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文网
导航:网站首页 >

小学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案

时间:2024/3/3 11:33:00
 
远大的目标非常重要,一定要有成功的企图心,而且越大越好。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和收藏一下噢。
  小学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使学生能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让学生知道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
  2、使学生感受对称美、渗透美育。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学法指导:
  学生活动与教师指导相结合
  教具学具:
  每人准备一面小镜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说一说本单元学习了那些知识?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二、分层练习
  1、练习十六1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3)通过这道题的练习你知道了什么?
  2、练习十六第2题。
  判断下面三幅图分别是在什么位置看到的?把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3、练习十六第3题。
  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数学书,分别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然后再书上连线。
  4、练习十六第4题。
  观察老师准备的图片,分别看看是在哪个位置拍的,把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5、练习十五第5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说说你是怎样判断的?
  三、课堂总结
  通过做练习你学到了什么?
  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
  以后再观察物体的时候,要多从几个方向看一看。
  四、课堂检测
  再往桌面上摆一个立方体,让生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看到的形状与上次一样吗?如果不一样,请说出看到的具体形状?
  (2)分别把你所看到的形状画下来教师逐个检查。

  小学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案2
    教学内容:
  观察物体,教材第90——9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形成表象。
  1、分别出示教室前、后两张照片。
  提问:这是什么地方?这一张呢?为什么拍出来的两张照片不一样呢?
  请仔细观察两张照片,说说为什么不一样?
  小结:因为拍照的人站的位置不一样,所以拍出来的照片不一样。
  2、揭题: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物体。
  (板书:观察物体)
  二、游戏活动,加深体验。
  1、游戏:画图形。
  方法:以四人为一组,分别围坐在桌子的四面,在桌子的中间放一个水壶,每人把自己看到的画下来。
  学生自己活动,交流所画图形,并换位观察、体验。
  小结:由于观察位置的不同,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
  2、游戏:找图片。
  方法:组长转动水壶,使把手正对着一个小朋友,每人根据自己看到的找出一幅画,组长再转动水壶,重新寻找,过程同上。
  3、游戏:找位置。
  方法:请组长把四幅图片合在一起,打乱顺序,然后给组里的每一个小朋友发一张,学生根据自己手里的图片找一找自己的位置,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师生互动,进行相应的评价。
  三、实践巩固,提升能力。
  1、连一连:课本第90页。
  学生先看图想一想每个小朋友看到的小猴会是什么样的,再独立连一连,集体交流时说说自己的想法。
  2、“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进行判断,指名说说理由。
  3、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完成后全班交流订正。
  小结:今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了物体,知道由于观察位置的不同,所看到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四、拓展延伸,引导观察。
  生活中有许多物体,小朋友课后可以自己找一些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看会看到哪些不同的样子?把你看到的情况画下来。

  小学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案3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辨认、想象、推理等活动,初步掌握全面、正确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丰富的活动中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的.和谐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目标解析
  这节课是学生在一年级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空间方位之后,第一次接触观察物体的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用眼观察、用口描述、用心体验,亲身经历知识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学会辨认从前面、后面、左侧面、右侧面等不同方位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从而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并为进一步学习立体几何知识奠定基础。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难点:正确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四、教学准备
  课件,四张熊猫玩偶图片,每组一个熊猫玩偶、茶缸。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故事激趣
  (1)课件播放:盲人摸象。
  (2)引发问题:同学们为什么觉得好笑呢?他们看到的大象真的不一样吗?
  (3)学生交流:这几位盲人只摸到大象的一部分,所以说不出大象的全貌。
  2.揭示课题
  在生活中,我们该怎样观察物体,才有可能做出符合实际的判断。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观察物体。(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设计意图】
  问题是探究的出发点,本课伊始,创设儿童熟悉的故事情境,旨在诱发学生产生问题意识,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在有趣的故事中,初步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不仅带着愉快的心情进入新知的学习,而且为新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起点。
  (二)观察实践,自主建构
  将熊猫玩偶放在桌子中间,学生四人一组分前、后、左、右四个方位围坐在四周。
  1.定位观察,建立表象
  (1)首次观察:每个学生均正对熊猫观察。
  (2)组内交流:你看到了熊猫的哪一面?是从哪个位置观察的?
  (3)全班汇报:指定一组中的四位学生依次说说自己看到的熊猫是什么样的,教师适时点拨。
  (4)设疑探究:你们看的是同一个熊猫玩偶,为什么看到的情况却不一样?
  2.全面观察,丰富表象
  是这样的吗?接下来我们换个位置观察一下好吗?
  (1)再次观察:每组同学按顺时针依次到其他三个位置进行观察。
  (2)交流反思:你现在看到小汽车的哪一面?为什么和刚才的一样呢?
  3.重点观察,深化表象
  (1)对比观察:刚才有两个位置看到的熊猫的样子好像差不多,请再到这两个位置进行观察。
  (2)质疑辨析:你看到的熊猫左右个侧面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
  (3)明确认识:引导学生根据熊猫右耳朵上戴的蝴蝶结进行区分,说明熊猫的脸、四肢伸向左边还是右边即可。
  【设计意图】
  以学生熟悉的熊猫玩偶为直观背景,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思考、交流,学生的思维在情境活动中激发,在想象活动中激活,在推理活动中建构,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表象,为下一环节的运用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运用表象,发展观念
  刚才我们在不同位置对熊猫进行了观察,下面老师就来考考你。出示例1情境图:
  1.情境模拟
  (1)看一看:对照情境图,先请每组的四位学生都站到小明的位置上,看看小明看到的熊猫是什么样的。再到小红、小芳、小亮所站的位置看一看。
  (2)想一想:请学生静静地想一想上图中的四位同学看到的图是什么样子的。
  2.运用表象
  (1)说一说:教师在黑板上分别贴出四个不同侧面的熊猫图片,学生说一说下面的图分别是谁看到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相应的图片下板书四位同学的名字。
  (2)辨一辨:课件任意出示上图中的一张熊猫照片,判断是哪个座位上看到的,请快速站到相应的座位旁。
  3.自主迁移
  找一找:除了从前、后、左、右四个位置观察,你还可以从什么位置去观察?又会看到什么?(例如,从上面观察,看到熊猫玩偶的头顶。等等)
  4.反思提升
  (1)启迪反思:通过刚才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2)归纳提升:同一物体,如果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板书: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不同。
  【设计意图】
  通过情境模拟、方法迁移、想象推理等形式,帮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观察者与熊猫之间的位置关系,从而较好地实现由实物到形状图的转化,明确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而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建立空间观念。
  (四)联系生活,应用拓展
  1.连一连
  (1)课件出示下图:(教材第68页做一做)
  (2)观察推理:图中的四位同学看到大卡车的哪一面?分别是右边的哪幅图?
  (3)独立解答:学生各自在书上连一连,然后汇报,同时课件显示答案。
  2.站一站
  (1)自由观察:每组组长将桌上的熊猫玩偶换成茶缸,每组同学围着茶缸走一圈,边走边想每个位置观察到的茶缸形状是怎样的?
  (2)活动判断:课件分别出示茶缸前、后、左、右四个不同位置拍的四张图片,学生想一想在哪个位置上能看到这一面,就马上站到相应的位置。
  3.填一填
  (1)课件出示下图:(教材练习十六第4题)
  (2)想象推理:有三名学生分别站在3个序号所在的位置,为天安门城楼拍照,右边的三幅图分别是哪个位置拍的,请把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3)交流汇报:学生回答后显示照片的序号。
  4.猜一猜
  (1)课件依次出示:电脑的背面图、盘子的底面图、茶壶的顶面图、兔子的背面图、储蓄罐的侧面图、闹钟的正面图。
  (2)大胆猜测:可能是什么物体?分别是物体的哪个面?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激活经验储备,经历应用数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大胆猜测、合情推理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充满着智慧的挑战,负载着丰富的体验,学会数学思考,感受数学美。
  (五)全课总结,迁移延伸
  1.畅谈收获
  2.小结延伸
  同一物体,如果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今后在看待事物时,不能像盲人摸象中的盲人那样只凭某一方面的了解来判断,这是不准确的,必须从事物的各个方面来观察,才能全面地认识事物。
  【设计意图】
  课尾小结呼应课始,有意识地将学生的思维由课内引向课外,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认识事物的能力,同时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感受生活数学的魅力。

  小学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案4
    教学目标
  1、通过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体验角度不同,看到的物体不同,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2、通过观察各种物体,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1、角度不同,看到的物体形状不同,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小象的玩具模型,图涂有不同颜色的长方形盒子,杯子,三张抽象的杯子图片
  学生自备一个小玩具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大家在暑假的时候有没有去旅游呢,说一说你去过哪些地方吧。
  暑假的时候,我们的三位小朋友,毛毛,淘气,奇奇也去旅行了。他们来到了印度。印度最有名的动物呢,是大象。这一天他们也看到了一头大象。(出示大象玩具)
  毛毛说:“我看到一扇门上挂着一条尾巴。”
  淘气说:“我发现一堵墙上有一只耳朵。”
  奇奇高兴的说:“我看到了一头可爱的大象两只呼扇唿扇的耳朵,还有长长的鼻子。”
  为什么同样一头大象,三个小朋友看到的确是完全不同的画面呢?
  生答: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他们看到的都不是完整的大象。
  我们要全面了解一个物体,必须全面观察这个物体,学会观察物体。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观察物体吧。(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探索新知
  1、(出示长方形盒子)现在老师手中有一个盒子,它是什么形状的呢?
  生答:长方体
  大家仔细观察这个长方体,它的每个面的颜色是一样的吗?(转动长方体)它有哪几种颜色呢?
  (板书:黄、红、白、绿、蓝、黑)
  老师手拿盒子,分别提问距离相差很远的小朋友,在你的位置上你一次能看到几种颜色?
  (板书几个小朋友的答案,并按种类多少将其归类)
  (老师手指黑板上的答案)为什么有的小朋友看到的是三种颜色,而有的小朋友看到的却是两种甚至只有一种呢?
  生答:观察角度不同
  那大家仔细想想:我们一次最多可以看到几种颜色呢?
  生答;3种
  那只看到一种颜色或者两种颜色的小朋友要怎样才能看到三种颜色呢?
  生答:转动长方体,或改变观察角度
  3、现在拿出你自己的玩具,自己来亲身体验观察的乐趣吧。
  要求:四人一组,分别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个玩具,告诉同伴你看到了玩具的那一部分,并且思考:从不同角度看到的部分相同吗?
  (老师巡视,指导学生观察物体)
  刚才我们已经观察了自己的玩具,谁能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么?
  对集体发问,在观察的过程中,你有没有转动自己的玩具观察呢?通过转动玩具,你又发现了什么?
  老师总结,板书:观察的角度不同,观察结果不同(齐读)
  小游戏:现在我们来做个小游戏,猜猜它是什么 自由讨论30秒,对于这四幅图,你的谜底是什么呢?
  其实,这四幅图是同一个物体。有的同学可能就疑惑了,同一个物体怎么会有四幅不一样的图呢?(观察角度不同)
  那把四幅图片合在一起向想,这个谜底是什么呢?
  生答:杯子
  真的是杯子吗?(出示杯子)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到底是不是杯子吧!
  你在哪个角度看到的第一幅图呢?第二幅第三幅还有第四幅呢 ?
  三、练习巩固(课本67页)
  1、军事博物馆举行恐龙展,小亮、小明、小红都来看恐龙 。那你知道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吗?(老师巡视,然后集体纠正)
  2、现在不把书垒起来,你会做第2题吗?试一试吧。
  四、总结
  通过观察长方体,自己的玩具,还有猜谜游戏 ,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案5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位置关系和交换的过程,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学生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和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4、感受数学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准备:
  实物,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先给你们讲个《盲人摸象》的故事。
  教师讲故事。讲完后问:这些盲人叔叔呀有的把大象摸成扇子,有的摸成柱子……他们说的对吗?那大象到底是什么样子呢?你能帮助他们想个办法吗?
  学生交流。
  教师揭示课题:观察物体
  [设计意图]:学生喜欢听故事,教师用故事引入,引发学生的讨论,从而使学生理解要全面地了解一个物体各方面的特征就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感受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激发兴趣,合作求知
  1、教师:小朋友刚才你们都说的非常好,每个小组都发给你们一个奖品,赶快打开看看吧。(学生的奖品有玩具小熊、闹钟、模型等)
  仔细观察你们桌上的奖品,你看到了奖品的哪一部分?跟你小组的同学说说。
  2、学生观察交流
  3、全班交流汇报。
  请各小组选一名代表说一说你们组的同学看到的各是奖品的哪一部分?
  4、各小组轮流说一说,说完之后,让学生把奖品变换位置,再依照上述过程仔细观察一次,然后再在小组中说一说。
  5、引导探究,深入理解
  出示P67页上的恐龙图:这是小亮、小红、小明三个小朋友看到的奖品的部分。你能很快说出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吗?并说说理由。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亲身感受、小组合作交流,知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结果是不同的。在此基础上判断三个图分别是谁看到的,使学生很容易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三、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1、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完成“做一做”中的活动。
  2、出示不同的物体,请学生分别说一说从前、后、左、右看可以看到哪一面?
  3、出示不同位置的图片,请学生说一说哪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在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的样子,在学生的头脑中进一步加深印象。在形式多样的知识应用中体验成功。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哪位同学表现,好在哪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辨认、想象、推理等活动,初步掌握全面、正确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丰富的活动中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的和谐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目标解析
  这节课是学生在一年级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空间方位之后,第一次接触观察物体的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用眼观察、用口描述、用心体验,亲身经历知识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学会辨认从前面、后面、左侧面、右侧面等不同方位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从而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并为进一步学习立体几何知识奠定基础。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难点:正确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四、教学准备
  课件,四张熊猫玩偶图片,每组一个熊猫玩偶、茶缸。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故事激趣
  (1)课件播放:“盲人摸象”。
  (2)引发问题:同学们为什么觉得好笑呢?他们看到的大象真的不一样吗?
  (3)学生交流:这几位盲人只摸到大象的一部分,所以说不出大象的全貌。
  2、揭示课题
  在生活中,我们该怎样观察物体,才有可能做出符合实际的判断。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观察物体。(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设计意图】问题是探究的出发点,本课伊始,创设儿童熟悉的故事情境,旨在诱发学生产生问题意识,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在有趣的故事中,初步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不仅带着愉快的心情进入新知的学习,而且为新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起点。
  (二)观察实践,自主建构
  将熊猫玩偶放在桌子中间,学生四人一组分前、后、左、右四个方位围坐在四周。
  1、定位观察,建立表象
  (1)首次观察:每个学生均正对熊猫观察。
  (2)组内交流:你看到了熊猫的哪一面?是从哪个位置观察的?
  (3)全班汇报:指定一组中的四位学生依次说说自己看到的熊猫是什么样的,教师适时点拨。
  (4)设疑探究:你们看的是同一个熊猫玩偶,为什么看到的情况却不一样?
  2、全面观察,丰富表象
  是这样的吗?接下来我们换个位置观察一下好吗?
  (1)再次观察:每组同学按顺时针依次到其他三个位置进行观察。
  (2)交流反思:你现在看到小汽车的哪一面?为什么和刚才的一样呢?
  3、重点观察,深化表象
  (1)对比观察:刚才有两个位置看到的熊猫的样子好像差不多,请再到这两个位置进行观察。
  (2)质疑辨析:你看到的熊猫左右个侧面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
  (3)明确认识:引导学生根据熊猫右耳朵上戴的蝴蝶结进行区分,说明熊猫的脸、四肢伸向左边还是右边即可。
  【设计意图】
  以学生熟悉的熊猫玩偶为直观背景,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思考、交流,学生的思维在情境活动中激发,在想象活动中激活,在推理活动中建构,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表象,为下一环节的运用做好充分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