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文网
导航:网站首页 >

关于草原教案模板合集【7篇】

时间:2024/3/3 11:33:00
 
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草原教案模板合集【7篇】,欢迎大家阅读和收藏一下噢。
  草原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活情景。
  2. 学习作者静态和动态的描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
  2. 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们的感情。
  重难点分析:
  通过阅读想象,展示语言文字蕴涵的丰富形象,进而设身处地地去感受蒙古的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通过对课文语言的品味,抓住关键词,理解景物特点;通过品读好语段,说出自己的见解,并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而掌握作者的写作手法。
  课前准备:
  1. 课前要学生通过资料的搜集,了解草原的基本特点和作家老舍的有关情况。
  2. 搜集有关描绘草原景色的图片和赞美草原的曲子。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激发学习兴趣。
  (一)播放歌曲,引导想象。(出示视频)
  (二)教师用赞美的语气描绘草原美景的歌词,并让学生说体会。
  (三)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老舍先生的散文《草原》。
  (四)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导入:四十多年前,老舍先生到草原参观访问,记下了沿途的所见所闻所感。今天,就让我们与老舍先生一起走进草原。(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在优美动听的歌曲声中欣赏那一望无际的辽阔大草原,学生会立刻被眼前的景象所打动。教师饱含深情的朗诵会进一步激起学生对草原的向往之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一)自读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二)自己轻声朗读课文。
  (三)同桌互读。
  (四)检查朗读。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
  (一)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作者写了哪些内容?分别告诉我们什么?
  (二)引导交流,理清条理。课文主要写草原的景和草原的事,写草原的景,突出草原景色的美;写草原的事,突出了蒙汉情谊的深。
  (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针对这篇略读文章,所以用大量的时间让学生沉下心来读书,让学生对文章有整体的感悟,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
  四、精读细品,感受草原之美。
  (一)自读想象,还原形象。
  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象:读了课文,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看到这画面你有什么想说?作者又有怎样的感受?
  (设计意图: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并进入情境去感受,进而借助朗读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朗读想象,再现情景。
  再次自由朗读,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借助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细读品味,加深感悟。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一自然段。你认为哪句话最美?在相关的句子旁写出自己的感受。
  2.读后交流,相机点拨。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课件出示)
  “茫茫”什么意思?同是写草原,为什么有的说“天苍苍,野茫茫”,老舍先生却说“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设计意图:联系“天苍苍,野茫茫”对比理解,激疑促思,强化学生对草原总的特征“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理解。)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课件出示)
  这句话作者采用什么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想象羊群在草原上的情景。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课件出示)
  翠色流,为什么后面又说“轻轻流入云际”,这不是矛盾吗?
  轻轻读这句话,看看这“翠欲流,轻轻流入云际”在你眼前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四)配乐朗读,熟读成诵。(课件出示音乐)
  (设计意图:借助课件展示草原图,并配以轻音乐,让学生边看、边听、边读,最后熟读成诵,促进积累。)
  四、细细品味,感受草原人民之情。
  导入:
  草原的景色让人心驰神往,流连忘返,给初到草原的作者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也给我们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那么草原人民给作者又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一)自由朗读课文2-6自然段,边读边想:读了课文,在你的眼前出现了哪些画面,从这些画面你感受到了什么?
  (二)交流眼前出现的画面:“迎客——会见——款待——联欢”,并谈感受。
  (设计意图:让学生说画面,谈感受,并借助朗读,再现情境;抓住重点,拓展情境;准确理解,深入感悟。)
  (三)自读第二、三自然段,画出最能表现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的句子,朗读、感悟,加深体会。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抓住静态和动态描写,体会“蒙汉情深”。
  1.课件出示蒙古族同胞款待汉族同胞的画面。
  2.设置情境,激发读书兴趣。蒙古包里摆上了热乎乎的奶茶、香喷喷的手抓羊肉……你们想去做客吗?熟读课文,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
  3.分角色表演本段内容。
  (五)学习第五自然段。感受蒙汉两族人民狂欢的欢乐气氛。
  1.看画面“联欢”。(课件出示)
  2.出示诗句,再次体会含义,加深理解。
  3.多媒体出示“碧草斜阳”图,想象“话别”的场面,两人一组进行对话练习。
  五、拓展延伸,升华内心感受。
  假如你是个导游,在前往草原的车上,你怎样向游客介绍草原的美好景色和风土人情,让游客对草原产生向往之情。请结合课文和自己了解到的有关情况,写一份解说词。
  教育反思:
  成功之处:
  一.借助媒体,进入美的意境
  利用多媒体富有表现力的特殊功能,一下子把“草原风情”——草原上的精华景点场面呈现在学生面前,由于本班学生绝大多数没见过草原,因此教学时,我采用多媒体教学。导入时,通过用多媒体播放草原风景图,再配上一首乐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感受草原的美。使学生很快陶醉在大自然的景色美和音乐美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品读课文,抒发美的情怀
  上课的过程中,我努力让自己的情绪感染学生,通过自己投入地诵读,让孩子们感受本文的语言美,感受课文中作者描述的内蒙古草原的美丽景色。借助音乐,以及与文字内容相符的美丽的草原图片,学生走进语言文字里了,就如身临其境一般来到了草原,和作者在交流感受着草原的无限秀美。然后,我抓住重点语句,如“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绣上的白色大花、翠欲流”等,通过学生的朗读并结合图片让学生感悟、理解。学生通过情感体验,对“文章内容、思想感情、语言文字”产生了自己的读书见解,对草原的景美、作者的语言美有了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学生经历了这一读书过程,心中自然产生了诸多感受,再安排配乐吟诵这个环节,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把优美的画面、真挚的情感朗读出来,用有声语言再现美,表达美。多媒体的应用,减少了繁琐而徒劳无功的讲解,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启发想象,联想美的画面
  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再启发学生根据积累语言文字想象的画面,唤起学生的直观表象,教学“小丘”“一碧千里”这是一个从语言到表象的体验过程,因为美的本身是悟。在一次次的感悟中,把语言美和自然美融为一体。
  存在的不足:
  1、对课文中词语的理解过细,以致教学中时间比较仓促,最后有些“草草收兵”的感觉。比如对重点语句中“渲染”和“勾勒”的理解,时间用得过多。
  2、由于制作水平有限,不能根据学生回答相机调出图片,只能按照固定顺序出示图片,教学显得不够灵活。
  3、反馈时提问的面不够广,优等生,中等生提问次数多,没有照顾到后进生。

  草原教案 篇2
    目的要求:
  1、精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感受春天早晨大草原的美丽风光和牧民的勤劳、快乐。
  网络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多媒体播放草原风光片。
  导语:那还等什么,咱们赶快学课文吧!
  二、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自读全文。
  ㈠学习第1自然段。
  1、谁来给我们读一读。
  师:你觉得她哪些词读得特别好?
  2、细品第一段。
  ⑴抓住啪!啪!、响亮等词学习第一句。
  ⑵抓住铺满、新绿、醒来了等词学习第二句。
  3、自由读词、读句。
  4、指名读这段。
  5、学生有感情读齐读这段。
  导语:当黎明到来的时候,随着牧民鞭声的响起,宁静的草原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热闹的草原是什么样的呢?
  ㈡学习第2自然段。
  1、自由学习这段(可以左右交流、探讨)
  点击草原之旅中的视频,边看边体会草原的热闹。
  2、相机教学。
  读过课文,看过录象,你从哪儿感受到了草原的热闹?
  羊多,羊欢
  ⑴从文中哪几个词语感受到的?
  抓住:一只只、涌出、羊群体会羊多。
  ⑵出示:涌出、蹦跳、奔向
  ⑶读好涌出、蹦跳、奔向,体会羊儿当时有多么快活。
  ⑷男生、女生比赛读这句。
  ⑸用上这3个词,说说我们前不久学校举行的放风筝比赛的场面。(同桌交流后发言)
  师:我校一年一度的放风筝比赛开始了,我们(涌出)了教室,(蹦跳)着(奔向)大操场。
  师:你当时开心吗?快活吗?
  ⑹让我们再来有感情地读读这句,感受一下羊儿急于冲出圈门奔向大草原时的开心、快乐。
  导语:真是群自在、快乐的羊啊!
  牧民乐
  ⑴小朋友,看了那些骑着骏马,英姿飒爽的牧民,你想说点什么?
  (真快;好威风;骑马技术高;高兴)
  ⑵请你自己读读第二句,看看你能把牧民那开心劲儿读出吗?
  ⑶指名多人读。齐读。[
  此时的草原是多么得欢快、热闹啊!羊儿欢,人更欢。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段。
  ㈢学习第3自然段。
  ⑴师范读,要求:一边听一边想: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看羊群图片,播放牧羊人的歌声)
  ⑵(我看到了羊群),那一群群羊儿像朵朵白云在飘动什么地方像?
  自读这句体会。
  ⑶师:羊儿成群的散布在草原上,慢慢地移动吃草,远远望去还像什么?左右交流后指名。
  ⑷(听到了歌声),歌声忽远忽近,在大草原上空来回飘荡,这就是回荡。
  ⑸这是怎样的歌声?
  ⑹指导读好这段,语速放慢,声音渐渐放轻,学着老师的样指名读。
  ⑺在牧羊人悠扬的歌声中,有感情地齐读这段。
  三、指导背诵。
  导语:多美的一幅景象啊!小朋友,这么美的大草原,这么美的课文,我们把它印入脑海,好吗?
  师:选你最喜欢的一段背一背。可以一个人背,也可以和边上的小朋友一起背,比比谁最有感情。
  (相机)喜欢这段的起立背。
  四、指导习字。
  ⑴出示:牧、原这两字。想想你有什么好方法记这两个字,介绍给大家。
  ⑵你认识了谁?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⑶多媒体讲解各字,并指导学生书写。
  五、拓展延伸。
  导语:这堂课小朋友学习得真认真,李老师奖励大家去大草原游览一番。(播放《赛马》)让我们骑上骏马,跟随牧民一起去大草原吧!(做起动作,甩起鞭子,喊起来。)
  师:点击草原之旅。自己浏览图片,想看什么就点什么。小朋友们,尽情地享受这次草原之旅吧!
  学生自由操作,浏览。
  六、布置作业。
  任选其一,可以找好朋友一起完成,也可回家同爸爸、妈妈一起完成。
  1、涂一涂:学习了课文,大草原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地印象吧!请你到小画板中,帮这幅《草原的早晨》涂上颜色,再把它贴到畅所欲言的涂一涂中。
  2、贴一贴:请你动起小手,到网上搜索漂亮的草原图片,再把它贴到畅所欲言的贴一贴中,让大家一块儿来欣赏吧。
  师:草原之旅即将结束,我相信每个小朋友的感触都很深,让我们在这优美的音乐声中结束本次草原之旅吧!

  草原教案 篇3
    草原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3.读懂课文,在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4.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
  1.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动情景。
  2.具体体会课文中静态、动态描写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句子。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检查预习情况,学习生字新词,质疑问难。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3.理清课文层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新课
  1.谈话:我国北部的内蒙古自治区有宽广无边的,景色优美,牛羊成群。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2.观看《》电视教材,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和意境。
  3.学生简单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布置预习
  1.学习生字新词,注意生字的音形义。
  2.读读课文,想想作者笔下的是怎样的景象。
  3.画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和含义深刻的句子,试着体会这些句子的意思。
  4.找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三、检查自学,质疑问难
  1.读生字组词,并读读生字在文中的句子,注意正音。
  组词:
  骏( ) 俊( ) 竣( ) 限( ) 驰( )
  峻( ) 唆( ) 梭( ) 垠( ) 弛( )
  蹄( ) 茶( ) 貌( ) 杯( ) 跤( )
  缔( ) 荼( ) 藐( ) 怀( ) 胶( )
  2.理解词语。
  3.质疑问难,现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四、理清课文的线索
  1.自由读课文,思考:作者初到和快到目的地时,看到景象是怎样的?
  2.理清课文线索
  默读思考:本文是按作者进入以后的经历事情的顺序来叙述的。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写了几个意思?
  3.交流、整理:
  (1)美景
  (2)欢迎远客
  (3)亲切相见
  (4)热情款待
  (5)联欢话别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和词语。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4.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新词。
  2.读课文,说说每一个自然段讲了什么意思。
  二、学习第一段
  1.听师范读,边听边在脑海中勾勒画面。
  2.自由读、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哪一句话可以概括这一特点?
  投影出示: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再读这一段,说说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3.“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概括了的特点,那么作者是怎样写具体的呢?看图,默读这一段,画出有关语句,小组交流细细体会。
  教师适时点拨。
  4.朗读第一段,想象画面,体会作者的心情。画出有关词句,集中交流。
  5.再读第一段,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景物的特点具体描述的。
  三、学习第二段
  1.自由读第二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初入和走了许久后景色有什么不同?画出有关语句,集中交流。
  3.出示投影片:读句子,说说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什么?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来。
  分组讨论,教师点拨。
  4.有感情地朗读,深化理解。
  四、学习第三段
  1.默读第三段,说说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主客见面时那真挚的感情。
  2.指导朗读第三段。
  五、学习第四段
  1.自由读,思考: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款待客人的?把你体会最深的一点讲给同学们听。
  2.请学生朗读,同学们边听边想象画面。
  六、学习第五段
  1.齐读最后一段,谈谈你的感想。
  2.反复朗读“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说说你的理解。
  七、总结
  总结全文:本文通过写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表现了民族团结的精神。
  八、布置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教案点评:
  课文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访问记。文章记叙了作者到内蒙古访问时所看到的优美景色和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远道而来的汉族同胞的动人情景,反映了蒙汉两族人民团结友好的深情厚谊。在初读的基础上,理清课文的线索。然后借助录音、录像、图片,结合对课文重点词句的品味,逐段领略的自然之美和人情之美。教学的重点放在:1、让学说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2、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祖国的辽阔美丽,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

  草原教案 篇4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文字优美,内容新颖的散文。写的是早晨,草原从睡梦中醒来,牧民们赶着羊群去放牧的情景,展现了草原一片繁荣兴旺的新气象。
  全文共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草原在黎明的鞭声中醒来。第二自然段写牧民们赶着羊群奔向划原。第三自然段写牧羊人在远处放牧的情景。插图形象地再现了课文内容,可供学生观察,想像,以加深课文内容的感受。
  二、教具安排:
  插图、卡片、生字卡、田字格
  三、教时:
  3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认识新偏旁(二)重点、难点、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这一学期,我们学过《小池塘》、《春到梅花山》之后,知道了什么?
  (春天来了,农村的池塘美了,梅花山梅花盛开,也很美
  2、小朋友们,我们今天再到草原去看看,那里春天的早晨怎么样呢?
  (板:草原的早晨)领读:
  师:我国的内蒙古及两部黄土高原,有杂草丛生的大片土地,间或杂有耐早的树木,适应放牧牛羊。
  3、说能说说记住“原”学的办法。
  (教“厂”字头)
  二、初读指导:
  1、引导看课本上的插图,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
  (牧民们骑在马上,挥舞着鞭子,羊儿蹦跳着向前奔)
  另一幅图上画了些什么呢?
  (牧民们骑在马上,照看羊群;一群群羊儿在草地上吃草)
  2、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①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②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3、检查自读情况
  ①指读一节
  出示啪、鞭、打破、黎明、宁静、铺满、新绿
  这些词中哪些词语的意思已经懂了,交流
  小结:
  黎明:天快要亮或刚亮的时候
  宁静:安静
  新绿:刚刚出现的绿色。
  ②指名读第二小节
  出示带有生字词的语句:无边的草原,牧民们跨上骏马
  交流:“无边的草原”说明草原怎么样?(草原大,看不到边)
  “牧民”是牧区中靠畜养和放牧羊,牛生活的人。
  “骏马”指好马,走得快的马。
  问:/“牧民们跨上骏马”是什么意思?
  (3)指名读第三小节
  出示生字词:远处,飘动。
  (4)复习巩固生字词
  ①认读
  ②结合认读生字教新偏旁
  三、作业
  1、读读,写写下面的生字词
  草原 打破 新绿 无边 牧民 远处 飘动
  想想怎样记住这些生字
  2、写出下列新偏旁的字:“扌”字旁 ( )
  “文”折文旁( )
  “厂”字头 ( )
  3、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的: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另写生字
  二、教学重点、难点:
  背诵课文,另写生字
  三、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
  (1)出示卡片,指名认读词语
  草原 打破 新绿 无边 牧民工 远处 飘动
  (2)听写,说出“处”“牧”“原”的偏旁
  (3)指名朗读课文
  四、精读训练:
  1、第一自然段
  ①思考:这一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季节,什么时间的事:
  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季节:春天 新绿铺满草原)
  时间 早晨 黎明
  ②口头填空:
  鞭声打破 宁静。 草原醒来了。
  (3)自由讨论并交流:“草原醒来了”,是什么意思?
  (春天来了,天气转暖,草也露出了新芽,就好像草原睡了整整一个冬天,现在醒过来了)
  (夜,静悄悄的,草原也跟着人们一样睡着了。早晨,人们开始了一天的工作,草原由静到动,就像醒过来了。一样)
  指导:响亮、黎明、新绿。
  2、第二自然段:
  ①想一想:这一段写了什么?(板书:羊儿牧民)
  ②再读课文,准备口头填空:
  羊儿涌出了圈门, 奔向 草原牧民们 ,追赶那 。
  ③交流:一只只:羊儿多
  蹦跳着:羊儿欢快
  无边:草原大
  跨上:牧民怀着欢乐的心情
  ④这一段写羊儿多,牧民欢乐,感情朗读。
  3、第三自然段
  ①只有一句话,谁会谁读
  ②写草原上羊儿多,牧民欢乐
  ③作者为什么说“一群群羊儿像朵朵白云在飘动:
  (羊、云都是白色的,并不断移动,它们有相似的地方)
  三、课文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作业: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 )鞭声 ( )草原
  ( )羊群观点 ( )清香
  2、照例子填空:
  一( )春雷 一( )气
  一( )白鹅 一( )小船
  3、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的:
  学写新字词
  完成有关练习
  二、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写好生字
  三、教学难点:
  认真书写
  四、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
  (1)出示生字词
  草原 打破 新绿 无边 牧民 远处 飘动
  五、部诵指导:
  ① 的 ,打破了 。 草原醒来了。
  ② 羊儿 圈门, 奔向 。牧民们 ,追赶那 。
  ③ 羊儿像 在飘动,蓝天下回荡着 。
  练习背诵
  写字指

  草原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1、欣赏《草原放牧》
  2、舞蹈练习
  3、创作活动:蒙古旅游。
  教材分析:《草原放牧》是选自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作者吴祖强、王燕樵、刘德海写于1973年。乐曲采用琵琶协奏曲的形式一方面充分发挥琵琶的丰富表现力,同时又运用管弦乐队交响乐的丰富表现手段,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是乐曲一段。由两个对比主题组成第一主题是主要主题,着力刻画“小姐妹”欢快、活泼的情景。E羽调,3/4拍子。第二主题是描写草原放牧的另一侧面,抒发内蒙人们对家乡草原的热爱,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
  教学目标:
  1、情感与价值目标:通过歌曲的学唱,使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通过欣赏歌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集体,勇于战胜困难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欢快活泼的音乐情景中,聆听和演唱《快乐的节日》,通过欣赏《草原放牧》,表现了祖国的新一代热爱社会主义,热爱集体,勇于战胜困难的动人形象。
  重点难点:
  欣赏《草原放牧》,体会乐曲意境。
  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及课件、画画工具等。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体验教学法、律动教学法。
  设计理念:
  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学生通过学习中国民族音乐,将会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这就是新课标下音乐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之一。那么,如何在短短的40分钟时间,让学生热爱自己祖国的民族音乐,让学生通过欣赏增进感情?本课试图在欣赏过程中探索以感受、体验及教师的有效性提问为主的音乐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1、谈话引导:你们喜欢蒙古吗?那就让我们一起去那些辽阔的大草原看看吧!(播放《蒙古人》音乐)
  美的音乐,美的声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使学生身临其境。
  2、引导学生自由发言,交流自己所听到所想到的。
  3、猜谜:有一句诗叫“犹抱××半遮面”,你们能猜到是什么吗?(媒体出示谜面)
  4、引导学生猜出谜底——琵琶,并进行评价。
  在此我用谜语导入提问,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从感情上激起学生与教材的共鸣。
  5、画草原放牧的场面。师:你能将刚才所想的画下来吗?背景音乐为《草原放牧》。
  6、展示作品。
  新课程中强调音乐要让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敢于当众表现自己。在此我创设情景,在教学中给孩子提供表演和表现的机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欣赏乐曲 深化主题
  1、初听,教师提问:你觉得这首乐曲情绪怎样?
  2、介绍弹拨乐器琵琶,提问:你知道中国民乐中弹拨乐器还有哪些吗?它们都有什么特征?实物出示琵琶,加深印象。学生观察,提问:你知道它有哪些特征吗?通过实物观看及课前搜集的有关弹拨乐器的介绍,引导学生说出它的特征。
  3、复听乐曲,区分两个主题音乐的不同。
  4、分段欣赏,思考两题,组织学生讨论。学生四人小组通过欣赏解决课后的两个问题
  5、再听,教师介绍几个简单的舞蹈动作,师示范,生跟学,并跟着音乐进行简单的律动。
  6、跟着旋律,哼唱两个主题。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歌曲内容,在本课教学中我安排了多次反复的欣赏,并在欣赏的过程中通过有效性的提问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在欣赏的过程中,加入舞蹈的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中能够动起来,同时也加深了对乐曲的喜爱。
  三、拓展乐曲 想象创造
  1、创设情境
  师:昨天晚上,龙梅和玉荣给我捎了一封信,邀请我们班的同学去蒙古做客。你们想去吗?然后用“可怎么去呢?”引导学生积极讨论发言。同桌相互讨论,为“怎么去?”出谋划策。
  2、师:我们坐火车去吧!她们为我们准备了好多节目,你们想看吗?
  3、欣赏《蒙古人》《青藏高原》。生听,会唱得可以跟唱。
  4、多层展示,尽情表现。学生采用唱、画、说的形式在《草原放牧》的音乐中结束上课。
  新课标提出,应该尊重艺术作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欣赏艺术的习惯,感受不同风格的音乐。通过提供开放式和趣味性的音乐情景,引导学生进行以即兴式自由发挥为主要特点的创造活动,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获得审美愉悦,给学生创设即兴创造的.平台,让学生大胆创造,尽情表现。

  草原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和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2、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2、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1、谈话:
  同学们,你们去过草原吗?
  (没有。)
  在影视中见过吗?
  (见过。)
  谁来向大家介绍你所了解的草原?
  2、指名几个学生回答。
  3、导入新课:
  看来大家对对草原的了解还真不少。下面,让我们随着著名作家老舍走进草原,去浏览一番,领略那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族风情。
  二、初读感受美
  1、谈话引入:
  请同学们和邻近的小伙伴组成一个小旅游团,去草原浏览,切记不要走马观花,因为你们还有浏览任务呢。
  2、出示自学要求:
  ⑴ 草原上的什么最使你留恋?为什么?
  ⑵ 设计一种能使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汇报方式,如:
  画画、唱歌、朗读、从课外积累的知识等。
  3、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三、汇报交流美
  1、草原的美景:
  ⑴ 学生:浏览后,我们觉得草原的景色实在太美了。
  师:美在哪里呢?
  生:美在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 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师:你们想唱什么歌呢?《天堂》、《我爱草原》、《我的草原》、《草原之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有谁能唱几句吗?一句、两句都可以。
  教师播放VCD《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让学生观赏,要求学生用手打节拍,会唱的可以跟着唱。
  ⑵ 学生:我们小组也特别留恋草原美景,尤其是那地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绿和洁白的羊群。
  教师出示挂图指导学生看。
  ⑶ 学生:草原的美景让我们看也看不够。如果说要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我们觉得《敕勒歌》最恰当了。
  师:你能背给大家听听吗?
  (生背)
  ⑷ 播放《草原》的课文录相让学生观赏。
  ⑸ 朗读第一自然段:
  请大家选择第一自然段中自己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吧!
  学生自由读后,教师指名几个同学读一读,然后全班齐读。
  ⑹ 你们除了爱草原的美景,还爱什么?
  学生:我们觉得草原不仅景美,人更美。我还爱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
  师:从哪里看出蒙古族同胞热情好客?
  生答(略)
  (欢迎远客、亲切相见、热情款待、联欢话别。)
  ⑺ 练习表演:
  学生先读课文的有关段落,选择一个场景自由练习表演,再指名上台表演,表演后引导学生进行赏析性的评价。
  ⑻ 从他们的表演中,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民族团结、蒙汉情深)
  ⑼ 是呀!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临别之际,作者发出了这样由衷的感叹。谁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四、拓展延伸创造美
  1、在我们即将离开草原时,你最想说什么?
  2、指名学生说说。
  3、作业超市:
  ⑴ 画:
  草原的美景。
  ⑵ 拍:
  草原的风光。
  ⑶ 说:
  向他人介绍草原。
  ⑷ 写:
  自己家乡的美景和风俗习惯。

  草原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8个生字,田字格前面的8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5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春天早晨大草原美的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欢乐。
  【课时计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谈话:
  同学们,几天来,我们跟着春姑娘游了风光秀丽的太湖,逛了花儿盛开的梅花山,认识了顽强生长的春笋,了解了不同状态的雨点。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新的地方。
  2、板书课题: 5 草原的早晨
  3、解题:
  ⑴ 学习生字:原
  ① 指名呼读音节:yuán
  复习整体认读音节。
  ② 教学厂字头。
  ③ 指名说说怎样记住原。
  引导用熟字记忆。
  ④ 谁能用原组成另外的词?
  ⑵ 师述:
  大草原是我国西北边疆地区放牧的地方。那里风光非常优美,那里的人民特别勤劳。当春天到来的时候,那里的景象更不一般,尤其是在春天的早晨。下面请小朋友们看图。
  二、引导看图,教学部分生字词
  1、出示幻灯片: 图片内容:草原无边无际,绿草如茵。近处,羊儿涌出圈门,牧民跨马追赶羊儿;远处,羊群与白云相连。
  2、看图听配乐朗诵,边听边思考:
  ⑴ 从图上看,你觉得草原怎么样?从哪儿看出它很美、很大?
  ⑵ 图上有谁和什么?
  ⑶ 牧民们在干什么?
  ⑷ 羊儿怎么样?
  3、讨论上述思考题,相机进行词语教学:
  ⑴ 无边:形容很大,没有边际。
  看图理解。 无与元比较字形。
  ⑵ 铺满:指名拼读音节,举例理解。
  ⑶ 牧民:专门从事放牧的人。
  ① 牧:教学牛字旁。
  ② 民的笔顺。
  ③ 要求学生用民扩词。
  ⑷ 骏马:指好马
  指名拼读音节:jùn
  ⑸ 远处:
  ① 指名拼读音节:yuǎn chù 。强调远是整体认读音节,chù 是翘舌音。
  ② 远与运比较。
  ③ 处与外比较。
  ④ 引导学生用这两个字组词。
  三、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
  要求:碰到不认识的字多拼读几遍,把难读的句子画下来,多练几遍,一直到读通顺为止。
  2、检查自读情况:
  ⑴ 卡片抽读:啪、打破、欢乐。
  ⑵ 指名试读课文:
  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⑶ 领读几个长句子:
  第1自然段的第二句,第2自然段提醒学生注意停顿的地方。
  四、写字
  1、处是左下包右上的字;原是左上包右下的字。
  2、教学处的偏旁。
  3、引导学生分析田字格里的字,要求把结构写匀称。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强调读准民、处
  2、指名分段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1自然段:
  ⑴ 指名读课文。
  ⑵ 思考讨论:
  ① 这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季节的事?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理解词语:铺满新绿。
  师述:因为冬天里,草原一片枯萎,春天到了,小草发芽了。草原上又绿了,而且绿色铺满一地,所以说是铺满新绿。
  ② 黎明和宁静是什么意思?
  黎明:天刚亮的时候。
  宁静:举例理解。
  ③ 黎明前就发出了响亮的鞭声,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牧民起得早,说明他们很勤劳。
  ④ 随着鞭声的响起,草原上会出现什么现象,课文中是怎么说的?
  随着鞭声的响起,草原上可能会出现马儿的叫声,牛儿、羊儿的喊声,大人、小孩的说话声,草原上顿时热闹起来。课文中说草原醒来了。
  ⑤ 看图听录音,进一步理解句意:
  图上先出现宁静的、铺满新绿的草原,接着出现牧民的鞭子,最后出现马牛羊人在活动的情景。与之相配的是舒缓低沉的音乐,接着是啪!啪!的鞭声,最后是各种动物的叫声和人的吆喝声。
  ⑶ 指导朗读。
  2、细读第2自然段:
  ⑴ 指名读课文:
  读后说说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相机板书:
  羊儿涌奔
  牧民跨追
  ⑵ 进一步理解第一句话:
  ① 引导学生比较一只和一只只、旋和涌、走和奔有什么不同。
  ② 比较句子:
  羊儿涌出了圈门,奔向草原。
  一只只羊儿涌出了圈门,蹦跳着奔向无边无际的草原。
  指名读句子,说说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哪一句好,好在什么地方?
  第二句话好,一只只、涌写出了羊儿的多,蹦跳着写出了羊儿的欢快,无边写出了草原的大,第二句话比第一句话明白、具体。
  ⑶ 进一步理解第二句话:
  哪个词说明牧民的动作非常熟练?
  跨上、追赶说明牧民的动作熟练。 指导朗读。
  3、细读第3自然段:
  ⑴ 指名读课文:
  读后说说远处有什么?
  板书:像白云
  ⑵ 课文中把羊儿比成了什么?
  一群群和一群意思有什么不同?
  朵朵可以改成一朵吗?为什么?
  课文中的飘动是什么意思?
  ⑶ 看录像,体会意境:
  录像内容:与天地相接的地方,羊群移动,野花盛开,绿草如茵,牧民的歌声在经久不息地回响。
  ⑷ 指导朗读。
  三、作业 1、练习写生字:无、民
  无、民都是独体字,书写要居中。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指名说说下列字的书写笔顺:
  无民
  二、总结课文,指导背诵
  1、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2、春天的早晨,草原上是什么样的?牧民们怎么样?
  3、指导背诵:
  ⑴ 帮助学生理清线索脉络:
  时间线索:鞭声响起草原醒来羊儿出圈 群羊如云
  空间线索:醒来的草原近处远处
  ⑵ 指导学生练习背诵。
  三、教学部分生字字形,指导写字
  1、打:引导学生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记忆。
  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左高右低。
  2、牧:左右等宽、等高。
  四、作业
  1、在书上描红。
  2、抄写生字词两遍。
  3、口头填空:
  ( )的鞭声 铺满新绿的()
  ( )的羊群 朵朵飘动的()
  4、练习用飘动说一句话。
  〖板书
  5 草原的早晨
  羊儿 牧民
  涌 奔 跨 追
  像白云 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