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文网
导航:网站首页 >

【精华】中班语言活动教案【三篇】

时间:2024/3/3 11:33:00
 
这就是人生,你不想改变它,那么它就会改变你。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精华】中班语言活动教案【三篇】,欢迎大家阅读和收藏一下噢。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能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2、萌发劳动意识,初步产生劳动最光荣的思想情感。
  3、丰富词汇:剥豆子、热爱劳动。
  4、引导幼儿在诗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1、开展本活动前,老师积极鼓励幼儿参加自我服务劳动以及回家帮助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2、自绘图片:五个孩子剥豆子
  活动过程:
  1、引发幼儿欣赏歌曲的愿望,并根据歌曲内容自由创编动作。由欣赏歌曲引出主题。
  2、让幼儿仔细倾听故事《五个孩子剥豆子》,了解故事叫什么名字,发生一些什么事?
  3、出示图片,让幼儿仔细观察,老师一旁启发式提问,从而初步了解诗歌内容。
  4、出示字卡《五个孩子剥豆子》,让幼儿学习看字卡,自己念儿歌。
  5、进一步激发幼儿朗诵诗歌的热情,要求幼儿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诵诗歌。
  6、边表演边朗诵,老师一旁帮助,提示。
  7、激发幼儿爱劳动的情感,让幼儿知道劳动最光荣,让不同水平的幼儿都有发言的机会。
  活动反思:
  在此活动中注重的是幼儿在真实的实践活动中学会解决生活中常遇到的问题,让幼儿从发现问题、学习思考,到动手操作在这个活动中幼儿能体会到劳动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有序的观察图片,理解故事内容。
  2、能大胆的表达表述对图片的理解。
  3、体验智斗大灰狼取得胜利的成功感。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动准备
  1、大图书一本。
  2、小图书人手一本。
  活动过程
  1、出示大图书引起幼儿阅读兴趣。
  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本大图书,想看吗?猜猜里面讲的是什么故事?你怎么知道了?
  引导幼儿观察封面。
  2、共同阅读前五幅图。
  这本书里到底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指图1)先来看看第一幅图,这里有谁?这三只小猪长得一样吗?
  (指图2)谁来说说第二幅图?他们到底想干什么?(幼儿充分说了以后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说出他们在爬山。)
  (指图3)这里有谁?在什么地方?猜猜他想干什么?谁来讲讲这幅图?
  (指图4)这里发生了什么事?
  (指图5)这里又发生了什么事?我们一起来学学大灰狼扑向小猪的情景。
  小猪有没有被吃掉?请小朋友拿出小图书从第六幅开始接着往下看。
  3、幼儿自主阅读小图书。
  引导幼儿边看边讲讲后来发生的事情。
  4、与大图书结合进行理解和分析。
  (1)有没有被吃掉?她们呢想了什么好办法?
  大灰狼找到小猪了吗?请幼儿找出第9幅图。教师讲述。大灰狼没有捉到小猪心里会怎么想?
  (指图9)教师讲述。
  (2)三只小猪战胜了大灰狼心里怎么样?你是从哪一幅图看出来的?(幼儿找出那幅图)他们在干什么?
  (3)你喜欢这三只小猪吗?为什么?
  小结:我也非常喜欢他们,因为三只小猪遇到危险没有害怕,会动脑筋想办法,他们很机灵。
  5、完整阅读图书。
  (1)你们喜欢这个故事吗?请拿好你的小图书和我一起讲讲这个故事吧。
  (2)教师带领幼儿完整阅读图书。
  活动反思
  这个故事向幼儿展示了三只机灵的小猪战胜大灰狼的事情。其中,三只小猪遇到大灰狼后显露出的机智能给孩子一定的启示,幼儿非常喜欢这类故事。
  中班幼儿虽然已经掌握了初浅的阅读方法。但对于有序的阅读单页多幅图还没有经验,为了让孩子在阅读过程中根据故事的线索有序阅读,我将引导孩子阅读的过程分为两个步骤。先让孩子与教师共同阅读,在观察与分析中让孩子初步学习按数序阅读,为下面的自主阅读做好铺垫。第二部分孩子以对故事背景有所了解,这时师生通过借助大小图书相互交流意见,讨论分析解决问题,使幼儿形成对故事连贯的理解。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能配上动作有表情的朗诵儿歌。
  2.知道老师的.手很能干,愿意跟老师学习各种本领。
  3.激发幼儿热爱、尊敬老师的情感。
  4.引导幼儿在儿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老师事先做各种各样的手工作品,如:折纸小鸭、泥工等。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学会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活动难点:能配上动作有表情的朗诵儿歌。
  活动过程:
  一、看作品导入课题,激发幼儿的积极情感。
  小朋友们:你们看,这些作品好看吗?那你知道它们的名字吗?
  它们又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二、帮助幼儿熟悉诗歌内容
  教师朗诵诗歌,边朗诵边拿出相应的作品,用声调手势强调突出诗歌中的动词。
  (1)展示纸工“小鸭”,老师的手,真巧!折只小鸭“嘎嘎嘎”—身子直摇。(强调动词“折”与“摇”,下同。)
  (2)展示泥工“小狗”:老师的手,真巧!捏只小狗“汪汪汪”—冲我直叫。
  (3)展示绘画“小羊”:老师的手,真巧!画只小羊“咩咩咩”—要吃青草。
  (4)展示自制的飞机:老师的手,真巧!做架飞机“嗖嗖嗖”—飞得高高。
  三、教师引导幼儿学习朗诵诗歌。
  四、幼儿尝试连贯朗诵。
  五、针对诗歌内容提问,引导幼儿讨论。
  师:诗歌里说的是什么?
  师:老师的手真巧,你们知道老师还会做什么?鼓励幼儿大胆创编。
  鼓励幼儿认真和老师一起学本领,让自己变得更能干。
  六、幼儿仿编诗歌。
  教师出示其他通过“折、画、捏”的作品,请幼儿创编诗歌。
  附诗歌:老师的手
  老师的手,真巧!折只小鸭“嘎嘎嘎”——身子直摇。
  老师的手,真巧!捏只小狗“汪汪汪”——冲我直叫。
  老师的手,真巧!画只小羊“咩咩咩”——要吃青草。
  老师的手,真巧!做架飞机“嗖嗖嗖”——飞得高高。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和图画的作用下,都能跟着一直完整地朗诵诗歌了,但其中我也发现了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虽然看似我给孩子创设了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让幼儿自己看图说一说,并引导幼儿用较完整地语言来表达,在活动中我并没有真正地发挥幼儿的主动性,表现在幼儿对整个图画有了自己的解读后,我并没有按照幼儿的意愿进行适当调整,还是回到了预设的活动设计中,导致孩子的学习兴趣开始有了下降,不但浪费了时间,还分散了孩子的学习注意力,这使我感悟到教学的任何一个细节,都需要以孩子的兴趣为出发点,时刻关注孩子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