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文网
导航:网站首页 >

关于七年级数学教学计划锦集【7篇】

时间:2024/3/3 11:33:00
 
努力和效果之间,永远有这样一段距离。成功和失败的唯一区别就是,你能不能坚持挺过这段无法估计的距离。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七年级数学教学计划锦集【7篇】,欢迎大家阅读和收藏一下噢。
  七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篇1
    我们七年级数学备课组认真做好各项工作,现根据学校和上级有关部门工作计划,特制定本学期的备课组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基于学习任务及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落实新课改,体现新理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以“面向全体学生,共同提高教学质量”为指导思想,同时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树立本组团队合作意识。加强教学常规建设和课题研究,积极开展校本研究,进一步提高我们组数学整体的教学水平。
  二.工作要点
  1.切实加强教学常规管理,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认真开展集体备课和课题研究活动,加强备课组团队合作意识,充分发挥学科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
  3.深化数学教学研究,提升数学教师科研素养,积极撰写教学论文
  4.立足课堂,在有效教学策略上深入实践与研究。
  三.具体措施
  1.加强理论学习,提升教师素质。
  进一步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特点,认真分析教学内容,目标,重难点,严格执行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提出具体可行的教学方法,继续开展教科研活动,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研发工作,提高教科研能力。
  2.加大课堂教学改革力度,做到“有效教学”。
  探索适合学生实践的教学方式,把“基于学习任务及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的教学模式作为本学期课堂教学研究,实现课堂教学理念的更新,做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加强备课组教研活动,强化教研功能。
  由备课组长负责继续实行集体备课制,备出优质课,特色课,全力打造实用课,共同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同事注重发挥每位教师各自的教学特色。
  4.加强质量监测,及时反馈,提高教学质量。
  认真完成各单元的练习卷,检测卷,由专人负责,他人审核,严把质量关。在平时教学中,及时反馈教学情况,认真分析原因,并及时调查和整改措施,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七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理解自然数、分数的产生和发展的实际背景。
  2.通过身边的例子体验自然数与分数的意义和在计数、测量、标号和排序等方面的应用。
  能力目标:会运用自然数、分数(小数)的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从实际中体验由于需要而
  再次将数进行扩充的必要性。
  情感目标:1.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讨论,以面对面互动的形式,完成合作交流,培养良好的与人合作的精神,感受集体的力量,体验成功的喜悦。
  2.从具体的例子使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从而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自然数和分数的意义及运用自然数、分数的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用自然数、分数(小数)的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小学里,我们学习了自然数和分数,这节课我们就来回顾一下这部分的内容:从自然数到分数。
  二、新课过程
  用多媒体展示杭州湾大桥效果图,并显示以下报道: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杭州湾大桥于20xx年6月8日奠基,这座设计日通车量为8万辆,全长36千米的6车道公路斜拉桥,是中国大陆的第一座跨海大桥,计划在5年后建成通车。
  师问:你在这段报道中看到了哪些数它们都属于哪一类数
  学生很快解决这两个问题之后,由上面这几个数,师生共同得出自然数的几个应用:
  ⑴属于计数如8万辆、5年后、6车道 ⑵表示测量结果如全长36千米 ⑶表示标号和排序如20xx年6月8日、第一座等显示以下练习让学生口答
  下列语句中用到的数,哪些属于计数哪些表示测量结果哪些属于标号和排序
  (1)20xx年全国共有高等学校20xx所。 (标号和排序 计数)
  (2)小明哥哥乘1425次列车从北京到天津,然后乘15路公交车到了小明家。(标号和排序 标号和排序)
  (3)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中国银行大厦高368米,地上70层,至1993年为止是世界上第5高楼。 (测量结果,计数,标号和排序,标号和排序)
  做完练习之后师:随着生活和生产的需要,自然数已经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了。如
  (1)小华和她的7位朋友一起过生日,要平均分享一块生日蛋糕,每人可得多少蛋糕(18)
  (2)小明的身高是168厘米,如果改用米作单位,应怎样表示(1.68米)
  由于分配和测量等实际需要而产生了分数(如第(1)题)和小数(如第(2)题),它们是表示量的两种不同方式,分数小数之间可以互相转化。分数可以化为小数,因为分数可以看作两个整数相除 如35 =3÷5=0.6,13 =0.333…反过来小学里学过的小数都可以化为分数,如0.31=31100
  三、典例分析
  利用自然数、分数的运算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例1 (多媒体展示)详见书本合作学习第1题
  师:请同学们分小组进行讨论,帮助小惠合理地安排时间,在列算式之前,首先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从温州出发到21:40在杭州上火车,这一段时间包括哪几部分时间 (2)市内的交通和检票进站要花30到40分钟,这两个数据在计算时用哪个数据(3)最迟的含义是什么
  由一学生回答,而后给出解题思路 用自然数列: 400÷100=4(时)
  21时40分—4时—40分=17时 用分数列: 400÷100=4(时)2123 时—4时—23时=17时
  由上题可以看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通过自然数和分数的运算得到解决。 例2 (多媒体展示)详见书本合作学习第2题
  师:请同学们思考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涉及哪几个量他们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生:有销售总额度,发行成本,社会福利资金,中奖者奖金
  他们之间的关系:销售总额度=发行成本+社会福利资金+中奖者奖金发行成本=15% × 销售总额度
  (1)中奖者奖金总额:4000-15%×4000-1400=20xx(万元)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活动,而后由一学生回答给出解题思路
  思路1:在社会福利资金提高10%,发行成本保持不变,中奖者奖金总额减少6%的情形下: 销售总额度为:600+1400×(1+10%)+20xx×(1-6%)=4020≠4000 所以方案不可行。 思路2:在销售总额度不变的条件下,为使社会福利资金提高10%,发行成本保持不变 这时中奖者奖金总额变为:4000-1400×(1+10%)-600=1860(万元)
  原来的奖金总额是20xx万元,减少了(20xx-1860)÷20xx=7%≠6% 所以方案不可行。
  思路3:销售总额度=发行成本+社会福利资金+中奖者奖金 在这个式子中,由于销售总额与发行成本保持不变,当提高的社会福利资金等于减少的中奖者奖金额时,这种方案可行,否则不可行。所以问题(2)可以用如下算式求解:20xx×6%=120(万元) 1400×10%=140(万元)因为120≠140,所以方案不可行。
  也可以用20xx×6%-1400×10%=120-140 算式中被减数小于减数,能否用已学过的自然数和分数来表示结果看来数还需作进一步的扩展,这就是我们下节课要讲的内容,在很多实际生活中,还存在着许多自然数、分数还不能满足人们生活和生产实际的需要的例子,请举个例子(气温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的表示,飞机上升5米与下降5米的表示等)
  课内练习见书本1和2 (注第2题首先让学生了解一米有多长,再估计)
  四、探究学习
  1 .由于商场在搞活动,一件衣服的价格先上涨了10%,后又下降了10%,则此时这件衣服的价格比原价是贵了还是便宜了
  五、小结
  可采用先让学生谈谈本节课所学,然后教师补充的形式。本节课主要讲了自然数、分数的意义及会用自然数、分数的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六、布置作业
  作业本

  七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篇3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担任七年级三、四班数学教学工作。该两班共有学生117人。首先,以自强成才为初一新生的教育指导思想,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树立学习理想、目标,使新学期有良好的精神面貌。其次,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习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七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习,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七年级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七年级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
  二、教材及课标分析
  第一章 有理数
  1.通过实际例子,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
  2.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习,体会从数与形两方面考虑问题的方法.
  3.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4.理解乘方的意义,会进行乘方的运算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通过实例进一步感受大数,并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了解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
  第二章 一元一次方程
  1.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认识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
  2.通过观察、归纳得出等式的性质,能利用它们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了解解方程的基本目标(使方程逐步转化为x=a的形式),熟悉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
  4.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表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
  5.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进一步体会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章 图形认识初步
  1.通过大量的实例,体验、感受和认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征,能识别这些几何体,初步了解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概念的方法,以及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
  2.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平面图形;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想象和制作立体模型;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在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七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篇4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到的知识技能是社会对青少年所需求的;
  2、要让学生知道这是自己终身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
  3、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爱数学,自主的学教学;
  4、让学生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和技能
  二、教材分析:
  该教材每章开始时,都设置了导图与导人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在教学中,适当设置如等以及等活动栏目,让我们给学生适当的思考空间,从而使学生能更好地自主学习。在教材各块内容间,又穿插安排了涉及数学史料、数学家、实际生活、数学趣题、知识背景、信息技术、数学算法等等的阅读材料,用好它,不但扩大了学生知识面,而且增强了学生对数学文化价值的体验与数学的应用意识。该教材练习题更是体现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
  整个教材体现了如下特点:
  1.现代性——更新知识载体,渗透现代数学思想方法,引入信息技术。
  2.实践性——联系社会实际,贴近生活实际。
  3.探究性——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自主活动、自主探索的机会,获取知识技能。
  4.发展性——面向全体学生,满足不同学生发展需要。
  5.趣味性——文字通俗,形式活泼,图文并茂,趣味直观。
  三、课程的教学过程要求我们:
  1.课堂教学从:,转变为:,使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测的探索过程。
  2、数学课堂由单纯传授知识的殿堂转变为学生主动从事数学活动,构建自己有效的数学理解的场所。
  3.数学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4.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增加师生互动、形象化表示数学内容、有效处理复杂的数学运算等。
  5.给学生提供成果展示机会,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及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四、注意事项
  1、要由转变为;
  2、要由转变到;
  3、本册内容较传统,但教学方式不可以传统,不要以教师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活动;
  4、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活动创设问题的情境;
  5、应当让学生思考自己作出判断,教师先不要作出相关的提示或暗示;
  6、应设法让学生参与到的数学活动中来并适当搭造的平台;
  7、重点应落在掌握有关基础知识和技能;
  8、要深入钻研,创造性的设计教学过程。

  七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篇5
    一.教材分析
  为了实现《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教科书力图突出如下特点:
  1. 为学生提供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所有数学知识的学习,都力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他们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情景引入学习主题,并提供了众多有趣而富有数学含义的问题,以展开数学探究。
  2. 为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时间与空间。在提供学习素材的基础上,还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活动经验,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思考与交流的机会,如提出了大量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设立了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等栏目,以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形成新的知识,包括归纳法则与方法,描述概念等。
  3. 展示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应用数学,增强学好数学地信心。力图采用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展开。
  4. 立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课本中的习题分为两类:一类面向全体学生,为他们熟悉和巩固新学的数学知识,加深对相关知识与方法的理解所设;另一类则面向更多数学学习需求的学生,即试一试中的题目,不要求全体学生都尝试完成。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 丰富的图形世界 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
  第三章 代数式 第四章 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
  第五章 一元一次方程 第六章 生活中的数据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 第三章 代数式
  第四章 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 第五章 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难点:
  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 第五章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四.教学措施
  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课堂上要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学的容易,学的轻松,学的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布置作业做到精炼,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同时对学生的作业及时认真批改,同时注意分层教学。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在学好概念的基础上掌握数学的规律,并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对于规律,应引导学生搞清它们的来源,分清它们的条件和结论,弄清抽象、概括或证明的过程,了解它们的用途和适用范围,以及运用时应注意的问题。对于基本技能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结合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有计划地进行。并要随着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不断加深,逐步提高对基本技能和能力的要求,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七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篇6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从学生的入学成绩上看,两班学生的数学基础很差,所以本学期的教学任务非常艰巨,但我仍有信心迎接这个新挑战。为了能更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特制定计划如下:
  一、本学期教材分析,学生现状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是青岛版七年级下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非常密切,知识的综合性也较强,教材为学生动手操作,归纳猜想提供了可能。观察、思考、实验、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等,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让学生能更好地自主学习。因此对每一章的教学都要体现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要求老师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数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学第一周我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中发现少部分学生基础还可以,而大部分学生基础和能力比较差,甚至加减乘除运算都不过关,更不用提解决实际问题了。所以一定要想方设法,鼓励他们增强信心,改变现状。在扎实基础上提高他们解题的基本技能和技巧。
  二.确立本学期的教学目标及实施目标的具体做法。
  本学期的教学目标是七年级的七章内容,力求学生掌握基础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动手操的能力,概括的能力,类比猜想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初中的数学教学实践中,常常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一开始不适应中学教师的教法,出现消化不良的症状,究其原因,就学生方面主要有三点:一是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二是智能上存在差异;三是学习方法不科学。我以为施教之功,贵在引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因此为防止过早出现两极分化,我准备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掌握学生心理特征,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学生由小学进入中学,心理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开始要求“独立自主”,但学生环境的更换并不等于他们已经具备了中学生的诸多能力。因此对学习道路上的困难估计不足。鉴于这些心理特征,教师必须十分重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目的地时时地向学生介绍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还要想办法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离开数学知识将无法进行。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直接兴趣,数学第一章内容的正确把握能较好地做到这些。同时在言行上,教师要切忌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努力提高课堂45分钟效率
  在教师这方面,首先做到要通读教材,驾奴教材,认真备课,认真备学生,认真备教法,对所讲知识的每一环节的过渡都要精心设计。给学生出示的问题也要有层次,有梯度,哪些是独立完成的,哪些是小组合作完成的,知识的达标程度教师更要掌握。同时作业也要分层次进行,使优生吃饱,差生吃好。
  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七年级的数学是培养学生运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根据当前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的精神,在教学中我着重对学生进行上述几方面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尽可能地把学生的潜能全部挖掘出来。
  加强对学生学法指导
  进入中学,有些学生纵然很努力,成绩依旧上不去,这说明中学阶段学习方法问题已成为突出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知识的内存规律,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以逐步提高分析、判断、综合、归纳的解题能力,我要求学生养成先复习,后做作业的好习惯。课后注意及时复习巩固以及经常复习巩固,能使学过的知识达到永久记忆,遗忘缓慢。
  三、个人教学进度安排
  严格执行教研室教学计划,下面就是我这一学期的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周 角
  第二周 角
  第三周 平行线
  第四周 平行线
  第五周 图形与坐标
  第六周 一次函数与图像
  第七周 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八周 复习
  第九周 测试
  第十周 走进概率
  第十一周 同底数幂的乘除
  第十二周 科学记数法
  第十三周 积的乘方
  第十四周 单项式的乘法
  第十五周 三角形
  第十六周 圆
  第十七周 复习
  第十八周 升级考试

  七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篇7
    单元目标:
  1、了解日常生活中的负数的意义、表示方法,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单元学习内容:
  正数和负数的意义;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对0的再认识。
  单元教材分析:
  依据《标准》的要求,本单元学习的负数主要是学生生活中一些觉的负数,并且只要求学生会运用负数进行简单的表示。
  本单元教材中安排的主要内容是两个方面:一是,从每天都接触的气温中,了解表示零下温度的一种方法;二是,了解一些生活中觉负数的实际意义。由于负数的学习是在正数基础上的拓展,与正数的意义相比,需要考虑相反意义与数值。在理解上的要大一些。本单元教材的编写主要有以下特点。
  1、在数据的收集过程,认识和理解负数的意义。每天天气温度的变化情况是与日常生活有着紧密联系的,可以从电视、广播的节目中了解,也可以从报刊等各种途径了解天气情况。在“温度”这节中,教材通过天气预报图介绍北京等地温度,使学生了解零下温度表示的方法,从而概括出生活中正负数的表示方法,并初步理解负数的意义。
  2、在初步应用中,进一步理解正数与负数的意义。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
  解正数和负数的意义,本单元教材在“试一试”和“练一练”中安排了各种不同的具有现实背景意义的相反意义的量的实例;要求学生用正数或负数表示。这样的编写方式符合学生理解数学新知的认知规律,为学生以后掌握和运用正负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温度(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生活中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并会正确读写。
  2、会比较两个以下温度的高低。
  情感态度与价值:
  让学生在观察体验、交流等活动中体会学习的快乐,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方法与过程:
  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会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低。
  教学难点:理解负数的含义。
  教法:创设情境,引导探索。
  学法:小组合作交流。
  教具:温度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1、课课前组织学生采取各种方法调查、收集、记录全国一些大城市的气温情况。
  2、让学生查看地图找到调查的城市的位置,帮助了解温度与位置的关系。
  二、自主探索温度的读法和表示方法。
  1、把学生记录的温度进行简单交流,并抽出2组数据与零度进行比较,从中了解和掌握5℃比零度高,零下2℃比零度还要低2℃的一些知识。
  2、教师准备一份天气预报图,引导学生观察温度的表示方法。
  三、反馈交流
  分小组讨论怎样读温度,并读一读,写一写。
  四、精讲点拨
  组织大家读出温度计上显示的温度,再写出来,增加一些直观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