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文网
导航:网站首页 >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范文锦集【10篇】

时间:2024/3/3 11:33:00
 
吃别人不能吃的苦,你才能享受别人不能享受的一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范文锦集【10篇】,欢迎大家阅读和收藏一下噢。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1
    一、教材分析:
  十个单元: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复习
  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
  本册的教学重点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难点是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本册教材是义务教育的实验教材,是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的实验课本,本册教材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习习惯、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自己有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学习方法、思考方式。
  教材重、难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
  二、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了解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措施
  1、深入细致的备好每一节课。在备课中,认真研究教材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要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的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做出总结,力求准确把握难重点,难点.注重参阅各种杂志,制定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及教学形式。注意弱化难点强调重点。教案编写要认真,不断归纳总结提高教学水平
  2、认真上好每一节课。上课时注重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发散学生的思维, 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教学质量。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觉得愉快,注意精神,培养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思维的严谨性及逻辑性,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保证每一节课的质量.
  3、认真及时批改作业,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讲评,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注意听取学生的意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辅导。
  4、坚持听课,注意学习组里老师的教学经验,努力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本学年平均每周听课二到三节,促进自己的教学
  5、注重教育理论的学习,并注意把一些先进的理论应用于课堂,做到学有所用
  6、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同时加大了对后进生的辅导的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生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生思想的辅导,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解决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
  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展合作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如果想获取更多的有关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的资料。请关注我们。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2
    一、学情份析
  本学期由于一年级的学生刚踏入小学,对小学数学的熟悉未几,学生的学习行为与习惯都还没有构成,所以,一年级教学上册教学任务的计划,我是按本班学生的学习基础低和学习习惯还没有构成制定的。
  二、全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预备课;位置;1——5的熟悉和加减法;熟悉图形(一);6——10的熟悉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熟悉;数学乐园;熟悉钟表;20之内进位加法;总温习。认数和计算,比较多少、熟悉立体图形,和初步熟悉钟面,使学生取得数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利用数学的爱好和信心。
  三、全册教学要求
  1、熟练地数出数目在20之内的物体的个数,会辨别几个和第几个,把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把握10之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熟悉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份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之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题目。
  4、熟悉符号=、>、四、全册教学重点、难点
  10之内的加法和20之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份内容和20之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熟悉数的计算的开始。在平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利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毕生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把握。
  五、改进教法进步教学质量的假想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进程。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动身,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换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纵、归纳、类比、猜想、交换、反思等活动,取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惟能力,激起学生的学习爱好,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合适学生发展的教学进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公道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步教学效益。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3
    一、班级情况
  一年级有学生xx人,其中男生xx人,女生xx人。一年级上学期的学生是在经过一年的学前教育后进入小学的,成为一名正式的小学生,当然也还处于启蒙阶段,学生在学前教育的基础以及个人的接受能力还需要一段时间的接触和了解,所以在数学教学中主要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使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兴趣,这就是关键,再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有了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也就使学生迈向了数学学习成功的第一步。
  二、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准备课;
  2、位置;
  3、1~5的认识和加减法;
  4、认识图形(一);
  5、6~10各数的认识和加减;
  6、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
  7、认识钟表;
  8、20以内的进位加法;
  9、总复习
  2、教学目标
  ①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②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③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④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⑤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⑥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本文由方案范文库为您搜集、整理,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⑦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⑧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方案范—文库_为您搜集整理学习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⑨培养学生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⑩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
  3、教学重点
  ①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及10以内各数的组成。
  ②知道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加法和减法的关系。
  ③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④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⑤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⑥会进行比一比,直观认识简单的几何图形,初步认识钟表。
  4、教学难点
  ①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②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③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④了解分类方法进行简单的分类。
  ⑤认识钟表。
  5、教具准备
  ①实物(动物、水果图画卡片、数字卡片、符号等号、大于号、小于号)、图形卡片;
  ②口算练习卡片;
  ③20以内加法和10以内减法的计算圆盘;
  ④数的组成练习卡片;
  ⑤计数器;
  ⑥绒板;
  ⑦钟面;
  ⑧方木块;
  ⑨小棒;
  ⑩数位表。
  三、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刻苦钻研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法:本文由方案范文库为您搜集、整理,认真上课批改作业,用教师的言行来影响学生,教育学生,使学生愿学、乐学。
  2、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和网络等现代化教育资源,提高方案范—文库_为您搜集整理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在课堂上多用儿童化的语言,多给学生微笑和鼓励,努力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从而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4、抓好单元检测,把好单元教学关。
  5、加大培优辅差的力度,对后进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做到课堂上多提问,课下多关心,作业做到面批面改,使他们进一步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力争做到数学学习起步阶段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6、注重培养学生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为学生学习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课时安排:略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4
    一、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20以内的数和最基础的加、减法口算,几何形体、简单的统计、认钟表等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本册教科书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
  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习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二、班级情况简析
  一年级学生由于刚进校因此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少数同学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并学会读写;初步理解20以内数的组成,认识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经历探索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初步学会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观念。通过具体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这些形体相应的图形,通过实践活动体会这些形体的一些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形体。感受并会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大小和轻重。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通过实践初步学会简单的分类,经历和体验数据的收集和统计的过程,并完成相应的图表。根据统计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数学思想方面: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数出物体的个数,比较事物的多少,比较简单的长短、大小、轻重等。在数的概念形成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如在认识20以内数时通过比较、排列发现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在学习“分与合”时发展学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认钟表”时进行比较、综合和判断等。能用“分”与“合”的思想进行初步的数学思考,能联系具体情境探索一位数加、减法,并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正确地、有条理地说明自己的算法;对估计的过程能作出自己的解释。在探索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之间位置关系的过程式中,发展空间观念。感受简单的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具有对简单事物和简单信息进行比较分类的意识,具有简单的统计思想。
  3、解决问题方面: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能对简单的几何体进行简单的分类,能联系情境描述一些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在教师的组织下收集有效信息并进行分类、整理,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表示问题解决的结果等。体验与同桌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4、情感与态度方面: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产生好奇心,有学习数学的热情,有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能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感受,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会读写20以内的数
  2、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
  3、理解20以内各数的组成,初步领会“个位”和“十位”的含义。
  4、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五、渗透教育
  1、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2、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集体、爱大自然的教育。
  六、教学措施
  1、教者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勇于创新,坚持教学“六认真”。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选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3、不断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4、对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拓宽知识面。
  5、重视学困生的补课工作。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5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两个班级的数学。因为一年级的学生刚踏入小学,对小学生活还不适应,学生的行为学习习惯都没有形成,所以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学习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
  二、全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一),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20以内进位加法,总复习。认数和计算,比较多少、认识立体图形,以及初步认识钟面,使学生获得数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三、全册教学要求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7、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8、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全册教学重点、难点
  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识数的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五、改进教法提高教学质量的设想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
  六、课时安排
  (一)准备课:数一数(1课时)
  (二)准备课:比一比(2课时)
  (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10课时)
  1.1~5的认识(3课时)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5课时)
  3.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2课时)
  (四)认识图形(3课时)
  (五)6~10的认识和加减法(20课时)
  1.6、7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
  2.8、9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
  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4课时)
  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4课时)
  整理和复习(2课时)实践活动:数学乐园(1课时)
  (六)11~20各数的认识(4课时)
  1.数11~20各数、读数和写数(2课时)
  2.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2课时)
  数学乐园(1课时)
  (七)认识钟表(2课时)
  (八)20以内的进位加法(11课时)
  十、总复习(4课时)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6
    一、学生情况分析
  虽然大部分入学前,接受过学前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工作重心。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 ,位置 ,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 ,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总复习。
  1、熟练的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1~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点。
  7、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 教材分析
  1每一单元后面都跟有综合练习,形式灵活多样,能很好的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
  2、数学乐园很好的体现主体性原则,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4、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5、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6、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7、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8、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五、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7
    全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初步认识=、>、<三种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和减法的含义,直观地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与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5、使学生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图文应用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能看实物或直观图口述题意,简单的讲述和与求剩余的数量关系。
  6、使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对这些图形有初步的了解。
  7、结合主题图和插图及有关数据,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做题,正确计算,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学习、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课时安排:
  一、数一数(1课时)
  二、比一比(2课时)
  三、1至5的认识(10课时)
  1、1至5的认识………………………3课时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5课时
  3、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2课时
  四、认识物体和图形(3课时)
  五、分类(2课时)
  六、6至10的认识和加减法(20课时)
  1、6、7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
  2、8、9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
  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4课时
  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整理复习……2课时
  实践活动:数学乐园(1课时)
  七、11~20各数的认识(4课时)
  1.数11~20各数,读数、写数…………..2课时
  2.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2课时
  八、认识钟表2课时
  九、20以内的进位加法(11课时)
  1.9加几……………………………….3课时
  2.8、7、6加几………………………..4课时
  3.5、4、3、2、加几………………….3课时
  十、总复习(4课时)
  改进教学方法或建议: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8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措施
  1.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2.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3.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4.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5.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6.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三、课时安排
  (一)数一数(1课时)
  (二)比一比(2课时)
  (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10课时)
  1.1~5的认识(3课时)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5课时)
  3.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2课时)
  (四)认识物体和图形(3课时)
  (五)分类(2课时)
  (六)6~10的认识和加减法(20课时)
  1.6、7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
  2.8、9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
  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4课时)
  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4课时)
  整理和复习(2课时)实践活动:数学乐园(1课时)
  (七)11~20各数的认识(4课时)
  1.数11~20各数、读数和写数(2课时)
  2.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2课时)
  (八)认识钟表(2课时)
  (九)20以内的进位加法(11课时)
  实践活动:我们的校园(1课时)
  (十)、总复习(4课时)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9
    一、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
  (一)总体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
  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具体阐述如下:
  知识与技能
  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掌握空间与 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提出问题、收集和处理数据、作出决策和预测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数学思考
  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解决问题
  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情感与态度
  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以上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们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的。其中,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二)学段目标
  第一学段(1~3年级)
  知识与技能
  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万以 内的数、小数、简单的 分数和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
  直观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简单几何体和 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 称现象,能初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获得初步的测量(包括估测)、识图、作图等技能。
  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掌握一些简单 的数据处理技能;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
  数学思考
  能运用生活经验, 对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在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 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与类比。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解决问题
  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
  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二、全册教学要求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 三、全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认数和计算,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使学生获得数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全册教学重点、难点
  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识数的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事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五、课时安排
  (一)数一数 1课时
  (二)比一比 2课时
  (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 10课时
  1、1---5的认识 3课时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 5课时
  3、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 2课时
  (四)认识物体和图形 3课时
  (五)分类 2课时
  (六)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20课时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小学 > 教学计划 >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20xx
  20xx-08-011、6、7的认识和加减法 5课时
  2、8、9的认识和加减法 5课时
  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 4课时
  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4课时
  整理和复习 2课时
  实践活动 1课时
  (七)11-20各数的认识 4课时
  (八)认识钟表 2课时
  (九)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1课时
  1、9加几 3课时
  2、8、7、6加几 4课时
  3、5、4、3、2加几 3课时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实践活动 1课时
  (十)总复习 4课时
  六、改进教法提高教学质量的设想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
  (一)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在本学段的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进行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教师应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质疑,乐于交流与合作。要防止学生的合作流于形式,强调在个人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合作,以及通过合作与交流来开拓思路。
  (三)加强估算,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
  教学中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是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例如,在学习两位数乘法时,可以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背景,探求计算结果,而不宜教师首先示范,讲解竖式笔算的法则和算理,限制学生的思维。
  (四)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本学段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和态度都处在浅显的阶段,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综合应用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合作学习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下面案例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在评价学习的过程时,要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交流的意识与情感、态度的发展。同时,也要重视考察学生的数学思维过程。对参与程度的评价,应从学生能否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等方面进行考察。对学生合作交流意识的评价,应从学生是否主动地与同学合作、是否认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是否愿意与同伴交流各自的想法等方面考察。对学生情感与态度的评价,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过程和问题情境,随时了解每一个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对数学的兴趣。对数学思维过程的评价,通过平时观察了解学生思维的合理性和灵活性,考察学生是否能够清晰地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等。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10
    基 本 情 况
  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全班共有68名学生。大部分学生对课堂学习不太适应,课堂上集中注意力较短。根据这些情况,我觉得在教学时,应主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使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兴趣,再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有了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也就使学生迈向了数学学习成功的第一步。
  (含教材编排体系与特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
  教 材 分 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到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和数学实践活动。
  本册教科书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大小、比长短、比高矮,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比较;在10以内加减法之后,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等等。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都是后面学习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基础,同时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难点是进位加法,即要学好凑10法。这是学生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之一,学好这部分内容将对学生计算产生积极影响。
  教 材 分 析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熟练的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组的组成,会读、写1~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方 法 措 施
  1、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刻苦钻研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法,认真上课批改作业,用教师的言行来影响学生,教育学生,使学生愿学、乐学。
  2、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和网络等现代化教育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在课堂上多用儿童化的语言,多给学生微笑和鼓励,努力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从而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4、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客观、全面、公正地评价学生。
  5、注重培养学生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为学生学习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6、通过交流算法相互影响、相互吸收、相互评价,为学生保留较大的探索算法、交流算法、选用算法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