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文网
导航:网站首页 >

【精品】鸟的天堂教案【四篇】

时间:2024/3/3 11:33:00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精品】鸟的天堂教案【四篇】,欢迎大家阅读和收藏一下噢。
  鸟的天堂教案 篇1
    一、依据课标,说理念
  整个教学过程,以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为核心,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在学生品析、感悟、体会的基础上,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紧扣特点,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这篇课文表达上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和动态的描写;第二,借景物描写表达感情与直接表达感情的方法相结合。
  (二)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的阅历、生活体验的差异,平时观察景物的模糊性,造成学生理解上的困难。
  (三)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见到的不同景象。
  2.通过入境、入情、入心的阅读方法,使学生初步领悟作者描写景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3.感受文中描写鸟的天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感悟体验大榕树的特点和鸟的特点。体会大榕树硕大无比和充满生机的美丽,以及群鸟快乐自由的生活。
  三、联系实际,说策略: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精神,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采用以下的教法和学法:
  1、说教法:
  ①阅读感悟法: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尊重学生阅读的个性化行为,设计有目的、有层次的阅读实践。鼓励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谈感受,读中感悟,悟中美读。
  ②情境教学法:由于本文语言精美,文中有画。教学中,创设激发学生兴趣的情境(或生动的语言描绘情境;或播放音乐渲染情境;或展示画面再现情境),把学生带入“情境”中体验,使学生对文中“鸟的天堂”产生亲近感,获得更丰富的认知感受。
  2、说学法:
  ①合作学习法:合作学习,是课程标准积极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能促进不同的思维碰撞,形成对鸟的天堂的美的多元解读,丰富文本的内涵,渗透做人要做一个善于合作的人的教育。
  ②读想结合法:让学生学会一边阅读一边想象画面,有助于他们深入理解榕树的大、茂盛,鸟儿的多、快乐,感受文字的精彩和画面的妙不可言,享受语言,从而为运用语言作准备。
  四、情景交融,说流程
  我的教学流程分以下几步: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我设计了这样一段导语:自古以来,人们对幸福都充满着无限的憧憬,都渴望拥有天堂般的生活。今天,我们将一起到天堂去看一看,不过,这不是人的天堂,而是鸟的天堂(板书课题)。自己读一读课题,看到这个课题,你会产生哪些疑问?或者说你会想到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出示要求:
  ⑴读准字音。
  ⑵想想作者去了几次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三)汇报交流,感知课文
  1、指名朗读课文,注意正音。
  2、指名回答,师相机板书。
  (四)学习第一次去“鸟的天堂”
  1、我让学生自由读写描写大榕树的这一部分,边读边想边画,读完以后,想一想,说说你有哪些体会收获?
  (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
  指名汇报,让学生找出具体的语句感悟体验,此时我指导学生重点理解:“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结合回答板书:大而茂盛)
  (注意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感受榕树的大,茂盛,特别是注意肯定,鼓励学生一些好的理解句子的方法。)
  2、默读课文这一部分,然后闭着眼睛,双手平放桌上,听教学录音,注意想象这时眼前呈现的景象。
  (此处重在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感悟榕树的特点和美丽的景象。)
  3、出示大榕树挂图,指导学生看图,教师简介“鸟的天堂”。
  (五)指导有感情朗读
  1、练习有感情朗读这一部分课文。
  (此处多找几位学生读,读中悟情,我注意评价,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
  2、我采用如下方法过渡:看到这么美丽的南国的树,请你展开丰富的想象,这时你最想怎样?
  (老师也想变成一只小鸟,到大榕树上安家落户,这样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
  (六)自学第二次去“鸟的天堂”
  1、我让同桌之间运用当才的学习方法,合作学习第二次去“鸟的天堂”的部分。
  2、检查自学效果,结合回答板书(多而快乐)。
  (这时我多找几位同学发言,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感。当然,我应注意评价。)
  3、出示“群鸟纷飞”的挂图,我让生心无杂念地看图,请同学说出你看到的动景。
  (此处旨在引导学生感悟“群鸟纷飞”的“动景”。为下节课学习写作方法打下基础。)
  4、让学生看图,听这一部分的教学录音。
  (旨在创设情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
  (七)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注意评价。)
  2.最后我又设计了一个问题,说说你想对这儿的鸟儿说些什么?
  (此问题主要引导学生体会鸟儿的快乐,进一步感悟人与自然的和谐。)
  (八)总结全文
  (九)作业
  五、根据内容,说板书
  板书设计是课文的缩影,展现了重难点在动态中突破的过程,我以两次去“鸟的天堂”为线索,抓住榕树的大而茂盛和鸟儿的多而快乐进行板书,渗透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观察景物的方法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充分体现了精读课文的特点。
  一见:榕树大而茂盛
  鸟的天堂
  二见:鸟儿多而快乐

  鸟的天堂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10个字,会写“陆续、白茫茫、榕树 ”等词语。
  2、通过多媒体来理解和感知课文。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整体感知课文。
  4、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5、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感悟作者细腻、生动的描写方法。
  6、通过阅读想象画面,欣赏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1、认识和会写课文中的字、词。
  2、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感悟作者细腻、生动的描写方法。
  【教学难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通过阅读想象画面,欣赏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天堂》。
  听着这优美的旋律,我们内心在问:天堂比喻什么天堂常用来比喻美好的生活环境。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 鸟的天堂是指能让鸟生活得美好、快乐的地方。
  今天我们将和著名的作家巴金爷爷一起到“鸟的天堂”去欣赏美丽的南国风光。
  出示课题:鸟的天堂
  二、讲授新课
  (一)识字解词
  1、学生自读课文,出示要求:
  (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
  (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4)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要求认读的生字:
  指名认读,相机正音。
  (2)课件出示生字组词。
  (3)开展读字游戏:开火车读
  3、词语释义(可以多种形式,借助语境,引导学生理解词意)
  照耀:(强烈的光线)照射。本课指叶子十分翠绿明艳。
  颤动:短促而频繁地振动。
  静寂:指没有声音;很静。
  热闹:(景象)繁盛活跃。
  应接不暇:原指美景繁多,看不过来。后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接待应付不过来。
  留恋:不忍舍弃或离开。
  的确:完全确实;实在。
  灿烂:光彩鲜明耀眼。
  陆续:表示前后相继,时断时续。
  白茫茫:形容一望无边的白(用于云、雾、雪、大水等)。
  纠正:改正(缺点、错误)。
  逼近:主动地靠近、接近。
  不可计数:不能计算,形容很多。
  展示:明显地表现出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让我们把这些字带到课文中,一起来读好课文。
  1、作者简介: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中国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
  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雨》《雾》《电》,“爱情三部曲”——《家》《春》《秋》。
  2、写作背景
  广东省新会市南部天马河上的一座小岛上,有一株约500年树龄的奇特的大榕树。树冠大得出奇,浓阴笼罩着约20多亩的土地,独木成林。树上栖息着成千上万只鸟,成了鸟的天堂。最引人注目的是白鹤和灰麻鹤。白鹤朝出晚归,灰麻鹤暮出晨归,一早一晚,鹤群一出一归,盘旋飞舞,掩映长空,嘎嘎而鸣,蔚为壮观。1933年,著名作家巴金来到这里游览后,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散文——《鸟的天堂》。
  3、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读音是否正确。
  4、开火车读,看谁读得好。组织互相评价读书。
  5、带着问题读课文:《鸟的天堂》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
  (1)作者到“鸟的天堂”去过几次分别在什么时候
  作者到“鸟的天堂”去过两次。第一次是在黄昏,第二次是在早晨。
  (2)每次去都看到了什么景物每次去时的感受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第一次看到了大榕树,没有见到一只鸟,认为“鸟的天堂”里没有鸟,有些失望。第二次看到了许多鸟,感到“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因为作者两次去时看到的景物不同,所以思想认识会有这样的变化。
  (3)默读课文,给课文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1—4)作者和朋友划船出去玩。
  第二部分:(5—9)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见到的景象。
  第三部分:(10—13)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见到的景象。
  第四部分:( 14 )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 。
  (三)生字书写
  出示生字:
  桨、榕、纠、桩、涨、塔、梢、暇、眉、抛
  1、记生字:开动脑筋记生字。学生各抒己见,然后教师总结:
  (1)生字归类
  游戏:送字宝宝回家
  (2)加一加:熟字加偏旁
  木+庄=桩 木+容=榕
  氵+张=涨 木+肖=梢
  (3)换一换:熟字换偏旁
  榕—木+火=熔 暇—日+王=瑕
  晕— 日+扌=挥
  2、指导写字:
  (1)师范写,重点指导“桨、榕、纠、桩、涨、塔、梢、暇、眉、抛”并讲述,组词、造句、指导:
  出示生字:桨:下边的“木”字要扁,撇和捺要舒展。
  组词、造句
  出示生字:纠:左窄右宽,“纟”要写的小一些。
  组词、造句
  出示生字:桩: “木”字要小,“庄”要舒展。
  组词、造句
  出示生字:榕:左窄右宽,“谷”字上面的撇、点要小,下面撇和捺要舒展。
  组词、造句
  出示生字:涨:“氵”和“弓”偏左,“弓”字变窄。
  组词、造句
  出示生字:塔:“土”左偏旁时要变窄小,横变成提。
  组词、造句
  出示生字:梢 :“木”字要小,“肖”要舒展。
  组词、造句
  出示生字:暇:左窄右宽,“日”旁,不要写成“目”。
  组词、造句
  出示生字:眉: 上小下大要的舒展。
  组词、造句
  出示生字:抛 :“扌”字要扁,“九”要舒展。
  组词、造句
  (2)老师范写,学生在习字本上描红、临写生字。(提醒写字姿势。)
  (3)指名说说这些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书写要点。
  (4)教师巡视指导,强调写字姿势,(课件出示)提出要求。
  看准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看清每个字的结构,放慢速度。
  严格按笔顺描写。
  (5)展示学生写字作品,讲评,适当奖励。
  陆续 白茫茫 榕树 纠正 不可计数 树梢 应接不暇 画眉
  (四)课堂练习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朗读、指读,读熟了课文,掌握了字音,学习了本课生字,理解了词语含义,并掌握了识字、理解词语的方法。另外,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与赞美。
  四、布置作业
  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
  五、板书设计

  鸟的天堂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小学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第十一册第五组课文第18课《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全文按游览顺序可以分为四个大段:第一段写作者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第二段写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第三段写第二天又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第四段写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
  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
  文章表达上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与动态的描写;第二,借景物描写表达感情与直接表达感情相结合。
  选教这篇文章的目的,一是使学生感受大自然在人类保护下充满生机活力的美,增强环保意识;二是使学生领悟作者描写景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
  教材重点:
  本文重点是写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没有看到鸟,重点写了大榕树的硕大无比和充满生机的美丽。作者按由远及近的观察顺序,先写它占地面积大,并通过争论榕树的多少,说明这株榕树是孤木成林,表现榕树之大;接着写近看榕树,通过对枝干和绿叶的描写,展示了大榕树的勃勃生机。在饱含情感的描写之后,作者发出由衷的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作者着重写了众鸟活动的热闹场面。从作者的描写中,我们不仅知道了这儿鸟的数量多、种类多,而且分明感受到了它们生活的自由、快乐。
  教材难点:
  一、“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二、文中四处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地方加引号,有的地方没有加引号。
  教学对象情况分析:
  “鸟的天堂”指的是一株约500年树龄的大榕树,位于新会市的一座小岛上。榕树的树冠大得出奇,浓阴覆盖着整个小岛,独木成林,乘小艇从远处,就成了浮在水面上的绿洲,景色奇特迷人;近看,枯藤交错,犹如原始森林。大树上栖息着成千上万只各种各样的鸟,它们每天早晚一进一出,盘旋飞舞,交互更替,很有规律,场面颇为壮观。生活在广州市的学生,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去观赏,看到这难得的奇景。巴金爷爷笔下的小鸟天堂的确是非常迷人,字里行间无处不流露出那种赞叹、惊讶、喜悦的感情。所以在学生学习课文,理解课文语句,体会作者感情,并通过朗读把感情表达出来这些方面上存在一定的难度。
  教学程序设计:
  一、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18课《鸟的天堂》是六年级(十一册)课本第六组课文,该组课文的训练要求是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的,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鸟的天堂》这篇课文,在表达上就很有特色。作者写了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情形。第一次没有见到鸟,着重描写了大榕树静态的奇特的美;第二次见到了大榕树上群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写出了鸟的天堂的动态美。文章的语言生动、准确,如“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点缝隙”。一个“簇”字,一个“堆”字,我们读了就很容易想象出榕树枝叶茂盛的景象。再如“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短短三四十个字,就写出了清晨鸟的天堂的热闹景象。本文的重点与难点也体现在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因此根据本班学生情况,我选了作者第一次看到的大榕树的情景来进行教学设计。
  ①课堂上借学生的质疑:“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新的生命在颤动”指的是什么?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积极地各抒己见。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平时的感受,看看自己有什么见解。学生通过朗读,大胆想象是风吹、鸟动、新发的嫩芽、阳光的照耀、绿叶本身蕴育的无限生机……
  ②巴金爷爷用词用句优美、准确,笔下描绘的大榕树更是栩栩如生,充满勃勃生机,作者虽然看不到鸟,但通过描写榕树的“大”、“茂盛”早已悄悄地把无限生机,暗藏着成千上万的鸟都渗透在文字的描写中去。我让学生在自读课文的时候,体会榕树的美,边体会边画句子,把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在旁边作上记号。通过学生的这一朗读、勾画、体会,引导学生自读、感受、质疑,从而理解语句的含义、作者的感情。学生在汇报的过程中解决了几个知识点:什么是气根?榕树有哪些特点?体现在哪里?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句子,我利用CAI现代教学设备,向学生展示大榕树的远景和近景,树叶的样子、颜色等等。学生在观察、朗读、体会后很快地理解“簇”“堆”的用法,感受到大榕树的“茂盛”,“那是一株大树,树的枝干不可计数。”可以感受到树的“大”。
  二、学习写作方法。
  本课的写作方法运用了描写中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我在教学大榕树部分时,指导学生体会句子意思后,总结作者在描写大榕树时是①按怎样的顺序来观察榕树的?②作者抓住了哪几方面写榕树?其中哪一部分写得最详细?指出作者按从远到近、从整体到部分,抓住榕树的枝、根、叶三方面进行具体描写,突出榕树大而茂盛的特点,这种描写方法叫静态描写。使学生首先认识静态描写的定义,然后在学词学句的过程中感悟句子和写作方法,体会这种写作方法好在哪里。最后在教学过程的尾声,我设计让学生仿照巴金爷爷的写作方法,运用静态的描写手法去写自己喜欢的一种植物,要注意抓住植物的特点去写。
  三、朗读和背诵的指导。
  该篇文章用词优美,语句精辟、简练,引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例如:关于“真是一株大树”一句,学生读时习惯强调句中的“大”字,实际上作者强调的是“一”株大树,所以要启发学生朗读时读出“一”株大树。读好这句话,读出榕树的大,鼓励学生相互交流朗读的感受,说说为什么这样或那样读。在学生置入文章的情境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最佳时机,我要求学生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诵下来,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四、实践活动,拓展文本
  《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我们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去学会搜集,学会应用、学会交际。“鸟的天堂”目前已成为一处游览胜地,请学生搜集一些有关材料,写一篇解说词。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际。然后在班里进行优秀导游评选,学生一定会兴趣盎然。这一设计意在培养学生收集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并润物无声地内化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潜移默化的培育学生审美意识,并由此获得美感。

  鸟的天堂教案 篇4
    设计说明
  布鲁纳说:“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完美的结构把它们连在一起,那是一种多半会被遗忘的知识。”因此,本方案着眼于整体,联系上下文,采用变序教学法,从结尾段中的中心句入手,以“疑”为线索,以“思”为核心,精心地设计“引疑—质疑—析疑—解疑”的教学思路,努力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积极探究中获得思想启迪,提高语文素养。带着问题去读,去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搜集整理《鸟的天堂》的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巴金的资料和与“鸟的天堂”有关的文字资料及图片。
  课时安排:2课时。
  五年级语文《鸟的天堂》一等奖教案,不愧是名师,学生都不想下课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题引趣
  1.(播放多媒体课件“百鸟朝凤”音乐。)提问:同学们,你们听到了什么?谁来谈一谈?
  2.导入:同学们很有想象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鸟有关的文章。(板书:鸟的天堂)
  设计意图:以乐曲引入新课,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参与到学习中来,从而让学生把听到的与想到的结合起来,加深印象,自然引出课文题目,为下个环节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在不明白的地方打上问号。
  2.检查反馈。
  (1)学习字词。出示会认字:桨、桩、暇。
  ①指名认读,读准三拼音节“桨”,翘舌音“桩”。
  ②理解词语:船桨、应接不暇。
  “船桨”可结合图片或实物来理解;“应接不暇”可结合生活实际来理解。
  (2)谈谈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3)个别读课文,通过读文检查预习情况,师生交流有关资料。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解决文中生字、新词,为下面深入学习课文打下基础。
  三、再读课文,理清结构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1)“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作者去了几次?看到的景象有何不同?(2)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
  ①自己读一读,画一画,想一想。
  ②同桌讨论,重点讨论“为什么”。
  2.检查反馈:
  (1)“榕树”和“鸟”这两部分,喜欢哪部分就读哪部分,把特别喜欢的语句画下来,在旁边写上批注。
  (2)读文理清层次:
  第一部分(第1~9自然段):写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近看大榕树的情景。
  第二部分(第10~14自然段):写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群鸟欢腾的景象。
  (板书:第一次大榕树;第二次群鸟)
  设计意图:再读课文,让学生深入思考,进一步熟知文章内容,在此基础上,理清文章结构,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四、通读课文,感受情趣
  1.轻声读课文,朗读时要注意读出榕树的静态美和百鸟齐飞的动态美。
  2.谈一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为了让学生对课文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体验,为下面疑难问题的解决埋下伏笔。
  五、教师示范,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本课会写字。
  2.教师选择难写字范写。
  暇:右部右边上面不是“口”。
  抛:“”要托住“力”。
  3.学生随教师书空。
  4.互相评价,找出写字的优缺点。
  5.学生练写其他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写好汉字,是小学阶段的重要任务。写字教学是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小学教学的始终。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培养学生在写字时的注意力、观察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等,这些都非常重要。
  五年级语文《鸟的天堂》一等奖教案,不愧是名师,学生都不想下课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设疑启思
  1.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想一想作者最深的感受是什么。请同学们快速读文,用书上的一句话说一说。(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2.导入:为什么第一个“鸟的天堂”要加引号,而第二个“鸟的天堂”却不加引号呢?为什么说“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让我们再次阅读,展开想象的翅膀,一起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从中心句入手,引导学生质疑问难,突出重点,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质疑解疑成为理解内化的学习过程。
  二、精读理解,体会情感
  1.自由朗读课文,仔细品读描写大榕树的语句,边读边想象画面。
  全班交流:
  (1)作者在课文中是怎样描写榕树的呢?你读懂了写榕树的哪些词语或句子?(相机板书:干、枝、根、叶、不可计数)“不可计数”是什么意思?(生介绍大榕树的有关资料)(师随机板书:枝上生根)
  (2)(出示多媒体课件:榕树近景。指名上台指出图中榕树枝、根、叶的位置。)写榕树的“大”,除了这两处还有什么地方呢?(榕树正值茂盛的时期,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看着这株榕树,作者不禁发出了怎样的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作者赞美了这美丽的南国的树,美丽的大自然,我们应该带着什么样的感情读这句话?(师随机板书:直垂地上充满生机)
  ①重点读课文第8自然段,思考:最能突出榕树茂盛的句子是什么?作者是怎样描写绿叶的?
  ②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了解榕树的特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技巧。抓住“似乎”“新的生命在颤动”进行启发想象,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③围绕描写榕树枝干多、叶子密的相关语句,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3)作者通过描写榕树的枝、干、根、叶,写出了榕树大和茂盛的特点,写出了榕树那静静的样子,作者主要用了什么描写方法?(静态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心中涌动的对榕树的热爱、引导学生了解
  赞美之情,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情什么是静态描写。
  来读读这部分内容吧!
  2.看着这株美丽奇特的大榕树,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作者听了有什么感受?(“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我不禁这样想。)可是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时他又有什么感受?(我感到一点儿留恋。)作者的感受怎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为什么两次看到的景象如此不同?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到相关的语句画一画,并在旁边写上批注。(教师巡视并指导。)
  全班交流:
  (1)为什么说“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这个问题现在大家明白了吗?谁来谈一谈。(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在傍晚,那时鸟儿都休息了。而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在早晨,鸟儿都出来活动了。)作者又是怎样写鸟的,课文哪几处具体写了鸟?看看你最喜欢写鸟的哪句话。(师相机板书:“叫”“飞”“扑”)从这几个写鸟的动词来看,你们觉得鸟儿怎么样?
  (2)和榕树比较,作者对鸟儿采取了什么描写方法?(动态描写)作者抓住鸟
  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动态描写。
  儿活泼好动的特点,主要从声音、位置的变化和动作等方面进行动态描写。
  ①“应接不暇”是什么意思?练习用这个词语说话,体会群鸟纷飞的景象。请同学们欣赏这部分内容的课件。(播放多媒体课件:群鸟在大榕树上纷飞欢闹。)
  ②看了这段视频,你们有什么感受?(这个地方真是鸟儿幸福生活的乐园。)这就是第二个“鸟的天堂”的含义。那为什么作者在第一个“鸟的天堂”上加引号?(第一个“鸟的天堂”特指那株被人们称作“鸟的天堂”的茂盛的大榕树。)
  (3)看来同学们和作者一样深深地爱上了这里,让我们带着肯定和赞美的感情读读最后这句话。把这句话放在课文结尾有什么作用?同学们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体会到作者在课文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作者是怎样表达的?
  3.小结:这一静一动,互相映衬,突出了“鸟的天堂”的美好,充分展示了大自然的美妙,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重点问题理解课文内容,同时渗透“边读边想象”的学习方法;借助现代化的电教手段,真实地再现了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激发了学习兴趣。
  三、熟读课文,体会写法
  1.自由读课文第一、二部分有关内容,比较两个部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二部分有关语句,尝试用静态描写、动态描写的方法描写一处景物。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欣赏作者遣词造句的艺术技巧,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进行小练笔,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快速默读课文。
  (1)思考:“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这句话的意思。
  (2)讨论:这茂盛的大榕树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
  2.反馈交流:
  (1)第一个“鸟的天堂”指的是这棵大榕树,是特指,所以加引号;第二个“鸟的天堂”指的是真真正正的鸟的天堂,所以不加引号。
  (2)榕树为鸟类提供了生存空间,当地的居民爱鸟、护鸟。同时鸟的粪便成为榕树生长的肥料,使这棵榕树长得愈加繁茂。鸟儿在这里栖息繁衍,过着幸福的生活,所以说这里是鸟的天堂。
  3.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
  4.观看《鸟的天堂》完整的多媒体课件,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查找的资料,请你以导游或小鸟的身份,向游人介绍这里的风景。
  5.推荐阅读:出示课后阅读链接的内容。
  (1)再次了解作者巴金,阅读《筑渝道上》的片段。
  (2)感受巴金对大地、大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之情。
  (3)齐读课后的阅读链接的内容,读出情感。
  (4)布置阅读任务,搜集《筑渝道上》这篇文章,认真阅读,有能力的加上读书批注。
  设计意图:播放课件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再回到文章中去感悟语言,并结合自己搜集的一些资料编写导游词,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综合整理和写作能力。提出背诵的要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积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