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文网
导航:网站首页 >

有关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范文集合【五篇】

时间:2024/3/3 11:33:00
 
机会不会主动找到你,必须亮出你自己。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有关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范文集合【五篇】,欢迎大家阅读和收藏一下噢。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1
    一、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科书第8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9+几》例1第88-89页。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知道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比较简便,学会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能正确计算9加几。
  2、在探索9加几进位加法的过程中初步渗透转化10加几的转化思维,培养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
  渗透转化思想;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四、教学难点:“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我们的学校要开运动会了,你们想去看一看吗?(想)那就和老师一起来闯关吧!
  (复习)
  1 、口答;2能分成1和几?5能分成1和几?4能分成1和几?6能分成1和几?7能分成1和几?
  2.说得数:9+( )=10 9+1+2=? 9+1+6=? 9+1+4=? 9+1+3=? 小朋友们,我们已经顺利的闯过了俩关,那就让我们到运动场上去吧,那里的运动会已经开始啦!你们想去看一看吗?[出示校园运动会场景图]
  (二)探究新知:
  1、利用主题图,学习例1. 1.
  师:运动会上的比赛热闹极了,请小朋友们认真的看一看同学们都参加了哪些项目? (举手回答;有踢毽子的、有跳绳的、有跑步的、跳远的、)看来大家都是爱运动的孩子。
  2.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这些运动员参加比赛很辛苦,于是学校服务队的小朋友给这些运动员准备了好多好多牛奶(出示牛奶画面),已经送走了一些,请大家帮小朋友们数一数现在还有多少盒没送?(也就是说现在一共有多少盒牛奶?)
  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能告诉老师吗?
  [交流汇报]:
  老师请一位勇敢的小朋友举手说你是咋样数的? (一盒一盒的数,1、2、3、4、5、6、7、8、9……12、13共13盒。) (接着数的方法;盒子里已经有9盒,然后接着数10、11、12、13、共13盒。) (凑十法:把外面的一盒牛奶放在盒子里,凑成10盒,10盒加上剩下的3盒,一共是13盒。)
  (2)该怎样列式呢?
  ①根据学生回答板书9+4=13 [ 多媒体出示牛奶凑10法图] 演示凑10法转换过程法{从外面拿一盒放到箱子里,把箱子里凑成十盒;加上外面的三盒就等于13盒}(演示把箱子外面的一盒放入箱子里,直观形象,易于学生理解“凑十法
  ②在白板上画图,让一孩子上台圈一圈,加深理解“凑十”。小结:同学们刚才我们用来计算的9加几的方法在数学中就叫“凑十法”,也就是把没学过的9加几变成我们已经学过的10加几来算。(9加几→10加几)
  (3)巩固“凑十法”;
  (4) 出示“凑十法”法则 ;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谁会读;
  (二)利用身边的资源学习几加9(跟例1调换加数的位置,明确分出来的1要和9在同一边)
  师:同学们,老师星期六写了5封表扬信,星期天写了9封表扬信。这两天一共写了多少封表扬信呢?(板书:5+9=)
  ⑴5+9等于多少?
  (2)探讨:5+9的计算方法.
  (3)学生交流计算方法:
  (4)规范格式。强调:分出来的1一定要和9在同一边。
  (三)巩固
  课本89页做“做一做” 在书本上完成,抽查展示,并作讲评。
  (四)全课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
  (五)板书设计:
  9加几 (分1给9凑成10) 9+4=13 5 + 9 =14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2
    一、班级情况分析
  这一学期我担任一年级2班数学课的教学任务。学生在幼儿园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养成不够好。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工作重心,要让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二、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准备课:数一数,比多少;位置:上、下、前后、左右;1-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一);6-10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 ;数学乐园;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总复习。
  2、教材编写特点:
  (1)根据《标准》调整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更丰富的知识。
  (2)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己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3)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是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4)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5)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6)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7)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8)安排实践活动,是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9)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三 、教学目标
  (一)知识方面。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  一、基本情况
  本班共有26人,其中男生16人,女生10人。从整体上看,大多数学学生思维活跃,课堂上能够积极参与,对数学学习有很高的兴趣,部分学生的语言表达比较好,能够完整、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见解。班中部分学生的听讲习惯不是很好,注意力很难集中,不能很好控制自己的行为和语言,对于一些特殊的学生,要走加大和家长的沟通,了解孩子的各方面情况后,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的内容和我县的实验情况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这四个方面确定全册的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立体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一)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比较数的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与20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0-20各数。
  2、初步了解数位和计数单位:知道个位、十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4、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初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
  5、认识符号“>”、“教学重点、难点
  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内容都不多,但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方法与措施
  1、认真研究《标准》和教科书,改变教学理念,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寻找学生熟悉的数学生活,使之进入课堂。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4、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5、注意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6、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4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两个班级的数学。因为一年级的学生刚踏入小学,对小学生活还不适应,学生的行为学习习惯都没有形成,所以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学习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
  二、全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一),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20以内进位加法,总复习。认数和计算,比较多少、认识立体图形,以及初步认识钟面,使学生获得数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三、全册教学要求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7、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8、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全册教学重点、难点
  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识数的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五、改进教法提高教学质量的设想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
  六、课时安排
  (一)准备课:数一数(1课时)
  (二)准备课:比一比(2课时)
  (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10课时)
  1.1~5的认识(3课时)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5课时)
  3.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2课时)
  (四)认识图形(3课时)
  (五)6~10的认识和加减法(20课时)
  1.6、7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
  2.8、9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
  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4课时)
  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4课时)
  整理和复习(2课时)实践活动:数学乐园(1课时)
  (六)11~20各数的认识(4课时)
  1.数11~20各数、读数和写数(2课时)
  2.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2课时)
  数学乐园(1课时)
  (七)认识钟表(2课时)
  (八)20以内的进位加法(11课时)
  十、总复习(4课时)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5
    一、学生情况分析
  我带一(9)班的数学。虽然大部分入学前,接受过学前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天真可爱,对学校的一切都觉得好奇,从“游戏”到“学习”的转变,使他们对“学习”这回事更是似懂非懂,特别是在新鲜感过后,同时也对学习存着一种压力。他们有着儿童散漫、好动的天性,有着极强的可塑性。这些孩子大部分家里都很宠爱,养成了他们的任性、自私、娇气、自我等一些不良习惯。大部分孩子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行为习惯比较随意,有的上课把脚放在凳子上的。因为是刚进入一年级进行学习,课堂常规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过程,怎样收拾书包、怎样摆放上课用的学习用品、怎样举手回答问题、什么是课堂作业、什么是家庭作业、怎样记家庭作业,上课什么时间能交流等等,都是需要孩子在这个学期里所掌握的,所要形成习惯的,特别是良好的听、说、读、写和独立思考的习惯,都是需要我们开始进行引导和培养的。这些孩子对数学有很强的学习欲望的,有较好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这一学期以在课堂上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动静结合,多表扬鼓励,不断强化学生的课堂常规,保护、发展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工作重心。
  二、知识结构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数学乐园、总复习。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以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的立体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位置,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综合与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全册重、难点:
  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
  五、全册课时安排:
  1、准备课数一数比一比……………………约3课时
  2、位置………………………………约3课时
  3、1—5的认识和加减法…………………………约10课时
  4、认识物体和图形…………………………………约3课时
  5、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约21课时
  6、11—20各数的认识………………………………约4课时
  7、认识钟表………………………………………约2课时
  8、20以内的进位加法………………………………约12课时
  9、总复习…………………………………………约4课时`
  六、完成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学习的常规、培养和训练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从摆放学习用品起,怎样听讲、怎样书写、怎样记作业,以及简单的检验作业的方法等都是学习习惯的内容。课堂上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建立一个良好的开端,以后的学习中仍应充分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将这一目标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
  2、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
  学生刚刚入学,对一切都很陌生,教学是要注意根据孩子年龄特征,设计一些孩子感兴趣的环节,如游戏,故事,比赛等,注意从生活中找素材,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教学中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丰富学生的感性积累,发展学生的数感和初步的空间观念。通过提供具体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活动,鼓励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
  3、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教学。
  刚入学的学生个体差异相对较大,可能有些学生已经不同程度地具备了一些简单的数学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和进度做适当的调整,创设丰富有趣的学习活动,以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应从学生的发展状况和具体需要出发组织教学,既关注个体又不影响全体。
  4、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比如教学10以内的加减法时,大部分孩子已经会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但不能够把题意表述清楚,所以教学时重点就要放在培养孩子口头表达能力,让他们把话说完整;提高孩子的计算速度等。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5、做练习、写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巩固知识、习得技能的必要环节。
  (1)、发现困难生要及时帮助,利用各种形式激发兴趣。
  (2)、积极开发学生对学习兴趣,利用情境培养学习数学的愿望。
  (3)、鼓励学生多提问,多发言,对优秀的表现要及时表扬,利用奖章制度树立班级学习榜样,结合班级的评比制度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