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文网
导航:网站首页 >

【推荐】科学教案汇总6篇

时间:2024/3/3 11:33:00
 
天赋是埋藏在矿里的黄金,才能是挖掘矿藏的矿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推荐】科学教案汇总6篇,欢迎大家阅读和收藏一下噢。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 知道糖在水里会变小,水会变甜,初步感知溶化的现象。
  2. 体验与朋友一起分享的乐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温水、一次性杯子13个、棒棒糖13根、毛巾3条
  故事课件、黑板一块、记录纸、棒棒糖图片13张
  幼儿已有经验准备:
  知道水的特性(无色、无味) 品尝过棒棒糖,知道有甜甜的味道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1. 说说棒棒糖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样大家都喜欢的东西,看看这是什么?(棒棒糖)
  提问:你们吃过棒棒糖吗?棒棒糖吃上去的感觉怎么样?(甜甜的;酸酸的)
  2. 小熊分享棒棒糖
  (出示PPT)
  指导语:看,小熊嘟嘟也有一根棒棒糖,这天他带着棒棒糖来到河边,来找水娃娃玩,他想和水娃娃一起分享这根棒棒糖,可是他遇到了一个难题,想请我们小朋友帮帮忙,你们有什么办法让水娃娃也吃到这根棒棒糖呢?
  3.帮小熊想办法
  提问:谁有好办法能够帮助小熊?
  提问:你们的办法都很不错,我们来看看小熊嘟嘟最后用了什么好办法?(把棒棒糖放进水里面)
  二、实验操作
  1.幼儿操作
  指导语:今天我帮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根棒棒糖,我们让杯子里的水娃娃也尝一尝棒棒糖的味道吧。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2.进行比较,并做记录
  提问:水娃娃吃到棒棒糖了吗?你们怎么知道水娃娃吃到棒棒糖了呀?
  (1) 棒棒糖变小了
  提问:哪根棒棒糖是你的?把你的棒棒糖拿上来,棒棒糖是不是真的变小啦?
  (进行比较,并做记录)
  总结:原来大大的棒棒糖放进水里就会慢慢变小。
  (2)水变颜色了
  ①提问:你是哪一杯水?你的水变什么颜色了?
  指导语:原来红色的棒棒糖能让水变红色。我们一起来说说这句好听的话。
  ②提问:你是哪一杯水?你的水变什么颜色了?为什么你的水是绿色的呀?我们来看一看,棒棒糖是不是绿色的?
  指导语:你会用刚刚那句好听的话把它说出来吗。(绿色的棒棒糖能够让水变绿色。)
  (进行比较,并做记录)
  总结:原来,把棒棒糖放进水里,水就会变成和棒棒糖一样的颜色。
  (3) 水变甜了
  指导语:水娃娃刚才尝了你们的棒棒糖,听听它会说什么?棒棒糖的味道好极了,我还想再尝一尝。
  提问:听,她在说什么呀?(还想尝一尝棒棒糖)
  指导语:那我们快拿好我们的棒棒糖,让水娃娃再尝一尝吧
  (幼儿操作)
  提问:我发现杯子里的这根棒棒糖呀,越变越小了,快看一看,你们的棒棒糖是不是越变越小啦?水娃娃肯定吃的很开心,我们一起来问问水娃娃,棒棒糖的味道是不是很好啊?
  师幼:“水娃娃,棒棒糖的味道好不好啊?”
  水娃娃说:味道好极了,你们想不想也尝一尝呀?
  指导语:你们想不想也尝一尝?那我们也去喝喝看吧
  提问:味道变的怎么样啊?(甜甜的)
  指导语:小朋友们,水本来有没有味道啊?放进水里了以后会变的怎么样?(甜甜的)
  总结:原来棒棒糖放进水里以后,它会慢慢的变小,水也会变成棒棒糖的颜色,而且水也会变甜。
  三、棒棒糖跳舞
  1.棒棒糖跳舞
  指导语:宝贝们,你们想不想自己变成棒棒糖啊?我们赶快过来,跟我一起让水娃娃吃到甜甜的棒棒糖吧。
  (给胸牌)
  (1) 跳一会儿
  提问:棒棒糖在水里呆了好长了时间了,大大的棒棒糖会变得怎么样啊?(变小)
  指导语:棒棒糖一点一点变小啦。
  (2) 跳一会儿
  提问:棒棒糖放在了水里,水会怎么样啊?(变颜色)
  指导语:你们看,老师的胸前挂了一根红色的棒棒糖,那么水会变成什么颜色?(红色)
  指导语:哇,水变成了漂亮的红色啦
  提问:快看一看你们是什么颜色的棒棒糖呀?赶紧让水也变变颜色吧,拿起和自己颜色一样的彩带来转转转。
  (幼儿拿与自己颜色一样的彩带)
  3. 与朋友分享棒棒糖
  提问:棒棒糖们今天高兴吗?这样吧,班级里还有很多的好朋友在等着我们呢,我们赶紧拿着这杯甜甜的水和他们一起分享吧!

  科学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沉浮的变化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关注点,而介于沉与浮之间的悬浮现象虽然很少被提及,但却又时常引起孩子们的注意。《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注意身边常见的科学现象,萌发对科学的兴趣。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的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引导幼儿向最近目标发展区发展。为了进一步满足孩子们的探索欲望,初步感受、理解悬浮现象,激发他们从小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探索在清水里加入一定的盐后,鸡蛋沉浮状况的变化,初步感知悬浮现象的变化。
  2、幼儿两两合作进行操作实验,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学习记录和描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3、积极主动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4、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5、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重点: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感知鸡蛋在盐水中的悬浮现象。
  难点:能独立实验操作并记录,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现象。
  [活动准备]
  烧杯两只(分别装等量的淡水、盐水)鸡蛋一个,记录纸一张,实物:鸡蛋、盐、碗、盆、勺子、烧杯、抹布每组若干。磁吸标志、记录表、水彩笔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激发兴趣,猜猜鸡蛋宝宝沉浮的状态并记录。
  1.师: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带来了两杯水。你们仔细看一看,这两个玻璃杯的水一样多吗?(出示内装等量盐水、淡水的两个玻璃杯,引导幼儿比较。)
  2.师:老师还请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看是谁呀?(出示一个鸡蛋,教师以蛋宝宝的口吻讲话)大家好,我是鸡蛋宝宝。今天我想和水玩个游戏。你们猜猜看,我到了这两个水杯里会怎么样呢?
  3.教师设疑:鸡蛋宝宝到了第一杯水里(淡水)会怎样?它是沉下去,还是浮上来?请你们把猜想的结果写到记录表一上。(↓表示下沉,↑表示上浮。)等会我们再来比比看,你们猜的和操作结果是否一样。(幼儿猜测鸡蛋在淡水里的沉浮状态并记录。接着实际操作,记录鸡蛋的沉浮现象。教师给予指导。)
  4.教师继续设疑:鸡蛋宝宝到了第二杯水里(盐水)会怎样?它在水里是沉下去还是浮上来?(幼儿再次猜测鸡蛋在盐水里的沉浮状态并记录。实际操作,记录鸡蛋的沉浮变化,初步感知悬浮现象。)
  评析
  在活动的开始,通过鸡蛋宝宝的讲话,让幼儿很自然地进入活动。问题的设置一下子调动了孩子们参与探索的衩极性。猜一猜,想一想,让他们主动建构知识经验。玩一玩,比一比表验证自己刚才的猜想,从而调整自己的认识,并让幼儿懂得要得出结论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二、引导幼儿对探索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找找鸡蛋宝宝悬浮的秘密。
  1.师:小朋友刚才都将自己的猜测和实验结果记在了记录表一上。那么,你们的猜测到底对不对呢?通过刚才的实验,把你的想法和问题提出来好吗?(幼儿针对自己观察的现象自主提问。)
  2.教师顺应幼儿提出的问题设置悬念:为什么鸡蛋宝宝在第一个杯子里是沉在水底的,到了第二个杯子里却浮上来呢?这里究竟有什么秘密?小朋友快快想一想,找一找。
  3.引导幼儿通过各种感官寻找鸡蛋宝宝悬浮的原因,启发幼儿看一看、摸一摸、尝一尝,区分出淡水和盐水的不同,从而找到问题的缘由:鸡蛋装在淡水杯里是沉下去的,在盐水杯里是浮上来的。
  评析
  在实验操作中,有的孩子在没有老师帮助的情况下自已做出了大胆尝试--通过嘴巴品尝发现第二杯是盐水。教师对于幼儿大胆尝试的做法给予了肯定。
  4.进一步把问题引向深入,探索悬浮秘密:是不是鸡蛋宝宝只要在盐水里都会浮上来呢?加了多少盐后才会浮上来呢?我们再一起猜猜看,动手试一试,记录下来好吗?(幼儿猜测并在记录表上画上自己猜想的位置--实验验证--观察结果--记录鸡蛋在水中的位置)
  评析
  这个环节满足了幼儿探索的欲望,在猜猜、想想、动动、玩玩中,充分调动幼儿运用感官直接认识和感受悬浮带来的有趣现象,让幼儿的探索更深入,更贴近幼儿的生活,也将本次活动推向了高潮。
  三、讨论与交流实验情况,说说鸡蛋宝宝悬浮的规律。
  1.展示幼儿记录纸,交流实验情况。师:为什么鸡蛋宝宝在加入1勺、2勺盐的水中没有浮起来,在加入第3勺、第4勺盐后会浮起来呢?(幼儿根据记录表二中讲述自己的实验感受,发现鸡蛋的悬浮规律。)
  2.师:鸡蛋宝宝除了在盐水里能浮起来,你还有什么办法能让鸡蛋宝宝浮起来?(幼儿回忆生活经验,自由讲述。)
  评析
  在交流活动中教师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尊重幼儿的想法,贯彻了《纲要》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的要求。
  [活动延伸]
  1.在我们周围还有哪些东西放在盐水中能悬浮起来?找一找,试一试,把实验结果和大家一起分享。(如土豆、黄瓜、苹果等。)
  【活动反思】
  一个小朋友偷偷用手指点盐水,眉头一皱说很咸的。嘴巴不舒服,另一个小朋友说,你赶快去漱口。孩子们在取得直接经验。蓝钧的鸡蛋浮起来了,不小心水泼了,爱水的天性使他又去续水,鸡蛋又沉下去了,又加盐来搅拌。“做中学”、“爱玩”使他思维的“可逆性”在表现。操作过程比较简单,孩子很快实验成功,过程积极、愉快。在活动中培养孩子的记录能力,在活动中让孩子学会学习方法,通过图画、图示、手工等方法进性大胆的表达和反馈,有助于个性发展。也可以准备孩子常见的可溶性物质:茶叶、肥皂、洗衣粉等做对比实验.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常见蔬菜的食用部位,并尝试进行分类。
  2、乐意向同伴大胆介绍自己喜欢的蔬菜,懂得多吃蔬菜身体好。
  3、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4、能够将自己好的行为习惯传递给身边的人。
  活动准备:
  了解、认识常见的蔬菜;蔬菜实物若干;《什么部位可以吃》操作材料包。
  活动过程:
  一、说菜——交流分享
  1、导入:每天无论是家里还是幼儿园,我们都要吃许多的蔬菜。
  2、说说我喜欢的蔬菜
  3、重点提问:你喜欢吃蔬菜吗?喜欢吃什么蔬菜,为什么?(幼儿个别交流)
  小结:小朋友们都很喜欢吃蔬菜,喜欢它里面的营养。蔬菜的营养很丰富,有很多的维生素、矿物质,所以我们应该样样蔬菜都爱吃。
  二、选菜——了解蔬菜的食用部位
  1、看ppt,师:老师这里有很多蔬菜,我们一起来看看,谁认识的蔬菜多,谁的本领大?
  2、刚才我们介绍了各种蔬菜,那你们知道我们吃蔬菜的什么部位吗?(请2—3个幼儿介绍)
  有只小熊也爱吃蔬菜,我们一起看看它吃对了吗?听故事《熊妈妈收菜》。
  重点提问:小熊跟着妈妈去菜园收蔬菜,它们收了哪些蔬菜?(萝卜、白菜、西红柿)。你听了故事知道萝卜、白菜、西红柿应该吃什么部位呢?(萝卜吃根茎、白菜吃叶茎、西红柿吃果实)
  小结:原来,有的蔬菜要吃它的根茎,有的吃它的叶茎,还有的吃果实。
  3、尝试分类
  师:老师为你们准备了4个盆子,请你们帮他分一分(依次介绍根茎、叶茎、花、果实4个盆子)你们动动脑筋,看清你们的盆子上的字,想想应该挑选什么蔬菜。
  4、交流统计
  三、吃菜——加深对蔬菜的印象
  1、重点提问:你们吃过这些蔬菜吗?
  2、重点提问:你们是怎么吃的?(生吃、榨汁、炒菜、煮汤、做蔬菜色拉)
  小结:蔬菜的营养真好,是维持我们生命不可缺少的食物。一个人可以长期不吃荤菜,但是不能不吃蔬菜,因为蔬菜含有丰富的营养。我们小朋友每天都要和蔬菜做朋友,天天吃蔬菜,把阿姨准备的蔬菜吃光光,做个健康的乖宝宝。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尝试让纸站起来,并探索让纸站得稳得多种方法。
  2.探索通过改变纸的形状,增加纸的支撑力。
  3.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白纸人手若干张、书若干本、记号笔、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出示书和纸
  1、老师:书和纸这对好朋友,今天发生了争执。
  瞧!书神气地说道:当我站起来的时候,能稳稳地站住!老师操作:书本稳稳地站着。
  可是,纸听了很不服气,说:你能站,我也能稳稳地站着!
  2、猜想:你们觉得纸能站起来吗?
  请幼儿交流介绍自己的猜测,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二、幼儿第一次实验。
  1、到底你的好办法能不能帮助纸稳稳地站起来?
  2、老师在后面的每个桌子上都放了许多纸,待会请你去试一试你的办法,并把你的方法用绘画的形式记录在记录纸上。(出示记录纸)
  3、幼儿操作,老师巡回了解幼儿操作情况。
  4、集合幼儿,请幼儿向同伴介绍自己的方法。
  小结:纸真神奇,大家通过折、卷等方法,改变它原来的形状后,使纸站了起来,纸开心极了,它在你们的帮助下终于稳稳地站起来了。
  三、幼儿第二次实验。
  可是,书又说了:我不仅能站站住,而且还能把你纸稳稳地托起来呢!老师演示,书托起一张薄薄的纸。
  1、纸也能托起书吗?幼儿猜测。
  2、教师交代操作要求请幼儿再次实验。
  幼儿根据记录表讲述,教师进行小结。
  四、提升难度(幼儿第三次实验)。
  你们听,书又说了:你才托起一本书,我可是能托起好多纸呢!老师演示,书托起好多纸。
  1.纸也能托起很多书吗?幼儿猜测。
  2.教师交代操作要求,幼儿实验。
  小结:教师统计托书最多的是哪一种形状的纸?
  五、总结。
  纸的支撑力跟它接触的地方、高度都有关,上下接触的面大,它的支撑力就大,相反,接触的面小,力就小。在这个活动中,还有好多科学知识呢,我们以后再去慢慢探索。
  六、拓展生活经验。
  1、在生活中有好多东西也使用这种方法使它们的力气大起来的。
  2、教师举例讲述。
  七、延伸活动。
  请幼儿找找幼儿园里有哪些东西也是使用这种方法的?
  活动反思:
  我一走进教室,学生眼睛一亮,大声拍掌欢呼“欢迎欢迎!热烈欢迎!”分别两个月的第一次见面,学生让我很感动。教室里刚安静下来,立刻又有学生站起来说,“高老师,你不在的时候,老师都不让我们到外面去观察!”我真不知道该如何和他们解释。是不是他们把科学课理解成了游戏。
  纸张对于三年级的孩子已经不陌生,他们一口气说出了纸的很多特点:很滑、有点硬、有点软、很白、什么颜色都可以。
  我让他们把我提供给他们的实验纸揉成一团,然后再展开,观察有什么变化,他们又说出一大堆来;我让他们将纸撕开一个边,观察边缘有什么特点,他们惊喜地跳了起来:“有毛毛!”其他孩子立刻也撕开看毛毛,有的孩子不断地揉纸,然后惊喜地举手告诉我,不用撕开,只要使劲地揉,纸也会“生毛毛”的。教室里立刻出现了“嚓嚓嚓”的揉纸声,立刻又出现了一大片的惊叹:“真的有毛啊!”“老师,‘纸毛’是从哪来的?”“从树上来的,因为纸是树做的,对吧,老师?”“哎呀,好多灰啊,不要搓啦。”。
  我无奈而又欣喜地看着这群调皮蛋,心里好开心。教室里的声音很吵,我注意到在我的提醒下,一部分孩子已经开始将纸的特点向科学本上记录了。这个习惯,是我最想他们培养的:及时记录,及时思考。
  下课了,一个孩子突然跑上前来,搂着我的脖子,附在我耳边说,“老师,我知道一个秘密,明天,有一个人要送你礼物。”说完,他飞似地跑回座位。

  科学教案 篇5
    设计背景
  草地上,有几只昆虫在爬着、飞着,这些都是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通过引导幼儿了解益虫和害虫的生活习性,让幼儿更好地认识和区别益虫和害虫,因此,我设计了这一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
  1.区别益虫和害虫,知道昆虫与人们的关系。
  2.了解一些保护益虫、防治害虫的方法。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重点难点
  认识益虫和害虫。区别益虫和害虫。
  活动准备
  背景、挂图各一幅 蜜蜂 蜻蜓 青蛙 蜘蛛 蟑螂 蚊子 苍蝇 蝗虫等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谈话、引入新课。
  欣赏歌曲《小蜻蜓》,然后请幼儿回答问题:A.歌曲里唱的是谁呀? B.它在干什么? C.为什么要捕捉蚊子?
  二、基本部分:
  1、认识益虫和害虫: 出示背景、挂图,让幼儿带着问题观察、思考。
  2、逐一出示蜜蜂、蜻蜓等昆虫图片,引导幼儿说出其名称、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等。
  3、区别、分类:先请幼儿将图片分别摆放在两个贴有益虫和害虫的方框内,然后再由大家检查归类是否正确。最后归纳:对我们人类生产、生活有用的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益虫。相反,对我们人类生产、生活有害的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害虫。
  4、保护益虫,消灭害虫:A、当我们看到益虫的时候应该怎么做?(不要捕捉益虫,让它们帮助我们消灭害虫)B、还有什么方法能保护益虫?(不乱撒农药) C、发现害虫应该怎么办?(将其杀死)E、还有什么办法能消灭害虫?(杀虫剂、灭虫灯等能很快杀死害虫)
  5、互动:老师反复说出昆虫名称和出示昆虫图片,引导小朋友用动作、表情来判断益虫和害虫。(拍手、跺脚、跑、跳、哈哈笑、撅嘴、站、蹲等)
  三、结束部分:人们喜欢那些昆虫?讨厌那些昆虫?为什么?
  小结:益虫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好好保护它们;害虫是危害我们生产和身体健康的坏家伙。我们一起到外面消灭害虫去吧!
  四、延伸部分:学习歌曲《小蜻蜓》。
  教学反思
  本教学活动成功之处在于直观、通俗易懂,通过使用背景、挂图、图片等,幼儿的注意力很快被吸引住了。幼儿互动的机会很多,课堂气氛活跃,过程由浅入深,随机应变,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老师跟着幼儿的思路走。一问一答的式教学,使幼儿的语言能力也得到了训练和发展,圆满地达到了预期目标。如果图片人手一份的话,还可以进行更多的玩法,效果将更加圆满。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能独立尝试借助辅助材料,用挡、围、包、增大摩擦等方法让蛋宝宝站稳。
  2.能主动探索并大胆与同伴交流分享让蛋宝宝站稳的多种方法。
  3.乐于积极动脑筋想办法,体验让蛋宝宝站稳的快乐。
  活动重点:
  能独立尝试借助辅助材料,用挡、围、包、增大摩擦等方法让蛋宝宝站稳。
  活动难点:
  能主动探索并大胆与同伴交流分享让蛋宝宝站稳的多种方法。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知道蛋宝宝滚动的特点
  物质准备:熟鸡蛋每人一个,装饰成蛋宝宝的形象;蛋挞壳、瓶盖、瓶子、毛巾、毛线、积木、纸筒、太空泥四份,报纸若干。手机微信与大屏幕联网。课件(呈现材料及方法的照片),音乐。
  活动过程:
  一、设置蛋宝宝从桌上自由滚动的情景,萌发帮蛋宝宝站起来的愿
  望展示蛋宝宝到处滚的情景,提问:蛋宝宝也想和小朋友一样站得稳稳的听故事、看动画,可是他们滚得到处都是,怎样让蛋宝宝站稳了?引导幼儿积极思维,大胆猜想,为下一步探索做好铺垫。
  二、通过操作尝试、分享交流等方式,了解借助于立体辅助材料支撑蛋宝宝站稳的方法
  1.出示百宝箱,让幼儿自选一种或几种材料帮蛋宝宝站稳。
  提问:这些宝贝会怎样帮助蛋宝宝呢?我们试一试。
  2.交流分享,鼓励幼儿对照自己的照片说出挡、围、包、增大摩擦等方法。
  提问:你用什么材料?蛋宝宝为什么能站稳了?
  例如:用3块积木把蛋宝宝挡住了。教师及时验证,帮幼儿总结提升挡、围、包、增大摩擦等关键词。
  3.通过微信联网分享图片,了解其他材料和更多方法。
  小结:要让蛋宝宝站稳了,除了今天百宝箱里的宝贝,我们还可以借助于班级里、家里、身边的其他材料,动动小脑筋,就有办法了。
  三、探索只用报纸让蛋宝宝站稳的多种方法,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报纸
  教师引导:百宝箱里的宝贝们都去忙了,只有报纸了,它会怎样帮蛋宝宝站稳呢,其实也有很多办法,我们试一试。
  此环节重点引导幼儿在限定条件下打破思维惯性,采取撕碎报纸、揉纸等非常规性办法,帮蛋宝宝站稳。
  四、拓展提升,不借助材料让蛋宝宝站起来
  教师引导:蛋宝宝在宝贝们的帮助下越来越坚强了,它想自己站起来,怎样能自己站起来呢?我们帮帮它。
  最后通过教师演示,让幼儿了解哥伦布让鸡蛋树立来的典故,懂得遇事要敢想敢做,积极尝试。
  课后反思
  本活动的名称最初是教材中的“蛋宝宝,站起来”,在第一次试讲中,我的引导语就是“怎样让蛋宝宝站起来呢?”很多孩子觉得用手一扶、或用别的东西一碰,蛋宝宝就会站,没有“站”的持续过程。于是我把题目改成了“蛋宝宝,站稳了”,引导语也随之调整,并给孩子提示“蛋宝宝也想和小朋友一样站得稳稳的听故事、看动画”,让孩子们指导,要让蛋宝宝站得稳稳的,而不是一站就行。
  活动过程中,孩子们面对许多探索材料很兴奋,大部分孩子一开始就选了简单的瓶子、瓶盖、纸筒等简单的材料一试就成,对于需要变形和组合的的毛线、毛巾、积木很少选择,我通过观察后,进行了重点提示,个别孩子尝试成功后非常自豪。孩子们对于报纸的使用还是非常有经验的,能大胆的撕条、搓条、围圈,这是在前几次试讲中没有的现象。
  在观察中,大部分孩子不会用揉皱的方法给蛋宝宝做窝,小部分孩子拿着报纸无从下手,我通过个别指导帮他们找到了办法。在分享环节发现,微信连线功能让孩子们看到自己和自己的作品很兴奋、很乐于分享做法,但是现场操控的难度比较大。孩子们的想象力很丰富,但是语言的丰富性还不够,对于个别用词把握不准。
  本次活动让我深刻的认识到,每一个目标的确定、每一个环节的设计,必须在充分了解孩子的基础上进行不断的完善与调整,孩子们的经验水平、表现力,会让活动呈现出不一样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