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文网
导航:网站首页 >

教学设计方案集合【5篇】

时间:2024/3/3 11:33:00
 
很现实的一句话:你得有足够的实力,你的原则和底线才会被人尊重。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集合【5篇】,欢迎大家阅读和收藏一下噢。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楚雄开发区永安小学 蔡丽媛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词,初步理解“倒竖蜻蜓、瞅”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介绍了哪些动物表演。
  3、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马戏团里的动物表演得精彩有趣,都是演员们精心训练的结果。
  教学重点:通过品词析句欣赏3种动物表演的特点。
  教学难点:仿照课文二三四段的写法,仿说一段话。在语言实践过程中学会运用语言。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分享:请同学们欣赏小动物表演的节目。
  一、谈话导入 , 揭示课题
  1、刚才这些小动物表演的节目叫做“马戏”。
  出示“_________的马戏”进行句式训练。把学生说的词语写在黑板上。
  2、揭示课题
  ①找一找这些词语中哪个最好,说说为什么?(精彩)
  ②板书“精彩的马戏”,朗读揭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自读课文,读准生字和新词的音。
  2、反馈检查:读词语。
  三、再次朗读,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动物的表演?动笔划下来。
  2、指名交流: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动物的表演?
  3、谁能用一句话来说一说这场精彩的马戏都有哪些节目?
  4、选节朗读
  ①你最喜欢这三个马戏节目中的哪一个呢?就请你选择这个马戏节目所在的自然段多读几遍。
  ②抽读,纠正字音,指导长句停顿。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读一读第二自然段,划出猴子表演节目的句子。指名交流。
  2、指名学生朗读。
  3、教师:读着这两个句子,你觉得猴子爬竿有趣吗?
  你从哪里读出它的有趣呢?请你找找有关的句子或者词语来说一说。用△标出。
  4、交流中读:理解“倒竖蜻蜓”
  理解:好奇、瞅。
  5、研读第四句
  1)想象说话:如果你是观众,看着猴子那顽皮的样子,你会怎样?
  2)课文里是怎么写的?(哈哈大笑)
  3)朗读:让我们把观众的这种快乐之情用朗读表达出来。
  6、分句读,理清结构。
  五、学习第三自然段
  自由读一读第三自然段,划出黑熊表演节目的句子。
  1、学生读课文,勾画句子,并交流并说说从哪个词看出精彩。
  理解:笨重、直立、小心移动
  2、女生读,男生表演。
  3、那样精彩的节目人们有什么反应?理解:哄笑。
  4、请用你们的朗读让大家体会到节目的精彩。全班齐读。
  六、学习第四自然段
  1、学生自学:山羊是怎样表演节目的?
  2、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随机分析:山羊怎么表演走钢丝的?
  4、比较句子:山羊在钢丝上走来走去。
  在细细的钢丝上,山羊像在平地上一样稳稳当当地走过来走过去。
  5、 山羊表演了几个节目?你是从哪个句子中读明白的。
  1)理解“绝技” 2)为什么山羊表演的是绝技?看图片体会。
  6、指导朗读。读出山羊表演的精彩。
  7、看了山羊这么精彩的表演,观众的反应是怎么样的?如果你是观众,你会怎么为山羊喝彩?
  8、齐读第四自然段。
  七、说话训练
  1、这三个节目都这么精彩,作者是怎么向我们介绍的呢?
  都是先写谁表演什么节目,再写怎么表演,最后写观众的反应。(板书:节目、特点、反应)
  2、马戏团的表演除了这些节目,还有哪些?你能像前面那样介绍下这些节目吗? (学生练习说话,教师指导。)
  3、动物们为什么能表演这么精彩的节目?
  八、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猴子爬竿 顽皮 哈哈大笑
  熊踩木球 笨重 哄笑
  精彩的马戏山羊走钢丝 出色 喝彩
  小狗做算术
  猴子骑车
  马钻火圈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更新教学观念是这次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我校的对学生进行多元智能培养的理论可以说是走在了新课程改革之前,走入了我们的课堂,它似一股新鲜的活力与新课改相融合,将课改的精髓与目标贯彻落实到教学的每一个步骤。我也将其渗透到我的教育教学过程当中,以备更好的完成新课程改革赋予教师的职责。
  我的基本教学观念:人类个体的智能结构是多元的,每个个体身上都至少存在着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等七八项智能,当今社会是个多元化的信息社会,它要求每个人多项智能的全面发展及个性、才能的充分展示。所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各项智能的发展,立足于提高学生的智能。在教学设计中确保给学生提供多样化和个别化的学习机会和学习途径,强调智能的情境性,营造丰富的有利于儿童与他人、与环境交互作用的学习环境。这样可以:
  1、学生成为自己主动学习的老师;
  2、使得学校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术专长和个人特长;
  4、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处世能力。
  我在本课教学中设立了几个培养目标:
  1、完成对知识的掌握理解:
  ⑴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⑵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
  2、多元智能的能力培养:
  ⑴ 让学生主动学习,做好充分的预习。
  ⑵ 让学生全面参与,创设身体运动与人际交往智能的培养情境。
  【授课时间】
  20**年10月8日。
  【授课地点】
  安达小学。
  【授课班级】
  三年四班。
  【教学手段】
  角色演读,体会感情。
  巧设疑问,升华感情。
  课外延伸,想想续写。
  【教学准备】
  课下预习,仔细研读,认真排演。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说话练习
  1、巩固词语:
  纸团 墙报 鞠躬 打量 吩咐 摆弄 胶卷 秘书 杂志社 转告
  2、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角色演读,体会感情
  1、以小组为单位,组长为导演,安排组员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第1~11自然段的内容。
  提醒:以课文内容为剧本,找出描写动作、神态的重点词语,边做动作边朗读。
  2、教师分组巡视、指导朗读、表演。
  3、挑选一组学生上台表演,根据表演情况,相机指导理解几处重点语句。
  ⑴ 点评学生表演的动作。相机理解鞠躬、打量、摆弄相机、赶紧站等词语。
  ⑵ 从小男孩咧嘴笑了到大哭起来,说说你表演时体会到小男孩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之情。
  ⑶ 抓住高尔基的反应,尤其是吩咐二字,展开讨论,体会到他对下一代的宽厚慈爱和关怀。
  ⑷ 引读第10自然段,注意高尔基的神态动作,指导读好句子: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让学生反复朗读好这句话,从中感受到高尔基多么想留住小男孩,帮助孩子拍成这张照片,实现他美好的愿望。
  4、练习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
  三、巧设疑问,升华感情
  1、提问:小男孩会回来吗?
  2、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联系全文,在课文中找出自己的依据。
  3、高尔基希望孩子来吗?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抓住不过、一定等词表示的前后态度上的转变,再次深切感受他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深深的爱。
  四、课外延伸,想想续写
  小男孩匆匆赶往高尔基的办公室,再次见面时他们会说写什么?做些什么呢?请你展开想想,接着往下编写这个故事,同学间相互交流。
  【教学回顾】
  本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多元化智能培养与新课程改革的融合与目标的落实,教学步骤的第一环节复习导入,说话练习,使学生的语言智能与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协调发展。角色演读,体会感情更是让学生个性体验、理解以外在的形式表现出来,一可以深层次的理解课文的内容与某些关键的词语;另外在各小组的排演过程中相互之间的评价,对角色表演的切磋,可以使学生人际间的交往进一步加强,也可凸现某些表现力强的同学的表演能力。课堂还给学生但老师的主导作用也没有忽视巧设疑问,升华感情,老师的巧设悬疑,又将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收拢,并进一步将思想感情升华到一个层次上来,使课堂环节,环环相扣,螺旋向上。在融洽和谐的气氛中做到了知情意的高度统一,也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融会贯穿于教学始终。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会写的字5个,会认的字2个。
  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平等,民主的思想感情和消除种族歧视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认识诗中有关字词。
  2.反复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感情。
  导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在世界上除我们黄种人,你还了解到了什么人种?你觉得他们一样吗?
  二、初读诗文,学习生字词。
  1.自读全诗,画出不认识的生字词和同学互学。
  2.教师通过不同的方法检测。
  3.同桌互相读文,达到读准读通。
  三、创设情景,引导理解诗文。
  1.配乐范读,学生感受。
  2.听完诗后你们有什么感受?从哪儿感受到的?
  3.根据学生所谈引导学生体会世界人们平等相处,幸福平等的感情,并切入朗读。弄懂你、我、他指的是什么?
  4.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进一步体会感情。
  四、学生交流资料,描述自己所见全世界儿童在一起载歌载舞的情景。
  五、总结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进一步有感情朗读诗文体会感情。
  2.指导学生会写5个生字和有关的词。
  3.背诵全诗。
  导学过程:
  一、导入学习。
  1.今天继续学习《最美的花束》一文,谁愿意给大家读读全诗。
  2.师生共同评价。
  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4.课文中的你、我、他指谁呢?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课文内容。
  5.自读全诗,练习背诵。
  6.指名学生背诵。
  二、引导学习语文天地中的读一读、填一填,会用________和________一样________。说一句话。
  三、指导学生写生字。
  1.观察生字表中的字,提出难写的字。
  2.教师示范:冠、漆。引导学生说出怎样记住这个字。
  3.对于冠,同学们还有什么发现呢?
  4.学生练习写字。
  四、布置作业。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读10个词语,能展开合理想像,学会模仿编诗,学会自编动作。
  2、过程与方法:运用听读识记方法,采用以图导义的手段,培养孩子们倾听习惯,激励孩子的学习兴趣,促发孩子自主思考,自主发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孩子从“小家”到“大家”的感悟、体认,联系生活经历,初步感知“家”的`概念,意义和作用,渗透爱动物,爱自然,爱祖国的教育。
  二、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师出示几个不同地方的人所住的“家”的图片让学生进行欣赏,师简要说明。 师:你们觉得这些房子怎么样? 生:这些房子很漂亮。生:这些房子都不一样。生:这些房子让人看了忍不住想进去瞧一瞧。 (学生很少看到这么美的房子,忍不住发出赞叹,教师有意创造一个艺术氛围,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提高了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在头脑中逐渐形成一个艺术美的雏形) 师:同学们,刚才你们领略了不同地方的人所住的家,那你们知道吗?不仅我们人有不同的家,白云、小鸟、鱼儿也分别有不同的家,你们知道他们的家在哪儿? 生:白云的家在蓝天上。生:小鱼的家在河里。生:小鱼的家在大海里。生:小鸟的家在森林里。生:小鸟的家在树上。生:燕子的家在屋檐底下。
  (二)多种形式,读通课文 师:同学们讲得真好,让我们一起看看书本是怎么写的?首先,我们来听听录音。 1、配乐听朗读 师:请同学们闭眼边听边想像:你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或好像看到了什么? 生:我听到鸟儿在林间唱歌。生:我好像看到小鱼在河里游来游去。 生:我好像看到种子在发芽…… (通过配乐听朗读,为孩子们创造了一个放飞思绪的自由空间,在轻柔、愉悦的曲调感染下,学生们真切地“听到了”、“好像看到了”,有了强烈倾诉的欲望。) 2、游戏 师:这是什么?(一个个出示图片,白云、小鸟、鱼儿、种子)生(集体回答) 师(出示这四个词语)引读,强调轻声读法“鱼儿”。 师:这些小家伙很贪玩,太阳下山了,它们却迷路了,找不到自己的家,你们能帮帮它们吗?(出示背景图,让学生贴画) 师:谁能看着这张图画说说这(师分别指着蓝天、树林、小河、泥土)是谁的家? 生:蓝天是白云的家。生:树林是小鸟的家。生:小河是鱼儿的家。 生:泥土是种子的家。 师:说得真好,世界上所有的动物、植物都有自己的家。你有家,我有家,我们还有一个大家庭叫“祖国”(出示“祖国”一词卡片)所以说,祖国就是我们的家,而你们是祖国的花朵。 师:把你们说的话连起来就是一首很美的小诗。你们看(贴出课文内容) (通过运用直观、形象、趣味的贴图游戏,既激发了孩子的思维情绪,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又达到“图文并茂”的教学效果) 3、朗读学文 ①听师范读;②跟师习读;③小老师带读;④同桌互读;⑤齐读;⑥找自己喜爱的诗句读。 (朗读的形式,层次化,多样化,既面向全体又照顾差异,既为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搭建展示的平台,又促发孩子在活泼、自由的空间里尽情舒展,在引导、激励、唤醒中展示自我。在学生的正音校句中体验“语感”,在教师的再创重读机会中体验成功的自信与快乐。
  三、拓展延伸
  师:下面老师要考考你们 (1)蓝天除了是白云的家,还会是谁的家呢?(乌云、太阳、月亮、星星、小鸟、卫星、飞机……) (2)树林除了是小鸟的家,还会是谁的家呢?(老虎、狮子、杜鹃、老鹰、树、草、花……) (3)小河除了是鱼儿的家,还会是谁的家呢?(小虾、鲤鱼、小蝌蚪、青蛙、荷花、水……) (4)泥土除了是种子的家,还会是谁的家呢?(花生、地瓜、白菜、蚯蚓、小草、萝卜、小树……) 师;说得真好,谁再来说说别的。 生:书包是书本的家。生:文具盒是铅笔的家。生:学校是学生的家。生:衣柜是衣服的家。生:大海是轮船的家…… (立足于“用教材”的课改理念上,大胆地拓展教材进行构思创新。充分体现从教师的创意中激发孩子的思维创新,让知识从学习、积累到创新、运用。整个应答过程活跃而思绪万千。)
  四、放飞思绪
  、表演 师:老师发现我们班很多同学都是小小的舞蹈家,请你们为这首诗编一段舞蹈好吗?(学生自编舞蹈动作,教师适时指导,然后请编得好的同学上台表演,并鼓励他们) (既让学生当舞蹈家,又让学生当小诗人,完全把学生看成一个有思想有才能的主体。既为他们创造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又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2、当小诗人 师:同学们想像力真丰富。你们有没有兴趣当一回小诗人?(有)那好,把你们所说的句子编成一首小诗。(小组讨论交流,然后教师进行整理) 蓝天是太阳的家。 书包是书本的家。 树林是老虎的家。 文具盒是铅笔的家。 小河是青蛙的家。 教室是桌椅的家。 泥土是小草的家。 校园是师生的家。 我们是祖国的花朵, 我们是祖国的绿苗, 祖国就是我们的家。 祖国就是我们的家。
  五、布置作业
  1、现在你们已经知道了许多小动物和植物的家,你们回去把它画出来,然后我们一起评出几个小画家,好吗?
  2、请大家回家以后,把这篇诗歌读给你们的爸爸妈妈听。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画》这篇课文中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山水相映、鸟语花香的美感,课文以“画”这个谜语的谜底为中心,抓住山水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图文对应,妙趣横生。在教学本课时,要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根据刚入学的小学生认知特点和年段训练的重点,在教学本课时,要教学生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汉字,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因此,教学时,可以采取以下步骤:
  一、诵读儿歌,激发兴趣,导入 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学过不少儿歌,让我们一起来背诵其中的一首:“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这首儿歌是首谜语诗,谁知道谜底?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另一首谜语诗。
  由学生已知的谜语导入 新课,激发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课文,同时又为猜出谜底作了铺垫。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认读生字
  1多媒体课件展示山水画,引导学生整体观察图画,然后再由远到近地观察,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教师播放优雅的古典音乐,范读课文,让学生很快进入古诗描绘的优美的情境中。
  2方法多样,学习生字。首先,学生自由读,要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遇上不认识的字就请“拼音”朋友帮忙拼一拼,多读几遍。在此基础上,用同桌互读、抽卡片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法巩固读音。最后进行拼字游戏,四人小组合作,用生字卡片在桌上拼出这首诗,比一比,哪个小组又快又好。这样,既巩固了生字的认读,又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三、诵读古诗,展开想像,体会感情
  这一步是教学的重点,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及动作演示等手法去感悟诗的内容,想像诗中描绘的美好画面,感受语言文字的美。
  1学生自由读诗,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行多读几遍,并读给同桌听。
  2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调整教法,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师引导分析。导读方法如下:
  “远看山有色”,多媒体课件演示“山”的分解图片,师描绘远山:远远看去,一座座青色的山峰连绵起伏,多美呀!谁能把这句诗读得很美呢?
  “近听水无声”,演示“水”的分解图片,师述:哗哗的流水从山间流出,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听流水的声音,其他同学把耳朵贴在书上听一听,能听见流水的声音吗?为什么?(画上的水)那么,这一句该怎么读呢?
  “春去花还在”,演示“花”分解图片,师述:春天到了,百花盛开,现在春天过去了,花怎么还在开放呢?(画上的花)谁能把这一句读好呢?
  “人来鸟不惊”,演示“鸟”的分解图片,师述:枝头上站着一只可爱的小鸟,咱们来跟它打个招呼吧。请一个同学上来,和下面的同学一起说:“嗨,小鸟,你好呀!”哎呀,小鸟不理我们,这是怎么回事呀!(画上的鸟)谁会读这句诗?
  3指导学生把整首诗连起来读。指名读、齐读、看图读、引读。此时,引导学生猜出谜底:画。多媒体课件展示整幅画,配乐,学生边看图边吟诵,还可请学生上台来当小诗人朗诵这首诗,最后熟读成诵。背诵时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山、水、花、鸟”来背。
  四、趣味练习,书写生字,课外延伸
  1找朋友游戏,把“我会说”中的六对反义词做成头饰给学生戴上,在“找朋友”的音乐伴奏下,做找朋友的游戏,找到了朋友就用头饰上的词说一两句话。
  2指导书写“人、义、火、文”。
  3回家请爸爸妈妈猜今天学的谜语。课间玩谜语竞猜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