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文化等软实力的发展,还是经济、军事等硬实力的发展,教育都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语文作为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重要学科,对学生价值观的建立以及性格的培养有积极的引导作用,而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一直占据重要的位置,不仅因为作文是初中语文考试中的必要题目,也是抒发学生内心情感,增强学生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及文学素养的重要方式。作文教学在开展过程中需要针对一些难点问题不断调整及优化、整合教学策略,以改善作文教学效果。
一、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
(一)教师对学生缺乏技巧指导
很多教师为了迎合考试制度,将作文总结成一些条条框框让学生死记硬背,只需要学生根据题目往框里填一些相关词汇就组成一篇作文,忽视对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引导,不注重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指导,长此以往将严重阻碍学生写作思维的发展,不利于其写作素养的提升,而且内容空洞、雷同,没有灵魂,语言干涩。寫作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是对生活及社会现象的认知,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将平时学习的词汇巧妙地运用到写作中,真实表达自己的想法,只有在自由的思想中,写出的文章才有内涵、活力。例如,描写景色的作文可以锻炼学生借景抒情的能力,但是初中学生的视野有限,对景色的体会还没有那么深入,仅凭想象难以融情于景,需要对现实景物的观察以及修辞等写作技巧的运用。
(二)学生对写作缺乏认知和兴趣
作文除了依靠教师的指导之外,最关键的还是学生对作文的态度,但是多数学生对作文的认知是有偏差的。很多学生认为写作就是内容通顺,因此从网上找一些类似的段子进行简单的修改,并没有深刻的思考写作题目及内容,这样不仅不利于自身写作水平的提升,也无法发挥写作教学的真正目的。课外阅读或者网络上一些优秀句子或者词汇的积累的确可以增加学生写作的素材,但绝不是生搬硬套,需要将这些知识理解并灵活的运用,变成自己的语言表达形式。此外,有些学生是迫于考试要求不得不学习写作,而非兴趣所致,这种被动的学习使写作效果不能明显提升。
二、优化整合策略分析
(一)探究学生心理,合理制定写作培养计划
多数初中学生对作文是心存恐惧的,而且写作成绩越不理想,对写作的热情越低。同时,初中作文的评价受教师喜好、情绪的影响较大,并没有客观的评价指标,因此容易打击部分学生的写作热情。为改变这一现状,初中语文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在评价方式上进行创新,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激发其积极性[1]。例如,教师可以将写作进行量化,除了写作质量外,将一定周期内学生写作的篇数、字数等也纳入评价中,促使学生将写作当作一种习惯。此外,教师要认真批改学生作文,给予合理化的建议,以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二)适当褒奖,增强学生写作信心
部分教师认为教学生就是要不断地指出学生的错误,鞭策其改正,但是却忽视了鼓励和肯定对于学生心理感受的重要性。其实,学生对于写作的态度受教师的影响非常大,一味地挑毛病会打击学生的自信,而且会使学生不再喜爱和信任老师,影响学习成绩。初中生内心敏感、脆弱,教师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以欣赏和理解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作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挖掘文章中的闪光点,给予学生适当的肯定、褒奖,提高学生写作的自信心,在指出错误的时候态度真诚、婉转,引导学生认识到问题所在。例如,笔者曾经要求学生以《我的父亲》为题写作,有名学生的文章结构混乱,语言不通顺,错别字多,但是文中有一句话“父亲对我的期望如大山一样压得我无法呼吸,”这句话中融入了学生真实的感受,在点评的时候首先肯定学生对情感的表达很真切,其次鼓励学生勇敢面对学习压力,引导学生理解父母的期盼,在此基础上指出需要改进的部分,以激发学生对写作的热情和自信。
(三)引导学生积累素材
写作水平的提升离不开素材的积累,写作素材包括很多类型,比如一些文学作品中优秀的词语、句子或者段落,比如一些电视剧或电影中发人深省的片段,比如生活中某些触动人心的现象等,都可以当作素材在写作中加以利用,而这些素材的积累离不开对生活的观察。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们热爱生活、感受生活,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可以从多个方面获得有效的素材积累,并将其转变为自己的知识灵活运用。
结语
初中学生对写作往往缺乏信心和热情,教师需要通过技巧的培养、适当的褒奖以及素材积累的引导等方式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写作,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促使学生在写作中真情实感的流露,增加文章的生机与活力,帮助初中生在初中阶段打下坚实的写作基础。
参考文献
[1]解文娟.刍议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优化整合策略[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