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文网
导航:网站首页 >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0篇】范文

时间:2024/3/3 11:33:00
 
没有那么多过不去的事,只有一颗不够勇敢的心,最终使你脱颖而出的,不是天赋异禀,而是持之以恒。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0篇】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和收藏一下噢。
三年级数学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发现数学课的精彩之处,用心去体会、揣摩,发现其中的美。三年级数学教案能够提升三年级数学教师的教学质量,对三年级数学教师的工作大有脾益。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503859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及操作、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建立分数概念的过程,体验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去寻求分数,能自己往下写分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成功感。
  教学重、难点:认识几分之一的分数;初步建立几分之一分数的概念。
  教学用具:各类卡片图,各类折纸。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T:小朋友们,我们都知道在奥运赛场上有公平、公正的裁判员,在法庭上有公平、公正的大法官,在学校里老师又用公平、公正的方法来教育我们,你也想做一个公平、公正的裁判员、小法官和小老师吗?(想!)那老师就来考考你们。
  出示:小华、小丽两个小朋友。
  a:出示6个大苹果,怎样公平、公正来分一分。(要求学生说出“平均分成两份”,学生上去分好。)
  b:出示四罐牛奶,怎样公平、公正来分一分。(“平均分成两份”,学生分。)
  c:出示两个汉堡,又该怎样来分?(齐分,学生上去分。)
  (小结:我们都把它们进行了“平均分”板书。)
  d:出示一个大饼,你能公平公正地来分一分吗?你能用我们已经学过的数来表示吗?
  揭题:我们要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它叫做“分数”(板书)
  (二)探究新知,不断摸索:
  1.认识。
  T:刚才我们把一个大饼通过平均分分成了两份,其中的一份我们就可以用一个分数来表示,这个分数就是“”。那“”怎么来书写呢?跟着老师一起写(学生举起手指一起写),先写“──”表示平均分,再写2表示把大饼平均分成了2份,再写1表示其中的一份,读作二分之一(齐读“”两遍,并举起手跟老师一起边演示边说:把大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教师拿起分好的大饼:左边这一份是整个大饼的,那右边这一份呢?(齐说:)
  同桌活动:从信封中拿出各种折纸,你能折一折这些图形的吗?(请学生交流,注意语言的表达。)
  T:老师也忍不住想来折一折了(拿起一个正方形的折纸,随便一折,将它剪下,举起一块说是“”。)(学生反对,强调没有平均分不能用分数来表示。)
  T: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没有碰到过的例子?(学生交流。)
  2.自己再想一个分数,把这个分数折出来,画出来。
  请学生同桌合作,利用折纸,折出自己想出的一个分数,用画阴影部分的方法表示好,并请画得最快的几个小朋友将自己的成果展示在黑板上,写上你所表示的分数。(教师选取部分,一起评价,并说说这个分数所表示的意思,注意学生语言的表达)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一口气来说一说:
  2.用手势来判一判:
  3.根据分数在图中涂阴影,仔细观察,比较一下这些分数的大小:
  4.它是一个长方形,把它这样对半平分,再平分……在每一块上涂上颜色,你知道每种颜色是整体的几分之一吗?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1.今天,你收获了多少,能一起来分享吗?
  2.课外,请你再去折一折,你还能折出多少分数来?
  3.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503856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
  教学背景:
  最近,我在教《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时,确实感到有点头疼。因为我一直认为对于分数的含义学生是很难理解的,所以,我在课前认真钻研教材,还费尽心思设计了教案,准备把要学的知识点都有讲得非常透彻、到位。但结果,在上课时,许多学生都觉得很简单,他们不停地插话,打乱了我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可让他们做作业时,却是错误百出。但是不让他们插嘴,专心听我讲,结果他们兴致全无,趴在桌上不想听课。我真是不知该如何办才好,一下课,甚至还埋怨这些学生真是太放肆了!
  后来,我停止了抱怨,开始反思:如何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呢?对!就是要让学生亲历实践活动,倡导自主学习。
  案例描述:
  一、游戏导入:(用掌声表示数)
  1.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几个?
  2.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几个?
  3.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几个?
  当第3小题口述后,学生没有击掌,有的学生窃窃私语,有的学生紧锁眉头,此时,每个学生都在积极地思索(进入了状态)。2分钟过去了,一个学生站起来问:“邱老师,这半个苹果该怎样表示呀?”接着我就顺水推舟对大家说:“是啊?你能用手中的圆形纸折出半个来吗?(学生兴趣盎然,待学生折出之后)
  二、自主探索,体验分数
  师(用期待的目光追问):怎么表示这半个苹果呢?
  生1:可以说“一个苹果的一半”。
  生2:可以画出半个苹果“D”
  生3:可以用1/2表示。
  生4:可以用0.5表示。
  ……
  师:同学们刚才都说得很对,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类似这样不足一个苹果的情况,用整数是无法表示的,在数学中引入了分数,就象刚才第3位同学说得可以用1/2这个分数来表示这个苹果的一半,现在谁能说出1/2这个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呢?
  (在学生认识了1/2这个分数之后)
  师:你能用手中的长方形纸折出它的1/2吗?
  (学生动手折纸表示后反馈)
  生1:可以折成……
  生2:可以折成……
  师:你还能用手中准备好的各种形状的纸折出你想认识的其它分数吗?
  (学生信心十足地说:“能”,并且表现出非常感兴趣的样子。)
  生1:我用正方形纸折出了1/4。
  生2:我也是用正方形纸折出了1/2。
  生3:我用长方形纸折出了3/8。
  生4:我用长方形纸折出了3/4。
  生5:我用圆形纸折出了5/16。
  ……
  (学生听得非常认真,并且纷纷投去赞许的目光。)
  当时,我也对同学们精彩的回答露出了佩服的神情。
  接下来,同学们又积极地做了相关的练习题。
  教学反思:
  上面这个案例,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个片段,它较好地体现了我思想上的一些创新和转变。
  一、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化。
  在前面教学时,由于总是对学生不太放心,结果只会束缚学生的手脚,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因为真正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实践活动必须是学生自主的活动,这一节课中,教师充分地信任学生、相信学生是有主动学好数学的愿望和潜能,课堂气氛民主、活泼、开放,尊重学生对学习方法的选择,把学习数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掌握数学知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了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小主人”的目的。
  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纵观整个教学过程,学生一直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状态之中,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探究,从而形成独特的见解。教师不仅让学生在这个自主学习的活动中不断充分、主动、积极地表现自我,同时也注意用积极性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综上所述,教师在处理教材时要深入钻研新课程标准,深刻领悟其精神和理念;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在此基础上精心设计出教学活动,创设出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这样才能让学生主动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人。
  #503861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几分之一”的分数,了解它的产生和应用,会读会写,知道各部分名称。本课的知识看似简单,但对学生来说是数的认识的突破(从整数向非整数的突破),是认知结构上的新建,是思维上的一次飞跃。本课的学习将对认识“几分之几”的分数产生直接影响,对日后建立完整的“分数意义”有着特别重要的启始作用。
  设计理念
  我以“动态生成”和“活动学习”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思想设计本课教学的。从学生的原有认知基础出发,运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从“形”中来,到“数”中去,从图形中找到分数,看到分数想到不同的事物,让学生运用平日积累的生活经验和认知体验,动手“创造”分数,在讨论交流活动中学习新知,目的在于想充分展示新知的趣味性和奥妙无穷,让学生一接触到就能喜欢上,从而萌发进一步的探究。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特点,本节课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用分数表示图中一份占整体的几分之一。
  能力目标
  经历联系实际生活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交流、合作探究能力,并有效地促进个性思维的发展。
  情感目标
  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积极、愉悦的数学情感,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体会分数的实际意义;(2)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的实际意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圆、等边三角形等图形。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认识1/2
  (1).分一分
  师:星期天的上午,小红家的门铃响了,她一开门,原来是邻居明明来玩,小红赶紧拿出东西招待小客人,都有些什么呢?如果要把这些食物平均分,该怎样分呢?
  生:四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每人分2个。
  生:两瓶矿泉水平均分成两分,每人分1瓶。
  师: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每人分多少?一人分得蛋糕的一半,那一半该用什么数来表示?(请会写的同学上黑板来写,引出分数),为了准确在表示出这半个苹果,在数学上我们就是用“二分之一”来表示的。
  师:这个同学的分数写对了,不知同学们刚才有没有仔细地观察这位同学的写法,你有没有什么想说的?
  师:习惯的写法是:(让学生用手指书空)先写——,表示平均分的意思;再写下面的2,表示把这个蛋糕平均分成了2份;最后写上面的1,表示这样的1份。读作:二分之一。生跟读。
  师:谁来说说这个二分之一表示什么意思呢?
  (学生边说边用手进行比划,之前教师先作示范动作)
  师:对了,每份就是这个蛋糕的二分之一。它可以用哪个分数来表示?
  师:谁再来说说这个蛋糕
  所表示的意思?
  师:刚才我们是用半个蛋糕来表示的
  二分之一,想一想,能用你们准备的纸片折出一个二分之一吗?
  (设计意图:“分数的初步认识”必须在“平均分”的概念上建立。所以教学第一个环节是通过多媒体课件出示分食品的情境,把生硬的数学知识用生动形象的动画效果演示出来,把4个苹果、2瓶矿泉水和1个蛋糕都平均分成2份。当分到一个蛋糕时,学生发现不能用以前学过的整数来表示,这时,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现实问题发生了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了求知的欲望。)
  (2) 折一折
  师: 那就请同学们按这样的步骤来做:想、折、涂、写。(师把这4个步骤板书于黑板)。
  学生操作,师巡视检查,并选取学生的不同作品贴在黑板上。师:(师指着这些作品)请大家观察一下,它们表示得对吗?
  师:(皱眉,故做疑惑)为什么这些纸的形状大小各不相同,但它们的一半都可以用
  来表示呢?
  师:(指着第一张纸片)这是谁的作品,请你自己来说说你是怎样表示的?
  (3)练一练
  师:这涂色的部分能用二分之一表示吗?请判断(课件展示图形)。
  师:(故做明白状)哦,原来是这样,那请大家帮老师看看这句话有没有什么地方不对呢?
  (课件出示:把一个圆分成2份,每份一定是这个圆的二分之一。)
  师:有的同学认为是对的,有的认为是错的,请双方代表上台辩论.
  (设计意图:这个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学生对几分之一的认识,让学生在经历操作、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思维活动后自主探索出结论,同时渗透了猜想——验证——得出结论的学法指导。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促进了不同思维的碰撞和交流,扩充了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培养了学生赏识他人的良好心态,促进了学生合作意识的发展。)
  二 动手操作 深入学习
  1、学习1/4
  师:刚才我们同学用不同形状的纸片折出了二分之一
  来,你能不能用一张正方形的纸片折出四分之一呢?请大家自己创作出一个四分之一来。
  (生操作,师选择学生的作品3份以上用正方形折的四分之一,并贴在黑板上。)
  师:大家帮忙来看看,他们都做得对吗?都可以用
  四分之一来表示吗?再选择其中的一张纸片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做出来的。
  2 、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师:我们刚才认识二分之一,创造了四分之一
  ,你知道这些分数中各部分的名称吗?请大家打开书本,自学分数中各部分的名称。
  师:分数中间这根线叫做——分数线,表示——平均分;下面的2叫做——分母,表示——平均分成了2份;上面的1叫做——分子,表示——其中的1份。
  3、试一试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明确了二分之一、四分之一的意义。你还能说出几个像二分之一这样的分数吗?并动手折出它们吗?(学生活动,任意折几分之一。)
  师:哪位同学能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大家?
  小结: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知道了一个几分之一的分数所表示的意义。
  三、面向全体
  分层练习
  1、做一做
  利用课本“做一做”第一题的四幅图,组织学生讨论“每个图形是怎样分的,涂色部分是它的几分之一”,引导学生完整地叙述几分之一,并学会写分数。
  2、找一找
  师:实际上像这样的分数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你能找出几个吗?其实生活中的事物里也藏着一些分数,你能从这些图片中找到哪些分数?
  师:刚才同学们从生活中找出了那么多的分数。现在有一个学校的同学们正在郊游,他们的活动中有没有我们今天学习的分数呢?请同学们帮他们找一找。(课件出示课本情景图)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教学中,注意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在数学知识、数学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都能有所发展,但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差异,分层练习,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全课总结
  在这节课的结尾,我利用多媒体送给全班学生一句名言:“天才是1/100的灵感加上99/100的汗水”,既表达了我对孩子们的深深祝福,又体验了分数与生活的紧密联系。#503846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第76页例2,例3,“做一做”及练习十七第1、4题,倍的认识教案。
  【教学目标】
  1、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3、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能力及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经历“倍”的概念初步形成过程,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课件。
  师:今天的数学课,老师要介绍一位新朋友给同学们认识,它就是小狗菲菲,小学数学教案《倍的认识教案》。◆分享好文◆这节课,我们的新朋友菲菲将和同学们一起学习数学知识,同学们原意吗?
  2、学生活动。
  师:上课前,老师请一些同学上来。
  师叫3名女同学站在第一排,再叫6名男同学站在第二排(3个3个地站在一起)。
  师:第一排有几个女同学?(3个)第二排有几个3?(2个3)
  生回答后,师引出课题:像这种情况,我们就说男同学是女同学的2倍。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道,学习“倍”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初步形成“倍”的概念。(教学例2)
  菲菲有三个好朋友,他们正在用小棒摆正方形,下面我们来看看他们摆的情况,用了多少根小棒。(课件演示例2中第一个小朋友,摆了一个正方形)
  学生观察。你知道了什么?
  生:摆了一个正方形用了4根小棒。
  4根小棒还可以说是几个?
  生:一个4根。
  下面我们来看看另外两个小朋友,他们摆图形的时候用了几个几根。
  出示例2中另外两个小朋友摆的两个和三个正方形。
  学生观察。
  学生说自己的发现。
  引导学生得出:2个4根,3个4根
  (板书:2个4根,3个4根)
  揭示倍的含义,指出第三个学生摆的小棒说:第三个同学摆了3个4根,3个4根也可以说成4的3倍。
  让学生反复说几遍。
  (2)巩固“倍”的概念。
  判断第二行是第一行的几倍?生解答时,师要求学生说出想的过程。
  (3)教学例3。
  ①出示例3,问:同学们会摆吗?下面,同学们自己动手摆摆看。
  ②要求第二行有几个图片,应怎样列式?为什么?
  ③小结:要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也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三、拓展延伸,巩固深化。
  1、拍手游戏。
  师拍表示一倍的次数,生按要求有节奏地拍表示几倍的次数。
  2、76页“做一做”。
  3、78页第1题。
  四、全课小结。
  同学们,今天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503847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
  教学目标:
  1、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2、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几何直观。
  3、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及语言表达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含义,建立初步倍的概念。
  教学准备:课件,萝卜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同学们,在学习新知识之前,老师想考考你们,看看大家能否经得起我的考验,请看大屏幕。
  师:请同学们一起读一下题目要求。(谁能很快地说出每幅图有几个几?)
  师:如果2只鸟看成一份,有2份,我们可以说是()个()呢?
  二、探究新知,理解概念。
  1、初步认识倍的概念。
  数一数
  小兔子们数萝卜,怎么数也数不清,请你们来帮帮忙!
  师:你是怎么数的?哦!原来这里有不同种类的萝卜。你们认识它们吗?(胡萝卜、红萝卜、白萝卜)
  胡萝卜2根,红萝卜6根,白萝卜10根(根据学生描述老师在黑板上粘贴萝卜)
  如果把2根胡萝卜看成一份,(边说边圈)你能把红萝卜的'根数用“几个几”来表述吗?谁来圈一圈。
  一起数一数:1个2,2个2,3个2。
  找准关系:用“倍”进行语言表征。
  红萝卜的根数有3个胡萝卜那么多,也是3个2根。呈现更简单的表述方法: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
  板书: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指名说,再集体说)
  师:还可以说成几是几的3倍。(6是2的3倍。)
  自主说一说、圈一圈白萝卜与胡萝卜的倍数关系。
  胡萝卜2根1份,白萝卜有这样的5个2根,所以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5倍。
  小结:倍的认识,是两个量通过比较得来的,我们要分清谁是谁的几倍,就要看谁和谁在比,比的标准不同,结果也就不一样。
  2、进一步理解“倍”。
  要求:独立圈一圈、画一画,在小组交流。
  3、教师出示课件:把2根胡萝卜看成一份,白萝卜有6个2根,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6倍。把2根胡萝卜看成一份,白萝卜有7个2根,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7倍。以此来提问,如果把2根胡萝卜看成一份,白萝卜有8个2根。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几倍……
  你发现了什么?白萝卜有几个2根,它的根数就是胡萝卜的几倍。
  4、兔妈妈又找来了一根胡萝卜,此时,胡萝卜有几根,现在红萝卜是白萝卜的几倍?(2倍)
  师:谁来说说你的想法。可以用摆一摆,圈一圈的方法哦!
  请生演示。
  师:同样都是胡萝卜,都在和红萝卜来比较,红萝卜的根数没有变化,为什么倍数不一样呢?同学们想一想。
  生……
  师小结:因为胡萝卜的根数发生了变化,也就是我们比的标准发生变化,刚才是2根胡萝卜一份,现在是3根一份,标准变了,倍数也就发生了变化。
  #503838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让学生说一说、画一画、动一动,加强学生对四个方位的认识和辨认能力,并能灵活根据方位确定物体的位置。
  (2)将丰富的生活素材融入教学,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培养学生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教学重点: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方向。
  教学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三个方向。
  教具:校园情境图、多媒体课件。
  设计意图:
  《位置和方向》是在学生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并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关于东、南、西、北感性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按水平方向分出东、南、西、北等方位概念,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三个环节:
  1、联系实际,导入新课。
  教学时,我考虑到学生刚刚经历了闲适的假期生活,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尽量贴近学生的假期生活实际,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将生活素材融入教学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身边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
  2、联系生活,自主探索。
  在学生已经学会辨认东、南、西、北后,开展了用手势表示方位、快速转向辨认方位、游乐场里的小导游、学校方位我知道等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进一步加深和巩固所学知识。
  3、走进生活,活学活用。
  让学生用所学方位知识介绍自己房间是怎样布置的,并把学生从教室里带到操场上,用东、南、西、北描述校园里各个方向的物体,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导入新课。
  师:新学期,我们班上又迎来了一些新同学,他们还不太熟悉我们学校的位置,谁能给他们介绍一下?
  (学生用二年级所学的上、下、左、右、前、后等方位知识不能很清楚地描述出学校的位置,从而产生疑问冲突,为新课的导入做好铺垫。)
  (出示课题:位置与方向)
  师:今天我们用东、南、西、北这些新的方位知识帮助我们辨别方向。
  (开课从学生熟悉、现实的生活中出发,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从而激发强烈地探求欲望。)
  二、联系生活,自主探索。
  (一)学会辨认东、南、西、北
  1、寻找生活中的数学
  师:生活中,你观察过太阳是从什么方向升起的吗?
  (学生齐声回答从东方升起)
  师:现在坐在教室里观察,你能在黑板上的哪个方向画出太阳?(指名一个学生画,同时老师标出太阳升起的方向是东面)
  师:从黑板上太阳的位置,你能知道我们教室里哪一面是东面吗?请大家面向东面。
  (学生运用上、下、前、后、左、右等原有的方位知识帮助认识东、南、西、北)
  (在生活中学数学,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思考问题的习惯。)
  2、分组讨论,合作探索
  师:我们借助太阳知道了东面,还有几个方向怎样确定呢?
  (引导学生根据生活常识发现:东与西相对,南与北向对)
  (注重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挖掘学生内在探索新知的能力。让学生不拘一格,从多角度,用多种方法来求证新知。)
  3、游戏激趣,巩固运用
  (1)用手势表示方位
  老师说一个方向,学生迅速用手指出来(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知识,培养快速应变能力)
  (2)快速转向辨认方位
  师:面向北(生:前北,后南,左西,右东)
  面向南(生:前南,后北,左东,右西)
  面向东(生:前东,后西,左北,右南)
  面向西(生:前西,后东,左南,右北)
  (以活动促发展,通过形式多样、新颖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提高学生熟练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用东、南、西、北描述物体所在方向
  1、用东、南、西、北描述教室各个方向有什么物体?
  2、模拟情景:说出物体所在的方位。
  师:请四名学生分别扮演公园里的游乐馆,它们分别是海洋动物馆、马戏表演馆、
  海豚游泳馆、儿童影视馆。
  (请四名学生分别站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再请两名学生分别扮演游客和导游)
  游客:请问我要去海洋动物馆该怎么走?
  导游:向东走。
  (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
  3、介绍自己的房间
  师:谁能用我们学习的方位知识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房间是如何布置的?
  (学生用东、南、西、北描述自己房间各个方向分别摆有什么物品)
  师:请同学们在纸上简单画出某某同学的房间布置图。
  (展示几幅画得比较准确的图)
  (学数学,用数学,让学生在应用中巩固所学知识。)
  三、走进生活,活学活用
  学生先在操场上仔细观察,然后两人一组,互相介绍
  1、学生用东、南、西、北描述校园各个方向分别有什么物体。
  2、学生介绍校园的物体分别在什么方向。
  3、学生之间开展一人提问,一人解答,并尝试根据所给方向寻找目的地的活动。
  (从课堂学习认知回归实际生活运用,让学生体验数学的有用性,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小结
  我们在辨认方向时,必须先确定一个方向,然后根据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的原则来确定其它三个方向。
  (将数学经验归纳整理成数学规律,有利于学生养成探寻规律、整理的知识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503853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
  教学内容:
  二年级(下册)第73—74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景中初步理解“倍”的含义,能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初步的观察、比较、操作能力和有条理地表达能力。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重点难点:
  使学生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初步的观察、比较、操作能力和有条理地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在有效探究中认识“倍”
  1.引出“倍”,揭示课题。
  谈话:春天来了,花园里五彩缤纷的鲜花都张开了笑脸!瞧,这里有黄花和蓝花(课件演示同样多的黄花和蓝花)。
  提问:黄花的朵数和蓝花的朵数怎么样?(课件演示增加黄花的朵数)现在谁来说说黄花和蓝花的朵数关系呢?
  小结:其实,黄花与蓝花的朵数之间,除了小朋友们刚才所说的多与少的关系,还有“倍”的关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倍的知识。(揭示课题:倍的认识)
  【评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通过让学生比较黄花和蓝花的朵数,从而引出“倍”的概念,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2.在圈画中形成对倍的初步认识。
  出示:2朵蓝花,6朵黄花。
  谈话:如果我们把蓝花的2朵圈起来,看作一份的话,(师边说边圈)那么,黄花有这样的几份?可以在练习纸的第一题上圈一圈,再告诉大家。
  提问: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圈的呢?黄花有这样的几份呢?
  小结:蓝花有2朵,黄花有3个2朵,我们就说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板书)
  课件出示:蓝花2朵,黄花12朵。
  提问:黄花变成12朵,现在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呢?能用圈一圈的方法解决吗?在练习纸的第二题上试一试。
  提问:谁来汇报?说说你是怎么圈的?发现黄花是蓝花的几倍了?
  (修改板书:黄花有6个2朵,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6倍。)
  设疑:我们来观察刚才的两幅图。你们是怎么一眼就从图中看出第一幅图中黄花是蓝花的3倍,而第2幅图中黄花是蓝花的6倍的?
  追问:第二行有3个圈就是有这样的3份,也就是3倍,有6个圈就是有这样的6份,也就是6倍。真就这么简单吗?
  【评析:在学生掌握“几个几”的知识基础上,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倍”的概念,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让学生自己在图上圈一圈,有利于学生建立“倍”的表象。再通过对比,使学生感知,能圈出这样的几份,就是一份数的几倍。有利于学生理解“倍”的含义。】
  3.在比较中充实对倍的认识,掌握倍的内涵。
  课件出示下图
  张冬梅的《倍的认识》教学设计及评析
  谈话:你觉得下面的哪一幅图是表示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呢?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是3倍、还是2倍呢?先认真地独立思考,再把你的想法跟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
  学生小组内交流。
  设疑:看来,在圈的时候,能不能随意的去圈?得根据什么来圈?
  【评析:教师提供反例,让学生在观察中比较和思辨,使学生认识到黄花不是随意圈的,要根据蓝花的朵数来圈,从而加深对“倍”的理解。】
  课件出示:12朵黄花,没有红花。
  提问:我们再来看看,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几倍呢?
  引导:大家觉得有困难吗?
  小结:看来1份红花有几朵太关键了!
  提问:那就让你来猜,你猜猜红花可能是多少朵,再说说你又会怎么圈?
  提问:如果红花有3朵,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几倍呢?
  在练习纸第3题上先圈一圈、再填一填。
  交流:谁来说说是怎么圈的?得出什么结论了?
  追问:如果把1份红花有4朵、6朵,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又会是怎样呢?
  完成练习纸的第4、第5题。
  交流:你是怎么圈的?得出什么结论。
  提问:如果红花只有1朵,黄花还是12朵,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几倍呢?我们在自己的脑海里默默地圈一圈,再告诉我答案。
  交流:你能说说脑海中是怎么圈的吗?
  设疑:如果红花是12朵,黄花也是12朵,现在它们的倍数关系又怎样呢?
  交流:孩子们,黄花一直是12朵,那为什么两种花之间的倍数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出示上述蓝花3朵、4朵、6朵、1朵、12朵的5幅图)
  【评析:创设变式情境,不断引起学生认知的冲突,让学生在困惑中感受“1份数”的重要性与关键性,使学生的认识得到了升华,对“倍”的认识更加深刻。】
  谈话:孩子们,我们每人的信封里,都有一些圆片,你能摆一摆,表示第二行的圆片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吗?摆完的同学可以跟小组的交流交流自己的方法。
  请学生做小老师介绍方法。
  提问:还有不同的摆法吗?或者你还想到了什么不同的摆法?
  追问:咦,老师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你们都是表示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怎么你们用的圆片个数并不一样呢?能具体说说吗?
  小结:只要第一行的1份的个数确定了,第二行就摆这样的几个几。
  设疑:那如果要摆第二行是第一行的3倍,该怎么想?5倍呢?10倍呢?
  【评析:在学生操作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观察和思考:都是表示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为什么用的圆片个数却不一样呢?以此推动学生进行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完善对“倍”的认识。】
  4.探究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计算方法。
  课件出示图:紫花8朵,黄花56朵;问题: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
  谈话:大家可以圈一圈、可以用竖线分一分,也可以想其他的办法。
  在作业纸上完成第6题。
  追问用除法计算的孩子:怎么想到用除法计算的?
  谈话:我们圈一圈、画一画,不就是为了发现56里面有几个8吗?
  追问用画圈方法的孩子:如果重新选择,你会用什么方法?为什么?
  小结:是呀,如果黄花更多,用圈一圈、画一画的方法就麻烦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可以用除法来计算。看来,我们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也要不断地发现规律,总结经验。注意,在书写结果时,因为倍不是单位名称,所以在结果的后面不要写倍。
  【评析: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没有越俎代疱,而是再次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凸呈学生思维的真实状态,并在比较中不断的修正和提升,从而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计算方法,使学生经历由直观到抽象的学习过程。】
  二、在多层练习中完善建构
  谈话:通过刚才的画一画、圈一圈、算一算等活动,我相信大家一定对倍有了自己的认识与体会。小动物们还带来了题目想考考大家,愿意接受挑战吗?
  课件出示
  1.看一看、想一想。
  第一行 红带子12厘米
  第二行 绿带子3厘米(变化:2厘米、1厘米)
  提问:红带子的长是绿带子的几倍?。
  思考:大胆地想像一下,如果红带子的长不变,绿带子越来越短,那么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就会怎样变化?
  2.连一连、填一填(“想想做做”第3题)。
  3.比一比,说一说。
  张冬梅的《倍的认识》教学设计及评析
  先让学生分别说一说第(1)题中红旗是黄旗面数的几倍,第(2)题中黄旗是红旗面数的几倍,再重点说一说两道题的区别。
  张冬梅的《倍的认识》教学设计及评析
  让学生用两种方法说一说。
  张冬梅的《倍的认识》教学设计及评析
  练习后,把第一行的6个变成5,让学生试着说一说。
  追问:现在黄色的圈5个,为什么不能说黄色圈的个数是红色圈的3倍?
  【评析:设计的题组练习,对学生来说是新颖的、富有挑战性的。学生在比较、表述的过程中,进一步内化了“倍”的概念,学生带着积极的情感体验,主动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思维得到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提高,而且体验到了数学的魅力。最后一个练习的设计,还激发了学生去探求新知的欲望。】
  三、总结(略)
  概念形成过程中的“精致”过程越来越被大家所重视。我们认为:在数学学习中,“精致”的实质是对数学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进行尽量详细地“深加工”,对“概念要素”进行具体界定,以使学生建立更清晰的概念表象,获得更多的概念例证,对概念的细节把握得更加准确,理解概念的各个方面,获得概念的某些限制条件等。为此,张老师在本课的教学中,从强化感知,让学生在圈圈画画中初步建立“倍”的表象;提供反例,让学生在比较思辨中突出“倍”的意义;应用变式,让学生在矛盾困惑中凸显“倍”的内涵;重视操作,让学生在动手活动中完善“倍”的建构等方面,引领学生 “精致”地完成了“倍”的概念的建构过程。或者说,把概念的“精致”提到了可操作的层面,使“精致”落到实处。
  #503841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数学第五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教学目的:
  认识:使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技能:通过观察、测量动手和小组合作探索等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抽象概括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
  情感:有机渗透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积极互助的情感。
  设计说明:
  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发展,是在新课程改革中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本课的设计试图改变以往那种先扶后放的教学模式,放手让学生自主地去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让学生从拼摆拉伸的过程中主动的从边和角这两个方面,认识了长方形的特征,再通过长方形纸片的验证,使学生的思维深化,认识提高,也使得学习更有乐趣。
  课前准备:
  教具:多媒体软硬件一套,视频展示台,钉子板,各种长度小棒若干,七巧板;
  学具:四种长度小棒若干,长方形和正方形纸各一张,钉子板,火柴一盒
  七巧板一块。
  教学过程:
  一、展现原型、建立表象
  1、多媒体演示(机器人):你能说出这个机器人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吗?(三角形、圆形、长方形、正方形等)
  2、日常生活,我们见过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或是正方形的?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重点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
  二、引导发现、自主探索
  长方形和正方形怎么样的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些什么特征?秘密等待小朋友们去发掘。
  1、摆一摆,让学生试着各种长度不一的小棒组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2、思考:组成一个长方形或一个正方形需要注意些什么?(同桌适当讨论)
  3、选择长方形的边要注意什么?也就是说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穿插介绍对边的概念:指着图说长方形上面和下面的两条边叫做长方形的一组对边;左边和右边的这两条边也是一组对边。)正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
  4、除了边以外,还要注意些什么?你觉得长方形的角有什么特点?正方形呢?
  三、讨论问题,验证结果
  1、刚才我们通过摆小棒得到了关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一些猜想,这些猜想是否正确呢?我们还需要进行验证。(拿出准备好的纸片)
  2、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各有些什么特点?(长方形对边相等)你能想个办法来验证一下吗?把你们的方法写下来,同组的同学试一试。(完成实验报告1)(①将纸对折②用尺量一量)
  汇报交流:指名学生到讲台前,展示并说明自己的方法。(视频展示台)总结介绍长、宽以及边长的概念。
  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角有些什么特点?(四个角都是直角)能想出方法验证吗?(①用三角板的直角去比一比,②用折叠的方法将长方形和正方形对折,再对折,发现完全重合。)
  四、归纳总结,知识整理
  通过讨论和验证我们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哪些特征?(师媒体整理知识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五、拓展迁移、发挥想象
  1.图形娃娃找家:
  多媒体出示一组图形,让学生找出其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通过本组练习,促进学生摒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非本质特征,加深地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认识。)
  2.围一围。学生在钉板上围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并说说你是怎样围的,怎样想的?(通过学生对过程的表述,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特征的理解)
  3.我当小医生
  (1)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2)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正方形。
  (3)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一定是正方形。
  4.用十二根火柴棒,你能拼成长方形吗?怎样拼。
  5.七巧板(机动):学生分成两大组,每大组以四人为一小组,分别使用教辅插件中的七巧板拼正方形和长方形,比一比哪组同学拼的快?
  #503843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9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课本第76页例2、例3,课本第76页“做一做”及练习十七第1题,数学教案-倍的认识。
  教材分析:
  “倍的认识”是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完7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生掌握了“倍”知识,为今后利用乘法口诀解决“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及“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等数学问题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初步建立“倍”的概念,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
  3、会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并能用这个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投影仪、学具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课件)
  师:今天的数学课,老师要介绍一位新朋友给同学们认识,它就是小狗菲菲。这节课,我们的新朋友菲菲将和同学一起学习数学知识,同学们愿意吗?
  2、学生活动。
  师:上课前,老师请一些学生上来。
  师叫3个女同学站在第一排,再叫6个男同学站在第二排(3个3个地站在一起)。
  师:第一排有几个女同学?(3个)
  第二排有几个3?(2个3)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出课题:象这种情况,我们就说男同学是女同学的2倍。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道,学习“倍”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初步形成“倍”的概念。
  (1)教学3倍
  带着学生摆圆片。
  第一行摆2个圆片。
  学生边摆边说:第一行有()个圆片。
  再在第二行摆6个圆片,(2个2个地摆)。
  边摆边说:第二行有()个2。
  师:我们就说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3)倍,3个2也可以说成2的3倍。
  (2)用同样的方法教学2倍、5倍、1倍。
  (3)让学生观察、比较前面摆的圆片,在小组中讨论:第二行的数量是第一行的几倍,应该怎样想?
  学生讨论后,每组请一个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第二行的数量是第一行的几倍?应分两步思考:一是先看第一行的几个?二是看第二行有几个第一行的数量,就是第二行的数量是第一行的几倍,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倍的认识》。
  2、巩固“倍”的概念。
  判断第二行是第一行的几倍?学生解答时,教师要求学生说出想的过程。
  (1)
  (2)
  3、教学例3。
  (1)师:刚才我们学习了,第一行有2个圆片,第二行有3个2,那么第二行是第一行的3倍。
  (2)师:如果只告诉我们第一行有2个圆片,第二行是第一行的4倍,那么第二行有几个2?同学们会摆吗?下面,同学们自己动手摆摆看。
  (3)小组讨论:要求第二行有几个圆片,应怎样列式计算?为什么?
  (4)教师引导学生小结:要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也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三、拓展延伸,巩固深化。
  1、课本第76页:“做一做”练习。
  先让让学生弄清题意,再让学生独立地操作学具,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最后列式计算。
  2、课本第78页第1题。
  学生练习时,多举一些实例,结合操作学具,让学生明白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道理。
  3、小组讨论: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倍的知识?
  四、全课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503839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0
  教学内容:
  教材第2至3页例1及练习一第1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体验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形成辨认东、西、南、北等方向的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在观察主题图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重点难点:
  会在实景中辨认东、南、西、北,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儿歌铺垫,引出新课
  同学们,你们会背有关东、南、西、北方向的儿歌吗?
  学生背儿歌: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读了这首儿歌,你们能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认识东、南、西、北方向)
  二、探究新知
  1、早晨,太阳从哪边升起?引出东。
  2、指一指哪边是东?教室的东边有什么?(黑板)
  3、东和西是相对的,那西边是哪边呢?教室的西边有什么?
  4、组织全班活动,起立,指一指东和西。指左边练习表达:这边是北。指右边:这边是南。练习用教室的北和南各有什么说一说?
  5、完成书本填空和做一做
  (1)观察例1图
  问:图书馆在操场的东面,体育馆在操场的( )面。教学楼在操场的( )面,大门在操场的( )面。
  (2) 完成“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2题
  先观察,你从对话中了解到什么?(可以确定了两个方向:北和西)
  你能说说哪边是东、哪边是南吗?说说房间是怎样布置的?东南西北方向各有什么?
  2、在教室玩“走方向的游戏”。
  3、小组讨论:你怎样记住我们学校的东西南北方向?各个方向各有什么?
  4、小组讨论:你怎样记住德阳市的东西南北方向? 各个方向各有什么?
  5、背儿歌
  早晨起床向太阳,前是东,后是西,左是北,右是南。 四、课堂小结
  今天大家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回家按照4个方向观察房间的摆设,明天来告诉大家。
  板书设计:
  位置与方向 早上太阳在东方
  面东,背西,左手北,右手南
  东西相对,南北相对
  数学教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