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难得起起落落,还是要坚强的生活。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柳叶儿》教学设计,欢迎大家阅读和收藏一下噢。
《柳叶儿》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一、体会作者童年的“苦”与“乐”。
二、认识过去的童年,了解时代的变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憧憬美好的明天。
学习时数:
1课时
学习内容和步骤:
一、课前学习:
1.查字词典;把文中的重点词语及注音解释抄写在积累本上。
2.向长辈了解他们的童年生活。
3.试着尝尝过去人们吃的食物,诸如野菜、柳叶儿等等。
二、课堂学习
(一)浏览课文,整体感知。
1.展示预习成果。
(1)向大家介绍你所积累的生字、词语。
(2)交流你所了解到的长辈的童年生活趣事等。
2.速读全文,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明确这篇叙事散文是以“柳叶儿”为线索,叙写“我”在饥荒岁月里的童年趣事。)
3.独立思考:作者围绕“柳叶儿”从哪几方面来写童年的?
(试着用一个表示动作的字概括)
恋柳叶儿——抢柳叶儿——吃柳叶儿——咏柳叶儿
(二)合作学习,探究理解。
1.讨论交流:
(1)本文重点写到抢柳叶儿吃,你身临其境的感受一下,这在当时是件“极苦的事”还是“最乐的事”?
(2)在“我”看来“柳叶儿”的味道如何?
(在文中找出依据并作分析)
2.质疑解疑:(同桌讨论)
组织引导学生结合课后练习二研读重点语句,学生回答可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但不能脱离当时和现在的特定时代背景,不能离开儿童的心理特点。
3.融合情感:(小组讨论)
作者对“柳叶儿”具有何种感情?
(师作引导,结合饱含感情的语言。)
4.积累学习:说说你所知道的咏柳的诗句。(学生交流)
5.小结。
(三)拓展延伸:
根据你所了解到的自己的父母或长辈的童年吃的食物,与你的童年吃的食物作一对比,以“吃”为话题,口头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课后学习:
将“拓展延伸”的内容进一步完善,整理成书面材料,写到练笔本上。
《柳叶儿》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品味本文妙趣横生的描写,通过具体的句子赏析,领略寓情于景的写作技法,丰富语言情感积累。
2、理解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紧紧抓住“乐中带苦,乐中带涩”这个神,领略文章的思想内涵。
3、了解柳叶背后的苦乐含义,培养感恩之心。
【教学重点】
通过具体的句子赏析,领略寓情于景的写作技法,丰富语言情感积累。了解柳叶背后的苦乐含义,培养感恩之心。
【教学难点】
理解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紧紧抓住“乐中带苦,乐中带涩”这个神,领略文章的思想内涵。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初识柳叶。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杨柳依依,多么诗情画意,历来都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常见之物,从未想过视之为食物。今年的二月似乎特别寒冷,但蒋老师还是摘了些嫩芽,煮好后带来给大家尝尝。
请同学品尝,并告知同学柳叶的滋味是什么样的。
(预设)苦中略带些涩。
就是这苦吟吟的柳叶儿救过很多人的命,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曾受过柳叶救命之恩的宋学孟所写的《柳叶儿》。
二、回忆柳叶。
1、在PPT上,老师给出了一些词语,大家先来看看,是否都认识?并且回忆一下,这些词在文中是在怎样的语境中运用的。
苦涩在作者的记忆中,柳叶儿的味道是苦中略带些涩的滋味。
瓜秧那一年的春天,地里的野菜吃光了,前一年的干地瓜秧吃光了。榆树皮吃光了。
捋下来把柳叶儿捋下来吃。
逞能从小就喜欢爬树逞能,在摘柳叶时刚好发挥了大作用。
凉飕飕衣服扣子开了,肚皮蹭着了树干,凉飕飕的。
兀地太阳出来了,老远老远淡青色的天边上,兀地跳出半轮鲜红。
攥干把柳叶儿攥干了剁碎。
一茬吃光了一茬,长出来一茬。
(预设)同学们的回答很精彩,可见大家都是充分预习了的。不仅字词没有问题,顺带着把文章内容也预习地很好了。
2、在预习的过程中,大家有没有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柳叶会救人的命?为什么天那么冷,还要去抢着摘柳叶儿呢?
因为当时是饥荒。
文中是用怎样的语言来表述的?
三个“光”。
这次非常严重的饥荒,我们称之为是三年自然灾害。有同学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那里听说到一些关于那个年代的事情?
(学生自我发挥)
一九五八年至一九六一年中国的大饥荒是人类历史上死人最多的一次。对这一点,当代严肃的学者、历史学家都已予以肯定。中国科学院发表的国情报告这样说:“按保守的估计,因营养不良而死亡约1500万人,成为20世纪中国最悲惨的事件之一。”
三、细品柳叶。
现在,对于那个年代的人争抢柳叶的行为,就不难理解了吧。
柳叶儿的滋味,在一开始作者已经告诉我们了,是苦中略带些涩。那作者在回忆的时候,童年发生的事情是快乐的还是苦涩的?
请同学们放声朗读课文,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预设)大家的意见很不统一,给大家时间进行四人的讨论。乐的表现有哪些?苦的表现又有哪些?请从文中找出相关依据。
乐(苦中有乐,乐中有苦)苦
爬树摘柳叶儿(表现之欲)冷的痛苦,抢得辛苦
放开了吃到饱(口舌之欲)事物缺少,难得吃到饱
优美的环境(大饱眼福)美景变美食,无心欣赏
让学生在找出相关语句的时候,对语句做适当的分析。尤其是对于景物的两段描写。
四、感悟柳叶。
给同学们做一道选择题,是愿意生活在那个饥荒的时代还是现在的时代?
(预设A)现在的时代。我们庆幸自己不必经历那样的生活,对于那时的感触并不是特别深。但是还有那么些人在生活的边缘苦苦挣扎。
(预设B)过去的时代。生活在那样的时代,不需要读书,不需要考试,每天随便怎么玩。
生活在幸福年代的我们没有经历过饥饿,但即使是当今这样繁华的社会,仍有这样一些与大家同龄的孩子在生活的最低线挣扎。
观看一些图片,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结合文章内容,就你感受最深的一副画面,谈谈自己得到的触动,谈谈自己的苦乐观。
五、寄语柳叶。
时光已流逝,抹不去苦涩的记忆;柳叶又抽芽,牵动着如歌的情思。同学们让我们记住柳叶的那个时代吧!因为柳叶时代的情感熏陶了我们的灵魂,丰厚了我们的思想积淀。但愿它能刷新我们的人生底色。珍惜现在的生活,用真正的幸福装点自己的人生。
【作业设计】
请同学们课后阅读相类似的阅读,如《榆钱饭》、《挖荠菜》等,结合课上所学,在随笔本上写下自己的所得所感,要求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板书设计】
乐(苦中有乐,乐中有苦)苦
爬树摘柳叶儿(表现之欲)冷的痛苦,抢得辛苦
放开了吃到饱(口舌之欲)食物缺少,难得吃到饱
优美的环境(大饱眼福)美景变美食,无心欣赏
【教学反思】
《柳叶儿》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在饥荒的年代,全家人靠吃柳叶儿活命的故事。内容很简单,但要让学生体会其中“苦中略带点涩”的滋味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因为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生活条件都比较好,在家可说是集很多人宠爱于一身的。他们根本就体会不了在那个时代的艰苦生活。所以我在设计此教学方案时,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设计问题。
这节课的亮点在于一开始的实物导入,用真实的味觉感受“苦”的滋味,以及后面观赏一些具有震撼性的图片。因为这些图片中的主角都是孩子,甚至有些场景就是身边活生生的例子,有些图片更是运用对比的手法,加强冲击力。因此学生受到了震动比较大,也更深刻的理解了本文的主题。过程中结合文章内容进行的“苦”“乐”分析,侧重学生语文分析及理解能力的训练。
课顺利结束了。但由于是借班上课,对于学生的学情分析不是特别充分,整个课堂的调控性及学生答题的调动上,还不够到位,还有需要自己以后改进的地方。并且从这堂课中我认识到,学生应该是课堂中的主角,要善于创设情境去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同时也要注意恰当的点拨。我们经常提倡学生自主学习,但自主决不是放任自流,它是要以正确的引导作基础的,而真正起到导航作用的就是教师。
《柳叶儿》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一)知识储备点
1、掌握书下面的生字词。
2、进一步了解生动描写的方法。
(二)能力培养点
培养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能力。
(三)情感体验点
学生理解“乐”和“苦中带涩”的思想内涵,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生动描写的方法。
难点:“乐”和“苦中带涩”的思想感情的内涵,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及相应课件
教学设计:
第一块:整体感知(20分钟)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导入:播放柳树图片,欣赏诗歌《咏柳》。
问题设计:你吃过柳叶吗?那是什么味儿呢?
观赏图片,体会诗歌诗意。
猜测,品尝柳叶。
2、
检查预习情况:出示生字词。
学生拼读生字,口头解释词语。学生评价、纠正、明确
3、
播放课文朗读录音
学生听读,感受文章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4
问题设计:你能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吗?
学生回答,学生纠正,明确
5
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学生划分层次,学生纠正,明确
第二块:深入探究(15分钟)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问题设置:品尝柳叶是苦中略带涩的滋味儿,
为什么还要品尝?
学生回答,学生纠正,明确
2、
问题设置:抢柳叶儿吃,这本来是一件极苦的
事,但童年的我却感到无穷的乐趣。讨论:童
年的我为什么会感到“最乐”?“乐”在何处?
学生思考,自由发言,明确
3、
问题设置:作者对“柳叶儿”具有何种感情?
学生回答,学生纠正,明确
4、
品味语句
学生与老师互评,明确
第三块:拓展延伸(10分钟)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根据你所了解到的自己的父母或长辈的童年吃的食物,与你的童年吃的食物作一对比,以“吃”为话题,口头发表自己的看法。
自由畅谈
2、
播放歌曲《好日子》,结语。
欣赏、体会
课后作业:将“拓展延伸”的内容进一步完善,整理成300字左右的材料,抄写到课外练笔(小作文)本上。
《柳叶儿》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赏析具体的句子,领略寓情于景的写作技法,丰富语言情感积累。
2、领会本文所表现的童年之乐和苦中带涩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1、学习本文生动描写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课文“乐”和“苦中带涩”的思想感情的内涵,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难点:
1、“乐”和“苦中带涩”的思想感情的内涵。
2、生动描写的方法。
3、一些语句饱含的感情。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完成《目标与检测》自主预习1、2。
2、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3、作者围绕“柳叶儿”从哪几方面来写童年?试着用几个动词概括。
三、合作学习,探究理解
1、本文是一篇写童年趣事的散文,结合全文找找童年的我“乐”在何处?
2、对于童年的这种快乐,现在长大成人的作者回想起来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出这一点呢?
四、拓展延伸
《挖荠菜》选段。
五、掩卷沉思
1、过去人们吃柳叶儿、吃野菜是生活所迫,在我们今天的餐桌上,会不会见到树叶、野菜?与课文所写的情况有什么不同?
2、在物质不缺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面对今天的幸福生活呢?
六、作业设计
1、自古以来,文人墨客们对柳叶“又是吟诗,又是作画,又是感叹它的多情,又是赞赏它的多姿”,请从你的积累中回忆出写柳的诗句。(不少于3句)
2、有人说:苦难是一笔财富。你怎样看待这种说法?就苦难这一话题写一段感悟。(50字左右)
七、板书设计
柳叶儿
宋学孟
事:恋—————抢—————吃—————赞
情:苦中带涩,尽在乐中
理: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
《柳叶儿》教学设计5
【设计思想】
语文开启的是学生的心灵,强调的是学生的体验,关注的是学生的个性,追求的是学生的发展。
《柳叶儿》(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一文的设计,旨在通过师生、生生、生本的对话,到文本的深处,在审苦与审乐的层面,领略文章的主旨,品尝文本的语言艺术,进而培养学生对阅读方法,写作技能,语言知识和思维方法的积累意识,进而培养学生全面辨证的审美观念。同时引导学生从不同层面由浅入深地去鉴赏主旨,明白文章从内容到形式的安排均是以揭示主旨为旨归的。
【实施方案】
教学目标:
1、学会由浅入深逐层鉴赏文章主旨。
2、学习运用多种方法来积累语言、方法、技能。
教学难点:
1、审苦与审乐的辨证结合。
教学步骤:
一、积累式阅读
(一)方法积累
A、阅读方法积累——在整体阅读感知中捕捉重要信息。
1、教师范读,学生仔细倾听后说基本感受。(感受)
2、用最少的词语说说刚才听过的感受。(说说——乐)
3、“乐”在何处?(爬高、抢摘、品尝;满足三种欲望。见板书设计。)
4、判断一下开头、结尾写些什么?
5、整理行文思路(现实→回忆→现实)。
B、写作技能积累——在写作艺术欣赏中鉴赏主旨。
1、引导:阅读就像旅游,除了去观览沿途美景,还要探究其美在何处,为什么美。欣赏一篇美文,我们除了像上步一样去捕捉表层的信息,还应从表现手法、表达方式、语言运用等多个角度去进行品赏!
2、示范:让我们尝试从描写和语言运用的角度来品析本文的写作艺术,并进一步鉴赏主旨。如:“那一年春天,地里的野菜吃光了,前一年的干地瓜秧吃光了,榆树皮吃光了,大家又抢柳叶儿……”三个“吃光了”反复强调,显示饥饿的程度,揭示抢摘柳叶儿的原因。“又抢”二字证明摘柳叶乃是无奈之下的选择。
3、分成四人小组,合作找出你认为描写优秀或精彩的句、段,先动情地读一读,再赏一赏,最后说说它“好”在何处?
4、学生合作查找,品析后交流。(生本、生生对话)。
答案要点:(1)第8段中,写爬高的一连串动词:“甩、飞、爬、抱、摇、摆、溜”写出“我”的陶气,也为了下文爬高摘柳叶打下基础。
(2)第10段中用“湿润、清凉、朦胧、宁静”四个词展现周围环境的静谧,富有诗情画意,为抢摘柳叶增添乐趣。而“冰凉、咯嘣嘣、凉飕飕、滴进、阴凉”等词则写出了抢摘柳叶了的苦涩滋味。
(3)第10段中,把一个太阳比作“一个大樱桃,去年鲜红鲜红的。”写出极端饥饿,流露出苦涩之味。
(4)第12段中,描写品尝柳叶儿的情形:“抓上一小把黑豆,喝上几口粥,吃到了一个豆儿,满心里香得不行。”用夸张的笔法写出了“柳叶儿”的美好滋味,可见当时生活是多么艰难。
(5)第13段说“于是我拼了命直吃到肚子圆鼓溜溜的,薄薄的一层肚皮几乎撑得透明。……那纸一般的肚皮被弄破,里面的肠子会淌出来。”极言其饿,侧写生活的苦涩。
5、小结;文章明在写品“柳叶儿”之乐,实质不断点染生活之苦。也许没有这种苦,反倒体会不出其中的乐。正因为生活极苦,才有了尝柳叶儿之乐,苦乐相依,折射出作者对“乐”的辩证思考,即审苦与审乐完美结合。而以苦写乐,正是我们常见的衬托手法。(点出主题思想及主要写作方法)
6、反复朗读自己喜爱的语段。体会文中苦乐相伴的复杂感情。
(二)思维积累——在迁移比较中提升主旨。
1、设疑:你怎样看待“苦”与“乐”的问题,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
2、学生畅所欲言。提示:一切“乐”的品得均建立在“苦”的基础之上。
(三)、语言积累——在探究阅读中升华主旨。
1、“柳叶儿”在宋学孟的眼中首先是救命粮,但在更多的古代文人心目中,它还有更丰富的含义,你能背诵一些咏柳名句吗?
1、学生背诵。答案要点: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2)、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3)、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4)、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5)、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6)、……
3、设疑:这些咏柳名句中,“柳”是多姿多情的代表,柳常与一个字相谐音?(留)柳,留相谐,你能在《柳叶儿》中找到它们的结合点吗?
1、文章中,也是柳、留相依的。课文第二段中“每当看到那一片片打着细卷儿,在暖和的阳光里慢慢舒展的柳叶儿时,我总忍不住要伸手去摘一片来,放在嘴里嚼着,慢慢品尝那苦中带些涩的滋味儿。”一句给读者留下深刻的悬念:为什么苦中的带些涩还要去品尝?结语说:“我却总忍不住要摘一片下来嚼一嚼。而且我想告诉人们,它味苦,微涩,但能救人。”解开了开头的悬念,表达了对“柳叶儿”作为救命粮的留念之情。
2、小结:苦、乐相伴,柳留相依,正是本文作者要借“柳叶儿”传达给我们的深切体悟。
二、总结收获
(一)、阅读方法:倾听、浏览、概括、判断、品析、表达。
(二)、写作方法:首尾呼应、苦乐相衬、描写细腻。
(三)、思维方法:品味、体验、领悟、探究、哲思。
三、布置作业
(一)、知识积累:摘录本课佳词、佳句到“资料夹”中,了解“柳”文化。
(二)、语言积累:记诵咏柳名句。
《柳叶儿》教学设计6
一、预习检查
⒈ 掌握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
嚼【jiáo】 捋【luō】 逞【chěng】 噌【cēng】 蒙【mēng】 兀【wù】
勺【sháo】 茬【chá】 柳【liǔ】 涩【sè】 猴【hóu】 蹭【cèng】
飕【sōu】 攥【zuàn】
⒉ 掌握下列词语的词义。
舒展:不卷缩;不皱。 品尝:仔细辨别;尝试滋味。
风快:比喻植物生长非常快。 逞能:显示自己能干。
镰刀:割庄稼或草的农具,由柄和刀组成。 淘气:顽皮。
咔嚓:模拟物体猛然断裂的声音。 通身:浑身,全身。
得意洋洋:形容称心如意时神气十足的样子。 兀地:突然。
美滋滋:形容非常满足的样子。 蒙蒙亮:形容天刚发亮。
摔倒:身体失去平衡而倒下。 赞赏:赞美赏识。
泡沫:液体表面聚集在一起的小气泡。
二、课文导入
背诵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作者主要描绘的景物是什么?)大家细致的体会一下,在这首诗歌当中,作者通过对柳树的描绘展现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呢?(展现了春天的美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一篇和柳树有关的`文学作品,看看这片文章又展现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三、教学步骤
⒈ 提问:请一名同学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来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进行点评。在语调、语速等方面把握的如何。
接下来全班同学朗读课文,一方面要注意语音语调和语速,另一方面思考我们这篇文章主要叙述的是什么内容?
明确:叙写“我”在饥荒岁月里的童年趣事。
⒉ 提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作者围绕线索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呢?
明确:“柳叶儿”。
恋柳叶儿——抢柳叶儿——吃柳叶儿——咏柳叶儿
⒊ 提问:学生默读课文。细细体会在“恋柳叶儿——抢柳叶儿——吃柳叶儿——咏柳叶儿”这四部分中,有哪些生动精彩的句子打动了你呢?或者说你感觉哪些句子写的生动精彩呢?找出来并简要分析一下。
明确:开头对看柳叶儿、摘柳叶儿、平常柳叶儿的描写,给人一种饱含感情的感受。再如写爬到最高的树枝上弹来弹去的得意之态,去抢柳叶儿的晨景,日出的绚丽景色,吃柳叶儿包子的贪婪,都写得极其生动,使人如见其人、其景。
⒋ 提问:通过对句子的分析,你感觉文章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呢?(作者对童年的感受是什么?)
明确:童年是“苦中有乐”。
⒌ 提问:同年的“乐”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明确:一“乐”是爬树之乐。
二“乐”是抢柳叶儿之乐。
三“乐”是吃柳叶儿之乐。
⒍ 提问:对于童年的作者来说,为什么在艰苦的岁月中会感受到这样的“乐”呢?
明确:“少年不知愁滋味”。那时的“我”还不懂得生活的艰难,全家面临的处境。
⒎ 提问:那这种当时作者所感受到的快乐,现在长大成人的他回想起来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呢?
明确:乐中带着苦涩。
⒏ 提问:文章哪些地方可以体现出来曾经的“乐”中带着许多的苦涩呢?
明确:①第四段三个“吃光了”和一个“抢”字,体现了饥荒的严重。
②第十段关于清晨景色的描写:太早了,万物还没有醒来,八岁的“我”就已经和三叔去抢柳叶儿了……
③上树的具体情景。“仰头看看”,可见树之高;硬地上“冰凉”,可见其早;牙齿都“咯嘣嘣响”,可见其冷;肚皮“凉嗖嗖”的,“露珠滴进脖子,滚下去,通身又是一阵阴凉”,可见其滋味并不好受。
④第十一段“一个大樱桃,鲜红鲜红,全是肉做的。”这个比喻是作者极饥饿在头脑中的折射。
⑤第十二段柳儿的加工过程非常复杂,反映了柳叶儿的难吃。
⑥“吃一个豆儿,满心里香得不行”,生活是非常艰辛的。
⑦用柳叶儿“包菜包子”就是“最好吃”的了,“还要再放一勺油”,可以想
象当时油的珍贵。
⑧“全家只允许我一个人放开了吃”,从侧面反映了饥荒的严重:就是这样的东西,其他人也不能吃饱。
⑨作者吃菜包子的情况,可以体会到“我”饥饿、消瘦的程度非常重。
⒐ 提问:今天的人们吃不吃树叶、野菜?如果吃的话,与课文所写的情况有什么不同呢?
明确:今天也吃树叶、野菜的,如吃香椿树叶、荠菜等,但都是作为美味中的调剂
或保健食品来吃。
⒑ 提问:学习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你想对今天的孩子们说些什么呢?
明确: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
【童年的生活都是难忘的,不管它是与苦难交织,还是同欢乐相伴,它毕竟留下了许多值得我们回忆的东西。和作者一样,我们也都曾经拥有过属于自己的童年,那就请同学们课后拿起笔,回忆、记录自己的童年故事,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有新的感受。】
四、作业布置
以谈吃树叶、野菜为话题,口头或书面表达自己的看法。
《柳叶儿》教学设计7
教学课题:柳叶儿(宋学孟)
教学目的:1、感受作者童年谈谈苦涩中蕴含乐趣的特点。
2、学习课文富有音乐感的语言。
学习重点:目标2
教学方法:自读、诵读、讨论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阅读序幕
有的人的童年是幸福的,有的人的童年是苦难的。作者的童年是苦难的,他们得用柳叶儿来充饥,而且这又苦又涩的柳叶儿还不易得到,得去“抢”。就让我们来感悟课文字里行间蕴含的人生的淡淡的苦涩。
二、阅读主场
(一)学生自读课文,在粗通文意的基础上,选择一个自己努力能够把握的角度作较深入研读。
阅读思考参考角度:
⑴课文分几层?
⑵课文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
⑶课文用什么方法描写人物?
⑷“柳叶儿”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
⑸课文的语言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⑹课文究竟要抒发怎样的情感?
(二)小组讨论交流后,在班上作发言。
教师点拨⑷⑸:
⑷①柳叶儿是作者童年情感的寄托。
②柳叶儿是作者抒发情感的载体。
③柳叶儿是全文的线索(抒发对柳叶儿的眷恋之情——回忆童年时代饥荒岁月里吃柳叶儿的往事——表达对柳叶儿的深情)
⑸语言上较为突出的特点是叠音词的大量运用(增强了文章语言的音乐感和意境,化艰难为有趣):
例:一片片打着细卷儿/慢慢舒展/咔嚓咔嚓把树枝全割下来/哗哗的摇/哇哇地哭/心里却是美滋滋/天蒙蒙亮/湿润润的清凉/淡淡晨雾/缓缓地流淌/牙齿咯嘣嘣响/凉飕飕的/老远老远淡青色的天上/肚子圆鼓鼓的
3、分小组、分部分诵读课文
三、阅读尾声
(一)讨论“探究·练习二”
(二)讨论学生预习中提出的问题。
(三)练习:
1、课堂练习(积累词语):抄写课文中的叠音词。
2、课外练习:将课文朗诵给家长听,并请家长讲述童年苦涩岁月的快乐故事,再以“我对柳叶儿说——”为题写一段文字。
(四)课后收集资料(早读时在班上交流)
《柳叶儿》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结合课文语句,体会字里行间包含的思想感情。
2、理解“苦”与“乐”,让学生感悟今天的幸福生活。
3、学会简单的景物描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自古以来,诗人常以杨柳为写春的一种主要题材,写春景曰:“万树垂杨”,写春色曰:“陌头杨柳”,或竟称春天为“柳条春”。同学们,我们知道许多的文人骚客常以柳作为表情达意的媒介,可是我们又有多少人能知道在旧社会里,许多人以柳叶来充饥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宋学孟的《柳叶儿》,和作者一起品尝柳叶的苦涩的滋味。师板书课题:柳叶儿
宋学孟
二、朗读全文,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达到感性认识,同时把不熟悉的字词写在黑板上。捋luō飕sōu攥zuàn师:读完课文,你能否简单复述一下课文呢?生1:略。生2:略。
师:很好!刚才两位同学都能抓住关键的环节进行复述,语言组织也较好,我们用掌声予以鼓励。本文描写了作者在童年时代,在那严重饥荒的岁月,上树爬高、抢柳叶儿、吃柳叶儿的乐趣,抒发了对柳叶儿的特殊感情。师:你们有什么感受呢?你想说些什么吗?(提示: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
生1:“我感受到了当时岁月的艰苦,柳叶儿、榆树皮都拿来吃,同时我也想到了现在一代人都失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我想说:我们要积极发扬老一辈的吃苦耐劳,不怕吃苦的精神,为建设我们美好的家园而奋斗!”师:你说得太具体了,从从前说到了今天,谈到了我们应该具有的精神。生2:“我感受到了作者一代人的生活的苦涩,作者对柳树融入了真情,可以看出作者对柳叶有一种特殊的情感。柳叶当时救了好多人,真是不平凡。”师:嗯,你连作者的情感也体会到了,很好!掌声鼓励!
生3:“老师,老师,我说,我说。民以食为天。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要富裕、发达,首先必需解决人民的口粮问题。”师:你选取的角度真是与众不同!
师:可以看出同学们刚才阅读是仔细的,感受是深刻的!
三、再读课文,反馈交流。
师:我们又把课文读了一遍,对课文的理解又更深入了,下面我们探讨下列一些问题。
课件出示一幅柳叶图
师:柳叶儿是什么?能用具体的语言描绘一下它吗?
生1:“柳叶是一片片打着细卷儿,在阳光里慢慢的舒展的叶子,柳叶是我们救命恩人,是当时人民的救命恩人。”
生2:“我说两点:(1)柳叶儿是柳树叶子,一片一片的,打着细卷儿,细长、青翠的,嚼起来略带些苦涩的味儿。(2)柳叶儿是‘我’的救命恩人是老百姓的救命恩人。师:刚才两位同学细致地描绘了柳叶儿,并说出了它的作用。其实,不管它的外形怎么样,最主要的是它救了许多中国老百姓的命。
师:对于柳叶,文人墨客们又是吟诗、又是作画、又是感叹它的多情、又是赞赏它的多姿。你能说出有关咏柳的诗句吗?生1:两只黄鹂鸣翠柳。
生2: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生3:客舍青青柳色新。生4:张籍的“柳色看犹浅”。许多学生争着发言。
师:太精彩了!想不到同学们能够有如此丰富的积累。师:好,我们再回到课文。文中写了“我”几件事?生:我和三叔捋柳叶儿,我吃柳叶儿。师:还有吗?有哪位同学来补充?生:爬树!
师:我们把它归纳一下,总共是三件事:上树爬高;抢柳叶儿;吃柳叶儿。师:这些事在作者的童年时代被认为是乐事还是苦事?生:乐事!
师:长大后“我”如何看待这些事?生:苦中带涩、特殊感情。师:“我”当时想吃点柳叶容易吗?生:不容易!
师: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生1:柳叶儿是要抢的,低处的几天就被大人们抢吃了。
生2:露珠儿还在树叶儿的时候,就去抢叶儿的生3:近处的抢完了,就往远处。
师:刚才我们已经体会到在作者的童年时代的心目中,抢柳叶儿、吃柳叶儿似乎有无穷的乐趣,其实,乐中充满的更多的是苦涩。请同学们考虑吃柳叶时,哪些描写浸透着苦涩?
生:“有时候还会抓上一小把黑豆,喝几口粥,吃到一个豆儿,满心里香得不行。”这些食物在我们今天已经很常见了,甚至吃腻了,但是在那时却是很难得的,我觉得这里浸透着苦涩。
师:真是今非昔比呀!你说说还有哪里可以体现。
生:“包菜包子,里面还要放一勺油。做这样的饭,全家便只允许我一个放开吃。于是我拼了命直吃到肚子圆鼓溜溜的,薄薄的一层肚皮几乎撑得透明。”其中“一勺油”“一个人吃”“肚子圆溜溜的”“几乎透明”这些短语流露出了浓浓的苦涩味。
师:同学们,同意他的看法吗?生:同意!
师:这位同学能够从语句中字里行间体会到作者的情感,很不简单!希望其他同学能向他学习。
师:好!现在我们一起进入第三个模块。
四、三读课文,品味语言。
师:声情并茂地朗读一段文字:“我走过去仰头看看,一下子甩脱了鞋。脚丫子猛地踩到冰凉的硬地上,牙齿都咯嘣嘣响。我赶紧把裤带勒紧,手上吐口唾沫,抱住树干,缓一缓劲,便飕飕的爬上去。衣服扣子开了,肚皮蹭着了树干,凉飕飕的。树上的露珠滴进脖子,滚下去通身又是一阵阴凉”从这些语句里让我感觉到了作者的爬树技术之高,更让我体会到作者在当时凄冷的天气里爬树的滋味并不好受。
师:你们能从文中找出语句来体会它的妙处吗?
生1:“那些天,全家最乐的是我”,作者为那几天里能吃到柳叶而高兴,但是反映出‘我’在这里面的功劳不少,很引以为自豪,与别人相比能多吃,表现出来了幸运的情感。
生2:我想说两个地方:(1)“我总忍不住要伸手去摘一片来,放在嘴里嚼着。”说明作者对柳叶儿的喜爱与感激之情,(2)我说“一个大樱桃,鲜红鲜红;全是肉做的”,说明了当时的生活之不易,作者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渴望与向往之情。教室里响起了掌声。
师:两位同学的回答得到了热烈掌声的回报,可见,回答是精彩的。文中有几处晨景的描绘,非常美。我们把它齐读一遍好吗?生:好!生齐读。
师:你能用几名话来描绘傍晚时的景象吗?
生1:夕阳西下,映照着彩带似的晚霞,把天边围了起来,树林中传来了一声声鸟叫,偶尔是麻雀或者是斑鸠,听那远处的是什么,哦,是一只喜鹊在枝头鸣叫,好象在宣告明年的好收成。
生2:夕阳的光辉洒满了大地,一切都是金黄色,麻雀在枝头叽叽喳喳的,仿佛在诉说着夕阳的美好,不一会儿,两边又出现一道紫红的云霞,慢慢地、轻轻地飘着
师:壮哉!美哉!能抓住特点,运用合适的修辞。
五、回顾全文,情感教育。师:抢柳叶儿吃,这本是一件极苦的事,但童年的我却感到无穷的乐趣,讨论讨论,童年的我为什么会感到“最乐”?“乐”在何处?爬树逞能之乐抢摘柳叶儿之乐饱吃柳叶儿之乐
师:这些童年时期的乐在中年的我看来,是何等的辛酸、何等的无奈,请同学们试着用“有一种快乐叫”的句式来描述作者的复杂情感。
例如:
1,有一种快乐叫无奈
2,有一种快乐叫辛酸
3,有一种快乐叫简单
4,有一种快乐叫
生:有一种快乐叫苦涩。
生:有一种快乐叫伤心。
生:有一种快乐叫满足。
生:有一种快乐叫单纯。
生:有一种快乐叫温饱。
师:我们应该怎么样对待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呢?
生: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我们应该更加珍惜,努力学习,不能虚度年华!师:你在日常生活中见到过不珍惜今天美好生活的人和事吗?生1:逃课、不学习。
生2:有的人在食堂吃饭时,总留有许多的饭在碗里或倒掉。
生3:还有的人上网、玩游戏。
师:哦!原来我们的周围有这么多陋习,你能用名言警句来劝说他们吗?生1: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生2: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生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师:真诚地希望我们每一个人能够摒弃缺点,发扬先辈的优良传统,使自己有一个亮丽的,充实的美好人生。
六、立足课文,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这篇文章里通过写有关柳叶儿的几件事,抒发了作者对柳叶儿的特殊情感。下面我们来一起看下面两首诗。课件出示:
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再别康桥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把它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日在我的心头荡漾
师:我们一起把这两首诗读一遍,注意两首诗的语气、语调。生齐读。
师:刚才,同学们读的时候似乎对这两首诗的情感把握不够。现在,四人学习小组讨论一下这两首诗蕴涵了作者什么情感。此时,学生热烈地讨论着。
生:《咏柳》这首诗,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我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他应是对柳的赞美。所以读的时候,应该有欣赏之意。
师:不错。看到了实质。
生:《再别康桥》这首诗中“走”、“作别”应是离开康桥这个地方,我感觉是一种留恋之情。
师:你真是火眼金睛,从字中摄取了信息。我们对刚才两位同学以掌声鼓励。下面,我们用欣赏、留恋的情感再读这两首诗。生再读。
师:现在,我作一个小结。第一首是咏物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主要是赞美了那杨柳柔美的姿态;第二首诗中用柳等景物来表达对康桥的爱恋。师:这节课,让我们体味到了作者的童年生活的苦涩,更让我们懂得了应该怎样珍惜今天的美好、幸福生活。同时,同学们的课外积累让我很敬佩!课后,请同学们作一个小调查:回家以后,问一问爷爷奶奶的年轻时代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