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文网
导航:网站首页 >

关于小学语文教案模板汇编【8篇】

时间:2024/3/3 11:33:00
 
成功的第一步就是:你要敢和别人不一样、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小学语文教案模板汇编【8篇】,欢迎大家阅读和收藏一下噢。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1、谈话:雷雨果然来了,看课件。
  2、书上是怎么写的呢?请你自由读课文第3自然段。想想你能读懂什么?
  3、说说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你从什么地方感受到雨很大?大雨快活地下是什么意思?这样写好在什么地方?
  4、谁能读出雨大的感觉。
  自由试读课文,指名读,齐读。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1958到1963年,是斯霞老师教学硕果累累的五年。这五年里,她顺利地完成了小学六年制改为五年制的试点任务,获得了省教育厅和中央教育部的充分肯定,并且积累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套实践经验。1963年6月,学制改革胜利完成之时,斯老师应江苏省广播师范学校的邀请,进行了《小英雄雨来》的广播教学。播出后,全省乃至全国各地反响强烈,好评如潮。40年前《小英雄雨来》的广播教学实况已经成了历史,我们无缘学习、欣赏,所幸有《广播教学稿选》(小学版)上刊登的《小英雄雨来》教案。我们又发现,1982年11月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我的教学生涯》中也有《小英雄雨来》教案。对比之下,我们惊喜地发现,两者是不同时期的教案。前者用三课时教,而后者只安排了两课时;前者较为简略,后者增设了好些个问题,还多次组织学生讨论;课文的重难点没变,但处理方法有所变化,作业布置也有所不同,后者似乎更切合语文实际──显然,用两个课时完成这么一篇较长课文的教学,整个教学过程的安排、节奏就更紧凑。这两个教案成了斯老师不断改革、创新的历史见证。我们这里读的是1982年出版的教案。
  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行,今天,全国各地都在乘着《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颁发所带来的语文教育改革的春风而思索、实验之时,再来回顾《小英雄雨来》的教学,仍能强烈地感受到它的独特魅力,不禁深深叹服于斯霞老师对语文学科本质的独到把握,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恰当培养。
  《小英雄雨来》一课教学中,随处可见斯老师运用语言本身的特点给学生以熏陶和感染。如,对芦花村(故事发生地点)景色描写段落的品味:“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风一吹,(鹅毛般)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通过引导学生先读句子的主要成分,再逐句把附加成分放进去读,最后连起来读,并进行前后对比,让学生体会到芦花村景色的优美。要知道,小小的芦花村只是祖国大好河山的一小部分,和芦花村同样美,甚至更美的大片河山正遭受着日寇的蹂躏。教学中突出芦花村的美旨在引发学生对家乡、对祖国的爱和对侵略者的恨。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感情自会在学生的脑海中碰撞。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必然会熊熊燃烧起来。烈火必然射向蹂躏我美好河山的侵略者。《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学科蕴涵了丰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在篇篇课文中,不仅包含了丰富多彩的科学文化知识,还渗透了生动的人文精神和高尚情操。
  张志公先生阐明:“由于思想和语言有着不解的因缘……在进行语文教育时就离不开语言材料所含的思想内容。”斯老师在教学中,板书突出雨来在夜校里学习的内容:“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再进行朗读指导,读出感情。把雨来对美丽的家乡的爱和对自己祖国的爱直接连接了起来,为揭示雨来的英雄行为做铺垫。板书和有感情朗读强化了学生的感知,无疑也熏陶了学生的爱国情操。在重点段(鬼子把雨来捆绑起来,对他哄骗、利诱、威胁、毒打,雨来坚强不屈),斯老师先是安排学生默读,然后组织学生讨论:鬼子对雨来使用了哪些卑劣手段,课文中哪些词语把鬼子的丑态勾画出来了?一边讨论,一边在黑板上作了“鬼子雨来”的对比板书,把敌人的丑恶嘴脸和雨来在敌人面前的坚强不屈清晰地揭示了出来。学生通过课文本身的词语句段看到了敌人的凶残,领悟到了雨来的机智、勇敢、坚强不屈。板书又强化了学生的认识。
  在本课教学中,斯老师积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们知道,随课文分散识字,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是斯老师几十年教学生涯中的一大成果。她曾在谈识字教学的文章中写道:“总之,学生识字的基础是在不断变化的,他们的知识在一天天充实,他们的能力也在逐渐增强。同样教识字,低年级和高年级有区别……我们要注意学生识字基础的变化,有的放矢地改变教学方法,不断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在这里我们看到斯老师正是这样做的。
  《小英雄雨来》是学生小学快毕业时的课文,学生正具有相当的识字能力。这篇课文的生字词教学,斯老师明确提出“自学生字新词,掌握读音,理解词义。”在方法上,通过“检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样做,有明显的年段特点,体现了“授之以渔”的教育观。
  斯老师在讲读教学中也同样体现了这一特点。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课堂上,提问作为一种教学艺术,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小英雄雨来》一课的教学中,斯老师精心设计问题,让提问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学生在讨论、答问中进行了种种语言实践活动。教给了学生方法,发展了学生能力。
  斯老师很重视默读能力的培养。《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对默读特别指出不同年段的要求,高年级是“默读有一定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并要求“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显而易见,“默读”包括略读、浏览等,主要用来捕捉阅读材料中的重要信息,是学生个体阅读行为的主要方式之一,是训练、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方法。斯老师在《小英雄雨来》一课的教学中始终重视培养学生默读能力,以精当的提问帮助学生通过默读领悟课文内容,从第一段到最后一段的教学,贯穿始终。
  当代教学理论中有一个很吸引人的口号,就是“为迁移而教”。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技能。”这两种说法有所不相同,但其主旨是一致的。斯老师引导学生扶着教材这张凳迈开了语言训练的步子,本课教学注重以读促写的结合。仅以几个问题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找出文章的重点段”“分析围绕中心写一、二、三、五、六段的作用”尤其是最后一个问题,“文章还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激发学生思考今后自己的习作需要注意些什么:“句子优美”“词语丰富”“笔法生动”“文章题材的取舍和安排”等等。引导学生自己发现,体验必定深刻。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绿线内的7个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学习花木兰尊老爱幼,自信自强,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具学具安排:
  投影、生字卡、录音。
  板书安排:24.木兰从军
  女扮男装
  花木兰 花将军
  胜利归乡
  作业设计:
  课内:抄写字词、口头填空。
  课外:读背课文。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揭示课题
  1. 今天,我们学习新课文,题目是木兰从军。板书课题。
  2. 听课文录音。
  听后提问:木兰是谁?
  从军是什么意思?花木兰是女儿家,她女扮男装,替谁去从军?
  二. 初读指导
  1.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 画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
  3. 检查自读效果。
  (1) 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
  (2) 指名分节读课文。
  (3) 说说每段的意思。
  三. 精读训练
  理解第一段。
  1. 指名读。
  2. 口头填空。
  花木兰 ( )。
  3. 小结。
  4. 背诵第一段。
  第二课时
  一. 复习检查
  1. 认读生字词。
  2. 指名背第一段。
  二. 精读训练
  1. 理解第二段。
  (1) 自读。画出写局势紧张的词语及花木兰十分着急的原因的句子。
  (2) 读后交流。
  理解文书征兵年老多病。
  (3) 花木兰是不是干着急呢?从花木兰说服全家人,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可以看出她怎么样?
  (4) 指导朗读。
  2. 理解第三段。
  (1) 观察图一。
  看,这是花木兰从军后驰骋沙场的`英姿,瞧她跃马提枪的威武形象,一看就知道她英勇善战。
  (2) 课文是怎样写她从军后的情景的?读一读,画出表示动作的词语,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3) 读后交流。
  (4) 指导读第一句。
  (5) 指名读第二句。
  理解赫赫战功。
  从这句可以看出木兰自强自信,所以开头称她女英雄,结尾又说她是花将军。
  (6) 指导读第二句。
  (7) 指导背诵。
  三. 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征 病 幼 男 胜 利
  四. 作业
  抄写生字。
  第三课时
  一. 复习
  1. 认读词语。
  2. 背诵第一、二、三段。
  二. 精读课文
  理解第四段
  1. 看插图二,说说胜利归来的花木兰装束有什么变化?
  2. 自读课文,画出写将军们恍然大悟的句子。
  3. 读后交流。
  4. 指导朗读、背诵。
  三. 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脱 穿 将 勇
  四. 作业
  抄写字词。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在学的过程中,能找出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的情景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体现灰椋鸟归林的壮观的句子。
  教学用具:
  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入语:鸟是人类的朋友,它使我们的生活绚丽多彩,老师从家乡云南带来一组图片,请欣赏。
  生:观看。
  师:你从图片中看到了什么?
  生:灰椋鸟。
  师:你很会观察,有一双锐利的眼睛。
  2、师生共写课题。
  3、指名读。评价:读的婉转。齐读。
  评价:导入自然,评价及时而富有个性。
  二、读文分析字词,理解文意(展示读书情况,教师及时指导)
  1、生自由读全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读书情况,教师及时指导点评。
  例:杉、毯
  评价:读得流利正确。
  3、师:想看看“刺槐林”吗?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看看教材134页插图吧!
  生:细心观图,然后女生读文字。
  师:读的很轻巧,“怀”字读正确了,再读自信点会更好,重叠词
  “郁郁葱葱”也读好了。
  生:翘(qiáo)首
  师:老师要表扬你,你把这个多音字读对了,还有一个读音?
  生:qiào 翘翘板,一二组同学读一读。
  师:同桌互相读,推荐你同桌读的同学把手举高点。
  生:有感情的朗读。
  师:果然名不虚传,慧眼识英雄啊,读得十分自信。
  评价语言丰富,具有激励性,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4、指导“棱”的读写。
  师:看,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那几只有马上扑楞楞地飞起。
  你觉得这个句子哪个词最难读?
  生:“扑棱棱”反复练读。
  师:评价,读得正确,自信。
  指导书写“棱”字,说说怎么记住它。
  生:鸟的家园是“木”它们凌晨时飞出家园。
  师:范写“棱”
  身正、肩平、背开、足安(强调写字姿势)
  生:描红。
  师:巡视(写得工整、漂亮、写字姿势正确)
  男生:读好“扑棱棱”有力的拍打声。
  评价:重视难写字的写法与习惯的培养。
  5、指导“叽叽啾啾”的读法。
  师:读得再有力些,轻柔点,再热烈点,再响亮点。
  生:读好带有“叽叽啾啾”词语的这段话。
  师:什么是“深涧”。
  生:齐读。
  6、过渡语
  刚才,同学们读好了字、词句,思考一下作者对灰椋鸟的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默读,标画词语。
  评价:默读有助于思考,注重读书习惯的培养。
  三、品读析文、升华感情(精读归林时的场景)
  (一)交流
  生:讨厌——喜欢,从课文第4—6自然段知道的。
  归林时的壮观,从课文第1自然段知道的。
  生连读:我……我们……我……(4—6自然段)
  师:让我们翘首遥望,凝神注视,盼着、等着,灰椋鸟赶快归林吧!
  (二)课件:“归林情景”
  1—4 归林场面
  5—最后 问候场面
  1、指导、理解“排空而至”
  采用联想和观察会场人们的方法。
  2、练读(读出精彩)
  它们……有的……有的……
  师生共读“叽叽啾啾”
  3、归林(拿出手中的鸟让它们归林)创设情境,感受归林之美。
  贴在图画上,体会“排空而至”的感受。
  让学生体会做一只“灰椋鸟”,教师配音说文。
  4、拓展延伸,练习说话(课件)
  我情不自禁地对同伴说 ……
  生:归林壮观、发现美、我很丑,但我很可爱,改变了对灰椋鸟的看法。
  5、练习读“归林”句子。
  生:反复读。
  师:读的深沉,读的有力量,震撼人心。读的动容、动情,还动心呢!
  生:齐读。
  过渡自然,语言精练。
  (三)学习“问候的场面”
  1、师:你觉得前面的场景是壮观,现在的场景是什么呢?
  生:和谐、激动。
  2、创设情景:大鸟会对小鸟说什么?
  学生扮演,练习说话。
  培养学生想象和表达的能力。
  3、渗透写法。(注重了读书结合)
  师:这样一个温馨、和谐、快乐的场景,作者是用一个什么样的写法写出来的呢?
  生:比喻。
  师:为什么这样说?
  生:不同意,应是想象。
  师:这就是人与鸟的和谐美,你还认为这里运用了什么写法?
  生:拟人,更活灵活现。
  4、读好“问候场景”的句子。
  5、教师小结,再指导读一遍。
  四、回顾总结全文
  课文很长,要学的内容还很多,比如第4、5自然段之间是什么关系,一会儿老师还会带你们继续学习,谢谢大家!
  感悟:经过反复观摩这节课,我感受到课堂的高效,教师语言的精炼,以及巧妙的引导、点拨,指导学生有读不好到读好,不理解到真正体会到作者的情感等等,都让我为之震撼。特别让我感受深刻的是潘老师确实是学生的引路人,学生确实是学习的主人、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会努力学习,取别人的优点,认真扎实研究课标、教材,多关注学生。争取是我的课堂成为优质而高效的课。
  五、板书设计
  25 灰 椋 鸟
  壮观 和谐
  想象 拟人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认识“坑、考”等6个生字,会写“着、藏”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着名”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第二段并能有感情地朗读
  第二段。
  4、了解童年李四光为什么对大石头产生疑问,并设置悬念,引发下几段内容的求知欲。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1、谈话激趣:
  小朋友你们有没有玩过捉迷藏?谁来说说,你都喜欢藏在什么样地方呢?为什么喜欢藏在那儿?
  2、介绍李四光:
  你们都是聪明活泼的好孩子,跟李四光一样。(板书:李四光)李四光是谁?你们知道吗?
  3、导出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李四光和奇怪的大石头之间的故事。
  (板书:奇怪的大石头)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教师:同学们赶紧读读课文,难读的字词多读几遍,不懂的词句问问同桌!(学生读课文)大家都是认真的好孩子,把课文都预习好几遍了。卢老师特意找了一些难读的字词来考考大家:
  转来转去、考察、秦岭、遗迹、研究、
  严严实实、躲闪、突兀、流域、砸、
  孤零零、成果、震惊、大坑、陨石
  (个别读,开小火车检查)
  三、学习第二段
  1、给合课文上的图片来认识“孤零零”“严严实实”“转来转去”在文中所有的效果。
  2、再认读第二段,找一找其中精彩的字词,并说明原因。
  3、看着图画把第一段中,捉迷藏的内容复述下来。
  四、观察图片,设置悬念为下一课时做准备
  1、哪一位是李四光,并说明原因。
  2、他在想什么?此时此刻的李四光脸上又会有什么样的表情?
  3、请带着这样的表情读读“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4、“接下来的故事又会如何发展?这个问题会不会一直困扰着李四光?”请小朋友课后自己学习以下内容。
  五,书写指导
  1、认读生字。
  2、观察生字,说说哪些地方容易写错。(在写“纪”时,要注意右边是“己”不是“已”;“旅”要和“旋”易混,“藏”和“卧”笔顺易错,要注意区分,不要写错。)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一、揭题示标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了文章的脉络。谁能说一说:课文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指名回答)
  2、作者为什么怕鹅?为什么又不怕了?今天这节课咱们就围绕这些问题进行学习。
  3、出示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明白文章蕴含的道理。
  (2)、找出文中写得精彩的部分,品味细节描写的作用。
  二、交流释疑,细读感悟。
  (一)、自学指导
  画出作者怕鹅的句子,读一读,读出作者害怕的心情,想想作者是怎样表达害怕的心情的?
  1、生自学
  2、小组交流
  3、小组展示,师生评价
  品读句子
  ●可是当我们看到鹅,那就完全两样了:总是远远地站在安全的地方才敢看它。要是在路上碰到鹅,就得绕个大圈子才敢走过去。
  师:从“远远地”、“绕”这些词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在一个小孩心中,鹅是多么地可怕。
  ●我们马上就不想了,贴着墙壁悄悄地走过去。
  师:作者这样做的目的是想悄悄地躲开它的视线,可躲过一劫,可没想到的是——
  ●鹅听见了,就竖起头来,侧着眼睛看了看,竟爬到岸上,一摇一摆地、神气的朝我们走过来;还伸长脖子,“吭吭”地叫着,扑打着大翅膀,好像眼里根本没有我们似的。
  从哪些词语能看出鹅的神气?找出重点词,边读边比划动作,体会鹅的神气和嚣张。(生勾画,自读——指名读——齐读)
  过渡:继续来看看我的表现吧!
  ●在忙乱中,我的书包掉了,鞋子也弄脱了。我想它一定要把我咬死了,就又哭又叫:“鹅要吃我了!鹅要咬死我了!”
  过渡:如果你就是当时这个可怜的人,你会怎么办?带着这种感受进入角色来读一读——
  小结:作者通过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表达方法,写出我实在太害怕鹅了,怕得胆战心惊,怕得魂飞魄散。
  过渡:后来“我”却不怕了,是因为金奎叔的指导和教育。同学们画出金奎叔的动作和语言,读一读,你又能体会到什么?
  1、生自学
  2、小组交流
  3、小组展示
  品读句子
  ●他分快地走了过来一把握住了鹅的长脖子。鹅用脚爪划地,用嘴啄他,可是金奎叔的力气是那么大,他轻轻地把鹅提了起来。老雄鹅害怕了,好不容易挣脱束缚,张开翅膀,连飞带跳“啪啪啪”地落到了池中。这一下,别的鹅也怕了,纷纷张开翅膀,跳进池里,逃命了。
  (指名说)用一个词形容这时的鹅(指名说:落荒而逃、狼狈……)
  师:情况发生了大逆转,刚才是“我”狼狈不堪,现在轮到鹅落荒而逃,而“我”也知道该用什么态度来对待鹅了。是什么让“我”明白的呢?(指名读:金奎叔说的话。)
  找出文中金奎叔说的话,(画出来,自己读一读。)师生合作读,说说对你有什么启发。(生自由发言)
  作者也像你们一样明白了:对鹅而言“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你是怎么理解的?(指名生谈理解:从鹅的角度看人,和从人的角度看鹅,由于角度不同,所以得出的结果就不同。师板书:角度不同结果不同)同样的道理,对牛而言,课件出示:它虽然把我们看的比它大,可是我们实在比不上它呀!
  过渡:因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处理问题的结果也就不同。有些时候换个角度,会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精彩更加乐观。
  师:在我们身边有没有遇到过这样需要换个角度去思考的事?你是怎么看待的?结合生活实际说说。
  三、总结凝练,升华主题。
  愿我们都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给生活更准确的答案!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复习目标:
  1、复习第四单元的课文内容
  2、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课文要求背诵、默写内容:
  1《钓鱼的启示》第60页第10自然段父亲告诫我的话
  2《落花生》第66页第10、12、13自然段
  二、复习第四单元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精读文重点词句的意思
  13、《钓鱼的启示》
  主要内容:课文主要写了三十四年前,“我”和父亲去钓鱼,由于离捕捞鲈鱼开放时间还有两小时,父亲要“我”把好不容易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当时,我很不乐意,但还是依依不舍地把鱼放了。三十四年后,我成了一名建筑师,深深体会到了: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启示: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一个人要是从小就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鱼”指吸引人的,让人动心的事物,如:金钱、地位、荣誉…
  《钓鱼的启示》中,我得到的启示是:“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终生的启示是:“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2有关道德修养的名言警句:
  ①“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孟德斯鸠(法国著名家)
  ②“非常的境遇可以显出非常的气节。”──莎士比亚(英国著名戏剧家)
  15、《落花生》(叙事散文,借物喻人)作者:许地山
  主要内容:课文主要写了“我们”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谈论花生好处的事。
  做人的道理:要学习花生内在秀美,不求虚名,默默奉献,造福人类的奉献;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落花生》
  1《落花生》是一叙事散文,采用借物喻人的方法,告诉我们,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有没有实际用处,主要是指看对他人和社会有没有好处及贡献。)
  2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其中,议花生是课文的重点部分,作者通过花生的特点,赞美了默默奉献、不图虚名的品格。
  3许地山:笔名落华生,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三、背诵“日积月累”
  四、复习
  (一)、复习学过的四单元的类型
  (二)、提醒考试应注意的事项
  1、认真审题
  2、确定要写的内容
  3、不要忘记写题目
  4、注意语句通顺
  5、不写错别字
  6、第一格不定标点符号
  省略号占两格、引用人物的话要用双引号、
  7、字数要写够
  8、多看
  五、作业:
  1、默写“日积月累“
  2、抄写“读读写写“1次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教师:同学们,中外战争史上这场闻名的赤壁之战就在两节课的时空内留在了我们的心里,相信这场战役一定深深地震撼了大家,每个人的内心肯定有许多话要说。那么假若你就是曹操当时身边的一个谋士,亲身经历了赤壁这一战,你有什么话要对曹操说,请给他写一封信,谈谈你的看法。
  或者请你以21世纪小学生的身份向三国时代的曹操写一封信,谈谈你对这场战役的认识。也可以设想曹操当时在打了败仗之后,在向全军大会上,会如何向他的将士们本次战役。请你选择一种情景写下来。
  于是学生把阅读课文后的感悟与看法流诸成了以下的文字:
  1、致曹丞相的一封信
  曹丞相:
  您好!
  自从赤壁之战吾军被吴、蜀以3万败80万之后,汝可安好?此役,我军大败之因,吾了以下几点:
  其一、此次周瑜联合孔明敌我,我军自智斗不过其也;
  其次、此番黄盖使出苦肉之计,周瑜又假冒蔡、张二人,使汝将其二人斩之,我军武力大打折扣;
  其三、我军刚以少胜多败袁绍,而汝太轻敌也;
  其四、大战之日,东南风大作,火势才得以蔓延,可谓“天败汝也”。
  但此役尽为一教训,而后诸如此类之战仍有许多,汝万不可轻敌,亦勿须自卑,毕竟“胜败乃兵家常事”。汝做为一乱世枭雄,万不可轻易放弃。
  祝我军早日完成统一大业。
  谋士徐玮琎奉上
  公元332年
  2、曹操在败仗会的
  各位将士们:
  大家好。
  这次赤壁之战,我们不但没有取胜,而且伤亡惨重。但失败是成功之母。经过这次教训,我也吸取了许多经验。归纳起来主要以下几点:
  第一,是我太骄傲了,因为上次官渡之战的胜利就骄傲自满,轻视了对方的实力。现在80万大军惨败在3万小数下,真是惨痛啊。
  第二,是我太异想天开了,这也是骄傲引起的。黄盖是周瑜手下的一名老将,向来对国家忠心耿耿,他怎么会轻易投靠我军呢?
  第三,一个大错,就是我错杀了蔡瑁。如果我当时没有杀他,让他继续帮我练水兵,也不会造成今日我军死伤惨重。
  从今天起,我军要重新整顿兵力。以后,一定能完成统一大业。
  (呼号)曹军必胜!曹军必胜!
  3、一个小学生写给曹操的信
  孟德大将军你好:
  我是21世纪的一个小学生,是《三国演义》的忠实读者,在阅读三国的历史时,晚辈十分佩服将军的聪明过人,官渡以少胜多,使袁绍痛失颜良、文丑两员大将,谋士许攸也弃袁绍而去,最后将军大烧袁军粮库,袁军不战而败,这胆略令晚辈佩服之至。
  不过在阅读你与周瑜的赤壁之战历史时,晚辈有几个想法想与将军交流交流。一、将军应该知道轻敌是兵家大忌吧,那次黄盖来信,将军怎么会那么轻而易举地就相信了呢?你想,黄盖是孙权手下一员大将军,对孙权忠心耿耿,他们施行的那么一点苦肉计你怎么就看不出来呢?真是令人吃惊。二、让晚辈来分析一下这场战役中的各种因素吧。首先将军的兵士都是北方人,不识水性,而孙权军都是南方人,对水性了如指掌,虽说孙权军队才3万人,你军有80万人,可是,真打起来,你并不能占到什么便宜,你怎么就没有注意到这点呢?其次,那几天东南风很急,而且江面上波浪滔天,周瑜用火攻,恰恰是给你以致命的一击,这说明这一战周瑜军是经过了周密的安排的;第三,你军的船用铁索连着,想逃都逃不了,真是作茧自缚啊。因此,在晚辈看来,这场战役是你在错误的地点、错误的时间、错误的战略下打的一场错误的战役,实在令后人叹息。
  但你也给后人留下了活的战争策略,那就是以己之长,攻敌之短、知己知彼,正确决策、抓住机会,周密安排。不知将军是否有同感,也不知将军现在是否已经明白了其中的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