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文网
导航:网站首页 >

有关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锦集【4篇】

时间:2024/3/3 11:33:00
 
每一个优秀的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时光。那一段时光,是付出了很多努力,忍受孤独和寂寞,不抱怨不诉苦,日后说起时,连自己都能被感动日子。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有关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锦集【4篇】,欢迎大家阅读和收藏一下噢。
  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篇1
    一、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使用了两年的实验教材,对一些基础性的数学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已经比较习惯于新教材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大多数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为学生对本册的学习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三、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 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措施:
  本班学生,两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借助远程教育资源上的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表内乘法,能提出并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但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1、深钻教材,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备好课,好课,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
  2。、改进课堂教学,结合远程教育资源加大课堂密度。运用激活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及时反馈,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4、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的训练,并注意他们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5、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取长补短,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
  6、加强集体教研,掌握上下两个年级的知识衔接,深钻教材,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按照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教学。
  7、根据学生年龄特征,知识要有易到难,由简到繁。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进行。
  8、注重培养学深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
  9、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上的课件,案例,教学实录等媒体资源结合教材,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加强引导。

  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篇2
    一、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生情况分析
  1、任教班级学风、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等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3人,其中男生人,女生人,从上学年考试成绩分析,学生的基础的知识、概念掌握还算牢固,口算及乘法口诀掌握还好。但粗心大意的还比较多,灵活性不够,应用能力较差。但总的来说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但接受能力不强,学习态度较端正;也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2、学困生情况分析。
  本班级学困生有等学生。这些同学自觉性不够,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总想偷懒,不做作业或者抄别人的作业。今后首先还是加强学习习惯培养,如学前的自习、课后的复习等。在书写上还要继续提高要求,只有让学生在认真书写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认真思考。
  其次,这学期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所以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及空间思维能力是关键。在教学中加强数学数量关系的分析,让学生学会分析,学会审题,提高解题能力。最后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多寻找方法,使他们乐学,愿学。对这些学生要求他们各单元测试成绩达70分以上,期末质量验收平均分达75分以上,优秀率、及格率分别达40%及90%以上。
  四、教学措施:
  本班学生,两年来养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表内乘法,能提出并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但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1、深钻教材,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备好课,上好课,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2、改进课堂教学,运用激活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及时反馈,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4、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的训练,并注意他们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5、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取长补短,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
  6、加强集体教研,掌握上下两个年级的知识衔接,深钻教材,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按照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教学。
  7、根据学生年龄特征,知识要有易到难,由简到繁。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进行。8、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
  9、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上的课件,案例,教学实录等媒体资源结合教材,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加强引导。

  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篇3
    一.教学任务
  新年新气象,新学期开始了,我将全力以赴,投入新的工作。本学期,需要完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数学上册的全部内容。
  二、学期目标
  (一)总体知识目标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二)能力目标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三)情感目标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材分析
  1、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时、分、秒,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测量,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倍的认识,多位数乘一位数,长方形和正方形,分数的初步认识和数学广角等。
  2、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难点:时分秒的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四.学生分析
  1、学生双基能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分析
  智力因素
  期末检测数学成绩统计表
  分数段90~10080~8970~7960~6960以下
  人数381156
  2、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等级优中差
  共性情况学生活动力很强,活泼好动,特别是男孩子,又跑又叫的,心难以集中。每个人的思想,品德都不成熟,处于形成的初步时期。对于学校班级的各项纪律、常规都不了解,心中集体主义观念还未形成,对于学习更说不上什么“勤奋、钻研、细心”的精神,学习目的还未明确,学习习惯正处于逐步形成的阶段。
  学生基本情况学生学习认真,不能主动学习,语文能力还未形成上课较认真,但主动学习情绪不太高,较被动,精力集中时间较短自我控制能力差,学习被动,学生名单
  非智力因素
  本班共有学生34名,女生12人,男生22人。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的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优等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中等生课堂上几乎是“默默无闻”;后进生学习方法不得当,对每个基础知识掌握的速度总是慢许多。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以及学习习惯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学困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级学困生王子夜,王烁添,张嘉伦,辛嘉琪,王凯旋,邵天奇等学生。这些同学自觉性不够,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总想偷懒,不做作业或者抄别人的作业。造成我班的学困生基本原因如下:1、学习动机问题,导致学习困难2、学习策略问题,导致学习困难。3、不良家庭环境导致学习困难。我们学校小学学生家长大多是来自农村进城务工的流动家庭,家长素质普遍不高,对孩子的教育认识不够明确,且大多把重心放在“养”上,他们不会“育”,甚至在“养”上都有问题。还有一些家长带着孩子一起出外打工,在外面随便找个学校让孩子就读,因为教学方法、内容等方面的原因,这部分学生普遍跟不上这里的学习,导致学习困难。
  五.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尽量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六、改革设想
  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2、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3、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4、提供丰富的现实学习素材,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5、逐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篇4
    一、教材简析
  本单元的内容有:毫米、分米的认识、千米的认识和吨的认识。
  学生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及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在这一单元中,将要学习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及质量单位“吨”,通过学习,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会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因此,本单元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中的米与厘米、质量单位中的千克与克,已经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知识和方法,加之在生活中常常遇到测量问题。因此,学生的已有经验是比较丰富的。教材的编写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将它作为发挥学生主动性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比如,毫米的认识这部分内容,从知识方面来讲有厘米的认识作基础,从经验方面来讲,学生经常用到学生尺,也有用尺子进行测量的经历。所以,教材在这里让学生估、测、议,进而引出要学习的新知识。另外,这一单元中经常出现的课堂、操场、校园等,都是学生熟悉的环境,很容易打开学生的话题。
  本单元的内容是“测量”,无论是分开的“测”或“量”,还是连在一起的“测量”,都预示着强烈的活动性,换句话说,就是没有活动的教学不能称其为测量的教学。基于这种考虑,教材的编排中安排了许多活动,可以说本单元的'内容是以活动展开的,其目的就是为教师安排学生的活动提供便利。比如,毫米的认识中测量课本,分米的认识中的测量书桌,以及通过具体的活动感受1千米等等。
  无论是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还是质量单位吨,许多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所了解,教材在编排时考虑到了这一点,在许多内容的编排中,将所学的概念设计在学生熟悉的或有趣的情境中,让学生去发现、探究、体验。比如,在吨的认识中,创设动物过桥的情境,提出的问题是“能同时过桥吗?”,将“限重1吨”作为一个重要的条件,以确定情境的主题。
  生活中,在测量长度或质量时,有时往往不需要得到精确的结果,即使需要精确的结果,也要先做一个恰当的判断,以确定所使用的测量工具。从这方面考虑,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2.使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4.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认识质量单位吨。
  2、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难点:
  1、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的建立。
  2、1吨的质量观念的建立。
  突破方法: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灵活选用教材提供的资源,采用演示主题图(如,公路及路标、动物过桥图等)、组织学生的测量活动(如,量课本、书桌等)等形式,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2、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
  3、在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以及1吨的质量观念时,除了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外,同时还要多举一些当地学生熟悉的例子加以对比。
  4、培养学生自觉地对常用物体进行估测的意识,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先估测,后测量验证的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
  四、课时安排
  本单元可用7课时进行教学。
  千米的认识4课时左右
  吨的认识3课时左右
  《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实际长度的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
  2、使学生能用毫米作单位估计、测量物体或线段的长度,以及用毫米作单位画线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
  教学难点:建立1毫米实际长度的概念
  教学准备:直尺、一元硬币、大头针、铅笔芯、正方形纸片、长方形纸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用实物投影仪出示两条同样长的垂直相交的线段
  让学生猜一猜:图中两条线段哪条长哪条短。(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
  师:你有什么好方法确定吗?(学生:用尺量)
  2、师:老师这儿有两把尺,你量量看。
  教师提供自制小尺:一把是一格1分米的,一把是一格1厘米的指名学生到前面用教师提供的尺分别量两条线段
  师:量得准吗?你有没有什么好建议?(学生:用我们自己的尺量)
  (依据新课程中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来设计这一环节。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尝试解决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自然地提出了细化测量单位的要求。真正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这一教学理念。)
  3、师:请你把自己的尺拿上来量一量,是()厘米带()小格。
  指名到前面量,并报出测量结果:都是9厘米带3小格
  师阐述:原来两条线段一样长。这说明光靠眼睛看是不行的,还要动手量一量。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感知1毫米
  师:看来同学们的尺作用真大。观察自己的直尺,它和老师的两把尺有什么不同?
  全班讨论交流:老师的尺格子很大,而我们的尺有很多的小格子,能量得很准。
  师:直尺上每1厘米之间都有很多小格,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板书:1毫米)指名到投影仪下找一找1毫米,其他同学在自己的尺上也找一找。(全班交流:学生说出自己找到的1毫米)
  师:你能用一个字来说出1毫米的特点吗?(学生自由说1毫米的特点)
  2、探索1厘米=10毫米
  (1)演示课件,让学生在截取的1厘米上找找1毫米,数一数1厘米中有()个小格也就是()毫米。指名学生到电脑上找一找,数一数
  (2)请学生任意选直尺上的相邻的两个数字即1厘米中间数一数有几毫米,可以用笔尖指着数。(学生自由数)
  集体交流,根据交流发现规律。
  师:你发现了什么?(学生:1厘米中有10毫米)
  课件出示:1厘米=10毫米
  师:把你的发现悄悄告诉同桌。
  3、找一找,画一画
  师:你能在直尺上找到20毫米吗?指名到前面找一找
  师:你还能在哪儿找到20毫米?
  学生在尺上找出不同区域的20毫米,如4厘米到6厘米,8厘米到10厘米。
  师:你能找到40毫米吗?指名上前找
  师:很好!你能画一条40毫米的线段吗?
  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下画,其余同学观察画法
  师:请同学们画一条33毫米长的线段。
  学生画好后,互相检查,选几个画得比较规范的进行展览。
  4、量一量,读一读
  (1)课件出示回形针图片,
  师:你能读出回形针的长是多少毫米吗?
  生:27毫米
  师:你是怎么看出尺上是27毫米的?
  生:是2厘米带7小格
  (2)课件出示铁钉图,
  师:你能读出铁钉的长是多少毫米吗?
  生:39毫米
  师:你是怎么看出尺上是39毫米的?
  生:是3厘米带9小格
  师:你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40毫米少了1格就是39毫米
  师:你的观察方法真独特,值得我们学习。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量一量长方形、正方形纸片每条边的长度。集体交流,指名到前面量
  2、估一估
  师:请你估计一下自己的拇指宽多少毫米。
  学生大胆估计后,指名到前面量一量,看谁估计得最接近。
  3、两人合作测量信封中的物品(大头针、铅笔芯、一元硬币),并填写资料卡
  (1)先估计每一个要测量的数据,并填在表中
  (3)然后两人合作测量,完成数据表
  估一估量一量
  数学书的厚度()毫米()毫米
  大头针的长度()毫米()毫米
  铅笔芯的长度()毫米()毫米
  一元硬币的厚度()毫米()毫米
  集体交流后,提问:一元硬币的厚度你是怎么量的?(学生到投影仪下汇报测量方法并演示)
  4、联系生活,巩固新知
  课件出示题目:
  (1)小鸣的身高是12米。
  (2)豆豆的铅笔长16毫米。
  (3)毛毛一下子能跳14厘米。
  (4)欢欢的牙刷长15分米。
  (5)匆匆数学本上的日期格长4厘米。
  (6)我们的新教学大楼高11分米。
  指名口答,改正题目中不恰当的长度单位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今天这堂课你学到了什么本领?你有哪些收获,你能在生活中应用这些本领吗?
  2、测量生活中的小物体并以毫米为单位记录下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