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这一语言学科是在文化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同时语文还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传承文化的过程中存在重要的价值。尤其是在新课标的要求下,高中语文教学不仅仅要加强学生的知识教育,还要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更多的文化,不断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进而促使其自觉承担传承传统文化的重任。
一、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传统文化是我国的文化瑰宝,语文是高中阶段最为重要的学科,同时也是实现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具体来说,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工作尤为重要,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1)有助于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不断增强学生的民族精神。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传统文化的渗透,可促使学生对不同时代的文化差异进行了解,逐渐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并逐渐形成文化认同,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2)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通过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可不断提升学生的文学审美水平、语文鉴赏水平等,进而促使学生在传统文化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塑造一个积极的、正面的人生价值观,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1]。
二、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分析
(一)借助古诗词教学渗透传统文化
古诗词是我国高中语文课本中的重要内容,其中包含了大量的传统文化。在高中古诗词的背后,凝聚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如道德、民族、民俗和建筑文化等,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要对教材中的古诗词内容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将与古诗词内容相契合的传统文化作为教学的补充资料,进而将两者进行有效的结合,促使学生在古诗词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加强其背后的传统文化学习。古诗词中的优美意境往往也蕴含着浓浓的传统文化,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时候,可让学生对古诗词的意境、内容、创作背景等进行收集,发掘其中的传统文化,体现中华文化的魅力。
(二)在课外阅读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在语文课堂学习中,课外阅读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有效的课外阅读,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文化知识,并促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逐渐激发学习兴趣,进而促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对传统文化进行有效的了解,进而全面提升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
例如,教师在进行《赤壁赋》的教学过程中,可引导学生对《三国演义》这一名著进行阅读;在进行《林黛玉进贾府》的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对《红楼梦》进行阅读,在这一过程中,增加学生对古典文化的热爱,不断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掌握程度[2]。
需要说明的是,教师在借助名著阅读实现学生传统文化积累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切实结合教材的需求、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等,筛选出难易程度适合的名著作为学生的阅读材料,进而促使学生进行更为有效的阅读。另一方面,教师还要指导学生阅读技巧,指导学生采用“精读”和“略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更为有效的阅读,促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对传统文化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以更好地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工作。
(三)借助传统节日完成传统文化渗透
在中国漫长悠久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例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不仅仅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可以说,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无一例外都蕴藏了极为丰富的传统文化,在每一个传统节日的背后,都蕴藏着相应的历史渊源、历史传说等,也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思想、民俗文化等进行了重要的反映。据此,教师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渗透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可充分结合中国的传统节日,对节日背后的传统文化进行深度挖掘,进而促使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更深的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比较多,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可以将与其相关的诗词纳入到教学中,还可充分结合传统节日背后所蕴藏的传统文化,将其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另外,在课堂教学完成之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对传统文化进行有效的了解。
三、结语
综上所述,鉴于高中语文学科的特殊性,语文在实现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具有独特的优势。据此,教师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要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渗透的重要性,并充分借助古诗词、古典文学阅读、传统节日等形式,不断加强传统文化的渗透工作,以实现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全面提升高中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促使其自觉承担起传承传统文化的重任。
参考文献:
[1]张成军,曾君.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探赜[J].成才之路,2019(27).
[2]周菊.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研究[J].国际公关,20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