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是治愈恐惧的良药,而犹豫,拖延将不断滋养恐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必备】小学语文教案模板锦集9篇,欢迎大家阅读和收藏一下噢。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会读餐、丢等13个生字,会写问、间等6个字。
2.联系生活,朗读人物对话,体会人物的不同心情。
3.懂得当别人遇到困难时,应该真诚地去帮助他。
4.有乐于帮助他人的愿望。
A 案
课前准备
课文朗读录音磁带,生字卡片。
第 一 课 时
谈话引入
在你的身边,有许多小伙伴,你们常在一起学习玩耍。有位叫玛莎的小朋友,她也有几个小伙伴,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我们一起来学一篇新课文《小伙伴》。(板书课题)
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初识生字,了解课文大意。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其余学生仔细听:是不是读准了字音?
3.检查自学生字。
a.出示生字卡,检查读音。(重点读准餐糟粗等平舌音;概念gài,不念kǎi)
b.同桌互相抽读生字。
c.学生再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d.分组练习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4.播放朗读录音,听完后说一说。
a.玛莎有几个小伙伴?他们都是谁?(勾画出维加、安娜、安东的名字)
b.玛莎在春游那天遇到了什么麻烦?(引入课文)
朗读课文,明白小伙伴之间应当怎样互相帮助
1.玛莎装面包和矿泉水的背包丢了,她的心情会怎么样?读玛莎的话,体会她难过的心情。
2.玛莎的三个小伙伴都来关心她。学生自己读一读第2~8自然段,然后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
a.你觉得维加、安娜、安东三个人谁做得最好?为什么?
b.安东这样做的时候,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
c.如果你是玛莎,你希望得到他们三个人中谁的帮助?为什么?
3.随着学生发表的意见,相机指导朗读和理解。
读其他小伙伴说的话应该怎么读?读安东的做法时应该怎么读?把自己想象成其中的人物,边读边配上动作。
分组活动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演一演。通过想象,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表演。如:安东把自己的面包分了一大半给玛莎,玛莎会对安东说些什么?表演时加进自己想象的内容。
质疑
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师引导解答)
第 二 课 时
复习
1.朗读课文。
2.交流: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3.如果你身边的小伙伴有了困难,你会怎么做?
字词训练
1.学生用生字卡片互相抽读生字。
2.练习口头生字组词。
3.读我会读的词语,进行字词训练。
a.你能用哪一个词练习说话呢?(学生自由选词练习说话)
b.与粗心意思相反的词是什么?
c.这几个词中,有两个词意思相反,你找得到吗?(忘记和记得)
d.在课文中找出共同保护的反义词。
识记生字
1.出示生字,学生分组交流:我用什么方法记住了哪个生字?(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识记生字,肯定学生富有创造力的想法)
2.学生互相提示哪些字容易记错,大家要注意。
3.比较问间伙火选先吗马妈的区别。
指导书写
1.学生重点观察:
a.问间门字框的位置;
b.伙伴汽左窄右宽的结构的写法;
c.共的笔画位置;
d.没字右上部分的写法。
2.指名在黑板上书写,师生共同评价修改。
3.学生练习书写,看谁写得又快又工整。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
2、认识“筑、烈、滩、换、慈、介、绍、况”8个要求会认的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句子。
4、培养学生运用汉字的构成规律进行认字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
2、认识“筑、烈、滩、换、慈、介、绍、况”8个要求会认的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句子。
4、培养学生运用汉字的构成规律进行认字的能力。
教学难点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和12个词语。
2、培养学生运用汉字的构成规律进行认字的能力。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拼音卡片。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
2、认识“筑、烈、滩、换、慈、介、绍、况”8个要求会认的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句子。
4、培养学生认字能力。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
2、培养学生认字能力。
教学难点
1、正确区分字形、字音相近的字。
2、正确理解字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的学习中经常会遇到同音字,这些同音字是音同字不同,但多数字形相近。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几组既同音又近形的字,借助汉字构成规律学习生字。
二、学习新课。
3 学习生字
老师板书生字,指名由学生读。
看哪个同学读得准,如果读错了,其他同学纠正,达成共识后,教师写上音节。
3 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想一想用什么办法记住字形。
3 学生自己观察字形。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这些字的字形。
②小组讨论。
③指名回答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形。
翅膀:翅,可用部分记忆加形象记忆结合的方法来记忆,“支”右边加上羽毛的“羽”;膀,偏旁加熟字记忆,“月”字旁右边是旁边的“旁”。
蜜蜂:蜜,宝盖头下边“心”加一撇,“虫”字底。蜂也有“虫”,因为蜜蜂是昆虫的一种,所以有“虫”字。蜂左部是反文头下边为“丰”。
峰:与蜂都是形声字。将蜂的虫字旁换成“山”。
铺:“金”字旁。
蒲公英:蒲与铺为形声字。
沙:利用偏旁加熟字记忆,左边是三点水旁,右边是少字
纱窗:纱与沙是形声字,窗,穴宝盖头,大口框上加一撇,里面是“夕”。
祥:偏旁加熟字记忆。
详:偏旁加熟字记忆。
2)巩固字形。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读。
蜜蜂 纱窗 翅膀 蒲公英 慈祥
详细 傍晚 山峰 铺路 沙滩
2、写。
3 仔细观察生字在书中田字格的位置。
②看老师怎样写,记住笔顺。
③在书上描一描,不能看一笔写一笔,要一气呵成。
翅:“支”的最后一笔捺要写的长些,“羽”字要全部放在捺上。
膀:左边窄,右边宽。
傍:左右要紧凑。左右一样高。
蜜:三部分一样宽,要紧凑些,必和虫写得扁一些。
蜂:“虫”字旁细长,右边比左边宽高。
峰:“山”的第二笔是竖提。右边宽,丰的竖压田字格虚线。
铺:左右一样高,右边宽,左边窄。
蒲:“草”字头横要长,与下边的字同宽。
英:上下部分要紧凑,第二横要比第一横长。一撇要冒出头。
沙:右边宽,一竖紧靠田字格竖虚线。
纱:左右两部分要紧凑些。
窗:宝盖头要宽,盖住下边的部分。
祥:左边窄右边宽,“羊”的竖紧靠田字格竖虚线。
详:左边窄,右边宽。
3、指导书写。
(1)自己观察每个生字的特点。
(2)在书中练习描写。
(3)照范字写词。
三、巩固复习。
学生小声读句子,理解字在词、句中的意思。
四、作业 。
1、抄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句子。
板书设计
识字学词学句(二)
翅膀 蜜蜂 铺路 沙滩 慈祥
傍晚 山峰 蒲公英 纱窗 详细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一.通过诵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简捷地复述文章内容
二.感受娃丽关爱别人的美妙心灵,做一个有优秀品格的小公民
三.细心诵读课文,理清思绪,培育自己读与复述的本领
四.掌握新生字的音、形,末了能有情感的诵读课文教学重点:领会娃丽有责任心、能为别人着想的高尚品格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进程:
1.导入新课
一.课前导入:同砚如今是怎么样和你的同伙、亲戚联络的?(打电话、发短讯、发邮件、写信)在之前人们又是用哪些体例进行联络?(至多的是写信)写信就得用到信箱,信箱的作用是什么?
那末,今日咱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6课《信箱》,看看这个信箱又引出了怎么样的一个故事?
2.板书:16.信箱
2.通读全文,概括主旨
1. 出示题目:问读课文,然后说出课文首要写了哪些人物?他们之间产生了什么事?
2. 在浏览中,碰到不懂的字或句子,先作记号,然后小组讨论,说出效果
3. 搜检浏览效果(回答得好的实时给与表彰)
3.再细心诵读,解决问题
1. 诵读浏览提醒,以后解决提醒中的三个题目:
a. 哥哥、娃丽各是怎么样对待这封信的?
b. 娃丽为何拿到了和哥哥如出一辙的钥匙?
c. 你想对哥什提亚说些甚么?
二.请同砚逐一回答,找出相干段落,分角色诵读(师做适宜的指点诵读)
从中剖析并领会人物的性格特征及思惟品质
4.总结全文,谈感受
一.依据板书复述课文
二.学习了本课你有甚么感受?
三.结合实际:假设是你碰到了相似的事,你会怎样做?
5.课后功课
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爷爷、奶奶听。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叙述导入:有一个寒冷的冬天,北风刮得很猛烈,这时,我骑车撞到了一位老人,手里的钱刮跑了,这可怎么办?
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看看到底老人怎么办?
二、检查预习
1、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字音是否读的准确。
2、检查生字读音
3、再读课文,边听边把自己不懂得问题画出来
4、质疑解疑
二、激情引趣,设问引思
1、指名读2-3自然段
边读边想,从这里你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指名回答
[板书]
老人 着急 我 沉重
2、分角色读
为什么老人会这样呢?
想像没有钱,老人的生活会怎样?
注意老人的表情,读出老人的心情
三、自主探索,分层指导
1、默读4-6自然段。
边读边想,事情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为什么我的沉重的心情一下子变得轻松了?
2、听录音读,边听边画出表现人们神态变化的句子来,小组内读读
3、小组之间交流一下你们的看法,把最令自己感动的地方说一说?
结合两个“抢”,谈谈人与人之间真诚互爱的美好品德
4、全班交流。
5、说说你学到了什么?
6、指导朗读:有关描4、5、6段
7、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迁移拓展,自主发展
朗读全文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总结课文
[板书]
互爱
假如这件事发生在今天人们会怎样做?
说一说,写一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指定学生朗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
2、用“轻松”“沉重”说一句话。
二、交流讨论
1、小组合作运用假如这件事发生在今天人们会怎样做?
2、教师参与各小组的学习交流,适当给予指导帮助,
3、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记叙的?
4、总结课文
用所学的字组词并造句,积累词语,练习口头表达。
当堂听写生字,检查识字、写字效果
必做:假如这件事发生在今天人们会怎样做?
说一说,写一写
选做: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这样的故事,找出来讲给小伙伴们听。
板书:
过路行人:“抢”——〉“还”
钱被风刮跑以后 老大爷:“迟疑”——〉“肯定” 人与人互助互爱
“我”:“沉重”——〉“轻松”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案示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率领、调兵遣将、计策、波浪滔天、眺望、缆绳、硫磺、不计其数、丢盔弃甲”等词语。
2.初步读懂课文的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的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
教学难点:
理清文章的结构,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17赤壁之战
二、学生交流背景,解题
赤壁之战:发生在赤壁的战斗。
背景:东汉末年,曹操率军南下,攻打东吴,想夺取东吴的广大地方。“孙、刘”联合,又有东吴老将黄盖施苦肉计,东吴大将周瑜乘势火攻曹军,以弱胜强,大获全胜。本文记叙的就是这个故事。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文,思考:交战双方都是哪些人,战争发生的原因是什么,经过怎样,结果如何?
边读边思考边在书上勾划。
2.简要汇报自己的收获。(曹操率兵攻打东吴,因为士兵坐不贯船,就把船用铁索连起来。周瑜采纳了黄盖的假投降和火攻的计策,火烧曹军的战船、军营,曹军大败而逃。或简要的评价人物也可以)
3.检查预习生字、新词的情况。
①读生字字音:率、瑜、遣、渡、策、滔、眺、幔、遮、苇、硫、磺、缆、盔(组词)
②注意字形
眺:右边笔顺丿兆
缆:右上部的`笔顺
③词语
相持:两方坚持对立,各不相让。
计策:对付某个人或者某种事情而事先安排好的方法或策略。
自不量力:自己不估量自己的能力。指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力量。量,估量。
定睛:集中视线。
不计其数:没法计算它的数量。形容很多。计,计算。
调兵遣将:调动兵力,派遣将领。泛指调动安排人力。
丢盔弃甲:形容打了败仗狼狈逃跑的情形。盔,打仗时用来保护头部的帽子,多用金属制成。甲,用皮革或金属做的护身衣服。
无心应战:没有心思跟进攻的敌人打仗。
四、理清顺序,划分段落
按事情发展顺序,全文可分三段。
事情的起因。
第一段(1-2自然段):讲曹操南下攻打东吴,两军在赤壁隔江相峙。曹操把船用铁索连起来,准备渡江。
事情经过。
第二段(3-4自然段)老将黄盖分析敌我情况,针对曹军用铁索连船的错误,提出火攻的办法,得到周瑜的赞同。
事情结果。
第三段(5自然段-结束)黄盖写信给曹操,说愿意投降曹操,曹操信以为真,结果黄盖驾船火烧曹营,大败曹军。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重点学习课文第三部分,懂得赤壁之战东吴取胜的原因。引导学生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点:
1.重点学习课文第三部分,懂得赤壁之战东吴取胜的原因。引导学生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使学生懂得赤壁之战,东吴获胜的根本原因在于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什么主要内容?
2.追问:双方都是谁?交战原因是什么?“曹操”凭什么打?“周瑜”靠什么打?
板书:曹操80万
周瑜3万
3.导语
这就是双方当时的基本情况,“东吴”3万人,而“北魏”80万人,弱小的东吴面对的是强大无比的“北魏”,而战争的结果怎样呢?弱小的东吴战胜了强大无比的“北魏”。这就是我国古代战争史上一个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也正是留传至今,闻名于世的原因。那么,东吴军队究竟怎样战胜北魏军队的,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重点。
二、速读引路,精读细品
(一)我们通过速读已经理清了赤壁之战的前因后果,可这个故事,值得讨论的地方还有很多,请你快速默读,在你认为需要讨论的地方作上记号,试着给全文提几个主要问题。
(二)梳理归纳问题,课件显示。
1.赤壁之战前,双方的形势怎样?
2.双方安排了哪些战术?
3.赤壁之战,,东吴只有3万人,却能打败曹军80万,原因在哪里?
(三)速读与精读结合,解疑
1.回忆释疑的方法:
(1)寻找式速读全文,找到解决问题的段落。(找)
(2)轻声自读找到的段落。(读)
(3)画下你认为能解决问题的词句。(画)
(4)细读句词,说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议)
2.学生按以上四步自读自悟。
3.自学反馈。
(四)课件演示
赤壁之战的过程(出发、炸降、点火、着火、大胜)
(五)我们重点分析一下东吴以少胜多的原因:仍用四步法四人小组学习讨论交流。
原因1:
(1)课件显示描写曹操的句子。从这些词句可以看出曹操这人怎么样?(轻敌)
A.曹操接到黄盖的信,欢喜得不得了。
B.曹操笑着说:“黄盖没有失信,果然来投降了!
C.曹操只道是黄盖来投降了,高兴还来不及,哪儿想到防备。
(2)朗读训练:读出曹操轻敌的语气。
原因2:
(1)找出重点词句细品:
A.曹军号称80万,我军才3万,相差太远了。
B.曹操的兵士都是北方人,坐不惯船。
C.船尾接船头,船头接船尾。
(2)说说从中读懂了什么?(知己知彼,抓住对方弱点)
原因3:
画出有关句子读议东南风对火攻战术的帮助?(船速快、火势大、蔓延快)
这说明——(巧用天时地利)
(1)这一天东南风很急,江面上波浪滔天。
小学四年级语文《赤壁之战》教案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2)曹操的兵在北岸,周瑜的兵在南岸。
原因4:
(1)找出重点词句细品
A.20条船里装满芦苇,上面铺上火硝、硫磺,都用幔子遮着。
B.还有几条小船拴在大船后面。
C.曹操坐小船逃到江岸,忽听得背后鼓声震天,周瑜的兵逃来了。
(2)说说从中读懂了什么?(考虑安排周详)
(六)小结原因:东吴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用上“虽然……但是……,不但……而且……甚至”)
面对强大的敌军,东吴没有惊慌失措,而是动脑筋,想办法,看准对手的弱点,狠狠地打,使战斗取得了胜利。
三、总结
1.读了这个故事,你体会了什么?(学生自由说)
2.在文章的写法上你学到了什么?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教学本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直奔重点,创设情境,用作战图和人物画像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有顺序地介绍本文,并根据疑点让学生展开辩论以完成本课教学。了解赤壁之战的全过程,并从中归纳出赤壁之战双方胜负的根本原因;理清“火攻”一段的顺序,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方法。教师通过电化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学生自述故事的过程提出疑点,通过讨论来解决难点。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编顺口溜等方式理清“火攻”这一仗的顺序。
探究活动
1.搜集和阅读三国故事,召开故事会,评出讲得好的同学。
2.办一个展览,把同学们搜集到的有关三国人物的故事、资料等展出,交流一下阅读体会。
3.对书中的人物进行简单的评析。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了解镜泊湖的景色特点,学习作者抓住静态和动态描写景物的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让学生参与自主性学习,提高自我读书能力。
教时:
第2课时
课前准备:
根据第3自然段内容,制作景物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三篇写景的课文,今天我们再一起去领略一下镜泊湖的奇观。
二、学习第一段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1、(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了镜泊湖的美丽景色,重点描述了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的奇特。)
2、课文在开头就描写镜泊湖的奇观吗?
(课文在开头先讲述了镜泊湖形成的传说)
3、指名学生对照关键的词语复述镜泊湖形成的传说。
(住着、只要……便……、忌妒、争执)
4、镜泊湖形成的传说很是动听,当然这是神话,不是事实,不过,镜泊湖夏季凉爽少风,湖面水平好镜,倒是事实。接着老师就要请同学们去欣赏镜泊湖雄伟美丽而又少见的景象。
三、学习第二段
1、指名朗读课文,思考: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意思?你是用什么方法来概括这一段的大意?
(找出中心句概括大意)
2、既然这一段有中心句,那它是怎样来写具体的呢?
3、出示文字投影,让学生摆放。
峭拔的山岩
自然朴实 清澈的湖水
缤纷的花树
镜泊湖景色 一望无际的林海
峰峦直插湖中如屏似壁 美不胜收
绮丽多变 峰峦退避三舍形成水湾
湖心石岛耸峙
湖中倒影奇幻
4、出示投影填空:
A.镜泊湖没有多少人工的点缀,只有()的山岩,()的湖水,()的花树,()的林海。
B.然而它并不单调:四周峰峦叠起,有的直插湖中(),有的()形成水湾,湖心石岛(),湖中倒影(),真是()。
要求:A.轻声朗读,想想填空前后有什么不同的感想。
B.自己想象美丽的景色,并用自己的语言来填空,写出镜泊湖的景色特点。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小结这是静态描写。
四、学习第三、四段
1、看录像:瀑布(借用《望庐山瀑布》一课的录像)。看了录像之后你有什么感想?
2、出示课后练习思考题,自学课文。(两组同学分别自学两个部分)
①吊水楼瀑布是怎样形成的?说说描写瀑布飞流直下的句子和讲瀑布从不结冰断流一句之间的关系。
②地下森林是怎么一回事?形成地下森林这样的奇观是因为有哪几方面的条件?
(要求用笔画出有关语句,并用心记住。等会儿老师作游客,你们作导游,看哪一组哪一位导游介绍得最好。)
3、指名学生上台作导游介绍吊水楼瀑布。(听众假设为爸爸和爷爷,要求介绍既能精炼,又能通俗易懂。)
(以下问题教师引导激疑或让学生质疑时相机导出)
听说吊水楼瀑布是镜泊湖风景区的著名景点,那它有多少宽多少高啊?(宽大43米,高25米)你能不能跟什么比较一下,形象地说出来呢?
这样大的吊水楼瀑布是怎样形成的呢?
这样壮观的景象我还很难想象,哦,这儿还有一幅图呢,确实少见,可惜没有声音,有了,我要请一位导游来把描述这幅图的一段话读出气势来。(指名读后再分组读,齐声读)
听说吊水楼瀑布地处北国,那儿冬季气温低达零下三四十摄氏度,是不是那儿的瀑布都结成冰了呢?这是为什么?
小结:你们这一组的导游介绍得很好,我代表其他游客谢谢你们的友好服务。
听说镜泊湖附近还有一处奇特的地下森林,地底下怎么能长出森林呢?
4、指名学生作导游介绍地下森林。(以下问题也是在引导中让学生或教师自己导出)
在火山口里能长出森林,我不太相信,火山口有多大,长几棵树木还差不多,最多也只能说是地下树林。(直径500米,深100米,7个火山口)
既然说是森林,里面的资源肯定丰富,你能给我介绍一下吗?(有树、药材、野生动物)
给你这么一介绍,我确实认为地下森林是一个奇观,不过,谷底阴暗潮湿,又照不到阳光,这一大片森林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土壤肥沃、降水较多、阳光射入)
刚才经过导游们的介绍,我们对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的情况了解了许多,接下来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一起讨论,以便在向别人介绍时内容更加具体。
5、学习质疑问难。
五、说说课文是怎样描写镜泊湖的动态美的。
六、总结延伸。
请同学们回顾以前所学的写景物的文章,找一找哪些语句、段落抓住了事物的特点进行动静结合的描写。我们生活周围有哪些动静结合的美景,看谁举的例子多。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的:
1.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2.理解课文表达的主旨。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情景激趣:
吴望尧简介
今天我们学习吴望尧先生的太阳船,要注意体会作者的风格,以及通过独特的意象表达的言外之意。
探究生趣
第一步,泛读课文。
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用着重号标出诗歌写作的对象,用横线标出诗歌的意象,找出作者写作的思路,
批注自己的阅读理解,列出不懂之处。
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结构
学法指导:理解文章整体结构,要注意通过文章的结构特色、文中提示思路的词语或句子加以理解。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太阳船的?划分层次,并概括内容:
明确:作者是按太阳运行的时间顺序来写作的,从早晨写到日落时分。
太阳升高以后,光芒万丈
穿过云层之后,霞光一片
没入云层之后,银星千颗
第二步,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课堂探究,理解文意
1.太阳在运行的过程中,色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明确:金色(早晨)——白色(升高到日落前)——红色(日落时分)
2.“当它驶过顶空的子午线,便缓缓地扯下了帆。”这句诗表达了怎样的含义?
明确:当太阳升高以后,太阳没有的任何阻挡,发出了万丈光芒。
3.“当它卸下批闪烁的白银又驶向另一个港湾。”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含义?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明确:比喻。作者用“白银”比喻阳光,用“卸下批闪烁的白银”比喻天色已晚,太阳光逐渐变暗,用“驶向另一个港湾”比喻太阳即将落山。
作者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及光线的变化的,给人以美感及想像的空间。
4.“但在它驶进黑暗的时候,船上却焚起了大火”,这两句诗表达了怎样的内容?
明确:太阳下落没入云层,映射出晚霞一片。
第三步、背诵课文,探究中心
学法指导:理解中心,要找出诗歌的意象以及寄托作者情感或主旨的诗句;指导学生结合上述内容,根据作者的写作背景、意图等概括出文章的中心,并理解含义;理解这个中心的深刻或新颖之处,并理解这个中心在原文中是如何表达出来的;指导学生理解这个中心对自己的启示。
1.诗言志,作者吴望尧借“太阳船”寄托自己什么情感呢?说一说你的理解?
明确:寄托自己对光明与幸福的渴望,对故乡与大陆的思念。
2.本诗的主旨对你有何启示?
明确:
四、质疑问难,个性解读
学法指导: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等对作品作个性解读。
1.你对本课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
2.你对本课还有哪些与众不同的理解?
总结固趣:
你学习本课之后有哪些收获?
布置作业:
预习《女娲造人/袁珂》,要求能概述文章内容,拟出不懂或有质疑之处。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根据教务处的安排,语文教研组对全体语文教师的教案进行了较细致、全面的检查。虽说是一次检查,倒不如说是一次学习更为准确一些。教案是教师教学态度和业务水平的体现,从教案检查中,我感受到了本组教师的敬业精神和业务素养。老师们认真深入的备课,富有匠心的教学安排,各具特色的教学风格,规范完整的教案编写,潇洒飘逸的书写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给了我很多教学上的启发。
按照学校教案的检查标准,许多教师的教案都符合优秀教案,总体质量较好,既有值得推广的优秀做法,当然也有些问题需要规避,下面略为总结。
主要优点:
1、总体检查情况良好,绝大多数老师能根据所任教材内容及所在班级实际,认真备课。大部分老师的教案较为完整规范,每个课时的教案能突出“三维”目标,渗透新课程理念,以人为本,面向全体,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2、大多数老师能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科学设计教案,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科学内容和进度,学习形式多样化,能根据实际适当拓展学科知识,学习方法指导科学有效。
3、大多数老师的教学准备充分,教案内容丰富翔实,重点
难点突出,教学过程清晰,作业量控制合理,板书设计美观、科学。
4、教学反思有一定的量,在一些优秀的反思中,有老师做到了课中反思和课后反思,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在设计,真正达到了反思的效果。
几点提醒:
1、个别老师的教学目标不够明确,或教学目标不完整,主要侧重知识与能力,对过程与方法,特别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所忽略,仍停留在“知识本位”阶段,较少融入新课程的理念。
2、部分老师的教案没有附录教学反思,或反思过于简单,只一句话、两句话就结束,成篇且深入思考的反思较少。这大概与语文学科本身备课量大、耗时长的特点,以及老师工作量较大等方面的原因有关,可能也与老师对反思的忽略或没有养成反思的习惯有关。
3、个别老师的教案虽然内容非常丰富、详细,但可能仍应注意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科学取舍,适当整合。
4、极个别教案的内容似乎偏少一些,也略有些随意性,虽然教案不完全等同于课堂教学,但能规范科学些当然是好的。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以上所谈如有不妥之处,敬请语文组的同仁们原谅,并恳请老师们能指出其中的不足。
小学语文第二次教案检查小结
根据教导处的安排,语文教研组进行了语文常规普查。检查内容包括作业、备课等常规工作,现将检查情况通报如下:
随着教学常规规范化要求的不断深化和教学策略的不断学习,老师们对常规业务已经熟悉,检查时能准备齐全,摆放整齐。大部分教师对待检查能有正确的认识,态度诚恳,思想积极。这种现象是教学改革的成果,是精细化管理的结果。
一、备课
从整体看,多数教师备课认真,能以素质教育为出发点,以《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和《教学策略》为指导,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教学过程,及时撰写教学反思,教学设计符合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1、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大部分教师都能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灵活变通,以更好的促进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采用电子备课的形式,多数教师也能积极进行二次备课,较好的进行课堂教学指导,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先周备课指导教学。多数教师能够先周备课,使备课真正落到实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青年教师表现突出。青年教师作为学校的年轻力量,工作勤奋、踏实,表现突出的有胡怀娜、曹小凤、马芝香、王艳飞、许子艳、尹晓、刘振等。
5、部分教师反思深刻、及时,更好的指导课堂教学,提高
课堂教学效率。表现突出的教师有:胡怀娜、曹小凤、马芝香、李洽、李相庆、韩效丁、尹晓等老师。
问题:
(1)后周备课
这是本次检查中发现的语文备课存在的最严重的问题。有些老师采用书头备课,但过于简单,而且项目不全,进度差的太多。有的老师本学期都要结束了,备课才进行了一半,有的干脆没有。有的蓓蕾读书二次备课至今未启动。
(2)项目不全。
检查发现,部分教师单元备课和课时备课仍存在着项目不全的现象,有的缺少时间、主讲人,有的缺少课时编号,有的缺板书,有的缺反思,有的教师课型不准,还有的至今学期教学计划还没写时间。事无巨细,每个项目都有它存在的价值,应认真对待。
(3)课型不全。在检查中,发现有些教师对课型仍然弄不明白,有的未填写,有的还写成了“新授”。
(4)反思不实。
教后反思形式化或反思不及时是这次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部分教师教后反思写的太简单,有的似乎不象反思,只是对学生的学习收获做了一下总结,没有任何改进的想法。也有的写得太简单,只有一句话。
(5)策略生搬硬套。
有些教师能按策略备课,猛一看每一课时都严格按策略的环节来,但经不起细看,有些教师合作交流和品读体验根本分不清,尤其是品读体验,作为一课的重点,有的老师只备了两三句话,更谈不上品读的层次。
建议:认真阅读《小学备课规范化要求》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品读体验作为一课的重点,备课时应体现出品读的三层次-品读、赏读、评读。
二、作业
总体来看,多数学校老师能按照作业规范化要求设计、批阅。 问题:
(1)使用还欠规范。
这是本次检查中存在的最严重的问题。有些班级基本的作业,如基础训练、作文等使用不全,缺这少那,极不规范。有的基础训练,作文,单元测试等只做不批,有的根本没有。另外,基础训练还存在空题现象,个别老师还存着着空单元测试题或课例的现象,学生的订正不够及时、规范,看不出痕迹,有的是老师直接帮订正,有的订正错乱无检查。作文、读书笔记目录有的还未用或使用不全。写字本有的一次写一页,还有的一个字横着或竖着一写就是一行,一个字连续书写不要超过三遍。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课中的活动教学在具体操作中应注意的方面有许多,以下是其中之一。选取活动角度方面。所谓选取角度,是说在一节课中要以某种活动或某种学习活动的组合作为主要活动,教师要突出这主要活动的设计,并通过它来带动学生在课中的积极活动。《桂林山水》的教学设计,其主要的活动角度为读写结合。
教师引导:
1.帮助掌握第一种语言现象。
(1)引导理解句意。出示:我看见过( )的大海,欣赏过( )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 )。
让学生思考这句话进的是什么意思。
(2)指导领悟表达方式。“大海、西湖、漓江水” 这三者之间是怎样连接起来的?同样表达方式的句子还有吗?你怎么知道的?
(3)引导借鉴方法。提示:我( )过________,( )过________,却从没( )过________。
(4)辅助学习方法。(理解语言意思——领悟表达方式——运用方式表达)
2.帮助学习第二种语言现象。
(文中有关漓江水“静、清、绿”的内容)
提示范围:星星(多亮、美);葡萄(多绿、甜);菊花色彩(白、黄、绿)。
学生活动:
1.默读思考后书面练习:
(1)( )的大海 ( )的西湖
(2)这句话的意思是漓江的水既不同于_______,也不同于________。
(3)圈画连接词(我看见过,欣赏过,却从未见过。)
(4)相互讨论,积极思维。
(5)根据自己原有认知水平,进行仿写或创造性描写。
(6)交流信息,互为、补充与矫正。
(7)同桌讨论,归纳方法,思维过程外显。
2.按出的学习方法,由组长组织合作学习,自读自悟、质疑、讨论、。
推荐代表按“语言意思——表达方式——仿写练习”汇报合作学习情况,其余组进行,然后补充、矫正内容。
这样的读写结合,真正从学生的学出发,为学生自主活动创造条件,并贯穿整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训练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