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是弱者的方式;看着前方走,才会胜利。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最好的我们》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和收藏一下噢。
《最好的我们》观后感1
每个人的世界里都有一个耿耿,也都有一个余淮。我曾经和罗雨涵在一张草纸上写过续稿。“那时候的他,是最好的他,而很久以后的我,才是最好的我。于是在时空错乱的一天,最好的我们相遇了。”
我和母亲在看这部剧的时候经常气的说不出话。因为我们觉得耿耿余淮太傻,这样都看不出对方喜欢对方。但是后来我想过了,他们或许只是不想戳破这个事实。不然耿耿也不会在看见“你是白痴啊”就认定余淮是喜欢她的。年少的我们,不想戳破幻想。有几个人能够在学生时代拼命追逐自己的那颗星。
这部剧最大的泪点就在于他们毕业的那一刻。老师正在嘱咐他们,而全班都流下了泪水。因为我也即将毕业,感同身受。这部剧不仅围绕学生时代的喜欢。还有友情,亲情,努力。
每个人都说,学生时代在一起的,以后不一定在一起。世界上没有几个安妮和王小明,也没有几个耿耿和余淮,但是总有安妮和小月。总有耿耿和贝塔、简单。
或许我和大悦悦就是这样的存在。她从来不会忽略我。在我生气她和小微玩闹却不理我时,我忘了她也曾吃过我的醋。他生气我和罗雨涵她们玩耍而忽略她。
于是乎!我希望得到一个余淮。
但我也很贪心。我也喜欢路星河。网上有人说,路星河给耿耿求了56赐婚抵不过余淮一个眼神。
“一厢情愿,就得愿赌服输。”
路星河有爱勇敢表现,而且唱歌还好听。最主要的是,作为艺术生,心里还只爱一个人。
“余淮请勿偷看。”
“耿耿,我喜欢你,好喜欢你,我中意你。”
每个女孩都应该看这部剧。
长大后的他们,我认为刘昊然无法表现出那种男人的沧桑,吃了那么多苦还是那张年少的脸。说严重点,这是这部剧的败笔。在某一时刻,我觉得林更新和刘昊然很像。
但In a word。这部剧还是很完美的。完全切合小说。甚至胜于小说,结合了真实和当代人们喜欢的情节。一部好的剧,评判标准就是:即使你知道结局,你还是想看。
《最好的我们》观后感2
《最好的我们》小说看到最后特别特别特别的心疼余淮。跟《何以笙箫默》一样,赵默笙悄悄的离开了何以琛,何以琛不愿将就的等待了赵默笙7年。《最好的我们》里余淮自高中毕业以后就消失了,耿耿一直记得余淮高中毕业以后要跟他说一句话以后,可能就是因为这一句话,耿耿没有心思去谈男朋友,一直一直等待着余淮的出现……
后来余淮还是出现了,他已经不是高中时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妈妈的生病他没有去上清华,妈妈的再次生病他不能继续在美国读下去,而相对于现在的耿耿,她已经是自己创造的摄影工作室的.老板,并且生意也不错。这样的落差让他不敢再继续的面对耿耿,即使耿耿主动的吻他,并且问他高中毕业后所说的话,他不敢表露自己的心情……
所以特别的心疼耿耿这几年的坚持,连自己的初吻都是主动给余淮……
更心疼耿耿与余淮这几年的青春与隐约的爱情……
更让我心疼的还是余淮的骄傲和自尊……
所以当小说读到最后的时候,我哭了……
最后小说里耿耿一直叫学姐的洛枳和余淮的偶像盛淮男的爱情彻底的感动了耿耿,之前耿耿在墙上看到了洛枳偷偷写的话:洛枳爱盛淮男,没有人知道。但是最后洛枳和盛淮男拍结婚照的时候,盛淮男写给了洛枳:盛淮南爱洛枳,全世界都知道。
这个场景感动了耿耿,更感动了我,我想会感动更多的人……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还是喜欢小说里专情,没有电视剧里三角恋。
在小说里,从高一到高三毕业,一直都是以主人公耿耿的心理描写来描述她对同桌余淮的暗恋,但是余淮从来没有跟耿耿说过一句他喜欢她,只是在高中毕业的时候他很兴高采烈的要跟她说一句话,这句话可能会是说:我喜欢你。但是耿耿没有等到余淮来说,这可能就是这句话让耿耿等了六年的时间,更主动的去问他……
整个青春里耿耿喜欢余淮,但是余淮喜欢耿耿吗,这一直签着读者的心……
最好的我们,耿耿余淮,最好的青春……
《最好的我们》观后感3
端午闲暇之际,抽空和老公观看了青春剧《最好的我们》,忽然间勾起了青春的回忆。
男学霸余淮与笨女耿耿是同桌,两人互相喜欢,一起度过三年快乐的高中时光,但是余淮在高考前由于母亲病重治疗而放弃了出国机会,改报了普通大学,而耿耿则为了和余淮在一起拼命学习考到北京,高考结束后耿耿一直联系不到余淮,以为他去了美国,7年后的一次同学聚会大家再次相遇,并且同班同学告诉了耿耿实情,耿耿找到余淮,他们又重新在一起。
再简单不过的剧情,然而看过后还是非常打动人心,剧中男女主人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似乎看到了自己青春年少的影子,校园的记忆总是那么苦涩而甜蜜。有同学快笑的面孔,也有搞笑的场景,这些熟悉的剧情仿佛就是昨天自己的经历。曾经的青春,曾经的我们再也不回去,但是那个时候是最真单纯最真实的自己。逝去的青春值得缅怀,值得追忆。
《最好的我们》触动了我对青春时光的追忆,如同女主人一样,我的同桌也是我喜欢的对象,高中两年我们彼此心怀好感,只是没有勇气直接的表白,那个羞涩而浓眉大眼的男孩一直是我记忆中挥不去的影子。曾经的我们也互传纸条,表示好感,曾经好长一段时间,我去教室里的第一个眼神总会落在他的身上,直到毕业。
我来北京上了大学,大学毕业后我曾听同学说,他复读两年考了我们当地的师范学校,成了他们当地的一名老师,后来再无他的音信。再到后来我们建了班级微信群,可是唯独他没有加进来。我也听同学说,有一次见到他,他问我,同学说我在我北京混得很好,同学说他后来变得沉默寡言
事隔20多年,我不知道他是否还会记得当年的同桌是那么喜欢他,和他相处的高中两年中是那么在意他,每天都关注着他的一言一行,喜怒哀乐,不知道他是不是感知的到?曾经的我们,是那么的青春年少,那么的意气风发。美好而苦涩的年华只能是回忆,永远回不去了。缅怀曾经的我,缅怀逝去的青春。
而今我已为人父母,女儿即将步入青春年少时光,我想也许她们会经历像耿耿一样的遭遇,希望她们会记忆这些青涩的时光,以后成为她们美好的回忆,青春一去不复返,眼前的美好值得珍惜!
《最好的我们》观后感4
我是看《向往的生活》3里面看到了《最好的我们》过来宣传,当时也没看,突然有一天我想去韩国的电影院看电影,《最好的我们》竟然出现在了韩国的影院里。
然后我就把电影《最好的我们》和电视剧都看了一遍。居然写的是我们那一年代,对,女猪脚是1986年属虎的。 和我是同岁。我也看了一下剧中的时候,确实那时候的20xx年,20xx年,我是在上高中。当我想了想自己在高中时候是否有喜欢班里的男孩子,原来我自己也有,只是不敢说。当我看完了《最好的我们》最后一集的时候,我都不知道讲的是什么,我一头雾水,睡觉的时候,还在想导演到底想表达什么?睡了一觉,有点儿眉目了。第一: 在学校里天天被老师批评、教导主任训话的学生,不一定走到社会就是混的不好。最典型人物:天天被教导主任骂的叶星河。
最后叶星河成了大画家。第二: 在学校上课的坏孩子,未必走出社会,还是社会最底层人。最典型人物: 耿耿。 她是班里的差生,甚至班主任都家访了,说要报一些二本三本。 北京这样的好大学一本,不建议考虑。可是最后耿耿当上了公务员,进了最大报社成了一名摄影师。最后都不干了,自己创业,做起了摄影工作室,当起了老板,发展的很好。第三,在学校里,年级排前的不一定在社会就混的好。代表人物:余淮。余淮可以说尖子生,考清华的料。也考上了,可是由于自己父母妈妈生病住院,最后一切都放弃了。 也没有钱。混的连差生都不如。可以由此可见,在学校里学习好的人,在社会未必很吃香。生活需要钱,能赚钱,会赚钱,有本事赚钱的人,才能在社会立足。耿耿喜欢摄影,最终开了一家摄影工作室。路星河喜欢画画,最后好多人买他的画。
导演想告诉我们什么?对! 各位家长,孩子喜欢什么就让她去发展,学习不是唯一的出路,不是天天考试考第一就是最棒的。导演告诉我们,行行成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