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文网
导航:网站首页 > 小学论文 > 小学数学论文

浅谈如何有效开展小学数学的生活化教学

时间:2021/1/18 9:14:00
 
  多年来我国一直在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不仅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写质量在不断提升,越来越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成长规律,教学活动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学成果越来越巩固且丰富,涌现出了很多新型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但另一方面,乱花渐欲迷人眼,有的教师因此而迷失了方向,对各种策略只是进行浅尝辄止地摸索,忽视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的基本特质,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能力和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水平是脱钩的。对于这种情况必须引起重视并尽快扭转。
  一、 何为生活化教学
  所谓生活化教学,就是将教学活动放在教师提前设置好的生活背景之中,利用学生对生活中某些环节、节点的熟悉或兴趣,引导学生参与到生活背景中去,从而完成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这种情况下学生获得的是有“活力”、能够在现实生活中直接应用并发挥效果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为顺畅,能够提升自身知识水平;还能加深对生活本身的认识,甚至有时还能产生对生活内涵的道德感悟,最终实现智商与情商的共同进步。
  而从源头上来看,生活化教学是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理念的延伸。生活化教学强调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这一点与陶行知教育思想是一致的。从人的认知规律来说,新知的构建是在社会文化互动中完成的,而生活就是社会文化互动发生的最重要、最密集的场景,其所包含的信息内容远远不是师生在教室里的简单互动所能相比的。生活作为一座巨大的宝库,理应在教学中发挥出足够的作用。
  二、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
  上文对生活化教学进行了简要介绍,体现出了生活化教学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具体到小学数学学科上,生活化教学也是有着难以代替的重要作用的。首先是因为数学学科的特殊性。数学是所有自然科学学科得以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社会科学学科的基本研究工具。没有数学,就没有我们现在的这个世界。反过来说,生活中的所有细节之中都渗透着数学知识的光芒。数学学科发展的最终落脚点一定是在生活中。不能在生活中应用数学,那学习数学就会变成一种“冥想”,与数学学科存在的意义是相悖的。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还体现在小学生的特点上。上文已经提到了人的认知规律,有一点没有说明的是:人在社会文化互动中建构新知时,要依靠已经具备的知识经验。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进入学校学习的时间尚短,最重要的知识经验来源就是经历过的生活。没有生活素材为支撑,一定会导致建构新知的效率大大降低。这会给小学生带来过多的挫败感,引起学生对学习数学知识的畏惧、恐慌乃至厌恶。因此,小学数学的生活化教学能够满足小学生的认知成长需求,对于取得更加有效的学习效果是极有帮助的。
  三、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联系生活实际,导入新知
  有了以上认识作为基础,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认真践行。首先需要注意的就是新知导入的问题。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師在导入新知的时候会与旧知相联系,帮助学生进行思维上的过渡。但有时这种做法在效果上是不足的。很可能学生的兴趣还没有完全提起来,导入新知的过程就结束了。更有效的方式是联系生活实际,也就是提出一个同时包含新知与旧知的生活背景,将学生迅速带入到学习状态,以更高的效率完成旧知与新知的过渡,为下一步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打开一个突破口。
  例如,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年、月、日”,这部分关于时间概念的认识与二年级下册的“时、分、秒”是相联系的,后者可以视为旧知,前者则是新知。教师可以提出这样一个生活场景:大家现在知道每天要在几时几分之前起床才能保证上学不会迟到。那这个时间是什么时候确定下来的呢?是在哪年哪月的哪一天?如果换一件事情,大家能够正确判断年月日吗?这样就与学生每天都要经历的生活内容建立起了紧密的联系,勾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与好奇,通过简单的提问快速引导学生建立起新知旧知之间的联系。
  (二)举出生活案例,促进理解
  数学知识包罗万象。即使在小学阶段,也有不少偏重于理论、较为抽象的知识,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些困难。采用生活化教学,可以帮助学生顺利越过难关,促进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相比较为抽象的理论知识,生活肯定是一个有着较丰富内容的场景,也就是有着一些具体的形象的。学生在联想生活场景的同时,数学知识就会从抽象变得具体而直观,从而有效降低理解的难度。如果教师同时还能提供一些直观化的教具,或者综合信息化教学手段,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的认识更深刻。
  例如,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的“图形的运动”,教材中虽然提供了一些例子,但这些例子本身是静态的,学生在认识理解的时候还要完成一个从静态到动态的思维转换过程。这时教师可以直接让学生想象自己平时看到过的车轮,车轮的旋转就是一个图形运动的过程。或者也可以提前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经常见到哪些与图形运动有关的场景,然后以之为基础来准备多媒体课件,尽可能多地以生活常见事物来展示与图形运动相关的场景,让学生能够快速把握到知识的核心。
  (三)捕捉生活素材,引导练习
  在过去的小学数学教学中,练习是让师生都感到比较头疼的一件事情。想要让学生实现对数学知识的巩固,必然需要一定的重复练习,但传统的直接给出大量习题的做法很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无聊,有的学生会因为缺少兴趣而敷衍了事。这种情况造成教师很难判断学生的真实水平,比如练习中出现了错误到底是因为没有理解知识,还是没有去用心的完成?如果能够在练习中灵活加入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生活素材,能够较好地解决类似问题,引导学生主动进行相应练习,而不会引发学生的抵触情绪,获得更好的知识巩固效果。
  例如,在进行有关图形面积计算的练习时,如果教师只是反复给出一些图形,即使这些图形的边长各不相同,视觉上有一些变化,也很难引起学生足够的兴趣。此时教师可以给出生活情境:班里某个同学的家里需要重新装修,要给客厅换一个颜色。为了弄清楚一共需要用多少涂料,必须知道客厅所有墙面和天花板的面积。然后教师再给出一个立体图形代表客厅,让大家帮助这个同学计算总面积。这样学生至少要进行五次面积计算才能完成,但因为直接与生活场景相关,可能还是部分学生所经历过的,因此大家不会产生枯燥无聊的感觉。
  (四)组织学习活动,学以致用
  以上提到的都是生活化教学的一些具体策略,是引入生活化场景,但并没有落实到生活中去。而因为缺少这样一个落实的过程,所以学生还是会感觉到缺少一种“真实感”,觉得数学知识的学习与生活之间仍然隔着一层距离。为了突破这个距离,教师应该积极组织各种学习活动,给学生充分利用数学知识的机会。而且这些活动本身应该是有生活上的意义的,而不是教师凭空想象出来,学生却理解不了的。这样学生才能切实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用处。通过经常组织学习活动,学生终会发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随处可见。
  仍以上文提到的面积计算知识为例。在学校要于儿童节等重要节日举行联欢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把准备工作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决定对教室的装饰布置。为了布置的合理美观,学生必然要去计算教室墙面的面积和装饰品的面积,乃至还要对墙面进行分割规划。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为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主要是保证整个过程的进度和最后的装饰效果,不对学生的具体知识应用过程进行太多的干涉。最后学生会看到自己应用数学知识的成果,意识到数学知识不仅体现在教学中、书本上,而是做好生活中的事情所必不可少的。
  (五)鼓励生活应用,培养习惯
  上文已经多次提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而且小学数学知识比较简单,属于最基本的应用,小学生也能较容易地分辨出来。如果学生能够在生活中也自发地应用数学知识,一定能够成为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生活应用,告诉他们在生活中要善于发现数学问题,更要善于用掌握的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通过数学知识来增进自身生活技能。在充分应用的情况下,学生一定可以注意到自身生活能力的变化,迸发出更加强烈的数学学习兴趣与信心,逐渐培养起用数学思维去看待事物和解决问题的习惯。
  例如,在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知识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今后家里需要购买一些简单的生活用品的时候,要主动向家长争取由自己负责,尝试进行价格的计算,用自己的数学知识帮助父母分担一些生活事务。或者家庭出游的时候,可以悄悄画出出行的路线,完成一幅简易的出行地图,然后展示给家长,告诉他们以后这样走就可以了,不用每次都借助导航软件,给他们一个大大的惊喜。学生的良好表现肯定会受到家长的表扬,对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数学知识是一个不小的鼓励。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颇有必要,而怎样有效发挥出生活化教学的作用还需要进行认真的研究。广大同仁要综合自身条件多加实践,总结出具体的教学方法和一般规律。只要能够实现教育理念的转变,时刻注意联系学生的具体生活和成长需求,生活化教学一定能够在小学数学课堂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张小兰.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生活化情境[J].西部素质教育,2017,3(24):243.
  [2]张洪彬.论如何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7(36):99.
  [3]张传山.小学数学教学怎样同学生生活进行互动的相关思考[J].華夏教师,2017(24):78.
  [4]李兴吉.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J].华夏教师,2017(2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