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文网
导航:网站首页 >

有关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范文汇总【10篇】

时间:2024/3/3 11:33:00
 
生活,需要追求;梦想,需要坚持;生命,需要珍惜;但人生的路上,更需要坚强。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有关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范文汇总【10篇】,欢迎大家阅读和收藏一下噢。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1
    一、指导思想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新观念、新思路。新观念的形成不仅包含对事物的新认识、新思路,而且包含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为此,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学会数学的学习方式,只有不断学习,获取新知识,更新观念,才能形成新的数学认识。在八年级数学的教学中对概念的演化、推理的要求、思维的全面性、深刻性、严密性、创造性方面都提出了比七年级更高的要求,因此要在教学中对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新观念、新思路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学生情况本班学生有23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有上进心,上学期在全镇统考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有些学生的接受能力还有待提高,学习态度还需不断端正。有几个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三、教材分析图形的变换,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和综合应用等。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因数与倍数,在前面学习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教学初等数论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法、减法,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和旋转变换;探索并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知识。在学习平均数和中位数的基础上,本册教材教学众数。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平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比较稳定、可靠,但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中位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比较差,但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众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也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当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适宜选择众数或中位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2. 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 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4. 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5.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 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8. 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 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 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
  四、教学中需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1. 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及模型2. 演示分数用的教具3. 其他教具教师还可以根据各部分教学内容的需要自己准备或设计制作一些教具和学具。如教学体积时制备1 m3、1 dm3模型,容纳1 L、100 ml液体的量杯;教学因数与倍数时,可根据教科书上的图制成教具等。教师还可以根据需要自己制作其他适用的教具。
  五、课时安排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中的各学段课程内容参考教学时间一览表,实验教材的编者为五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60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教师教学时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适当灵活掌握。
  一、 图形的变换(4课时)二、因数与倍数(6课时)1?因数和倍数2课时左右2? 2、5、3的倍数的特征3课时左右3?质数和合数1课时左右三、长方体和正方体(12课时)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课时左右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2课时左右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7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1课时粉刷围墙1课时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20课时)1?分数的意义4课时左右2?真分数和假分数3课时左右3?分数的基本性质2课时左右4?约分4课时左右5?通分4课时左右6?分数与小数的互化2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1课时五、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7课时)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2课时左右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3课时左右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2课时左右六、统计(3课时)打电话1课时七、数学广角(2课时)八、总复习(4课时)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2
    一、班情分析
  本学期执教五(4)班。大部分学生,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绝大多数学生养成了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学习习惯。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实行分工合作,各尽其责。能充分动口、动手、动脑,主动收集、交流、加工和处理学习信息,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取和尊重别人的意见,独立思考,掌握学法,大胆实践,并能自评、自检和自改。
  但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对数学不感兴趣,学习被动,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学习有困难,特别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存在问题。还有个别学生比较聪明,但学习不勤奋,成绩不高。
  二、教材分析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因数与倍数,在前面学习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教学初等数论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教材在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法、减法,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观察物体、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三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和旋转变换;探索并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单式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知识。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2.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4.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5.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8.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措施
  1、改变教学思想。
  具有新观念、新思想、新体验。改变原有的老师讲、学生学的思想
  观念,实施互动学习,自主探究,老师给营造一个宽松、合谐,充满爱、民主、喜悦的学习氛围。
  2、注重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教学要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设计富有情趣的习题,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生活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重视数学知识的课外延伸,加强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和开放性。
  3、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适当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
  4、面向全体、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①加强基础训练,在计算方面,重点是要加强口算训练,。在应用题方面,要重视一步计算应用题的练习。在练习中必须重视应用题结构的训练,如根据条件补充问题、根据问题补充条件等,这种题目要经常训练,它对于提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②实施分层教学,弹性教学,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不同的接受能力,采取不同的方法,布置不同的作业,注意因材施教,力求“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即下要保义务教育的共同要求,上要引导兴趣浓厚,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发展。把共同要求和发展个性结合起来。
  ③重视学生的课时目标过关和单元素质过关,作业严把关,加强信息交流,及时反馈,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5、结合多媒体、教具、学具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计算机对文字、图象、声音、动画等信息进行处理,形成声、像、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系统,进行视、听、触、想等多种方式的形象教学;通过实物教具、学具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概念、法则、知识之间的联系规律和解答方法;改革课堂问答方式,实施参与性教学。
  6、作业设计力求准确、简洁、规范、方便教学。
  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有赖于高质量的练习,我们必须重视课堂作业的设计和学生练习的达成度。课内外作业均要经过精心设计,力求从培养学生能力出发,体现课改精神,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重在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此外,采取“基础练习个性作业”形式,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分层设计作业。教师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完成不同难度的作业,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内容和形式,实现差异发展。
  五、主要教具、学具
  本册教材除了使用之前教学时用过的一些教具和学具外,还需要一些新教具和学具。如长方体、正方体等。
  六、教学课时的安排
  五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61课时的教学内容。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3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图形的变换,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和综合应用等。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因数与倍数,在前面学习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教学初等数论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然后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活动,然后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2. 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 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4. 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5.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 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8. 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 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 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
  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
  四、学情分析
  本班的个别学生思维活跃,常有独到的见解,语言表达比较清晰。有极个别的学生自觉性太差,完不成作业,上课没养成倾听得习惯。大部分学生动手能力较强。这一学期应继续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和个别后进生的转化。
  五、教学措施
  1.、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2、注重沟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加强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3、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逐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进行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4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五年级现有学生13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能力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但自主探讨能力不高。也有一部分的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还有一部分比较认真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只能掌握一些基础知识,稍稍拐个弯就不知所措。本学期重点还是抓好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学,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入最佳学习的动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让每一位学生都在数学学习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因数与倍数,在前面学习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教学初等数论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法、减法,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观察物体、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三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和旋转变换;探索并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单式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知识。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2.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4.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5.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8.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措施
  1.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和网络等现代化教育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基础。
  2.积极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和经验,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使他们学的轻松快乐,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和学习的效率。
  3.教师要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备好课、上好课,批改好作业,以积极认真的态度来影响学生,提高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兴趣,使学生愿学、乐学。
  4.加大培优辅差的力度,以激励表扬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展开竞争,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对后进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做到课堂上多提问,课下多关心,作业做到面批面改。使他们进一步树立起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全班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5
    一、教学内容:
  图形的变换,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和综合应用等。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因数与倍数,在前面学习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教学初等数论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法、减法,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和旋转变换;探索并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知识。在学习平均数和中位数的基础上,本册教材教学众数。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平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比较稳定、可靠,但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中位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比较差,但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众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也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当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适宜选择众数或中位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2. 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 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4. 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5.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 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8. 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 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 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
  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
  三、教学中需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
  1. 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及模型
  2. 演示分数用的教具
  3. 其他教具教师还可以根据各部分教学内容的需要自己准备或设计制作一些教具和学具。如教学体积时制备1 m3、1 dm3模型,容纳1 L、100 ml液体的量杯;教学因数与倍数时,可根据教科书上的图制成教具等。教师还可以根据需要自己制作其他适用的教具。
  四、课时安排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中的“各学段课程内容参考教学时间一览表”,实验教材的编者为五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60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教师教学时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适当灵活掌握。
  一、 图形的变换(4课时)
  二、因数与倍数(6课时)
  1、因数和倍数2课时左右
  2、 2、5、3的倍数的特征…………………………3课时左右
  3?质数和合数………………………………………1课时左右
  二、 三、长方体和正方体(12课时)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课时左右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2课时左右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7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1课时
  粉刷围墙1课时
  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20课时)
  1、分数的意义...............................4课时左右
  2、真分数和假分数...........................3课时左右
  3、分数的基本性质...........................2课时左右
  4、约分.....................................4课时左右
  5、通分.....................................4课时左右
  6、分数与小数的互化.........................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五、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7课时)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2课时左右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3课时左右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2课时左右
  六、统计(3课时)
  打电话.........................................1课时
  七、数学广角(2课时)
  八、总复习(4课时)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6
    一、内容的增删和变化
  本册修订后的教材,一共有十个单元。与实验教材相比,主要是有以下几个调整和变化。
  1.重新整合年、月、日和24时记时法的认识
  24时记时法的内容原本是安排在三年级上册进行教学。但在教材实验过程中,不少教师反映学生解决这部分内容中“求经过时间”的实际问题有一定困难,建议适当后移。考虑到“课标20xx年版”把24时记时法安排在第一学段,所以教材修订时将这部分内容与年、月、日的知识加以整合,集中安排在本册教材的第五单元。这样,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充分利用生活经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他们从整体上把握常用的时间单位及其相互关系,同时也方便教师组织演示、操作以及相应的实践活动。
  2.提前安排两步混合运算,鼓励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课标20xx年版”把两步混合运算的教学内容由第二学段移至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认识小括号,能进行简单的正数四则混合运算(两步)”。为此,教材在修订时作了相应的安排。尽管学生在此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两步式题(含同级运算式题和乘加、乘减式题),但这些式题的运算顺序都是“从左往右逐次计算”。本册教材安排的两步混合运算式题涉及两步混合运算的各种情形,自然也就涉及运算顺序的各项基本规定,因此它对学生的后续学习将会产生直接的影响,需要我们给予必要的关注。教材在安排这部分内容时,还第一次要求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解决相关实际问题。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两步混合运算的意义和价值;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更加宏观地把握实际问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引导他们把解题思路与相关运算顺序的规定有机结合,从而促进数学思维能力,尤其是分析和综合能力的发展。
  3.按“解决问题策略”内容板块的整体规划,教学从问题出发进行思考的策略
  从所求问题入手,根据数量关系先找出与这个问题直接相关的两个条件,再把上述条件中的未知项作为新的问题,并继续寻找与它直接相关的另外两个条件……像这样执果索因、逐步推理,直到所需要的条件都能从原题中全部找到的思考方法,我们称之为从问题出发思考的策略。与三年级上册安排的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一样,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体验并掌握这一策略,不仅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积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经验,而且有助于他们逐步加深策略体验,不断增强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自觉性,并为综合运用学过的策略以及继续学习其他策略奠定坚实的基础。
  4.后移平均数的认识,重新设计简单数据统计活动内容
  根据“课标20xx年版”的要求,第一学段的统计教学,重点应让学生了解统计活动过程、积累初步的统计活动经验,不要求认识正式的统计图表,也不要求认识平均数以及用平均数描述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为此,教材把原来安排在三年级下册与平均数有关的内容后移至四年级上册,同时,引导学生基于解决问题的需要,继续了解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进一步体验数据中蕴含着信息,感受数据分析的意义和价值。与二年级上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一)》相比,本册教材一方面帮助学生进一步积累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经验,了解并初步掌握数据的简单汇总、排序和分组方法;另一方面,则引导他们对收集和整理的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初步体会分析数据时不仅要关注个别数据,也要关注一组数据的方方面面,概括简单分布情况,这样才能从数据中获得更多也更有价值的信息。
  二、教材简析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材下册共安排了九个单元,分四个领域编排教学内容。
  1.“数与代数”领域
  “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是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共安排7个单元,包括“两位数乘两位数”、“千米和吨”、“解决问题的策略”、“混合运算”、“年、月、日”、“分数的初步认识(二)” 、“小数的初步认识”。
  2.“图形与几何”领域安排了1个单元,即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3.“统计与概率”领域安排了1个单元,即第九单元“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4.“综合与实践”领域一共安排了2次活动,包括:“算24点”和“上学时间”。第十单元是本册教材的“整理与复习”。还增设探索“有趣的乘法计算” 专题活动。
  三、各单元分析
  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安排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适用于三位数乘两位数,甚至三位数乘三位数的计算中去。因此,在整数乘法中,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具有很强的基础性,把它组成一个单元,有利于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本单元安排了6个例题,具体如下:例1:两位数乘10的口算(包括几十乘几十)
  例2:估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例3: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
  例4: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进位)
  例5:两位数乘几十的笔算
  例6: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建议
  1.教学两位数乘10,鼓励学生探索算法,在交流中相互印证,从中选择比较方便的方法。
  例1教学12×10,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从这些菜椒的堆放方式得到算法的启发。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积极探索算法。
  2.为解决实际问题而估算,体现估算的意义;创设需要估算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经历估算的过程。
  例2的编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关于估算的教学思想,即估算不单是一种数学计算方式,更是有效解决问题的常用手段;教学估算不是学生被动接受怎么算,而是主动探索新算法的学习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解决怎样的问题用到了估算,体会是如何估算的,还要体会到估算都有什么作用。
  3.意义建构笔算的竖式,首先要解决分几步乘以及每步乘的结果写在哪里的问题,然后要解决如何进位的问题,最后形成完整的计算法则。例3和例4都是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例3着重教学竖式的结构,包括乘的步骤以及每一步乘得的结果的书写位置;例4着重教学乘法过程中的进位,并形成计算法则。这样安排分散了难点,有利于课堂教学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突出重点并有效地解决难点。
  4.教学两位数和几十相乘,不仅要让学生知道简便的竖式怎样写,还要他们体会这样写的合理性。本单元计算两位数乘几十,一般采用笔算,尤其是像37×30这样需要进位的乘法,不要求学生口算出得数。两位数乘几十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特殊情况,它的竖式在遵循计算法则的前提下,有特殊处理的方面。例5教学的这些乘法,使学生掌握简便形式的笔算技巧。
  5.教学连乘计算的实际问题,重视解题思路的形成,发展推理能力。
  6.结合乘法计算,渗透乘法运算律和积的变化规律。
  配合例5的“想想做做”第5题以及单元复习中的第8题、第10题、第11题都是结合乘法笔算,在渗透乘法运算律和积的变化规律。
  第二单元:千米和吨
  (一)教学内容
  千米和吨不与其他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一起教学,是因为认识千米和吨需要相应的生活经验支持,要在现实的情境里体验1千米是多长、1吨是多重,要联系万以内数的知识进行千米和米、吨和千克之间的换算。低年级学生一般不具备认识千米和吨的条件,所以教材在三年级下册教学这两个计量单位。本单元共安排了两个例题进行教学,分别是:
  例1:认识千米
  例2:认识吨
  (二)教学建议
  1.因地制宜,安排学生感知1千米的实际长度。
  千米是比较大的长度单位,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尽管有些学生会听到或看到这个长度单位,但并没有形成1千米的长度概念。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低年级学生在生活中很少有机会接触千米,缺少感性认识来支持概念的形成。二是千米无法像较小的长度单位那样,在直尺上直接感知。
  2.创设学习“吨”的情境,帮助学生体会1吨有多重。
  吨是较大的质量单位,1吨的物体很重。学生认识吨,不可能像体验1克、1千克那样直接拎一拎、掂一掂,也不能像感知1千米那样直接看到,只能间接体会。
  3.结合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验“千米和吨”的实际应用,并进行简单的计算或估计。
  练习三中第3、第4题都是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学生困难不大;第5题不必算出精确得数,通过估算就能解决。教材还安排了填表和测量的活动,如第8题,了解黑龙江、黄河、长江、珠江的长度;第9题按自己走1千米所用的步数或时间,推算出从学校门口到哪里大约长1千米。这些培养学生能力的活动,切不可忽视。
  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安排了两道例题和一个练习,具体安排如下:
  例1:初步体会从问题出发的推理过程,解决有三个已知条件的,求还剩多少的两步计算问题。
  例2:利用从问题向条件的推理,解决只有两个已知条件的、求一共多少或相差多少的两步计算问题。
  (二)教学建议
  教材安排遵循“策略”的教学规律,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中学习策略:先体会策略,再运用策略,逐步达到掌握策略的目的。教材主要安排求一共多少、还剩多少、相差多少的两步计算问题,是因为这些问题的数量关系适宜从问题出发进行推理,学生很熟悉这些数量关系,有助于他们初步学会从问题向条件推理的思考方法,从而形成思路、掌握策略。
  1.首次教学从问题向条件的推理,加强对学生引领的力度,凸显思路的特点和方法。
  2.解答只有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从问题想起的好处。
  3.编排必要的基础训练,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解决问题的策略要在练习中逐渐完善和稳定。教材编排的练习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针对策略的特点而进行的专项训练,二是应用策略解答的两步计算问题。根据问题先说出数量关系,再说说缺少什么条件。利用“从问题想起”的策略推理分析两步计算问题的数量关系。
  第四单元:混合运算
  (一)教学内容
  在教学本单元内容之前,学生已经较好地掌握了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能进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连乘、连除、乘除混合等统计的两步运算,还初步接触了乘加、乘减的计算。本单元教学混合运算,把计算从加减或乘除的同级运算扩展到加(减)乘(除)不同级运算,要求学生体会并掌握运算顺序,学会使用递等式表示运算过程与步骤,初步运用混合运算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水平,本单元只教学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安排了三道例题,具体安排如下:
  例1:乘法和加、减法的两步混合运算
  例2:除法和加、减法的两步混合运算
  例3:含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
  教材把不同级的混合运算分成了“有乘法也有加减法”和“有除法也有加减法”两段,各安排一道例题教学,降低了认知难度,能方便教与学。
  (二)教学建议
  1.联系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运算顺序
  运算顺序是进行四则混合运算应遵循的规定,为什么要有这样的规定?教材让学生结合现实的素材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这就是把运算顺序的教学与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相结合的主要原因。
  2.在教学运算顺序的同时,教学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初步体会列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算式,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先列出分步算式再通过“代入”,把分步算式合并成综合算式;另一种是根据题目的数量关系式直接列出综合算式。逐步体会 教材突出列综合算式要依据问题的数量关系,引导学生逐步养成先思考问题的数量关系,在列综合算式的习惯。3.学会思辨
  3.精心安排题组练习,使全单元的教学效果更好。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学生需要掌握多种类型计算的运算顺序,有同级的、不同级的、有小括号的,如何把这些运算顺序构建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结构,便于学生及时提取,正确使用呢?教材安排了一些计算题组,通过比较相同和不同之处,帮助学生熟悉并全面掌握运算顺序。如p35/4尽管数据相同,数的位置相同,但是运算符号不同,运算顺序也不同。相类似的安排还有p37/3、p39/3、p40/2。
  第五单元:年、月、日
  (一)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教学的计量单位中,时间单位比较抽象,难以体验一个单位具体有多少,而且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也不完全一致。所以,教材把时间单位的教学分成两段安排。本单元是教学时间单位的第二段,在二年级教学的时、分、秒的基础上,再来教学年、月、日的知识,以及24时记时法。全单元安排四道例题,具体安排如下:
  例1:认识年、月、日
  例2:认识平年和闰年
  例3:认识24时记时法
  例4:求简单的经过时间
  (二)教学建议
  1.安排学生在年历上收集、整理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2.比较不同年份二月的天数,教学平年和闰年的知识。
  平年和闰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它的二月份。教材把平年和闰年二月份的月历作为学具,指导学生认识平年和闰年,体会有关闰年的规律。
  3.联系生活常识,利用图形直观表示24时记时法的原理与方法。
  4.解决“求经过时间”的问题,放开思考与算法。
  日常生活中常有“求经过时间”的问题,其难易程度差异很大。本单元教材通过解决比较简单的问题,使学生懂得“经过时间”的含义,初步学会求经过时间的思考方法。例4:例题安排的是求整点与整点之间的经过时间,要求独立思考,允许解法多样。问题要求“《动画剧场》从14:00开始播放,16:00结束,播放多长时间”。这个问题不是很难,教材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学生可能看着钟面思考,也可能仿照例3的直条思考,然后教材指出,还可以用减法计算,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理解“经过时间”的含义。其实,在钟面上或直条上直接数出播放时间,与列式计算,其思考过程是一致的,都是从16小时里去掉14小时,只是它的表现形式不同,教学时要沟通它们的相同点。“试一试”是求非整点时刻之间的经过时间,教材利用线段图帮助学生思考。用一条线段表示从8:00到9:00,再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6份,每份表示10分钟,在8:10下面标注开始,在8:40下面标注结束,学生直接看着线段图计算播放时间。学生可以直接数,也可以列式计算。
  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在学生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安排的。教学内容主要是:面积的含义,常用的面积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些知识是平面图形面积的起步知识,在以后教学其他图形的面积计算有重要的基础作用。全单元安排七道例题,具体安排如下:
  例1、例2:认识面积
  例3:认识面积单位
  例4、例5、例6: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例7: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二)教学建议
  1.加强直观感受,在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上抽象出面积的意义。
  过去的小学数学教材里有“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叫作它们的面积”这句话,本单元没有这样写出。而是联系具体材料,以丰富的感性认识为基础的自主抽象与概括。
  2.教学常用的面积单位,加强操作活动,形成面积单位的初步观念。
  与面积单位的基本概念有关的知识是:什么是面积单位、有哪些面积单位、各个面积单位分别是多大、怎样使用面积单位等。
  3.通过测量,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4.通过计算正方形的面积,推算出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把面积单位的进率安排在本单元最后教学,可以利用正方形面积公式,通过计算推理出相关的进率。
  5.适时安排关于周长和面积的比较。
  周长和面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属于两类不同的量。周长和面积都存在于平面图形上,学生容易混淆求周长和求面积的问题。所以,及时安排周长和面积的比较,帮助学生区分这两个不同的教学内容,是教学不可疏忽的任务。(1)比较计量单位及其使用。(2)比较概念及其算法。(3)体会周长相同的图形,面积不一定相等;面积相同的图形,周长不一定相等。
  6.编排“动手做”,激发对图形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渗透图形的运动。
  这里安排的“动手做”,分别把一个较大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分成若干个较小的长方形,通过在大长方形和正方形里画小长方形,得出最多能分成的个数。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不用计算和考虑图形的周长或面积,只要关注图形的形状特点,思考怎样把小长方形“放”在大图形里面,可以横着放,也可以竖着放,可以思考怎样放正好,怎样放还会有剩余,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二)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是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一)》的基础上编排的。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一个物体、一个图形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在直观图形的帮助下比较两个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比较两个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能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本单元继续教学分数,把若干个相同的物体看成一个整体,认识整体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本单元一共编排5道例题,具体安排如下表:
  例1、例2: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例3:“求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例4: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例5:“求一个整体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建议
  1.教学整体的几分之一,创设有趣的情境,引发认知需要;借用集合圈,把若干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凸显几分之一的本质特征。
  2.教学整体的几分之几,突出它与几分之一的关系。
  3.求整体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是多少,加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4.把几厘米改写成十分之几分米,把几角改写成十分之几元,为教学一位小数作准备。
  5.编排“动手做”,开展形象思维,体验分数1/4的意义。
  第八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
  (一)教学内容
  学习小数是认数的一次重要扩展,在不能用整数表示的时候,往往采用小数表示。本单元初步教学小数的知识,也为第二学段系统学习小数的知识打下基础。全单元编排四道例题,具体安排如下:
  例1、例2:认识小数
  例3:小数的大小比较
  例4: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二)教学建议
  一位小数的含义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联系实际初步体会一位小数的含义,是本单元在知识技能方面最主要的教学任务。至于比较小数的大小和计算小数加、减法,都在初步感受一位小数含义的基础上进行,都为深入体验一位小数的含义而安排。
  1.联系实际事例引出一位小数,初步揭示一位小数的概念。
  “十分之几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是小学数学对一位小数意义的概括性表述,学生需要在丰富的感性认识中逐渐形成这个概念。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里,比较一位小数的大小,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初步认识一位小数以后,例3安排比较一位小数的大小,例4计算一位小数的加法和减法,都可以看做是小数意义的实际应用,也是小数概念的继续加强。
  3.精心编排练习题,加强概念,发展数感。
  练习十一是全单元的综合性练习,在扎扎实实练习有关一位小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十分重视一位小数的概念的进一步强化,以帮助学生发展数感。(1)数形结合,加强一位小数的概念。例如练习中的第1题、第3题、第5题。(2)感受数之间的关系,发展数感。例如练习的第10题。
  第九单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
  (一)教学内容
  例1:简单的数据汇总
  例2:分析数据,并进行简单的数据排序和分组
  (二)教学建议
  1.把各个小组的数据合并,是常用的汇总方法;把数据按不同标准分类,是常用的数据整理方法。
  2.分析数据、引发思考,发现并解决问题。
  统计教学要体会数据里蕴含着信息,既然是“蕴含”,就需要挖掘、加工和利用数据里的信息。学生开展统计活动,不仅应得到有用的数据,还要对数据进行深入的思考,发挥数据的作用与价值
  四、教学进度
  全册教材共安排53课时的教学内容,另外还安排了5课时的全册内容的整理与复习。全学期大约还有20%左右的教学时间留作机动,便于教师创造性的安排教学。
周 次日期教 学 内 容 和 课 时 安 排备 注1两位数乘两位数(4)2两位数乘两位数(4)3两位数乘两位数(2)有趣的乘法计算(1)机动(1)4千米和吨(3)机动(1)5解决问题的策略(4)6混合运算(4)7混合运算(1)实践活动(1)机动(2)8年月日(4)9年月日(2)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2)10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4)1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3)机动(1)12分数的初步认识(二)(4)13分数的初步认识(二)(2)小数的初步认识(2)14小数的初步认识(2)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二)(2)15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二)(2)实践活动(1)机动(1)16整理与复习(4)17整理与复习(1)期末复习(3)18期末复习、考试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7
    一、学情分析
  我班有学生人,学生的学习态度、班级的学习风气是比较好的。我一直对行为习惯的培养很重视,因而这批同学的学习态度端正,作业书写工整、美观。但也有部分同学由于父母长辈过分宠爱,平时对自己要求不严,学习习惯较差,作业马虎,字迹潦草,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因此,在本学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要特别加强学生学习习惯和责任心的培养,学会思考方法,养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第一单元“分数加减法”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能理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能把分数化成有限小数,也能把有限小数化成分数;能结合实际情境,解决简单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第三单元“分数乘法”结合具体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除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第五单元“分数除法”了解倒数的意义,会求一个数的倒数。能够正确进行分数混合运算;理解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结合实际情境,能用多种方法解决简单分数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体会分数混合运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第七单元“用方程解决问题”在列方程的过程中,会分析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提高用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有两个未知数,需要选择设一个未知数为x,再根据两个未知数之间的关系,用字母表示另一个未知数。同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建立模型的能力。
  (二)空间与图形
  第二、四单元“长方体(一)(二)”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及其基本特征,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认识体积(包括容积)单位,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某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引领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第六单元“确定位置”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用方向和距离来表示物体位置;在具体的情境中,自建参数系确定位置。
  (三)统计与概率
  第八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学生在这一单元认识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感受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能读懂
  简单的复式统计图,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与同伴进行交流。通过实例,理解中位数、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
  (四)数学好玩
  本单元设置了“象征性”长跑、有趣的折叠、包装的学问三个内容,主要目的鼓励学生从数据中获取尽可能多的有效信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思想,锻炼思维能力,积累思考经验,开阔眼界。
  三、教学措施
  1、转变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将“重视结论”的教学转变为“重视过程”的教学,注重再现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
  2、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一起摆摆、拼拼、说说,让学生畅所欲言,互相交流,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境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如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编等途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应变能
  4、练习的安排,要由浅入深,体现层次性。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和练习,对优生、学困生都要体现有所指导。
  5、增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时时处处有数学,用数学的实际意义来诱发和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6、后进生转化措施:培养后进生的自信心。只有树立起后进生的自信心,我们的转化工作才找到了起点。要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后进生。对后进生多宽容,少责备。要做到“三心”:诚心、爱心、耐心。重视与家庭的联系。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8
    一、教材情况简析
  本册教材共编排了七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具体可分解如下:
  在数与代数领域教学因数与倍数,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法、减法,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
  在空间与图形领域教学图形的变换和长方体和正方体。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和旋转变换;探索并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与概率领域教学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在学习平均数和中位数的基础上,本册教材教学众数。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平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比较稳定、可靠,但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中位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比较差,但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众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也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当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适宜选择众数或中位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来教学,还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联系上述三个领域的教学内容编排3次实践活动,教学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教材还编排了一些你知道吗,介绍数学背景知识。编排一些思考题,作为弹性的教学内容。
  教材编写时,考虑了高年级数学教学的知识量比中年级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我意识比中年级强。教材适当调整了编写体例,设置了例题、试一试、练一练、练习、整理与练习等栏目与版块。
  二、班级情况分析
  1班:
  2班:
  3班:五(3)班现共有57位学生,本学期插入了1位男生。接任这个班级已有三个学期,本学期是第四学期,在一年多的共同努力下,我班数学在第一学期有些进步,但相差微乎其微,并与兄弟班级相比,还是有相当大的距离。学生方面,主要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扎实,如计算方面,好多学生整数乘除就没有学好,计算错误率高,以至全班平均分不高,优生不多,差生不少。学生的作业习惯不好,上学期开学初有10来位学生作业经常没有按时做,到期末还有几位习惯不好,要班主任齐抓共管,按时完成还成问题。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和自主探讨能力不高,有待进一步提高。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基础知识差,不能自觉的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本学期利用中午时间,重点抓好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学。同时辅导好优生,使本班更多学生争取考到90分以上。
  4班:五(4)班本学期共有54位学生。接任这个班级已有三个学期,本学期是第四学期,在一年多的共同努力下,我班数学有些进步,但与兄弟学校相比,还有较大距离。学生方面,主要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扎实,如计算方面,好多学生整数乘除就没有学好,计算错误率高,以至全班平均分不高,优生不多,差生不少。学生的作业习惯不好,上学期开学初有10来位学生作业经常没有按时做,到期末还有几位习惯不好,未能按时完成作业。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和自主探讨能力不高,有待进一步提高。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基础知识差,不能自觉的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本学期利用中午时间,重点抓好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学。同时辅导好优生,使本班更多学生争取考到90分以上。
  5班:
  三、教学总目标
  ①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②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③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④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以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⑤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⑥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⑦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⑧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四、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多利用多媒体小平台,创设的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和学习的教学情境。
  (2)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特别是计算能力的培养,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3)要求学生能预习教材,上课能更好接受新知。
  (4)注重因材施教,进一步做好培优补差工作。组织好一对一帮教学习,抓好后百分之二十学生的学习。
  (5)加强课堂练习时间,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
  (6)加强单元检测,及时让学生及教师自己反馈教学情况,以便查漏补缺。
  (7)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使每位学生的能力有所提高。
  (8)踏踏实实做好教学常规工作,以自己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满腔热情的工作作风,虚心向同事学习,同时争取家长的配合,共同做好对学生的培养。
  (9)加强自身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文化知识水平,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深入钻研教材,充分利用35分钟,让课堂事半功倍。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9
    为了进一步落实生本教育课堂教学理念,激发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课堂上努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思维状态,激发全体学生有效学习。让孩子体验到数学学习的过程、探究创造的快乐,培养兴趣,锻炼能力,促进发展。结合《课标》的要求,并根据本册教材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特制订如下计划。
  一、教材分析
  (一)学习内容:分数加减法、长方体、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确定位置、用方程解决问题、数据的表示和分析、总复习。
  (二)教学重点
  1.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简便计算。
  2.理解整数与分数乘法的意义,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
  3.理解除数是分数的除法的意义,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4.会用方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了解长方体的几何结构。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6.认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特点20xx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20xx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三)教学难点
  1.整数与分数的乘法的两种意义之间的联系。
  2.把被除数的分数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每一份都是这个被除数的几分之一,也是所求的商。要结合具体情境与操作来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
  3.除数是分数的除法的意义,是从被除数中能够分出多少个除数的角度来理解的感受1立方米、1立方厘米以及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能形象地描述这些体积单位实际有多大。
  4.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第一单元“分数加减法” 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能理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能把分数化成有限小数,也能把有限小数化成分数;能结合实际情境,解决简单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第三单元“分数乘法” 结合具体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除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五单元“分数除法” 了解倒数的意义,会求一个数的倒数。能够正确进行分数混合运算;理解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结合实际情境,能用多种方法解决简单分数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体会分数混合运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第七单元“用方程解决问题” 在列方程的过程中,会分析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提高用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有两个未知数,需要选择设一个未知数为x,再根据两个未知数之间的关系,用字母表示另一个未知数。同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建立模型的能力。
  (二)空间与图形
  第二、四单元“长方体(一)(二)”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及其基本特征,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认识体积(包括容积)单位,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某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引领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第六单元“确定位置” 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用方向和距离来表示物体位置;在具体的情境中,自建参数系确定位置。
  (三)统计与概率
  第八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 学生在这一单元认识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感受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能读懂简单的复式统计图,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与同伴进行交流。通过实例,理解中位数、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
  (四)数学好玩
  本单元设置了“象征性”长跑、有趣的折叠、包装的学问三个内容,主要目的鼓励学生从数据中获取尽可能多的有效信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思想,锻炼思维能力,积累思考经验,开阔眼界。
  三、学情分析:
  本学期本班共有学生78人,大部分学生对学习比较自觉,课堂上能积极自主参与合作学习,主动发表自己的真实想法,发出真声音,学习态度端正,能当堂完成学习任务。作业书写基本能达到快速、工整、规范、美观、漂亮。一部分学生思想懒惰,上课比较安静,不善于表达,课堂学习效率不高。学习自觉性差,集体荣誉感不强,每次考试都给班集体拖后腿,影响班级整体成绩。这学期继续要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养成教育的培养,逐步扭转学生被动学习局面,使班级学风更加浓厚。
  四、教具
  长方体、正方体实物、直尺、三角板、剪刀、量杯等。
  五、教学方法的选择:启发诱导法、游戏激趣法、设疑激思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评价激励法等。
  六、教学内容检测:根据学生每天作业反馈,了解学生掌握情况,达到日日清;每周一个小测验,了解学生存在的漏洞,及时补救,达到周周清;每月一考查,重点帮扶学困生,达到月月清;另外按时参加学校组织的两次单元质量调研,分析存在问题,及时弥补缺陷。
  七、评价学生的方法主要有:团队激励法,例如:每节课前对学生的常规表现做具体的口头评价并加以量化打分,如昨天李淼的作业书写特别工整,向打印的一样,好看极了,加2分;奖品刺激法,例如: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干脆利索,声音洪亮,就奖励一个棒字,累计十个棒字奖励一个作业本等,这样奖励升级,教师省心,学生喜欢。
  八、教学措施:
  1.继续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如提前进课堂摆放好学习用品,课堂用书等,使学生明确课堂展示歌:课堂上,我最棒,争先恐后来亮相;勤思考,气轩昂,含笑回答声响亮,吐字清,语流畅,嗯啊口语别带上;重配合,别乱想,收获质量在课堂。
  2.继续采用“四学”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每节课前都要求学生先独立自学新的知识,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学效果,暴露存在的问题,唤醒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组长帮助组员参与解决,以优带差,争取组长教的投入,组员学的主动,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3.关注后进生.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利用课间时间加强后进生的补习工作。多发现他们的优点,多给他们鼓励的眼神,多给他们展示的机会。要想提高班级整体的教学质量必须要紧抓学困生的辅导。从数学学困生的给“慢慢来”的美好愿景与信念, 教育这样的学生应有百倍地细致、耐心和同情心。教育是慢的艺术.力争堂堂清、周周清、月月清,不留后遗症。
  在课堂上,教师力争面向全体,尽量照顾后进生的学习,摸清楚他们存在的问题,抓住时机有效引导,发动小组成员互帮互助,共同提高。
  4.家校合作,按时跟踪管理作业、练习册。发现问题,当天利用课间时间改正。学生每天都有作业,争取当天批改,发现问题,随时退回一对一指导并改正,不留死角。我们班的学困生大多存在一些类似的家庭因素。家长不够重视自己的子女,忙于生意或者农活,或者父母外出打工学生缺乏督促,也有的家长自身学识水平非常低(甚至小学都没有读过)等原因,导致学生学习成绩没有明显成效。提高上课的学习效率对他们非常重要。
  5.重视单元测验考试,及时分析整体存在的漏洞,反复训练。
  每个单元教学结束后进行单元质量测验,及时批改后分析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漏洞,赶紧弥补。重视试卷讲评,采用物质激励或口头表扬的办法,达到有效评价激活学生的思维。
  6.团队激励,课堂上对学生的表现及时作出评价,尽量用赏识的眼光发现学生的优点,采用多元评价的方式,激发他们积极参与的积极性。每周都要评选出最佳优胜队,给每个学生发一张表扬信。
  7.尖子生的培养,让他们完成一些思维含量高的题目,开发他们的智力。
  九、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充分利用校园环境的资源。
  2.寻找、制作生动有趣的教具,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课件,
  十、研究的课题:《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的实践与研究》
  十一、自我要求:争做一名学生喜欢的好教师.如主动自觉参与每周的校本研修——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和培训活动,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积极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达到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坚持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教学理论和教学案例,从学校推荐的教育专著《谛听教育的春天》、教育网络、外出考察中学习,坚持学习为自己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根据每天的教育教学工作反思教学得失、撰写一些教学随笔、教学论文等投稿,争取发表。主动参与课题研究,搜集相关教学案例,弥补自己的不足。好的老师本身”就是一种教育资源,是一本可读的无字书,带给学生的是无声的影响与熏染。我希望做这样的人。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10
    基本情况:
  本班共学生44人,其中男生22人,女生22人。本班学风较杂实,纪律较好,绝大部分学生能按时完成书面作业,成绩较好。不足之处是个人表现能力不够强,回答问题不够积极,解决问题缺乏创意,对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不够关心,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较差。针对这一情况,本人将严谨治学,因材施教,重点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与创造能力,使他们各方面都得到生动活泼地发展。
  教学工作目标及要求:
  1、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3、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4、能从统计图表准确提取统计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的预测;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
  5、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7、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
  本册实验教材的教学内容主要有:负数、百分数(二)﹑圆柱与圆锥、比例、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等。圆柱与圆锥、比例和整理和复习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本实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增加认识负数的教学,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加深学生对数概念知识的理解。
  2、改进比例的编排,突出比例的概念,丰富联系实际的内容,培养实践能力。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安排对小学阶段数学学习的整理和复习,使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系统化,做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具体措施:
  1、关注教改动态,不断探索新课程理论,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明确教学目的。
  2、精心备课、上课,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断,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理论联系实际,经常引导学生探索现实生活中的的数学问题。
  4、改革学习评价机制,过程与结果并重,全面考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5、加强师生交流,建立相互尊重、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
  6、配合班主任搞好班级管理,组织好学生活动。
  7、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他们在教育观念,教学方法上逐步达到有机融合、同步,老师、家长、学生统一思想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8、不断提高自身学识水平和业务能力。
  内容及时间安排:
  1、负数 (3课时)
  2、百分数(二)(8课时左右)
  3、圆柱与圆锥 (11课时左右)
  4、比例 (10课时左右)
  5、数学广角 (3课时左右)
  6、整理和复习 (28课时左右)
  合计 (63课时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