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相信自己已经足够坚强可以一个人面对这世间的离别动荡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对联的教学设计,欢迎大家阅读和收藏一下噢。
对联的教学设计1
【课文类型】
活动课。
【课前准备】
1、收集对联:
⑴ 收集楹联:
① 了解什么是楹联。
② 主要从祠堂、庙宇、古建筑中获得。
③ 选择较有文化意义的加以整理。
⑵ 收集春联:从春节期间人们所贴的对联中去搜集。
⑶ 收集商业用联。
⑷ 收集喜庆、婚、寿、挽等联。
2、阅读资料,网上查询。
3、了解对联的有关基本知识。
【活动目的】
1、知识:
了解对联的基本知识,对联的历史。
2、能力:
⑴ 品味对联形式与内容。
⑵ 学会欣赏对联。
⑶ 学作一些简单的对联。
⑷ 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对传统文化兴趣。
【活动过程】
一、导入对联
二、对联来源的发展介绍
三、对联的分类
1、由学生展示所收集的对联,然后归类。
2、分类标准。
四、对联欣赏
1、趣味联(讲一个趣味对联故事)。
2、古对联(楹联、春联、商业联、喜庆联、挽联)。
3、现代联。
五、对联课堂活动
1、对联与名人。
2、猜谜。
3、对联断句。
4、读准对联。
5、改对联。
6、学对对联。
六、总结、归纳,进一步明确知识
七、作业:收集、交流
对联的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2、积累有关对联知识,重点积累平仄、对仗知识。
3、学习欣赏对联,重点积累一些名联。
4、尝试对对联。
教学重点、难点:对对联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知道,由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了。这件事值得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反思。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民族的根。
随着民族意识的觉醒,国民对民族文化分外珍爱。大家稍一留意就不难发现,这几年的春节晚会,元宵节都或多或少地巧妙地穿插了一些对联。像赵本山小品里的“上联:吃吃遍人间美味不要浪费;下联:喝喝尽人间美酒不要浪费;横批:吃好喝好” 甚至都妇孺皆知了。但我身边的一位老农民却跟我说:“小品中的这段插科打诨实在算不得一副工整的对子。”那么,工整的对联应符合哪些基本规范呢?
二、检查预习
1、对联由上联和下联组成,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
2、对仗的要求是平仄相对、字数相同、结构相当。
3、对联讲究平仄,平仄相异,能够达到声调的和谐。对联无论长短,上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平声。
4、词性相同是指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助词对助词等(请用“动词、形容词、副词、助词”填入前面各空,并补充完整)。
5、结构相当是指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并列结构对并列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等(请用“动宾结构、并列结构、偏正结构”填入前面各空,并补充完整)。
6、平仄是就字的声调而言,在现代汉语中,平声包括阴平和阳平两种,仄声包括上声和去声两种。
三、欣赏对联1、对联的种类繁多,一般来说,可以分为名胜类、喜庆类、衷挽类、谐讽类、文艺类、行业类、集句类等。
2、请阅读教材第二部分“对联欣赏”请任选一副对联加以欣赏、品味。
我最喜欢第副对联,理由是:
下面是对联的释义,请根据释义选出你喜欢的(供参考):
四、对联作法
1、对联的写作方法
按上下联在内容上的关系分,对联可分为三种,即正对,反对,流水对三种。
①正对指对联上下两联的内容相关或相似,从不同的角度说明大致相同的道理。如: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一派春光明四海;万枝桃李艳三江。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夫妇共谱劳动曲;男女同讴致富歌。
②反对指上下联内容相反,对比鲜明,这种对联往往从正反两面来说明同一个问题,在对比中突出表达效果。如: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幸铸佞臣。
莫忘当年创业苦;春看今朝生活甜。
又如: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铺张浪费损家害国;勤俭节约积少成多。
③流水对也叫串对,指一个意思分两句说,两句合起来是一个整体,上下联有承接、假设、递进、因果、条件等关系。
如:江河无止终而为海;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又如:但使人家有遗爱;曾将诗句结风流。
五、课堂小练
1、举几个列举几个名人励志联
①有志者,事竞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此为蒲松龄落第自勉联)
②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此联为周恩来同志所作)
2、下面几副对联已经打散,请按照对联的相关知识重新组合。
A、人梯巧搭登攀路水深不乏破浪舟
B、学海无涯勤可渡阵阵渔歌卷春风
C、山高自有人行路雨滋桃杏万户红
D、风吹杨柳千门绿书山有径志能攀
E、点点轻舟腾巨浪心血勤浇栋梁材
3、按照对联的相关知识与要求调整下联的顺序和结构。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下联:红雨树边,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绿树,此间有尧天舜日。
(调整下联为:小苑西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红雨树边,此间有尧天舜日。)
对联的教学设计3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对联常识,如对联的平仄、对仗等基本常识。
2、让学生尝试对对子。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用多媒体播放对联,请学生看对联猜店名(先引起学生兴趣)
二、请学生欣赏名联,并说出其中包含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三、由学生归纳对联知识:平仄、对仗
四、布置作业
分组(每组5~6名学生)各出十条上联(每联字数在7字以内)。
第二课时
一、课堂对对子
(每组各选5条让同学对,孰优孰劣由学生老师共同评价)。
二、测试评价
结合高考题,专门出一份与对联有关的试卷。
对联的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2、积累有关对联知识,重点积累平仄、对仗知识。
3、学习欣赏对联,重点积累一些名联。
4、尝试对对联。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对联常识,如对联的历史,平仄,对仗等基本常识。
2、让学生尝试对对子。
【教学设想】
联系以前学过的古诗,温故知新。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二、版块一:掀起你的盖头来──走进对联
1、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对联常识:
对联由上联和下联组成,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
对仗的要求是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当。
对联讲究平仄,平仄相异,仄起平落。
2、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练习。
三、版块二:读你千遍不厌倦──欣赏对联
1、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对联分类。
2、师生共同赏析课本名联。
3、妙联撷趣。
四、版块三:牛刀小试显身手──撰写对联
1、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学习对联作法。
2、根据情景,撰写对联。
五、布置作业
对联的教学设计5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2、积累有关对联知识,重点积累平仄、对仗知识。
3、学习欣赏对联,重点积累一些名联。
4、尝试对对联。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对联常识,如对联的历史,平仄,对仗等基本常识。
2、让学生尝试对对子。
三、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
四、教学准备
PPT教学课件、学生事先收集整理一些对联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一年春节前夕,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去郊外办事,路过一家门前,看见门上贴着一副对联。上联是:二三四五 ,下联是:六七八九 。郑板桥读后,掉头就往自己家里跑。不一会儿,他扛来一袋粮食,还拿着几件衣服和一块肉,急匆匆地走进那户人家。只见屋里的人缺吃少穿,愁眉苦脸,送来的粮食、衣物正好救了他们的急,一家老小十分感激郑板桥。
奇怪的是,郑板桥和这家人素不相识,却从门前的对联里看出了这家人的贫困和急需。聪明的小读者,从这副对联里你能看出什么?如果说这副对联是一个谜语,打一个成语,你能猜出这个成语是什么吗?
(明确:缺一(衣)少(食))
2、版块一:掀起你的盖头来——走进对联
问题1:看练习一,并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对联常识。
(明确:对联由上联和下联组成,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
对仗的要求是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当。
对联讲究平仄,平仄相异,仄起平落。 )
问题2:试对下面一副对联。
纪晓岚幼时读私塾,聪敏过人,过目成育,强记不忘,有小神童美誉。其师石先生甚爱之,只因功课对他毫无压力,他便偷闲喂家雀塞进墙洞里,再用砖头把洞堵上,石先生发现这个秘密,怪其不务正业,便偷偷将家雀摔死又放入洞中,然后在堵洞口的砖上戏题一上联: “细羽家禽砖后死,” 纪晓岚下课又去喂家雀,见砖上对联言明家雀已死,知是石先生所为,便在旁边续对下联: “ 粗毛野兽石先生。” 石先生看到续联大为恼火,手持教鞭责问纪晓岚,为何辱骂先生?纪晓岚,为何辱骂先生?纪晓岚不慌不忙答辨说: “我是按先生的上联续对的下联。请看,粗对细,毛对羽,野对家,兽对禽,石对砖,先对后,生对死。是还这样对,请先生指教。” 石先生无言对答,拂袖而去。
对联的教学设计6
【课文类型】
活动课。
【课前准备】
1、收集对联:
⑴收集楹联:
①了解什么是楹联。
②主要从祠堂、庙宇、古建筑中获得。
③选择较有文化意义的加以整理。
⑵收集春联:从春节期间人们所贴的对联中去搜集。
⑶收集商业用联。
⑷收集喜庆、婚、寿、挽等联。
2、阅读资料,网上查询。
3、了解对联的有关基本知识。
【活动目的】
1、知识:
了解对联的基本知识,对联的历史。
2、能力:
⑴品味对联形式与内容。
⑵学会欣赏对联。
⑶学作一些简单的对联。
⑷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对传统文化兴趣。
【活动过程】
一、导入对联
二、对联来源的发展介绍
三、对联的分类
1、由学生展示所收集的对联,然后归类。
2、分类标准。
四、对联欣赏
1、趣味联(讲一个趣味对联故事)。
2、古对联(楹联、春联、商业联、喜庆联、挽联)。
3、现代联。
五、对联课堂活动
1、对联与名人。
2、猜谜。
3、对联断句。
4、读准对联。
5、改对联。
6、学对对联。
六、总结、归纳,进一步明确知识
七、作业:收集、交流
对联的教学设计7
一.教学内容:
暑假专题:对联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对联的起源、及特点。
2、会赏析对联,明白对联的写作技巧。
3、通过针对性的练习,提高解题能力。
对联专题
一、什么是对联?
对联,又称对子。它采用对偶的修辞方法,按照字音平仄相对、字义虚实相当、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一对语句构成,表达相反、相关或相近的意思。它分上联和下联。
它是写在纸上、布上或刻在竹子上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它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文学样式。对联里有思想、有情趣、有艺术。欣赏对联有益于提高我们的文化修养和文化品位。
二、对联的起源: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所谓桃符,就是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茶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在左右门,用来驱鬼压邪。这是对联的萌芽。
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桃符上的神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联语。五代时,《茅亭客话》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曾写了一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的对子,据说是我国最早的对联。
宋代以后,在民间,新年悬挂春联的`现象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的诗中有这么一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就是对当时对联盛况的真实写照。
一直到了明代,人们才开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现我们今天所见的春联。春联之设始自明太祖朱元璋,《簪去楼杂记》记载:朱元璋建都南京后,曾下令凡公卿士庶门第,须加春联一副,他也带头写了一副对联送予徐达: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尔后文人学士无不把题联作对视为雅事。
清代是对联的繁荣期,不论在内容的开拓还是在艺术的成熟上,都是前所未有的。清康熙六十寿辰(1713年)和乾隆八十寿辰(1790年)两次重大庆祝活动是宫廷楹联创作的高潮,对楹联结构的规范化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南怀瑾先生更是将清对联与唐诗宋词元曲相提并论,从事清代文学史研究的赵雨先生也认为,清代的主流文体是楹联。孙髯的昆明大观楼长联和梁章钜的《楹联丛话》(1840年)是清代楹联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楹联已经成为可以与诗词曲赋骈文分庭抗礼、媲美争妍的独立文体。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深入人心,楹联也以新的面貌开始复兴。1984年成立中国楹联学会,1985年创办《对联·民间对联故事》,1987年创办《中国楹联报》,地方楹联组织的发展如雨后春笋。从此形成了群众性的对联创作和理论研究新风尚。
三、对联的主要种类:
1、春联:春节期间贴于门上的对联。
例如: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
2、节日联:这种节日联语,可以说是春联的扩大和演化。
例如:万家元宵夜,一街太平歌。(元宵节联)
人逢喜事尤其乐,月到中秋分外明。(中秋节联)
节日楹联既富节日气氛,又切合撰联对象,具有极强的针对性。
3、婚联:又称喜联,是嫁娶的专用联语。
例如:荷开并蒂,芍结双花。箫管并举,凤凰来仪。
欢庆此日成佳偶;且喜今朝结良缘
4、寿联:是为祝贺生日而作的楹联,多是称颂寿者的功劳业绩。
例如: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寿比南山松不老福如东海水长流
甲子重新新甲子,春秋几度度春秋。(60岁)
5、勉联:
例如: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蒲松龄)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书堂联)
6、挽联:悼死者之对联。
例如: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郭沫若挽蒲松龄)
著书最谨严,岂徒中国小说史?遗言犹沉痛,莫做空头文学家!
(蔡元培挽鲁迅)
要打叭儿落水狗,临死也不宽容,懂得进退攻守,岂仅文坛闯将?
莫做空头文学家,一生最恨帮闲,敢于嘻笑怒骂,不愧思想权威!
(陈毅挽鲁迅)
7、名胜联:所谓名胜古迹联,是指为某一名胜古迹撰写、镌刻的楹联。
例如:狂到世人皆欲杀,醉来天子不能呼。(安徽当涂采石矶太白楼)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陈毅题杜甫草堂联)
8、职业联:这类楹联,蕴含丰富,有着诱人的魅力。
例如:萍水相逢如亲友,停车暂住似归家。(旅店联)
花间渴想相如露,竹下闲参陆羽经。(茶馆联)
刻刻催人资警省,声声劝尔惜妙音。(钟表店联)
小练习(一):你能说出下列行业吗?
1)充饥不必画饼止渴何须望梅--
2)韵出高山流水调追白雪阳春--
3)读书爱书书中自有大世界
垒阶登阶阶上即是新高峰--
4)神州到处有亲人,不论生地熟地。
春风来时无落花,但闻藿香木香。--
四、对联对法指要:
(一)了解对联这种中国文化中特有的文学形式的特征。对偶是对联最基本的修辞手法,它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1、字数相等。对联由上下两联组成,上联称出句,下联称对句。字数可多可少,但上下两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有一字之差。
2、词性相对。上下两联相应位置上的词,词性须相对,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往细里说,颜色词要对颜色词,量词要对量词。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3、结构相应。上下联的句法结构应当一致,如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等等。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4、节奏相合。节奏是由停顿形成的,上下两联在哪里停顿,有几处停顿都应当吻合。如杭州西湖岳坟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上下联的节奏都是二字一顿、二字一顿、三字一顿,节奏完全吻合。
5、平仄相协。古人把上声、去声归为仄声一类,与平声(阴平、阳平)相对。平仄最起码的要求是:上联末字必仄,下联末字必平。上面举杭州西湖岳坟联上联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下联就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相协,富于音乐美。
6、意义相关。对联的两联之间在内容上必须相互关联,体现一定的逻辑关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注意:1、上联中出现过的词语,下联最好不要重复出现。
但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除外。
2、在立意、境界、情绪等方面,下联应压住上联。
错例:举国欢乐迎富贵,合家欢腾奏和谐
正例:五湖四海皆春色,万水千山尽德辉
符合以上特点的对联叫严对,而在结构、词性方面不够严格的叫宽对,中考一般只作宽对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