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文网
导航:网站首页 >

【精品】北京教案模板集合【五篇】

时间:2024/3/3 11:33:00
 
老虎不发威他就一只病猫!发威了他就是王者!所以人人都可以是王者但同时也可能是病猫,关键在于你自己的选折!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精品】北京教案模板集合【五篇】,欢迎大家阅读和收藏一下噢。
  北京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10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知道它们在本课中都是表示数目的。
  2、掌握9种笔画,能按笔顺规则书写本课生字。
  3、认识田字格,能依照田字格里的范字写字。
  4、认识4个字,会读指定的词语。
  5、能在老师的帮助下读儿歌,大体了解意思。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能依照田字格里的规范字写字。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田字黑板。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认识本课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知道它们在本课中的意思,认识4个生字。掌握汉字笔画,能按笔顺规则书写。认识田字格,能依照范字写字。会读指定的词语,能在老师的帮助下读儿歌,体会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9种笔画,10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从今天起我们就要学习汉字了,每个字的上面都有一个音节,音节怎样读汉字就怎样读。
  2我们要学习的这些汉字都在一首一首的儿歌里面,今天开始学习“识字(一)”。儿歌是一行一行写出来的,《数星星》这首儿歌共有6行。
  3儿歌上面是题目《数星星》,题目前面的“1。”是识字的第一课。学生齐读:1.数星星
  二、学习新课
  (一)读儿歌
  1、教师范读儿歌。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儿歌,注意读准字音。
  3、指名读,同桌互读儿歌。
  4、说说你从这首儿歌中知道了什么?
  5、抽卡片读生字和认读字。
  6、齐读儿歌。
  (二)学习新笔画
  1、出示“一”,这个笔画叫做“横”。
  2、让学生观察自己的名字,看看有没有“横”。
  3、教师范写“横”,从左往右写,要写平。
  (三)学习生字
  1、学习“一”
  (1)指名领读字音,教师范写,提问:“一”共几笔?哪一笔?
  (2)教师记字形:“一”,横“一”。
  (3)学生指名、互相、小组记字形。
  (4)“一”表示数目,我们可以用“一”说什么?(一个人、一把椅子……)
  2、学习“二”
  (1)指名领读字音,教师范写,提问:“二”共几笔?哪几笔?
  (2)指名、互相记字形。
  (3)组词:三朵花、三棵树、三粒种子……
  (四)指导看笔画笔顺表
  1、红笔画是新笔画。
  2、第一栏是生字,第二栏是笔顺。
  3、右下角的数字是生字的总笔画数。
  三、巩固练习
  1、开火车抽读生字。
  2、识字游戏。
  四、指导书写
  (一)认识田字格
  田字格中的横虚线称作“横中线”,竖虚线称作“竖中线”,横竖两条虚线的交点称作“中心点”。4个小格分别称作左上格、左下格、右上格、右下格。
  (二)指导书写“一”
  1、教师范写,提问:“一”字的一笔写在哪里?两边顶不顶格?
  2、师述:“一”,起笔在左横中线,收笔在右横中线稍靠上一点,“横”要平,居中。
  3、学生描红,仿写。
  (三)指导书写“二”
  1、教师范写,提问:“二”字的两横写在哪里?一样长吗?
  2、师述:“二”,两个“横”分别在左横中线的上、下,相距不远不近,笔画走向同“一”,各笔画分别居中。
  3、学生描红,仿写。
  (四)指导书写“三”
  1、教师范写,提问:“三”字中的三横长短一样长吗?中间的“横”离上下两个“横”是不是同样宽?
  2、师述:“三”,三个“横”分别落在横中线上方,横中线和横中线下方,上下两“横”距中间的“横”不远不近,笔画走向同“一”,各笔画分别居中。
  3、学生描红,仿写。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一首儿歌和三个生字。
  课后反思:学生有主动识字的兴趣,对基本笔画掌握较好,只是个别学生的书写习惯还有待培养,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慢慢培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认识田字格,能依照范字写字。掌握汉字笔画,能按笔顺规则书写本课生字。学生有自主识字的方法,养成正确的写字习惯,对汉字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正确书写生字
  教学难点:四的书写
  一、引入新课
  1、读儿歌:指名、小组读。
  2、抽卡片读生字。
  二、学习新课
  (一)学习新笔画
  竖横折撇竖弯点竖弯钩捺横折弯钩
  丨丿丶
  1、教师范写笔画,说出各笔画名称。
  2、用铁丝演示“”,帮助学生记住笔画是一笔。
  3、学生书空笔画。
  4、小组记忆笔画名称和写法。
  (二)学习生字
  1、提自学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根据笔画顺序记忆字形。
  (3)利用儿歌弄懂字义,组词说句。
  2、学生自学生字:四、五、六、七、八、九、十
  3、检查自学效果,教师指导。
  (1)“四”的第三、四笔是“撇、竖弯”。
  (2)“五”的第三笔是“横折”。
  (3)“六”的最后一笔是“点”。
  (4)“八”撇低,捺高,中间留空。
  三、巩固练习
  1、抽卡片开火车读生字。
  2、识字游戏。
  四、指导书写
  1、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从整体到笔画说说怎样写。
  2、教师范写。
  (1)“四”,第一笔“竖”和第二笔“横折”的右半笔都要往里收一些,且不要拉得太长,第三笔“撇”,起笔稍重,收笔要轻,要拉出笔锋。
  (2)“五”,第二笔为“竖”,由竖中线起笔稍左方向运笔。
  (3)“六”,第一笔为“点”,写在竖中线上,起笔要轻,收笔时轻轻顿一下,“横”在横中线上,最后一笔为“点”。
  (4)“七”,第一笔“横”起笔在左横中线稍下,穿过中心点以后在右横中线稍上收笔。“竖弯钩”起笔在竖中线稍左一点。
  (5)“八”,第二笔是“捺”,起笔在左上格,起笔要轻,收笔时轻轻顿一下再拉出捺脚。
  (6)“九”,第一笔是“撇”稍直,不要太斜,“横折弯钩”起笔后先向右上方运笔,折后向下,稍左运笔,弯要有弧度,钩要小。
  3、学生描红,仿写。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7个生字,知道了“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是表示数目的。
  课后反思:学生第一次学习生字,兴趣很高,对基本笔画掌握较好,多数学生书写习惯好,只是个别学生的书写还有待练习。

  北京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造型表现】初步认识、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体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设计应用】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单的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欣赏评述】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综合探索】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初步认识、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体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过程方法: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单的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情感态度: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体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教学难点: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单的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课 题:色彩滴染
  课 时:2课时
  课业类别:造型表现课
  教学目标:知道红、黄、蓝是颜色的三原色;三原色混合会引起色彩的变化;三原色混合变化的规律是:红色+黄色=橙色,黄色+蓝色=绿色,红色+蓝色=紫色。运用书中提示或者自己独创的色彩滴染方法创作出美丽的作品,自主探究三原色混合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与探究精神,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于色彩的兴趣,充分感受色彩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点:运用不同的滴染方法创作出美丽的作品并知道颜料三原色的概念,了解三原色混合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不同的滴染方法有效地控制画面效果。
  学生准备:生宣纸、彩色水笔墨水等

  北京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熟悉音乐旋律,能在音乐伴奏下一起跳藏舞。
  2.感受藏族音乐、舞蹈的风格,喜爱学习民族舞蹈,体验民族文化的丰富和灿烂。
  活动准备:
  1.课件《美丽的青藏高原》
  2.自制的藏族服饰:长袖(每人一对),彩色花纹围裙(女孩每人一条)
  3.音乐《北京的金山上》
  4.孩子对藏族的文化、风土有一定的认知基础,学过藏舞的基本动作(靠步、三步一撩)
  活动过程:
  一、播放课件,引入活动主题
  1.引:我们伟大的祖国妈妈有56个民族宝宝,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群住在“世界屋脊”上的能歌善舞的人们。
  2.播放课件(青藏高原的背景音乐下出现雪山、布达拉宫等西藏的标志性风景和跳舞的藏族人民)
  3.提问:你们知道住在青藏高原上的是什么少数民族吗?
  他们的衣服跟我们有什么不一样?
  4.幼儿回答后教师:这些有着长袖子,系着彩色花纹围裙的是藏族的人们。
  二、欣赏歌曲《北京的金山上》,熟悉歌曲的旋律
  1.引:看过了藏族人民住的地方,我们一起来听听藏族的歌,歌曲的名字叫《北京的金山上》。
  2.完整欣赏歌曲《北京的金山上》
  3.教师与幼儿共同听音乐拍节奏,感受歌曲的旋律
  三、学习舞蹈
  1.教师穿上自制藏族服装,示范整个舞蹈动作,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师:这首《北京的金山上》这么好听,张老师忍不住要加入藏族小朋友一起跳藏舞,你们想看吗?
  2.引导幼儿回忆舞蹈中的动作并模仿,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把整套舞蹈动作分解为5个动作,并示范介绍
  3.幼儿跟教师练习舞蹈中的五个分解动作,练习时先将手上和脚上的动作分开练,然后手脚共跳
  第一个八拍:双手放背后,含胸,左右靠步。
  第二个八拍:一脚按拍子点地,双手一上一下翻动。
  第三个八拍:手上左右平移袖子,左右靠步。
  第四个八拍:走三个平步,手平放,第四拍左腿提膝向前,撩小腿,甩袖。
  “巴扎嗨”:双手在身体的右前方做献哈达壮,弯腰屈膝,右脚跟前侧点地,“嗨”时双手合拳拍击一次原地上跳。
  4.教师再次在音乐中完整地示范整个舞蹈,引导幼儿记住动作的顺序。
  5.师幼一起在《北京的金山上》的音乐中完整地跳舞
  四、舞蹈表演《北京的金山上》
  1.幼儿穿上自制的藏服,在音乐中表演舞蹈《北京的金山上》
  2.藏族大联欢:请家长与孩子一起来表演舞蹈《北京的金山上》

  北京教案 篇4
    一、教材分析
  新课标实验教材(人教版)第九册中的《铺一铺》一课是一节充满了生活气息,充满了数学美的好教材。本节课是新课标实验教材所新增设的实践活动课。在这节课中学生通过铺一铺的实践活动,探索密铺知识。密铺也称镶嵌,它是指一种或多种图形没有重叠,没有空隙的铺在平面上的现象。生活中的地板,地砖,墙壁,拼图,装饰画中都存在着密铺。密铺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同时密铺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丰富的变化和美的享受。 本节课教材主要分为两个层次:首先呈现出学生所熟悉的几种基本的几何图形(如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摆一摆,铺一铺等实践活动探索发现哪些图形可以进行密铺。然后,再让学生综合运有所学的知识,用几何图形在方格纸上创作出新颖美丽的密铺图案,并计算它们的面积。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对于五年级的孩子说有很强的探索性和趣味性。一方面,学生对于密铺现象并不陌生,对于密铺已经积累较深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学生对于一些基本的几何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正五边形、圆形等等)也是非常熟悉的。
  三、教学目标
  结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基础,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使学生通过铺一铺、摆一摆等实践活动,探索发现可以密铺的平面图形,在操作的过程中感受密铺,并感受密铺图形的美。在设计密铺图案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图形之间的转换,感受到数学知识与艺术的密切联系,经历欣赏数学美,创造数学美的全过程。
  四、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设计与实施十分重视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学习基础,通过帮助小区选择地砖铺地面的模拟情境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铺一铺。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会主动思考如何铺地面,引导他们把注意的问题总结出来就得到了密铺的理性认识。当然也有可能会有学生用圆形或五边形这些单独不能密铺的图形来铺,这时又可以让学生比较分析出只用一种图形圆。

  北京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节约用水问题,巩固小数运算和简算的相关知识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态度、情感、价值观:
  培养学生珍惜水源,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巩固小数混合运算和简算的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
  巩固小数运算和简算的相关知识,提出合理化建议。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5分钟)
  1.出示九月份水费单,你能算出我家应交多少水费吗?
  2.学生看投影进行计算。
  356-348=8(吨) 8X3.7=29.6(元)
  二、探索活动(30分钟)
  1.出示小刚、小明刷牙用水图。
  如果刷牙时不间断地放水30秒,用水约6升;如果用口杯接水刷牙需要3口杯水,每杯用水约0.2升。
  1)学生看投影读资料
  2)看了这个小资料,你有什么想法?
  3)看到这个情节你有哪些数学问题?提出并解答。
  4)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你有哪些数学问题?提出并解答。
  5)交流学习成果。
  小明刷牙用水:
  小刚刷牙用水:
  小明一次用水是小刚的几倍?
  一家三口每天刷牙两次可节水多少吨?
  每月呢?一年呢?
  6)通过计算,你有什么想法?
  2.你们知道自己家每月大约要用多少吨水吗?
  北京市节水办公室提出,三口之家每月用水量为8吨。请你评价你家的用水状况,并提出节水建议。
  3.介绍自己知道的节水小窍门。
  三、总结交流(5分钟)
  通过上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应用所学知识和计算结果,写节水倡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