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着非常多的问题,例如陈旧滞后的教学模式,以及填鸭式的教学手段,其都严重制约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得不到良好的发挥,教学质量得不到提高的同时语文思维也得不到良好的培养。在素质教育改革理念中,高中语文教师需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契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凸显学生的教学主体位置,从而不断地对教学模式进行改善和创新,进而有效地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思维。
一、 语文思维培养的特点
(一)渗透性
学生在一堂课的学习之后,教师所讲授的一些语文知识就会在学生的大脑中进行渗透,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以及思考力。同时,由于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习的一些教材文本都是优秀的人文性文章,所以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性能。在高中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语文知识点发散性以及语文思维的渗透性特点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引导,从而不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语文学习的魅力,进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二)广泛性
语文思维空间具有广泛性的特点,所以學生在学习相关的语文知识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层面的思考及想象。高中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可以充分地利用语文学科的这一思维广泛性特点对学生进行引导,引导学生通过对语文知识的深入思考来发现和挖掘语文知识中的深层次价值。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广泛性的特点来正确树立学生的三观意识,以及良好的学习定位和目标,从而良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三)交流性
在高中的语文教学中,思维培养教学具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就是交流性非常强。语文教学是我国各个阶段教学中的重要教学组成部分,所以教育行业对于语文教学的重视程度非常的高。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其交流性主要体现在语言交流和文字交流两个方面,高中语文教师在对学生的语文思维进行培养时,可以充分地利用语文教学的交流性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
二、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培养存在的问题
在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过程中,高中语文教师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进行改善和创新,从而探究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方式,并应用其对学生的语文思维进行良好的培养。但就我国现阶段的高中语文教学而言,对于学生的语文思维的培养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以至于教学效果得不到有效的提高。
教师教学理论与实践不统一:很多高中语文教师对于教学改革之下的全新教学理念的理解还是比较深刻和独到的,但是却仅限于理解层面,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并不能良好地进行运用。而高中语文教师教学理论与实践的不统一,就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得不到有效的提高。
教师教学过于注重形式: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以及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在我国现阶段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有非常多全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出现,这些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手段的出现在根本上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高中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以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但是在高中语文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一味地去追求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手段的新颖性,而极大地忽略了真正意义所在,尽管其可以一时地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长久以来,这种流于形式的教学改变并不能良好地对学生的学习质量进行提高。与此同时,很多教师过于追求新颖的教学形式以至于教学内容与教材发生了严重的脱节。
忽略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在教学改革实施后,很多教师对教学方式进行了改变,教师会在课堂上积极地采用问题教学法对学生去进行引导。但是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收效甚微,因为教师在提出问题之后让学生进行探讨交流中,很多学生并没有真正地进入思考,只是在课堂上大声地说话甚至是讨论一些与课堂无关的话题。长期在这样一种教学环境中,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不仅得不到提高反而会逐渐地丧失。
三、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策略
(一)巧用情境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
情境教学在各个阶段的各个教学科目中都是应用非常普遍的一种教学手段,其主要是教师依照相关的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出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并让学生在相关的教学情境中去完成相关的教学任务,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高中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巧妙地利用情境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因为在相关的教学情境中,学生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切身感受,并可以在相关学习任务以及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地发挥自身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去思考和探究,这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第三课《过秦论》一文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教师可以在课前对秦国的一些相关视频资料以及图片资料进行收集,然后在课堂开始阶段利用多媒体对学生们进行播放和展示,例如教师可以播放《大秦帝国之纵横》这一视频给学生们观看。视频资料能够很好地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从而使得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有效地融入大秦帝国发展这样一个教学情境中,之后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之下,学生能够契合在视频中的切身感受来深刻地理解到作者在文中的相关情感,即对于秦国兴与亡的激昂和愤慨。如此,通过这样一个教学情境的合理创设,教师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能够让学生积极地投入感受和思考当中去,进而在不断提高学习质量的同时有效地提高思维能力。
(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来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
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开展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协作能力,还能够让学生在充分的交流讨论过程中有效地认识和学习到他人的观点、思考过程以及思考方式,从而在取长补短的过程中不断地精进自身的思维方式。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五课《荆轲刺秦王》一文的学习中,教师就可以充分地使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教学。首先,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性格特点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并在分组完毕之后对学生提出问题:荆轲是这样说服樊於期的?在易水进行送别时为什么要描写音乐?在提出问题之后教师需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每一个学习小组的成员都能够在小组的讨论环节中充分地发表自己对于问题的看法和观点,并让其他同学良好地进行聆听和跟随其进行思考。之后,在学习小组成员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之后,让其进行讨论交流并总结出本组的主要观点,同时选派代表进行课堂阐述。最后,在每一小组学生都阐述完毕之后,教师再契合之前的问题以及教材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对学生的阐述进行分析以及总结性的陈述。在这样一个小组合作学习氛围中,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相关教学任务以及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地投入到思考讨论中,并在聆听了其他同学和教师的阐述之后对自身的结论以及思维方式进行总结和改善,从而让自己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高。
(三)采用启发式教学手段对学生的语文思维进行培养
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不仅要有效地激发和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还需要有效地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从而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思维宽广度。学生的思维宽度越大,其进行思考的过程中思维就会越活跃,从而也就能够更有深度地对问题进行思考,而对于学生的思维宽度的拓展,就需要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教学。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一单元第二课《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文的学习中,教师就可以充分地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手段来对学生的语文思维进行良好的培养。首先,在课堂开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课文题目进行发散性的思考,看看学生在发挥想象的过程中都能够想到一些什么事情。同时,教师也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你们觉得人被装在套子里会是一种怎样的感受呢?人被装在套子里要怎样的行走呢?等等。在学生进行想象和思考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全文的阅读,同时在学生阅读全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来作为学生的阅读任务,即:文中是怎样使用讽刺和夸张的写作手法的,同時,你认为现实生活中装在套子里的人是怎样的一些人?如此,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就在不断地运行,同时,这些问题的回答需要学生对文章进行良好的理解,最终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之下,学生们探讨出了问题的答案。在这样一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良好的思维发散,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宽度,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文思维。
四、 总结
总而言之,语文思维的良好培养对于高中学生的语文学习以及之后的良好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以及发散思维等教学手段的运用来有效地培养高中学生的语文思维。
参考文献:
[1]张丽娜.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12(23):25.
[2]胡和气.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策略[J].当代教研论丛,2018,15(11):46.
[3]李华.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策略[J].教育现代化,2018,5(2):143-144+151.
[4]赵伟.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7,8(9):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