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文网
导航:网站首页 > 小学论文 > 小学美术论文

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0/4/10 9:14:00
 
  美术来源于生活又体现着生活,它是从艺术审美的角度对生活进行再创造加工后的形象展示。小学阶段的美育是小学课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不仅承载着美术学科的素质教育任务,而且在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以及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小学美术教师应结合教学课程的需要,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积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善于发现美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性
  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处处都存在美,无论是优秀的文学艺术、社会生活还是大自然四季的变化,都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但是,置身于这种美的环境中,许多学生在进行美术绘画时往往抱怨没有美的事物可以描绘,究其根本就在于缺乏发现美的眼睛。小学美术教育的育人作用更多的是通过美术课程教学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感受美、发现美、欣赏美以及创造美的能力。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义务教育阶段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想品行,教师要以美术教材内容为载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想象力。在小学美术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坚持不懈地进行美的知识传授和教育,促进学生产生美的理念和思想,逐步形成美的标准。要通过认识和理解线条、画面、色彩、明暗、大小、长短、形象、空间、质感等,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美、怎样才算美;要通过造型、设计等环节的教学,让学生理解美的表现和应用,形成一定的审美情趣;要通过欣赏、综合等环节的教学,让学生更深地理解美、评价美、寻找美,进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现阶段小学美术教学的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推进,基础教育事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与进步,小学艺术教育工作逐渐被大家所重视。以小学美术教学为例,素质教育下的小学美术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画画儿”学科,而是一种融汇了美术观念与绘画技巧,集欣赏、教学、育人为一体的广义的美育教学工作。《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美术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着力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在小学美术教学实践环节,通常会出现两种常见的教学方式:一种是简单的“简笔画”教学。这种教学方式一般是教师结合美术教材的内容,将美术绘画的构图、着色进行定型化、模式化处理,成为一种标准模式。这种教学方式容易导致学生画出来的作品大同小异,画的娃娃都是大眼睛小嘴巴,画的房子都是三角形的屋顶加一个长方形的框框,千人一面毫无生气。另一种就是“反复式”教学。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据自身所擅长的某一种画法,如水墨画、素描等,反复训练学生。这种教学方式容易导致学生画出来的作品缺乏灵气。这两种教学方式都过度注重绘画技巧教学,而缺乏对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美术课程不能仅仅局限于绘画的技巧与固定的方式,更应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并通过画笔展现出来,从美术课程学习中升华出更多的育人作用,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与空间想象能力。
  三、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分析
  1.从生活角度出发,渗透审美能力培养
  美术来源于生活,又通过艺术的加工处处体现生活。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从生活的角度出发,找寻美的影子,并将其运用到美术课堂教学中。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能够将教材知识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从生活的角度去看待和理解美术作品。例如,在教学生画小鱼时,教师可以将装有小鱼的鱼缸搬进课堂,在学生赏鱼的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題,引发学生思考:“小鱼身上都有什么样的花纹?尾巴的形状是什么样的?”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并在绘画过程中体现出来。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能够增加美术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又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观察美和发现美的意识。
  2.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价值观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提高学生的美术技能之外,还要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使学生树立健康的审美观,从而能够更好地明辨是非和美丑,养成爱美的意识,并接受美的熏陶。例如,在教学生通过绘画展现四季变化时,教师可以先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展示四季变化的图片,引导学生走进反映四季变化的意境,切身体会四季变化所带来的美感,帮助学生感受美的存在,树立正确的审美意识及观念,从而在自己绘画的过程中更好地发挥思维想象能力,创作出更符合审美要求的美术作品。在美术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念,形成辨别美丑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在面对优秀的美术作品时深入理解和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发现作品背后蕴藏的美感。
  3.注重观察习惯培养,提升审美感知能力
  观察是学生发现美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美术课程的学习水平。在美术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至关重要。同样一件事物,每个学生都可以看得到,但是不代表每个学生都能发现蕴含其中的美,这就是学生观察能力不同带来的区别。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首先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去看待一件事物,包括观察形状、颜色、结构等,在脑海中形成最基本的表象,然后再深入感知。美术学科的观察实践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先观察后讲解,也可以先讲解后观察。例如,在教学生画白菜之前,可以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细心观察平时常吃的白菜;在画小动物之前,可以先组织学生到动物园观察小动物,然后再回到课堂上进行绘画训练。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其本质就是学生眼睛的观察能力和大脑的分析判断能力的综合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够以审美的眼光去看待生活中的事物,并以线条、色彩的形式将其表现出来,通过日积月累的训练与培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良好的性格品质。
  4.摆脱课堂教学束缚,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美
  大自然是最无私的,它将一切美好都送给了人类,通过四季变化让人类欣赏到无数的美景,如雪花飞舞的冬天,红叶满山的秋日,碧海黄沙的夏天,青山绿水的春季……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学会欣赏自然,感受生活中的美好。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去接触自然、感受生活,体会到自然界的神奇与美好,真正意识到生活中的美、艺术上的美都来源于生活。教师可以转变教学模式,带领学生到室外活动,同时将在课外直接获取的表象知识进行加工运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5.构建美术创作环境,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在小学美术绘画教学中,营造轻松、灵活的课堂环境是促使学生发挥绘画创造力以及个性化发展的前提。小学美术教育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艺术素质,也能够帮助学生在发现美、创造美的过程中丰富情感。因此,在美术绘画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从自己认为美的角度出发去构思作品、完善作品。与此同时,教师在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时同样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正确引导学生表达对美好事物的感受,深化审美教育。
  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小学美术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不能单纯地将审美能力培养看作是美术作品的鉴赏活动,而应从生活角度出发,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步形成一种对美好事物的正确解读能力,促进学生良好审美意识的养成以及身心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璇.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美术教育研究, 2016,(6).
  [2]刘仁银.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小学), 2016,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