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文网
导航:网站首页 >

在路上读后感

时间:2024/3/3 11:33:00
 
我们永远没有资格说放弃,因为这是属于我们的年华,应该开出耀眼的繁花。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在路上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和收藏一下噢。
  在路上读后感1
    因为我们年轻,我们有着天马行空的理想,我们想走出家门拥有一次自己的旅行。在同一个地方居住着久了,就会有想出去的冲动。我们向往着出门,我们有着离家的渴望。而当我们真正的走出家门,才发现少了一份温暖的庇护,多了一份思乡的情怀。只有真正的经历了,你才能真正的感受的到那种思念的味道、家的味道。
  在遇到挫折的时候,我们所能想到的第一个人就是与你有着血浓于水的关系的亲人。他们永远是我们坚强的后盾、避风的港湾。当我们纵容着那颗闯荡的心的时候也要懂得回过头去看望那早已印刻下岁月年轮的父母。年少的我们总会有着旅行与闯荡的想法,但是不要像断了线的风筝,在路上,也要想想家里的那些亲人。
  故事的主人公在在面对艰难的旅途是也会懊悔自己为什么要出门,家的力量永远都是强大,让人依恋却无法抗拒。回家永远是最美的归途,还记得第一次坐火车离开家的那种兴奋,也记得第一次坐火车归家的那种急切。所有的心境,也像那句诗般“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罢了。旅行能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旅途的精彩,还有思乡的味道。

  在路上读后感2
    早在很久之前就想看看这本杰克·凯鲁亚克的《在路上》,这次终于有幸借到了书。或许没有长途旅行的经历,对于书的精髓也只是一知半解的。
  杰克的文字很简朴,很直白的描述着旅行的经历,但是那种接连不断的故事情节却让人欲罢不能的想要读下去。刚没开始读几页,便被这一段话深深的吸引了:“那时候,他们在街上跳跳蹦蹦,我则脚步蹒跚地跟在后面,我一辈子都喜欢跟着让我感觉有兴趣的人,因为在我心目中,真正的人都是疯疯癫癫的,他们热爱生活,爱聊天,不露锋芒,希望拥有一切,他们从不疲倦,从不讲些平凡的东西,而是像奇妙的黄色罗马烟火筒那样不停地喷发火球、火花,在星空像蜘蛛那样拖下八条腿,中心点蓝光砰的一声爆裂,人们发出“啊”的惊叹声。”
  或许正是由于“他们”不受拘束的、热爱冒险的性格让与萨尔产生了共鸣,才有了后面那段精彩的旅行吧。
  对于书中所写,“真正的人都是疯疯癫癫的”对这句话很是赞同,真正的人就应该没有敷衍、没有伪装,把最真实的一面展现出来,或许会让人觉得突兀,或许让人觉得疯狂,但是一颗真实的心都是疯狂的,它们会为了目标不断追求,为了情感袒露心胸,不疲倦,用真心与生活碰撞出绚丽的火花,因疯狂真实而显得疯癫。

  在路上读后感3
    再见杰克!
  躁动、疯癫、荒诞的氛围贯穿了小说的自始至终,画面感极强的美国风光和迷惘浪荡的混沌生活形成了锋利对比。
  三次东西横穿美国和一次南下直入墨西哥,纽约、丹佛、旧金山像一个个美好的愿望,也是一次次梦想的破灭。现实的残酷不断趋势着这群年轻人向着心中的.应许之地追逐和漂泊。
  字里行间的BebopJazz与mambo音乐,Hudson、Cadillac、Ford汽车,酒精、姑娘,构成了那个时代一个个鲜明的标致。
  贫困、流浪、搭车和豪无意义的厮混描写了一整个群体的青春。作为半个世纪后成长在东方国家的人,虽能感受,但仍然无法真正理解这样的精神状态。只是也在幻想,在已经逝去的青春中,如若也曾勇敢的抛开一切教条去追寻内心深处的自己,会否将有不一样的收获。
  阅读《在路上》的期间,手边一直对着美国地图,随着每一次旅途进行对照,不得不说这也是了解美国地理的一个意外捷径。希望在不远的将来也可以有机会踏上美帝的国土,对那无数耳熟能详的风景人文来次深入体验。
  这本书即是特定年代特定人群生活状态的重要诠释,其永远“在路上”的精神也激励着一代人不断向前。这其实也正是我们的生活,幸福或痛苦,欢笑与泪水,说声再见,还需上路。

  在路上读后感4
    我向来不爱给人贴标签,对诸如河南人都如何如何,湖北人大抵如何如何,广东人一般又如何如何之类的高论,一向不以为然。一样米养百样人,哪里能概括得了呢?但读《在路上:武汉女人》时,却津津有味,饶有兴趣。
  究其原因,从文中走出的“武汉女人”,是一个诗意的身影,或者“像武汉的夏天一样火爆,一点就着”,或者“像极了平缓流淌的江水”,总之,大气、灵气、勇气、正气、硬气、爽气、真气,是一个大写的人。
  她从现实中来,也从想象中来;从武汉的山山水水中来,也从历史的光影中来;从街头巷尾来,也从诗词歌赋中来。正如沈从文构建的湘西少女形象,此文中的“武汉女人”,与其说是现实中武汉女人的写照,倒不如说是作者在现实中提炼出来的、审美诉求与文化选择的一个有趣“有味”的一个符号、一个意象。有意思的是,这个意象,既有着水墨画一般明显的传统风韵,期间透露出来的“主宰自己命运”的光辉,又似乎带点女权主义的意思。以意象写文者,容易流于散、流于虚、流于飘。但此文的另外一个妙处是,给人感觉仍尤为“接地气”,通篇下来一气呵成,武汉女人的形象跃然纸上。这就有赖于作者笔力,更需要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与体会
  总之,文章很妙,但想起武汉女人骂完人后哼歌挥刀砍骨的场景,还是觉得后背有些许发凉,怎一个猛字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