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历史课程标准不再以教师课本知识讲解为核心,学生被动学习,而是要求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教师为主导,发挥学生主动性。高中时期,历史教师应创新教学方法,基于学生特点选择最有效、最合理的教学,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水平与学习效率。要求学校要从素质教育、个性教育入手,为学生创设良好学习环境,培养创新意识,才能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专业的综合型人才。
一、注重多样性教学模式的选择
多样性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是推动历史教学质量与效率提高的主要手段之一,更是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条件的必要前提,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进而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学生探索与求知欲望被激发,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是思维与主体作用的培养、发挥。教师逐渐注重教学启发、诱导与点拨,在提问中回答交流与互动,挖掘学生创新思维火花,及时正确引导激发,让学生在课堂上充满激情与活力。
教师实际教学中不能利用单一模式与不变标准衡量学生想法与建议,更不能扼杀、禁锢,要将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最大程度的发挥。如让学生对教材内容中的人物角色进行扮演,创设历史情境,学生在人物演绎与情境下逐渐深刻理解、掌握历史知识,实践能力得到锻炼。如教师在复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时,可让学生对该课时中的人物进行角色扮演,如孔子、孟子、墨子与老子等思想家,并创设相对应的历史情境。具体内容为:历史情境划分为四部分,分别是旁白引入先秦时期、思想家介绍自己的思想以及主张的原因、导游带领进入古代思想河流,探究我国古代三大主流思想的演变过程、最后是教师点评。具体场景下,学生兴趣被激发,培养历史思维与科学创新能力,开拓学生视野,学生整体素质提高。
二、开展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研究学习能力
教师首先要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为学生预留充足的备课时间,学生自己可选择多种方法,如网络、教材以及工具书等等,掌握历史小常识或展开探究,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做好课上学习准备,同时还要关注身边或国外事件,并分析二者的关联性。这些都是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培养的前提。教师给出的课题并不一定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对此学生可结合生活实际,提出相关课题并确定。如男生从穿着上想到“西装与社会的进步”,女生在文艺作品中了解女性缠足,由此联想到“缠足与放足的历史”,一些近现代历史研究性课题,需要在社会调查、访问参观等活动中进行。调查活动之前,教师与学生要针对已选定的研究课题,制定调查主题与目的,选择调查对象与范围,明确调查方法。实际调查收获的材料与数据,要结合事实展开分析,得出结论。
三、教学评价采用多元评价激励机制
历史教学评价不能只侧重于结果评价,更要注重过程评价,两者兼顾才能确保高中历史教学评价合理、公正。传统历史教学中,教学评价的单一化、对结果的注重,使得学生学习只要求分数的提高,教师更是如此,对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与感受不重视。新课程理念下,更加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评价目的就是对学生优点的挖掘,并激励、引导学生健康发展。过程评价包含学生课堂表现、问答、演讲、社团活动、社会调查与考察等内容,评价及时为学生学习过程添加动力,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进而提高学生探究性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成效。
传统教学评价的唯一手段就是考试,加之习题练习单调,学生很容易产生对历史的厌倦心理。对此,历史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与教学实际,为学生布置多元个性化历史作业,不一定是试卷作业与试题练习,也可以是一些实践类作业,如历史漫画、小报或历史遗迹参观等等。为了让学生在作业中得到锻炼,教师可设计与学生实际生活贴合的问题调查作业,将生活作为学历史学系第二课堂,让学生具有一双发现生活中历史素材的眼睛。
四、结语
总之,高中历史教学的创新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理念,树立创新意识,善于从多个角度发现创新内容,并坚持不懈的探索、实践,做到真正了解学生内心真实想法。以遵循历史教学特点与规律为基础,教学方法深入浅出,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与作用,真正实现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形式的丰富多彩,推动高中历史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唐强.新时期高中历史教学方法的实践与创新[J].文理导航(上旬),2018(5):53-54.
[2]孙伟萍.高中历史教学中创新实践活动的开展与思考[J].中小学校长,2018(4):22-24.
[3]何永旺.高中历史创新教学与实践研究[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16):246-246.
[4]刘界英.高中历史创新教学的设想与实践[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8):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