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健康协调地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及《徐州市教育局关于“学进去讲出来教学方式”行动计划》的精神,在实际教学中,我巧妙地运用“五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变被动学习者为主动学习者,变知识的接受者为知识的探索者,而且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阅读教学质量。巧用“五学”,不仅能让学生学会,而且能让学生会学、乐学,能让学生真正“学进去”并且能够“讲出来”。正如中国著名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如何巧妙运用“五学”提高阅读教学质量呢?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引导“自学”
教师提前安排每一节课的课前预习及课上的自主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自学。例如在教学《徐悲鸿励志学画》一课时,我课前安排学生预习,提出要求,布置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
探究文题:题目中的关键字词是什么?想一想文章要写什么方面的内容?文章应怎样写?之后再阅读全文,想一想自己的思路与作者的思路吻合吗?经常引导学生探究文章的题目及写什么怎样写,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习作审题构思、选择素材、布局谋篇奠定扎实的基础。
赏词析句:读准课后生字字音,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特别是好词佳句,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句子的意思,弄不明白的还可以借助工具书等理解。引导学生读书圈画、尝试理解,学会不动笔墨不读书,学会联系上下文思考或者请教无声的老师——工具书进行品词析句,从而习得语言,提高语文基本素养。
积累名言:文中引用了一句很有名的俗语“功夫不负有心人”和一个成语“有眼不识泰山”,读读、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然后再上网查查,与大家交流分享。凡遇到文中有名言、警句一类的,鼓励学生先读读、说说、查查,然后再运用,能起到加深印象、学以致用的目的。
读文分析:难读难懂的句子先多读几遍,力争读得正确、流利,能初步理解长句式句子的意思,然后再看一看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想一想全文可以分为几部分?每个部分又分别写了什么?经常引导学生读文探究,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概括能力。
探究写法:文中一前一后两次写一个外国学生对徐悲鸿的态度。开始,很不礼貌地冲着徐悲鸿说:“徐先生,我知道达仰很看重你,但你别以为进了达仰的门就能当画家。你们中国人就是到天堂去深造,也成不了才!”后来,他找到徐悲鸿,鞠了一躬说:“我承认中国人是很有才能的,看来我犯了一个错误,用中国话来说,那就是‘有眼不识泰山’。”这是什么写法?好在哪里?经常这样做,可让学生习得习作技法,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二、引导“互学”
以“小组讨论”“交流展示”为学习形式,通过生生互助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例如在教学《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自主读文、思考,然后小组讨论,最后全班交流“打开大自然的方法有哪些?”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学生得出了打开大自然的方法:闻、看、画、听、登、走……总之,凡是学生能通过自学、互学、讨论等形式解决的问题就让学生自己去解决,这样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
三、引导“问学”
以提问、质疑的方式,探讨学习问题,拓展学习内容。例如在教学《陶校长的演讲》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读文,然后提出问题:读后你发现课文第二段一共有几问?“四问”的结构怎样?分别是以什么方式呈现的?教学时我采用了“引导”法解决第一问:“问自己的身体有没有进步……”问的什么?为什么要问?希望怎么办?引导学生一一解答。然后“帮扶”法解决第二问:“问自己的学问有没有进步……”最后用“问学”法解决后两问:自问自答解决“自己承担的工作有没有进步……”和“自己的道德有没有进步……”教学中凡是前后有相关内容、问题的,可通过“引、扶、放”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迁移运用、举一反三的能力。
四、引导“教学”
以“讲出来”“教别人”的方式,深化和巩固学习成果。例如在教学古诗《清平乐——村居》一课时,老师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提示、点拨让学生了解了“吴音”“无赖”等词语,再让学生联系句子或生活实际或看图理解“茅檐”“卧剥”“相媚好”等词语的意思,然后组织同学互问交流,最后全班交流,达到“讲出来”“教别人”的目的。教学中凡是学生能通过看图、读文或联系生活实际自己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达到“讲出来”“教别人”的目的。这样,能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五、引导“悟学”
以自主总结、交流体会的形式,感悟学习成果。例如在教学《师恩难忘》一课时,临近尾声,我启发学生:“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学了本课后,你有何感想?话音一落,同学举起了小手,有同学说:“田老师每讲一课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使我听得入了迷,而且后来每讲一课便是如此,四年听了上千个故事,这些故事犹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启发着我,使我对文学非常感兴趣。”学生谈起自己的老师,更是话语滔滔,叙述中感情流露,字里行间充满了对老师的敬爱之情,一篇篇赞颂老师的文章跃然纸上。教学中凡是有读写结合点的文章,我就让学生悟悟、谈谈,然后再动笔写一写,逐步培养学生的读写迁移运用能力。
巧用“五学”,我班学生自主预习、自我学习的良好习惯逐渐养成。课堂上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劲头十足,形成了“比学习、比进步”的比学赶帮氛围,真正实现了“要我学”为“我要学”;巧用“五学”,学生学得扎实,学得透彻,产生了良好效应,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阅读教学质量,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总之,在实际教学中要根据课文内容巧妙运用“五学”,恰当安排各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让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真正落到实处,真真正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美好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胡晓风.陶行知教育文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