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往的语文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对写作教学存在轻视现象,致使大部分学生对写作抱着随意的态度,结果使很多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没有打好基础。还有部分教师虽然清楚知道写作教学的重要性,但是为了不影响整体的教学进度,还是将大部分的教学时间分配给了其他题型,学生没有教师的引导和科学的训练,写作能力很难有所提升。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中,写作教学的重要性日益突显,提升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写作教学效率迫在眉睫。新课标的改革不仅仅是教育观念的转变,更重要的是教学方法实现了多样化和先进化的转变,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时可以利用多样的先进教学法辅助教学,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制定科学的写作教学计划,从而激发学生对写作的重视,进而使写作课堂的教学效率得到提升。
一、增加学生写作素材
学生的在写作时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不知道该从何写起,小学阶段的学生没有太多的生活阅历,也由于学生接触作文时间不长,不具备将学习和生活体验转为写作素材的能力。鉴于此,教师可以在日常的语文课堂中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让学生在阅读经典的过程中丰富写作素材的积累,同时帮助学生学会将学习和生活中的积累转变为写作素材,从而提升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写作教学效率。
例如,在学习《示儿》时,可以引导学生由课内阅读延伸到课外阅读。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在诗中表现了诗人一生的愿望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教师可以从情感角度切入,引发学生内心的共鸣,产生阅读的兴趣。在课堂开始,我对学生说:“同学们,我们今天来品读一首宋代诗人的作品,宋代长期处于战乱,人民颠沛流离,诗人在临终前写下的这首诗饱含爱国的情感,大家在阅读过程中可以细细品味。”听我讲完之后学生开始阅读教材中的古诗,这首诗直抒胸臆,且用朴素平淡的语言表达作者的爱国情怀,学生很容易被被诗人强烈的情感所感染。在学生读完之后我对学生说:“同学们,这首诗被奉为经典,同样作为经典的唐诗宋词也有很多,大家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多种途径阅读其他诗词,遇到精彩的佳句要进行抄录,方便以后随时翻阅。”这样,通过以语文教材中的古诗为例,激发学生内心深入的情感,进而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丰富写作素材的积累,有效提升了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写作教学效率。
二、教授学生写作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掌握正确的写作方法往往可以帮助学生的写作技巧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发现,学生的作文大都空洞无物,盲目堆砌辞藻却没有实质性的情感,语言表达平淡无奇,使人没有阅读的兴致。针对这种情况,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时可以将写作方法教给学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写出的作文井然有序、结构合理,从而使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写作教学效率得到提升。
例如,以“家鄉的景物”为主题,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教授学生正确的写作方法。由于学生对作文的写作还不是很熟练,所以在选题时应该尽量选择学生熟悉的题目,家乡是学生最熟悉的地方,学生每天在家乡生活对周围的环境很熟悉,作为写作教学的主题再合适不过。在课堂开始,我对学生说:“同学们,家乡是我们现在每天生活的地方,也是我们最熟悉的地方,那么请大家围绕家乡来进行写作吧。”听我讲完之后学生开始构思,但是我看到大多学生都是凭空想象,于是我说道:“大家在开始写作之前肯定要进行构思,构思的过程可以用笔记录下来,在确定构思之后同学们可以先列一个提纲,根据提纲写作就不会像以前在写作时跑题了。”学生听我说完之后若有所思,按照我说的方法进行写作。这样,通过我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正确的写作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了进步,也使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写作教学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三、开展作文写作训练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对于写作的教学不能只停留在理论层面,还要开展专项的写作训练,让学生亲手动笔写作,在写作中运用学习到的技巧。作文需要开头结尾,写作教学同样也需要,在学生完成作文的写作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让学生之间互换作文并进行点评,通过互相借鉴实现共同提升,这样完整的作文教学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例如,以“描写人物”为主题,在科学的写作训练下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在课堂开始,我对学生说:“同学们,我们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其中一定有让你印象深刻的人,那么我们这节课就来运用文字描写出你印象最深刻的人吧。”学生听我讲完之后开始构思并写作,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学生完成了写作,我要求学生之间互换作文并评阅,学生在评阅过程中还可以学习别人的写作技巧。这样,通过开展科学的写作训练,学生在评阅其他人作文时,可以学习其中的写作技巧和佳句,从而提升了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写作教学效率。
总之,写作教学的路途道阻且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科学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博采众长,丰富教学方法,以此来提升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写作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薛静.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作文能力培养和提高的研究[J].华夏教师,2018(28):18-19.
[2]薛运钊.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J].学周刊,2018(23):1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