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诗词就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结晶,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鉴赏古诗词是学生感受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的途径之一,然而,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鉴赏中教学手段、方法僵化的困境,让古诗词鉴赏的教学活动正逐渐偏离它的本来轨迹。基于古诗词鉴赏当前的困境,本文对古诗词教学活动提出以下几点策略:
一、开展情境创设,活化教学
古诗词鉴赏对于高中学生来讲之所以困难,主要是时空的隔断。在时间上,古诗词是千百年前时代的产物,其语言语序、语义等与现代汉语都有很大出入,学生难以切身感知古诗词的魅力;
在空间上,古诗词的产生和发展有其特有的时代背景,就如同流行音乐是现代社会的产物一样,现今失去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学生鉴赏古诗词更增加了难度。这种时空的不同造就了古诗词独树一帜的特色。
如古诗词高雅、简洁的特征,对于古诗词的理解更需要学生深厚的古文言知识积累。情境创设的教学模式就是通过声音、视觉等打破这种时空的隔断,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古代传统、古典文化的熏陶。
以学习《赤壁赋》一课为例,在课堂前以及课堂中穿插播放《三国演义》中的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让文章与音乐通过视觉和听觉结合在一起,营造贴近《赤壁赋》的意境的氛围,让学生通过歌曲感知《赤壁赋》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调动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该篇文章的记忆,提高审美情趣。除此之外,还有通过故事引入的方式鉴赏古诗词的策略。例如,在学习《离骚》一课时,老师可以通过屈原创作该篇的背景故事引入,结合屈原的生平,由于屈原的创作目的、时间至今不明,可以通过这种方法引导学生加入猜想,在文章中寻找线索,发挥学生在鉴赏古诗词中的主体作用。
二、注重鉴赏方法,规范教学
在解答古诗词鉴赏的题目时往往要遵循一定的解答流程,以此做到答案的层次分明、要点清晰。
第一,要从古诗词题目着手,分析题目并进行猜想与把握,掌握诗词的大致内容;
第二,格外注意诗词的作者、注释、语句细节等内容,诗词的作者往往会给出朝代和人物生平等信息,注释对题目的解答也有重要作用;
第三,找出诗眼或主题句,提炼主旨,把握表达思想感情,古人格外注重炼字,通过凝练的某个字表达重重感情,该字即是这首诗的诗眼,这也是古诗词鉴赏的重点步骤;
第四,找出诗词中的意象并加以分析,诗词的意象中往往带有特殊的思想感情,这一步骤在《天净沙·秋思》中的表现尤其明显;
第五,品鉴诗词的语句,从细节到整体体味诗词的深远意境;
第六,通过联想填补答案的缺失。
例如,在学习杜甫《旅夜书怀》一诗时,应要求学生对“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进行赏析,学生自然就挑出“岂”和“应”两字作为诗眼赏析。诗眼的存在往往很明显,赏析却不容易,如“岂”和“应”的语义,两字互换位置后诗句的变化,诗眼着重表达的情感等。这就是古诗词鉴赏的其中一个步骤。
三、开展诵读训练,审美教学
古诗词的诵读在古诗词鉴赏教学活动中是很重要的一项,“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也就说明了古诗词誦读在古诗词鉴赏中的重要性。在古诗词的诵读中,学生们可以对诗词有自己的初步理解,把握诗词的大体含义。
另外,在熟读诗词的基础上,学生还可以逐步感知诗词表达的感情、志趣等,在不断的诵读中全面地掌握诗词的基本内容。在诵读教学中,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对学生诵读的抑扬顿挫作出指导,在此同时也要保证给学生足够的发挥空间,切忌越俎代庖。除此之外,古诗词的诵读训练不要仅限于课本内容,也要鼓励学生的个性哈诵读,让学生从不同题材的诗词中感受古典文化。
例如,在进行李白《将进酒》的诵读训练时,要注意学生情绪和语调的差异。在诵读“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一句时,有的学生情绪高亢、气势充沛,而有的学生就表现的悲悯低沉,老师在这时一定要对同学们的诵读情绪表示肯定,鼓励学生,这时由于学生对诗句情感感受不同形成的个性化诵读,并不是错误。
四、结语
我国古典文学在如今高中语文学习中占有一定比重,古诗词鉴赏是有效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必要手段,同时,古诗词还可以丰满学生的古典文学知识结构,让学生全身心、零距离感受古典文学。本文在古诗词鉴赏的策略上提出了三点拙见,包括情境创设、注重解题方法、古诗词诵读三种策略,希望对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的教学活动产生一定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斌.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方法浅析[J].文学教育(上),2019(07):66-67.
[2]王桂兰.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2019(24):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