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文网
导航:网站首页 > 初中论文 > 初中数学论文

核心素养下创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时间:2020/5/14 12:05:00
 
  初中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出与落实,适应了新时代初中数学教学工作改革的实际需要。初中数学核心素养相比较传统的三维目标,其内容更加具体和明确,对新时代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初中数学教师积极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数学教学内容,以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切实将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等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融入到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工作之中,以培养初中阶段学生的数学思维,發挥出数学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意识、严谨逻辑思维方面的作用。
  一、基于学生主体地位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在初中阶段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采用符合核心素养要求的教学理念,即学生是课堂主体。基于学生主体地位开展的数学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一味地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而是教师有效引导、学生高效思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元互动,在掌握了基础知识与数学概念的前提下,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之中围绕探究目标进行多方面地思考,并尝试用不同的解题思路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将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落实到数学课堂教学之中。如在七年级数学《平行线的性质》章节的教学上,教师可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根据上个章节所学的《平行线及其判定》,学生已经掌握了关于平行线的基本概念,因而《平行线的性质》一课,可由教师创设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充分思考后,研究关于与平行线性质相关的数学问题。上课开始教师可先使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些平行线的图片,如伸缩门、轻轨等,让学生注意观察图片,运用《平行线及其判定》中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再组织学生进行发言,由此导入本课。然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两条平行线与第三条直线相交”的图,引导学生观察并动手画一画,测量一下自己所画的平行线图形的同位角、内错角角度,围绕所测量的数据以小组的方式展开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对数学问题进行探索、推理,以及分析数学问题的成因,并从中发现新的知识点,从而完成了《平行线的性质》一课的教学目标。学生充分思考与探索,更有助于培养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二、基于综合训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数学抽象、直观想象等核心素养的落实,均需要建立在综合训练的基础之上。从学情分析的情况来看,初中生虽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能够在掌握数学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活动,但是若无相对应的综合训练,并不利于学生将自身的能力有效发挥出来。因而在数学课堂教学之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的综合训练,强化学生在课堂中的实践体验。如在《勾股定理》的课堂教学之中,为了能够落实核心素养的要求,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应以综合训练的方式开展本课的教学。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先是通过概念分析,让学生掌握勾股定理的基本概念与数学公式。教师可先引导学生观察正方形网格中等腰直角三角形与正方形之间的关系,在初步分析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所发现的知识。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观察直角三角形与三边为边长的正方形之间的关系,迁移运用刚才所学知识,以发现勾股定理的数学问题,并对该问题进行探索,进而在教师的引导之下,使学生能够理解勾股定理的含义。此过程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数学预算等方面的核心素养。
  三、基于学生个体差异开展分层教学
  核心素养要求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应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精准分析学情的前提下开展分层教学。不同于人文学科,初中数学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有一定的差异,而部分学生因各种因素,他们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较差,若无有效的引导与帮助,不利于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因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学情进行充分分析,然后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再按照所分的三个层次,对学生进行分组。每个数学学习小组均要合理搭配,以实现“先进带动后进”的分层教学目标,从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分层教学。分层教学的开展,教师需要对教学目标进行细化,以满足层次高的学生的需要,使其核心素养能够得到充分的培养与拓展,逐步提高其核心素养,以探究更高难度的数学问题。针对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要设计简单的教学活动,使这部分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也能够得到培养,并在核心素养的引领下,逐步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与数学能力。
  四、结语
  在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工作中,教师基于核心素养所开展的课堂教学工作,应从课堂形式、教学方法等多个方面进行革新,以充分落实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数学素养基本要求的落实,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逻辑推理能力,均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因而教师要积极落实核心素养到数学课堂教学之中。
  参考文献:
  [1].林志强.初中数学课堂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8(44):249-250.
  [2].谢东升.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思考与实践[J].华夏教师,2018(30):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