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了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放在首位,确保每位学生都可以具备较强的语文能力,同时还要具备探究和审美能力,增强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修养,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领域最受关注的热词之一。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语文教育所获得的最具终身发展价值的人格修养与关键语文能力。《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了中国学生发展的六大核心素养,其中“审美情趣的培养”列入其中,指出要从“感悟鉴赏”和“创意表达”两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这就要求高中语文教师要自觉地担负起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任务。
结合教学实践,在具体的教学中,应着力做好以下几点:
一、转变教师角色
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教师要理性的审视和反思语文教师的传统角色,是指逐步的与新课程同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不再消极被动。教师积极支持学生的发言,培养学生自律,创新,提高学生的素养。在教学中,教师做好课堂知识的主动构建,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倡导发展性评价,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提高语文的素养。
二、设定教学目标,构建有效课堂
从知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出发,提升语言运用,思维的发展和审美鉴赏,激发学生的质疑点。教师要注重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整合,指导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在顾及学生原有基础上,做好自我发展方向和学习需求等方面的差异,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
创设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迸发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的语文灵感,合理有效的设疑置问,提高课堂45分钟的有效性,高效性。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教师作为教育的主导力量,要赢得学生的热爱与信任。积极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让学生自由地糗事,求索,求真。
三、在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对文本进行讲授,同时也要对学生进行阅读的训练,比如阅读方法的指导课,就有很好的帮助作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的系统的,有效的方法。最终帮助学生形成自主读书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可以给学生布置一定量的美词美句美段美文的摘抄活动,并让学生在课堂积极分享。
教师在课堂上提供学生思考的平台,让他们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合作探究。从质疑到思考再到解决。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甚至可以组织辩论,阐述己见。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说出来,有自己的思想和思维。
四、注重知识的积累,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语文能力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就是知识的储备。对学生而言,只有在知识达到一定量之后,在语文运用上才能做到游刃有余。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创设条件给与学生表达意愿的引导。可以让学生讲述自己接触到的优美语段,分享心得,积极表现自我,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好教学内容,做好专题的训练,将语文知识贯穿于课堂,使学生从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五、注重诵读,培育人文情怀
读,是理解感悟的前提。深刻的感悟是建立在深入阅读、积极思考基础上的。对文本阅读的越多,想的越深刻,自然感悟就越丰富。比如,在教授李白《将进酒》时,结合本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目标,让学生有感情的诵读,把握节奏音韵,在古典诗歌的音乐美中体育情感的生成、迸发,感受诗人的豪迈洒脱!在教学中;教师应拥有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意识。通过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理解能力,审美能力和写作水平,教师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朗读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读中增强学生的记忆力,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
综上所述,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要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需要语文教师从自身做起,加强学习,提高素质,以爱促教,让学生凭借着坚实丰富的语文素养踏上梦想的征程。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而努力。在语文教学中,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学生是学习习惯的养成和思想品质的培养,积累营养,积极研究,让语文的学习带给学生自由广阔的学习空间。
【参考文献】
[1]郑金洲主编.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