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文网
导航:网站首页 > 小学论文 > 小学音乐论文

趣味教学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0/1/9 11:19:00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谓乐之者就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引导学生喜欢音乐、热爱音乐的重要先导,它可以激发学生好奇心,喜好新生事物和强烈的创造欲望。在教学中,我是怎样应因势利导,以趣激学,培养学生音乐能力的那?
  一、生动的描绘再现音乐作品内涵,感受音乐的内在魅力,激发唱歌情趣。
  合唱教学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有效手段。在传统的音乐教育中,学生学习音乐的途径完全是建立在“一唱一和”的基础上,这种教学模式只注重了歌唱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忽视了音乐艺术形象的趣味性和完整性,结果老师教得枯燥,学生学得无味,逐渐使学生失去了学习音乐的兴趣。在这种模式下,即便学生会唱一首歌曲,因为不理解歌曲所表现的意境和内涵,唱起来也是干干巴巴,毫无情感可言。针对这种局面,我改变了以往的做法,在歌曲教学中注重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强调歌曲教学中的听赏作用,让学生在反复听赏的过程中,受到歌曲情感的熏陶,深入浅出解释作品的内涵,例如,我教授《歌唱祖国》合唱歌曲时,我给同学们讲解作者创作背景、过程、以及新中国来之不易的艰难历史征程,既而激发学生强烈歌唱欲望,带着自豪愉悦的情感,满怀喜悦歌唱我们的祖国。那种激动人心的效果和场面,令人欣慰。我就是这样,力图通过一个完整的音乐形象,来揭示歌曲的思想性、艺术性以及趣味性,从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入手,让他们在充分感受音乐、理解音乐的基础上进一步来表现音乐,享受音乐、喜欢音乐!
  二、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进行音乐教学。
  1.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和乐器演奏形式,进行教学,激发兴趣
  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和实物演奏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三个乐段所表现的不同音乐形象,我利用课件让学生进行比较,通过学生自主讨论,给了学生更多艺术想象和生活联想的空间。最后,我让学生进行分组创编,充示自己对乐曲的理解,使欣赏活动达到一个高潮。
  2.游戏形式,激发音乐学习兴趣。音乐游戏具有愉悦性和互动性,是学生所喜爱的教学模式。尤其适用于低年级的音乐欣赏教学。在潜移默化,快乐不觉中感受音乐、学习音乐。3.故事形式,体会音乐的魅力。
  每个儿童都喜欢听故事,利用他们这一特点,结合音乐来编讲故事,能迅速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加深他们对作品的理解。如,在欣赏《动物狂欢节》时,我编了一个动物们过新年的故事,并结合图片和音乐边听边讲,迅速地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加深他们对作品的理解。
  4.表演形式,增强学生学习音乐信心,在自我欣赏中,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陶醉于美妙的音乐之中。
  表演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伴奏表演、舞蹈表演、歌唱表演、各种角色扮演……教师可以根据音乐欣赏的内容进行选择,在组织学生进行音乐表演时,主要是要调动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创造热情。
  5.小组讨论形式,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和探究能力
  小组讨论教学方法适合中、高年级。讨论结束后,各组代表发言,教师再对音乐问题、乐曲风格等进行解答和总结。通过小组评议课这种方式进行总结,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集体智慧。
  三、改善评价机制,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成功感
  音乐课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体现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情感反应、参与态度和程度。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时,要随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得“优”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四、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发挥想象能力
  情感,是音乐教学“情感化”“审美化”的主要标志,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给人情感移入比其他艺术有力得多,能更直接有力进入人的情感世界,情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是最为活跃的心理因素,既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又是音乐教育目标之一。音乐教育应牢牢地把握住情感性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使用其在情緒的勃发与激动中进入审美的圣境,音乐审美活动,是对审美对象得感知开始的,在审美感知中,必须带有情感因素。在音乐教学中,要结合实际情况,根据音乐中的各种要素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去想象。
  教会学生唱一首歌并不难,重要的是如何使歌词的感情充分地表达出来,使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演唱中心灵受到滋润。因此,教唱一首歌之前,教师首先要对作品进行深刻的理解,应引导学生分析它的感情特征、情感处理、表现手段等。提问式的进行分析,如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应该用怎样的速度和力度来演唱?用怎样的语气或是动作来表现歌曲的情感?总之,只有在课前做好充分的理解和准备,教师才能在课堂上通过生动的诱导,使学生在情感上有所触发。所以说,兴趣是能力的幼芽,只有在听赏歌曲的过程中,才能给学生一个完整的音乐艺术形象,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这既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又符合认知规律,使枯燥的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活泼、富有情趣。
  五、转变认识,打破惯例,培养兴趣。
  过去组织舞蹈队、合唱队一般吸收在这一方面有一定基础和特长的学生参加。这次音乐兴趣小组学生的组成,无论学生有无基础;只要他们喜欢愿意都可以参加进来。开始我还些想法,认为没基础的学生怎么教?认为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我们过去习惯选拔尖子,培养尖子。习惯看结果,而不注重过程。难道基础不好,就不能参加兴趣小组吗?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使我认识到:音乐教育首先不是教授技能技巧,不是造就一个提琴演奏家,一位歌唱高手,而是要借着具体的艺术欣赏活动,比如,一首乐曲、一支歌曲,使学生来亲近艺术,从而喜欢艺术和热爱艺术。音乐教育目的是培养音乐听众,合格公民。而不是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初中阶段我们教师就是要为学生创造宽松的氛围,良好的音乐学习环境,提供给学生最好的音响资料,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学习接触和亲近音乐,从而培养起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推动世界,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我的一切都来源于音乐的启发。”