运用拼音知识去认识汉字了,从今天开始,我们要进入“识字”学习了。
  二、认字
  1、请大家翻到45页,先自己小声读一读图下的2个生字,然后同桌,一人读,另一人对照黑板上老师给出的注音,看看他是否读准了,没读准的请你帮一帮,然后交换角色。
  2、用卡片检查,看看哪组读得又准有快。(分组比赛)
  3、“八”“九”各象什么字?
  老师演示:“八”的撇和捺不能*在一起了,中间要有空隙;“九”字先写撇。
  4、看图填空:
  出示图片:田,瓜,鱼,花,球
  ()块田()片瓜()条鱼()朵花()个球
  5、游戏:找朋友:
  请大家戴上自己的数字头饰。请十个小朋友上台,一个一个地说:“我的朋友在哪里”座位上有相应汉字图片的同学起立应答:“你的朋友在这里”。然后大家一起读这个字。
  三、写字
  1、认识田字格:田字格是帮助我们把字写端正,写匀称。横中线,竖中线,小格的说法。拍手儿歌: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2、笔画:在写字前我们先看看书上田字格中的范字,先用铅笔描一描,看看三个字有怎样的笔画,长短一样吗?为什么书上的字能写得那么好呢?我们也能写得那么好!(有信心)动笔前先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
  ⑴“一”的写法:横写法,从左到右,起笔是稍重,收笔时向右稍按一下。写在横中线上,左右各半,长度相等。
  ⑵“二”的写法:两横,上短下长,先上横,后下横。上横写在上半格,下横写在下半格。也是竖中线两边左右各半,长度一样。
  ⑶“三”的写法:第三横长,从上到下,不仅左右各半,而且横与横之间距离相当。
  3、示范写字。
  四、总结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8
    【教学要求】
  1、认识12个字,会写“一、二、三”3个字。认识1种笔画“一”。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知道表示数的多少可以用阿拉伯数字写,也可以用汉字写,以及各自使用的不同场合。
  【教学重点】
  知道写字的笔顺规则:从上到下。
  【课件设计】
  课文的插图生活中各种数字。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会认12个生字,认识“横”笔画,会写“一”“二”“三””这3个字。
  3、知道诗歌大意,能想像出山村优美的画面。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会数数吗?我们先来个数数比赛,从1到10看谁数得准。
  二、认识1至10的汉字写法
  小朋友们看,这十位小朋友正准备练习投篮。[出示身穿球衣的十位小朋友,衣服上印有1至10的数字字样]
  这里有十个篮球,[图片出示的篮球上面写有“一”至“十”的汉字字样]哪位小朋友能把这十个篮球分给十位运动员,使球上的数字和他们身上的号码相符合?
  三、学习古诗
  古代有位诗人把这十个数字写在了一首诗里,知道他是怎么写的吗?
  (一)读准字音,掌握节奏
  1。找找诗中的十个数字,看看读音有什么变化。
  2、师范读,学生听,说说老师在每句诗的什么地方停顿的时间比较长,并做上记号。
  3、学生自读,师生交流,正音,指导,朗读。
  (二)了解诗意
  1、小朋友在读这首诗的时候,眼前仿佛看见了哪些景物?谁读得越仔细,眼前看见的景物也就越多。
  2、根据课堂交流情况提出“烟村四五家”的两种理解:(1)四五个冒着炊烟的村子;(2)村里有四五户人家,还冒着炊烟。并肯定两种理解都可以。
  3、请小朋友看看图,读读诗句;读读诗句,再看看图。
  4、请两位小朋友合作,一位读诗句,一位指图。
  5、能用手势表示“一去二三里”的意思吗?点明:“一去”,即一路走去的意思。
  6、还有什么问题?
  (三)配乐诵读全诗
  1、给诗加上题目,并指导诗题与诗句之间要停顿的读法。
  2、背诵全诗,并设问:
  (1)小朋友都能背这首诗了,真了不起,那你在一边背诗的时候一边看到了什么呢?
  (2)这个小山村热闹吗?(这是一个静静的小山村)
  (3)你来到这个山村,觉得它美吗?
  (4)师总结:小山村真美啊,请小朋友们一起背,就好像走进了小山村。
  四、写字
  这节课我们来写三个字(出示“一、二、三”),这三个字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1、都是由“横”组成的。
  指导写好“一”(顿一顿,横过去,再顿一顿,回一回。要稍稍往上斜)。
  2、观察“二”字的两横有什么不一样。
  3、观察“三”的三横长短变化,并与“二”中两横间的距离作比较,得出结论:三横之间要稍靠紧些。
  4、你是怎么记住这三个字的?
  一就是一横,二就是两横,三就是三横,(师自言自语)四就是四横,五就是五横。(生发现错误)古时候有个故事,那里面有个人就闹了这么个笑话,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想听吗?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巩固复习生字。
  了解数字的不通用处,了解基数和序数。
  能背诵有关的诗歌、儿歌。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注意纠正四和十的读音。)
  2、听写:一、二、三。
  如果你还能写其他数字也可以写其他数字。
  二、认读笔画“横”
  三、认读儿歌。
  上节课,我们学习十个生字,还会写了三个字,你们真的都学会了吗?
  1、出示绕口令,比比谁读得又准又快。(练时注音)
  绕口令:
  四和十,十和四,十四和四十,四十和十四。
  说好四和十,得靠舌头和牙齿。
  谁说四十是“细席”,他的舌头没用力;
  谁说十四是“适时”,他的舌头没伸直。
  认真学,常练习,十四、四十、四十四。
  2、先由老师带读,再学生根据刚才学习的情况跟读。同学互读。齐读
  了解数字使用的不同场合。
  3、真是不看不知道,简单的数字也有那么多讲究,我们再来读读《一去二三里》齐读
  你在这诗歌中找到了哪些数字?
  如果我们都把他们改为数学的阿拉伯数字,你看合适吗?(不合适,这是中国古代的诗歌,他已经成为了一种特定的格式。)
  谁知道一般汉字的数字和数学的阿拉伯数字使用在什么不同的场合?(一般在文章中都使用阿拉伯数字,除了在特别庄重的场合,如文件的题目、标语;或者是古诗,古词。)
  到底是不是这样呢?我们一起到街上去看一看。看投影片日常生活中数字的使用。
  了解基数和序数。
  还有一种特殊的情况必须用汉字的数字,那就是数字是表示事物先后顺序。比如第一、第二等等。
  那么反过来,一般1、3这样的数字就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四、小结知识,拓展课外
  今天,我们学习有关数字的许多知识,其实有关数字的知识还有很多,只要我们留意周围的生活,就会发现。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字,会写3个字,认识笔画“一”。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教学重难点】
  认字和写字是本课重点;分辩“八”和“入”是难点。
  【教具准备】
  多媒体展示台或生字卡片。
  【设计特色】
  游戏中识字。
  【教学时间】
  2课时。
  【过程设计】
  一、谈话引入
  看图图画上是什么地方的景色?两个孩子看见了什么?
  二、出示课题
  老师范读 板书课题并学习新字“里”。
  三、自读课文
  1、根据拼音自读课文,看谁最先读会。
  2、你就是图中的小朋友,我们一起去感受小山村的美丽。(领读,一起读等)大致了解“烟村、亭台”的意思。
  四、自学生字
  1、画出课文中的生字,先自己读准确,再读给同桌听。
  2、用圆圈圈出课文中的生字。给课后的生字注上拼音。
  五、检查自学情况
  做找朋友的游戏。重点指导读准“三、四、十”。
  六、看图找出文在篮球上的生字
  七、练习写字
  1、指导学生认识“田字格”。
  2、教师示范书写,边写边说清楚笔画所占的位置。
  3、学生描红,并书写,老师巡回指导。
  八、巩固练习
  选卡片填空,读儿歌等。
  九、实践活动
  课后找一找,看一看,我们周围哪些地方有一到十的数字。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10
    【学习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
  2、认识12个生字,会写“一、二、三”三个生字;认识一种笔画“一”。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观察图画,图文结合,初步感受课文的意境。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插图(一)的课件,梨树贴图,与本课数字有关的图片若干。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六个复韵母(ai、iu、an、un、ing、eu)、五个整体认读音节(zhi、chi、si、yi、wu)和三个三拼音节(jia、zuo、hua)。
  2、激趣导入开学到现在,小朋友们在拼音王国里认识了许多“拼音朋友”,也学了不少汉字。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要在“拼音朋友”的帮助下,到识字王国去认识更多的“汉字朋友”啦!老师真为你们高兴!现在,让我们一起快乐地向识字王国出发吧!
  二、观察图画,揭示课题
  1、看图说话。(大屏幕出示文中插图一)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想像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两个孩子看到了什么?他们在说什么?
  2、揭示课题有一首古时候的童谣,说的就是这幅画。也示课题“一去二三里”。
  3、指名读课题谁能读读课题?你是怎么认识这几个字的?
  4、结合具体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里”。
  三、图文结合,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图文结合,引导学生进一步说说图上的小朋友看到了什么,并在图上找出“烟村”、“亭台”、“花”。
  3、教师放慢语速范读,学生轻声跟读(两遍)。
  四、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2、用不同符号分别标出会读的字和不会读的字,同桌互帮互学。
  3、全班交流在这篇课文里,你已经认识了哪些字?是怎么认识的?(表扬能自主识字的学生)
  4、教学生字:
  ⑴ 读一读:
  出示12个生字(带拼音),指名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重点引导学生读准“四、十、三”。
  变序抽取12张生字卡(不带拼音),开火车读、小组齐读、全班齐读。
  ⑵ 摆一摆:
  人人动手,把12张字卡分成两类摆一摆。
  小组交流说说为什么这么摆。(“一”至“十”是数字,“去”与“里”不是)
  全班交流。出示四行五列的方格(课文的格式),请小朋友把12个“生字朋友”送回自己的“座位”(即把每一张字卡分别贴到相应的方格里)。
  五、朗读感悟
  1、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个人自由读,同桌互相读,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把课文读得有感情、有韵律:
  ⑴ 小山村的景色多美呀!谁来当当图中的小朋友,读读课文,告诉大家自己在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你最喜欢图中的什么景物?
  ⑵ 找好朋友互相读读听听,互相正音。
  ⑶ 男女生分别齐读。
  六、课间活动
  全班表演唱《数鸭子》。
  七、认识田字格,指导书写“一”
  1、认识田字格:
  ⑴ 谈话激趣小朋友,我们已经知道了四线三格是拼音的家,那生字的家在哪儿呢?(出示田字格)这就是生字的家。
  ⑵ 引导学生了解田字格的作用及横中线、竖中线、小格。
  ⑶ 拍手读儿歌“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⑴ 教师介绍笔画名称“横”,范写“一”,边写边讲述书写要领起笔稍重,向右行笔要果断,稍上斜,收笔稍顿。
  ⑵ 学生描一个、写一个,教师巡视;讲评后,学生继续练写。
  八、布置作业
  1、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
  2、找一找,我们周围哪些地方用上了本课的生字。比一比谁找得多。
  第二课时
  一、巩固生字
  1、我会认:
  ⑴ 变序抽取字卡,学生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⑵ 做找朋友游戏。大屏幕出示课文插图二(图上的汉字数字暂隐去)。游戏说明鼠标点击这位“队员”手中的球,球上即出现相应的汉字数字。
  2、我会记:
  ⑴ 小组讨论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
  ⑵ 全班交流。鼓励学生用自已喜欢的方法识记;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辨析“几、九”“云、去”“入、八”来记住“九”“去”“八”。
  3、我会用:
  ⑴ 摘果子说词语或句子:
  出示梨树图(上面挂着12个梨子,每个梨子背后有一个生字)。
  指名摘果子。摘到果子后,领大家正确地把生字读两遍,并把这个字所在的诗句读一遍。
  ⑵ 选生字卡填空:
  黑板上出示六朵花、三条鱼、两苹果、一块田、九本书等图片,图片下为相应的词语填空题。
  指名选卡片填空,并带大家齐读。
  ⑶ 交流我们周围还有哪些地方用上了这一课的生字?
  二、指导背诵课文
  1、全班齐读课文两遍。
  2、限时背诵课文给5分钟时间,学生各自试着把课文背诵下来。
  3、借助插图背诵课文能背诵的看大屏幕上的课文插图一,还不能背的可能看课文,全班把课文齐背(读)两遍。
  4、自由配上动作背诵课文指名背诵,小组齐背,全班齐背。
  三、指导书写“二”“三”
  1、观察课本中田字格里的范字。
  2、说一说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从横的长短变化及其在田字格里位置变化两方面来说)
  3、教师范写“二”“三”,边写边讲述书写要领。
  4、学生分别描一个、写一个,写完后与范字对比。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5、讲评讲评后,学生继续练写。
  四、扩展活动
  1、把课文背诵给爸爸妈妈听。
  2、跟好朋友一起读绕口令,比比谁读得又准又快:(分发给学生的材料上须注音) 绕口令
  四和十,十和四,十四和四十,四十和十四。说好四和十,得*舌头和牙齿。谁说四十是“细席”,他的舌头没用力;谁说十四“适时”,他的舌头没伸直。认真学,常练习,十四、四十、四十四。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11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学生能认识 12个汉字,能按笔顺正确书写五个汉字能背诵古诗。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背诵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灿烂文化,并且喜欢学习古诗。
  教材简析:
  本课包括一首古诗和一幅插图及 12个生字。通过学习古诗,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灿烂文化,并且喜欢学习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 能认识 12个汉字,能按笔顺正确书写 5个汉字并能背诵古诗。
  一、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很多数字朋友,有 10个老朋友想考考大家还能不能认出他们,有信心吗?(出示 1到 10数字卡片)这些老朋友真高兴,同学们都记住他们了。
  二、学习生字
  1 、还有 10位新朋友也急着跟大家见面,大家看!(大屏幕出示)这些新朋友是 1到 10的汉字写法,让我们赶快跟他们打个招呼吧。
  2 、打乱顺序你还能认出他们吗?(学生读)看来大家已经和这些新朋友成了好伙伴,说能说一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如:八和入的区分,十和七,四和十、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
  3 、游戏:找朋友 .“师:我的朋友在哪里?生:你的朋友在这里。”一起读。
  三、学习古诗
  古代一位诗人把这十个数字巧妙地用在了一首诗里,知道他是怎么写的吗?(出示古诗读)
  (一)读准字音,掌握节奏
  1. 请小朋友们在书上找找诗中的十个数字,圈出来,仔细观察读音有什么变化。
  (出示带拼音的十个字,练习拼读)
  2 、其实还有两个生字宝宝特别着急跟大家见面,出示“去和里”拼读,组词,说反义词。
  3 .师范读:这么美的诗,老师也想都,能给我个机会吗?说说老师在每句诗的什么地方停顿的时间比较长,并做上记号。
  4 .学生自读,师生交流,正音,指导。
  5 、引读 : 一去——烟村——亭台——八九——
  6 、展示读。
  (二)了解诗意
  1 .小朋友在读这首诗的时候,你好像看到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现烟村、亭台、花图片)你觉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村子?
  2 .请小朋友看看图,读读诗句;读读诗句,再看看图。
  3 .请两位小朋友合作,一位读诗句,一位指图。
  4.关于这首小诗你还有什么问题?
  (三)背诵全诗
  ( 1)根据图片试背诵。小朋友都能背这首诗了,真了不起。
  ( 2)配乐背诵:让我们跟随音乐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再次走进这个美丽、安静的小山村。
  四、写字
  1 、认识田字格
  2 、指导写字
  五、学唱数字儿歌,
  一、二、三、四、五、六、七,
  我的朋友在哪里?
  在教室,在操场,
  我的朋友在这里。
  教学反思:
  “三” 和“山”
  今天的同研一节课轮到我这个“新手”上路了。同研的内容是古诗《一去二三里》。昨天我认真地做了准备,整理了一下自己讲课的思路,修改了丛老师用的课件,还制作了 10张生字卡片,感觉一切准备就绪了,昨天晚上我睡得很香。
  很快到了第二节课,孩子们显得很有精神,他们可能也非常想得到别的老师的夸奖和赞扬,特别是在我说完“让别的班的老师来看咱们班是不是表现最棒的”这句话后,坐得更直了。
  听课的老师们都来了,我和孩子们马上开始了新课的学习。首先学习一到十十个汉字的认读,齐读、男女对读都非常好,热闹的小火车开起来了,本以为会非常顺利,没想到发生了一个小插曲 ……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相关内容:苏教版 一年级语文 第二册 《小松树和大松树》 教案《汉语拼音9 ai ei ui》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我叫“神舟号”导学案《j q x》教学设计比尾巴教学设计《阳光》教学实录及点评《纪念》第一课说课设计b、p、m、f教案 汉语拼音3查看更多>>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火车开到了崔一诺,他读“三”这个字,因为是开火车,所以他读得很快,声音也不是太大,当他读完后后面的同学马上就接着读,我没有听仔细。这时我听见个别同学很小声地在重复崔一诺的读音“山” ,小火车马上停了下来。
  “崔一诺,请再读一遍这个字。”我指着“三”字说。
  “山。”果然读错了。
  “把舌头放平,不要卷起来,跟老师读:三 .”我耐心的教他,帮他纠正。
  “山。”怎么还是不对。
  “三 .”呵呵,我真是“不厌其烦”啊。
  “山。”简直太“顽固”了,我只好请同学们帮忙:“大家一起来教崔一诺读吧。”
  “三 .”大家的声音很响亮,有的同学还特意把自己的脸朝向他,以便能让他看清自己的口型。
  崔一诺尽力的想把舌头伸平,用心地看着别人读的样子,努力地发出了一个音:“山 …..”哎,真是让人大跌眼镜。
  这怎么办?在这个字上已经耽误了很多时间,再继续下去后面的内容就可能进行不完,得赶快想个法子。我突然想到数学上的“ 3”他肯定会说,对,就这么办。
  我伸出三个手指头,问:“能告诉老师这是几吗?”
  “三个。”他回答得很干脆。
  “对。这个字也读三,三个的三。”我赶紧抓住这个突破口。“再读一遍。”
  “三。”我的老天,终于读对了。他高兴得笑了,我也如释重负,赶快接着进行下面的内容。
  欢快的小火车又开动了 ……
  这个小小的插曲,在带给我紧张的同时也让我深切体会到一个道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往往就是学生掌握新知识的突破口,如果我们能及时地找准它,学习效果就会事半功倍。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12
    【教材分析】
  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语文上册识字(一)的第一课。
  课文是一首古代童谣,它向我们呈现了一幅郊外的美景: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山村,炊烟袅袅,住着几户人家。山村里几座亭台错落有致地排列着,树上、路边盛开着各种美丽的花。这首童谣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数字镶嵌其中。
  本课有两幅图,图一是描绘小山村的景象,表现了童谣的意境,图二是十个运动员和十个球帮助学生识记十个表示数字的汉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认识12个生字,会写“一、二、三”三个生字;认识一种笔画“一”。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顺着“谈话引入,出示课题,自学课文,自学生字,检查自学情况,指导朗读课文,练习写字,巩固练习,实际活动”这一活动过程进行教学,采取多种形式有趣识字的教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观察图画,图文结合,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意境。
  【教学重点】
  认字和写字。
  【教学难点】
  分辨“八”和“入”。
  【课前准备】
  拼音卡片,生字卡片,插图(一)的课件,果子贴图,与本课数字有关的卡片。
  【教学设想】
  从图入手,在读文中识字,采取活泼有趣的方式让生字再现,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记字形,使识字得以巩固。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六个韵母(ai 、iu、an、un、ing、er)、五个整体认读音节(zh、ch、sh、yi、wu)和三个三拼音(jiāò、zuò、huā)
  2、激趣导入:
  开学到现在,同学们在拼音王国里认识了许多“拼音朋友”,也学了不少汉字,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要在“拼音朋友‘的帮助下,到识字王国里去认识更多的“汉字朋友”啦,老师真为你们高兴!现在,让我们一起快乐地向识字王国出发吧!
  二、观察图画,揭示课题
  1、看图说话。(出示文中插图一的课件)引导学生边观察边听边想象: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你看到了什么?(相机板书:烟村、亭台、花)看了这幅图你有什么感觉?(板书:美)
  2、揭示课题:有一首古时候的童谣,说的就是这幅图。板书课题并注上拼音。
  3、指名读课题,谁能读读课题?你是怎么认识这几个字的?
  4、课题的“去”和“里”是什么意思?结合具体实例帮助理解。
  三、初读课文,感受课文的美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看课文)
  2、教师放慢语速带读课文,学生轻声跟读。(两遍)
  四、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用(一)画出12个要认识的12个生字,同桌互帮互学。
  3、全班交流:在这篇课文里除了这12个生字外,其他的字怎么办?你已经认识了哪些字?是怎样认识的?
  4、学生各自看着拼音拼读12个生字。(每个生字拼读两遍)
  5、教学生字:
  ⑴ 出示12个生字(带拼音),指名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注意“去”“四”“三”“十”)
  ⑵ 去掉拼音打乱顺序抽读12张生字卡,开火车读,小组竟赛读,全班齐读。
  ⑶ 分一分:你们能把这12个生字分成两类吗?为什么这样分?(小组交流,集体订正,引导学生把“去”和“里”分为一组。)
  ⑷ “找朋友”游戏:把“一”至“十”和数学中的阿拉伯数字“1”至“10”的卡片发给学生,找出自己的朋友,如“一”和“1”是一对好朋友。
  ⑸ 用“去”“里”组词,看谁组得多。
  ⑹ 动动手“我会做”:学生用自己的手,怎样做手势来表示这十个数字,使别人会意。
  ⑺ “摘果子”游戏:把12个生字藏在果子后面,摘一个领读对了,就奖励这个“果子”。
  ⑻ 带生字准备回家:学生认读12个生字。
  五、朗读感悟
  1、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自由读,同桌互读,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把课文读得有感情,有韵律。问:小山村的景色美吗?你最喜欢图中的什么?你能把课文读得美一点吗?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指名读,自愿起立表演读,小组竞赛读,师生表演读,全班齐读。)
  六、布置作业
  1、把课文读给父母听。
  2、课后找一找,我们周围哪些地方有本课的生字,比一比谁找得多。
  【教学反思】
  不知什么原因,上完这节汇报课后,总有许多遗憾环绕在我的脑海里:二十多年的从教路,虽然有徘徊过,也有成功过,有令自己欣慰的时候,但这一节课总的感觉是不成功的。
  我几番的思前想后,就是自己的教育理念有待更新。在新课程理论的阅读过程中,虽然能感觉到新课程为我们的教育描绘了一个令人向往的图景,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总把握不住尺度,没有很好地落实到位。我也知道:新一轮课改,教师不仅要有更新的教育理念,更重要的是要有新的教学方法。
  这一节课的教学思路是清晰的,从图入手,观察说话,初步感受小山村的美,从而引出这首个歌谣,让学生感受歌谣的美,多种形式地、有趣地学习生字。但关键的问题是没有很好地把握好四十分钟的时间,没有合理地安排每一个环节,恰当地分配时间,结果教学任务完成不了。最后学生没有时间进行朗读感悟童谣的美,只能把遗憾留给下一节课。
  为此,我认为课前了解学情,沟通学路,做到心中有数,心中有人,从而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极为重要。我也知道,当今课改的教学设计注重生成建构,淡化预设与讲授,课堂教学体现以学定教,不能只是按部就班地把学生引入自己预先设计的教学环节中,而是根据课堂上学生的接受情况而灵活地调整梳理,让自己的设计意图融进学生的思维,学生的自主性会在师生活动中得到发展。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
  2、认识12个生字,会写一、二、三三个字,认识一种笔画一。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观察图画,图文结合,初步感受课文的意境。
  教学重点:认字写字。
  教学难点:辨认八、入和九、几。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插图、与本课数字有关的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总( )电( )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六个复韵母(ai、iu、an、un、ing、er)、五个整体认读音节(zhi、chi、si、yi、wu)和三个三拼音节(jia、zuo、hua)。
  2、激趣导入:开学到现在,小朋友们在拼音王国里认识了许多拼音朋友,也学会了不少汉字。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要在拼音朋友的帮助下,到识字王国去认识更多的汉字朋友,现在,让我们向汉字王国出发吧!
  二、观察图画,揭示课题。
  1、看图说话。(示插图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想象: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两个孩子看到了什么?
  2、揭示课题:有一首古时候的童谣,说的就是这幅画,板书课题。
  3、指名读课题:谁能读课题,你是怎么认识这几个字的?
  4、结合具体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里。
  三、图文结合,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图文结合,引导学生进一步说说图上的小朋友看到了什么,并在图上找出烟村、亭台、花。
  3、教师放慢语速范读,学生轻声跟读。
  四、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2、用不同的符号分别标出会读的字和不会读的字,同桌互帮互学。
  3、全班交流:在这篇课文里,你已经认识了哪些字?是怎么认识的?(表扬能自主识字的同学)
  4、教学生字。
  (1)读一读。
  出示12个生字(带拼音),指名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重点引导学生读准四、十、三。
  变序抽取12张生字卡(带拼音),开火车读,比赛读。
  (2)摆一摆。
  人人动手,把12张生字卡分成两类摆一摆。
  小组交流:说说为什么这么摆。(一至十是数字,去与里不是)
  全班交流。出示四行五列的方格(课文的格式),请小朋友把12个生字朋友送回自己的座位(即把每一张字卡分别贴到相应的方格里)。
  五、朗读感悟。
  1、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个人自由读,同桌互相读,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把课文读得有感情、有韵律。
  (1)小山村的景色真美,谁来当当图中的小朋友,读读课文,告诉大家自己在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你最喜欢图中的什么景物?
  (2)找好朋友互相读读听听,互相正音。
  (3)男女生竞赛读。
  课间活动:全班表演唱《数鸭子》。
  六、认识田字格,指导书写一
  1、认识田字格。
  (1)谈话:小朋友,我们已经知道了四线三格是拼音的家,那生字的家在哪儿呢?(出示田字格)这就是生字的家。
  (2)引导学生了解田字格的作用及横中线、竖中线、小格。
  (3)拍手读儿歌: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2、指导书写一。
  (1)教师介绍笔画名称横,范写一,边写边讲述书写要领:起笔稍重,向右行笔要果断,稍上斜,收笔梢顿。
  (2)学生描一个、写一个,教师巡视;讲述后,学生继续练写。
  七、布置作业。
  1、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
  2、找一找,我们周围哪些地方用上了本课的生字。比一比谁找得多。
  第二课时 总( )电( )
  一、巩固生字。
  1、我会认。
  (1)变序抽取字卡,学生自由读。
  (2)做找朋友游戏。出示插图二(图上的汉字数字暂不写)。游戏说明:老师随意点图画,说我的朋友在哪里,学生要迅速举起手中相对应的字卡,并回答,你的朋友在这里。教师相机贴上数字卡。
  2、我会记。
  (1)小组讨论: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
  (2)全班交流。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辨析几、九云、去人、入来记住九去八。
  3、我会用。
  (1)摘果子说词语或句子。
  出示梨树图(上面挂着12个梨子,每个梨子后面有一个字)。
  指名摘果子。摘到果子后,领大家正确地把生字读两遍,并把这个字所在的诗句读一遍。
  (2)选生字卡填空。
  黑板上出示六朵花、三条鱼、两个苹果、一块田、九本书等图片,图片下为相应的词语填空题。
  指名选卡片填空,并带大家齐读。
  3、交流:我们周围还有哪些地方用上这一课的生字?
  二、指导背诵课文。
  1、全班齐读课文两遍。
  2、限时背诵课文:给五分钟时间,学生各自试着把课文背诵下来。
  3、借助插图背诵课文。
  4、自由配上动作背诵课文:指名背诵,小组齐背,全班齐背。
  三、指导书写二、三。
  1、观察课本中田字格里的字。
  2、说一说: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从横的长短变化及其在田字格里位置变化这两方面来说)
  3、教师示范写二、三,边写边讲述书写要领。
  4、学生分别描一个、写一个,写完后与示范字对比。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5、讲评:讲评后,学生继续练写。
  四、作业设计
  1、把课文背诵给爸爸妈妈听。
  2、读一读,说一说,连一连。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 十 六 一 三 九 八 二 五 七
  五、板书设计
  一去二三里
  一 去 二 三 里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14
    学习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
  2、认识12个生字,会写“一、二、三”三个生字;认识一种笔画“一”。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观察图画,图文结合,初步感受课文的意境。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插图(一)的课件,梨树贴图,与本课数字有关的图片若干。
  第一课时
  复习导入
  1、复习六个复韵母(ai、iu、an、un、ing、eu)、五个整体认读音节(zhi、chi、si、yi、wu)和三个三拼音节(jia、zuo、hua)。
  2、激趣导入:开学到现在,小朋友们在拼音王国里认识了许多“拼音朋友”,也学了不少汉字。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要在“拼音朋友”的帮助下,到识字王国去认识更多的“汉字朋友”啦!老师真为你们高兴!现在,让我们一起快乐地向识字王国出发吧!
  观察图画,揭示课题
  1、看图说话。(大屏幕出示文中插图一)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想像: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两个孩子看到了什么?他们在说什么?
  2、揭示课题:有一首古时候的童谣,说的就是这幅画。也示课题“一去二三里”。
  3、指名读课题:谁能读读课题?你是怎么认识这几个字的?
  4、结合具体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里”。
  图文结合,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图文结合,引导学生进一步说说图上的小朋友看到了什么,并在图上找出“烟村”、“亭台”、“花”。
  3、教师放慢语速范读,学生轻声跟读(两遍)。
  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2、用不同符号分别标出会读的字和不会读的字,同桌互帮互学。
  3、全班交流:在这篇课文里,你已经认识了哪些字?是怎么认识的?(表扬能自主识字的学生)
  4、教学生字。
  a、读一读。
  出示12个生字(带拼音),指名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重点引导学生读准“四、十、三”。
  变序抽取12张生字卡(不带拼音),开火车读、小组齐读、全班齐读。
  b、摆一摆。
  人人动手,把12张字卡分成两类摆一摆。
  小组交流:说说为什么这么摆。(“一”至
  “十”是数字,“去”与“里”不是)
  全班交流。出示四行五列的方格(课文的格式),请小朋友把12个“生字朋友”送回自己的“座位”(即把每一张字卡分别贴到相应的方格里)。
  朗读感悟
  1、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个人自由读,同桌互相读,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把课文读得有感情、有韵律。
  a、小山村的景色多美呀!谁来当当图中的小朋友,读读课文,告诉大家自己在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你最喜欢图中的什么景物?
  b、找好朋友互相读读听听,互相正音。
  c、男女生分别齐读。
  课间活动:全班表演唱《数鸭子》。
  认识田字格,指导书写“一”
  1、认识田字格。
  a、谈话激趣:小朋友,我们已经知道了四线三格是拼音的家,那生字的家在哪儿呢?(出示田字格)这就是生字的家。
  b、引导学生了解田字格的作用及横中线、竖中线、小格。
  c、拍手读儿歌:“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2、指导书写“一”。
  a、教师介绍笔画名称“横”,范写“一”,边写边讲述书写要领:起笔稍重,向右行笔要果断,稍上斜,收笔稍顿。
  b、学生描一个、写一个,教师巡视;讲评后,学生继续练写。
  布置作业
  1、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
  2、找一找,我们周围哪些地方用上了本课的生字。比一比谁找得多。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一去二三里》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我努力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轻松的学习氛围,鼓励他们大胆地学习新知识。利用插图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图习惯,培养说话
  《一去二三里》是一年级小学生学完拼音后接触到的第一篇识字课文,应该把教学重点放在识字教学上,而在理解诗意和感受诗情上略作点拨就可,不必花这么多时间。其实我也意识到识字教学的重要,在学了古诗后,通过看图圈生字,读生字卡片,比较生字识记“八”和“九”,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识字,读儿歌识字等方式来帮助孩子识字,激发识字兴趣。但是如果能把识字教学渗透在古诗教学中,效果肯定会更佳。并且我对学生的学情较了解,这首诗比较简单,一部分孩子早会读,甚至会背了,所以读诗时显得洋洋得意,眼睛根本没去注意文字,从而,错过了如此好的识字机会。我却没有意识到,没有及时地指正孩子们的错误习惯,真是后悔。还有,拼音刚学完,在识字教学中可以做些有效的衔 接。
  能力,感受山村的幽美和生活的快乐,在此铺垫上再引导学生诵读诗歌,最后学习生字。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学会“一、二、三”的音、形、意。
  2、图文结合,大体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山村的优美和生活的快乐。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果,燕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朋友已经学完了拼音,对吧?从这堂课开始,我们就要学习咱们祖国的文字了,谁知道咱们祖国的文字叫什么名字呢?他们到底说得对不对呢,咱们一起来听一听电脑娃娃告诉我们。
  2、一起告诉老师,咱们祖国的文字叫什么呀?
  3、哎哟,一听说小朋友要学汉字呀,一群小燕子早早的就飞到黑板上等着咱们了,原来呀,它们是来摘苹果的。
  4、 你瞧,老师这儿有十个苹果,哪位小朋友能把这十个苹果分给小燕子,使果子上的汉字和燕子身上的数字相符合。(小朋友真能干,使每只燕子都得到了自己应该得的苹果)
  二、 认识生字,学习课文
  1、小燕子衔着果子不一会儿就飞到了一座小山村,原来呀,它们的家就在这里呢。小朋友想去小燕子的家乡看看吗?(放课件。)
  2、看了小燕子的家乡,你觉得这里怎么样?
  3、古时候有位诗人也觉得这里很美,就把这里的美景写成了一首诗:
  请小朋友打开书,咱们一起来做两件事儿,看谁的小耳朵听得最清楚第一件事儿,请小朋友借助拼音大声读一读这首诗,不过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不能跟着人家一起读,做得到吗?第二件事儿,请你找出生字果上的这十个汉字,用圆圈圈出来,谁能读得又准确又响亮,小燕子就会把生字果送给他。看谁练习得最认真,开始。
  4、如果你认为哪一个生字你可以读得又准确又响亮,你就可以来摘下它。(你想读哪一个)这次老师要多请几个小朋友来摘,把你摘到的生字果来读给大家听。(读对了,小朋友就跟他读,读的不对,咱们就给他提建议)
  5、有两个生字宝宝的名字不太容易区分,稍不注意就会喊错,你知道它们是谁吗?(四和十)请摘四和十的小朋友上前一步,你能区分吗?
  ⑴ 还有哪个字是平舌呢?
  ⑵ 看来,咱们班的小朋友挺厉害,这么快就把这些生字果全摘走了,其他小朋友还想要吗?老师出两个难点的。“烟、亭”谁来当小老师,教一教大家。谁能两个一起读,(读对了就送给他)
  ⑶ 看来,还是难不倒大家,那我再加点难度,怕不怕?谁能把全首诗读准确?一起读给老师听一听。
  6、借助画面,了解诗意,诵读古诗:
  ⑴ 小朋友朗读得那么认真,老师都听入迷了,眼前仿佛就看见了那座美丽的山村?你们也看见了吗?看见的小朋友举手,还有些小朋友挺诚实没看见,这样吧,老师告诉你们一个小窍门,小朋友读书的时候要一边读一边想,谁读得越仔细,眼前看到的景物就越多越美,自己小声读一读,试一试看。
  ⑵ 谁告诉老师,你在读的时候都看见了那些景物呢?你是读哪一行诗看到的?课堂交流。
  ⑶ 这个小山村远吗?你从哪里知道的?
  ⑷ 小朋友说得那么好,说明你们已经学会了读书的时候边读边想了,以后读书都这样,好吗?
  ⑸ 李老师看见小朋友学得那么认真,突然想起个事儿,我在重庆教的班里呀,有个小姐姐也喜欢这首诗,听说我要到云阳来,她特地朗诵了这首诗,想让我带给你们听一听,想听吗?
  ⑹ 你最喜欢小姐姐朗诵的哪一行诗?你想读一读吗?
  ⑺ 很多孩子都想读,让我们一起来跟小姐姐赛一赛,好吗?(放课件)
  ⑻ 会背吗?会背的小朋友站起来,如果能加上动作就更棒了。
  7、写字:
  咱们就一起来学习书写三个生字,出示三个字一、二、三,一起读。
  ⑴ 仔细看看,这三个字的字形有什么共同的地方?都是由横组成,一就是一横,二就是……
  ⑵ 你在生活中见到过这三个字吗?
  ⑶ 认识这三个字容易,写起来可不容易,(放课件)仔细观察“一”,你认为怎样才能写好呢?
  ⑷ 观察“二”,两横有什么不一样。
  ⑸ 观察“三”字,有什么要提醒小朋友的吗?
  ⑹ 自己认认真真的把这三个字写两遍,谁写得好,老师就给她贴上五星。(播放音乐)
  三、小结
  今天,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认识了十个汉字娃娃,并且还学会了写一、二、三,学习汉字有趣吗?以后啊,小朋友每一天都能认识一些新的汉字娃娃,把咱们祖国的汉字全都装进聪明的小脑袋里,好吗?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探究的兴趣。多发现一些问题,多解决一些问题,甚至开发一些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