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文网
导航:网站首页 >

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

时间:2024/3/3 11:33:00
 
一个有信念者所开发出的力量,大于99个只有兴趣者。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欢迎大家阅读和收藏一下噢。
  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1
    这节课教学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重点是使学生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理解复式与单式统计图的异同,并能在有纵轴、横轴的图上用复式调形表示相应的数据。在教学这节课时,我通过新旧知识的对比分析让学生在单式、复式的观察、对比、分析中,使学生能看懂复式调形统计图,并能更具复式条形统计图中的有关数据作简单的分析、判断和预测。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本节课我在教学时,重点抓住以下三点进行教学:
  (1)讲清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意义
  (2)读懂复式条形统计图。
  (3)从统计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让学生感受到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清晰地看出数量的多少。教学难点是:如何根据所提供数据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数轴上的间隔。在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时,提出问题:如何在一个统计图里描述上面你们所说的这信信息?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寻找绘制方法。整个过程使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突出体现了课程标准所提出地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体验知识的发生和发展的过程 的新理念。
  从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上看,学生只会看图,如果题目稍加改变,学生就不会填了。反思,以前教学在部分知识时,感觉学生很容易理解,掌握得好,根据学生的存在的问题,我指导学生独立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经历制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全过程,这下学生豁然开窍,重视制图的过程,才能提高和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在制作条形统计图时,提出一个问题:怎样做才能使我们制作的条形统计图整洁、美观、漂亮?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寻找绘制方法。学生通过讨论,师生共同总结出画条形的四个步骤
  (1)根据图纸的大小,画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
  (2)在横轴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直线的宽度和间隔。
  (3)在竖轴上,根据数据大小的具体情况,确定单位长度是多少。
  (4)按照数据的大小,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
  整个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使学生领会到怎样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新知识的过程。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制作的条形统计图整洁、美观、漂亮。完全达到了作图的要求,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使学生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中的有关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相关事例的调查、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根据统计图提出和回答问题并能根据提供的信息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教学难点:
  自主探究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
  教学过程:
  课前指导学生完成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节约时间,保证教学目标的实施)
  一、情景引入
  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多少人吗?你还知道哪些与人口有关的数据。下面是某地1985—20xx年城镇和乡村人口的统计表,(课件出示)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整理和分析这些信息,看看能有什么收获!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制作单式条形统计图(课前预习完成)
  师:在制图时要注意什么?生答后师简要小结:作图时要注意线条要直,画完后要标上数据。
  2、自主探究
  ①、学生观察单式条形图(课件分别出示城镇人口统计图和乡村人口统计图)。
  ②、设疑问难:
  ③、生尝试自主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可根据书上99页完成)师巡视并辅导个别差生。先完成的可以同桌比一比,说一说自己作的好的地方。
  3、合作交流
  ①、展示学生绘制的复式条形统计图。生互评后教师点拨:这就是复式条形条形统计图。(出示制作好的大幅条形统计图并板书课题)
  ②、讨论交流: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请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然后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与其他同学交流。
  ③、全班汇报、交流
  ④、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⑤、联系实际 激发情感小组讨论交流,分析人口逐年变化情况。
  三、巩固应用
  1、出示某超市两种饮料月销售情况统计图,回答
  ①、从统计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②、如果你是超市老板,下个月应该怎样进货?
  2、出示1997-20xx年我国废水排放量统计图,观察并回答问题。
  工业废水排放在逐年?生活废水排放在逐年?
  从图中你想到了什么?(渗透环保意识)
  四、拓展应用
  实践活动(可以课后进行):通过调查,或上网搜集你感兴趣的数据,制成统计表,再根据统计表制成条形统计图,看看你能
  从图中发现哪些信息。
  五、回顾总结,展示个性
  1、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想法和体会?
  2、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问题,都可以用到统计的知识,你想用我们今天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哪方面的问题呢?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整个教学就是学生亲历探究,自主实践,分析处理的过程。反思整节课,留下了许多遗憾,在课堂上也出现了一些问题:1、对统计图的解读,没有呈现一个坡度,从单式统计图过度到复式统计图,没有体现学生的探索欲望。2、课前的激励调动不充分,课堂气氛显得比较紧张,沉闷。3、过渡语言生涩,显得过程不紧凑,连贯。4、评价语言不丰富,缺乏明显的指向性。5、本课的研究点是学生多感官参与下的自主探究学习,感觉学生动口不充分,体现在生生交流的环节上,没有放开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6、学生在生活中还发现很多统计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由于时间关系没有让学生充分表达出来,在以后的课上还应多加思考。
  教学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今后,我将不断学习,努力改正教学上的一些不足,认真钻研教材,继续学习课改的新理念,扎扎实实的上好每一堂课,真正把实惠带给学生。

  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3
    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教材110页例2、试一试、练一练。
  二、教学目标:
  1.学生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学习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2.提高学生根据图中数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三、教学重点:
  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四、教学难点:
  确定图中直条的高度,在提供的表格中准确绘制统计图。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一周我们学习了复式统计表,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统计的另一种表现形式:统计图。板书:统计图
  (二)教学新课:
  1、生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1)复习单式条形统计图各部分名称及特点。
  (2)回答问题:你还能一眼看出这两个城市哪一季度的平均气温相差最小吗?
  (3)合并统计图。
  (4)比较单式和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区别,揭示课题
  2、分析统计图
  (1)观察比较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的不同。
  (学生说出两者的不同点)
  (2)引导学生从复式条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
  (3)学生完成课本第110页的问题。
  【评:在这里,教师担任的是引导者与促进者的角色,让学生在调动已学过的单式条形统计图相关认知与经验的基础上,尝试解决复式条形统计图这个新问题并理解它的相关知识,进而培养他们从已有知识探索新知识的能力。】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完成P111“试一试”。
  2、出示27—29届奥运会部分国家金牌数量统计图,根据条形统计图获取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评:这道题跟学生密切相关,学生感兴趣,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学习变得更有效。另外,在例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中提供的数据,解答有关的问题。本题设计的问题能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可以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创新思维,让学习变得更灵活。】
  (四)小结评价
  这节课你学得开心吗?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在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整个过程使学生亲身经历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与表达的过程,从中体会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体现了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体验知识的发生和发展的过程”的新理念。在设计这节课时,主要突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实际,因此教学时要把生活而且尽可能是学生熟悉的生活引进课堂,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来设计例题与练习,让学生从联系生活实际中学习新知。本节课设计了一道例题:“北京和桂林各季度平均气温统计”;两道练习:“泉山小学兴趣小组参加人数统计”和“奥运会部分国家金牌数量统计”这些内容都跟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目的是让他们能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从而使学习变得更主动。这样一来,我们便能轻松地让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我想这也是数学的真谛所在。
  二、学生为主体,老师是幕后引路人。这节课知识点较简单,学生比较容易掌握,因此,我为学生创造了很多的实践机会,比如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取统计图的信息;通过学习例题,让学生全面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把一个不完整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等等。这些既锻炼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又让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得到了培养。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是退居幕后的引路人,当他们学习的方向偏离轨道的时候,我便给他们送上一盏明灯,让他们能在数学海洋中顺利地扬帆启航。
  三、拓展应用,培养学生处理信息能力。在习题设计上,通过“奥运会部分国家金牌数量统计”和“学生参加兴趣小组人数统计”这两个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和制作复式统计图的能力。最后通过调查班级同学喜欢电视节目的情况这一拓展练习,培养学生利用统计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设计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这一重要学习方式。尽管如此,这节课仍存在着一些遗憾:由于讲授这一课时是借班上的公开课,面对众多听课老师,学生又是陌生的,因此有时怕学生说的不到位扶的多了一些等等。
  总之通过这次同课异构活动是我受益匪浅,让我体会到一节课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上出不同的效果,今后我将继续努力,大胆尝试,向更高的目标迈进。的教学反思》

  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4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上p110~111例2、试一试、练习二十一、补充练习。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产生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的需要;能看懂复式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数据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和简单的分析,同时提出合适的问题加以解决。
  2、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并能用数据来说明、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3、在认识、分析、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过程中,体会条形统计图的优点,感受到统计的广泛应用价值,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初步形成统计的思想。
  教学准备:课件、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寻找最近发展区
  1、出示北小五年级各班男生人数统计图
  师:观察大屏幕,你看到了什么?
  哪个班男生人数最多?
  2、出示北小五年级各班女生人数统计图
  师:你还看到了什么?
  哪个班的女生人数最多?
  二、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
  1、体会复式条形统计图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
  (1)合并统计图
  师:这两幅统计图每1厘米长的条形表示的人数相等,从这两幅统计图中,你能不能看出二班男生人数多还是女生人数多?
  能想出什么办法来比较呢?
  这样合并在一起有什么好处呢?(板书:便于比较和分析)
  (2)感受复式统计图的特点(用两种不同颜色的条形来表示两组数量)
  师:这时统计图的名称还能像这样表示吗?为什么?该怎么表示?
  师:别人能不能从这幅统计图中看出二班是男生多还是女生多?
  怎样表示就能让别人很容易就看得出来呢?
  用两种颜色表示就能看出来了吗?这样能看得出来吗?
  如果像这样表示能看得懂吗?你看懂了什么?
  小结:用两种不同颜色的条形来表示两组数量。(板书)
  (3)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结构
  师:看现在这幅统计图,再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过的有关统计的知识,和我们的什么统计知识很相似?
  想到了条形统计图,感觉这幅统计图是不是还缺少点儿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别出示。
  2、提示课题
  师:像这样的统计图我们叫它复式条形统计图,简称复式条形图。(板书课题)
  3、教学例2
  (1)出示例2统计图
  师:从图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2)小组交流后汇报
  (3)出示统计表
  师:你能根据统计图中的信息填写下面的统计表吗?
  ① 学生独立完成统计表,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②核对统计表数据
  小结:填写完以后我们要把统计图和统计表中的数据核对一下,避免出错。
  (4)出示问题并解决
  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来回答下面这几个问题吗?
  你是怎么知道这两个城市平均气温相关最小的?相差多少?
  你是怎么知道北京市这两个季度的平均气温相关最大的?相差多少?
  小结:复式条形统计图既能对两级数据进行比较,也能对一组数据进行研究。
  (5)体会算式条形统计图的优点
  师:这两个城市各季度的平均气温变化有什么相同特点?
  师:回答这几个问题的时候,你觉得是看统计图方便,还是看统计表方便?
  小结:这是因为复式条形统计图很直观地显示了数据间的大小关系,便于我们进行比较和分析。
  三、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1、出示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
  师:观察统计表,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你能根据上面的统计表,完成下面的统计图吗?
  2、指导画电脑组条形
  师:电脑组要画几个条形?分别用什么颜色来表示?
  师:五年级的18人,怎么确定条形的高度?你是怎么想的?
  师:不要忘记在条形的上方标出数据,并涂上颜色。
  3、学生独立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说明:画的时候用空白条形表示。
  学生在书上完成,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4、展示学生作业
  师:你觉得在画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时候有没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
  师生共同小结:
  ①要看清图例表示的是哪种数量;
  ②要根据数据画出高度相符的条形,并标出数据;
  ③要注意填写制表日期;
  ④尽量使画出的的条形统计图美观漂亮。
  四、巩固拓展练习
  1、巩固练习,完成练习二十一第1题
  分步出示问题,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
  引导学生提问:
  师:哪些项目比较容易达到合格要求?哪些项目达到合格要求的难度比较大?
  你是怎么知道的?
  哪些项目男、女生水平差距比较大,哪些项目男、女生水平比较接近?
  你是怎么知道的?
  2、拓展练习
  师:从图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师:你能根据统计图里的信息回答下面的问题吗?
  师:有没有可能下一周1张废纸也拾不到了?为什么?
  小结:爱护校园环境要从我们自己做起,只有我们每位同学都不乱丢废纸垃圾了,我们才能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五、总结全课
  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六、课外延伸
  师:生活中我们经常能见到复式条形统计图,请你收集一些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资料,下一节课我们搞一个信息发布会,请你来当主播。
  教学反思:
  设计这堂课时我一直在想着一点:相信学生的能力。于是这堂课上,我一直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我通过学生身边熟悉的情境导入,让学生体会统计的现实意义;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两张单式统计图,让学生感知复式统计图产生的必要性;通过中心问题的设计,让学生展开讨论,尝试解决问题;通过引导学生对数据的观察,让学生主动去分析统计图,并作出简单的判断和推理;通过对学生作品的展示与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这节课我自认为处理的比较好的有:
  一、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能力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学会了很多关于统计的知识,教学前我翻阅了第一学段所有有关统计的教学内容,找准学生知识的起点放手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全过程,自主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学生能做好的事我们不必手把手地教,我们要做的,是引导他,是以欣赏的眼光去评价他、鼓励他。相信我,孩子的潜力真的是无限的。
  二、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较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上课的过程中我没有强制学生要怎样去做,我以学生熟悉的事为学习的素材,通过主题情境问题的提出,打破学生原有的认知平衡,促进学生自主探索,主动建构新的认知结构,达到新的平衡。学生潜能是巨大的,他们思考问题的方法有时会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因此,在设计中,我尽可能为学生创设宽松的探索环境。在教学将两个统计图合并成一个复式统计图时,我不是教给他们方法,而是提出“有没有方法同时描述出男女生人数的情况?”促进学生思考,寻找最佳方案,在完成统计表后,提出“你能从这张图上看出什么情况?”,不同的学生就会有不同深度的思考,寻找数学学习的价值。

  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5
    根据这节课的内容及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设置问题情境,打破原有知识结构,促使学生重新思考,自主构建新的知识结构,从而达到新的平衡。在此过程中,本课以主题情境为主线,有意识的根据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经历统计的全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统计的现实意义。具体地说,本课的设计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挖掘教材深层的内涵。
  例2通过对停车场车辆停放情况体会统计的必要性,及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产生的必要性。现实的、有意义的学习内容,能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一主题素材的改变看似简单,但这确是学生感兴趣的,从而紧紧抓住学生的心理,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二、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地去建构新的认知结构。
  教学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复式纵向统计图。学生也知道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事物需要成对出现进行比较,我以学生熟悉的事为学习的素材,通过主题情境问题的提出,打破学生原有的认知平衡,促进学生自主探索,主动建构新的认知结构,达到新的平衡。学生潜能是巨大的,他们思考问题的方法有时会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因此,在设计中,我尽可能为学生创设宽松的探索环境。在教学将两个统计图合并成一个复式统计图时,我不是教给他们方法,而是提出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寻找最佳方案,在完成统计表后,提出“你能从这张图上看出什么情况?”,不同的学生就会有不同深度的思考,寻找数学学习的价值。
  三、注重知识呈现的完整性,思维过程的灵活性,思维方法的多样性。
  本课的设计从调查学生的兴趣开始,让学生完整的经历了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全过程,而不是直接出示数据,最后环节通过统计学本节课的表现结果,再一次参与统计,深切体会统计的完整过程,及统计活动的现实意义。教学过程中以主题问题情境为中心,展开讨论,自主探究,允许灵活的不同的处理方法,从不同中找相同点,从比较中得出最佳方案,再运用到实际中,体现了学习活动的完整性、灵活性、多样性。

  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6
    本节课教学的《复式条形统计图》是在学生学习了单式统计图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的,所以我把本节课的重点设计是:让学生能自主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并根据图进行数据分析;难点是:让学生体会出从单式条形统计图到复式条形统计图产生的必要性及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势。
  我在课堂中设计的例题是:四年级学生每周五的兴趣小组统计表。让男、女生分别画单式的统计图,进而观察其中的数据,发现不明显,让学生体验产生复式的必要性。
  让学生经历把两个单式男女的统计图合并成一个复式统计图的过程,即让学生自主探究合并的过程。
  让学生来介绍其作品,如何看图,一方面学习复式统计图的画法及提醒学生画时的注意点。(引出图例)
  课件演示合并的过程,为进一步揭示单式与复式统计图之间的关系,及三个图之间的异同之处。
  根据统计图分析数量关系。
  这个例题的设计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会画复式方法,通过比较能够得出,复式是在单式的基础上加一个纵条。
  执教后,我感觉自己在以下方面存在不足和困惑是:
  第一:节约时间。
  单式统计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的内容,在本节课中只做铺垫,所以在练习纸中,可以直接写生项目名称,不需要投影补充。
  展示学生作品时,可以再紧凑一些,让一个学生回答就够了,进而电脑演示的过程,教师也可以自己来介绍。
  第二:环节尽量板块式,大胆放手,相信学生。
  根据统计图分析数量关系,问题有点细碎,例题的设计主要解决的问题是让学生学会画复式的方法。第一个练习是小超市的棒冰、牛奶的销售情况,让学生会会数量的分析。

  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7
    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重点是使学生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理解复式
  与单式统计图的异同,并能在有纵轴、横轴的图上用复式条形表示相应的数据。在教学这节课时,我通过新旧知识的对比分析让学生在单式、复式的观察、对比、分析中,使学生能看懂复式调形统计图,并能更具复式条形统计图中的有关数据作简单的分析、判断和预测。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本节课我在教学时,重点抓住以下三点进行教学:(1)讲清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意义 (2)读懂复式条形统计图。(3)从统计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让学生感受到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清晰地看出数量的多少。教学难点是:如何根据所提供数据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数轴上的间隔。在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时,提出问题:“如何在一个统计图里描述上面你们所说的这信信息?”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寻找绘制方法。整个过程使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突出体现了课程标准所提出地“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体验知识的发生和发展的过程”的新理念。
  从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上看,学生只会看图,如果题目稍加改变,学生就不会填了。反思,以前教学在部分知识时,感觉学生很容易理解,掌握得好,根据学生的存在的问题,我指导学生独立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经历制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全过程,这下学生豁然开窍,重视制图的过程,才能提高和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在制作条形统计图时,提出一个问题:“怎样做才能使我们制作的条形统计图整洁、美观、漂亮?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寻找绘制方法。学生通过讨论,师生共同总结出画条形的四个步骤:
  (1)根据图纸的大小,画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
  (2)在横轴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直线的宽度和间隔。
  (3)在竖轴上,根据数据大小的具体情况,确定单位长度是多少。
  (4)按照数据的大小,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
  整个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使学生领会到怎样运用已学
  的知识解决新知识的过程。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制作的条形统计图整洁、美观、
  漂亮。完全达到了作图的要求,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8
    这堂课上,我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通过学生熟悉的最喜爱的体育活动导入,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体会统计的现实意义;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两张单式统计图,让学生感知复式统计图产生的必要性;让学生展开讨论,尝试解决问题;通过引导学生对数据的观察,让学生主动去分析统计图,并作出简单的判断和推理;通过对学生作品的展示与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这节课以下方面处理得比较好。
  一、找准新知的生长点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学会了很多关于统计的知识,教学前我通过“关于统计你们都了解哪些?”复习了所有有关统计的知识,找准学生知识的起点,为后面放手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全过程,自主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打好基础。
  二、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在上课的过程中我没有强制学生要怎样去做,我以学生熟悉的事为学习的素材,通过主题情境问题的提出,打破学生原有的认知平衡,促进学生自主探索,主动建构新的认知结构,达到新的平衡。在设计中,我尽可能为学生创设宽松的探索环境。在教学将两个统计图合并成一个复式统计图时,我没有机械地教给他们方法,而是提出“有没有男女生比较起来更简便的好方法?”促进学生思考,寻找最佳方案,在完成统计图后,提出“你能从这张图上看出什么信息?”,不同的学生就会有不同深度的思考,寻找数学学习的价值。
  然而这节课后半堂课的学习效率并不高。反思其原因,只要有:
  一、课堂应变能力有待加强
  在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这个环节上,我原来的设计思路是通过观察单式统计图,引起认知冲突,再讨论解决的方法,然后尝试绘制,在交流的过程中完善自己的作品。可是在教学过程中,我并没有把握好交流的环节,当学交流自己的合并方法时,面对学生各种观点如:“直条并列在一起不如分开好”“用虚线分开男生和女生更清楚”时,我有点手足无措,没有及时引导学生作正面强化讨论,图例的探究也不够到位,交流的层次性不够强,重点不够突出。
  二、课堂语言不够精练
  在课堂交流上,语言还不够精练,有时还会重复用语。课堂语言是教师重要的武器,我今后一定要加强练习。
  重新审视自己的课,需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我要不断改进教学,不断进步。

  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9
    本节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单式统计图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的,我把本节课的重点设计是:让学生能自主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并根据图进行数据分析;难点是:让学生体会出从单式条形统计图到复式条形统计图产生的必要性及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势。人教版的教材对统计知识按照螺旋上升的方式编排,从一年级开始就逐渐深入、分阶段学习,所以本单元知识的学习,实际上是对单式条形统计图相关知识进行的巩固与扩充。由于学生学过了单式条形统计图,并且掌握了制作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因此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把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会看复式条形统计图,能从图中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定位为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教学中选择贴近生活、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作为开展统计活动的素材;让学生体验收集、整理数据之后,在分析数据时能有话可说。而把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放在练习课中交给学生自己去学习。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对单式条形统计图进行回忆,进一步明确制作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为新知做好铺垫。通过城乡人口数量的统计,逐步出示单式和复式两种统计图,通过两份单式统计图的展示、比较,逐渐引导过渡到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教学。让学生发现单式统计图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并逐步完善。在此过程中,自然地引出图例和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概念,比较两种统计图的异同。在这一环节中,通过提问,让学生在感受到信息的同时,也发现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点:既能看出数量的多少,又能直观地发现不同事物之间的关系和比较。让学生自己体会到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两种数量是需要区分的,每个数量之间需要挨得近一点的,这样更便于比较数量的多少变化。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和理解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点和特点。从而掌握了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和步骤。结合本学期的教学内容,重视制图过程,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这学期学生已经学会了画垂线、画平行线。具备了一定的作图能力。在制作条形统计图时,提出一个问题:怎样做才能使我们制作的条形统计图整洁、
  美观、漂亮?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寻找绘制方法。学生通过讨论,师生共同总结出画条形的三个步骤
  1、在纵轴上找到相应的数量,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纵轴重合,沿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画直线。
  2、在横轴上找到相应的点分别画两条垂线,与刚才画的直线相交,这样条形就画出来了。
  3、按要求在条形里均匀的涂色。按照这三个步骤,老师一步一步的给学生示范。整个过程使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使学生领会到怎样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新知识的过程。在分析数据、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以鼓励、肯定的语言激励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各抒己见,集思广益,使学生乐于发现问题、善于解决问题,激活他们的思维状态,使学生对接下来的学习产生学习欲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回顾整节课,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强,参与率低。反思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没有充分激发主动性
  在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这个环节上,教学思路是通过学生独立设计将两种数据表示在一张统计图上,然后展示各种有代表性的统计图,否定错误的肯定正确的,在汇报中辨析,进一步规范复式统计图的画法。但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并没有把握好。在汇报反馈中,多数情况都由教师自身讲解完成。使学生失去了一个很好自我完善的机会。
  二、没有及时发挥教学机智
  在教学怎样利用已学的垂直知识来画好条形图环节中,虽然学生的回答与教学预设不同,但随机出现的学生反馈是很好的教学资源没有及时把握住,教师仍然停留在自身的教学环节安排中,没能及时给予肯定和针对的反馈。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更深刻的明白教学给予教师的使命:课堂上的主角是教台下每一个孩子,老师要做好一切准备,留出充足的空间让他们的思想驰骋,最大限度的发挥第一个孩子的自主性;同时要善于捕捉课堂上的每一个闪光点,使我们的课堂更加充满灵动与活力!

  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10
    这堂课时我一直在想着一点:相信学生的能力。于是这堂课上,我一直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我通过学生身边熟悉的情境导入,让学生体会统计的现实意义;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两张单式统计图,让学生感知复式统计图产生的必要性;通过中心问题的设计,让学生展开讨论,尝试解决问题;通过引导学生对数据的观察,让学生主动去分析统计图,并作出简单的判断和推理;通过对学生作品的展示与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然而,对于这节课来说,并不是所有的问题学生都能轻易解决的。比如说,如何同时表示两个项目,如何区分两个项目的直条。这节课我自认为处理的比较好的有:
  一、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能力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学会了很多关于统计的知识,教学前我翻阅了第一学段所有有关统计的教学内容,找准学生知识的起点放手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全过程,自主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学生能做好的事我们不必手把手地教,我们要做的,是引导他,是以欣赏的眼光去评价他、鼓励他。相信我,孩子的潜力真的是无限的。
  二、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较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上课的过程中我没有强制学生要怎样去做,我以学生熟悉的事为学习的素材,通过主题情境问题的提出,打破学生原有的认知平衡,促进学生自主探索,主动建构新的认知结构,达到新的平衡。学生潜能是巨大的,他们思考问题的方法有时会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因此,在设计中,我尽可能为学生创设宽松的探索环境。在教学将两个统计图合并成一个复式统计图时,我不是教给他们方法,而是提出“能不能在一张图上既能够表示城镇又能够表示乡村呢?”促进学生思考,寻找最佳方案,在完成统计表后,提出“你能从这张图上看出什么情况?”,不同的学生就会有不同深度的思考,寻找数学学习的价值。
  三、尊重学生,倾注更多的人性关怀
  尊重是一种无穷的力量。整节课,我以欣赏的眼光来评价学生,尊重学生的每一个动作、眼神,每一句话。同时,我也教会其他的学生学会尊重、学会倾听、学会欣赏。给孩子以更多的人性关怀,让孩子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得到自信与自尊。
  然而这节课并不是一堂成功的课,后半堂课的学习效率并不高。反思其原因,只要有:
  一、课前准备不够充分,课堂应变能力不够强
  在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这个环节上,我原来的设计思路是通过观察单式统计图,引起认知冲突,再讨论解决的方法,然后先介绍图例,再尝试绘制。可是在教学过程中,我并没有把握好自己的环节,当学生讨论解决方法时,说出“城镇和乡村画一块”“用不同的颜色区分城镇和乡村”这一方法时,我没有及时引导学生作正面强化讨论,也没有介绍图例,而是急于让学生尝试绘制,这一教学处理的失误原本也是可以弥补的,比如通过绘制后评价也可以指出纠正。然而当时我心一慌,不禁乱了方寸。看到孩子们出错是,硬生生地请他们停下来,评价一位学生的“半成品”来学习图例的表示方法。学生大乱,有的画,有的听,有的在讨论,浪费的时间较多,以致于最后没能统计班级同学自我得分的情况。有练习不够的缺憾。
  二、主观情绪较重,自我调节能力不强
  教学中最忌的是心乱。由于上述的失误,我方寸大乱,又没能及时调整好心态,不知不觉中不这种慌乱情绪传递给学生,影响了学生的有效学习。
  三、语言魅力不够
  其一,表现在请学生停止绘制,观察评价其他同学作品时,我只强调“请看到老师这里来好吗?”学生当然不情愿。语言缺乏感染力,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二,表现在课堂交流上,语言还不够精练,有时还会重复用语。课堂语言是教师重要的武器,我今后一定要强加练习。
  以上是我这次课后的简短反思,当然,这次上课的体会还不止于此,我会重新审视自己的课,争取设计出更好的方案。有反思才会有进步。每一次的教学对我来说都是一个前进的阶梯,我一定要认真反思,不断改进教学,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